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生殖

合集下载

《生理学》课件——第十二章 生殖

《生理学》课件——第十二章 生殖
❖ 原始卵泡经历初级卵泡、次级 卵泡(secondary follicle)两 个发育阶段,最后才成为成熟 卵泡。
(二)排卵与黄体的形成
❖ 成熟卵泡壁发生破裂,卵细胞、透 明带与放射冠随同卵泡液一起排入 腹腔,称排卵(ovulation)。
❖ 排卵后,残余的卵泡壁内陷,血管 破裂,血液进入腔内凝固,形成血 体。血液被吸收后,大量新生血管 长入,血体转变为一个血管丰富的 内分泌细胞团,外观呈黄色,故称 为黄体(corpus luteum)。
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②减少子宫颈粘液的分泌量,使粘液变 稠,不利于精子的穿透;③降低子宫肌的兴奋性,为胚泡的生长 发育提供适宜环境。
2.对乳腺的作用 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孕激素主要促进乳腺腺 泡的发育,并在妊娠后期为泌乳作好准备。
3.其他作用 ①使血管和消化道平滑肌松弛; ②促进产热,在月 经周期中,排卵后体温升高便是孕激素作用的结果。
月经周期分为增殖期(排卵前期) 、分泌期 和月经期 三期。
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1.增殖期(排卵前期) 从上次月经停止之日起到卵
巢排卵之日止,相当于月经周 期的第5~14天,历时约10天。
本期的主要特点: 子宫内膜显著增厚,血管、
腺体增生,但腺体尚不分泌。 此期末卵巢中的卵泡发育成
熟并排卵。
(5)维持正常的性欲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 女性的主性器官是卵 巢。
❖ 附性器官包括输卵管、 子宫、阴道和外生殖 器等。
❖ 女性生殖功能主要包 括卵巢的生卵作用、 内分泌功能、妊娠与 分娩等。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
(一)卵泡的发育过程 ❖ 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 ❖ 出生后,两侧卵巢中有200万个原

12 生殖(13临本)

12  生殖(13临本)
由增生期发展为分泌期,并维持于分泌期状态;
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即具有安宫保胎作用;
使子宫颈腺分泌少而粘稠的粘液,形成粘液塞, 不利于精子穿透,防止再孕(一些孕激素避孕药可能 是以此而起作用的)。
⑵ 对乳腺:促进乳腺腺泡和导管发育, 为分娩
后泌乳准备条件。
⑶产热:女性的基础体温
本期的主要特点是子宫 内膜的腺体出现分泌现象, 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变厚, 血管扩张充血,腺体增大, 腺细胞的胞质出现许多颗 粒,内膜呈现高度分泌状 态。 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 激素。
3.月经期 月经周期的第1~4天, 称为月经期。
本期的主要特点:子宫 内膜失去了雌、孕激素的 支持,使内膜血管痉挛, 导致内膜缺血、坏死、脱 落和出血,即月经来潮。
粘着、穿透3个阶
段。
二、胎盘激素与妊娠的维持
正常妊娠的维持有赖于垂体、卵巢和胎盘分泌
的各种激素的相互配合。
受精和着床之前,卵巢黄体分泌大量的孕激素
和雌激素,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的变化,以适应妊
娠的需要。如果受孕,在受精后的第6天左右,胚
泡滋养层细胞便开始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刺激卵巢的月经黄体变为妊娠黄体,继 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合成
排卵前:卵泡→雌激素 排卵后:黄体→孕激素 ↘ 雌激素 肝降解→雌三醇/孕二醇→随尿粪排出
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⑴ 雌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可协同促进优势卵泡的 发育; ⑵ 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并维持于正常 状态: ①子宫: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增殖处于增生期 阶段;子宫颈腺分泌多而稀薄粘液,宫口松弛,利 于精子穿行;分娩前,加强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 提高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②输卵管:增强其分泌和运动,利于精子与卵 子的运行。 ③阴道:增强阴道的抵抗力 (阴道上皮细胞增生、 角化;糖原含量↑→分解后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

第十二章生殖习题(带答案)

