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山东农业大学

导师简介-山东农业大学
导师简介-山东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魏江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衣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资源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委会副主编;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地衣学主要奠基人,中国孢子植物志编研工作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和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三志”(动物、孢子植物和植物)编研的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中国地衣区系与系统分类研究,在对中国地衣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开展了中国地衣区系考察与分类研究以及中国地衣志的编写工作;完成了《中国地衣志》第二卷石蕊科和第三卷石耳科的编写;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地衣区系考察研究中,获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南极生态系统考察研究中,分别获1996、1997年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特等奖及二等奖。在世界范围石耳科地衣系统分类研究中,以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整体系统学方法论述的不同于诸多旧系统的石耳科地衣新系统得到世界同行科学家的承认,并被收入1993年《世界子囊菌系统大纲》和1995年《世界菌物辞典》。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专著4册,即《中国药用地衣》、《西藏地衣》、《中国地衣综览》(英文版)和《亚洲石耳科》(英文版)。

招收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温孚江男汉族,1955年生山东省龙口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山东省人大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1990年毕业于美国普渡(purdue)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回国后,组建了山东省第一个农业生物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室”,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国家“863”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人。先后被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当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汪光仪,198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考取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获微生物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受聘夏威夷大学海洋生物系副教授,2006年受聘我院讲座教授。他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工程和生物质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在环境微生物菌株分离、遗传分析、基因功能鉴定、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转化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和突破性进展,先后在《应用环境微生物学报》、《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学报》、《代谢工程学报》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是国际同行公认的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

招收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张宪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1978年至1982年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至1993年美国加州大学合作研究,1995年至1997年在职申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理事。《Molecular Plant》、《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和《植物学通报》编委。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美国康乃尔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科学研究。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和作物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近几年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转基因植物与产业化开发专项重点项目,国家高科技计划“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2007年被聘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植物授粉细胞识别的分子机理研究信号通路”(项目费:2500万)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四项,申请基因发明专利五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招收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郑成超,1962年生,山东临朐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植物学通报》和《山东农业科学》编委。200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6年获山东省“青春立功”一等功和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2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留校任教至今,先后获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和中国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2月至6月赴丹麦哥本哈根研修种子技术,1992年1月至1996年1月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生物学系留学,主要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2001年作为教育部选派的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合作研究。承担本科生《Gene cloning and DNA analysis》;硕士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英语》;博士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题讨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五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在重要功能基因、特异启动子克隆与功能鉴定等方面均获得了多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克隆并在GenBank注册26个基因,申请专利3项。在《Plant Physiology》、《Plant Molecular Biology》、《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已独立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8人。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亓宝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骨干成员,英国University of Bath生物学博士,高级博士后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植物学学科“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983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1989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获硕士学位。1997年在英国巴斯大学生物系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4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两个:一是EPA/DHA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途径机理的研究。2004年,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中生产“鱼油”的可行性,被誉为寻找“鱼油”替代品的里程碑(landmark),并且成为今后此类研究成果的评价基准(benchmark)。二是G蛋白在植物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多项。

招收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刘红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蔬菜育种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为本科生讲授“分子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RNA介导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植物天然产物分离提取及合成代谢的调控:迷迭香酸的分离提取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植物组培体系中迷迭香酸的含量。主持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马铃薯X病毒25KD运动蛋白基因介导病毒抗性及其传导规律的研究”。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RNA介导病毒抗性的产生、传导及应用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课题“利用RNA介导的抗病毒策略和嫁接技术培育抗病毒黄瓜和西瓜”及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糖基化及二硫键

对植酸酶稳定性的影响”等课题的研究。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袁学军,博士,副教授。曾主讲动物生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现在主讲动物生物化学、讲授生物化学A、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理学、神经生殖免疫,已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10多项,获得省、厅级科研奖励 4项,科研成果6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已发表科研论文30篇。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王晓云,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7年获博士学位,2002-2003年在清华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承担本科生“生物化学”(2003年被山东农业大学授予“精品课程”,2004年被授予山东省“精品课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课“高级生物化学”酶学部分,讲授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选修课“酶与酶工程”教学工作,讲授专业选修课“生物学专业英语”。主要研究方向为酶的构象与功能的关系。包括酶的抑制动力学、酶结构改变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等。目前主要集中在对生物体内代谢调控酶的分离纯化、性质研究、调控物质的筛选以及二硫键对酶的结构、催化活性及热稳定性的作用等研究上。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基金(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研究二硫键对植酸酶结构、催化活性及热稳定性的作用),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叶片衰老关键酶分离纯化及调控衰老物质的研制与开发,应用基础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糖基化及二硫键对植酸酶稳定性的影响)。对植酸酶的热稳定性及二硫键在去折叠和再折叠过程中的作用,有较深入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重要的生物化学类专业期刊上。近5年发表SCI论文10多篇,并多次被引用。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郭兴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1996.6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1.6毕业于浙江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2004.12于山东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承担本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硕士生的《分子生物学》、《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博士生的《农业生物技术专题》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植物病毒与寄主互作的分子生物学。近年来主持并完成的课题有: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1项、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1项、山东省莱芜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现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克隆并在GenBank 注册5个基因。近年来在《病毒学报》、《植物病理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2部。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吴长艾,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8.7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经济林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1.7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4.7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4.7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4年至今参加本科生“基础生化实验”教学,为硕士生主讲“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稻干旱、盐胁迫相关microRNAs 的分离和表达调控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棉花Na+/H+逆向运转体基因的耐盐机理及其转基因耐盐棉花新种质的创造》。首次从棉花中利用代谢阻遏RACE-PCR技术分离到全长Na+/H+逆向运转体基因GhNHX1,申请专利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王秀玲,博士,副教授,1997年获硕士学位,2006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调控机制以及细胞骨架参与的细胞信号转导在植物授粉中的作用。曾参加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现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有: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植物授粉细胞识别的分子机理研究信号通路》;主持校青年科技创新基金《山梨醇脱氢酶的分子和细胞学研究》。2003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类)三等奖一项。在《Plant Physiology》等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11篇。

