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成 本 分 析

合集下载

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⒌出版若干成本会计著作。 →1885年,H.梅特尔夫出版了《制造成本》 (是19世纪第一本成本会计专著) →1887年,E.加克、J.M.费尔斯《工厂会计》 (是19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成本会计专著) ⒍建立了成本会计组织。 →191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成本会计师联合会, 同年,英国成立了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
⒊成本会计学科独立 →尼科尔森和罗耳巴克合著了《成本会计》 →陀尔专著《成本会计原理和实务》 ㈢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以后)
成本会计由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 本发展到事前的成本预测、决策和规划。 →成本预测与决策 →目标成本计算(最著名是日本的成本企划)
பைடு நூலகம்
→实施责任成本计算 (1952年,美国希琴斯倡导责任会计,提出责任中 心划分,将成本目标分解成责任成本) →实行变动成本法 (1936年,美国N.哈里斯提出了变动成本计算法) →推行质量成本核算 (20世纪60年代质量成本形成)
一、成本会计形成与发展 ㈠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
成本会计最早起源于英国,后传入美国及其他 国家。 ■历史背景
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完成了产业革命。机 器劳动替代手工劳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
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竞争,生产成本得 到了普遍重视,为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加强了 对成本会计的研究。
成本研究侧重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 统的汇集与计算,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此时的成本会计称之为记录型成本会计。 ■主要成就 ⒈建立材料核算与管理办法。
⒉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⒊确定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⒋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1750年,J.多德森在《会计人员或薄记方法》 中介绍了分批成本计算法。 →1777年,W.汤姆森以亚麻制袜为例,从亚麻存 货账户开始,记录了不同步骤的消耗,最后计算出 每双袜子的成本,这是分步法的萌芽。

成本会计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优秀5篇】

成本会计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优秀5篇】

成本会计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成本会计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优秀5篇】成本会计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能坚持原则、为人正直、敢于担当责任。

成本会计教学方案

成本会计教学方案

成本会计教学⽅案成本会计讲稿⼀、课程简介成本会计是⼀门以成本对象的重要的会计专业课程,全⾯、详细、周到阐述了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深⼊、具体地讲述了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法。

⼆、培养⽬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理解关于成本计算的理论,重点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法。

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法。

在实践中能运⽤所学的知识,计算企业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对成本进⾏考核和分析。

三、学前准备及学习⽅法“基础会计”中所讲述的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法是“成本会计”的各项理论和各种⽅法的基础。

“财务会计”中关于存货计价和各项资产耗费的核算,以及关于期间费⽤的核算都与成本计算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学习本课程应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为先修课程。

以外,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的成本信息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之⼀,正确理解“成本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恰当地把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也是学习好本课程的重要前提。

本课程的学习以⽼师课堂讲授为重平时有问题可以随时和⽼师交流,提出问题,⽼师每周解答⼀次。

每四周集中讲述⼀次,课后布置作业,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由于基本理论和⽅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涉及,所以本课程的重点是各种具体地成本计算⽅法的应⽤以及成本报表的编制。

难点在于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主要参考书贺南平《成本会计学》中国财经出版社于福⽣《成本会计学》中国⼈民⼤学会计系列教材保政旦《成本会计》上海财经⼤学会计教材罗飞 .成本会计[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4⽉万寿义任⽉君.成本会计[M].⼤连: 东北财经⼤学出版社,2007年01⽉于彩珍.成本会计[M] .北京:清华⼤学出版社,2005年1⽉汤乐平.⾼丽萍.成本会计[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第⼀章成本会计基本理论【§1成本的含义】【§1-1成本的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产品的价值(W)由三个部份组成,即⽣产中消耗的⽣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以及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M),其中,产品成本是由C+V构成。

成本会计个人总结 (2)

成本会计个人总结 (2)

成本会计个人总结作为一名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士,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深入了解了成本会计的各个方面,不断学习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在此,我将就成本会计的基础、成本分类与核算、成本控制与管理、成本分析与报告、技术应用与创新以及个人学习体会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成本会计基础成本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成本会计的基础是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则是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如折旧、租金等。

成本会计还需要了解成本行为,即成本如何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这对于成本控制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成本会计的实际操作中,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成本特性来确定。

