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重点城市的城乡规划案例分析

重点城市的城乡规划案例分析

重点城市的城乡规划案例分析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布局和设计,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在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城乡规划案例出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借鉴。

本文将以几个重点城市的城乡规划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首先,深圳市的城乡规划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先行者,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以人为本、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方案。

其中,深圳的“创新走廊”规划旨在打造高科技企业聚集的核心区域,通过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和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吸引创新型企业和人才的聚集,进而推动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

此外,深圳还积极推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将工业园区与住宅区融为一体,提供便利的就业和居住条件,实现城市内部的产业协同发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城乡规划案例是上海市的城乡统筹发展实践。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城市,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老旧住宅的更新改造、城市交通拥堵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上海市积极推行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理念,通过整合城市和农村的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上海市通过建设“宜居社区”来提升老旧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对老旧社区进行改造和提升,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上海还积极发展绿色交通,推动公共交通的建设和使用,减少汽车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且鼓励非机动交通的使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城市,其城乡规划案例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城乡规划方案。

其中,北京市在城市功能布局上采取了分区分级的策略,将城市功能分区为经济中心功能区、城市副中心功能区、中心城区功能区和城乡融合发展区等,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案例分析引言城市绿地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绿地规划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城市绿地规划。

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位于新加坡市中心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占地101公顷。

该项目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在设计阶段,规划者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

他们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景观,并在公园内设置了多个主题花园,如亚洲花园、中央花园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滨海湾花园还采用了先进的可持续建筑技术,如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发电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在实施阶段,滨海湾花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他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监测植物和动物物种的生态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它们。

此外,他们还开展了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滨海湾花园的案例可以看出,城市绿地规划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只有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兼顾这些因素,才能建设出具有生态功能和人文价值的城市绿地。

案例二:伦敦奥运公园伦敦奥运公园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举办地,占地2.5平方公里。

该项目的规划目标是在奥运会结束后,将场馆和设施转变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和运动的场所。

在设计阶段,规划者考虑了公园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

他们设计了可移动的场馆和设施,以适应不同的活动需求。

此外,他们还在公园内设置了多个绿色景观和水体,以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生态环境。

在实施阶段,伦敦奥运公园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

例如,他们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管理团队来监测公园的运营情况,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通过伦敦奥运公园的案例可以看出,城市绿地规划需要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

建筑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建筑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

建筑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和资源匮乏问题的加剧,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出现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本文将分析几个典型的案例,探讨它们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挑战。

1. 丹麦哥本哈根自行车道网络建设丹麦哥本哈根是世界上最自行车友好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为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的交通工具。

通过建设自行车道,哥本哈根成功地鼓励了居民骑行而不是驾驶汽车。

这不仅大大减少了机动车的数量,也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

2. 新加坡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是一座全球闻名的绿色景点。

该植物园以其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美丽的景观而著名。

除了作为旅游景点外,该植物园还是植物研究和保护的中心。

通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新加坡植物园展示了如何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挪威奥斯陆的再生能源项目挪威奥斯陆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城市。

该城市几乎100%的电力都来自水力发电,并且正在积极推行太阳能和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

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奥斯陆有效地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为未来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4. 美国纽约市的绿色建筑倡议纽约市一直致力于推广绿色建筑。

该城市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鼓励建筑师和开发商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通过绿色建筑倡议,纽约市为居民提供了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5. 北京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政府在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车辆使用、改善空气质量等,使奥运会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国际盛会。

这些案例都展示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

然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可持续发展需要跨部门协作和政策支持。

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城市规划是指为了科学有序地组织和管理城市建设,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功能和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和环境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某个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案例分析,以探讨其优缺点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城市背景和规划目标该城市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二线城市。

城市规划案例包括对该城市的整体规划及其特定区域的更新和改造。

规划的目标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2. 规划设计与开发规划设计过程考虑了城市的历史遗产和自然环境,将保护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以提高规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 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案例中,城市交通规划包括公共交通发展、道路扩建和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规划师旨在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

4. 人居环境和公共设施规划人居环境和公共设施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素之一。

该规划案例中,规划师注重提供优质的住宅环境和完善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

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管理,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得所需的生活服务。

5.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内容。

该规划案例中,规划师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倡绿色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

建设有机农田和生态公园,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6. 社区参与和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应该是一项公众参与的过程,以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该案例中,规划师通过组织公众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参与的结果被纳入规划方案,以提高方案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

7. 成效评估和改进措施规划的实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

在案例分析中,我们对该城市规划方案的成效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前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讨论后,都重新规划了城市空间,而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已不能充分时展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无法保证设计规划的质量与效率。

而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具有传统规划设计方法无法相比的优势,这种规划方式能够有效地躲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的大面积数据错误等问题,使取得的城市地理空间中非空间与空间数据更为精准,因而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GIS与城市规划1.1 G1S概述地观倍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 GIS)“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含相关的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组织及相应的机构布置。