招收发育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王泽立,教授,硕士生导师。《生物技术通报》和《玉米科学》编委,中国遗传学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2002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科学系做博士后。主要承担生物技术专业《植物改良原理与技术》、《生物技术产业导论》及部分研究生专题讲座。主要科研方向为玉米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研究;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的相关研究;玉米杂种优势分子基础的研究。曾承担农业部良种产业化项目;山东省科委耐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玉米单倍体诱导及SNP单体型的相关机制研究等。先后培育出鲁玉9号、鲁玉14号、泰单315、泰单94、泰单95和鲁油玉1号等玉米优良品种,获审定并多次取得省科技进步奖;玉米生物学混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山东省农牧科技进步一等奖;玉米配合力的数量遗传学研究,获山东省科协优秀奖。主编《生物技术产业导论》;参编《山东玉米》和《玉米育种学》;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玉米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论文50余篇。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朱常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1994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获学士学位;同期留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7年9月-2000年6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植物病理学);2000年1月,被聘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2002年9月-2005年6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植物病理学);2004年1月被聘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承担生物技术专业《农业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综合试验》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主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作物新品种);分子病毒学(探讨抗病毒新策略)。2001-2003年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RNA介抗性的遗传行为研究);2006-2007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核酸序列同源性与RNA介导的病毒抗性关系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因、国家转基因专项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科研成果“抗病虫基因转化单子叶作物及抗病虫种质培育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位)。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丁延芹,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微生物学系副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山东省微生物学会会员。1997年6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至1998年9月于山东曹县工作,公务员;2001年6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工作。担任本科生教学,主讲课程有《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等。担任研究生《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等课程。主持校教研课题2005-2008“微生物学教学新体系的建立”;获得2006年度山东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1、植物根际宏基因组2、根际促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3、根际促生细菌促生分子机制;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进行环境宏基因组学的研究。参加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已发表论文12篇。

招收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杨正友,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研究生院应用生命科学部,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研究生院应用生命科学部,获博士学位。主讲“普通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主要从事食品卫生与安全,益生菌定向筛选与功能开发研究,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降解工程菌定向筛选与基因工程菌构建研究等。现主持科研项目:“863”计划项目:化学农药多残留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系统性研究与产品开发;校科研创新基金:产气荚膜杆菌的快速免疫检测技术的研究,姜瘟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与应用研究。

招收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白吉刚,博士,副教授,2002年于西南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讲《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获教学质量优秀奖。先后主持或参加校博士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了黄瓜的蛋白质组学、酶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黄瓜的逆境信号转导与基因工程;花卉生物工程。在《Physiologia Plantarum》、《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Protein & Peptide Letters》、《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中国农业科学》、《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编著出版《大棚与温室的花卉栽培》。目前指导研究生6名。

招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贾乐,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系主任。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农业专家顾委团食用菌分团委员,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食用菌及中草药专业组委员,山东省食用菌学会副秘书长,山东微生物学会理事,《微生物学杂志》编委,泰安市食用菌协会副理事长。1989年7月于山东大学微生物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7月于山东农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于山东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讲本科生《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应用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等课程。讲授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真菌学》、《菌物学概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食药用真菌学;环境微生物学。曾主持科研项目:“863”子课题:蜂蜜中氟胺氰菊酯残留的检测和分析方法;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冬虫夏草诱变菌株硒多糖构效与量效研究;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羊肚菌富硒培养及硒多糖构效关系研究;校创新基金:泰山羊肚菌液体富硒培养及硒多糖构效关系研究;食用菌优良菌种引进、选育与高产开发;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清除重金属污染诱变菌株选育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转酯酶基因菌、藻降解生物农药的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花香菇双膜覆盖节能大拱棚周年生产及出口菌袋保鲜技术应用研究”获淄博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编著《农业新技术千问》、《农业微生物学》和《生物科学基础实验》等,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招收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杜秉海,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土壤与农业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3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讲本科生《普通微生物学》、《酶工程》、《环境微生物工程》和研究生《环境微生物学》、《发酵原理与技术》、《微生物生理遗传》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PGPR铁载体合成、分泌及转运的分子机制与基因工程菌构建;PGPR拮抗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及基因工程菌构建;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分子机制及蛋白质组学;烟叶降碱、增香分子机制;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的筛选、鉴定、多样性及其开发利用;农作物秸杆等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降解转化,生产酒精、沼气及微生物肥料;烟叶降碱增香微生物制剂的研制等。先后承担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科技合作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及企业合作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开发出大蒜、辣椒、棉花、烟草等多种作物的PGPR制剂、有机物料腐熟剂等6个微生物肥料新品种,获得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登记证;秸秆肥及其制造方法(国家职务发明专利);优质烟叶生产施肥技术与烟草根系发育研究;造纸厂纤维废渣发酵生产酒精及蛋白饲料。在《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微生物学报》、《遗传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9篇。编著《微生物学实验》、《生物肥料》和《农业生物技术》等。