第十二章生殖习题(带答案)

第十二章生殖一、单项选择1.关于睾酮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雄性器官发育并维持成熟状态B.刺激男性副性征出现C.促进蛋白质合成D.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增多E.无水钠潴留作用2.睾酮由睾丸的下列哪种细胞分泌A.间质细胞B.支持细胞C.精原细胞D.精母细胞E.精子3.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的激素是A.FSHB.TSHC.ACTHD.LHE. GnRH4.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A.雌二醇B.雌三醇C.孕酮D.雌酮E.己烯雌酚5.健康女性每个月经周期中,两侧卵巢能发育成熟的卵泡通常为A.一个B.两个C.十几个D.二十几个E.三十几个6.排卵一般发生在A.月经来潮之前B.增殖期的第3日C.分泌期的第14日D.月经周期的第28天E.月经周期的第14天7.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可分泌A.LHB.FSHC.GnRHD.人绒毛膜生长素E.孕激素和雌激素8.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产生分泌期变化的主要激素是A.促性腺激素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孕激素D.孕激素和雌激素共同作用E.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9.排卵前黄体生成素出现高峰的原因是A.FSH的作用B.少量LH本身的短反馈作用C.血中高水平的雌激素对腺垂体的正反馈作用D.血中孕激素对腺垂体的正反馈作用E.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10.引起排卵的关键因素是A.GnRH 的升高B.FSH的升高C.LH峰的出现D.雌激素第一高峰的出现E.雌激素第二高峰的出现11.临床上可用哪种简便的方法来监测排卵A.测定孕激素的高峰B.测定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高峰C.测定雌激素的高峰D.测定基础体温E.测定FSH的高峰12.月经血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是A.雌激素可阻止血凝B.孕激素可阻止血凝C.子宫内有大量的肝素D.子宫内有丰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E.子宫内膜分泌大量的抗凝血酶抑制血凝13.关于月经出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与FSH和LH的分泌减少有关B.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C.子宫内膜血管痉挛,子宫内膜缺血、坏死、脱落D.因为子宫内膜组织中含有丰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故月经血不凝固E.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增多而引起14.下列有关女子基础体温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随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而变化B.随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而波动C.在排卵前较低D.排卵后升高0.5℃左右E.在黄体期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上15.妊娠期内不排卵是由于下列哪种激素的作用A.雌激素B.孕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D.催乳素E.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6.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A.在早孕期刺激妊娠黄体的生成B.抑制黄体分泌雌激素C.抑制黄体分泌黄体酮D.抑制母体的排斥反应,维持妊娠E.调节母体与婴儿的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17.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A.雌激素B.孕激素C.卵泡雌激素D.黄体生成素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8.卵泡期,成熟的卵细胞能分泌大量的A.卵泡雌激素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雌激素D.孕激素E.黄体生成素二、填空题1.可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诱导排卵前峰出现,促进排卵。

《生理学》第十二章生殖

《生理学》第十二章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一、睾丸的功能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1.雄激素
(1)雄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雄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主要为睾酮(testosterone)。正 常男性在20~50岁,睾丸每日分泌4~9 mg睾酮,血浆睾酮浓度有昼夜节律性波动,早晨醒 来时最高,傍晚最低,但波动范围较小。血浆睾酮浓度为(22.7±4.3)nmol/L,50岁以后随 年龄增长睾酮分泌量逐渐减少。睾酮由睾丸分泌入血后,98%与血浆中的蛋白结合,仅约2% 处于游离状态。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二)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负反馈调节
当血液中睾酮达到一定浓度后,负反馈抑 制下丘脑腺垂体的活动,使GnRH和LH分泌 减少,从而使血液中睾酮的浓度保持在相对 稳定的水平。
1.雄激素
2.抑制素
实验证明,FSH可促进睾丸的支持细胞分 泌抑制素,而抑制素又可对腺垂体FSH的合成 与分泌发挥选择性抑制作用。机体通过这一负 反馈环路调节腺垂体的FSH的分泌。

