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脱证的论治

中医脱证的论治

中医脱证得论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ICU包培荣休克相当于中医得脱证。

中医认为脱证就是由于多种病因侵扰人体,导致气血受损,脏真败伤,阴阳气血不相维系所致得一组临床证候群,临床常有突然汗出淋漓,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胸闷气喘,目合口开,神情淡漠,六脉垂危,二便自遗,甚则神昏等临床表现、具有西医学休克得特征,因此脱证属于西医学休克得范畴。

如《临证指南医案·脱》篇中,所言:“脱之名,惟阳气骤起,阴阳相离,汗出如油,六脉垂危,一时急迫之证,方名为脱。

”中医对于脱证认识深刻,治疗经验丰富,中医学从宏观得角度辨证论治,具有深厚得学术沉淀,与西医得微观认识具有互补性,因此加强对中医脱证得研究可以拓宽对于休克得治疗思路,深入发掘中医遗产对于休克得救治具有重要得意义、做临床学经典,就是我们传承与研究中医得唯一方向。

(一)《内经》论脱证脱证得概念源于《内经》,首见于《灵枢·决气篇》,篇中记载:“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甲乙经》在“其脉空虚”之前补“脉脱者"三字)。

指出了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之脱。

古人认为六气在人体各有其分布,其功能主次得区别,均有其分布得脏器所支配。

六气化源均受于胃,若六气虚而脱失,则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化源气绝,病势危笃。

《素问·热论篇》言:“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阳明者……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深刻得阐明了脱证得病位、病机、演变与结局,其病位就是五脏六腑皆受病;病机就是荣卫不行,血脉不通,循环衰竭;演变与结局为五脏不通,而致死亡。

并指出阳明脾胃受病,胃气败绝者,三日其气乃尽,病情危笃、《灵枢·血络论》中阐述了“阴脱”、“阴阳俱脱"得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如“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来合与,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

厥证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

厥证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

厥证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厥证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厥者,逆也。

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

经曰∶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谓卒然厥逆而不知人也。

又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血气并走于上,则上实下虚,下虚则阴脱,根本离绝则暴死。

若气极而返,则阴必渐回而可复苏,故此症最为急候。

后人但以手足冷为厥,其说本于仲景。

《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然岂可谓厥症止如此耶?虽《内经》厥论亦以手足为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其论寒厥之因,则谓其人自恃质壮,于秋冬阴盛之时,纵欲以夺肾中之精气,阳气衰不能渗荣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

又云∶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其论热厥之因,则谓其人醉饱入房,脾肾之阴俱伤,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肾气日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

景岳谓此《内经》辨厥之将发,以手足寒者,是为寒厥,以手足热者,是为热厥,注解甚明。

寒热二厥,皆由酒色致伤真元。

故寒厥当益火之源,热厥当壮水之主,与伤寒厥症治法不同。

他如怒气伤肝,则为气厥,恶血冲心,则为血厥;热痰逆闷,则为痰厥;饮食过伤,则为食厥∶卒中恶邪,则为尸厥;此皆暴眩仆绝之厥,当有之病,学人详其症以施治,则寒热攻补,不致有误。

厥症之名甚多,不能悉数。

《内经》厥逆诸篇,有志深造者,所当究心焉。

独参汤治暴眩仆绝,喉无痰声,身无邪热,阴虚阳暴脱之症。

人参〔一两至三两。

〕一加熟地〔责之阴虚,孤阳无附而欲脱。

〕一加竹沥〔责之虚而有痰。

〕一加童便〔责之虚而有火。

〕一加附子〔责之虚而无火。

〕此治诸虚气弱危急之神方。

景岳言厥逆者,直因精气之内夺。

丹溪言厥症多属气血虚,气虚脉细,血虚脉大如葱管,并宜补剂。

虞天民云∶其人必本体原虚,或老年人,或大病后得之则可,若实人得此,当急治其标可也。

虚实寒热之间,最当明辨。

五磨饮〔见胃脘痛。

〕治暴怒伤肝,牙关紧急,手足厥冷,面青身冷,〔气为人身之阳,一有郁则阳气不能四布,故肢冷身寒。

中医关于“厥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厥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厥证”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引起厥证的病因较多,常在素体亏虚或素体气盛有余的基础上,因情志内伤、久病体虚、亡血失津、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发,引起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一、病因1.情志内伤七情中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谓:“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

”或所愿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上炎,致气血郁滞,以致阴阳不相顺接而发为厥证。

此外,若平素体弱胆怯,加上突如其来的外界影响,如见死尸,或见鲜血喷涌,或闻巨响等,亦可使气血逆乱,发为厥证。

2.体虚劳倦元气素虚,复加饥饿劳累,以致中气不足,髓海失养,或长期睡眠不足,气血阴阳暗耗,而发为厥证。

如《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上》云:“三日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