招收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李德全,男,1955年生,山东博兴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兼教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78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留校从事植物生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1985-1988年在职读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1年被山东省教委确定为省属高校首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人选,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山东省学位委员会遴选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植物抗逆生理及其分子机制,近几年重点研究植物抗逆信号转导的蛋白质磷酸化与脱磷酸化调节机制。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省高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一等奖等,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人。

招收植物学专业研究生。

张元湖,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山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会员,泰安市政协委员。主讲本科生植物生理学、研究生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实验技术、植物次生代谢与分子调控等课程,获校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2项,山东农业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编写教材7部。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8名。研究方向:植物次生代谢及分子调控。研究次生代谢物(天然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生物学效应、代谢途径及关键酶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等。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Phytopathologia Mediterranean,Acta Horticulturae,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植物学报、园艺学报等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SCI、CA、

BA、ISTP、EI收录。有关论文多次在国际会议交流,并受到高度评价。曾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农大自然理论优秀成果奖2项。

招收植物学专业研究生。

赵翔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植物学会理事。2000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承担本科生《植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及研究生《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2005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申请基因专利1项。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入选学校“1512”工程第三层次,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6-2007年先后成为“泰山学者学术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2007年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先后在《Plant Physiology》、《Plant Molecular Biology》和《Planta》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

招收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杨兴洪,1966年生,博士,教授。现任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科学系副主任,山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1991年获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2000年获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2001-2004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做博士后。2005-2007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光合作用、植物抗逆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在甜菜碱提高植物抗逆性及光合作用适应环境胁迫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方面有明显特色。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BADH基因烟草光合作用对干旱强光的响应的研究;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光合机构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及生态机制;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转BADH基因烟草提高光合作用对高温抗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高小麦个体和群体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优化分配子课题“小麦群体的光合效率”。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973”项目、“86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Plant Physiology,植物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7篇。

招收植物学专业研究生。

高新起,博士,副教授,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到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加入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

主要从事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授粉过程中花粉和柱头相互识别的分子机理以及细胞骨架参与的细胞信号转导机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保卫细胞微丝骨架调节液泡动态及其调节机理的研究》,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植物授粉细胞识别的分子机理研究信号通路》,以及863项目《小麦开花时间重要功能基因的鉴定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类)三等奖一项。在《Plant Cell Report》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

招收发育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安海龙,教授,博士生导师,男,1973年6月生,河南林州人。1996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研究生,获遗传学博士学位。

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在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系George Coupland 实验室做博士后,从事拟南芥开花时间基因CONSTANS(CO)和FLOWERING LOCUS T(FT)的错位表达分析研究。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在英国John Innes Centre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Caroline Dean实验室做博士后,从事拟南芥春化作用机理研究。2008年1月至今,获聘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拟南芥、短柄草为模式材料探讨禾谷类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的花期性状的控制机理;模式材料短柄草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已发表论文8篇。

招收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王玮,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3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承担本科生《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细胞信号转导》的教学工作;同时承担硕士研究生的《植物逆境生理学》、《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理实验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植物对逆境的分子响应,克隆逆境相关基因,通过基因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研究基因功能及逆境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基因工程获得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及作物抗逆新品种的培育。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麦扩展蛋白调节的生长反应与抗旱性关系),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计划子课题(小麦高水效品种筛选、选育与评价体系研究),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抗旱耐盐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及抗逆机理研究),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子课题(高产优质抗逆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山东省烟草专卖局资助项目(烤烟抗旱生理及抗旱性栽培研究),参加国家支撑计划“优质高产专用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培育”。主要科研成果有: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山农16号”(鲁农审2007047);2005鉴定的“小麦胚芽鞘法抗旱生理育种的理论与实践”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博士论文《冬小麦抗旱性及其鉴定与选择方法的理论与实践》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已发表论文31篇。

招收植物学专业研究生。

王衍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2007年12月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1991年至今先后在山东省林校、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植物生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国家精品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高职);为本科生讲授“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高级植物生理学”中的“植物营养生理”部分内容。主要研究方向:植物营养生理生态(研究植物微量矿质元素高效利用机制;植物应答营养胁迫的调控机制及信号转导);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基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虚拟建模及数字化设计)。曾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重大项目:植株营养诊断与养分调控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苹果器官程序性发生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重大项目:现代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主持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成果有:肥城桃无公害生产农业专家系统V1.0;大棚桃无公害生产农业专家系统V1.0;大棚杏无公害生产农业专家系统V1.0;莱芜生姜无公害生产农业专家系统V1.0;莱芜大蒜无公害生产农业专家系统V1.0。已发表论文13篇。

招收植物学专业研究生。

孟庆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198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1988-1990年赴美国肯塔基大学农学院进修。199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1998年赴德国明斯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为本科生讲授“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为研究生讲授“高级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研究进展”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植物抗逆性及其分子基础。近年来承担国家“973”子项目(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转化的机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温条件下冷敏感植物PSI光氧化破坏及其防御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低温胁迫下番茄叶黄素循环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番茄ω-3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分析)等。长期从事植物光合作用光破坏防御机制及其分子基础的研究工作,具有明显特色。在叶黄素循环组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建立、功能分析及其分子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低温弱光胁迫下喜温蔬菜PSI光抑制机理、叶绿体小分子量热激蛋白的分子伴侣作用、类囊体膜脂组成与植物抗冷性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曾获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一等奖、山东农业大学首届教学名师、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02年获“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多人,2003届博士生李新国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

