小儿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护理PPT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健康教育
向家长提供有关斜疝及其护理的知识,增强 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促进家长之间的经验交 流。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观察指标
定期评估孩子的恢复情况,包括伤口愈合情况、 活动能力等。
记录所有观察结果,以便后续调整护理方案。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家长反馈
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护理工作的效果,及时调整 护理计划。
鼓励家长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定期随访
制定随访计划,确保患者在术后各个阶段都能得 到及时的护理支持。
随访结果将有助于评估整体护理效果及进一步的 医疗需求。
谢谢观看
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疼痛管理
及时评估和管理小儿的疼痛,使用适当的镇 痛药物。
家长需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护理 策略。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心理支持
给予孩子和家长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 缓解焦虑情绪。
通过沟通和教育增加对病情的理解,建立信 任关系。
小儿腹股沟斜疝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5.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 定义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通过腹 股沟管向外突出,常见于婴幼儿。
此病症通常在出生后几个月内被发现,男孩发病 率高于女孩。
所有被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的小儿患者都需要 进行专业护理。
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由于其身体发育尚 不完全,更需关注。
小儿腹股沟斜疝科普知识

小儿腹股沟斜疝科普知识经常有家长十分心急的抱着孩子到医院门诊去看病,见到医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自己孩子大腿根部长了一个疙瘩,不知道是什么,怎么办?有经验的医生上手一摸就知道是腹股沟斜疝。
那么究竟什么是腹股沟斜疝呢?腹股沟斜疝有什么治疗方法呢?今天就和各位家长聊一聊腹股沟斜疝。
什么是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也被叫做“疝气”,主要在小孩用力哭闹、剧烈咳嗽或者排尿排便的过程中对腹腔造成过大压力,腹壁中的器官结构掉进股腹沟或者阴囊,然后鼓成一个包。
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腹腔就像一个轮胎,遭到巨大的压力后腹壁就像外胎损坏,然后腹壁内的器官结构就像内胎从外胎破损处鼓起来,在轮胎表面突出一个包。
腹股沟斜疝有哪些临床表现?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母亲怀孕期间,婴儿的睾丸并不在阴囊中,到了25周以后,睾丸才和腹膜一起逐渐下移到阴囊中。
随着睾丸下降的这部分腹膜的形状很像开口向上的喇叭,医学名称叫做“鞘状突”。
这个部位在婴儿出生一个月内就会自行闭合。
如果早产或者其他遗传因素出现导致鞘状突没有能够及时闭合,腹腔内的其他器官结构就会掉进股腹沟或者阴囊,在用力时向外突出。
腹股沟斜疝最经典的症状是小孩大腿根部突出的一个包,每个小孩的包大小是不一样的,但是明显能够看出阴囊两侧大小差异,当小孩站立时看的更加明显。
如果平躺或者用手按压,这个肿块也会被压回去。
通常在用力咳嗽、哭闹或者剧烈运动时较为明显。
如果腹股沟斜疝在平躺或者按压时不能收回,下腹伴有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或者腹痛明显,肿块发红发热,小孩精神萎靡,发热时,这说明嵌顿性疝的脏器已经坏死,是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
腹股沟斜疝发生在男孩身上的几率比发生在女孩身上大,呈现出10:1的发病率。
腹股沟斜疝有哪些危害?腹股沟斜疝症状轻的就是突起包块有轻微肿胀和疼痛之感。
腹腔内的器官,比如小肠、卵巢等长时间卡在疝囊环口不能恢复到原本的位置,这就叫做腹股沟斜疝嵌顿。
如果是较为危险的嵌顿性疝气,疼痛的感觉会更加明显,还会出现恶心干呕、便秘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突出的脏器会因为血液运行不畅出现坏死。
小儿腹股沟斜疝健康教育出入院注意事项

腹股沟斜疝临床表现
1、可复性包块:常在行走、咳嗽哭闹时出现,休息或平卧后消失 2、肿块还纳后可扪及缺损处,患儿咳嗽时可有冲击感 3、嵌顿:平卧或休息后肿块不能回复,患儿出现明显腹痛、哭闹不 安,继而出现腹胀、肠梗阻等术前健康教育
腹股沟斜疝出院后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1-2周尽量平卧,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 动。 2、避免剧烈哭闹;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感冒,避免咳嗽。 3、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4、如有腹胀、呕吐、腹痛、切口渗液等门诊随访。
