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功九层十法窍诀直指
内丹功正身的秘诀

内丹功正身的秘诀内丹养生家认为,人体本具道,自有秘诀可成道。
真要修道,必先开窍。
我们修炼内丹,要盘腿打坐,首先要正身,也就是要把扭曲了的身形通过修炼调整过来,正身调姿,通脉开窍的秘诀,主要有二十六个:1、头要轻顶(这是开顶窍的秘诀,又叫“虚领顶颈”。
正身要先正头部,头要先正,头不能低,不能仰,不能歪斜。
头如果不正,必将影响我们身体整体机制功能的失调和不平衡。
丹经中讲:“头顶青天心中悬,面膀轻松气自然”。
头顶是指百会穴,有上顶青天虚空之势,大脑有在空中悬的感觉。
顶不能用力,一用力气血上冲,只要先注意一下百会穴处,轻轻上领,自能督脉之气上升,造成“神气贯顶”之势。
任脉之气下降,自然“气沉丹田”是全身气血运化自然。
百会是统领百脉的,做好了,做到了位,就会感到精神饱满,全身舒适。
2、松颈后挺。
(开玉枕窍的秘诀)颈是头与身体连接的枢纽,是神经血管,经络等上下运行的通道。
平时颈部往往萎缩不直,或低头看书,或仰头走路,压迫神经通道,影响机能正常活动,会造成颈椎侧弯,机能不能正常活动,这是各种经络,血管,神经性疾病发生的原因。
颈部顶直,不能僵直,不能用力,要虚领,筋骨要拉直,肌肉要放松。
3、收颌压喉(通任脉的秘诀)“颌”是下巴,“喉”是喉结,“收颌”是为了“压喉”(下巴内收,压着喉结,头要向后引,使耳对肩,鼻尖对肚脐,颈部不能僵硬)。
只有压喉才能气固,颈整,头自然上顶,后颈才能平直,使玉枕窍开,使任脉开。
压喉能使颈椎骨拔开,使头,后颈,背部产生“绷劲”之感。
自然能使督脉和中枢神经机能旺盛,能起到开阳脉之功效。
喉头是人体的第二主宰,至关重要。
压喉是将喉结上的凹陷处藏住,这样能使胸部舒松(压喉也是开中丹田的口诀)可以收心,使神显,使内气下降,增强任脉功能。
胸腹为阴,有补阴之效。
压喉必须收颌(下巴)收颌自能头顶,压喉能使头正不偏,使头与身体上下一致,使任督二脉通畅,使玉枕窍打开(收颌又是开玉枕窍的秘诀)在慧能《云祖坛经》中称为“常御白牛车”。
九转金丹秘诀

九转金丹秘诀泥丸先生陈朴传九转金丹秘诀:一转降丹,二转交媾,三转养阳,四转养阴,五转换骨,六转换肉,七转换五脏六腑,八转育火,九转飞升。
第一转舌下四窍,两窍通心两窍通液。
一转之功似宝珠,山河宇宙透灵躯。
红莲叶下藏丹穴,赤水流通九候珠。
解曰:内丹之功,起于一、而成于九。
一者,万物之所生也。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五行之序起于一。
故内丹之功亦起于一,转而成于九者,九为阳数之极。
数至于九、则道果成矣。
似宝珠者,言天一真水藏于胆,阴阳和合,降而成丹。
初降之状如露一颗明珠。
珠者、珍敬其丹也。
且人之有身,父精母血交媾而成,此形交也。
丹之所降,心火肾水交媾而成,此气交也。
故曰:形交则生人,气交则成丹。
言其丹降之后,神游方外,阴阳太和;坐忘其形,天地山河;六合万物,皆在我身之内。
我身在天地万物之外,只觉心中一点光明。
乃是丹降也。
故曰:山河宇宙透灵躯,躯者、身也。
山河包藏我身之内也。
所谓红莲者,舌是也。
自两窍通心,两窍通液。
人有病者,则舌下津液干而其真气耗。
一转之首以舌闭其两窍,使真气不泄于外,以通其神水也。
所谓赤水者,心之液是也。
九转之首,每遇九日纳息九次。
每一次纳息九口。
自然津液通流自舌下,而生以灌五脏,故曰九候珠也。
望江南闭舌下巧,通胆气黄中宝,须向胆中求。
春风令人生万物,乾坤膝下与吾俦,百脉自通流。
施造化,左右火双抽。
浩浩腾腾光宇宙,苦烟烟上霭环楼,夫妇渐相谋。
解曰:天一生气,名曰中黄。
其气藏之于胆,以为性命之根,其味苦。
故人之胆气味亦苦。
如草木之根华其味亦苦,乃知万物非生气不能生也。
内丹之药先闭舌下之窍,内通胆中生气至喉舌之间,微觉味苦,是丹气流通。
然后汞水凝结而成丹也。
天地生气萌之于春,万物得生气,然后能生人之得生气,藏之于胆。
人能通胆之气,然后内丹成就一转之功,如四时之春也。
生气上行其中觉苦,阴阳太和,神居天外则天地四海亦在吾膝下。
浩然之气塞乎天地,百脉通流万窍施张。
内丹降也。
内丹功??心识相依简单练法