招收植物学专业研究生。

高辉远,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1989年在山东农大获植物生理学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在山东农大获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晋升为教授。为本科生主讲植物生理学课程,为研究生开设植物生理研究技术、光合作用与植物生产力、植物学专业英语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合作用及分子调控;植物生理生态;植物逆境生理。长期从事环境生理和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加国家重大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973”课题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光合作用过程介导的活性氧发生与感病真菌病烟草PCD的关系),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光合电子传递介导的活性氧对感病烟草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调控)。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一等奖一次。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Plant Biology》、《Plant Science》、《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Physiologia Plantrum》、《Environmental Experimental Botany》、《Photosynthetica》等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参编《作物栽培生理研究》、《新疆平原荒漠区水盐植物系统优化生态模式》、《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主编《植物生理学》教材一部。

招收植物学、生态学专业研究生。

李滨,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农业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讲本科生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曾承担科研项目:主持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项;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基金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973”子项目1项;先后主持山东农业大学教研课题2项。教学成果:2001年获得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已发表教研论文5篇。

招收植物学专业研究生。

山东农业大学办学特色经验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高校。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教兴鲁、科教兴农为己任,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创建‘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办学特色的主要内涵 我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三”,即:“三结合”、“三层次”和“三段培养”。 三结合:就是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即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基础实践层次主要包括实验课、劳动课、社会调查和认知实习等;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社会实践层次主要指学生在参加实际生产、管理和经营中,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 三段培养:即把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相对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校内实验室“基础阶段”——校内教学基地“课内外结合阶段”——校外教学基地“与生产实践结合阶段”。 二、办学特色的建设实践 在建设实践中,我们将办学特色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人才需求和办学特色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按照培养目标设计层次加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内容搞好硬件建设,建立条件保障体系;同时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二是搭建坚实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将全校48个实验室组建为19个面向全校开放的实验教学中心;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校内教学基地建成了农学、园艺等10个实验站园;在全省各地建立了86个稳定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 三是搞好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加强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充实创新教学内容,开设高水平选修课,吸收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将科研成果和科研过程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大学生课外实践计划、设立第二课堂和创新学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活力。四是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担任地方科技副职、与地方联合承担科技项目、进行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参加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等措施,既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又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现了教职工队伍的分类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后勤社会化,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了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大了教学投入,调动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深入开展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选机制”(即教师竞争选择课程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三、办学特色的实践成效 (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 学校共为社会培养李振声、印象初、束怀瑞、山仑等4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一代的著名专家学者,以韩兴国、韩俊和黄炳茹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有一大批地方党政领导、农业科技人员、优秀企业家。 (二)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001年以来,在全国和山东省的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获得山东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三)获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和教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3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17项国家级奖励。获得了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2项。 2004年10月29日,由我校谭景和教授主持完成的我国首例卵丘细胞与体外成熟去核卵母细胞融合而成的克隆山羊“白雪”诞生,这是山东首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克隆动物。 (四)为山东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山东省的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小康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多次被山东省委、省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集体称号。 (五)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考试试卷(A

山东农业大学考试试卷(A卷) 教学班号: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课程:大学英语三级(专科) 考试日期:2003/1。 注意: 1. 有听力的专业考试时间为110分钟,无听力的专业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 答题卡填涂方法:试卷类型涂“A”, 准考证号第一位涂“0”,其余8位为考试证号, 考试科目涂“英语”, 用2B或HB铅笔将答案涂黑。 3. 翻译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Part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5points) Direction: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 and question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each question there will be a pause. During the pause, you must read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and decide which is the best answer.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1. A.At a restaurant B.At a movie C.At a friend’s house D.At a gas station 2. A. At 2 o’clock B. At 3 o’clock C. At 4 o’clock D. At 5 o’clock 3. A. He may change it into a restaurant. B. He may pull it down and build a new restaurant. C. He may sell it to the owner of a restaurant. D. He may rent it out for use as a restaurant. 4. A. The yellow one B. The blue one C. The green one D. The white one 5. A. $130 B. $400 C. $300 D. $800 6. A. 8:57 B. 9:00 C. 8:53 D. 9:03 7. A. West Germany B. France C. Holland D. Britain 8. A. No one knows how to dance. B. No one will notice how he dances. C. No one will ask him to dance in the crowd. D. It is impossible to dance in this crowd. 9. A. Passer—by. B. Taxi driver. C. Policeman D. Friend 10. A. He doesn’t know how to fix up the toy.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 山农大办字〔2010〕25号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培养贯彻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2.具有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规范的研究技能。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动态。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至六年。六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自然科学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18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20学分。其中学位课13-17学分,选修课3-5学分。学位课程70分为合格,其它课程60分为合格。 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联系实际撰写课程论文进行考核。外语课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选修课由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科研需要确定,鼓励

跨学科专业选修1-2门课程。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一)教育与管理 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学院党委分管书记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分管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研究生辅导员(秘书)具体做好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负责,从思想、作风、治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导师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就业或创业。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参加导师组是教授的学术义务。 导师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全面负责。为保障和提高培养质量,对每位博士研究生由导师负责建立一个由本学位点2-3位教授(如工作需要亦可有副教授或其他学位点1-2位教授)组成的指导组,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