可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
促进子宫发育,使子宫内膜呈现增生期的变化,促进子宫平滑肌的增生,提高
② 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及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参与分娩过程,刺激子宫颈分泌大量清
亮和稀薄的黏液,有利于精子的穿透。

促进输卵管平滑肌的蠕动,有利于精子和卵子的运行。

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糖原含量增加,在乳酸杆菌作用下,糖原被分解为 乳酸,使阴道呈酸性,增强阴道抗菌能力。

影响钙、磷代谢,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加速骨骼生长,促进骨骺愈合,因此青春 早期女孩身高的增长一般较男孩快。

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一定的抗动脉硬化作用。

第12章 生殖

第12章 生殖
第十二章 生殖 reproduction
机体发育成熟后,能产生与自己 机体发育成熟后, 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称为生殖。 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称为生殖。 生物种系繁衍, 计划生育, 生物种系繁衍, 计划生育,不孕 主性器官 附性器官
第一节 睾丸的功能与调节
一、睾丸(testis)的功能 睾丸(testis)的功能 (testis)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部位:曲细精管:生精C和支持C 1.部位:曲细精管:生精C和支持C 过程:精原C 初级精母C 2.过程:精原C→初级精母C→次级精 精子C 精子(X (X或 性染色体) 母C→精子C→精子(X或Y性染色体)。 精原C ①精原C增殖期 精母C ②精母C减数分裂期 精子(spermatozoa,sperm) (spermatozoa,sperm)分化期 ③精子(spermatozoa,sperm)分化期
③输卵管:促进输卵管上皮C增生,分泌 输卵管:促进输卵管上皮C增生, 纤毛C与平滑肌C活动, C、纤毛C与平滑肌C活动,促进输卵管运 利于精子运行。 动,利于精子运行。 ④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利于乳 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 酸杆菌生长,使阴道呈酸性, 酸杆菌生长,使阴道呈酸性,自净作用 (2)对副性征的影响 *促进乳腺发育
一、卵巢的功 能 (一) 产生卵子 青春期后, 青春期后, 一般1/15-20个 一般 个 卵泡发育成熟 →排卵 黄体 排卵→黄体 排卵 →白体(呈月节 白体( 白体 律性) 律性)。 (二)分泌激素 排卵前卵 泡分泌雌激素; 泡分泌雌激素; 排卵后黄体分 泌雌激素、 泌雌激素、孕 激素(呈月节 激素( 律) 。
(三) 睾丸内的局部调节
睾酮↑→雌二醇(E )↑→垂体对GnRH反应 垂体对GnRH反应↓ 睾酮↑→雌二醇(E2)↑→垂体对GnRH反应↓ ↑→雌二醇 →LH↓ 间质C →睾酮 睾酮↓ 间质C →睾酮↓

第十二章 生殖

第十二章 生殖
许多卵泡(follicular cell) 细胞组成。女性性成熟后,
每个生殖周期有15-20个原
始卵泡同时开始生长发育, 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 熟并排卵,其余的卵泡在发 育过程中先后退化,形成闭 锁卵泡。
卵巢周期
卵泡期
排卵期 黄体期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 对生殖器官的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生长 发育。促进排卵(促进卵泡发育,诱导LH高 峰)。促进输卵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强其分泌 和运动。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发生增生期变 化。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分泌物 呈女性特征: 3 对代谢的作用: 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骨的 生长;降低血胆固醇;水、钠潴留。
• 精子生成条件
精子的生成过程
精原细胞 有丝分裂 初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Ⅰ
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分裂Ⅱ 精子细胞 成熟 精子
精子生成的条件
• 支持细胞的作用:
• 1、为生精细胞提供营养。 • 2、吞噬死亡和受损的细胞。 • 3、分泌曲细精管液,有利于 精子运输。 • 4、形成“血睾屏障”,提供 精子发育的微环境。 • 5、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维 持生精。
• 生物体发育成熟后, 产生与其相似子代个 体的功能,称为生殖。
男性生殖生理 一、男性生殖的功能解剖 二、睾丸的生精功能 三、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四、睾丸功能的调节
一、男性生殖的功能解剖 • 主性器官:睾
丸能生成精子, 是男性的主性器 官;还能分泌雄 激素,故又称为 性腺。
二、睾丸的生精功能
• 精子生产过程
祝同学都能考出好成绩!
小结和复习题
• 小结:
• 重点要求掌握雄激素的 生理作用; • 熟悉睾丸功能的调节、 生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复习题:

