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的袭人

红楼梦中的袭人

红楼梦中的袭人红楼梦中袭人是贾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丫头,袭人原名叫“花珍珠”,宝玉因为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便给她改名为袭人。

她是“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宝玉”的人,也是在红楼梦中对贾宝玉最有母性的一位。

她是和贾宝玉第一个发生性关系的人,她也是真心爱贾宝玉的人。

对于袭人的评价一般是“深明大义”。

就是这么一个人间接的害死了贾宝玉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林黛玉;也间接害死了贾宝玉一生中最知心的丫头:晴雯。

在贾宝玉所有的丫头中,袭人是最受贾宝玉宠爱的一个,因为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幻境的时候,和袭人发生的第一次性关系,所以贾宝玉待袭人更是不同。

袭人对于贾宝玉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害怕玉带着太凉,每晚上把玉给贾宝玉包好放在枕头底下;贾宝玉去私塾念书的时候,帮他收拾东西,千叮咛万嘱咐;在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怕不留神盖不好被子着凉,所以就给他做鸳鸯戏水的肚兜。

……真是“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宝玉”袭人理想的地位是宝玉的妾,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她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每次贾宝玉出来什么问题,有人来问,她都会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宝玉因为枫露茶的事情要赶走自己的乳母,鸳鸯来问,袭人说自己不小心摔了茶盅;贾宝玉和晴雯吵架,要撵走晴雯,袭人跪下求他……这样袭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但可以拉拢人心,更能让贾母和王夫人觉得自己能干;袭人在得到了王夫人的充分认可后,自己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巩固,袭人的一番请王夫人想办法让宝玉搬出园子来的话,让王夫人非常的感动,一直叫“我的儿”,从此以后,她的待遇也就和赵姨娘一样了;为了自己的地位她还一再的试探宝玉,用自己回家来问宝玉,看到宝玉对自己的百般不舍才真的放下心来;对于袭人来说,要做姨娘,在林黛玉手下做还是在薛宝钗手下做是需要慎重选择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真挚而又深刻,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几乎没有特别深的感情,林黛玉小性爱吃醋,薛宝钗贤淑大度,所以对于袭人来说,也是无法接受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合的,所以,在和王夫人的一番谈论中,暗暗的贬低了林黛玉,“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在曹雪芹的书中,只要出现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的情况下都是把薛宝钗放在前面,因为薛宝钗比林黛玉年龄大,为什么袭人却把林姑娘放在宝姑娘的前面?因为她知道,王夫人也不喜欢林黛玉,这样就暗含着贬低林黛玉。

浅谈《红楼梦》袭人

浅谈《红楼梦》袭人

浅谈《红楼梦》袭人【摘要】在《红楼梦》之中,袭人这一角色颇具争议。

在登场数次的描写之中,体现了袭人的多面性,她待人接物温柔和善,尽职尽责对主子忠心耿耿可谓肝脑涂地,在数次冲突与矛盾之中都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同时,在对于宝玉教育的问题上,她也体现了相当的见地,尽管袭人颇为有心计,但亦只是以自保为主,从侧面映衬了在封建大家族之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最后,本文依据原文得出结论:袭人确是一名至善至贤之人,既是一名温柔贤淑的好女子,也是一名被封建礼教毒害的苦女子。

【关键词】袭人心机深重心地纯良温柔贤淑《红楼梦》自成书以来便以其深厚的文学讨论价值而享誉四海。

而对于其中的袭人这一角色,古今红学家一直都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拨学者认为袭人心机深重,善使权术谋略,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卫道士,是中国古代奴性的代表人物;另一拨学者则认为袭人秉性温良,冲淡柔淑,是美好女性的化身,是美与爱的象征——据此,本文将对袭人这一角色进行剖析探讨,基于《红楼梦》原文,分析她究竟是一名心机深重的封建卫道士还是一位善良敦厚的美之化身。

袭人这一角色在《红楼梦》中初次登场,是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

此处原文说道“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以及“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

”曹雪芹在他笔下将袭人的登场写的平实无华,只说同李嬷嬷陪侍着宝玉在外面大床上——可是此时宝玉身边只有袭人和李嬷嬷二人,李嬷嬷是乳母,对宝玉有养育之恩,身份地位不可说不高。

那么袭人呢?她的身份和地位能和贾宝玉的乳母相提并论吗?此处曹氏用他平实的叙述告诉读者,当然是能相提并论的。

而接下去曹氏又继续写道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此处曹氏已然明显写出了袭人这一角色在贾母——亦是贾家上下——心中的形象,上述八字足矣。

