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心电监测:价值与局限--方丕华

合集下载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41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心脏远程监护系统检查,现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心律失常的阳性率。

结果第1天、第2天、第3天,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诊断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逐步升高,同一疾病各天之间的阳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在第1天诊断上述类型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两种方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脏远程监护系统诊断心律失常的敏感性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的漏诊率,对降低心律失常的漏诊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in diagnosing arrhythmia. Methods All 410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who wer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0 to July 201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routine 12 leads ECG,followed by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Positive rates of the two examinations in the diagnosis of arrhythmia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 1d,2d and 3d,positive rates of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diagnosis of sinus arrhythmia,atrial arrhythmia,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arrhythmia,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heart block gradually increased,and the differences of positive rates of the same disease in different day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Positive rates of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above diseases in 1d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routine 12 leads ECG,and the difference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ensitivity of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diagnosis of arrhythmi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routine 12 leads ECG. The system is able to reduce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of arrhythmia and is of great clinical value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of arrhythmia,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Cardiac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Routine 12 leads ECG;Arrhythmia心电图是指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该技术在诊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扩大、心肌缺血、心肌肥厚、人工心脏起搏状况、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远程心电系统可行性分析

远程心电系统可行性分析

远程心电系统可行性分析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远程医疗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健康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开发具有远程心电功能的系统对于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远程心电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1. 远程心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远程心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获取病人的心电信号,然后将信号传输给远程端,远程端通过相应的算法进行心脏健康分析,并向医生提供相关数据和报告。

远程心电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传输、远程分析和医生端等组成。

2. 远程心电系统的优势2.1 实时监测远程心电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脏健康情况,随时随地提供健康数据。

通过与医生端的连接,患者可以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意见和建议,以保持心脏健康。

2.2 减少就诊次数传统的心电系统需要患者前往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耗费时间和精力。

而远程心电系统可以让医生远程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患者不需要频繁就诊,节约了时间和交通费用。

2.3 方便的数据存储和查阅远程心电系统能够将患者的心电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患者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心电记录,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

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历史记录进行分析和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3. 远程心电系统的挑战3.1 数据安全性远程心电系统需要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安全。

传输过程中需要采用加密算法,确保数据不被窃取和篡改。

同时,系统也需要有良好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防止非授权人员获取敏感信息。

3.2 技术要求开发和运营远程心电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设备支持。

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

此外,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延迟也需要得到保证,以确保患者和医生的及时交流。

3.3 法律和监管远程心电系统需要满足相关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例如,数据隐私保护法规、医疗设备认证等,这需要系统开发者与监管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和沟通,确保系统的合法运营。

院内远程心电监测应用及前景

院内远程心电监测应用及前景

远程心电监测架构设计图
院内远程心电监测中心界面
远程心电监测实例
远程心电监测对于偶发心律失常,尤其是突 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晕厥的鉴别诊断具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且明显优于动态心电图检查。
某男,55岁,胸痛2小时入院,监测中心显 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眩晕危急自动报警案例:男,22岁
晕厥房室阻滞心室短暂停搏报警:女,68岁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整个系统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客户终端、因特网 /3G通讯网、云服务器和管理中心工作站。
互联网WIFI 3G通讯网
心电数据 云端服务 器集群
互联网WIFI 3G通讯网
客户端
互联网WIFI 3G通讯网 心电数据传输
管理工作站
完成采集患者心电信 号、进行简单数据处 理以及将数据上传至 因特网等功能
手术室3
手术室n
服务器
医生工作站
视频对话
中心监护
手术室心电监护大厅
重症监护病房心电监护中心
山西省远程心电监测网络结构与运行模式
解放军医院远程心电监测中心
院内远程心电监护的临床价值
发现偶发性或短 暂性心律失常, 指导抗 心律 失常 药物 的临床应用 有助于高危心律 失常的患者预警 ,减少猝死的发生 有助于心源性晕厥的诊断 发 现或监测心肌缺血 , 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检出 更有意 义 安 装心 脏 起搏 器 后 的随访 房颤治疗后的随访 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程度和体力状况