内丹功心识相依简单练法最近又有一些道友加我,其中有两个很有礼貌,人也好学,基本符合我认定的新人标准,我突然发现写了那么多东西,竟然没有最简单小白的入手的东西.这篇文章就写心息相依,凝神入气穴最简单的一种,这篇文章,专门写给新人和道一的兄弟姐妹.愿大家都有所成,也希望你们珍惜,这篇文章真的值得你们珍惜,基本算是对丹经最简单白话的讲解和功法了.希望都有所成.在这篇文章看完了以后,就这样练,这是直接丹道入门,不同于真法那种先通任督二脉的方法,每个人适合的不一样,资质不一样,看每个人的选择,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真正看明白了,也可以改到你自己的修行中去.这个文章入手,其他时间,有空读我的辑录,看我写的总结页面,还有群谈话页面,再有时间,看白话文丹道页面,修行经历页面,再没有事情了读下古丹经页面,还有空,也可以读读我写的修行日记.基本上,把总结和群谈话看了,如果认真仔细的,算是让你们最少少走了几年的路,然后一部分丹经,你们都可以看懂了.我前几天看<<fontface="宋体">太乙金华宗旨>,才发现,原来我悟的那么多东西,里面都有,包括吕祖的七篇灵文,我一看,我写的那么多东西,完全可以算是对这些丹经的白话翻译和验证.真心希望,我花费了那么多心血,不求名利钱财,但是遇见的人,能珍惜,因为这代表着对我付出的尊重.我也没有什么要求,你能有这点品质,我就基本认定你是新人,那么以后无论我站在多高的位置,就像我的大愿第十三,只要有新人闻我名者,求于我者,问道于我者,必不藏私,尽力以助.这篇文章是,直接丹道入手,走其他路的也可以借鉴.一.静坐:一一,法诀:神显,息自归,神入气中,心息相依,元神抱元气,真种乃生,全靠神气交媾,只凭阴阳造化.一二,功法:1.全身放轻松,无拘无束,无论坐卧站,均可,只要形无所拘,形无所碍.2.心情舒畅,面带微笑,心似白云般悠然,棉花般轻柔安静,心无挂碍.3.舌头轻轻的抵在上颚,牙齿后的软腭就可,这是初步的舌抵上腭,后面有通任督的舌抵上腭和提肛.4.这样全身放松,心情无碍的情况下,一点意念和注意力,轻轻的安放在肚脐后一寸三分到三寸左右,基本上就是安放在肚脐后面的,小腹中央的位置附近,就可以了.5.就这样全身轻松的,微微一点注意力和意念在气穴,轻轻的闭上眼睛,待身心安定,眼睛像探照灯一样,轻轻的移动到气穴,微微的观照在那里.如果实在做不好,不做此项.关键是放松,不用力,不影响入静和身心安在.6.就这样轻轻的全身放松的去感知气穴,轻轻的感知着你那一点意念和注意力,全身都是轻松安静舒服,心里也没有什么念头.就那样静静的感知着.就那样静静的守着这种轻松安在的妙境.7.一点注意力和意念,就是像是定海神针一样,轻轻的,牢牢的安放在气穴,心神安静,微弱的,轻轻的,执着无拘的,感知着这种感觉.就这样静静的守着这种妙境.8.如果有杂念,心里要清楚,在杂念来了,不要顺着他,继续轻轻的,静静的,一点意念和注意力,感知气穴,继续守着这点意念和感觉,静静的守着.9.慢慢的,这种全身放松,身心安在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呼吸好像在慢慢的停止,慢慢的有粗糙的呼吸,变成听不到呼吸,感觉不到自己的呼吸,这时候不要动念头,继续安静的守着,轻轻的守着,轻轻的感知着,等气穴出现了微微的温暖感觉,这就是初步的真息出现,继续守着,轻轻感知着这种温暖,感知这种宁静安在,守着这种妙境.10.在以后,会经常出现丹田温暖安静舒服的感觉,不要动念头,继续就轻轻的守着这种感觉和妙境.11.在这样的妙境中,突然间好像轰的一声,刹那间进入了一个未知的状态,脑袋一片空白,整个间,哑巴有口难言,突然间呼吸没有了,世界整个人,都已经全部消失了,这不像初步呼吸停顿的胎息,一动念头就退出来了,这种即使动些微微的念头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不要去动你的心神,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守着这种妙境,让你的心神成长壮大吧,这是天人合一,寻到气根,重新又投入了老天的温暖怀抱.12.这种天人合一的活玄关状态,就是无何有之乡,就这样安静的,要不了一两次,你的体内就已经有了真种子,初期微弱的小丹就已经结了,以后继续这样练下去,就会经历下玄关开,真气足,一气冲三关,第一次玉液服食等等等等.