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玻璃配方知识
常见玻璃材料特性大全

常见玻璃材料特性大全1. 硅酸钠玻璃(石英玻璃)- 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 特性:+ 高熔点:约为1710℃+ 耐高温: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耐酸碱:抗腐蚀性强+ 透明度高:光线透过性好+ 机械强度高:较硬,不易破裂+ 电绝缘性:不导电+ 高压缩强度:使用于高压环境下+ 红外透明:可用于红外光学器件2. 硼硅酸盐玻璃(波尔兰玻璃)- 主要成分:硼砂(B2O3)、二氧化硅(SiO2)- 特性:+ 较低的熔点:约为820℃+ 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好+ 耐酸碱性较强+ 光线透过性好:可制作光学器件+ 电绝缘性+ 耐高温:款型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3. 硼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 主要成分:硼砂(B2O3)、二氧化硅(SiO2)、碳酸钠(Na2CO3)- 特性:+ 透明度高:对光线有较好的透过性+ 机械强度较高+ 电绝缘性好+ 耐热震性较差+ 耐酸碱性较差:不能与酸或碱接触4. 硼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光纤)- 主要成分:硼砂(B2O3)、硅酸盐(SiO2)- 特性:+ 透明度高:用于传输光信号+ 低损耗:光线传输损耗小+ 大传输带宽+ 抗电磁干扰性:光纤传输不受电磁干扰影响+ 耐高温性好: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5. 碱化铝硅酸盐玻璃(玻璃陶瓷)- 主要成分:氧化铝(Al2O3)、硅酸盐(SiO2)- 特性:+ 低熔点:约为750℃+ 高硬度+ 良好的绝热性能+ 耐热性强: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耐酸碱性好+ 良好的抗磨性能以上是常见玻璃材料的特性概述,每种玻璃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使用时,请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玻璃材料。
玻璃制作技术配方及原料

玻璃制作技术配方及原料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材料,由硅酸盐、硼酸盐、锑酸盐、氟化物等多种物质以一定比例混合制备而成。
玻璃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器皿、光学、电子等领域,因其透明、坚固、耐高温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将介绍玻璃制作技术配方及原料。
一、玻璃制作技术配方1.硅酸盐玻璃配方:-硅石粉:55%-石灰石:25%-纯碱:15%-萤火虫石(稀土氧化物):5%2.硼酸盐玻璃配方:-硼砂:70%-硅石粉:15%-纯碱:10%-碳酸钠:5%3.锑酸盐玻璃配方:-砷酸钾:70%-硅酸钠:20%-锑酸钠:10%4.氟化物玻璃配方:-钠氟化物:70%-氟化铝:20%-氟化镁:10%二、玻璃制作原料1.硅酸盐玻璃的原料:-硅石: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是制备硅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石灰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钙(CaO),用于调节玻璃的碱性或酸性。
-纯碱:主要成分为碳酸钠(Na2CO3),用于提高玻璃的溶解度。
-萤火虫石(稀土氧化物):用于提高玻璃的抗辐射能力。
2.硼酸盐玻璃的原料:-硼砂:主要成分为硼酸(H3BO3),是制备硼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硅石:同上。
-纯碱:同上。
-碳酸钠:同上。