同时,成本会计还需要了解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以便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成本分类与核算成本分类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根据成本的不同性质和用途,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成本分类包括按经济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和按成本习性分类等。

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成本,为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成本核算则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

因此,成本会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成本核算方法,如直接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成本控制与管理成本控制与管理是成本会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提高成本效益。

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的成本计划和预算,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和标准。

同时,还需要加强成本核算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超支的问题。

成本管理则是对企业成本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

成本会计教学分析【精品发布】

成本会计教学分析【精品发布】

成本会计教学分析【精品发布】现今,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管理的需要对现代成本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的观念、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针对《成本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强化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现代财务会计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现代企业成本财务会计的岗位需求。

重要词:成本财务会计;教学实践;学习动力1成本财务会计教学面临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人材培养都面临着挑战。

在成本财务会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面临到的挑战是,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能学得更好,技能更强,专业综合素质更高,更能很快的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如何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上,教学方法上,教学理念上,学生的学习动力上做得更好,来满足现今企业和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教学要求和人材培养。

我们面临着如何强化教学实践、强化教学方式和理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挑战。

2成本财务会计教学的问题与分析2.1教学实践基地滞后在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量的99%,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3,产品销售额约64%,提供了约78%的就业岗位。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大多数的财务会计类的毕业学生,会求职于这些岗位。

目前,企业界对财务会计本科毕业生要求的能力素质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新能力(32%),组织能力(14%),交际能力和辨别能力(8%)(张练,2004)。

实际操作能力为(90%),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要有很强的操作能力。

而我们的多数的在校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这样一个层次,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相对较少。

要想提高操作能力,就必需要进行实践,而实践就需要学校有对应的实践基地。

而实践基地的建立往往由于经费的不足,从数量上不足,难以满足多数的学生实践,从质量上又流于形式,使得学生难以可以顶岗实践,无法形成对学生有实质性的帮助。

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往往又强调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我们的学生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无法满足企业的能力需求的,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能力才得以提高,现今实践教学基地的缺失和不良,难以形成做中学,学中做这样的局面,学生实践基地的现壮相应滞后,也相应的反映在企业的实践教学中相应滞后。

《成本会计学(第9版)》PPT 第3章

《成本会计学(第9版)》PPT 第3章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借记“基本生产成本”总账科目及所属产品成本明 细账“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 •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动力费用,借记“辅助生产成本”总账科目及所属明细账的 “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 •如果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未专设“直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直接用于产品生产 和辅助生产的动力费用,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及其所属明细账的有关费用项目。 •间接用于产品生产和辅助生产的动力费用、用于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动 力费用、用于销售产品的动力费用等,应分别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 售费用”等科目及其所属明细账的有关费用项目。
1

2

3

4
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跨期摊提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5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6
期间费用的核算
3.1 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1)要素费用分配概述 ➢(2)材料费用的分配 ➢(3)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4)职工薪酬的分配 ➢(5)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分配 ➢(6)利息费用的分配 ➢(7)其他费用
➢(1)要素费用分配概述
直接用于产品生 产但未专设成本 项目的各项费用
间接用于产品 的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制造费 用”
采用适当方法分配记入
“基本生产成 本”
➢(1)要素费用分配概述
设有“制造费 用”明细账
辅助生产车间 辅助生产费用
未设“制造费 用”明细账
参照基本生产车间费 用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成 本”
【例3-1】
长江公司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某月共同耗用A材料(主要材料) 60000千克,每千克10元,共计6000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1200件, 单件甲产品A材料消耗定额为30千克;本月投产乙产品800件,单件 乙产品A材料消耗定额为15千克。

《成本会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会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 4 500
17
任务一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2)对外分配:
借:制造费用—第一车间
282 349.83
—第二车间
242 650.17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54 500
—辅助生产成本—锅炉
70 500
18
任务一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交互分配后的 交互分配前 分配转入 分配转出 应对外分配费用 的费用 的费用 的费用
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
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对外分配费用 该车间提供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的劳务总量
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费用 该受益对象耗用的产品(劳务)量 对外分配费用分配率
14
任务一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供汽费用合计
-
75 000
-
-
-
-
-
-
分配供汽费用
9 000
-
8.33
5 100 42 483 3 900 32 517 75 000
分配金额合计
-
282 483
-
242 517 525 000
23
任务一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会计处理如下:
(1)分配修理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锅炉车间Leabharlann 锅炉车间车间部 门
劳务数量 待分配费用 160 000 480 000
分配率 -
劳务数量 待分配费用 分配率
10 000 45 000
-
制造费用
一车间 耗用数量 耗用金额
二车间