一三,旨要:这里说一些关键的地方.第一,放松,无论身心.第二,安放气穴,一点意念和注意力,用意不用力,放松是前提,贯穿整个修行过程.第三,初步感知气穴,在气穴温暖微息出现后,感知温暖,以后就继续守着这种温暖.第四,念头不动,杂念不起,是关键,但是不用强制,杂念起了,心神跑了,继续重复上面的步骤,再来就行了,养成习惯了,训练稳定了,自然就会入静.第五,胎息是关键,天人是最终目的,只有这种状态下,真种子才成,小丹才结.一四,原理:这详细讲解原理,让你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具体的内容,可以和丹经对照,看我讲的真假.1.身心放松,这叫形神无拘,也就是,忘守,忘形.2.安放气穴,这叫种田.田者,丹田,成丹之地.于丹田,产生真种子,成丹,称为种田.3.一点意念和注意力安放气穴,轻轻的感知,安静的守着,这叫勿忘勿助.4.选择此处为气穴,因为这是上下玄关的下玄关,古人常取的下玄关之一,先天真息,先天阴阳,胎中与母腹链接处,也是气根之地.上玄关常取,眉心或者鼻骨根开窍,这后面是月窟,神居之地,是神根之地.上玄关,神根,叫复命处.下玄关,气根,叫生身处.初期守心神,微微一点意念和注意力感知,后期轻守温暖,这就是神气相抱,也就是于气穴,神气合一,也是神入气中,也叫心息相依,凝神入气穴,也叫复命归根,坎离交媾.5.详细讲总法诀.人心喜动(识神),元神喜静,人一静,元神就出,识神就退,这是先天神(元神)主位,后天神(识神)主隐,也是后天返回先天,由先天主生,也就是初步有为方法,进入无为,其中识神的活跃程度,也就是你念头多少,念头的活跃程度是关键,必须有万念到一念,一念也无.这个无思无想的状态,就是元神态,也是心神真意态,也叫自性,无思无想,而心里又有个清清楚楚的感知在,又叫一灵独觉.初步轻轻的,一点意念和注意力安放气穴,轻轻的感知,轻轻的安静守着,这其实就是一念代万念 ,由微弱的心神,过渡到元神真意态.这也就是识神退,元神显.性命本是一家,识神退,元神真息显以后,就是慢慢的进入到了先天状态,元神是自动的牵引元气,进入神气相抱的入静胎息状态.这也就是神显,息自归.息,外呼吸是表现和外显,真息和内呼吸是先天状态,也是其本来实质,外呼吸是钓出真息的引子,外呼吸停,真息内呼吸起,粗息调,细息现.在神的先天状态下,识神退,元神真息显,元神自然会牵引元气,因此,也会,粗息调,细息现,,外呼吸停,真息内呼吸起,感觉不到口鼻的呼吸,而进入到胎息的先天状态.此种先天状态中,包含了性命,丹道是返还,修子类,返还父类,因此此处就是神气,也就是先天神,先天气息.如果动了念头,就不再是返还,先天为主,就退回到后天状态了,这是为什么要继续保持,不能动念头的原因.继续下去,神气,心息,进一步的融合交媾,打成一片,真种子就成了.神是一点先天灵光投入人身,受轮回所限,是为阴.而上半身,督脉到上颚结束,是属于阳,神是阳中阴,如同女子.气是阳气中生,先天阳气是属于阳.而下半半,任脉下行,是属于阴.气是阴中阳,如同男子.只要阴阳造化,如同男女交媾,才有新生命,我们人身自己的阴阳,也是如此,自身的阴阳,神气交媾,也会孕育真种子,从此神气这个太极旋动,造化从此生,从此有了成佛做仙的根基.而天人合一,这种活玄关,跟老天大道连接,如同重新回到母腹,这是最好的孕育环境,真种子产生的环境.此时回到了大道的母胎,所以神气相养相壮,就是轻微的动念头,都没有什么关系,不同于初步胎息.而进入天人合一,最好最快的状态,就是善于利用阴阳造化,我写的各种活子时的时刻,就是最容易的时刻,水火相济的瞬间,神气相抱,就进入了天人合一,很容易真种子就产生了,产生的具体景象,看我写的结小丹,但是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不要以为我发生的景象就是权威,有时候要相信自己.我期待,你们的喜讯.心息相依,凝神入气穴,方法很多,明白我上面写的了,你自己都可以创造你自己的功法.对了,具体的采药和火候,自己去看总结里面文章.二.采气,壮神:采太阳精华和凝神盯太阳等,目的为了壮神,元神归位,开上玄关等。
武当太乙内丹功(全套)

武当太乙内丹功(全套)武当太乙内丹功第一部分育丹功第一节预备功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膝微曲。