腹股沟斜疝护理安全
1、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哭闹,咳嗽,便秘、剧烈活动,做好肚 脐、腹股沟区域的清洁。 2、患儿凌晨以后不要吃饭、喝水,6-7点抽血化验,8点后做心电图、 胸片。 3、检查结果正常医生再安排手术,术前禁食水6-8小时。
腹股沟斜疝术后健康教育
1、麻醉清醒前去枕平卧位6小时,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心电监 护,监测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2、注意观察呼吸道分泌物,面色,口唇及末梢循环情况患儿剧烈哭 闹时,安抚患儿,适当约束。 3、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4、饮食:术后6小时先少量饮水,无呕吐即可恢复饮食。 5、卧位:平卧或平抱,避免坐立或下床活动 。 6、避免咳嗽、便秘、哭闹等引起腹内压增高出院。
小儿腹股沟疝护理

小儿腹股沟疝护理
(一)非嵌顿性疝和嵌顿性疝手法复位后护理
【观察要点】
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发热、肠坏死、腹膜炎等症状。
【护理措施】
1、注意手术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
3、平卧位,避免啼哭,按医嘱给予镇静药。
(二)嵌顿疝手术治疗护理
【观察要点】
1、术前观察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流涕、咳嗽。
2、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肠坏死、腹膜炎等症状。
3、术后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变化,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阴囊肿胀情况。
【术前护理措施】
1、按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3、病情严重,出现脱水和休克等情况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休克。
4、有肠坏死体征予以胃肠减压。
【术后护理措施】
1、按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平卧位,切口处砂袋压迫4—6小时,抬高阴囊以利血液回流,防止阴囊肿胀。
3、保持伤口干燥,婴幼儿宜用大块胶布密封伤口,防止小便污染。
4、注意保暖防感冒,保持患儿安静,以免因咳嗽哭吵腹内压升高影响切口。
5、作肠切除及肠造瘘或已发生腹膜炎者按其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
1、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
2、保持大便通畅。
3、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跑动。
《小儿腹股沟斜疝》课件

及时就医
如发现患儿有腹股沟或阴囊部肿块, 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避免自行处理
家长不要自行处理患儿的肿块,以免 引起感染和加重病情。
注意患儿情绪
患儿可能会因为疼痛和不适而出现哭 闹、烦躁等情绪问题,家长应注意安 抚。
遵循医嘱
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给患儿 服药,并定期带患儿复查。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典型病例介绍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是由于腹股沟管发育不良或鞘状突未 闭等原因引起的腹股沟区或阴囊内出现肿块的临床症状。
病因
总结词
腹股沟管发育不良、鞘状突未闭是主要病因
详细描述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股沟管发育不良和鞘状突未闭。腹股沟管是胎 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间隙,如果发育不良或鞘状突未闭,就会导致腹腔内 的脏器通过腹股沟管突出到腹股沟区或阴囊内,形成腹股沟斜疝。
避免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腹股沟斜疝发病的高危 因素,应尽量避免。
日常护理
注意观察
观察患儿是否有腹股沟或阴囊 部肿块,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保持舒适
患儿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 避免压迫患处。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患儿进行剧烈运动,以免 引起疼痛和不适。
定期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 化。
注意事项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小儿腹股 沟斜疝的重要手段,可以 清晰显示疝囊的大小、位 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X线检查
对于怀疑存在肠管嵌顿的 患儿,可能需要进行X线 检查以了解肠道情况。
鉴别诊断
鞘膜积液
精索静脉曲张
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肿大,但无疼痛 或仅有轻度不适,透光试验阳性。
小儿疝气的症状及护理

小儿疝气的症状及护理疝气是指腹腔或骨盆内脏器官脱出或下垂至腔隙或疝囊中的一种疾病。