移动电话动态心电记录器

工作原理
电话
自动或手动记录10-30s心电图 全程记录心电图 GPRS 数字心电信号传输
记录器
接收 中心
人工电话或短信息反馈

规范提高,为我国心电学科建设不舍昼夜

规范提高,为我国心电学科建设不舍昼夜

规范提高,为我国心电学科建设不舍昼夜作者:刘志学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19期2013年6月9日至6月11日,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联合举办的2013年度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第八届“全国心律失常与心电学新进展研讨会”在阜外医院隆重举行。

出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之一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病房主任方丕华教授此前在阐述召开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时指出:“举办这次研讨会,是为了让广大心内科、普通内科医师、全科医生及心电图工作者了解心律失常与心电学的新进展,提高心律失常与心电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水平。

”据记者了解,方丕华教授在心电学领域有着极为深厚的造诣,因此,本刊记者就该领域的诸多热点话题,对他做了深入采访。

为“提高”不舍昼夜据记者了解,在这次最高规格的研讨会上,大会特邀了方丕华、方全、郭继鸿、黄从新、刘仁光、卢喜烈、马长生、王方正、杨虎、杨钧国、杨延宗、杨跃进、张海澄、张澍、周金台等国内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莅会,就基础心电图、起搏心电图、急重症心电图、无创心电学技术新进展、心脏性猝死、晕厥、心律失常相关进展和最新国际指南解读等50余个专题,展开了全方位的探讨和交流,并向与会代表讲授各自在临床实践及学科研究方面的新成就和临床诊疗方面的丰富经验。

谈及这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方丕华教授回顾说:“实际上,自2006年开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我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全国心律失常与心电学新进展研讨会’。

历届研讨会的成功召开,都让广大普通内科医师、全科医生、心内科医师及心电图工作者,逐步了解了心律失常与心电学的新进展,并通过参加这个研讨会,提高了心律失常与心电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所以,过往的每一届研讨会,都获得了来自全国的广大学员和专家代表的普遍好评和高度赞赏……”方丕华教授继续说:“在上几届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再次举办了2013年度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第八届‘全国心律失常与心电学新进展研讨会’,并又一次迎来了全国各级临床医师和广大的心电图工作者踊跃参加。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因心悸首次于我院就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远程实时心电监测检查,监测时间均为24小时,主要检出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房速、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缺血性ST-T 改变。

结果 120例心悸患者中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31.7%,频发室性早搏发生率15%,缺血性ST-T改变7.5%,二度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3.3%,其中心悸症状与心电信息异常吻合率42%。

结论心悸患者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利于病情的及时评估、治疗及实时掌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心悸;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价值心悸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常表现为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其心率可快可慢,可伴有紧张、胸闷等,其中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并无明显的异常体征,且常规心电图检查无特异性发现[1-2]。

远程实时心电监测能够弥补常规心电图监测时间有限和普通动态心电图实时性差的不足[3],对心悸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患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故应临床重视,因此对于心悸患者进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测有必要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对心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因心悸首次于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5例,女65例,平均年龄为(54.02±12.10)岁,排除因发热、药物、酒精、甲亢等引起的心悸,既往诊断为器质性心脏病及已确诊心律失常患者。

1.2 方法心悸患者采用远程实时心电监测进行诊断:山东尤加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XAB-M3AG(S)型),采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心电监测时间均为24小时,通过自动发送、手动发送、动危险警报、专家关注等模式,实时监测患者心电信息的动态变化;并且对患者心悸症状发生时间及心电信息异常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心悸症状与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符合情况。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病救治的重要意义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病救治的重要意义

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血管病救治的重要意义近年来,远程心电监测(Remote Cardiac Monitor,RCM)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能够提供远距离或长时间的分析正常或病态心电图记录,并且是研究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中风风险和心肌梗塞的有效手段。

目前,RCM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上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首先,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用于诊断早期心血管疾病。

拥有测量心电信号的设备,比如心电图机,能够检测出潜在的心脏病,而早期诊断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疾病发展到更严重的状态。

此外,远程心电监测还可以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可以更好地识别正常人和患者之间的差异。