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实施细则-山东农业大学人事处

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实施细则 根据《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做好师资博士后招收、管理工作,制定师资博士后实施细则如下: 一、师资博士后工作流程 1.发布信息 学院根据“十三五”师资需求规划和学科发展需要,提出当年招收师资博士后招聘计划报人事处,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发布招聘信息。 2.申请报名 拟聘人员提出申请,填写《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申请审批表》,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全年时间内均可报名申请。 3.资格审查 学院成立以教授委员会成员为主的考核工作组,依据招收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4.面试 面试由各学院负责。面试参照公开招聘师资的形式:面试时间40分钟,其中20分钟左右的个人简介与研究成果(重点介绍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得成果等,可使用多媒体),10分钟左右讲授由学院指定的专业课程内容(须用板书),10分钟专家提问。 成立以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相关领域专家为主组成的面试专家组(9人以上),对其教学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学术潜力和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价。面试结果经学院签署意见后报人事处。 5.学校审核

面试结果经学校研究同意,确定聘用人选。 6.办理进站手续 师资博士后与学院、合作导师签订《师资博士后工作协议书》,约定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同时办理进站手续。 7.师资博士后管理 师资博士后严格按照《师资博士后工作协议书》进行管理。师资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进站后3个月完成开题,进站18个月完成中期考核,一般第36个月完成出站考核。 8.师资博士后考核 师资博士后考核分为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 中期考核由学院组织,重点考核《师资博士后协议书》中规定的科研任务进展情况及教学情况。考核结果报人事处。 师资博士后出站考核学校和学院分别组成专家组。其中学院专家组以教授委员会成员为主组成(至少7人),学校组织相关专家组成学校专家组(4人)。 9.师资博士后待遇 考核合格者,年收入不低于12万元。其中:学校承担10万元,导师承担每月工作津贴不少于2000元。 二、师资博士后申报条件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作风优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主讲一门专业课或实验课程。 2.年龄35 岁以下,本科、硕士、博士中有两个学习阶段是在国家重点建设高校或国家级科研院所或海外著名大学的优秀博士优先,或

山东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山东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课程 姓名 专业 班级 得分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农业企业的会计科目分为 、 、 、 、 五类,“制造费用”属———类,“管理费用”属———类。 2.成本计算期的确定受 影响是农业会计的特点之一。 3.在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中, 是会计工作的根本法规,于———年公布, 年修订。 4.目前我国的银行转帐结算制度以————、————、————结算方式为主体。 5.购买债券企业,债券的溢价与折价实质是对企业————的一种调整,溢价摊销应————,折价摊销应————。 6.某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贷款50万元,期限3年,年利率10%,固定资产于该项借款满两年时建造完毕办理手续交付使用,该项借款三年利息总额为————元,其中,————元应记入固定资产的价值。 7.某企业年初流动资产总额为24万元,其中存货12万元,待摊费用5000元,流动负债12万元,年初企业的速动比例为————。本年度企业的待摊费用摊销完毕,没发生其他待摊费用,用货币资金购置机器设备一台,价值2.34万元,则年末企业流动比例为————,速动比例为————。 8.企业按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帐户是————帐户的————帐户,“原材料”帐户的余额为12.6万元,“材料成本差异”帐户有贷方余额6000元,则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9.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与先进先出法相比,引起当期利润减少,体现了会计的————原则。 10.固定资产盘亏损失首先记入————帐户,批准后转入————帐户,固定资产毁损、报废、销售造成损失、费用或收益首先记入————帐户,然后再转入有关帐户。二、 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错误的命题后打╳,每小题1分共 15分) 1.企业发生了收入必然同时伴有等量的现金流入。( ) 2.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为流动负债。( ) 3.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资产都是企业拥有的资产。( ) 4.企业的“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5.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两张静态报表。( ) 6.“应付福利费”、“公益金”、“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负债。( ) 7.企业的商品零售业务一般用————法核算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帐户反映不含税的进销差价。( ) 8.农业企业不交纳增值税,因此企业采购货物时对方不收其增值税。( )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博士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文件 山农大办字〔2010〕25号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关于印发《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山东农业大学硕士 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现将《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予以印发,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Ο一Ο年五月五日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培养贯彻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2.具有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规范的研究技能。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动态。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至六年。六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自然科学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18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20学分。其中学位课13-17学分,选修课3-5学分。学位课程70分为合格,其它课程60分为合格。 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联系实际撰写课程论文进行考核。外语课重点培养博士研