小儿疝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旦发作,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本文将介绍小儿疝气的症状以及护理方法。
小儿疝气的症状小儿疝气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见脱垂肿块:疝气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腹壁或腹股沟区域可见明显的肿块。
这个肿块通常可以摸得到,甚至能自行复位。
在婴儿中,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即脏器通过腹股沟环向睾丸附近膨出,形成肉眼可见的包块。
2.可触及脏器:在触摸疝块时,可以感觉到其中的脏器,如肠管等。
在局部叩诊时,可出现鼓音,是因为腔内含有气体。
3.疼痛或不舒服:一些小儿疝气病例会出现腹痛、不适的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疝块扭转或受压造成的,可能需要紧急治疗。
4.呕吐或便秘:小儿疝气有时可导致肠道内容物的堵塞,引发呕吐或便秘等症状。
这种情况下,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赶紧就医。
5.发热或发冷:一些复杂的疝气病例,如脓疡感染和破裂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发热或发冷的症状。
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儿疝气的护理方法针对小儿疝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护理:1.观察症状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小儿疝气的症状变化,特别是肿块是否增大或出现扭转等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2.保持肿块复位:有些小儿疝气病例,肿块可以自行复位。
家长可以试着轻轻按压肿块,尝试将其复位。
但需要注意,如果肿块无法复位或出现严重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就医。
3.避免过度用力:在护理过程中,家长应避免用力过大或过度按压疝块,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并发症。
4.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小儿疝气与饮食习惯有关,家长应注重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尽量避免过量进食、暴饮暴食和食用过多油腻食物等。
5.避免剧烈运动:小儿疝气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腹压,加重疝气症状。
但适当的运动是有益的,家长可以咨询医生了解哪些运动对疝气有益。
6.遵医嘱定期复查:小儿疝气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小儿腹股沟斜疝科普讲座PPT

谁容易得小儿腹股沟斜疝? 年龄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出生后不久的婴儿,尤其是出 生体重较低的婴儿。
男婴的发病率高于女婴。
谁容易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性别
男孩的腹股沟斜疝发生率约为女孩的三倍。
这与男孩的生理结构有关。
谁容易得小儿腹股沟斜疝? 其他因素
家族史、早产和某些健康状况(如囊性纤维化) 也可能增加发生风险。
小儿腹股沟斜疝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 2. 谁容易得小儿腹股沟斜疝?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5. 预防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 定义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的组织通过腹股沟管 的缺陷向外突出,形成的肿块。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健康。
预防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 教育宣传
加强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认识,提高家长的警惕 性。
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传播相关知识。
谢谢观看
手术后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避免剧烈活 动和重物提举。
术后定期复查非常重要,以确保恢复良好。
预防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
预防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 孕期管理
孕妇应注意均衡营养,避免早产,提高胎儿的健 康水平。
定期产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预防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 健康监测
新生儿期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腹股沟斜疝的 迹象。
了解家族病史有助于早期筛查。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肿块变化
如果发现腹股沟区有异常肿块,尤其是肿块变硬 或疼痛时,应尽快就医。
这些可能是肠道被卡住的信号。
何时就医?
