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改技术第二章
初一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初一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初一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精选知识积累的越多,掌握的就会越熟练,店铺为大家编辑了初一生物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认识显微镜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中学常用的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2、镜筒1、目镜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遮光器7、反光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镜臂11、通光孔大光圈小光圈平光镜凹光镜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圈)的调节12、压片夹13、镜柱14、镜座1298310456127111314普通光学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方法步骤]: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1、显微镜的构造机械部分光学部分镜座、镜柱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镜筒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遮光器(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目镜:物镜:5×、10×、16×10×、40×、100×(油镜)2、目镜、物镜的比较及放大倍数的计算物镜:无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短有螺纹,其长度随倍数的增加而变长物体放大倍数的计算50×100×200×400×160×640×目镜:注意事项: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用一只手提起显微镜。
2、镜头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以免使光轴发生弯曲。
3、转动粗、细调节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机件损伤,调节失灵。
取镜和安放对光一对物镜二对遮光器三对反光镜对光一路畅通观察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取镜安放:二)对光三)放置标本:五)善后整理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轻拿轻放,并略偏左;3、装好目镜和物镜。
1、扭动转换器,使镜头、镜筒和通光孔成一直线;2、根据光线强弱,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圈)四)调焦观察玻片标本放置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1、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2、转动转换器,把两物镜偏到旁边,并下调镜筒至最低,送回镜箱。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畜禽繁殖与改良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畜禽繁殖与改良》理论教学大纲农业科学技术系《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组二○○六年八月二十日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畜禽繁殖与改良》是学习畜禽遗传基本规律、畜禽改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畜禽繁殖基础知识、繁殖关键技术和繁殖管理的课程。
它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家畜繁殖与改良技术是畜牧兽医类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技能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掌握畜牧生产技术和兽医诊疗技术奠定畜禽繁殖改良方面的技术基础。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畜禽繁遗传基础知识,畜禽改良的原理及方法,畜禽繁殖基础知识以及畜禽繁殖关键技术和繁殖管理知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畜禽遗传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所学规律分析畜禽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畜禽繁殖的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畜禽繁殖的一些基本技术,克服繁殖障碍,提高畜禽繁殖力3、运用遗传和繁殖相关知识,改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生产力。
三、各章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五个教学单元、22个教学模块,共计100,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课内实验教学16学时,生产实训34学时(可在期末期末集中进行,也可穿插进行),周4学时。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表: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绪论[教学内容]一、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二、繁殖与改良的概念三、畜禽繁殖与改良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四、畜禽繁殖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五、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发展概况六、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的性质、内容与任务七、学习方法与考核办法[教学要求]一、掌握遗传和变异、繁殖与改良的概念;遗传、繁殖与改良三者之间的关系;二、了解畜禽繁殖与改良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三、了解畜禽繁殖与改良在动物领域的主要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遗传和变异、繁殖与改良的概念;2、畜禽繁殖与改良在生物领域特别是动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难点遗传、繁殖与改良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单元畜禽遗传基础模块一遗传物质【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明确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遗传物质的含义及其传递过程。