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春秋—中国古籍善本鉴赏与收藏+
《春秋》的简介和表达

《春秋》的简介和表达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又名《春秋经》《麟经》《麟史》,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
全书以年代为序,用简洁的记事语言,记录了鲁国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242年的历史。
全书约一万六千多字。
古时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
因此,记录历史的《春秋》,书名可能由此而来。
《春秋》作为一部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
孟子曾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据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主张受阻,困惑之下著述立说。
让后世的人看了惊醒。
书籍相关点评:
首先,从文献角度来看,《春秋》以其简明、精炼、精确的笔法,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历史事迹,成为了一部具有极高价值的史书。
其书写方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强调简明扼要、真实准确,不偏不倚地表达史实。
这种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史书的写作、编辑、修订、评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从文化角度来看,《春秋》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
这些价值观念包括礼仪、人伦、忠诚、守信等,对于后世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左传补注》整理刍议:以惠栋手稿本与批校本为中心

《春秋左传补注》整理刍议:以惠栋手稿本与批校本为中心樊宁;杨帅【摘要】惠栋《春秋左传补注》是清代《左传》学著作中的杰出代表,惜至今仍无整理本.上海图书馆藏有该书手稿本四卷,是目前可见的最早文本,保存了惠氏撰作时的原貌,可勘正刻本出现的文字讹误、内容遗漏等问题.而湖北省图书馆藏有一部清人张尔耆过录的惠栋《春秋左传注疏》批校本,亦存留了《春秋左传补注》诸多溢外佚文,为辑佚工作提供了材料来源.据此,我们可整理出品质更高、价值更大的《春秋左传补注》新文本.【期刊名称】《新世纪图书馆》【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惠栋;春秋左传补注;整理本【作者】樊宁;杨帅【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惠栋《春秋左传补注》(以下简称《左传补注》)是清代《左传》学著作中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惠氏“尚家法而信古训”的汉学思想,开启了考据学征实求是的学术风气,可谓发皇之作。
“自此之后,缀次汉儒古义与批判《杜注》及《孔疏》,成为清代《左传》学相辅而行的主流。
”[1]而后经戴震等学者的进一步大力推阐,汉学遂成一代学术风尚。
惠氏《左传补注》成书之后并未立即刊刻,而是以抄本的形式在学人间流传,直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李文藻据京师一抄本首次付梓,其后又出现一系列刻本。
然此书从稿本到他人传抄本再到刊刻本①惠栋《春秋左传补注》刻本最早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李文藻初刊本,后又有《贷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皇清经解》本、《墨海金壶丛书》本、《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诸刻本均为六卷,分卷起止相同,内容基本一致,今文中所引皆据李文藻初刊本,不一一赘述。
,其文本与校勘质量往往呈现递次恶化的趋势。
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上图”)所藏《左传补注》手稿本四卷是该书目前可见的最早文本,保存了惠氏撰作时的原貌,可据以勘正、补充刻本中的文字讹误、内容遗漏。
_中国古籍善本书目_经部分类的不足_戴建国

为例 , 结合其具体书目 , 发现其作法的优 胜之处 , 同时 , 也 很有必要 找出其 初创中留 下的一 些缺憾 , 试 图探寻 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1 经部的类