持续哭闹
婴儿如果因腹痛持续哭闹,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疗 评估。
小儿疝气科普宣传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
定义和发病机制:腹股沟疝是指婴幼儿 腹股沟部位发生腹腔脏器脱出的情况。 症状和体征:可出现腹股沟突起、疼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
腹股沟疝
常见治疗方法:手术矫正、疝气带等保 守治疗措施。
脐疝
脐疝
定义和发病机制:脐疝是指婴幼儿脐部 发生腹腔脏器脱出的情况。 症状和体征:可出现脐部突起、疼痛、 发热等症状。
小儿疝气科普宣传
目录 介绍小儿疝气 腹股沟疝 脐疝 小儿疝气的预防与护理 小儿疝气常见的误区
介绍小儿疝气
介绍小儿疝气
什么是小儿疝气:小儿疝气是指小儿腹 股沟或脐部出现突出物的疾病。 病因及发病原因:小儿疝气多因腹腔内 的脏器组织通过腹壁缺损处脱出引起。
介绍小儿疝气
疾病分类:小儿疝气分为腹股沟疝和脐 疝两种类型。
小儿疝气常见的误区
小儿疝气常见的误区
疝气可自行消退:疝气对宝宝的健康有 一定风险,不能等待其自行消退。 穿戴疝气带可治愈:疝气带可起到一定 的支撑作用,但不能完全治愈疝气。
小儿疝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见的误区
忽视脐疝:脐疝虽然常见,但也需要及 时治疗和关注。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脐疝
常见治疗方法:手术修复、脐环等保守 治疗措施。
小儿疝气的预防与护理
小儿疝气的预防与护理
饮食调理:控制婴幼儿饮食,避免过食 等。 保持大便通畅:定期给予婴幼儿排便, 避免便秘。
小儿疝气的预防与护理
注意体位:婴幼儿睡眠和活动时应保持 适当的体位。 定期体检:定期带婴幼儿到医院进行体 检,及时发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小儿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中医称之为“狐疝”。
通俗的说,就是腹股沟区大腿根部发生的包块。
儿童腹股沟疝基本是先天性的,绝大部分都是斜疝。
二、小儿腹股沟疝发病原因
鞘状突是胎儿时期睾丸下降至阴囊的通道,在出生后鞘状突就应该闭合。
有腹股沟斜疝患儿的鞘状突没有闭合,加上小儿经常哭闹,或者大便干结,排大便时非常费力,等等这些使腹内压增高的因素,使腹内脏器如小肠、结肠、甚至卵巢及输卵管等通过内环突出到腹腔外。
腹股沟疝在是小儿非常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在3%左右,早产儿的发病率更高,男孩和女孩都会发生,男孩比较多见。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有三方面:一为肝郁气滞,二为中气下陷,三为寒湿凝滞。
若情志不畅,气郁囊中或经脉失和,则可阴囊胀痛;若中气不足,甚则下陷不举,固摄失司,可见阴囊肿物出入腹类狐状;若寒湿凝于厥阴,经脉失和则阴囊肿痛。
三、诊断
男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或阴囊有肿块突出,用力或哭闹时更明显,患儿安静、放松后肿块可自行回纳,肿块常常为可复性的。
女孩腹股沟疝与男孩类似,但肿块常位于大阴唇上部。
突出的脏器有时为小肠,有时是盲肠,如果肿块较小,也有可能是卵巢。
用电筒照时不透光,即所谓的透光试验阴性。
可以做腹股沟及阴囊B超检查进
行进一步的明确,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四、鉴别诊断
腹股沟肿块有时还需与其他的疾病相鉴别,如常见的鞘膜积液。
腹股沟和阴囊摸到包块,不一定就是疝气,还有可能是鞘膜积液,是肚子里的水流下去存积在那个没有闭合的管腔里,形成一个包块。
这个包块一般活动后会增大,所以往往下午看起来会大一点,早上醒来会小一点,挤捏也一般不能变小或者消掉,用电筒对着包块照射,可以看到里面是透亮的,有经验的专科医生通过触摸基本也可以区分这两种病。
五、小孩得了疝气怎么办?
年龄很小的婴儿、甚至新生儿,早产儿,如果出现了上期所讲的情况,可诊断为疝气。
突出到腹股沟或阴囊的肿块如能自行复位,可以密切观察。
家长朋友在平时照顾小朋友时,要避免其剧烈的哭吵,大便干结,刚刚会走路的孩子要避免下地活动。
因为这些因素都能引起腹股沟疝的脱出。
还有家长朋友在照顾小朋友时要多留心观察,特别是宝宝不明原因的呕吐,不明原因的哭吵时,一定要注意看看大腿根部这里,有没有肿块脱出。
如果有肿块脱出不能自行复位的话要尽快地去医院就诊。
六、疝气嵌顿了怎么办?