第十六章 成本分析 《成本会计》ppt

第十六章 成本分析  《成本会计》ppt

主要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计算表××××年度金 Nhomakorabea单位:元
主要产品成本降低额
主要产品成本降低率
648000-628560=19440 252000-246960=5040 900000-875520=24480
19440
×100% =3%
648000 5040 252000 ×100%=2% 24480 900000 ×100%=2.72%
××××年度
金额单位:元
本年实际产量的总成本
与本年计划比
成本项目
按本年计划
本年
成本
成本降低率 降低率的
单位成本计算
实际
降低额
(%)
构成(%)
直接材料
500000
485825
14125
2.8250
1.13
直接人工
362500
363625
-1125
-3.1030
-0.09
制造费用
387500
384750
16.1 成本分析的意义
16.1.2成本分析的作用
查明费用预算和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落实成本管理的责任制 挖掘内部增产节约潜力
16.1成本分析的意义
16.1.3成本分析的内容
• 1. 全部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 2.可比产品(主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 • 4.制造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 5.期间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 6.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分析。
计单划位产成量本按计上算年的实总际成平本均
计划成本 降低率
表16—7 主要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表
编制单位:金枫工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位年成单本-∑
实际 产量
×
计划单 位成本
-计成划本可降比低产率品×
综合产量 完成率