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第一章育种目标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
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第三章种质资源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第四章引种与驯化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第五章选择育种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
中职《畜禽繁育》公开教案

中职《畜禽繁育》公开教案第一章:畜禽繁育基础1.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繁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畜禽繁殖能力和繁殖周期的基本知识了解畜禽繁育的生理机制和繁殖技术1.2 教学内容畜禽繁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畜禽繁殖能力和繁殖周期的测定畜禽繁育的生理机制和繁殖技术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繁育的基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繁育的生理机制和繁殖技术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畜禽的选种与选配2.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选种的原则和方法掌握畜禽选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畜禽遗传改良的基本方法和程序2.2 教学内容畜禽选种的原则和方法畜禽选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畜禽遗传改良的基本方法和程序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选种和选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遗传改良的基本方法和程序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选种和选配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遗传改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章:畜禽的发情与排卵3.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发情和排卵的基本知识掌握畜禽发情和排卵的观测方法了解畜禽发情和排卵的调控机制3.2 教学内容畜禽发情和排卵的基本知识畜禽发情和排卵的观测方法畜禽发情和排卵的调控机制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发情和排卵的基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发情和排卵的观测方法和调控机制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发情和排卵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发情和排卵观测方法和调控机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四章:畜禽的授精与胚胎发育4.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授精的基本知识掌握畜禽授精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畜禽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4.2 教学内容畜禽授精的基本知识畜禽授精的技术和方法畜禽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授精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4.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授精和胚胎发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授精技术和胚胎发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五章:畜禽的妊娠与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妊娠的基本知识掌握畜禽妊娠的诊断方法了解畜禽妊娠期的管理措施5.2 教学内容畜禽妊娠的基本知识畜禽妊娠的诊断方法畜禽妊娠期的管理措施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妊娠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妊娠期的管理措施5.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妊娠知识和管理措施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妊娠诊断方法和妊娠期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六章:畜禽的分娩与繁殖障碍6.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分娩的基本知识掌握畜禽繁殖障碍的原因和诊断方法了解畜禽繁殖障碍的防控措施6.2 教学内容畜禽分娩的基本知识畜禽繁殖障碍的原因和诊断方法畜禽繁殖障碍的防控措施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分娩的基本知识和繁殖障碍的原因及诊断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繁殖障碍的防控措施6.