如果宝宝腹股沟肿块突出,一直持续存在不能还纳的话,就叫做腹股沟疝嵌顿。
当出现腹股沟疝嵌顿时,我们首先应想办法使患儿安静,臀部垫高,呈臀高头低位,约 30度较合适,双下肢适当屈曲,短时间观察,待自行复位。
如果不能自行复位,则需要到医院看急诊。
如宝宝精神情况好,没有明显的腹胀,肿块出现的时间不长,一般小儿是在12小时内,局部没有明显的红肿,医生则可以行手法复位,将突出来的肿块复回腹腔。
如果肿块突出的时间过长,局部红肿明显,或者肿块嵌顿得很紧,复位失败,则需要急诊手术,避免肠坏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另外女孩疝气的家长朋友更要小心,因为有时卵巢、输卵管伞部、输卵管等突出到疝囊内很难发现,早期嵌顿并没有特殊不适症状,等到出现局部疼痛、红肿的症状时,嵌顿的卵巢、输卵管可能已经坏死,有些就需要手术切除了。
七、小孩疝气该怎么治疗?
明确诊断"疝气"后,如果平时疝内容物突出后能自行复位,可以观察到半岁。
到半岁以后如果不能自愈,那么自愈的可能已经很小。
这时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方法。
如果在半岁以前,疝气经常嵌顿,是需要尽早地治疗的。
第一、是防止经常嵌顿,对肠管的损失;第二、经常嵌顿会对下面的睾丸血供产生影响,引起睾丸萎缩,影响生育功能。
八、小儿疝气多大年龄做手术?
腹股沟斜疝目前主流的观点一般是确诊了就建议尽早手术,哪怕是新生儿。
原因是孩子越小,嵌顿风险越大。
根据统计,"疝气"嵌顿导致肠子和睾丸坏死这些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3个月以内的孩子,尤其是新生儿,为避免这些严重风险,尽早手术是有道理的。
但孩子年龄小,手术也有困难的地方,孩子越小,对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能力也要求也越高。
目前我们的观点是"疝气"的宝宝在6个月后即建议手术治疗,最迟不建议超过1岁。
如果是"疝气"嵌顿了,没有条件复位或者复位不成功,不管多大年龄都要尽快手术。
即便复位成功了,为避免下次卡住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和风险,也应该尽早手。
八、小儿疝气中医治疗
如果得了疝气,一般都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仅供参考,临床意义不大,中医讲究证治分类。
1、肝郁气滞证
主证:阴囊偏坠胀痛,阴囊内如有物状,时上时下,卧则入腹,立则下坠,连及少腹痛处不定,每因恼怒过度而加剧,胸闷,食少。
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味。
2、中气下陷证
主证:阴囊一侧时有肿胀,按之柔软,无压痛,不红不热,自觉重坠,时有少腹阴囊牵引痛,肿物卧则入腹,立则复出,用手按肿物,令病人咳嗽时有冲击感,伴有全身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纳差。
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无力。
治法:益气举陷止痛。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3、寒湿凝滞证
主证:阴囊肿痛,昼出夜缩,或时大时小,遇寒加剧,畏寒喜暖,四肢不温。
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止痛法湿。
代表方:暖肝煎加味。
4、针灸治疗,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九、用疝气带或者硬化剂注射治疗疝气可行吗?
疝气带目前并不推荐用于疝气的治疗。
疝气带的原理是压住腹股沟区腹壁缺损的出口,但是疝气并没有治疗,因为这个洞还是存在的。
疝气带在压迫疝气时,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使用疝气带长期地压迫同样会对精索血管和输精管造成严重的影响。
硬化剂注射,大部分注射硬化剂都是盲目进行,不能准确定位将硬化剂注射到疝囊内。
有些硬化剂就会注射到疝囊外面,就把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硬化了,那么这一侧的睾丸功能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