究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选修课由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科研需要确定,鼓励跨学科专业选修1-2门课程。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一)教育与管理 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学院党委分管书记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分管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研究生辅导员(秘书)具体做好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负责,从思想、作风、治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导师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就业或创业。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参加导师组是教授的学术义务。 导师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全面负责。为保障和提高培养质量,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概论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2015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概论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果树根据果实形状分为仁果类、核果类、坚果类、浆果类和柑果类。其中仁果类果树代表树种有苹果、梨、山楂、木瓜等;核果类代表树种有桃、杏、李等;坚果类代表树种有板栗、核桃、榛子等;浆果类代表树种有葡萄、柿、草莓、猕猴桃等。 2、园艺植物中决定生物遗传性,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总称为种质。凡携带有不同种质的各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种和野生种统称为植物种植资源。以植物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种质库。在植物形态、生物特性方面以及产品的经济要求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并符合人类需要的植物类型群体称为品种。 3、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式有种植、贮藏、试管保存。 4、果树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方法有外部性状鉴定法、发芽试验及化学染色法 等。实生育苗中种子的播种方式有两种即大田直播和苗床播种;播种方法有点 播、条播和撒播;其中点播适于大粒果树种子,如核桃、板栗、桃、银杏等;条播适于小粒果树种子,如海棠、君迁子、石榴、酸枣等;散播适于小粒种子,缺点是苗木密度大,幼苗生长细弱,管理不便。 5、常用的苗木繁育方法有实生繁育、嫁接繁育、营养繁育等。 6、园艺植物常用的嫁接方法有 T型芽接、双舌接、腹接、靠 接、劈接等。 7、果园整形修剪管理中,常用的树形有主干疏层形、自然开心形、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等。 8、苹果生产上常用栽培品种有富士、金帅、金冠、国光等;葡萄常用栽培品种有巨峰、红提等;桃树常用品种有油桃、蟠桃、寿桃、碧桃等;枣树常用栽培品种有金丝小枣、酸 枣、冬枣、大枣、骏枣等。 9、园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首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把药剂防治作为辅助手段。 10、设施栽培有防护栽培和促成栽培两类。防护指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克服或避免自然灾害中冻害、霜害、风害、鸟害以及病虫害等不良影响,如防虫网、防鸟网、防雨、防风、防早霜等设施。促成是在一种特定的设施条件下,采用人工调节措施,改变生产的局部环境,提前打破休眠、开花结果的栽培方式。适合温室大棚栽培的果树树种有樱桃、草莓、葡萄、桃、杏等。 11、将各种结果树以及山石、构件等材料,经艺术加工,合理布局,将大自然的景色形象地浓缩到咫尺盆中的一种艺术称为果树盆景。其三要素是盆、景和几(架)。 12、常见的园艺加工产品有干制品、腌渍品、糖制品和果菜汁等。 13、园艺产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干制、糖制、酿酒、腌制、罐藏、果菜汁和速冻等。 14、园艺设施包括温室、大棚、风障、遮阴板、塑料薄膜棚、温床、阳畦等。 15、园艺植物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是核心。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导师简介山东农业大学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导师简介山东农业大学

(农业畜牧行业)导师简介山东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温孚江男汉族,1955年生山东省龙口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山东省人大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1990年毕业于美国普渡(purdue)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年回国后,组建了山东省第壹个农业生物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室”,主要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国家“863”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多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人。先后被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当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壹、二层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 招收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研究生。 汪光仪,198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考取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获微生物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受聘夏威夷大学海洋生物系副教授,2006年受聘我院讲座教授。他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工程和生物质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环境微生物菌株分离、遗传分析、基因功能鉴定、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转化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优异

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

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科目: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年级层次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降水 2、水文统计 3、径流 4、死库容 5、兴利库容 6、百年一遇的暴雨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某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当受洪水涨落影响时,则( )。 A、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上抬 B、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下降 C、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顺时绳套状 D、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逆时绳套状 2、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 )。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3、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 )。 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制成该线型的Φ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C、已制成该线型的k 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4、皮尔逊III型曲线,当Cs≠0时,为一端有限,一端无限的偏态曲线,其变量的最小值a0 = (1- 2Cv /Cs);由此可知,水文系列的配线结果一般应有( )。 A、Cs<2Cv B、Cs=0 C、Cs≤2Cv D、Cs≥2Cv 5、一般情况下,对于大流域由于下述原因,从而使径流的年际、年内变化减小( )。 A、调蓄能力弱,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大 B、调蓄能力强,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小 C、调蓄能力弱,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小 D、调蓄能力强,各区降水相互补偿作用大 6、在典型年的选择中,当选出的典型年不只一个时,对水电工程应选取( )。 A、灌溉需水期的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B、非灌溉需水期的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C、枯水期较长,且枯水期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D、丰水期较长,但枯水期径流比较枯的年份 7、设计洪水三个要素是( )。 A、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历时 B、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 C、设计洪峰流量、1天洪量、三天洪量 D、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设计洪水过程线 8、某一历史洪水从发生年份以来为最大,则该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为( )。 A、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 B、 N=发生年份-设计年份 + 1 C、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 + 1 D、 N=设计年份-发生年份- 1 9、分期洪水的选样是采用( )。 A、各分期年最大值法 B、全年年最大值法 C、各月年最大值法 D、季度年最大值法 10、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 )。 A、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山东农业大学2011级期末考试成绩

zycj jdcj pjcj mc xh xm bm 93.16 3.91 91.78 1 2011080 5 郝浩 电气 11-2 90.44 3.90 88.89 2 2011081 4 刘军 电气 11-3 90.13 3.84 88.17 3 2011076 4 魏庆亮 电气 11-2 92.18 3.84 89.56 3 2011082 5 王庆泽 电气 11-2 91.76 3.82 90.11 5 2011072 2 徐梦蕾 电气 11-2 91.07 3.82 89.83 5 2011105 4 于凤敏 农机 11-1 89.12 3.81 88.69 7 2011089 2 李文华 机电 11-3 89.91 3.81 87.89 7 2011076 3 王希涛 电气 11-5 89.24 3.81 87.56 7 2011078 1 公鑫 电气 11-2 90.98 3.78 90.42 10 2011106 6 张晓蕾 农机 11-1 90.07 3.77 89.75 11 2011104 史丽娜 农机 11-2 90.11 3.77 88.23 11 2011600 5 尹晓钢 电气 11-4 89.91 3.76 88.83 13 2011680 蒋拯民 车辆 11-3 90.42 3.75 88.67 14 2011106 8 刘志民 农机 11-2 90.09 3.75 89.00 14 2011104 6 刘晓倩 农机 11-3 88.84 3.74 87.89 16 2011070 2 刘洋 电气 11-2 88.27 3.73 88.26 17 2011280 徐思迪 电气 11-1 90.04 3.73 87.89 17 2011079 3 彭华 电气 11-5 89.20 3.71 87.00 19 2011073 3 夏玉涛 电气 11-3 87.53 3.70 86.67 20 2011080 2 王玉莹 电气 11-3 87.58 3.70 86.00 20 2011091 孙瑶 机电 11-2 88.56 3.69 86.67 22 2011108刘卫欣农机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 山农大办字〔2010〕25号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 2.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至五年。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三、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自然科学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经济、管理类专业不低于34学分;法学、文学类专业不低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选修课程成绩分别以70、60分为及格标准。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学位课程是研究生必修课。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部分。选修课由导师根据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科研需要确定,鼓励跨

