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教学资料 子宫腺肌病

合集下载

子宫腺肌病教学查房PPT

子宫腺肌病教学查房PPT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
教学查房
? 主查医师: 党祎妇产科主治医师 ? 主管医师:徐金月主任医师 ? 规培住院医师:沃巧静,林茂,陈晓晓,陈永新,奚秀楠,胡
盼盼 ? 主管护士:赖莉莉
2
查房目的
? 1、掌握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 2、熟悉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治疗 ? 3、了解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
11
病因
? 诱发因素
? 遗传 家族历史里可能有这样的疾病遗传 ? 损伤(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 ? 高雌激素血症 高雌激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
子宫腺肌病 ? 病毒感染 由于体内的病菌不协调,导致病变,产生子宫腺肌病 ? 生殖道梗阻 使月经时宫腔压力增大,导致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的肌层,
? 痛经(25%):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 开始出现,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解。少数患者长期下腹痛,至经期更剧。
? 这是因为月经时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 肿胀以及出血,同时还增加了子宫肌层血管的血量,使坚厚的子宫肌层 扩张,引起严重的痛经。
17
临床表现:
? 子宫碘油造影:对于腺肌病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典型的X线图形是:宫 腔扩大,碘油可由宫腔的某一处或多处进入肌层,形成球状突起。诊断 率在20%左右。
? 恶变率为0.7%~1.5%,被称作“不死的癌症。”
8
女性内生殖器模式图
9
流行病学
? 子宫肌腺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多合并子宫肌瘤。 ? Scialli(1999)曾统计美国妇女中,慢性盆腔疼痛发病率为 15%,
其中主要为子宫腺肌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 北京协和医院 (1961-1974)统计10多年间 2669例妇科手术中,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用就是阻止腺体向肌层内生长,而保持向空腔方向生长。因
此,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子宫腺肌病是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
侵入到肌层间质的结果。而关于引起内膜基底层和间质增生 的因素现有四种理论:①与遗传有关;②损伤,如刮宫和剖宫 产;③高雌激素血症;④病毒感染。其中,尤以高雌激素血症
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引人注目。已有实验和研究表明:雌激 素和/或孕激素加泌乳素或许是子宫腺肌病发生所必需的;溴 隐亭可能阻断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更近期的研究提示罹患子
宫腺肌病妇女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都合成雌激素,这些雌
激素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的生长;子宫腺肌病肌层中芳香化酶
和雌酮硫酸酯酶的活性都对照组显著增强。
-
4
子宫腺肌病病理
1.巨检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2
周妊娠子宫大小。子宫肌层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
一般多为弥漫性生长,且多累及后壁,故后壁常较前壁
4.知识缺乏 与缺乏子宫腺肌病的相关知识 5.睡眠形态紊乱 与担心术后康复,周围环
境改变有关。
6.疼痛 与术后创伤有关。
-
13
质是本病的镜下特征。因其他疾病切除的子宫作连续切
片检查,l0%~30%在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故
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确切侵袭深度仍然存在一些争议 。
-
5
病理改变
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 条状肌纤维带和纤维 带,有暗红色出血点 或小区出现其中,很 少有息肉状子宫内膜 可向浆膜层突出,组 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 腺体和间质。
-
11
治疗
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 子宫切除为好,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 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 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 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 药后希望能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 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子宫腺肌症-PPT课件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以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案 之一。其作用机制有:异位子宫内膜坏死,分泌前列腺素 减少,缓解痛经,减少月经量,降低复发率;在位内膜侧 支循环的建立,可由基底层逐渐移行生长恢复功能。但子 宫动脉栓塞术会影响子宫及卵巢的血运,从而对妊娠有不 利影响。可能会导致不孕、流产、早产并增加剖宫产率。