试问,史老太君这等笑看四代同堂之人,看人看事早已深有造诣,袭人是表面做出来的心地纯良实则内心心机深重抑或是真真正正的心地纯良克尽职任,老太君会看不出来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此处袭人初登场,便已经写明了袭人是一位心地纯良的大丫鬟。

红楼梦人物分析袭人

红楼梦人物分析袭人

红楼梦人物分析袭人性格: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富有心机,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

就连下级小红、佳蕙也对其服气,是出了名的贤人。

心中亦有些痴处,她服侍谁,心里便唯有谁。

她与宝玉有情,是《红楼梦》中唯一与宝玉发生性关系的丫鬟。

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上进。

宝玉挨打后,她向王夫人进言好好管教宝玉,并建议为防不测而搬出园子来。

王夫人认为袭人深明大理,对其信任有加,不仅赏了她两碗菜、加了一半的工资,而且准备将其提升为“准姨娘”。

袭人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伏侍宝玉细心周到,恪尽职任,“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一心为宝玉前途忧虑,“每每规谏,宝玉不听,心中着实忧郁”(第3回);她虽身为奴婢,却能事事为贾府大局着想,宁可自己委屈些;她讨好王夫人,虽有私心,但确实对宝玉和贾府一片赤诚。

袭人也有女儿情真、天真小性的一面。

63回群芳开夜宴,她和众姐妹们一块玩乐,喜得“连臊也忘了”。

58回那干娘来吵,袭人唤麝月道:“我不会和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59回春燕挨打,袭人生气道:“三日两头儿,打了干的打亲的,还是卖弄你女孩儿多?还是认真不知王法?”坚决站在丫头们一边,反抗邪婆子。

77回写芳官等女伶被撵后,“这些干娘皆感恩趁愿不尽,都约齐与王夫人磕头领去”,可见晴雯、芳官被撵,非袭人告密,而是那些邪婆子进谗构陷。

一、如何看待袭人的思想倾向一向温柔和顺的贤袭人,其封建正统思想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但我以为她的封建正统思想是比较朴素不成系统的,它不是在严格的封建教育下,而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自发形成的。

其封建正统思想不仅表现亲钗疏黛上,也表现在对宝玉言行的规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她日常言行中时时不忘“王法”、“礼节”、“道理”不忘主子奴才的等级界限上。

薛宝钗是一个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人物,而林黛玉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袭人结交宝钗而疏远林黛玉很明显的表现出袭人的封建正统思想倾向。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总结袭人范文

总结袭人范文

总结袭人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女主角袭人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她的才华、聪明和坚韧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本文将围绕袭人展开,总结她在小说中的形象和所表达的主题。

袭人的形象袭人是贾母的贴身丫鬟,也是宝玉的亲密妹妹。

她从小聪明伶俐,天资聪颖。

她生活在荣府,熟悉荣府中每一个人的习性,善于把握人情世故。

袭人默默无闻,但她以智慧和聪明才智赢得了宝玉的喜爱。

她是宝玉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两人情深义重。

袭人通过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才能在红楼梦中扮演了多个重要角色。

她不仅是贾府中的助手,还是一个睿智的顾问和支持者。

她对家族事务的了解和决策力使她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袭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内心的美丽。

她对宝玉忠诚无比,默默地守护着他。

她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对待每一个人都给予关爱和尊重。

她的谦逊和善良使她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喜爱。

袭人表达的主题袭人在红楼梦中所展现的形象和才能代表了一些重要的主题。

以下是一些主题的总结:才华和聪明才智袭人展示了她的才华和聪明才智,这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主题之一。

她在贾府中通过她的能力和聪明才智,给贵族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稳定和繁荣。

她的智慧也为她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赞赏。

忠诚和友情袭人对宝玉的忠诚和友情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她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宝玉,不求回报。

她无私地奉献自己,为宝玉着想。

她的友谊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无私的,不求回报。

袭人的成长袭人从一个无名的丫鬟成长为贵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这展示了她的成长和进步。

她从一个幼稚无知的少女变成一个聪明、睿智并有能力处理复杂事务的女性。

结论袭人是《红楼梦》中一个备受喜爱的角色,她的才华和美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她展示了她的聪明才智、忠诚和友情,代表了《红楼梦》中重要的主题。

她的成长和进步也给人们带来了启示,让我们明白了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袭人的形象和故事将会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塑造了一个伟大的角色。

红楼梦—袭人人物分析

红楼梦—袭人人物分析

红楼梦—袭人人物分析“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这一句带着哀叹的判词,赞美了袭人的为人,她温柔善良,忠诚老实,但可叹的是“公子无缘”,宝玉出家,可悲的是,她自始至终都在为封建制度效忠。