《中国古籍 善本 书目 》酌予增 删修 订 《四库 全书 》 的经部类 目 。 《四 库全 书 》经 部分 为十 类 , 依 次为 “易 类 ” 、“书类 ” 、“诗类 ” 、 “礼 类 ” 、“孝 经类 ” 、“春 秋类 ” 、 “五经总 义 类 ” 、 “四 书 类 ” 、 “乐 类 ” 、 “小 学 类 ” ;唯 有 “礼类 ” 、“小学 类 ”下 分列 出子目 。 《中国 古籍善 本书 目 》经 部 凡 十 一类 , 则 前 置 “总 类 ” , 其 余 依 次 为 “易 类 ” 、“书类 ” 、“诗类 ” 、“礼类 ”、“乐类 ” 、“春秋类 ” 、“孝 经类 ” 、“四书类 ” 、“群经总义 类 ” 、“小学类 ” (将 “五经 总义类 ”易名为 “群经总义类 ” ;“乐类 ” 、“总义类 ”次序 发生了变化 , 前 者从 “四书 类 ”之 后 前移 到 “礼 类 ”之 后 , 后者由 “四书 类 ”之前 反移 动到其 后 );除 “礼类 ” 、 “小学类 ”外 , “春 秋类 ” 、“四 书类 ”下 亦分列细 目 , “小 学类 ”下还前置一个子目 “汇编 ” 。如表 1 所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 左传 》、《春 秋 公 羊传 》、 《春 秋 谷 梁 传 》、 《论语 》、 《孝 经 》、《尔 雅 》、 《孟子 》。 《论语 》、 《孟 子 》属 于 四书 之 列 , 《尔雅 》归于小学之中 。既如此 , 《四库 全书 》把 “五 经总义类 ”置于 “四书类 ”之前 显然已经不 妥 , 《中国古 籍善本书目 》已有 所注 意 , 据 以调 整 “群 经总 义类 ”于 “易类 ”至 “四书类 ”之后 , 但 其后为 “小 学类 ” , 仍沿袭 了 《四库全书 》的做法 。无疑 , “小学类 ”中的 《尔雅 》向 居十三经之 列 , 如把 “小学 类 ”位 居 “群 经 总义 类 ”之 后 , 就显得 尴尬 了 。经 部既 首拟 “总 类 ”类 , 其下 再分 设 “汇编 ”与 “群经总义 ”目 , “群经总义类 ”由类降为新 “总类 ”下 “汇编 ”之后 的 “群 经总 义 ”目 , 于是 , 顾此失 彼的问题 就迎 刃而 解了 。由 于 《四库 全 书 》里没 有设 置 “汇编 ” , 明孙毂编 《古微书 》这 样辑有十种 纬书的纬 书集汇被附在 “五 经总义类 ”之后 , 通 过以上类 目的改 造 , 《古微书 》就 可以安 排在 新 “汇 编 ”下了 , 使之 得其 所哉 。 如果说 《中国古籍善本 书目 》首设 “总 类 ”类目 、调 整 “群经总义 类 ”次序 尚有 得有失 , 那么 该书 将 《四库 全书 》中的 “乐 类 ”从 “四 书类 ”之 后前移 到 “礼类 ”之 后恐无得有失 了 。 《四 库全书 总目 》卷 三十 八 “乐类 ” 小序云 : 沈约称 《乐经 》亡于秦 。考 诸古籍 , 惟 《礼 记经解 》 有 《乐教 》之文 。伏生 《尚书大传 》引 “辟雝舟张 ”四语 , 亦谓之 《乐 》。然他 书 均不 云有 《乐 经 》。 … …大 抵乐 之纲目具于礼 , 其歌词具于诗 。 … …惟以 辨律吕 、明雅 乐者 , 仍列于经 [ 4] 。 该小序 并举古 文经学和 今文经 学主张 :依 古文经 学 , 乐本无经 , 乐即在 《礼 》、《诗 》之 中 ;依今文 经学 , 乐 本有经 , 因秦焚书而亡失 。无论如何 , 上古 六经成为了 五经 。既如此 , 经部就无需 “乐 类 ”这 一子目了 , 但 《四 库全书 》“以辨 律 吕 、明 雅 乐者 , 仍 列 于经 ” , 此 “列于 经 ”的 “乐类 ”与 五经四 书的 性质 明显 不同 , 于是 将此 类置于 五 经 四书 之 后 “小 学 类 ”之 前 , 极 有 见 地 。而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未深明 《四库 全书 》设立 “乐类 ” 的旨意 , 不顾 《乐经 》之 有无 以及 “乐类 ”所 收乃 “辨律 吕 、明雅乐 者 ”的 事实 , 竟 将 “乐 类 ”移到 “礼类 ”之后 , 实在为非明智之举 。在经部 , 现在可以取 如下十类 , 它 们依次是 “总 类 ” 、“易类 ” 、 “书类 ”、 “诗 类 ” 、“礼类 ” 、 “春秋类 ” 、“孝经类 ” 、“四书类 ” 、“乐类 ”、“小学类 ” 。
史书春秋三传赏析

史书春秋三传赏析《春秋三传》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包括《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分。
这三部分内容丰富,描绘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被誉为史书中的瑰宝。
下面将对《春秋三传》进行赏析。
一、《左传》《左传》是《春秋》的重要注释,作者是左丘明。
它主要记载了鲁国的历史,是《春秋》中最为详尽的部分。
《左传》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生动的描写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左传》以文采斐然的笔触,描述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战争征伐、君臣关系等重要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是《昭公二十五年》一章,记载了鲁国公子重耳的奋发图强,最终夺取鲁国统治权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现了一个英雄人物的崛起和鲁国政治的动荡变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公羊传》《公羊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释,主要记载了齐国的历史,作者是公羊高。