松胯,腹微收。
身直,头正。
微收下腭。
上下齿轻轻扣拢,口微含,眼微闭。
松肩,两手自然下垂。
整个姿势要以舒适自然为度。
此为无极桩。
呼吸:自然。
功法:全身放松,一点不用劲,排除杂念,静站三分钟。
第二节放松法(一)三面放松法:所谓三面即身体的前面、背面和侧面(两侧包括手在内)。
炼功时,先放松前面,意想从头顶百会松,面部松、胸部松、两脚前面松、一直松到脚心涌泉,同时默念“松”字。
最后放松两侧,还是放头顶松到脚心,同时默念“松”字。
按前面、后面、侧面的顺序,三面各放松一次为一遍,共做八遍。
(二)整体放松法:炼功时,意想整个身体从头松到脚,同时默念“松”字。
反复做八遍。
第三节洗髓法炼功时,意想一股清泉从头顶往下淋洗,一直洗到脚心,淋洗时,是从外到内逐层淋洗;1洗皮肤,2洗肌肉,3洗血液,4洗内脏,5洗骨髓。
淋洗时,意想将身体从外到内的浊气、病气、废气等洗干净,有病处应多洗,从外到内逐层洗完为一遍共洗三遍,初练时不管呼吸。
待功法熟练后,再配合呼吸:即呼气时意想清泉从头往下洗,还是洗三遍,不宜多洗,因此法为泻。
少洗有益,多洗有害。
第四节毛孔采气法吸气时,意想全身毛孔张开,将新鲜空气从毛孔吸入;呼气时,意想周身毛孔闭拢,将外气收于体内。
忘掉口鼻呼吸,用毛孔呼吸代替口鼻呼吸。
共呼吸八次,此法为补,多采也可。
第五节丹田聚气法吸气时,意想毛孔及体内各个细胞均在吸气;呼气时,意想将周身之气聚于丹田(脐下一掌处)。
越聚越拢,逐渐在丹田部位形成一热气团(不可追求,意想成一热气团就可以了)。
呼吸八次。
第六节丹田运气法先将丹田看成是一点,再意想丹田的热气团围绕丹田这个点运转,先按顺时针方向运转三十二圈,再反时针方向运转三十二圈。
运转时,意念不要过重。
一顺一反各运转三十二圈为一遍,共八遍。
第七节丹田内视法内视时,要用三眼内视,人只有两眼,第三眼为额部正中有小窝处的天目。
最强解说!张三丰真人内丹功法解说

最强解说!张三丰真人内丹功法解说张三丰,元﹑明(一说金)著名道士,生卒年不详,传说生辰时间跨越南宋、蒙元和明朝三个朝代(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亦作“君宝”),号玄玄子,是太极拳的创史人,经考证得字子冲南宋淳祐七年(张三1247年)生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另有记载元定宗三年(1248年)生于辽东懿州望平县(今黑山县姜屯镇)在莲花湖畔亦有张真人故居。
明成祖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了“遇真宫”。
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
据道教界推测,其活动时期约由元延佑(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
传说其丰姿魁伟,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无论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
游止无恒。
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死而复活,道徒称其为“阳神出游”。
入明,自称“大元遗老”。
时隐时现,行踪莫测。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觅之不得。
永乐年间,成祖遣使屡访皆不遇。
天顺三年(1459年)诏封通微显化真人。
张三丰认为古今仅正邪两教,所谓儒﹑释﹑道三教仅为创始人之不同,实则“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又称“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云:修道之谓教。
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
他还认为:“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