《生理学》第十二章生殖

《生理学》第十二章生殖
③促进子宫发育,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的变化,使子宫颈分泌大量 清亮、稀薄的粘液,其中的粘蛋白纵行排列,有利于精子的穿行;
④使阴道粘膜细胞增生,糖原含量增加,表浅细胞角化,粘膜增厚 并出现皱折。糖原分解使阴道呈酸性(PH 4~5),有利于阴道 乳酸杆菌的生长,从而排斥其他微生物的繁殖,所以雌激素能增 强阴道的抵抗力。
《生理学》第十二章生殖
(三)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维持妊娠 孕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分泌受精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能降低子宫肌的传导性,使子宫肌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下降,从 而使子宫处于安静状态,抑制母体的免疫反应,防止对肌儿排斥 反应的发生。
2.对子宫的作用 孕激素促使在雌激素作用下增生的子宫内膜进 一步增厚,呈现分泌期的改变,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另外, 孕激素还可减少子宫颈粘液的分泌量,使粘液变稠,不利于精子 的穿透,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
排卵前LH分泌峰能诱发成熟卵泡 排卵,排卵后LH又可维持黄体细胞持 《生理学》第十二续章分生殖泌孕酮。
(二)卵巢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作 用
下丘脑及腺垂体均存在雌、孕激素的受 体。雌、孕激素可反馈性地调节下丘脑和垂 体激素的分泌。
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激素分泌既有负 反馈作用又有正反馈作用,其作用性质与血 浆中雌激素的浓度有关。小剂量的雌激素抑 制下丘脑GnRH的释放;大剂量雌激素,可 促进GnRH的释放,引起排卵前LH和FSH释 放。雌激素这种促进LH大量分泌的作用,称 为雌激素的正反馈效应,而孕激素则抑制上 述正反馈作用。
下丘脑正中隆起释放的GnRH呈脉 冲式分泌,通过三磷酸肌醇(IP3)和 二酰甘油(DG)调节腺垂体FSH和LH 的分泌。FSH可促进这些细胞的有丝 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促使卵泡发 育成熟,同时也能增加颗粒细胞芳香 化酶活性,促进雌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FSH还能使颗粒细胞上出现LH受体, 与LH结合后可使颗粒细胞的形态及激 素分泌能力向黄体细胞转化,形成黄 体。

生理学西综12(生殖)

生理学西综12(生殖)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
2. 排卵与黄体形成 排卵: 成熟卵泡在LH分泌高峰的作用下,向卵巢表面移 动,卵泡壁破裂,出现排卵孔,卵细胞与透明带、 放射冠及卵泡液排出。
18
一、卵巢的功能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
2. 排卵与黄体形成
黄体: • 排卵后形成黄体(月经黄体,14天寿命),
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 在hCG作用下形成妊娠黄体。
存活24-48h。
6
一、睾丸的功能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2.支持细胞的作用 ① 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② 参与血-睾屏障 ③ 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有利于精子生成;转化睾
酮为雌激素;分泌抑制素。
7
一、睾丸的功能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1.雄激素 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包括睾酮( testosterone , T )。 肝脏灭活,少量转化为雌激素。
第二次减数分裂
(1n X2)
第一次减数分裂
(2n X2)
雄激素、FSH
(2n染色体 X1)
睾丸的曲细精管
5
一、睾丸的功能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1.精子的生成过程 ① 新生精子没有运动能力,被输送至附睾进一步成
熟, 需停留18-24h后,才获得运动能力。 ② 在雌性生殖道停留一段时间获能。 ③ 精子生成和存活的适宜温度低于体温1-2℃,体外
1. 促进卵泡成熟:FSH通过颗粒细胞、LH通过内膜细胞 2. 分泌雌孕激素:LH刺激黄体细胞 3. 排卵:LH(雌激素正反馈)
4. 只有一个优势卵泡能最终发肓成熟,是该卵泡FSH阈值最 低(FSH受体最多)。
25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二)卵巢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调节
+ 正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生殖
生殖是保持种族延续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总称。