《公羊传》以其简洁明快的文字风格和独特的叙述角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公羊传》通过对齐国历史上重要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风云。
其中,最著名的是《昭公十四年》一章,记载了齐国昭公与卫国君主之间的政治斗争。
这个故事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争夺和政治手段,使人们对古代政治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三、《谷梁传》《谷梁传》是《春秋》的第三部分,主要记载了晋国的历史,作者是谷梁赐。
《谷梁传》以其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和生动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谷梁传》通过对晋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风云。
其中,最著名的是《昭公二十二年》一章,记载了晋国昭公的政治改革和与齐国的联盟。
这个故事展现了晋国昭公的睿智和勇气,同时也揭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发展战略。
总结来说,《春秋三传》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春秋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
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文学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者通过阅读《春秋三传》,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历史,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对现代社会有所启发。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制的图书
01 简介
目录
02 标示错误
03 版本著录错误
04 遗漏之处
05 两种著录
06 书目完善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制的图书。
简介
凡是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并流传较少的古籍,年代下限大致断至清代乾隆以及在此之后 辛亥革命前有特殊价值的刻本、抄本、稿本、校本,都作为善本在收录之列。编排方法基本按四部分类法排列, 并增设丛书部,故分为经、史、子、集、丛书五部。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经部,丛书部和史部分别于 1990年和1992年出版。著录项目有书名(含卷数)、著者和著作方式、版本等。每部书均有编号,书末附藏书单 位代号及检索表,并另编书名、作者、版本、批校题跋者索引。
版本著录错误
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清别集书名编号12237的《遗安堂诗文集四卷》,清王连瑛撰,清康熙五十五 年王氏治古堂刻本。《征求意见稿》著录同(见集部清别集,书名编号1325)。查善本目录卡片,著录的是“清 康熙五十五年永城王氏治古堂刻本”。仔细阅读此书中的序文后,上述著录中的“王氏治古堂”应为“吕氏冶古 堂”之误。吕履恒在康熙丙申年即五十五年的序文中,有“先生(注:指王连瑛)既卒,嗣君安甫属(注:“属” 通“嘱”)予序而梓之,区为四卷,卷若干首”句。考“冶古堂”,系吕履恒的室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 部清别集类著录有吕履恒撰的《冶古堂文集五卷》(书名编号12876,清乾隆十五年吕宣曾刻本),系吕履恒去 世后,由“淳安方楘如及其门人石屏张汉选定”。
作为图书馆古籍编目整理队伍中的一员,对于《中国古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心存敬仰的,借助于工作和 研究的机遇,又借助于《稿本中国古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书的便利,在此 将一些发现或心得公之于世,其中有的观点和看法纯属“一家之言”,并未经有关专家或团体认定,故而肯定有 不足和错误在里面,实望得到有识之士的指点和批评。
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