3.锑酸盐玻璃的原料:-砷酸钾:主要成分为砷酸盐(As2O5),是制备锑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硅酸钠:主要成分为硅酸盐(SiO2),是制备锑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锑酸钠:主要成分为锑酸盐(Sb2O5),是制备锑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4.氟化物玻璃的原料:-钠氟化物:主要成分为氟化钠(NaF),是制备氟化物玻璃的主要原料。
-氟化铝:主要成分为氟化铝(AlF3),是制备氟化物玻璃的主要原料。
-氟化镁:主要成分为氟化镁(MgF2),是制备氟化物玻璃的主要原料。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玻璃制作技术配方及原料。
由于玻璃可以根据不同的配方和原料加工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玻璃,如钢化玻璃、绝缘玻璃、光学玻璃等,所以实际配方和原料的组成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良。
各种玻璃配方知识

各种玻璃配方知识玻璃是一种无定形固体,主要由硅酸盐和氧化物组成。
它的基本成分是石英砂(二氧化硅)和碳酸钠(二氧化碳),同时还添加了控制玻璃的特性和性能的其他氧化物和物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玻璃配方知识。
1.硅酸盐玻璃配方:硅酸盐玻璃是最常见的玻璃类型之一,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
硅酸盐玻璃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进行调整,常见的控制元素有氧化钠(Na2O)、氧化铝(Al2O3)和氧化钙(CaO),它们对玻璃的特性和性能有显著影响。
2.硼硅酸盐玻璃配方:硼硅酸盐玻璃是一种特殊的玻璃类型,其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硼(B2O3)和二氧化硅(SiO2)。
硼硅酸盐玻璃的配方中添加了较高比例的二氧化硼,这使得玻璃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热膨胀系数,适合用于制作耐热玻璃器皿和光学器件。
3.铅玻璃配方:铅玻璃是一种含有较高比例的氧化铅(PbO)的玻璃,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铅(PbO)。
铅玻璃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高的密度,因此广泛用于光学器件和水晶制品。
由于铅的毒性,近年来铅玻璃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
4.硼铝硅酸盐玻璃配方:硼铝硅酸盐玻璃是一种混合了硼酸盐、铝酸盐和硅酸盐的玻璃。
它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通常包括较高比例的硼酸盐(如硼酸)和铝酸盐(如氧化铝)。
硼铝硅酸盐玻璃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耐用性,适合用于制作化学仪器和耐火材料。
5.镁铝硅酸盐玻璃配方:镁铝硅酸盐玻璃是一种含有较高比例的镁酸盐(如氧化镁)和铝酸盐(如氧化铝)的玻璃。
它具有较高的抗热震性能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适合用于制作热电容器、电力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
玻璃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的特性和性能。
同时,配方的调整还可以影响玻璃的制备工艺和成本。
因此,在设计和制备玻璃产品时,选择合适的配方是至关重要的。
玻璃原料主要成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相信朋友们对玻璃都不会陌生,玻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到的领域非常的广泛,比较常见的是我们的玻璃门窗,但是我们的朋友并不知道制作玻璃的原材料需要用到什么?下面小编就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吧!玻璃原料比较复杂,但按其作用可分为主要原料与辅助原料。