人的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器官的活动而实现的。

因此,生殖过程包括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的形成、交配和妊娠等重要环节。

生殖器官包括主性器官和附性器官。

主性器官即性腺。

男性性腺为睾丸;女性性腺为卵巢。

从青春期开始所出现的一系列与性有关的特征,称为副性征。

在男性表现为生长胡须、喉结突出、体格高大、发音低沉等;在女性表现为乳腺发达、骨盆宽阔、皮下脂肪丰满、音调高等。

第一节男性生殖器官生理
一、睾丸的功能
睾丸的功能有两方面,即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

(-)睾丸的生精功能
精子是在睾丸的曲细精管内生成的。

曲细精管内有两种细胞,即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生精细胞生成精子,支持细胞有支持和营养生精细胞的作用(图12-1)。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曲细精管之间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称为睾(丸)酮。

睾(丸)酮的作用有:
1.刺激男性附性器官生长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

青春期睾丸分泌大量睾酮,附性器官
生长发育特别显著,副性征亦出现。

2.高浓度的睾酮能刺激曲细精管产生精子。

3.维持正常的性欲。

4.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肌肉生长,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增多。

二、睾丸的功能调节
睾丸功能的调节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调节类似。

来自环境的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促使腺垂体分泌精子生成素(即卵泡刺激素)和间质细胞刺激素(即黄体生成素)。

精子生存素促使曲细精管生精并使支持细胞产生一种抑制素。

间质细胞刺激素促使间质细胞分泌睾酮。

血中的睾酮能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和腺垂体分泌间质细胞刺激素。

支持细胞分泌的抑制激素也能反馈性抑制腺垂体分泌精子生成素,从而使睾丸的活动保持于适宜程度。

第二节女性生殖器官生理
女性主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并分泌性激素,而其附性器官(输卵管、子宫、阴道、.外阴等)的功能主要是接纳精子,输精子与卵子结合及孕育新个体等。

一、卵巢的功能(-)卵巢的生卵功能
成年女性的卵巢中有数万个初级卵泡。

卵泡发育次序为初级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

生育年龄的妇女,一般除妊娠外,每月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初级卵泡,同时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发育成熟。

其他卵泡都在发育不同阶段退化或闭锁卵泡。

成熟卵泡破裂,卵细胞和卵泡液排至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

排卵后,残存的卵泡壁塌陷,留在残存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增生变大,胞质中含有黄色颗粒,这种细胞称为黄体细胞。

黄体细胞聚集成团形成黄体。

若排出的卵子未受精,黄体仅维持约1O 天便开始萎缩,最后转变成白体。

若卵子受精,黄体则继续生长,成为妊娠黄体。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两类:一类是雌激素,由卵泡的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所分泌,有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等,其中雌二醇分泌量最大,活性最强。

另一类是孕激素,主要由黄体细胞分泌,以孕酮(黄体酮)的作用最强。

1.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激发副性征的出现。

(l)促使子宫肌增厚并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促进子宫内膜增殖变厚并使其中的血管及腺体增生,但腺体未能分泌。

(3)激发副性征出现并维持之,如刺激乳腺导管延长,脂肪、结缔组织增生,乳晕出现,乳房增大等。

(4)其他方面: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

含有大量糖原的上皮细胞脱落后,其中的糖原被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分解成乳酸,降低阴道内的PH,因而抑制致病菌生长。

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并提高肾小管对抗利尿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细胞外液量,故有保钠保水作用。

增加蛋白质合成,钙盐沉着,因而对青春期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2.孕激素作用孕激素主要作用是保证胚泡着床和妊娠的维持。