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分娩和繁殖障碍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繁殖障碍防控措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家禽繁育技术7.1 教学目标了解家禽繁育的基本知识掌握家禽繁育的技术和方法了解家禽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家禽繁育的基本知识家禽繁育的技术和方法家禽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禽繁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家禽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7.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家禽繁育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家禽繁育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八章:家畜繁育技术8.1 教学目标了解家畜繁育的基本知识掌握家畜繁育的技术和方法了解家畜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8.2 教学内容家畜繁育的基本知识家畜繁育的技术和方法家畜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畜繁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家畜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8.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家畜繁育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家畜繁育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九章:特种动物繁育技术9.1 教学目标了解特种动物繁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特种动物繁育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特种动物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9.2 教学内容特种动物繁育的基本知识特种动物繁育的技术和方法特种动物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特种动物繁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特种动物繁育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9.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特种动物繁育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特种动物繁育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章:畜禽繁育新技术与应用10.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繁育新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畜禽繁育新技术的应用方法了解畜禽繁育新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畜禽繁育新技术的基本知识畜禽繁育新技术的应用方法畜禽繁育新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繁育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繁育新技术的发展趋势10.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新技术知识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一章:畜禽繁育环境的控制与管理11.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繁育环境的重要性掌握畜禽繁育环境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畜禽繁育环境管理的要求和措施11.2 教学内容畜禽繁育环境的重要性畜禽繁育环境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畜禽繁育环境管理的要求和措施1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繁育环境的重要性及其控制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繁育环境管理的要求和措施1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环境控制和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环境管理要求和措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二章:畜禽繁育的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12.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繁育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畜禽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畜禽繁育中消毒和免疫接种的技术要点12.2 教学内容畜禽繁育中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畜禽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畜禽繁育中消毒和免疫接种的技术要点1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繁育中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消毒和免疫接种的技术要点1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中生物安全和疫病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消毒和免疫接种技术要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三章:畜禽繁育记录与数据分析13.