”后人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
收入《道藏辑要》。
关于张三丰其人,历来传说很多,姑且不论,但他对内丹功造诣很深,确有据可查。
兹根据气功古籍,综述如下。
一、张三丰论炼己功夫《玄机直讲》中说:“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
1.练已的涵义炼己是内丹功法最基本的要求,贯彻于整个过程中,不可须臾或离,所以也称炼己筑基。
所说筑基,一是指“炼己”阶段,或指内丹功法第一步炼精化气小周天,是强调炼己这步功法的重要性。
什么叫炼,明代伍冲虚《天仙正理》上说:“谓炼者,即古所谓:苦行其当行之时曰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绝禁其不当之时亦曰炼,精进励志而求其必成亦曰炼,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亦曰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习亦曰炼”。
乐育堂内丹功筑基简易口诀(珍藏)

乐育堂内丹功筑基简易口诀(珍藏)乐育堂内丹功筑基简易口诀盘脚扣手垂帘,空身空心守窍。
回光内照两眼间,痒动响开真妙。
出现木紧偏重,勿忘勿助恰到。
搓手擦脸缓收功,修性炼己勿躁。
上丹田是祖国医经名,传到道家名玄关窍,儒家名明德。
因为是每个人的生理固有,连后来释家禅修也从此止观名鼻端。
这一窍理通三教,学贯人天,天人合一。
炼功时的守是意念存照、返照、返观,而不是、不能呆滞的死守——即是坐好或站好,待心平气和后,从从容从地开始,把眼帘轻轻放下,用点儿意念,默默地存想两眼之间鼻梁这一点子上,先不计较内外,根据练功者的年龄、体质、坐功时间长短、入静程度,迟或早会出现:肢体融融,神怡气畅,眼前呈现白色小团名“鼻端白”或“虚室忽生白”(庄子语)。
进而出现“痒”,个别有潜在病毒处,出现“动”(鼻梁处由表入里,如手按小虾似的轻度跳动),出现“响”(如弹指甲声、如鱼吐泡沫声,这即是“观音”之名的由来),静极后还可能恍惚间这里豁然洞开,显现出幽深玄远,美妙只可意会,或出现万里蓝天,一望无际,这名“见性”,见到“性中天”。
以上都不要介意,仍继续在此绝虑澄神,工程就会不断深化。
待到出现动响,你必容光焕发,精神大振了。
指出窍内,即由表入里寸许有内窍,是尔后大有作为处,现不计议。
这是开始,年轻人切忌急燥欲速——要保持似无似有,勿忘勿助长姿态,便恰到好处。
以落实垂帘守窍为主,不直接当风,收功前双手搓热干沐浴脸以闭窍,都为了防虚邪贼风,以此窍最敏感,担心一窍通万窍通后,乘隙侵袭感冒。
传统内丹功的扣手方法是太极手印。
其法如下:(1)男子手印男子手印,先将左手拇指尖放在无名指根部的内关节处,再将四指附合中空,卷成筒状;然后将右手拇指插入筒内,其余四指自然相合,形成太极手印。
放在怀中或腿上。
(2)女子手印女子手印与男子相反,先将右手拇指尖放在无名指内关节处,再将四指附合中空,卷成筒状;然后将左手拇指插入筒内,其余四指自然相合,形成太极手印。
张三丰内丹秘诀玄机直讲之炼丹火候说(二篇)

张三丰内丹秘诀玄机直讲之炼丹火候说(二篇)张三丰祖师说在前面:今天天机君想给大家分享三丰祖师《玄机直讲》里开篇的两段关于炼丹火候的文章,虽说是直讲,但还是没明说,所以没有基础的人估计读起来也会稀里糊涂不明所以,但第一篇中我加粗标出来的地方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可以读得懂的。
很多丹经里都会很系统的讲内丹的程序及过程中会出现的相应的情景,但是对于尚未入门的人来说,最需要着手下手的地方就是炼己筑基,偏于性功上做入手,炼己阶段还是要扫除杂念,而关于杂念的烦恼可查看之前发的《今天让我們来谈谈修行中遇到的烦恼》中的大烦恼一段。
文中三丰祖师讲要做到万念俱泯,这对于一般人来讲下手相当难,所以可以稍微采取一个过渡手段,先将万般杂念妄念化为一念,久久纯熟,一念自然脱落化无念,只剩一点灵光独存,方得正念。