(1)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子宫内膜和其中的血管、腺体增生,并引起腺体分泌。

(2)能使子宫和输卵管平滑肌活动减弱,从而控制受精卵运行,利于着床和防止流产。

(3)使宫颈腺分泌少而粘稠的粘液,形成粘液塞,不利于精子通过宫颈管。

一些孕激素类避孕药可能影响这个环节而起作用。

(4)刺激乳腺腺泡的发育。

二、月经周期及其形成原理
女性青春期后,除妊娠外,每月一次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经阴道流出的现象,称为月经。

月经形成的周期性过程,称为月经周期。

成年妇女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在20~40天范围内也属正常。

但每个妇女自己的月经周期是比较稳定的。

一般12~14岁开始第一次来月经称为初潮。

月经初潮后一段时间内,月经周期可能不规则,一般1~2年后便逐渐规则起来。

(-)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都出现一系列形态、功能的变化。

根据子宫内膜的变化,可将月经周期分成三期。

1.排卵前期(增殖期)从月经停止到排卵为止,即月经周期第5~14天(一般月经开始的第1天算为月经周期的第1天)。

此期内卵巢中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并不断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殖变厚,其中的血管、腺体增生,但腺体尚不分泌。

卵泡要到此期末才发育成熟排卵。

2.排卵后期(分泌期)从排卵后到
下次月经前,即月经周期的第 15~ 28天。

排卵后的残余卵泡形成黄体,继续分泌雌
激素和大量孕激素。

这两种激素特别是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变厚,其中的血管扩张充血,腺体迂曲并分泌。

这样,子宫内膜变得松软并富含营养物质,子宫也较静止,为胚泡着床和发育准备了条件。

3.月经期从月经开始至出血停止,即月经周期的第1~4天。

若排出的卵子未受精,黄体于排卵后8~10天开始退化萎缩。

孕激素、雌激素伴随黄体退化萎缩而分泌减少,于排卵后期末处于低水平。

子宫内膜失去这两种激素的维持而崩溃出血,即月经来潮。

月经持续时间3~5天,流血量50~100毫升。

剥脱的子宫内膜混于月经血中。

月经血含纤维蛋白溶酶,故不凝固。

月经期内,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容易感染,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和避免剧烈活动。

如果排出的卵子受精,黄体则生长发育形成妊娠黄体,继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从而子宫内膜不但不脱落,反而增厚,故怀孕不来月经。

(二)月经周期形成原理
月经周期的产生与下丘脑、腺垂体和卵巢分泌的有关激素关系密切。

1.排卵前期的形成女性青春期开始,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促使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并与黄体生成素配合使卵泡分泌雌激素。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呈排卵前期的变化。

排卵前期末,雌激素在血中浓度达高水平,通过正反馈使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使卵泡刺激素,特别是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

这时已发育成熟的卵泡,在高浓度的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作用下,导致排卵。

2.排卵后期和月经期的形成黄体生成素促使排卵后的残余卵泡,形成黄体并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大量孕激素。

这两种激素特别是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呈排卵后期的变化。

随着黄体逐渐长大,雌激素、孕激素分泌也不断增加。

排卵后8~10天,它们在血中的浓度达高水平,对下丘脑、腺垂体起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的分泌。

黄体生成素减少,黄体便趋退化萎缩,因而雌激素、孕激素分泌也迅速减少,至排卵后期末降到低水平。

子宫内膜失去这两种激素的维持便崩溃出血,形成月经。

随着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浓度降低,对下丘脑、腺垂体的抑制作用解除,卵泡又在卵泡刺激素的作用下生长发育。

新的月经周期又开始。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能通过下丘脑——腺垂体系统调节卵巢功能,从而影响月经周期。

因此,强烈情绪波动,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体内其他系统的疾病,往往都可引起月经失调。

所以,在防治月经疾病中,应作全面而周密的分析研究。

青春前期,下丘脑、腺垂体发育未成熟,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分泌极少,未能引起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随着青春期到来,下丘脑、腺垂体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便表现出来。

妇女45~50岁以后,卵巢功能退化,对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的反应降低。

卵泡停止发育,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不再呈现周期性变化,月经停止,进入绝经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