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繁育记录的重要性掌握畜禽繁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了解畜禽繁育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3.2 教学内容畜禽繁育记录的重要性畜禽繁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畜禽繁育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繁育记录的重要性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繁育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记录和数据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数据分析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四章:畜禽繁育的经济效益评估14.1 教学目标了解畜禽繁育成本与收益的基本知识掌握畜禽繁育经济效益评估的方法了解畜禽繁育决策的经济原则14.2 教学内容畜禽繁育成本与收益的基本知识畜禽繁育经济效益评估的方法畜禽繁育决策的经济原则1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畜禽繁育成本与收益及经济效益评估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畜禽繁育决策的经济原则14.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经济效益评估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决策经济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十五章:畜禽繁育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15.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畜禽繁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畜禽繁育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了解国际畜禽繁育管理的最新动态15.2 教学内容我国畜禽繁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畜禽繁育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国际畜禽繁育管理的最新动态1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畜禽繁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国际畜禽繁育管理的最新动态15.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验,评估学生对畜禽繁育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知识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国际畜禽繁育管理动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畜禽繁育的基础知识、技术方法、环境控制、疫病防控、记录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大果榛子压条繁殖改良技术

l 压条繁殖 时期
11 确定压条时期 . 确定压条时期 的主要依 据为萌蘖苗的术质化程度 , 实际操作 的依 据 以能拧 住繁殖 用铁丝 为准 。辽宁省压 且 比较 廉 价 的繁 殖 基 质 为 锯 末 子 , 求 锯 末 均 匀 、 要 无 杂 质 、 检 疫 病 原 微 生 物 、 湿 均 可 , 已经 发 霉 的锯 末 无 干 但
条繁殖时期为 6 中旬左右 , 月 吉林省压 条繁殖 时期 在 6
行提前浸泡 , 可将锯末 子攒堆 后集 中浇水 , 也 水分 达到
8 左右时使用 , 5 待整体繁殖过程结束后补浇透水 1 次,
补水 需 要 在 整 体压 条 操 作 结 束 后 1 进 行 。为 防 止 2h后 在 整个 压 条 繁 殖 过程 中病 虫 害发 生 , 可在 浸 泡 基 质 的过
另 外 , 可 以在 萌 蘖 苗 生长 期 间 叶 面 喷施 磷 酸 二 氢 还
钾等 叶面肥 , 进枝 条的水质 化进程 , 促 以达到提 前压 条 的 目的, 争取在最佳繁殖 时期 进行压条繁殖操 作。已经 进行 1 次压 条繁殖 操作 的母 株 , 翌年 春季 , 可对其 萌 蘖 苗进行 1 次修剪 , 促进萌蘖苗早 萌发 。
土、 、 肥 水等各种行之有效 的管理措施 , 抓住压条繁殖的 最佳时期 , 以提高苗木质量 。
2 压条繁 殖方法
2 l 母 株 准备 .
倍液 , 具体配制方法 : 首先将 1g的生 根粉放入 50m 0 L
的酒 精 充分 溶 解 , 后 加 入 100mI的蒸 馏 水 稀 释 , 然 0 稀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水稻大田用种繁育技术规程

水稻大田用种繁育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省常规水稻大田用种繁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繁种、种子收获精选检验贮藏及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水稻大田用种的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 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8371 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DB23/T 020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23/T 1635 水稻种子储藏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 4404.1(此国标为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育种家种子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
3.2原种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3.3大田用种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并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供XX生产使用的种子。