3.亡血失津因大汗吐下,气随液耗,或因创伤出血,或血证失血过多,以致气随血脱,阳随阴消,津血亏虚,不能上荣,神明失主,而发为证,如《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云:“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4.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积滞,停于中焦,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脾失升清,上下痞隔,发为厥证。

或嗜食酒酪肥甘,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以致聚湿生痰,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日积月累,痰愈多则气愈阻,气愈滞则痰更盛,如痰浊一时上壅,清阳被阻,则可发为昏厥。

二、病机1.厥证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景岳全书·厥逆》言:“盖厥者尽也,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

”情志异常、精神刺激、素体虚弱等致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神明失养,发为气厥;肝阳偏亢,遇暴怒肝之气血逆乱于上,或大量失血后血不荣窍,发为血厥;体虚湿盛,饮食不节,以致气机升降失调,或痰随气升,阻滞神明,发为痰厥。

2.由于体质和病机转化的不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别。

大凡气盛有余,气逆上冲,血随气逆,或夹痰浊、瘀血壅滞于上,以致清窍闭塞,不省人事,皆为厥之实证;气虚不足,清阳不升,气陷于下,或大量出血,气随血脱,血不上达,气血一时不相顺接,以致神明失养,不省人事,为厥之虚证。

厥证的中医预防调护

厥证的中医预防调护
• 组成:白酒适量。用法:热灌服。主治:卒遇大惊而厥者。 • 组成:干姜、附子各5g、葱白2根,粳米、红糖各适量。用法:将干姜、附子共研细末,先用
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加入药末、葱白及红糖,同煮为稀粥,顿服。主治:大吐大泻引起的 四肢厥冷、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脉微细无力。 • 组成;生姜1大片、艾炷适量。用法:将姜片放入脐孔内,紧贴脐孔底部皮肤,置艾炷干姜片 之上,点燃灸之,灸至病人苏醒为止。主治:昏厥。 • 组成:食醋。用法:吹入鼻孔。主治:惊恐猝死,不省人事。
06
药膳食疗
药膳食疗
• 组成:枯矾 30g、生姜15g。用法:将枯矾研为细末,姜汤送服。主治:痰厥。证见突然昏 厥,喉间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苔白腻,脉沉滑。
• 组成:大黄、巴豆、干姜各等份。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粒,米汤送 下。主治:四肢厥冷,口噤不语,脉沉实有力者。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
患者在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 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移时苏醒”, 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 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应了解既往有无类似病证发生,查询发病原因。发病前有无明 显的精神刺激、情绪波动的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 暴食史,或有痰盛宿疾。
05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01
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 质。
03
对已发厥证者,要加强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采 取相应措施救治。
05
所有厥证患者,均应严禁烟酒 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 痰,加重病情。
02
加强思想修养,陶冶情操,避 免不良的精神和环境刺激。

中医药治疗厥脱证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厥脱证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厥脱证的研究
周仲瑛;金妙文;朱荃;赵耕先;王志英;黄泉秀;丁培林;华明华;徐大力;周义;孙景振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2(8)1
【摘要】厥脱是厥和脱的综合征,为临床上常见的重危急症。

根据厥脱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演变过程,类同于西医学的休克,尽管西医学对休克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由微循环进入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仍有65~80%,尤其是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

近年来,中医药界对厥脱的治疗进行了新的探索,从实践效应来看,已显示出它的优势和潜力,但皆以辨病用药为主,辨证治疗尚少系统研究。

我们针对厥脱证气滞血瘀、正虚欲脱的病理特点,区别厥与脱的主次,分别应用行气活血、扶正固脱与益气养阴、行气活血法,研制成静脉注射剂;
【总页数】4页(P7-10)
【关键词】厥证;中医药疗法;脱证
【作者】周仲瑛;金妙文;朱荃;赵耕先;王志英;黄泉秀;丁培林;华明华;徐大力;周义;孙景振
【作者单位】成都市中医药研究所;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无锡县人民医院;新沂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905
【相关文献】
1.热厥气脱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观察 [J], 仝小林;马骋
2.感染性休克热厥气脱证的研究 [J], 仝小林
3.寒厥阳脱证的病机探讨 [J], 周学平;周仲瑛
4.《伤寒论》厥逆证与中风闭证脱证 [J], 黄水清;严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述《温病条辨》厥证的治疗