主要原料构成玻璃的主体并确定了玻璃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辅助原料赋予玻璃特殊性质和给制作工艺带来方便。
一、主要原料:1、硅砂或硼砂:硅砂或硼砂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或氧化硼,它们在燃烧中能单独熔融成玻璃主体,决定了玻璃的主要性质,相应地称为硅酸盐玻璃或硼酸盐玻璃。
2、苏打或芒硝:苏打和芒硝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钠,它们在煅烧中能与硅砂等酸性氧化物形成易熔的复盐,起了助熔作用,使玻璃易于成型。
但如含量过多,将使玻璃热膨胀率增大,抗拉度下降。
3、石灰石、白云石、长石等:石灰石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增强玻璃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但含量过多使玻璃折晶和降低耐热性。
白云石作为引入氧化镁的原料,能提高玻璃的透明度、减少热膨胀及提高耐水性。
长石作为引入氧化铝的原料,它可以控制熔化温度,同时也可提高耐久性。
此外,长石还可提供氧化钾成分,提高玻璃的热膨胀性能。
4、碎玻璃:一般来说,制造玻璃时不是全部用新原料,而是掺入15%——30%的碎玻璃。
二、玻璃的辅助原料1、脱色剂:原料中的杂质如铁的氧化物会给玻璃带来色泽,常用纯碱、碳酸钠、氧化钴、氧化镍等作脱色剂,它们在玻璃中呈现与原来颜色的补色,使玻璃变成无色。
此外,还有与着色杂质能形成浅色化合物的减色剂,如碳酸钠能与氧化铁氧化成二氧化二铁,使玻璃由绿色变黄色。
2、着色剂:某些金属氧化物能直接溶于玻璃溶液中使玻璃着色。
如氧化铁使玻璃呈现黄色或绿色,氧化锰能呈现紫色,氧化钴能呈现蓝色,氧化镍能呈现棕色,氧化铜和氧化铬能呈现绿色3、澄清剂:澄清剂能降低玻璃熔液的粘度,使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泡,易于逸出而澄清。
常用的澄清剂有白砒、硫酸钠、硝酸钠、铵盐、二氧化锰等。
玻璃的原料及成分

玻璃的原料及成分一、引言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其独特的透明性和硬度使其在建筑、制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人对玻璃的原料和成分知之甚少。
本文将深入探讨玻璃的原料及其成分,为读者提供全面、详细的了解。
二、玻璃的制备方法玻璃制备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将熔融的原料急冷而形成的。
为了制备玻璃,我们需要以下四个主要原料:1.矽酸盐:主要以二氧化硅(SiO2)的形式存在,是玻璃的主要成分。
2.碳酸盐:主要以碳酸钠(Na2CO3)和碳酸钙(CaCO3)的形式存在,用于调节玻璃的溶解度和熔点。
3.碳酸氢盐:主要以碳酸氢钠(NaHCO3)的形式存在,用于增加玻璃的稳定性。
4.硅酸盐:主要以液体玻璃的形式存在,用于降低玻璃的粘度。
三、玻璃的主要成分除了上述提到的原料外,玻璃中还含有以下一些成分,它们会对玻璃的性能和特性产生重要影响:1. 氧化物氧化物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包括:•二氧化硅(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通常在60%到75%之间。
它使玻璃具有硬度和透明性。
•氧化钠(Na2O):通常用作玻璃的助熔剂,可以降低玻璃的熔点。
•氧化钙(CaO):可以提高玻璃的抗压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2. 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也是玻璃中的重要成分,它们包括:•氧化钠(Na2O):用于降低玻璃的熔点和粘度。
•氧化钾(K2O):可以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使其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3. 碱土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主要用于改变玻璃的物理性质,它们包括:•氧化钙(CaO):可以提高玻璃的抗压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氧化镁(MgO):可以提高玻璃的抗张强度和热稳定性。