袭人的身份是宝玉的丫鬟,她尽心尽力的服侍宝玉,忠诚和顺是她最大的特点。

宝玉在贾府地位特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作为他的丫鬟,自然是要小心翼翼,可惜人完全能够胜任日常嘘寒问暖,针线缝补,无微不至,妥妥贴贴。

她把宝玉的事时时记挂在心上,使得“众人背前背后都夸赞”。

宝玉的情绪变化,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袭人的心。

宝玉挨打后,王夫人、贾母哭是出于骨肉亲情,黛玉哭是出于爱情,而袭人是真心作为一个丫鬟心疼宝玉,可见她对宝玉的深情。

袭人待人和气,身为贾宝玉房中的大丫鬟,从不作威作福,相反,他以身作则,教导麝月、秋纹,尽职尽责,本本分分。

她不爱争名份、逞威风,不愿意别人认为她“轻狂”,认识她的人“从不闻她背地里说人”。

她更不会和人斗嘴,芳官的干娘欺侮芳官,在怡红院吵闹,温柔的袭人便应付不了局面,说自己“嘴笨”,让麝月去呵斥芳官干娘,麝月出去后态度强硬、有理有据地把她数落了一通,这与袭人的敦厚老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善良感恩,连寻死都不舍在贾府、哥哥家中,怕“辜负了他们的好意,害了人家”,这是多么细腻善良的女子!无奈,袭人空有忠厚和稳重,却走不出封建礼教的桎梏。

袭人影射薛宝钗,她们都是坚持封建观念的人,然而薛宝钗身份比袭人尊贵的多,又奉行“中庸之道”,不会屈尊降卑参与过多事情,袭人便成了薛宝钗言行举止上必要的发展,她多了一点俗气,对一些事件的推动作用也更直接。

袭人希望宝玉学习仕途经济,考取功名,一来,这是封建社会男子最正统的事业;二来“不枉服侍他一场”。

她经常规劝宝玉,若宝玉一时肯安下心来读书,她便会喜不自胜,不敢打搅,殷勤服侍。

她对王夫人表明自己的心声,认为宝玉不应在和姐妹们日日厮混在一处,应走上仕途,深受王夫人赞赏,可她漠视了宝玉的情感,愿望志趣,更兼对仕途经济的厌恶。

《红楼梦》中的袭人和晴雯(最新整理)

《红楼梦》中的袭人和晴雯(最新整理)

浅析《红楼梦》中袭人和晴雯的人物形象一、袭人的人物形象“花气袭人知昼暖”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对袭人的评价也是袭人的真实写照,更是对袭人形象的真正的概括。

袭人,原名花蕊珠,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就被卖入贾府,原是贾母之婢,后来被贾母派到了宝玉身边,原是想给宝玉做妾后来嫁于戏子蒋玉菡,在贾府败落时赡养宝玉夫妇。

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排行第二,曹雪芹给她的判词的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袭人),她在《红楼梦》中其实是薛宝钗的影子。

袭人为人和气对主子忠心带有封建主义的奴性特点她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红楼梦中众人都夸她,对人和气,为人也贤惠,对宝玉痴情忠心,处处为宝玉着想。

心里想的是宝玉嘴里念的是宝玉,仿佛这一生都只是为主子而活。

从小她就被卖到贾府自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心谨慎。

也学会了大观园里的勾心斗角学会了为自己打算,王夫人喜欢袭人,认定袭人是宝玉姨太的不二人选,袭人的待遇也是按姨太太的标准给的,袭人真正在《红楼梦》中出场的时候是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的时候,作者说“袭人本是个聪明的女人,年纪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省人事。

”自然明白宝玉发生的事,宝玉对袭人也是及其的信任,虽然迟了一会可还是将事情告诉了袭人,“袭人自知贾母已将他给了宝玉”便和宝玉温存了一番。

可见袭人“姨太太”的身份贾母也是认可同意的。

在《红楼梦》第十九会中交代了袭人的出身,袭人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就被卖入贾府,原是贾母之婢,后来被贾母派到了宝玉身边,当袭人回家吃年茶,宝玉特意去袭人家去探望,在此作者写出了袭人的家庭环境及身世背景——‘母兄与她商量要将她赎回之事,袭人断不愿回去,因而哭诉道:“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

如今幸而卖到这个地方,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

况且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其实又不难了。

这会子又赎我作什么?权当我死了,再不必起赎我的念头!”’从这里,我们知道了袭人的身世。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浅析1112446 王佳丽汉语言文学摘要:一直以来,《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大丫鬟花袭人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