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
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
1.《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献集成,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类,共存书七百二十四种八万六千卷。
2.《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巨型百科全书,共收录二万四千余种,八万一千余卷。
3.《古文观止》:清代文学家孔颖达编选的一部文言文选集,收录了从古代先秦时期到明朝中期的各类文言文佳作。
4.《文心雕龙》:南朝梁代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
5.《资治通鉴》:宋代司马光所著的一部中国历史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
6.《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兵法著作之一,是中国古代兵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7.《道德经》: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
8.《周易》:中国古代六经之一,是一部卜筮经典,包含了六十四卦
和爻辞等内容。
9.《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10.《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只是中国馆藏和汉刻本古籍书目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古籍书目未被列举出来。
这些古籍书目不仅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古籍善本:故纸堆里觅苍黄

古籍善本:故纸堆里觅苍黄
雨竹
【期刊名称】《神州》
【年(卷),期】2012(0)4S
【摘要】黄绫作衣、纸张古雅、翠墨斑连、珍同拱璧,这琳琅旧物映入眼帘,古香古色的气韵便不绝如缕地四周弥散。
东洋砍樵、西洋伐薪,只为寻觅古籍春秋的盎然之气。
青灯黄卷里,历代学者、藏书家观形揣意、察色品味、点检嗟来,对"神采隽奕"的古籍善本倾注心血。
【总页数】7页(P83-89)
【关键词】古籍善本;善本书;版本学;原刻本;官刻本;黄卷;宋版;旧抄;历代学者;异本【作者】雨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
【相关文献】
1.故纸堆里觅趣 [J], 韦泱
2.故纸堆里的财富——日渐走俏的古籍善本拍卖 [J], 言午丽
3.故纸堆里觅父爱 [J], 积雪草
4.雁痕萬里覓書蹤——《斯坦福大學圖書館中文古籍善本書志》序言 [J], 沈乃文
5.故纸堆里觅茶香——记中国传统茶叶广告 [J], 姚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史书春秋三传赏析

史书春秋三传赏析
春秋三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
以下是它们的赏析:
1. 《左传》:全名为《春秋左氏传》,由左丘明所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之一。
该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其语言优美、叙事清晰、刻画生动,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2. 《公羊传》:全名为《春秋公羊传》,由公羊高所著。
该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具体事件和人物,通过解释《春秋》中的字词和事件,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其思想深邃、文笔雄健,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穀梁传》:全名为《春秋穀梁传》,由穀梁赤所著。
该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史实,强调德治和礼治,认为政治应该以德为本、以礼为辅。
其思想观点与《公羊传》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体来说,春秋三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阅读这些史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的收藏与鉴赏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古代,收藏的途径主要是从坊间书铺购买或者等待机缘巧合获得故家流散的藏品,由于信息闭塞,流通不畅,古籍很难在较大的范围内流通和传播,古籍春秋中国古籍善本鉴赏与收藏版本与善本“版本”通常也作“板本”。