关于下手将万念化一念的方法其实有很多,三丰祖师也在文中提到了,我也标注出来了,如果觉得可以切实的照之行之是为最好,但有些人可能也很难做到,那就需要一些方便简单有效的方法,比如数息法,此法简单易行,当于坐中,调整呼吸,一呼一吸计数一,由一到九,由九到一,例如1、2、3、4、5、6、7、8、9、8、7、6、5、4、3、2、1,以此往复循环,呼吸过程一定要保持匀速,不缓不慢,将所有的注意力都贯注在数息上,念头来了不跟,不自觉跟着念头走了要立刻警觉,再继续回到数息上,越说越多了,这个回头可以单独再开一篇文章详说。
炼丹火候说二篇(其一)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
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
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
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
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
内丹功九层十法窍诀直指

第四节内丹功九层十法窍诀直指一安全预防,养生康复法食饮当有节,起居要知常。
形劳即消耗,作息自度量。
虚邪与贼风,应该及时防。
饮酒尽量少,最好烟莫尝。
醉后入房帏,纵欲精倍伤。
耗丧时容易,填补费时长。
治病于未病,杜渐把微防。
福兮祸所倚,恩里害潜藏。
虚极与静笃,真气从我行。
垂帘观妙窍,身体自康强。
补漏筑丹基,化作鲲鹏翔。
此身还乾健,岂仅寿元长!注解:1、《内经》:“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谓不大渴大饮,大饥大食,恣食厚味,及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老子说:“知常明,不知常,妄作凶。
”2、对于“生命在于运动”要有正确理解。
就已衰、已老、已积劳成疾者及养生修真者而言,应该如广成子所说的“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
劳形即是消耗。
你已衰、已老、已积劳成病,体力已很有限,此时是继续顺行外耗,还是逆向返还再生?何去何从,请自度之。
3、指暴风雨及四时不正之气。
4、酒色财气,人称“四害”,而以酒为首,以其易乱性而导致妄为,故以饮极少为好。
烟之危害咸知,不可明知故犯。
5、《内经》:“酒后入房帏,欲竭精倍伤。
”6、耗丧:外向顺行则易,填补点滴积累则难,故多入不敷出,致未老先衰。
7、《内经》说:“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战而铸锥,渴而掘井,不亦晚乎?”故中医以治未病为上工,而治未病首在防微杜渐。
8、福兮祸倚,此老子所谈,知之者颇多;“害生于恩”,此《外经》岐伯逻辑,如不知此,则难免不未老先衰也。
9、“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语。
它是内功首要,必如是才能使真气听从我的支配以内守。
10、老子曰:“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能观窍妙,则真气从之,病安从来!11、练内功欲深造到炼丹,则必须填补已破漏之体以筑基,即性命已得双修的“结丹”。
所结之“丹”又名“阴精”而不同凡精,已可作长寿种子,还不是“灵根”,故必“炼精化气”以“还丹”。
当阴精与命气会合后,庄子喻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而精化为气即“鲲”化为“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曰翔,盖去以填离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内丹功九层十法窍诀直指
一安全预防,养生康复法
食饮当有节,起居要知常。
形劳即消耗,作息自度量。
虚邪与贼风,应该及时防。
饮酒尽量少,最好烟莫尝。
醉后入房帏,纵欲精倍伤。
耗丧时容易,填补费时长。
治病于未病,杜渐把微防。
福兮祸所倚,恩里害潜藏。
虚极与静笃,真气从我行。
垂帘观妙窍,身体自康强。
补漏筑丹基,化作鲲鹏翔。
此身还乾健,岂仅寿元长!