角色与关系型态
性与生殖型态
患者自我感觉良 好,只是很焦虑 疾病的治疗,希 望尽快好转出院
患者入院后能较 好的配合治疗与 护理工作,家庭 关系良好.
21岁结婚,有 1子
戈登11项功能性健康型态
因应与压力耐受型态 价值与信念型态
经济条件尚可, 患者入院后能正 确认识并积极面 对疾病。
无宗教信仰
术前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患者对疾病相 关知识的了解不足有关。
1.知识 缺乏
2.焦虑 与恐惧
2.焦虑与恐惧:与病人对手 术的恐惧、担心治疗效果和 预后有关。
1.向病人及家属宣讲疾病相关知识, 告知病人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相关 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关心安慰病人,多与患者交流和 沟通,在病人面前不讨论病情的严 重性,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感受。
• 2.子宫肌瘤:往往无痛经,只有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 肌瘤红色变性时才可以出现剧烈腹痛,但与月经周期无关, 以往可以有子宫肌瘤病史。如果合并子宫腺肌症时就比较 难鉴别的。 • 3.原发性痛经:多发于未婚女子,未产妇女,常于婚后或 产后显著好转或自愈,妇科检查中子宫大小正常。
• 根据子宫腺肌症的病变程度,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侵入肌层 的范围和深度分为局部性和弥漫性(散在性)行入院,神志清,精神好,无腹痛及阴道出血, 医嘱予妇科外护二级,低盐软食,协助各项辅助检查,做好入院的相 关宣教。 • 2016-11-19 患者主诉阴道少量褐色液流出,医嘱予黄体酮针20mg 肌肉注射 每天1次。 • 2016-11-20 患者今无阴道出血,医嘱予改黄体酮针40mg 肌肉注射 每天1次。 • 2016-11-22 将病情告知患方,其要求手术,签字为证,拟明日行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予常规术前准备,术前宣教,予今辰清 90ml分2次口服+中班辉力清洁灌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第21章第一节、第二节)讲稿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第21章第一节、第二节)讲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对妇科常见疾病的关注与认识,树立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始终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从而在医疗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水平。
二、课时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相关临床案例、辅助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准备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们探讨诊断方法。针对李女士的情况,我们建议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包括但不限于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尤其是经阴道或经直肠超声,能更清晰地显示卵巢异位囊肿和膀胱、直肠内异症)、血清CA125测定(虽非特异性,但多数患者可有轻度升高)、以及腹腔镜检查(作为确诊盆腔内异症的标准方法)。此外,对于疑似深部浸润型内异症的患者,MRI检查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此案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疾病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如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成为优秀的医疗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授课环节设计(75分钟)
理论讲授(30分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
4活质量的影响,强调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 分享医患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患者隐私,提升职业素养。
5. 总结归纳(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的关键知识点。
- 布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课后)
完成一份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案例分析报告,包括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案建议。