这个词出现于五代,最初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叶德辉《书林清话》中说“雕版谓之板,藏本为之本。
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
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二为一。
”此时的“版本”仍局限于刻本。
宋代以来,雕版印刷术成为主要的出版印刷技术,抄本、写本、批校本以及后来出现的活字本都受到雕版印刷的影响,逐渐与刻本融为一体。
现在所说的版本除了刻本以外,还包括写本、抄本、批校本、活字本等不同的本子。
研究版本的人不能只懂刻本,还要对写本、抄本、活字本和批校本等有所了解,在列举一部古籍的各种版本时,除刻本之外,还要举出写本、抄本、活字本、批校本,才算全面。
什么是善本,什么版本的古籍才是善本呢?通俗来讲,“善”是“好”的意思,善本就是好本。
宋代以前所谓的善本,含意较简单,把校勘多遍、文字无脱衍讹误、篇目篇章不残不缺的版本称为善本。
如欧阳修的《文忠集》一四一卷《唐田弘正家庙碑》中说“自天圣以来,古学渐盛,学者多读韩文,而患集本讹舛,惟余家本屡更校正,时人共传,号为善本”,可见当时善本与书本身的品质好坏有很大关系,取决于出版商的态度和能力。
但随着时间推移,兵灾火厄,书籍大量被毁,留存下来的唐、宋本书籍非常珍贵,有的书籍一页难求,价值连城。
明中叶以来,尤其是清代以后,藏书家和版本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善本,书非善则不屑一顾,发展到后期,很多研究者几乎将古籍版本等同于善本。
如今,国内又掀起了一股古籍收藏热,拍卖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古旧图书让收藏爱好者们目不暇接。
人们对善本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判断善本的标准有以下几点:一是“古旧”,这是清代以来收藏家们公认的标准,即年代越久远、存世越稀少,则越“善”。
以此标准衡量,宋刻本、元刻本、明嘉靖以前刻本、明活字本、明抄本、明万历以后罕见和刻印精美的刻本、清前期的旧抄本和稿本、批校本,以及清代中后期珍贵的抄本、稿本、批校本和刻印非常精美的刻本都能称得上善本。
前几年我国为普查全国图书馆藏善本书籍状况,编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将古籍善本的年代划定在清乾隆时期,乾隆时期(包括乾隆时 走进古籍善本提 要:存一卷。
左右双边,半叶十行,行十六字,白口,又鱼尾,版心上刻有字数及刻工姓名,书根下墨笔书写“欧阳文集第三之第八 居士集三之八 共四十册”本书乃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诗文集,因欧阳修死后谥号“文忠”,故名。
全书共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内容包括:诗话、词、赋、尚书、杂文、序文等。
此书书品宽大,纸墨精良,为宁波天一阁旧藏之物,距今已有八百余年,仍保存完好。
期)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写本等为善本。
这种说法有些笼统,如清道光、咸丰时期有很多刻印精美且流传较少的本子,近代的一些活字本和各种印本也很少见,被藏书家视为善本。
事实上,用年代来界定善本,需要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换,不能划定出明确的分界点。
二是精勘精审,接近古籍本来面目、错误较少的书。
古籍版本学家黄永年在《古籍版本学》中认为此类古籍可称为校勘性善本。
由此而言,一个本子的善与不善与年代无关,即便是宋本,校勘粗糙者也不能称为善本,而近代的刻本,精刊精校者也可称作善本,甚至当代也有许多值得重视的本子,也被视作善本,受到藏书家青睐。
三是足本,内容齐全、序跋完整的本子称为足本。
相对而言,同一个本子,足本的价格远高于残本。
以上所说的是判断善本的最基本标准,并非对“善本”概念的完整阐述。
在收藏古籍的过程中,善与不善与藏书家的喜好和收藏习惯有关,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有的收藏家注重藏本的艺术价值,凡刻印精美、装帧雅致的本子,尤其是带有版画的本子,视作善本。
而有的收藏家着眼于古籍的学术资料价值,例如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本子,尽管印制粗糙,年代也近,但记录了特定的历史事件,且存世数量少,也被不少收藏家视为善本。
再如,武英殿聚珍版本、多色套印本、清末初期的叠积字本,还有近代时欧阳文忠公集上拍时间:1998年上拍公司:中国书店海王村 拍卖公司估 价:RMB 200000成 交 价:RMB 335000册 数:1册宋庆元二年(1196)吉安周必大精刻本 白麻纸 蝴蝶装新善本收藏界把辛亥革命时期以来采用现代装帧形式,具有思想性、历史性、艺术性和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献,称做“新善本”。