注解:
1、《内经》:“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谓不大渴大饮,大饥大食,恣食厚味,及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老子说:“知常明,不知常,妄作凶。
”
2、对于“生命在于运动”要有正确理解。
就已衰、已老、已积劳成疾者及养生修真者而言,应该如广成子所说的“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
劳形即是消耗。
你已衰、已老、已积劳成病,体力已很有限,此时是继续顺行外耗,还是逆向返还再生?何去何从,请自度之。
3、指暴风雨及四时不正之气。
4、酒色财气,人称“四害”,而以酒为首,以其易乱性而导致妄为,故以饮极少为好。
烟之危害咸知,不可明知故犯。
5、《内经》:“酒后入房帏,欲竭精倍伤。
”
6、耗丧:外向顺行则易,填补点滴积累则难,故多入不敷出,致未老先衰。
7、《内经》说:“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战而铸锥,渴而掘井,不亦晚乎?”故中医以治未病为上工,而治未病首在防微杜渐。
8、福兮祸倚,此老子所谈,知之者颇多;“害生于恩”,此《外经》岐伯逻辑,如不知此,则难免不未老先衰也。
9、“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语。
它是内功首要,必如是才能使真气听从我的支配以内守。
10、老子曰:“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能观窍妙,则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11、练内功欲深造到炼丹,则必须填补已破漏之体以筑基,即性命已得双修的“结丹”。
所结之“丹”又名“阴精”而不同凡精,已可作长寿种子,还不是“灵根”,故必“炼精化气”以“还丹”。
当阴精与命气会合后,庄子喻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而精化为气即“鲲”化为“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曰翔,盖去以填离也。
12、取坎填离之后,此身将逐渐返还于受胎成形时的乾健之体。
二垂帘守窍,一正三辅法(初层)
一正:在床上正规坐功诀
盘脚叩手垂帘,空身空心守窍。
回光返照两眼间,痒动响开真妙。
出现木紧偏重,勿忘勿助为要。
搓手擦脸缓收功,辩证论治勿躁。
三辅:站坐卧三式辅助功诀
三辅说的三辅,是即站坐与卧。
三者仅是形不同,功法与正无异。
只为提高利用,以便造福万民。
须臾不离大可为,集体练功更妙。
注解:
1、盘脚:男左脚在外,女右脚在外,两脚交叉,自然盘坐。
叩手:男左女右,以大指尖置于无名指的内关节处(十二时辰这里属子),再将四指附合中空,成为筒状;然后将另手大指插入筒内余四指附合,共成为一枚“太极手印”,投在怀中。
盘坐叩手安置,总以舒适为宜。
垂帘:盘坐叩手、心平气和后,自然地放下眼帘,作到不紧闭、不留缝,不外视。
垂帘的目
的是为了回旋眼光,或作回收眼光,变外向消耗为内向守形,使神及其所含的气与精再生壮大。
以此作为“内观返照”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如紧闭则失去生机,留缝外视则不能集中“回光”,而影响“返照”练功实效。
2、空身空心:身心既空,万念俱无,故开始不搞什么“三调”只许有一心无二念地、而又必须是活活泼泼地。
为此,垂帘后的眉宇间要与平时一样,不容有愁绉状。
守窍:就是坐好,心平气和后,才“垂帘守窍”:即放下眼帘,用点儿意念(学术上名“真意”),默默地、轻松活泼地“存照”(即“返照”)两眼之间鼻梁之处的玄关妙窍(名为“守窍”),即以照代守。
守与照火候大小不同,开始兴工修性,务必以照代守,这样活泼泼地就无一点偏差。
应知道意是主宰!故用之宜当。
3、“两眼间”指玄关窍。
传统内功领域,历来流传着“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的说法,说明万卷书易得,真传一句话难求。
这一句话是什么话呢?就是“玄关窍就在两眼之间”。
关于它的来历、生理机制和作用等,可详见本功诀窍。