[∑(实结际构

计结划构)×
个别产品成 本降低率
]
×∑
实际 产量
×
上年单 位成本
✓ (3)产品结构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 ∑实际产量×上年单位产品成本
× 100%
✓ (4)单位成本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单位成本)
连环替代法的特点:
✓①连环替代的顺序性: 首先,将各因素区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 其次,同时出现几个数量(或质量)指标,“先实 物量指标,后价值量指标” 最后,“先替换基本因素,后替换从属因素”
✓②替代因素的连环性:
✓③计算结果的假设性: 连环替代法会随各因素的排列顺序不同而得出不
✓ (5)单位成本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单位成∑实本际变产动量影×响上的年可单比位产产品品成成本本降低额× 100%
第四节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一 、产品单位成本的比较分析
❖ 产品单位成本的比较分析,是根据企业内部 的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具体资料,利用比较 分析法,分析本期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或预算、 比上期、比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及先进企业成 本水平的升降情况,然后着重对某种或某几种 产品进一步按成本项目对比研究,查明影响单 位成本升降的原因。
产品 名称
计划 产量
单位成本
上年 本年 实际 计划
总成本
按上年成 按计划成 本计算 本计算
成本降低指标 降低额 降低率
A 400 500 495 200000 198000 2000 1.00% B 600 750 740 450000 444000 6000 1.33%
合计
650000 642000 8000 1.23%
218855 29154 43531
合计 291540
实际产量 按实际 成本计算
214600 34800 40600
290000
实际比 计划 降低额
-4255 +5646 -2931
-1540
实际比计 划降低率
-1.94% +19.37% -6.73% -0.53%
各项目变 动对总成 本影响
-1.46% +1.94% -1.01%
-0.53%
第三节 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一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及其完成 情况的计算
❖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指标:
可比产品成本 计划降低额
=∑
计划 ×(上年实际 - 产量 单位成本
本年计划 ) 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计划降低率 = ∑计划产量×上年单位成本
× 100%
连环替代法的分析程序为: (1) 分解指标因素并确定因素的排列顺序
(2) 逐次替代因素 (3) 确定影响结果 (4) 汇总影响结果
连环替代法的典型模式是:
✓ 假设某指标由A、B、C三个因素组成,诸因素与经济指标 的关系为:
上年数: A0•B0=N0
本年数: A1•B1=N1
✓ 采用连环替代分析计算如下:
245000 474880
合计
730000 721100
719880
❖ 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
超计划降低额=实际降低额-计划降低额 =10120-8000=2120(元)
超计划降低率=实际降低率-计划降低率 =1.386%-1.23%=0.156%
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 的原因分析
同的分析结果,而连环替代的顺序要求是假设的
第二节 全部产品成本分析
全部产品成本分析,是将全部产品本年 实际总成本与按本年实际产量调整的计划 总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出全部产品总成本 降低额和总成本降低率,借以分析全部产 品成本的升降情况。
一 、按产品类别分析全部产品成本
假设某企业本年全部产品成本报表如12表—2所示。
-0.87% +1.42% -2.01%
+3.33% +3.33%
-0.53%
二 、按成本项目分析全部产品成本
现根据成本计划和本年有关成本资料,按成本项 目进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分析如表12—4所示。
表12—4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分析表(按成本项目)
成本 项目
实际产量 按计划 成本计算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对比分析的形式:实际与计划、本期与上期、与 同行业比较
❖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指标之间的 比率,来考察企业经济活动相对效 益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法的比率形式。
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结构比率分析法
✓1、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把企业两个性质不完全
相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加以比较,求得两个指 标的比值,借以进行成本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常计算的相关比率指标有:
假设某企业甲产品单位成本资料如表12—7所示。
表12—7
A产品单位成本表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废品损失
合计
历史先进水平 上年实际
280
300
70
65
130
135
0
0
480
500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297
294
65
66
133
130
0
0
495
490
产品 名称
计划 产量
单位成本
上年 本年 实际 计划
总成本
按上年成 按计划成 本计算 本计算
按计划成本计 算
A 500 500 495 B 640 750 740
合计
✓ A产品实际成本降低率 =(500-490)/500×100%=2.00%
✓B产品实际成本降低率 =(750-742)/750×100%=1.07%
267540
88740 178800
24000
24000
291540
按本年 实际成 本计算
265200
90000 175200
24800
24800
290000
按产品别分析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表。
表12—3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分析表(按产品别)
产品 名称
可比产品 A B
不可比产品 C
全部产品
【成本会计】成 本 分 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概述
一 、成本分析的概念及意义
❖ 成本分析是指企业利用成本核算资料及 其他有关资料,对企业成本费用水平及其 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影响成本费 用升降的具体原因,寻找降低成本、节约 费用的潜力和途径一项管理活动。
❖ 成本分析在整个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如下几点:
假设东风公司19××年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 低任务指标如下:
表12—5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任务
产品 名称
计划 产量
单位成本
上年 本年 实际 计划
总成本
成本降低指标
按上年成 本计算
按计划成 本计算
降低额
降低率
A 400 500 495 B 600 750 740
合计
表12—5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任务
❖ 1.影响可比产品成本的因素: 产品产量因素 产品结构因素 单位产品成本因素
(1)产量因素
可比产品成 本降低额
=(∑
Hale Waihona Puke 产量×上年单 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 本降低额
=(∑
产量×
上位年成单本)×∑
产品 结构
×
可比产品成 本降低额
(2)产品结构因素
某产品 结构
某产品产量×该产品上年单位成本 =∑各产品产量×各产品上年单位成本
实际产量按 计划成本
计算总成本
267540 88740 178800
24000 24000
291540
实际产量按 实际成本计
算总成本
265200 90000 175200
24800 24800
290000
实际比计 实际比计 划降低额 划降低率
-2340 +1260 -3600
+800 +800
-1540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 =730000-719880=10120(元)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 =10120/730000×100%=1.386%
表12—6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执行情况
产品 名称
计划 产量
单位成本
上年 本年 实际 计划
总成本
按上年成 按计划成 本计算 本计算
按计划成本计 算
A 500 500 495 250000 2475000 B 640 750 740 480000 473600
✓ 3、趋势比率分析
趋势比率也叫动态相对数,是通过两个时期或 连续若干时期相同经济指标增减的对比,计算比 率来揭示各期之间的指标增减数额,据以预测成 本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常计算的趋势比率指标有:
定基发展速度= 比基较期期成×成本10本0% 环比发展速度= 前比一较期期×成成10本本0%
❖ 比率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比率
销售收入成本率= 销成售本收入×100%
✓ 2、结构比率分析法
结构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 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比率进行数量 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常计算的构成比率指标有:
直×接1材00料%费用构成比率=单单位位产产品品直成接本材料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占期间费用的比率=期间费用总额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