4. 其他氧化物除了上述氧化物外,玻璃中还含有一些其他氧化物,如:•氧化铝(Al2O3):用于增加玻璃的硬度和化学稳定性。
•氧化硼(B2O3):可以改变玻璃的熔点和粘度。
四、玻璃的成分对性能的影响玻璃的成分不仅决定了其物理性质,还会对其其他性能产生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玻璃成分及其影响:1.二氧化硅:影响玻璃的硬度和透明性。
玻璃产品介绍及配方2021

玻璃产品基本介绍一、玻璃类别氧化物玻璃又分为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等。
硅酸盐玻璃指基本成分为SiO2的玻璃,其品种多,用途广。
通常按玻璃中SiO2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的不同含量,又分为:①石英玻璃。
SiO2含量大于99.5%,热膨胀系数低,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透紫外光和红外光,熔制温度高、粘度大,成型较难。
多用于半导体、电光源、光导通信、激光等技术和光学仪器中。
②高硅氧玻璃。
SiO2含量约96%,其性质与石英玻璃相似。
③钠钙玻璃。
以SiO2含量为主,还含有15%的Na2O和16%的CaO,其成本低廉,易成型,适宜大规模生产,其产量占实用玻璃的90%。
可生产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器皿、灯泡等。
④铅硅酸盐玻璃。
主要成分有SiO2 和PbO ,具有独特的高折射率和高体积电阻,与金属有良好的浸润性,可用于制造灯泡、真空管芯柱、晶质玻璃器皿、火石光学玻璃等。
含有大量PbO的铅玻璃能阻挡X射线和γ射线。
⑤铝硅酸盐玻璃。
以SiO2和Al2O3为主要成分,软化变形温度高,用于制作放电灯泡、高温玻璃温度计、化学燃烧管和玻璃纤维等。
⑥硼硅酸盐玻璃。
以SiO2和B2O3 为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用以制造烹饪器具、实验室仪器、金属焊封玻璃等。
硼酸盐玻璃以B2O3为主要成分,熔融温度低,可抵抗钠蒸气腐蚀。
含稀土元素的硼酸盐玻璃折射率高、色散低,是一种新型光学玻璃。
磷酸盐玻璃以P2O5为主要成分,折射率低、色散低,用于光学仪器中。
二、玻璃配方在日用玻璃中硅酸盐的用量较多,约占配合料重量的60~70%以上。
现有玻璃的组成为:SiO2 72.9%,Al2O3 1.6%,CaO 8.8%,B2O3 0.4%,BaO0.5%。
Na2O + K2O 15.6%,SO3 0.2%。
玻璃的设计成分:原料的化学成分:。
玻璃的原料组成及质量标准

玻璃的原料组成及质量标准
简介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无定形固体,由多种原料组成,经过一系列
工艺加工而成。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主要原料组成及其相关质量标准。
原料组成
1. 硅砂(二氧化硅):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占据了玻璃成
分的大部分比例。
2. 石灰石(氧化钙):用于调节玻璃的溶解性和粘度。
3. 硼砂(三氧化二硼):用于降低玻璃的熔点和粘度,增加玻
璃的抗热冲击性能。
4. 硼石(硼酸钠):用于调节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火性能。
5. 纯碱(氢氧化钠):用于调节玻璃的溶解性和抗水解性。
6. 改性石墨(氧化铝):用于增加玻璃的强度和耐磨性。
7. 红铁矿(二氧化铁):用于调节玻璃的着色效果。
质量标准
玻璃的质量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 透明度:玻璃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不应有明显的色差、气泡和纹理。
2. 强度:玻璃应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
3. 钢化性能:钢化玻璃应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和耐热性。
4. 热阻性:玻璃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热量的传导。