《妇产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doc

《妇产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doc

《妇产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Obstertrics and Gynaec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7110072 课程总学时73 (理论总学时40/实践总学时33)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 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眼七、临床专升本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一、目的与要求了解妇产科学的概念、特点、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一般介绍妇产科学的重要性、范畴、特点、发展史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自学)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女性骨盆的形态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二)熟悉女性外、内生殖器官解剖及邻近器官的关系。

(三)了解盆腔血管,淋巴及神经的分布。

(四)了解骨盆底的解剖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正常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特点。

(二)详细讲解骨盆的组成:平面、倾斜度、骨盆轴、骨盆的四种类型(女性、男性、类人猿型、扁平型)。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管、淋巴及神经,骨盆底的解剖。

(三)一般介绍女性生殖器邻近器官。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熟悉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卵巢功能及周期变化、女性生殖轴的相互关系。

(三)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临床表现及体内各种内分泌腺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女性生殖生理特点、卵巢功能、女性激素周期变化及生殖轴的关系。

(二)详细讲解女性各阶段生理的临床表现、女性生殖轴的神经内分泌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他内分泌腺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三)一般介绍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

第四章妊娠生理(L5学时)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胎盘功能。

(二)熟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三)了解卵子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过程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胎盘功能。

(二)详细讲解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变化。

(三)一般介绍卵子受精到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过程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子宫腺肌症讲课教案

子宫腺肌症讲课教案

子宫腺肌症讲课教案
一、简介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

本教案旨在帮助医学生和医护人员深入了解子宫腺肌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二、病因
子宫腺肌症主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激素失衡、生活方式等。

女性荷尔蒙水平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等皆可能导致子宫腺肌症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月经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
2.下腹部疼痛,持续性疼痛,痛经加重;
3.排便不适,尿频尿急等。

四、诊断
1.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2.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
3.镜下检查。

五、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口服药物调节荷尔蒙水平;
2.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异常子宫腺肌病灶;
3.中医治疗:针灸、中药等综合治疗。

六、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讲解病因、诊断、治疗方法;
2.病例讨论: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病情发展和治疗过程;
3.实践操作:进行观察实验,学生实际操作病例检查。

七、教学目标
1.了解子宫腺肌症的病因,提高诊断水平;
2.掌握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表现,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3.培养学生对患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耐心沟通能力。

八、结语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女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该病,提高对子宫腺肌症的认识和护理水平,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为子宫腺肌症讲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卫九版妇产科】第二十一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人卫九版妇产科】第二十一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阴道手术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妇产科学(第9版)
子宫腺肌病
•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 • 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 • 约15%同时合并内异症,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
妇产科学(第9版)
病因
• 发病机制: • 基底层的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生长导致,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
妇产科学(第9版)
手术治疗
• 治疗目的:切除病灶、恢复解剖 • 适用于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局部病变加剧或生育功能未恢复者,较大的卵
巢内膜异位囊肿者 • 首选手术方法:腹腔镜 • 方法: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根治性手术
妇产科学(第9版)
•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 保留子宫、一侧或双侧卵巢,至少保留部分卵巢组织,切净或破坏所有可见的异位内膜病灶、
妇产科学(第9版)
• 内异症相关疼痛 • 合并不孕或附件包块者,首选手术治疗 • 手术指征 • 手术方法:腹腔镜为首选 • 术后复发率:年复发率高达10% • 术后处理:术后应辅助药物治疗并长期管理
妇产科学(第9版)
• 内异症相关疼痛 • 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 • 不建议术前药物治疗 • 病变较重、估计手术困难者,术前可短暂应用GnRH-α 3个月 • 术后药物治疗:减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疼痛复发
妇产科学(第9版)
口服避孕药——假孕疗法 • 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导致内膜萎缩、
经量减少 • 适用于轻度内异症患者,副作用恶心、呕吐、血栓形成 • 常用低剂量高效孕激素和炔雌醇复合制剂,用法为每日1片,连续用6~9月
妇产科学(第9版)
孕激素 • 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造成无周期性低雌激素状态,并与内源性雌激素