浅述《温病条辨》厥证的治疗
经典 方 剂 。 对 温病 侵 袭 部 位 、 度 制定 了不 同 的 治则 治 法 及遣 方 用 药 规 律 , 而 开创 了温 病 厥 证 i焦 辨 证 针 程 从
论 治 的先 河 。
【 键 词 】 温病 条 辨 关
三焦 辨 证
厥 证
甚 者 , 与 紫雪 丹 ” 先 。暑 邪 伤 人最 容 易耗 气 伤 津 , 致 动 风 痉厥 , 而
护 作 用 。 过对 紫雪 丹 进 行微 量 元 素 测定 , 现 每克 紫 雪 丹 中镁 通 发 离 子 的 含量 为正 常 人 体 内含 量 的 1 ~ 0 。可 以说 明 紫雪 丹 中 72 倍
镁 离 子 的 含量 与 其 清热 解 痉 的功 效关 系密 切 。 理学 实 验 证 明 , 药
1 创 制 了 上焦 厥 证 的治 疗 方 剂— — 凉 开 三 宝
用 清 营 汤清 营 热 、 津 液 , 可 用 紫雪 丹 清 心 开 窍熄 风 。吴 鞠 通 保 亦
还 提 出在 临 床 治 疗 时 。 避 免使 用 消 导 、 汗 的 药物 。如 果 误 用 要 发 这 些药 物 , 消耗 阴液 , 产 生 严 重 后果 。凉 开 i 宝 中不 同程 度 配 可
《 温病 条 辨 》 焦 篇 1 上 7条 日 “ 邪人 心包 , 舌蹇 肢 厥 , 黄 丸 主 牛 之 。 雪丹 亦 主 之 ” 上 焦厥 证 病 变 以手 厥 阴 心 包经 为 主 , 邪 侵 紫 。 温
人 心 包 , 包 代心 用 事 , 心 舌为 心 窍 , 此 出现 舌 体 转 动欠 灵 活 , 因 言
实热 证 并 见 。 吴鞠 通 针 对 此 病机 特 点 , 以通 下之 法 , 仲景 法 , 予 宗 方 用 大 承 气汤 , 泄 阳 明之 热 , 清 以防 邪 在 阳 明久 羁 耗及 肾液 。正 所 谓 “ 应 下 之 ” 同 时还 体 现 了 吴鞠 通 驱 邪 以坚 阴的 思想 。 鞠 厥 , 吴

评价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的临床疗效

评价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的临床疗效

评价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厥脱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回阳救逆的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方面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回阳救逆法治疗厥脱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中药回阳救逆厥脱证【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45-02中医学中“厥脱证”与西医学中“休克”、“晕厥”的临床表现相似,是由内伤杂病引起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四肢厥冷的一种病症,西医具有较多抗休克的药物,但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笔者在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指导下加用回阳救逆的中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期间来本院就诊的46例厥脱证患者,所有入选者均符合全国厥脱证协作组拟定的阳气厥脱证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不同程度的四肢厥冷、大汗、面色苍白等。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9~76岁,平均(41.7±8.6)岁。

其中心源性休克21例,感染性休克13例,失血性休克7例,过敏性休克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休克原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②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③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厥脱证——精选推荐

厥脱证——精选推荐

厥脱厥脱证非单纯之厥证或脱证,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脏气或亡津失血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的病症。

相当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一、诊断中医诊断参照一九八九全国厥脱证协作组起草制订的《厥脱证诊治规范》进行诊断,西医诊断参照一九八二年全国急性“三衰”分会制订的休克诊断标准。

二、中医治疗(一)治疗原则:本证因感受邪毒,内伤脏气,亡津失血,创伤剧痛,气血逆乱,阴阳耗脱为其病机,阴阳耗脱为其临危表现。

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以救阴、回阳、固脱为先,随之审因而治或病因同治。

(二)急救处理:1.宜静卧、忌搬动,采用头低脚高位,使精血充盈,滋润心脑。

2.输液救阴:即用养阴或增液注射液2000—3000ml静脉滴注;或用葡萄糖盐水、葡萄糖水、平衡盐液等,每日视病情需要而用3000—5000ml静脉滴注(具体可参照抗休克中扩容疗法)。

3.回阳救逆:艾条灸关元穴15分钟,艾火与皮肤表面的距离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或用参附注射液20ml加入25%葡萄糖水20ml静脉缓慢推注每15—30分钟一次,连续3—5次,或予参附汤灌服每次50 ml,每6-8小时一次,鼻饲。

4.神昏者:针刺人中、涌泉、足三里穴,或用清开宁注射液10ml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每1—2小时可重复一次,连续3—5次。

5.喘促者:鼻导管氧气吸入。

6.脉微欲绝或不能触及者:立即用参附注射液20ml,或生脉注射液20ml,或参麦注射液20ml,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推注。

