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分析共48页
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我国经济形势及走向

扩大内需必须加快解决民生问题
4、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
(2)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 (3)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除我国以外的其他三个 国家08年以来虽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但仍明显低于我国9.9% 的增长速度。初步核算,2009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
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尽管08年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
比涨幅为6.7%,但从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5月份以来已经连 续6个月回落,其中8、9、10三个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6%、 4.0%,呈现明显的逐步回落趋势。与以往比较,1985-1986年,居民 消费价格涨幅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12个月时间;1987-1990 年,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29个月;1992-1997年,从8%回 落到5%,用了52个月。而08年从2月份8.7%的高峰值回落到5%以下, 只用了半年时间,表明控制通货膨胀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一 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6%(3月份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 0.3%)。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
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Page 18
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虽然经济增速呈回落态势,
但08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达9.9%,这个速度高于改 革开放以来9.8%的年均增速,而且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特别是美
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已步入衰退或处在衰退的边缘;
1,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敲响警钟
2,提醒我们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3,提高中国货币和金融的国际影响力 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效率
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分析PPT课件

112631.9
92954.1
16654.0
50.7
41.8
7.5
2007
265833.9
131510.1 110943.2
23380.6
49.5
41.7
8.8
2008
314901.3
152346.6 138325.3
24229.4
48.4
43.9
7.7
2009
345023.6
165526.8 164463.5
(一)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包括经济增 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 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 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 弱等。
“中等收入陷阱”范例 “中等收入陷阱”根源:相对福利感觉,精
神层面的福利无法用钱解决。
(二)维持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问题
高经济增长伴随着高物价 物价上涨的原因
资源价格上涨 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劳工成本上涨、土地
价格上涨 热钱流入 货币发行过多 物价上涨原因不同,治理方式应该不同;过 度紧缩易造成经济停滞、失业增加。
(三)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国依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高储蓄率转化 为高投资维持多年高速经济增长;未来的长 期发展不可能再依赖这两大因素。
(六)物价水平
中美消费物价指数权重对比
中国
美国
食品 32.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及服务 14.2% 居住 13.2% 交通和通信 10.4%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
品 10.0% 衣着 9.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
修服务 6.0% 烟酒及用品 3.9%
住房42% 交通17% 食物和饮料15% 教育和通信6% 医疗6% 休闲活动6% 服装4% 其他物品与劳务4%
【推荐下载】中国经济:我国经济危机对策

中国经济:我国经济危机对策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危机对策 一、经济环境影响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无疑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冲击。
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这使我国内部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方面本身固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了。
为此,很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这些问题,进而及时寻找出缓解经济危机的办法,使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小。
二、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 经济问题投资、消费、出口,这三者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问题最终会体现在这三方面上。
所以,这里就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1.投资问题。
拿投资来说,我国的投资比例是不平衡的。
由于受世纪经济危机的影响,一直作为我们的产业重点的制造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出口受阻,其结果必是带来巨大的损失。
目前的投资需求以政府公共投资及其派生的引致性投资为主,市场性投资需求仍然没有恢复,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在政府投资计划完成后,投资增长的持续性和经济回升的稳定性还存在一些不稳固的因素。
可以说,这些使我国的投资环境迅速恶化了。
2.消费问题。
消费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高低的问题,它还涉及到医疗、教育、住房、商品物价水平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内消费的不足会使我们在经济危机中处于更加被动的状态。
目前在我们的制造业大国里,显然消费水平是不足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更为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我们的老顾客们大大减少了对我们商品的进口,加之我们自身的消费又不足,这时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出来了,商品积压,生产萎缩,以至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产能过剩带来的后果势必是资源消耗、贷款剧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下滑。
可以说,在发生世界经济危机的今天,我们是否有足够大的内需对于我们能否抵抗住经济危机的波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为此,在这方面必须加强重视程度。
3.出口问题。
出口问题,它一定程度上牵涉了我国制造业。
试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形势及经济政策