学科专业选修1-2门课程。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一)教育与管理 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学院党委分管书记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分管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研究生辅导员(秘书)具体做好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负责,从思想、作风、治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导师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就业或创业。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的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导师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法。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填写《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一)》的制定,此项工作于入学两周内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按计划进行,如变更学习计划,需

最新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概论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好资料 2015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概 论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果树根据果实形状分为仁果类、核果类、坚果类、浆果类和柑果类。其中 仁果类果树代表树种有苹果、梨、山楂、木瓜等;核果类代表树种有桃、杏、 李等;坚果类代表树种有板栗、核桃、榛子等;浆果类代表树种有葡萄、柿_、_草 莓_、猕猴桃等。 2、园艺植物中决定生物遗传性,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总称为种质。凡携带有不同种质的各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种和野生种统称为植物种植资源_____________ 。以植物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种质库 ________ 。在植物形态、生物特性方面以 及产品的经济要求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并符合人类需要的植物类型群体称为品种。 3、植物种质资源的主要保存方式有种植、贮藏、试管保存。 4、果树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方法有外部性状鉴定法、发芽试验及化学染色法等。实生育苗中种子的播种方式有两种即大田直播 _______ 和 _______ ;播种方法有_点 播____ 、条播和撒播;其中点播适于大粒果树种子,如核桃、板栗、桃、银杏 等;条播适于小粒果树种子,如海棠、君迁子、石榴、酸枣等;散播适于小粒种子,缺点是 苗木密度大,幼苗生长细弱,管理不便。 5、常用的苗木繁育方法有实生繁育、嫁接繁育、营养繁育等。 6、园艺植物常用的嫁接方法有T 型芽接________、双舌接__________ 、腹接 __________ 、靠 接______ 、劈接等。 7、果园整形修剪管理中,常用的树形有主干疏层形、自然开心形、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 形等。 8、苹果生产上常用栽培品种有富士、金帅一、金冠、国光等;葡萄常用栽培品种有巨—、红提等: 桃树常用品种有油—、蟠桃、寿桃、碧桃等;枣树常用栽培品种有金丝小枣、酸枣、冬枣、大枣、骏枣等。 9、园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首先采用农业 防 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把药剂防治作为辅助手段。 10、设施栽培有防护栽培和促成栽培两类。防护指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克服或避免自然灾害中冻害、霜害、风害、鸟害以及病虫害等不良影响,如防虫网、防鸟网、防雨、防 风、防早霜等设施。促成是在一种特定的设施条件下,采用人工调节措施,改变生产的局部 环境,提前打破休眠、开花结果的栽培方式。适合温室大棚栽培的果树树种有樱桃、草莓、 葡萄、桃 _、杏等。 11、将各种结果树以及山石、构件等材料,经艺术加工,合理布局,将大自然的景色形象地浓缩到 咫尺盆中的一种艺术称为果树盆景_________ 。其三要素是盆、景_______ 和几(架)。 12、常见的园艺加工产品有干制品 _______ 、腌渍品、糖制品禾廿 _________ 等。 13、园艺产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干制、糖制、酿酒、腌制、罐藏、果菜汁和速冻等。 14、园艺设施包括温室、大棚、风障、遮阴板、塑料薄膜棚、温床、—阳畦—等。 15、园艺植物无土栽培中营养液________ 是核心。 16、植株生病后外表的不正常表现称症状_______ ;病株是指具有症状的植株;一病原是指

2020年6月山东农业大学高等数学(微积分)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高等数学(微积分)》(专)复习 题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 1.image.png(5分) Aimage.png B不存在 C1 D0 纠错 正确答案C2.image.png(5分) Aimage.png B1 C1/3 D-1 正确答案B3.image.png(5分) Aimage.png Bimage.png Cimage.png Dimage.png 正确答案C4.下列函数中,有界的是()。(5分) Aimage.png Bimage.png Cimage.png Dimage.png 正确答案A5.image.png(5分) Aimage.png Bimage.png Cimage.png D6 正确答案B6.image.png(5分) Aimage.png Bimage.png Cimage.png Dimage.png 正确答案C7.下列变量在给定的变化过程中是无穷大量的有()。(5分) Aimage.png Bimage.png Cimage.png Dimage.png 正确答案A8.image.png(5分)