疗效评估:本阶段虽然症状较重,但多数属于发病初期,中医药治疗疗效较好。

但某些老年患者,正虚较重,虽积极抢救,但疗效不佳,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其新的方法。

(三)分型论治1.气阴耗伤证:症状:神萎、气短、口渴、汗出、肢凉倦怠、舌淡红,脉细数无力,兼见尿少,微烦。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30g,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若大汗大渴者,去太子参加人参15g,山茱萸肉30g;若四肢厥冷者,去太子参加红参15g,另加附子15g急煎频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
研究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二、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厥脱证是以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为主要表现的危急重证,常因内伤脏腑,失血亡津,或邪毒内陷,热深厥深,或火极劫阴,阴损及阳,而致阴脱、阳脱或阴阳惧脱,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循环衰竭。

治疗以回阳救逆、养心复脉为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并根据其病因、病机、病情,辨证施治,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

主要药效学研究应以①急救,②固脱,为重点,进行有关的试验研究。

中国医药资讯网
(一)主要药效学试验
1、回阳救逆试验
参照抗休克药效学研究,可供选择的试验如下:
(1)失血性休克;可用犬、猫进行试验,大鼠及兔较差。

(2)感染性休克;可用活菌、内毒素或脓毒病灶诱发休克,多种动物均可选用。

(3)创伤性休克:可用肢体缺血法,转鼓法或打击法诱发休克,动物可选用犬、猫或兔。

(4)心源性休克:可用物理化学方法损伤心肌,或冠状动脉阻塞法(结扎、血栓、栓塞等法),或心包填塞法,诱发心源性休克,以犬、猫、小型猪为宜。

中国医药资讯网
(5)其他类型休克:如烧伤、疼痛、过敏、肠道缺血、胰岛素休克,以及微循环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动物模型,亦可适当选用。

若新药用作回阳救逆急救药者,应作(1)、(2)两项,另在(3)一(5)项中选一项试验。

若新药为标本兼治者,应根据功用主治,有针对性的选作至少两种试验,例如主治邪毒内陷之脱证,应选作感染性休克;主治失血亡阳之脱证,应选作失血性休克及有关试验。

重点观测指标为血压及微循环。

2、血流动力学及重要内脏(特别是肾)血流量的影响:药物对心脑肾等重要内脏血流量的影响,以及对整体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与治疗作用有密切关系,应进行有关试验。

3、标本兼治的有关试验
(l)主治邪毒内陷之脱证者:除进行上述试验外,尚应增作以下试验:
①祛邪试验:如抑菌、抗病毒、抗毒素,抗炎、解热等与清热解毒有关的试验。

②扶正试验:如应激试验、免疫试验等。

(2)主治心气不足,阳脱于外者:应增作心力衰竭,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有关验。

(3)主治过敏性休克者:应增作抗过敏等有关试验。

(4)主治因痛致脱者:应增作镇痛有关试验。

4、辅助试验
为了较充分的证实新药治疗厥脱证的药效,除进行上述主要药效学研究外,必要时还应适当选作一些辅助试验。

(1)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试验。

(2)重要内脏血流量如脑、肾及冠状动脉血流量。

(3)微循环、血小板功能、血管舒缩性能等试验。

中国医药资讯网
(4)其他。

(二)注意事项
1、厥脱证属于危急重证,对治疗药物有较高的要求,应符合急救要求,如给药方便,起效快,作用强等;新药剂型及给药途径应合理,以注射剂、吸入剂、灌肠剂或能迅速进入体内、吸收快而充分的其他剂型及给药途径为宜。

2、厥脱证用药约可分为两类,一为回阳救逆之急救药,二为急救之后,进一步扶正固脱、育阴潜阳、巩固疗效,标本兼治的药物。

两者作用相似,各有侧重,前者要求作用快而强,后者要求稳定而持久,在进行主要药效学研究时应各有侧重,合理选择试验方法及观测指标。

3、试验动物的选择应加注意,不同动物对各类试验的反应性及稳定性不同,在主要药效学试验中至少应有一项试验选用猴、犬或猫,或专属性较强的动物(如过敏性休克用豚鼠)。

4、主要药效学试验,应选用与临床相同的剂型及给药途径。

如有困难,可增作注射给药,以显示其药效,但所用药物应基本符合注射用药的要求,避免粗制剂注射后产生各种非特异性反应的影响。

5、新药一二类,宜选作感染性及失血性休克,并另选一项试验。

三及五类新药至少选作两种休克试验。

四类新药至少作一项休克试验,并与原剂型对照观察。

6、厥脱证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可参照抗休克药的有关方法、指标及要求,合理加以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