4、痒动响开,说的是依照上述功法练功后,根据练功者本人的年龄、体质、练功时间长短、入静程度等,或早或迟会产生这四种练功后的反应:痒在表,即脸上,窍上,及有皮肤病患者的病灶上,将产生向蚂蚁咬一下的痒感;如出现,不理它,很快就会消失。
痒是排出肤浅病菌的反映。
动是由窍位的表入里,产生一种手按小虾那样的跳动感;如出现仍不理它。
响是窍内在练功入静后的音响,这就是“观音”之名的来历和含义。
响先是如弹指甲声,旋又转为鱼吐泡沫声。
动与响的出现反映你已“入门”,人体的机制起突破性增殖,必随之容光焕发,食欲增加,病安从来?岂仅康复!说“真妙”还仅仅开始。
5、练功过程中,如窍位或窍位这部分出现木紧不舒,说明你对练功时返照用力助长的偏向所至。
只要暂时“知而不守”即消失;如继续加油助长,还可由木紧升级为胀痛,此皆由助长所致。
从这你可知玄关“感而遂通”的敏感性了。
6、勿忘勿助是孟子所传授的练功经验。
说的是练功时既不要忘了你在“返照”,又不要助长“守窍”,此为至要。
7、垂帘守窍时不直接当风,当收功之前把两手搓热干擦脸,是为了预防虚邪贼风,以及冷空气引起感冒。
8、学术是以预防为主,使人不生病,再炼丹上进。
气功作为一种疗法,始于建国后的北戴河刘贵珍。
尽管它具有不同寻常的、极其广泛的疗效,但仍是大材小用,且不能指望它包医百病。
包医百病是不科学的说法。
此功法用于医疗,可治疗多种疾病,但不能包医百病。
经几年来的观察总结,有三种病应生命采用权宜之计以“治标”,再缓图治本而循正规正法。
三种病一是高血压,二是肺逆时,三是脑震荡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半边头痛。
此三病练功时应先“回光返照下丹田”以“急则治标”;待至血压平、气逆定、肝风息,再回头依正规练功。
应知内功领域的下丹田、周天等,都出自本功法,只是被一知半解者弄成了旁蹊曲径。
9、三辅:练初层功法时的三个辅助方法。
这三具辅助功法是:站式的独立守神法,自由坐式的“椅子禅”,以及必要时的卧式练功(这是为卧病不起或只能卧床者提供便利)。
10、三式辅助功法仅仅是形式上与正规的盘脚叩手不同(站式坐式须双手靠背连结),功法与正规无异:都以“垂帘守窍”为主,都不能直接当风练功,收功前都要双手搓热擦脸。
其它效用,宜忌等可参看正规练法。
11、鉴于老龄增多,离退休的人员增多,集体练功的条件增多,为提高学术的利用率而辟此三式练功法。
本功法是中华民族文化学术遗产精髓,是信得过的,是可以为世界人类谋福利的。
12、子思说,道不可须臾离也——加上此辅助三法,则任何环境、时间,都可练功。
如乘坐车船飞机,以及中休小停,都可存神练功著效,真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三尽性至命,筑基结丹法(二层)
动响频繁转静,气息绵绵若存。
尽性至命玄牝门,行将修命了性。
趁此阳生药产,正好入牝出玄。
用之不勤莫等闲,外丹功成在望。
注解:
1、继初功中动响频繁之后,却又转入寂然。
就这样一动一静地深化到口鼻之息,几乎没有了。
2、《道德经》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绵绵若存若亡,指鼻息细微若绝。
3、同现上述内景说明,初层修性工程,已发展到“尽性至命”了。
尽性至命的特点是形成“玄牝”:使工程由上到下延伸,而至脐下约一寸三分这个不内不外、不是点不是窍,而是气化形成的“虚无窟子”,老子把它名为“玄牝”。
它由玄关,通过细微绵绵若存之息而形成,且随着呼吸而与玄关联系着,因它基于先天坤宫,故名“玄牝”。
玄牝是开始产生胎息的标志,随着药随息产,更绵绵密密地一上一下,一往一来,一出一入,就像两扇门那样一开一阖,所以老子把它名为“玄牝之门”。
玄牝之门,实即“天地之根”。
因玄即天,牝即地也。
人之根,即命根亦在其中。
4、修命了性:修命是指修性尽性工程基本完成,而出现“玄牝”:玄,指由玄关的联系与延伸;牝,是以在尾闾命宫里的命气为主体,旁及命门、神阙,通过下丹田而形成的,所以玄牝得来不易。
玄牝之门更为难得,因它是“药”产的标志。
所以“了性”是完成采“小药”结外丹的任务。
5、已如上述。
6、入牝出玄:即是采药、修命了性。
药怎么采?当形成玄牝之门,有绵绵密密一上一下、一出一入之胎息时,就应“调息”:即从玄关把“真意”调来与上下往来的息联结为“神息”。
此时应用第一次“节节修、节节丢”,即不守玄关,联成“神息”变为“神火”,是采药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