子宫肌腺症课件

子宫肌腺症课件
01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
03
02
定期进行妇科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04
避免接触有害 物质,如吸烟、 饮酒等
谢谢
激素水平变化
01 雌激素水平升高:子宫肌腺症患者雌激素水 平通常高于正常水平
02 孕激素水平降低:子宫肌腺症患者孕激素水 平通常低于正常水平
03 雄激素水平变化:子宫肌腺症患者雄激素水 平可能升高或降低
04 激素水宫肌层增厚
3
子宫肌腺症的治疗方案
肌腺症切除术等
辅助治疗:如针灸、 理疗等,以缓解症状
01
药物治疗:使用激素类 药物,如孕激素、雌激
素等,以减轻症状
02
03
保守治疗:通过调整生 活方式、饮食、运动等,
以减轻症状
04
2
子宫肌腺症的病理生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因:子宫
1 内膜组织在 子宫腔以外 的部位生长
治疗:药物
3 治疗、手术 治疗、辅助 生殖技术等
症状:痛经、
2 月经不调、 不孕等
预防:避免
4 多次流产、 避免长期服 用避孕药等
子宫肌层病变
01
子宫肌层病变 是子宫肌腺症 的主要病理表 现
02
病变部位:子 宫肌层内出现 异位子宫内膜 组织
03
病变特点:异 位子宫内膜组 织在子宫肌层 内生长、增殖, 形成结节或团 块
04
病变影响:导 致子宫肌层增 厚、子宫体积 增大,引起月 经过多、痛经 等症状
药物治疗
01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用 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02
激素类药物:如雌激素、孕激素等,用于调 节激素水平,减轻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医学ppt
治疗:手术
适用于: – 症状严重 – 年龄偏大 – 无生育要求 – 药物治疗无效
22
医学ppt
治疗:手术
方式:
– 全子宫切除术
– 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
年轻有生育要求者
易复发
– 骶前神经/骶骨神经切除术
疼痛缓解率80%
23
医学ppt
教学要求
了解的内容
– 子宫腺肌症概况
24
13
医学ppt
14
医学ppt
临床表现
15
医学ppt
临床表现:症状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产妇 35%患者无症状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0%-50%) 痛经进行性加剧(25%)
– 常于经前1周开始,至月经结束。
月经中期阴道留血(少数)
16
医学ppt
临床表现:体征
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 质硬有压痛(经期更甚) 15%-40%合并卵巢内异症,粘连致子宫活动度差。 半数同时合并子宫肌瘤。
17
医学ppt
诊断
18
医学ppt
诊断
初步诊断
– 典型的症状、体征。
– B超、CT有一定帮助。

确诊
– 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
–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19
医学ppt
治疗
20
医学ppt
治疗:药物
无根治药物
症状轻
– 非甾体类抗炎药
– 口服避孕药
年轻、有生育要求、近绝经
– 试用GnRHa
结束
26
请提问 ?
医学ppt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
麦虹
1
医学ppt
女性内生殖器模式图
2
医学ppt
3
医学ppt
概述
4
医学ppt
基本概念: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 出现在子宫肌层——子宫腺肌病 周围肌层细胞代偿性肥大与增生
5
医学ppt
流行病学
子宫肌腺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多合并子宫肌瘤。 Scialli(1999)曾统计美国妇女中,慢性盆腔疼痛发病率为15%,
病理
巨检
– 子宫多均匀增大,呈球形。
– 一般不超过妊娠12周大小
– 肌壁间见粗厚肌纤维及微囊腔(偶见陈旧血液)
– 少数局灶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类似肌瘤,称
子宫腺肌瘤。
11
医学ppt
12
医学ppt
病理
镜检 – 子宫肌层内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 – 异位腺体常处于增殖期 – 偶见局部分泌期改变
7
医学ppt
发病机理
至今尚不清楚 1908年Cullen提出基底层内膜侵袭理论 子宫无粘膜下层阻止腺体向肌层生长 多认为系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侵入到肌层间质。
8
医学ppt
发病机理
诱发因素 – 遗传 – 损伤(刮宫/剖宫产) – 高雌激素血症 – 病毒感染
9
医学ppt
病理
10
医学ppt
医学ppt
参考文献
D’Hooghe TM, Hill III JA. Endometriosis. In: Berek JS ed. Berek & Novak’s Gynecology, 14th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Willianms & Wilkins, 2007: 1137-1184.
崔恒.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见: 丰有吉,沈铿主编. 妇产科学(8年 制及7年制用).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林金芳主编. 妇科内窥镜图谱.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1版. 第 357-366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规范
25
医学ppt
其中主要为子宫腺肌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1961-1974)统计10多年间2669例妇科手术中, 肌腺症发病占7.8%。
Vercellini(1995)统计1334例子宫切除标本中,子宫肌腺症发 生占24.9%。
总的文献报告肌腺症的发生率为5%--70%。
6
医学ppt
发病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