”其中“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是一个完整的GIS所必需具备的四大功能,即“输人、存储:、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

作为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GIS可以为城市规划供应一个有别于CAD的全新的技术平台,其能为规划决策供应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将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布置,这是对传统城市规划在内涵和内容上的一次提升,快捷运用GIS技术可以使城市规划试验建立在科学、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更改那种仅仅依靠定性阅历和“拍脑袋”式的规划决策模式,从而构建科学、理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规划决策模式。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 )是GIS的核心与灵魂,其特有的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表现和传输功能是GIS区分于一般信息系统的紧要功能特征。

空间分析起源于上个世纪60时代地理及区域科学的计量革命,它对分析空间数据相关技术的统称。

进行空间分析的目的紧要包含以下几个:①使数据得到有效地取得,同时对其进行科学地描述与认知,例如风险图的绘制;②生成察看地观阁案的背景过程进行理解与解释;③预告例如传染病等重点事件的暴发;④对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控,例如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一、案例一: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城市项目。

该项目充分利用了滨海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过规划建设,打造了一个绿色、宜居的城市空间。

这个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城市与自然相结合,通过引入大量绿化、水系和公园,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多种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得整个城市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案例二: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城市丹麦哥本哈根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成功之处在于将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并通过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完善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

这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使得哥本哈根成为了一个低碳、环保的城市,同时也改善了交通拥堵问题。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的交通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减少对汽车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三、案例三:中国杭州西溪湿地中国杭州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案例,该项目通过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打造了一个生态友好型的城市空间。

西溪湿地规划中注重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得湿地与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了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通过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案例四:德国弗莱堡的可再生能源城市德国弗莱堡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城市,其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规划和建设,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城市绿化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绿化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绿化规划案例分析一、引言城市绿化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还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绿化规划案例,探讨不同城市在绿化规划上的策略和实践,以期为城市绿化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二、案例一:新加坡的城市花园新加坡作为一个拥有有限土地资源的城市国家,通过精心的城市绿化规划,成功打造了一个被誉为“城市花园”的形象。

新加坡的城市绿化规划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和改善城市气候为目标。

该城市通过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屋顶花园和公园绿地,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首先,新加坡在建筑物外墙和立面设计中广泛应用垂直绿化技术。

通过在建筑外墙安装植物墙和垂直绿化系统,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还能有效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

其次,新加坡大力发展屋顶花园,将建筑物的屋顶空间转化为绿化空间。

这不仅能够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新加坡还建设了大量的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场所。

三、案例二:柏林的城市森林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通过城市绿化规划成功打造了一个拥有丰富城市森林的城市景观。

柏林的城市绿化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休闲空间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该城市通过大规模的森林保护和城市森林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首先,柏林通过大规模的森林保护,保护了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

其次,柏林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将城市的空地和废弃土地转化为森林绿地。

这不仅能够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柏林还注重城市森林的可持续管理,通过科学的林业管理和生态修复,保证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四、案例三:东京的街头花园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通过城市绿化规划成功打造了一个拥有丰富街头花园的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与建设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与建设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城市发展与建设案例分析介绍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计划,对城市进行布局、设计和管理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案例,探讨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城市规划案例一:新加坡的城市绿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加坡通过创新的城市规划,成功地将城市打造成一个绿色花园城市。

在城市中心和居民区,绿化率达到了70%以上,这使得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绿化的城市之一。

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出色的城市绿化,主要归功于城市规划者的前瞻性思维和创造性的设计。

首先,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者意识到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他们将大量的绿地和公园纳入城市规划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他们还注重将城市与大自然融合,创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

其次,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者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和创新技术。

他们使用了垂直绿化系统,将建筑物外墙种植绿色植物,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此外,他们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节水设施,通过有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新加坡的城市规划者注重社会参与。

他们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绿化的过程,如社区园艺项目和义工活动等。

这不仅增加了居民对城市规划的归属感,还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城市规划案例二:上海的城市更新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为了应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上海采取了城市更新的方式进行城市规划。

首先,上海注重改善老旧社区的居住环境。

通过拆迁和重建,上海对老旧小区进行整治,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上海还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城市规划的过程,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使城市更新更符合居民的需求。

其次,上海注重发展城市的核心区域。

上海通过修建高层建筑和商业中心,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上海也加强了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市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姓名:只爱赛赛
摘要:这是池州市2000年提出的一份城市规划方案。

池州市作为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2000年时有人口总计10.4万,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0.94万平方公里。

该市规划到2020时,有人口25万,城市建设用地26.33万平方公里。

未来城区的发展用地选择的原则是内涵发展与适当外延拓展相结合,由内向外发展。

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按实际要求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三个功能区相对独立完整但又各有侧重。

关键词:城市用地2020年规划布局
正文: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的池州市是皖江南岸的一座中心城市。

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东与铜陵市、芜湖市毗邻,东南与黄山市交界,西南与江西省接壤。