Bimage.png Cimage.png Dimage.png 正确答案B9.image.png(5分) Aimage.png Bimage.png Cimage.png Dimage.png 正确答案C10.image.png(5分) Aimage.png Bimage.png C0 D1/2 正确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 1.image.png ____(5分) 正确答案1正确答案 2.image.png ____(5分) 正确答案R正确答案 3.image.png ____(5分) 正确答案image.png正确答案 4.image.png ____(5分) 正确答案x=1正确答案 5.image.png(5分) 正确答案-3 正确答案 6.image.png(5分) 正确答案2 正确答案 7.image.png ____(5分) 正确答案-6正确答案 8.image.png ____(5分) 正确答案(-5,2)正确答案 9.image.png(5分) 正确答案y=2x 正确答案 10.image.png ____(5分) 正确答案-3/2正确答案 第一学期《高等数学(微积分)》(专)在线作业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50分) 1.image.png(5分)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具有开创性研究成果,或在研究工作中具有新的见解,并据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相应评审用的学术论文。为提高我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质量,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打印及装订格式,并便于保存、检索、利用及交流等,特制定如下要求: 一、一般内容和格式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依次为:1.论文封面;2.原创性及版权说明;3.符号或缩略词说明;4.论文目录;5.中文摘要;6.外文摘要; 7.引言;8.材料与方法;9.结果与分析;10.讨论;11.结论;12.参考文献;13.附录; 14.致谢;1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及对应章节。 1、论文封面:采用研究生处统一印制的封面,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打印系统。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进行标注。 2、论文题目(3号黑体):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最主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30字以内。 3、原创性及版权说明:论文第一页为《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具体格式和内容可在学校研究生处网页上下载。(要求每本论文必不可缺,并有亲笔手写体签名。) 4、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5、摘要:①论文第二页为中文摘要,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摘要的字数 1000-2000字左右,应说明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语言力求精炼。为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②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同,不超过300个实词,上方应有英文题目。第二行写研究生姓名;第三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 …,最下方一行为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便于国际交流。 6、引言:在论文正文前,应阐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对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有针对性的简要综合评述和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等。 7、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该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及讨论或设计项目结果。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管理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在5万字左右。 引言和正文凡是引用文献的,应在引用句后括号内标明该引文的作者及该文发表的年代。

2020年山东农业大学机械设计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三套题

目录 2020年山东农业大学机械设计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三套题(一) (2) 2020年山东农业大学机械设计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三套题(二) (10) 2020年山东农业大学机械设计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三套题(三) (18)

2020年山东农业大学机械设计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三套题(一) 说明:根据复试考试要求编写,共三套终极预测试题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复试首选。一、简答题 1.试分析图中哪些焊缝结构不合理?哪些焊缝结构合理?为什么? 图 【答案】图中a、c所示的焊缝结构不合理,因为焊接时没有足够的焊条操作空间,而图b、d所示的焊缝结构合理,焊接时有足够的焊条操作空间;图e、g所示的焊缝结构不合理,因为两工件的厚度差异太大,而图f、h所示的焊缝结构合理,因为两工件焊接处已平滑过渡。 2 .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m=2mm,,两齿轮的材料及齿面硬度相同,并不计寿命系数,试问:(1)哪个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大?为什么?(2)哪个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大?为什么? 【答案】(1)两个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相同。因为,根据题给条件,得 =,故,即两个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相同。 (2)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大。因为,,所以,根据 题给条件得,故,即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大。 3.何谓滚动轴承的公称接触角?公称接触角的最大值是多少?是哪类轴承?公称接触角 最小值是多少?是哪类轴承? 【答案】滚动轴承的滚动体和外圈滚道接触点的法线与轴承半径方向的夹角,称为滚动轴 承的公称接触角,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公称接触角的最大值是90°,是轴向接触轴承,如图c所示;公称接触角的最小值是0°,是径向接触轴承,如图a、b所示。 图

山东农业大学期末考试管理学在线考试题库

管理学(专)在线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4道小题,总分值24分) 1.行为科学的产生源于( )。 A 行为试验 B 霍桑试验 C 西屋试验 D 梅奥试验 正确答案:B 2.某公司内存在一个非正式组织,对公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总经理召开经理会议讨论如何取消这个非正式群体。作为总经理助理,你的看法如何?() A 不同意取消。一旦非正式组织不复存在,员工的积极性、感情都受到打击,成为韦伯所指“机器”人。 B 不同意取消。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要因势利导。 C 同意取消。因为管理者的权威下降,不利于企业发展。 D 同意取消。只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非正式组织会自动解散。 正确答案:B 3.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有一种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这类因素是()? A 保健因素 B 激励因素 C 成就因素 D 需要因素 正确答案:A 4.海尔公司的组织结构分为洗衣机部、电冰箱部、空调部、小家电部等,这是依据哪种方式的部门化?() A 职能部门化 B 程序部门化 C 地域部门化 D 产品业务部门化 正确答案:D 5.提出决策理论构造的管理学家是()。 A 彼得·圣吉 B 赫尔伯特·西蒙 C 科斯 D 李嘉图 正确答案:B 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的重要性。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正确答案:A

7.下述哪一项不是高层组织结构的特征?() A 信息纵向流通快 B 便于监督和控制 C 上级会过多干预下级工作 D 分工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正确答案:A 8.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和劳动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受到()多少的影响。 A 报酬 B 额外报酬 C 绝对报酬 D 相对报酬 正确答案:D 9.动作研究之父是()。 A 泰罗 B 甘特 C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D 莉莲·吉尔布雷斯 正确答案:C 10.某些零售商店特设机关团体供应部、出国人员服务部、结婚用品部、中老年服装部等部门。这是依据哪种方式的部门化?() A 职能部门化 B 产品部门化 C 生产过程部门化 D 顾客部门化 正确答案:D 11.下述哪一项不是扁平组织结构的特征?() A 监督弱化,有失控的危险 B 便于监督和控制 C 信息纵向流通快 D 对下级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 正确答案:B 12.某知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护士长,在处理危重患者时,应表现为()。 A 开明权威式领导风格 B 专制权威式领导 C 民主协商式领导风格 D 参与式领导风格 正确答案:B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定性预测方法?() A 算术平均法 B 指数平滑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