5. 化学稳定性:玻璃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不受潮湿、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以上是玻璃的原料组成及质量标准的简要介绍。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需求,对玻璃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玻璃配料3

十一、实用玻璃配方11-1瓶罐玻璃、玻璃器皿、玻璃保温瓶、平板玻璃、微晶玻璃、11-1.1瓶罐玻璃的用量请参照玻璃附属原料中的介绍。
本发明介绍的是一种高红外线传递的氯化物玻璃。
该玻璃的配方为:CaF220-30%(最佳范围20-29.5%)、AlF328-34%(最佳 28-32.5%)、PbF225-35%(最佳 27.5-31.5%)、LiF 5-10%(最佳 5-9.3%)、KF 2-6%(最佳 0-6.8%)。
其中YF3+LaF3为2-8%(最佳 3-6.5%),以上均为克分子百分比,还需加上重量百分比为0.5-1.5%的氧稳定剂。
本发明的玻璃由于采用了氧稳定剂,但用量很小,从而使玻璃稳定性很好,并能做得很薄,红外线的透过率也大大提高。
11-3眼睛片用玻璃本发明的玻璃对压制尺寸精确的眼睛片来说特别适用。
该玻璃的配方为:P 2O545-55%、BaO 15-40%、PbO 5-35%、Li2O 5-15%、Al2O30-15%、以氯化物形成存在的F 0-6%。
其中,25%的BaO可以用CaO、MgO或SrO来代替,25%的Li2O可以其它的碱金属氧化物来代替,用两均相同(上述用量为克分子百分数)。
本发明介绍的玻璃是一种新型玻璃,它是无色透明的,耐侵蚀性能甚至超过了一级标准,用来压制眼睛片时,曲率公差的精确度能达到不超过+-0.5丝的精度,而表面的的粗糙度则低于0.02丝。
11-4铝玻璃本发明的铝玻璃具有一个较陡的温度-粘度曲线,一次它对于用吹制法来成型玻璃器皿的工艺是十分合适的。
该玻璃的配方为:SiO250-60%、Al2O30-3%、B2O30-8%、Lr20-3%、CaO 0-8%、Li2O 0-3%、Na2O0-15%、K2O 0-15%、PbO 20-30%。
其中SiO2+Al2O3+B2O3+ZRO2为55-65%、B2O3+CaO为5-10%、Li2O+Na2O+K2O为 9-16%(重量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石英砂SiO2在玻璃中的含量很高,一般为50-80%,在普通瓶罐,器皿玻璃,平板玻璃中,含量在70-75%;在石英玻璃中高达98%以上。
SiO2在玻璃中构成骨架,赋予玻璃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透明性,较高的软化温度,硬度和机械强度。
但含量增大时,熔融温度升高,玻璃液粘度增大。
Na2O是一种良好的助熔剂,能在较低的温度下与SiO2反应生成硅酸盐,能降低玻璃液的粘度,加快玻璃的熔制速度。
但Na2O将减弱玻璃的结构强度,增大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降低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因此,玻璃组成中,Na2O,K2O的总量不能高于16%。
引入Na2O的原料有纯碱和芒硝Na2SO4。
纯碱(Na2CO3)是一种微细白色粉末,易熔于水。
所含杂质有氯化钠,硫酸钠,氧化铁等。
纯碱易潮解,结块,不利于配合料的混合,。
因此,必须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
熔制时可能在玻璃表面形成称为‘浮渣’的泡沫。
对纯碱的质量要求是(%);Na2CO3 >98,NaCl<1, Na2SO4< 0.1,Fe2O3 <0.1。
纯碱有轻碱和重碱之分。
在国内现用轻碱,轻碱容重小(0。
61),颗粒细。
已混合好的配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分层现象,入窑后,易被窑内气流带入蓄热室,造成格子砖的堵塞与熔融。
而重碱容重大(0。
94),颗粒粗。
因而使用重碱是提高配合料质量和减少碱尘的措施之一。
芒硝(Na2SO4)是比重为2。
7的白色粉未。
分无水芒硝和含水芒硝(Na2SO4.10H2O)两种。
含水芒硝在35℃以上就开始析出结晶水而成糊状物,不便于使用。
为此,要预先进行熬制或烘烤处理。
芒硝的熔点为884℃,沸点为1430℃,它的分解温度较高,在熔制时,若有还原剂存在,则可大大降低芒硝的分解温度。