4 产地环境水稻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5 繁种5.1 原种选择采用上一年繁育的原种,原种质量要达到GB 4404.1的规定,并依照GB 8371的规定进行种子产地检疫。
15.2 育苗按DB23/T 020规定育苗并拔除苗床中发病(恶苗病)的稻株。
5.3 移栽及本田管理一般5月10日~20日插秧。
插秧时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泥温达到15℃。
依品种特性,插秧规格采取30.0cm×13.3cm或30.0cm×16.7cm,每穴3株~5株,插秧深度不超3cm。
畜禽繁殖与改良》结论

(五)畜禽繁殖与改良是畜产品 在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对养殖业为说,既有机 遇也有挑战。从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看, 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有很大的差距。(1 )畜牧业总体数量和质量很低;(2)畜产 品加工技术落后,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份额,就 必须加快发展,努力提高畜产品的数量与 质量
一、学习畜禽繁殖与改良的意义
(一)繁殖与改良是物种繁衍的基础 从细胞角度来说,任何动物的生命源于细胞。在 动物繁殖学中,把雄性畜禽产生的精子称为精细 胞,雌性产生的卵子称为卵细胞,任何一个新个 体的诞生都必须经过两种细胞微妙的结合。雄性 结合和胚胎能否正常生长发育,依赖于雄性具有 正常繁殖的生理机能。而雌性卵子的发生,精、 卵细胞结合和胚胎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就必须依 赖于雌性的卵巢和子宫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
展望21世纪,随着生物工程理论与技术的 不断创新,畜禽繁殖与改良理论和技术来 但对充分挖掘动物生产潜力,加速品种改 良,促进畜牧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 痘等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伴随该学 科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整个生命 科学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创新,人类的进步 将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在过去的研究中,新品种的产生,一是通过杂交改 良了,二是通过遗传物质染色体的偶然突变。可是 这两种途径,不但耗费时间太长,而且所培育的物 种不一定完全符合人们的愿望。今后动物新品种的 产生,主要依赖于基因导入和克隆技术。无论借用 哪一种技术,都必须以动物繁殖改良理论和技术为 指导。如,为了育成一个新的特定个体,可采取定 向导入某一决定优良高产特定的基因或通过优良个 体体细胞的克隆等方法,但这种技术能否顺利实施 ,都必须采用同期发情、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一系列繁殖 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职高“做学教”模式配套练习模块二:《畜禽繁育技术》之畜禽杂交改良技术练习题一、填空题1.种是产物,品种是产物。
作为一个品种需要有足够的数量,我国规定新品种猪至少有头以上生产公猪和头以上生产母猪。
禽应在羽以上。
3.品种按生产类型分为、两类;按培育成都分、、和、三类。
评定生产力时注意、。
4.河南省优良地方品种牛有、、、;羊有、、、;猪有、、;家禽有、、、、等。
而利用南阳牛培育成的和利用淮南猪培育的分别于2007年、2008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5. 是选种的第一道工序,鉴定的方法有、、、。
产肉力的主要指标有、、、、、、、和;产奶力的指标主要有、;产蛋力的指标主要有、、;产毛皮能力的主要指标有、、、、;繁殖力的主要指标有、、等。
6. 畜禽生长发育鉴定,一般体重和测量体尺同时进行,主要时间是、、各称量一次,初配到成年则称量一次。
称重一般安排在饲喂前。
7. 畜禽体尺测量就是用和量取家畜的、、、等数值。
系谱形式主要有和。
母畜在左,公畜在右,越往下辈份越高,此系谱为,公畜在上,母畜在下,越往右辈分越高,此系谱为 .8.外形鉴定一般以倍于家畜体长观察为宜;体高是指,管围指。
9.后裔鉴定主要依据为主,方法有和。
10.系普通常记载代祖先资料。
系谱一般有、、;生产力性能(产奶性能)按顺序登记;体尺资料按顺序填写。
11.根据所选择地目的性状不同可分为单性状选择和多性状选择。
其中单性状选择分为、、;多形状选择又有、、。
12.畜禽发育受阻的类型有、、;13.家系选择有和 2种。
选配包括个体选配和种群选配,个体选配分为、;品质选配有和两种方法;亲缘选配有、两种。
畜禽体质类型分为、、、和五种类型。
14.在畜禽中近交程度最大的是、、;畜禽是不是近交,要看它的系谱中有没有、、和。
近交程度大小主要用衡量,它表示。
近交基本作用是,近交在不宜采用,而在为了育种目的,可适当采用。
15.决定有害性状的基因大多数是,16.我国畜禽品种根据选育程度大体分为三类、、;17.品系的类别大体可分为、、、、、;建立品系的方法有三种、、;18.杂交改良方法有、和三种;配合力根据基因所产生的效应,分为和二种。
杂种能否获取杂种优势以及优势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
19目前建立的杂交繁育体系有、远缘杂交能够产生,不育原因主要是。
20.常用经济杂交方式有、、、几种。
杂交亲本选优与提纯的方法是和;开展两品种杂交生产适合建立;而开展三品种杂交地区则在三级繁育体系基础上增加。
二、选择题1.()是畜牧学上的概念,是畜牧生产中的一种生产工具。
A.科 B.属 C.种 D.品种2.金华猪、湖羊、北京鸭、狮头鹅都属于()品种。
A.地方品种 B.专门化品种C.培育品种 D.引入品种3.新疆细毛羊、黑白花奶牛、哈白猪都属于()品种。
A.地方品种 B.专门化品种C.培育品种 D.引入品种4.我国当今畜禽保种的主要形式是()A. 冷冻精液B. 冷冻胚胎C. 活体保存D.克隆技术5.若从东北引进延边牛到四川汶川,适宜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秋季D.冬季6.在确定引进夏洛莱牛品种后,确定挑选个体时,应引进()A. 哺乳期健壮个体B. 断奶后健壮个体C. 育成后健壮个体D. 成年后健壮个体7.肉牛的体型一般呈;乳用型牛体型一般呈()A. 圆筒形、长方形B. 三角形、楔形C. 圆筒形、三角形D.圆筒形、矩形8.种畜禽应具备理想的体质类型为();奶牛的体质类型因为();肉牛的体质类型应为()A.细致疏松型B.细致紧凑型C.粗糙紧凑型D.结实型9.肉眼鉴定家畜禽,人畜禽保持距离一般为倍于畜禽体长()A. 一B. 二C. 三D. 四10.系谱鉴定时重点审查()A. 曾祖代B. 祖代C. 亲代D.父系11.表型选择法适宜对象是()性状;家系选择法适合于()性状A.中等遗传力性状 B 低遗传力性状 C.高遗传力性状 D.质量性状12.多性状选择方法中,比较理想的是()A.顺序选择法 B.综合选择法C.独立淘汰法 D.间接选择法13共同祖先到交配双方的世代数总和不超过()的公母畜交配是亲缘交配。