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的山水园林、港口城市。

2000年池州市内有非农人口9.4万,常住农业人口约1万,总共10.4万人口。

规划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0.9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5平方米。

2000年提出的一份城市规划报告中指出,该市规划到2020年时有人口25万,城市建设用地26.33万平方公里(预留发展到30万人的用地条件)。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32m2。

未来城区的发展用地选择的原则将是内涵发展与适当外延拓展相结合,由内向外发展。

具体说来就是以主城区为发展中心,进行主城区原有土地的再开发,充分利用原有城市各项设施,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同时选择合适的生态型开发项
目,在工程条件合理的前提下,使主城区向
白沙湖湖畔有一定延伸甚至向白沙湖东侧进
行跳跃式功能组团布点开发。

在与白沙湖、
齐山及杏花村控制区整体风貌协调的前提
下,城市向南嵌入白沙湖风景区与杏花村风
景区之间,并向城南火车站前地区发展。


据港口及用地条件,在江口开发临港工业区。

大型工业项目及临港工业向江口区集中。

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按实际要求
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以老城区为主适当扩
展形成的主城区主体部分,主城区外围东北
部为江口临江工业区和主城区外围南部结合
铁路建设形成站前区。

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完整但又各有侧重。

主城区主体部分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要职能,在城北布局一定工业用地,对西北片原有工业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和开发置换;城南的站前区以居住用为主体,结合铁路车站流通功能布置少量工业与仓储用地,同时在站前集中布置商贸居住综合用地;江口区以港口建设和布置大型工业用地为主要目标,为大型工业项目的引进提供可能性,同时也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

三个功能区又细分为五区和三片。

五区是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主城区、站前区、东部经济园区、教育园区,三片为梅里工业片、十里生活居住片、马衙旅游服务片。

下面是五区三片各自规划的发展侧重点: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具有城市山林特色的风景游览区;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要功能,适当发展为旅游业服务的加工型企业,同时可选择少量具备建设条件的用地配置适当的公共活动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主城区,池州传统市中心,承担全市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等城市综合功能,并且要承担旧城保护与整治、功能转换和环境改善等要求;站前区,利用交通枢纽构建商贸和物流园区,围绕天堂湖形成以文化休闲、商务创意和特色居住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城市副中心;东部经济园区,将会作为制造业基地和临港物流业的基地,在现状工业发展基础上,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而开发区和工业园进行统一规划,设施共建共享;教育园区,将以教育、生活服务、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引导职业教育空间上的集聚,承担职业教育培训和服务功能;梅里工业片,依托梅里工业区的现有基础发展以工业为主,生活配套完善的新片区;十里生活居住片,利用水景观资源,延续杏花村古文化,其中以生活居住为主,兼有旅游服务设施;马衙旅游服务片,由九华山进入中心城区的门户片区,配套有生活和服务功能、布置旅游服务等设施。

众所周知,池州市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拥有国家级旅游品牌4处,分别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亚洲重要的湿地、被称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
珍稀水禽保护区--升金湖,以及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十多处,主要有齐山--秋浦仙境,杏花村遗址,石台溶洞群,舜耕之地--历山,以及我国十大古钓台之一的昭明钓台等。

池州还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代文人骚客如陶渊明、李白、杜牧、苏轼、岳飞、王安石曾驻足寻芳,留下无数文化珍品,使池州享有"千载诗人地"之美誉。

所以池州旅游有三个主题:佛教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

这份城市规划的主要亮点是充分利用位于主城区范围里杏花村风景区、齐山和白沙湖风景区的良好景观与生态优势,在规划布局中充分体现池州城市的生态特色,将山水生态绿地楔入城市建设用地中,形成开敞、优美自然的城市风貌。

从中心城区的风景区出发,联系外围的旅游资源,最后整合成一个大的旅游产业。

作为生态型建筑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它达到了“以生态为基本指导思想,以达到人工环境的生态化”的标准。

城市建筑生态化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类聚居环境理想的追求,可以将其归纳为“真,善,美”三个层面的追求。

求“真”追求的是城市建筑物质环境的“返璞归真”,讲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的和谐。

求“善”追求的是“善待环境”,讲求建筑活动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求“美”追求的是建筑外在形式与内在功能,文化环境意义上的统一,是一种源自人的感官,身心与自然和社会达到整体的“健康”美,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天,地,人之间的“大美”。

到2020年,我相信,池州将会是一个大美的地方!
恩格斯说过,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

那么,毫无疑问,城市化是一个社会现代文明的标志。

它一步一步将人类单纯用来繁衍生息村落演变成商品流通的集散地和交通中转的枢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城市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城市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环境、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某些地方,毫无秩序的甚至或无目的城市蔓延,让我们付出了高昂的经济和环境成本。

如何管理和规划城市是一个地方要发展时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和挑战。

对于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与建筑生态问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池州市的这份城市规划无疑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城市规划,无论从经济,技术还是观念体制,都要求我们从整体和系统上着眼,走城市建筑生态转型的系统化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