为此,在使用芒硝时必须加入煤粉。
煤分的理论用量为芒硝量的4%。
芒硝不仅可以代碱,而且是一种常用的澄清剂。
使用芒硝也有如下缺点;与纯碱相比,它的热耗大,这是因为石英砂和芒硝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进行反应,而且速度较慢;已熔化但未反应的芒硝浮在玻璃液表面,易产生芒硝泡;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也大,尤其是当有芒水存在时;芒硝配合料的熔制必须在还原气氛下进行,但煤粉用量过多时,会使Fe2O3还原成Fe S而呈棕色。
因此,芒硝的用量有一定的限制。
对芒硝的质量要求是(%);Na2SO4 > 85,NaCl<2, CaSO4<4, Fe2O3<0.3,H2O<5.2氢氧化铝在瓶罐玻璃,器皿玻璃,平板玻璃中,Al2O3 含量为2—3%,最高为8—10%。
在含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硅酸盐玻璃中,加入少量Al2O3能降低玻璃的析晶倾向,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减轻玻璃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扩大玻璃成形操作范围。
引入Al2O3的原料有长石,高岭土,叶蜡石和工业氧化铝等。
氢氧化铝比焙烧氧化铝质纯,也易于熔化和澄清,但价格昂贵,容易吸水造成成分波动,熔制时易产生大量的泡沫。
为减少泡沫,可在配合料中加入适量的萤石或冰晶石。
3.1 引入Ca O的原料Ca O在玻璃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但含量过高时,玻璃易于析晶,因此,玻璃中Ca O含量一般不超过12.5%。
在高温时,Ca O能降低玻璃液粘度,加速玻璃的熔化和澄清,但在低温时,会使粘度快速增大,给成形操作带来困难。
引入Ca O 的原料有石灰石,方解石和白垩等。
石灰石,多呈灰色,淡黄色,淡红色,很少为白色,其颜色与氧化铁含量高低有关。
方解石它比石灰石纯度高,当玻璃成分要求严格控制时可选用方解石。
二辅助原料在玻璃生产中,起加速玻璃熔制,改善玻璃某种性能的原料,称为玻璃的辅助原料,根据它们在玻璃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助熔剂,澄清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着色剂,脱色剂和乳浊剂。
1.助熔剂凡在玻璃配方中加入量不多,而能大大加快熔制速度的原料,称为助熔剂,如硝酸钠,硝酸钾,萤石等。
1.1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钠(NaNO3)又称智利硝,硝酸钾(KNO3)又称硝石,它们的融化温度为310-336℃,加热到400℃就分解,在较低的温度下与SiO2发生作用,从而加快了玻璃的熔制过程。
在高温下,硝酸钠,硝酸钾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比较严重,所以用量不能太多,一般引入相当于玻璃中的Na2O(K2O)含量的10%-15%。
NaNO3,KNO3同时又是一种澄清剂,在熔制过程中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并能降低玻璃液的粘度,促进了玻璃的澄清和均化。
这两种原料都是强氧化剂,受热能放出氧气,所以最好用密闭容器装,存放在干燥,阴凉之处,不要和易燃物放在一起。
2.澄清剂在玻璃熔制过程中受热分解放出气体,促进玻璃液的澄清和均化的原料,叫做澄清剂。
3.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玻璃熔制时,能释放出氧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反之,称为还原剂。
属于氧化剂的原料主要有硝酸盐(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钡),氧化铈,五氧化二砷,五氧化二锑。
属于还原剂的有碳(煤粉,焦炭粉,木屑),酒石酸钾(KHC4H4O6),氧化锡(SnO2),二氯化锡(SnCl2.2H2O),金属锑粉,酒石酸(C4H6O6)等。
4.着色剂4.着色剂加入配合料中经过熔制后能使玻璃呈现一定颜色的物质,称为着色剂。