A.三代 B.四代 C.五代 D.六代14.细致型与粗造型最大区别是()A.外观清秀、结构匀称B.肌肉细腻、胴体优良C.皮肤厚薄、骨骼粗细D.生产力的差异15.紧凑型与疏松型的最大区别是()A.内脏器官发育协调程度B.机体各部位结构发育均匀程度C.皮肤厚薄、骨骼粗细程度D. 皮下脂肪组织的多少和肌肉骨骼的坚实程度16.高代杂种容易出现的()A.过度细致紧凑B.过度细致疏松C.过度粗糙紧凑D.过度粗糙疏松17.在品种培育工作初期,一般采用()选配。
理想个体出现后多采用)选配A.远缘杂交B.近交C.同质选配D.异质选配18. 下列评定家畜种用价值最可靠的方法是()。
A.系谱选择B.性能测定C.后裔选择D.同胞选择19. 夏南牛是我省利用夏洛莱牛和南阳黄牛培育的新品种,也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肉牛品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洛莱X南阳黄牛是二元杂交B夏洛莱X南阳黄牛是育成杂交C夏洛莱X南阳黄牛是异质选配D夏洛莱X南阳黄牛,其杂种都有杂种优势20. 作为一个品种需要足够的数量,猪应有50头以上的生产公猪和()头以上的生产母猪。
A1000B2000C500D1000021. 下列近交形式比较,近交程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父女=全兄妹>半兄妹B父女>全兄妹>半兄妹C全兄妹>父女>半兄妹D全兄妹>父女=半兄妹22.父女近交,一代近交系数为()A.6.25% B 12.5% C.25% D.37.5%23.本品种选育中,首要开展的工作是()A.建立良种繁育体系B.开展品系繁育C.搞好品种普查D.制定完善的选育计划24.关于品系繁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品系繁育就是近交B.利用系间杂交们能够产生杂种优势C.品系繁育不能产生杂种优势D.品系繁育造成近交衰退25.连续4—6带全同胞或父女、母子交配建立起来的品系为()A.单系B.群系C.专门化品系D.近交系26.适用于建立低遗传力性状的高产品系的建系方法是()A.近交建系法B.群体继代建系法C.系组建系法D.专门化建系法27.群体继代选育法强点严格选留,此时选留主要以()为主A.表性选择B.家系选择C.估计育种值选择D.间接选择28.下列不属于杂交作用的是()A.综合双亲性状育成新品种B.杂种个体均匀度差,不适合大规模饲养C.改变生产方向D.产生杂种优势,提高生产力29.当原有品种生产性能低下,不能满足国民需要,或生产方向需要根本改变时采用();当原有品种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需要,但还存在个别性状需要改进时,首要考虑的方法是();此法不能凑效时选用()。
A.导入杂交B.级进杂交C.育成杂交D.本品种选育30.新疆毛肉兼用羊是采用泊列考斯羊、哈萨克羊、蒙古羊、高加索羊培育成的,此育种方法是()A.导入杂交B.级进杂交C.育成杂交D.本品种选育31.目前成为常规育种技术最为普遍的方法是()A.选择育种B.诱变育种C.杂交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32.按(),可将杂交分为简单杂交、复杂杂交、级进杂交、轮回杂交和双杂交等。
A.杂交双方种群关系 B.杂交方式 C.杂交目的 D.杂交速度33.通过连续世代的高度近交而形成的群体平均近交系数在37.5%以上的品系为()。
A.近交系 B.合成系 C.单系 D.群系34.()最大的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繁殖性能方面的杂种优势。
A.简单杂交 B.双杂交 C.轮回杂交 D.三元杂交35.双杂交在()中应用较为广泛。
A.猪 B.牛 C.羊 D.家禽36.对"母马X公驴"叙述不正确的是()A马驴属于同一品种B此交配为远缘杂交C能产生强大杂种优势D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生产37.1126号母畜,横式系谱如下,其近郊系数为()4725112638842538A37.5%B25%C21.87%D12.5%38.杂种后代的杂种优势表现最明显的是在()代A1B2C3D439.轮回杂交至少需要()品种()A2B3C4D540.目前养猪业中主要运用的杂交方式是()A二元杂交B三元杂交C双杂交D轮回杂交41.大约克夏猪X淮猪产生新淮猪,其平均窝重如下:大约克夏猪X淮猪129.00公斤,大约克夏X大约克夏122.50公斤,淮猪X淮猪106.75公斤,杂种优势率为()A.11.5%B.12.5%C.13.5%D.14.5%42.不能利用父本杂种优势的的杂交方式是( AB );能够利用母本杂种优势的是( BC );父母本杂种优势都能利用的是( C )A.二元杂交B.三元杂交C.双杂交D.近交三、判断题1.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而品种则主要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2.对单性状进行选择时,如果性状遗传力较高,采用家系选择是有效的。
()3.采用独立淘汰法对多性状进行选择时,所需时间比顺序选择法要长。
()4.改良杂交又称级进杂交、改造杂交或吸收杂交。
()5.我国畜禽品种资源,大体可分为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三种类型。
()6.选种只是选好种母畜。
()7.种母畜的价值就在于它本身能生产较多畜产品。
()8.猪的体长指两耳连线的中点到尾根的距离。
()9.对单形状的选择,如果遗传力高,采用家系选择是有效。
()10.家系选择适用于单胎动物。
()11.杂交母本一般多用于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的外来品种。
()12.三级繁育体系适合于两品种杂交生产。
()13.在确定最佳杂交组合式,一般母本为当地品种、父本为外来品种。
()14.亲本种群越纯,杂种优势就越明显。
()15、杂种在所有性状方面都表现出杂种优势。
()16、级进杂交代数越高愈好。
()17、近交降低群体均值,杂交提高群体均值。
()18、改良杂交又称级进杂交、改造杂交或吸收杂交。
()19、杂交是基因的加性效应增大。
()20、远缘杂交产生强大杂种优势,母畜往往不育,母螺生育的概率为1/262。
()四、名词解释1.种:2.品种:3.培育品种4. 引种5.选种:6.体质:7.性能测定:8.体高9.体长 10.胸围11.管围 12.系谱 13.系谱鉴定 14.家系选择 15.同胞选择16.后裔选择 17.综合选择法 18.选配 19.品质选配 20.同质选配21.异质选配 22. 亲缘选配 23. 近交 24.近郊衰退 25.本品种选育26.品系 27.品系繁育 28.单系 29.近交系 30.群系31.专门化品系 32.系组建系法 33.近交建系法 34.群体继代选育法35.杂交36.导入杂交 37.级进杂交 38.育成杂交 39.杂种优势: 40.杂种优势率41.二元杂交 42.三元杂交 43.双杂交 44.远缘杂交45.三级杂交繁育体系46.配合力 47.一般配合力 48.特殊配合力 49.杂交育种五、简答题1.家畜作为品种应具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