主要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各种进步书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早期译本以及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资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要文献、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版物等。
古籍春秋中国古籍善本鉴赏与收藏期的部分铅活字本、石版印本、珂罗版印本在拍卖市场上也有很好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其采用了特殊的印刷技术。
总之,判断一个本子是不是善本,是否值得收藏,需要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积累经验,慢慢明确收藏方向,才能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古籍版本类型常用术语汇释从书籍产生以来,特别是版印书籍产生之后,从内容、性质、形式等方面派生出的版本类型和版本称谓多达一百余种,很难全面掌握,有些称谓的意思相近,容易混淆。
下面选择几种常见的古籍版本称谓,辨其义理,明其差异,这也是版本鉴定的入门功夫。
稿本:指文字作品未经修改、厘定、刊印的文本,分初稿、修改稿、定稿三种。
初稿是由作者亲笔撰写的首次文本;修改稿本是指在初稿本上又经作者或亲友、门生等修订改写之本;定稿本是指经过重新修改,写定的文本。
其中,修改稿本有两种情况:一是全文皆为作者亲笔书写并亲笔修订之本,称为手稿本;二是由他人书写后,再由作者亲笔修订,或作者在印本上亲笔修订之本称为稿本。
如果作品全文由其他人誊录可称清稿本,或誊清稿本。
如果作品全文由作者亲笔誊清,也称为手稿本。
至于作者的著作,由本人抄写流传,不论年代早晚,一律称为稿本。
写本:写本是相对于稿本、抄本和印本而命名的。
在古籍版本著录中,能称之为写本的,大致有四种:一是年代早。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前,书籍依靠手写传抄,没有所谓的刻本、印本,故统称为写本。
自唐初印刷术发明之后,书籍采用雕版印刷,既省传写之劳,又能大量复制传播。
至宋代,雕版印刷达到繁盛,写本逐渐被取代。
但是,因为唐、宋所处的时代比较早,一些并非手写传抄的书籍,也被称为写本。
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甘肃敦煌石窟中发现的“敦煌卷子”, 多为六朝、隋唐五代时期的手写卷子,其中少数为木刻印本、石刻拓本,因为时代早,统称为写本。
元以后传抄的书籍,就以“抄本”命名了。
二是地位高。
无论年代早晚,印本是否盛行,书的传抄只要是出自学者名士之手,通常也称为写本。
三是佛经、道经等宗教类书籍。
抄写经书是为了做功德、走进古籍善本钤 印:梦禅室、梦禅室书画印、商丘陈淮书画之印、商丘陈氏、陈淮审鉴、德潜、沈媪士、药州、韵湖心好目玩、王楠之印、任父堂陶冶性灵、成亲王、诒晋斋印、通州李玉韵湖庚子后所考书画印、通州李均湖审定真迹、药州文房之印、陆时化印题 跋:陈继儒、归昌世、沈德潜、成亲王提 要:此卷首有诒晋斋、翁斌孙题签。
卷首有黄谌手绘“大司寇王公小像”、王世贞书札四通;又黄谌手绘“奉常王公小像”、王世懋手札三通;又世贞子王士骐书札一通、王士禄(润之)书札一通。
此卷有明代陈继儒、归昌世,清代沈德潜、成亲王题跋题诗。
此书札多为王世贞、王世懋二兄弟之间的往来家书,然书中多议论天下时事,故为世人称道,沈德潜跋语称“书札可以论道”不“只道鹅鸭”。
此卷为明清两代藏家所重,先后为陆时化、陈淮、沈德潜、李玉等名家递藏,后归常熟翁斌孙,可谓流传有序。
王世贞: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州,又号州山人,明代诗文家、史学家。
好为古诗文,有《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州山人四部稿》等。
王世懋:王世贞弟。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少卿。
好学善诗文,人称小美。
有《王奉常集》、《艺圃撷馀》、《窥天外乘》、《三郡图说》等。
王世贞 王世懋昆仲家书札卷上拍时间:2003年上拍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估 价:RMB 400000~500000成 交 价:RMB 1680000册 数:1卷明万历手稿本 纸本还愿,是信徒表达对宗教的虔诚和崇信,因此抄写经书称为写经,不称抄经。
但一些早期抄写的经卷,不是为了自己做功德、还愿,而是出售给善男信女,由于抄写年代较早,也以写本名之。
四是有的书籍卷帙浩繁,刊刻不易,如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以及历朝的实录等,只有抄本传世,仍以写本称之。
抄本:在古书版本著录中,经常使用抄本的称谓。
除了稿本、写本外,凡是根据某种底本再进行传写的图书,都称抄本。
如历代藏书家每遇有珍本秘籍多要抄录收藏,特别是明代以来,藏书家们得见宋元孤本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