玻璃中的着色剂能对投射到玻璃上的白光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从而改变了透过玻璃光线的光谱组成,使玻璃显示出各种颜色。
显色的强弱,与着色剂的种类及数量有关,也与工艺制度有关。
根据着色剂在玻璃中的状态,可把着色剂分为离子着色剂和胶体着色剂两类。
钴化合物是着色能力最强,性能最稳定的化合物,其着色不受熔制条件的影响,氧化钴的引入量为玻璃量的0.001%-0.01%。
当玻璃中含有万分之二的钴化合物时,就使玻璃呈深兰色。
常用的钴化合物有绿色的氧化亚钴,黑色的氧化钴和灰色的四氧化三钴,以及碳酸钴,硝酸钴等。
用氧化钴着色时,在配合料中同时引入适量的氧化硼,氧化钾,氧化铅时,玻璃呈色更纯正。
硒的化合物常用的原料有金属硒粉(比重为4.26的高温型红色粉末或比重为4.8的低温型黑色粉末)和白色的硒酸钠(Na2SeO3)粉。
硒使玻璃着成玫瑰色至黄红色。
熔制时,温度不能太脱色主要是指减弱铁化合物对玻璃着色的影响,以提高玻璃的透明度。
在玻璃中,Fe+2使玻璃着成蓝绿色,Fe+3使玻璃着成黄绿色。
从可见光谱范围内(400-700毫微米)单位吸收指数看,Fe+2为0.079,Fe+3为0.007,氧化亚铁的着色能力要比氧化铁高10倍左右。
实际上,在玻璃中同时存在上述两种氧化物,其着色强度与Fe+2 /Fe+3比值有关。
根据脱色机理,铁化合物的脱色可分为化学脱色和物理脱色两类。
化学脱色剂指在玻璃熔制时,能在低温或高温下放出氧气,使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的物质。
常用的化学脱色剂有硝酸盐,软锰矿,氧化铈等。
最常用的是硝酸钠,但其分解温度低(380),大部分在玻璃形成前已逸出,影响了脱色效果。
较合理的方法是同时引入硝酸盐与As2O3或Sb2O3,这样低温时硝酸盐放出的氧可将它们氧化成As2O5或Sb2O5,高温时As2O5或Sb2O5将放出氧气使FeO氧化成Fe2O3.物理脱色剂化学脱色的作用是使有色离子的着色强度减弱,但不能使之消除。
物理脱色则是基于引入适当的着色剂,来中和原来的色调。
如铁离子使玻璃呈黄绿色,当引入能产生蓝,紫色的氧化亚钴,氧化亚镍,氧化锰和氧化钕时,由于蓝,紫色与黄绿色互为补色,因此能起到明显的脱色效果。
物理脱色的缺点是光吸收增大,光的总透过率下降。
因而,当玻璃中氧化铁含量较低时(通常在0.06% -0.07%以下),物理脱色的效果较好。
其实,化学和物理脱色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都有不足之处,难以完全解决脱色问题。
所以生产中首先应注意控制原料的含铁量。
三碎玻璃碎玻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世界各国对它的回收利用都十分重视。
碎玻璃的回收,可以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碎玻璃的利用,可节省资源,开发出许多新的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碎玻璃的利用1.1 熔制玻璃制品将碎玻璃掺入配合料中,是碎玻璃利用的传统方法,可以节省原料,燃料,减少废气排放量,减小对熔窑的侵蚀,延长熔窑使用寿命。
.碎玻璃对玻璃熔制的影响当碎玻璃用于生产玻璃制品时,在配合料中的加入量以18%-26%为宜,碎玻璃的引入对玻璃的熔制及产品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
2.1二次挥发在碎玻璃重熔后,易挥发组分将进行第二次挥发,因而该组分的含量将减少,例如重熔后的Na2O比重熔前平均低0.15%。
对那些更易挥发的组分,其差别就更大。
因此必须补充某些原料以调整玻璃组成。
2.2二次积累由于玻璃液对耐火材料的侵蚀,使玻璃中的Fe2O3和Al2O3含量增加,所以二次熔化就产生二次积累。
2.3对某些化学稳定性较差的玻璃,由于表面水解造成表面层成分与内层成分之间的差别,若熔制温度较低或玻璃液的对流不大时,在熔制后的玻璃液内往往会留下明显的线痕。
2.5碎玻璃中含有少量化学结合气体,重熔时产生相当于二次气泡那样的微小气泡。
因此,加入原单位玻璃多时,就难于澄清。
2.6 碎玻璃的粒度及在配合料中的比例对玻璃熔化时间有明显影响。
试验表明,碎玻璃的粒度小于0.25毫米或界于2-20毫之间时,熔化时间均较短;随碎玻璃加入量的增多,配合料的熔化时间缩短,但加入量过多时,将延长澄清时间。
在实际生产中,碎玻璃的块度要均匀,等块度的碎玻璃应占90%,因为大小不一的玻璃块,会导致条纹缺陷的产生。
另外,颗粒度过小,会增加粉碎耗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