试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形势及经济政策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及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危机后中国采取措施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复苏;其次,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逐渐出现通货膨胀问题,全力控制通胀;再次,2011年8月初,由于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等事件发生,国际经济形势的突变,中国的经济政策将再发生变化。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通货膨胀美国信用评级下调自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严重衰退。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国,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样面临着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的问题。
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演变趋势如何,正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复苏,全面保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方面,中国的国内经济系统并未受到直接的冲击。
欧美市场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的急剧下滑,而对于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出口导向性经济来说,出口增长的下降必然造成经济增长下滑、居民消费不足,进而对国内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多年来过于依赖的以出口驱动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经历了连续8年的高速增长后,面临周期性调整的必要。
为抵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危机,启动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复苏:首先,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
其次,中国政府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短期来看,经济刺激计划确实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宏观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积极变化。
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2008年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低谷,2009年以来,大多数人认为危机已经过去,经济已经企稳回升。
二、通货膨胀现象出现,控通胀成为首要问题2009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在执行。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五月货币同比增长余额30%多,六月货币同比增长34%多。
同时,股市持续上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扬,农产品期货如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原油、有色金属、黄金价格涨幅可观。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专家论坛34中国产业Industry of China在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2009年中国经济仍实现了GDP8.7%增长。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物价普遍呈现上涨势头,通货膨胀的趋势不可忽视,也不排除衰退的可能,甚至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并存的滞胀局面。
一、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增大自从2009年7月份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发生转折以来,我国CPI 指数呈现逐步升高,12月份达到了1.9%,呈现加速上扬的趋势,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5%的水平。
2010年上半年超过3%警戒线的概率非常大。
形成价格上涨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2009年第四季度,M1(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超过30%,达到了1993年以来最高值,且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 、CPI 差值反映的货币超发也达到了创纪录的25%左右。
2、国际市场上一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也会促使国内发生通货膨胀。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预计中国2010年原油需求年率上升3.6%,而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预测,由于对炼钢原料的需求走强,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将达到5.68亿吨,增长28%;2010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将达到6.37亿吨,增长12%。
目前,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80美元,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 指数已经从最低200上涨到目前的280,预期在2010年会继续保持上涨的势头。
因此在需求量和价格都将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原料输入性通货膨胀将会上升。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09年11月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7%,这是自2008年2月以来的最快速度。
根据彭博社12月初对粮食贸易商、分析师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国际大米价格将从目前每吨638美元上涨63%,达到每吨1038美元。
在美国,猪肉批发价格2009年已上涨了27%。
美国政府还预测,2010年牛奶价格将会上涨39%,而摩根大通的报告则预测,2010年食糖价格将上涨25%。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出口市场减少由于全球需求下降,国际贸易退缩,中国的出口市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尤其是对钢铁、纺织、机械等传统出口行业的冲击尤为严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9.4%。
2. 国内投资收缩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很多外资都撤出了中国市场,国内企业投资意愿也受到了影响,这将会导致国内投资的收缩,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由于全球资金信心低下,国内信贷市场也受到了冲击,各大银行对信贷的放款也出现了收缩。
3. 资源价格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对资源价格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价格下跌不仅沉重打击了中国电力、交通等行业的利益,也对国家能源安全构成了威胁。
二、应对之策1. 创新转型金融危机打击了传统行业,但也为新兴产业带来了机遇。
政府应鼓励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新兴产业,抢占市场先机。
2. 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优化税收资源配置、发展中西部地区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3.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更为稳定和更有成效的金融体系是必须的。
中国应积极参与金砖国家、世贸组织等多边机构,加强互帮互助、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4. 市场开放中国亟需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设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要通过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加快金融自由化进程等方式,充分利用全球市场的机遇和资源。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持经济发展高速的关键之一。
政府应该大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发展竞争力。
总之,金融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地推进转型升级,化危机为机遇,才能在全球化竞争的大环境下,实现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后危机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形势、结构调整与应对之策

后危机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形势、结构调整及其应对之策——综合治理、制度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一、当前世界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走势(一)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在各国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带动作用下,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已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特别是作为此次金融危机重创地的主要发达经济体,总体上呈现出缓慢复苏的态势。
美国经济走出衰退阴影,复苏前景谨慎乐观。
在此前连续4个季度出现衰退后,2009年第三、第四季度及2010年第一季度GDP按年率计算分别实现2.2%、5.6%和3.2%的增长。
经济景气带动美国就业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转机。
2010年4月新增就业岗位达到29万个,创下四年来的新高。
就业和收入改善促进了消费增长。
2010年第一季度消费者开支按年率计算增长3.6%,为两年来的最大增幅,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复苏步调相对缓慢。
2010年第一季度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的GDP环比增长均为0.2%,同比分别增长0.5%和0.3%。
随着居民消费支出停滞,企业投资开支下降,使得出口和库存小幅增加成为经济为数不多的增长来源,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强。
从经济数据上看,日本的经济回暖也主要受益于向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加。
2010年3月,日本贸易顺差额达9489亿日元,为连续第12个月保持顺差,而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下降1.2%,已连续第13个月下降,通货紧缩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会继续抑制消费。
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经济体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尤其是亚洲主要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几乎没有遭受什么重大损失,财政和国际收支状况较好,外债负担较轻,再加上政府大规模救市举措的刺激,复苏迹象最为明显。
如新加坡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达13.1%,创下该国16年来的最快季度增速;韩国央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韩国GDP同比增长7.8%,创下2002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快季度增速。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形势严峻、贸易顺差下降等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出口市场受到了严重挑战,外贸额下降,外汇储备减少。
由于国际投资环境变化和金融市场波动,我国经济受到了较大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着生产经营困难,一些行业甚至出现了倒闭潮。
金融市场波动也对我国股市、汇市等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投资者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比如采取稳定经济增长政策、鼓励内需扩大等。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如何有效化解其影响,成为摆在我国经济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0字】.1.2 问题提出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其波及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对于我国来说,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任何国际经济波动都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经济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是否需要调整现有的经济政策?又应该如何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对策措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只有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我国出口受阻,因为全球需求下降,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我国的出口市场受到冲击。
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体系稳定,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加剧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