例如,用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以显示心动过速的症状,以帮助准确诊断心律失常症。

其次,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病情监测。

比如,RCM可以为医生提供及时的临床护理信息,使他们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并更好地指导治疗。

此外,远程心电监测也能有效检测病人服用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帮助调整药物剂量。

同时,远程心电监测还可以帮助应对心血管疾病的恶化风险。

由于远程监测系统可以及时获取患者的心电图记录,医生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识别和应对病情突变及恶化的信号。

从而,住院的时间可以大大减少,有效地降低诊疗费用,改善患者的幸福感,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死亡率。

最后,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诊疗服务。

这种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记录,及时发现异常,并且以较低的价格购买。

相比传统的诊疗程序,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费用、提高效率并极大地改善患者的幸福感。

总而言之,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提供实时监测、比较低廉的价格和针对少数病例更好地服务,这样可以帮助准确诊断早期心血管疾病,并在治疗中及时发现病情突变,有效降低预后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远程心电监测:价值与局限-方丕华

远程心电监测:价值与局限-方丕华

电话音频传送 有线 无线
经电话传输工作模式
(二)经无线网络传输(GPRS)
简介
监测仪
第三代心博士
“心博士”远程心电监测仪的操作说明
按此示意图将监测仪正面朝下平放置于胸前
01
监测仪下缘与两乳连线上缘,水平居中。将监测仪固定在此位置并紧贴于胸前
02
按下侧面的心电采集快捷键开始心电采集,采集结束后将有提示音响起,完成全部采集过程
因信息相对少,应避免诊断上的片面性,防止误诊误治(宽QRS心动过速)
昂贵的医疗费用,谁买单? 患者?保险机构?政府?
05
医务人员的劳动如何得到相应的回馈?
三、远程心电监测的局限性
标准化问题:只有各个远程医学子系统都遵循标准化 协议,才可能使远程医学得以广泛应用。如DICOM、HL7标准的广泛使用。
01
传统观念束缚,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02
四、远程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Thank you!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03
操 作:输入用户手机号及查询密码。
01
注意: 初试密码为用户手机后4位号码,登陆系统后 可自行修改。
02
个人登陆查询
远程 01
二、远程心电监测的价值
1
能对95%以上的心律失常做出正确诊断。
2
有助于对心悸、胸闷、晕厥的病因诊断。
3
胸闷常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症状,实际上常常是心律失常所致,因此,远程心电监测有助于排除“冠心病”。
远程心电监测:价值与局限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方丕华
一、远程心电监测简介
一、简介
远程心电监测是远程医疗的一部分,是利用先进的通信、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远距离心电监测的一方法。根据信号传输技术的不同,可分为经电话传输和经无线通讯网络传输。

2024年远程心电监护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远程心电监护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远程心电监护市场前景分析摘要远程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为心电监护提供了更方便、更灵活的方式。

本文通过对远程心电监护市场的现状分析,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远程心电监护市场在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潜力和前景。

引言心电监护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检测方法,可以及时监测心脏的活动和健康状态。

传统的心电监护需要患者到医院或诊所进行检测,限制了心电监护的使用范围和效果。

随着远程技术的发展,远程心电监护成为了可能,可以在医生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心电监测,极大地提高了心电监护的效率和方便性。

现状分析技术发展随着无线通信和传感技术的进步,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代的远程心电监护设备越来越小巧、便携,患者可以在家中或日常活动中佩戴,同时可以借助移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解读。

这种便捷的技术使得心电监护更加方便、实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关注不断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

远程心电监护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于心脏健康管理的需求,提供了更及时、便捷的心电监护服务。

远程心电监护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市场需求正不断增长。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于医疗健康科技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远程心电监护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服务,受到了政策层面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对于远程心电监护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提供了政策支持,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和推广。

市场前景分析市场规模根据相关市场调研数据,远程心电监护市场正在快速扩大。

据预测,远程心电监护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XX%,市场规模有望超过XX亿元。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远程心电监护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市场竞争目前,全球远程心电监护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的企业提供远程心电监护解决方案,从大型医疗器械制造商到初创企业都参与了这一市场。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远程心电监护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

随着无线通信、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远程心电监护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下侧面的心电采集快捷 键开始心电采集,采集结 束后将有提示音响起,完 成全部采集过程
个人登陆查询
操 作: 输入用户手机号及查询 作:输入用户手机号及查询 密码。 密码。 注意: 初试密码为用户手机后4 初试密码为用户手机后4 位号码, 位号码 , 登陆系统后 可自行修 改。
远 程 心 电 监 测 界 面
有线
无线
电话音频传送
经电话传输工作模式
一、简介
(二)经无线网络传输(GPRS) 经无线网络传输(GPRS)
监测仪
第 三 代 心 博 士
“心博士”远程心电监测仪的操作说 心博士” 明
按此示意图将监测仪正 面朝下平放置于胸前
监测仪下缘与两乳连线上 缘,水平居中。将监测仪 固定在此位置并紧贴于胸 前
(三)其他方面
建立庞大的心电研究数据库,提升科研能力
– – – –
大规模正常人群的流行病调查 新医疗技术的评估(如房颤消融的效果) 前瞻性临床试验 相关指南的实施情况
将来与国家医疗信息网相连接,提供丰富的心电信息资 料,为优化国家有限医疗资源提供依据
– –
远程医疗的医保收费 远程医疗相关法规的制定
患者资料管理
远 程 监 测 报 告
二、远程心电监测的价值
(一)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最大
1. 2. 3.
能对95%以上的心律失常做出正确诊断。 有助于对心悸、胸闷、晕厥的病因诊断。 胸闷常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症状,实际上 常常是心律失常所致,因此,远程心电监测 有助于排除“冠心病”。
窦性心律
四、远程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体制和法规问题: 三、体制和法规问题:由于远程医学的特殊运作环境 为其提出了新的问题, 为其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包括医生资格认定问题 、医疗责任划分 问题、医疗费用负担办法问题以 及患者隐私权保护、跨地区远程医疗的合法性等 问题, 问题,相应法律法规的健全将是今后的一项关系到 远程医学能否健康发展 四、传统观念束缚,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三、远程心电监测的局限性
1.
因只有一个导联,出现ST-T改变时,对临床意义的 判断一定要结合临床,切不可单独以一个导联的心 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或“冠心病”。 因信息相对少,应避免诊断上的片面性,防止误诊 误治(宽QRS心动过速) 检测结果需要正确的解读,否则会适得其反。 昂贵的医疗费用,谁买单? 患者?保险机构?政府?
窦性心动过速
房性早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室性早搏
间歇性房室阻滞
Hale Waihona Puke 心室颤动男性 43岁,反复晕厥 1年余 岁 年余
心室预激图形
起搏器心电图
AAI
双腔起搏器功能未见异常
DDD
(二)多方受益
患者: – 有助于部分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家中监测) – 减少了医疗费用(偏远地区患者) – 避免误诊误治(晕厥) 医生: –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介入术后) – 及早发现各种治疗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药物) – 减少医疗纠纷(及早诊治) 国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
2.
3. 4.
4.
医务人员的劳动如何得到相应的回馈?
四、远程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标准化问题: 一、标准化问题:只有各个远程医学子系统都遵循标准 化 协议,才可能使远程医学得以广泛应用。如 协议, DICOM、HL7标准的广泛使用。 DICOM、HL7标准的广泛使用。 二、相关技术设备问题: 二、相关技术设备问题:三大支撑技术是远程医疗发展 的基础,目前,通讯网络带宽不足,是远程医疗的 “瓶颈技术”,偏远地区通讯设施落后,无法进行 远程医疗。远程监测装置(采集各种临床数据、图 像等)有待发展和完善,远程心电监测也在蓬勃发 展。
远程心电监测:价值与局限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方丕华
一、简介
一、远程心电监测简介
远程心电监测是远程医疗的一部分, 是利用先进的通信、电子和计算机技术进 行远距离心电监测的一方法。根据信号传 输技术的不同,可分为经电话传输和经无 线通讯网络传输。
(一)经电话传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