有的读者认为袭人贤良温顺,善解人意,也有读者认为袭人心机颇深,为求地位不择手段,不顾姐妹情谊。

尤其是在晴雯被逐出府的事件上,学者们对袭人的形象的解读就更是众说纷纭,然而,作为一个命运不受自己操控的丫鬟,袭人的所作所为却充满了对自身命运的抗争。

关键词:袭人贤良温顺心机深沉利己袭人是贾宝玉的贴身大丫鬟,她服侍宝玉尽心尽力,细心周到,在《红楼梦》第三回中,作者这样描述袭人:“这袭人亦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从此处看来,袭人便与一般丫鬟不同,她是唯一一个规谏宝玉读书仕宦的丫鬟,这本超出了她作为一名丫鬟的本分;同时,袭人又是唯一一个与宝玉发生过性关系的丫鬟,自这两处看来,袭人的身份与其说是丫鬟,不如说是宝玉未经过门的姨娘。

而袭人本身给自己的定位,也就是如此,她一直也是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袭人是一步步有计划的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红楼梦》第六回中,宝玉初次遗精,而此时袭人已经渐通人事,对宝玉的“好姐姐,千万别告诉人”的请求,她却故意问宝玉“这是从哪里流出来的脏东西”后又想着自己是贾母给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

遂半推半就地与宝玉行云雨之事。

而实际上,此时宝玉不过十三岁左右,在小说的第七十八回王夫人与贾母说与晴雯之事时,贾母才知道袭人的为人究竟如何,由此可知贾母将让袭人服侍宝玉,并无他想,而这件事情的发生,实际上是袭人故意促成的。

自此之后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袭人的第一步,算是走的很顺利。

作为一个丫鬟来讲,袭人是非常聪慧的,她深知如果只有宝玉的喜爱,那么到了年龄,她一样会被拉出去配了别的小子,和其他姑娘并无二致。

所以她将目光投向了宝玉的母亲王夫人。

《红楼梦》人物性格:袭人和晴雯的差异

《红楼梦》人物性格:袭人和晴雯的差异

《红楼梦》人物性格:袭人和晴雯的差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塑造了许多深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其中,袭人和晴雯作为贾府中的两位丫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袭人与晴雯在性格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带给故事情节的影响。

袭人,是贾府中贾母的亲戚,行事稳重,为人忠诚可靠。

她的外貌虽不出众,却有着聪明机智的头脑。

袭人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贴心人,她悉心照料着贾府的大小事务,深受贾府成员的喜爱。

她对待他人温和体贴,倾听他人的烦恼并提供建议。

袭人的性格特点使她成为了众多角色的知己和朋友,她经常为他人排忧解难,使得她在贾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与袭人不同,晴雯是一个有着坚定个性的人物。

她拥有着敏锐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社会的不公和虚伪多有洞察。

晴雯对待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她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尊严,拒绝成为他人任意摆布的工具。

她与贾府其他成员的关系并不好,经常与他们发生冲突。

晴雯的坚强和倔强使得她在《红楼梦》中显得与众不同,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袭人和晴雯的性格差异直接影响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首先,在与主角贾宝玉的关系上,袭人和晴雯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袭人对贾宝玉始终保持着忠诚和深情的态度,她对贾宝玉有着无限的宠爱和关心。

而晴雯对贾宝玉则是持有质疑和防备的态度,她拒绝成为宝玉的玩物,坚守自己的尊严。

这种差异使得贾宝玉与袭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与晴雯之间则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其次,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袭人和晴雯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袭人善于交际和沟通,她经常为他人排忧解难,是一个让人信任和依赖的人。

而晴雯则更加直接和坦诚,在面对虚伪和背叛时,她选择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和尊严。

这种性格差异使得袭人和晴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也造成了各自的命运迥异。

最后,在她们的命运之中,袭人和晴雯的结局也截然不同。

袭人凭借着她的才智和善良,在贾府中获得了一些稳定的地位和尊重,她在众多角色中显得平和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此名称在脂砚斋所撰的甲戌本“凡例”及曹雪芹正文开头的“楔子”中都曾经提及),顾名思义,其主要的描写对象是女性,而且描写得相当成功,让人过目难忘。

但是由于曹雪芹在描写人物时很少用直笔俗笔,更因真正出于他原
笔的后数十回已迷失无稿,以至于后人对其中的很多角色都是众说
纷纭、褒贬不一。

袭人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一、袭人的品行
1、“贤袭人”的第一贤:情忠。

《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
一个宝玉.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


袭人是宝玉的身边人,对宝玉痴顽秉性有相当了解,她对宝玉
“规谏”并不是真希望他能“蟾宫折桂”,而是主要着力于保全这位
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将来不致遭人物议以至身败名裂。

基于这
一“识见”,她为宝玉“心中着实忧郁”,时常想方设法“规谏”宝玉。

再如第十九回中,袭人见宝玉真心要留她便见缝插针“趁机”提出了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忌口说那些生生死死的话”;第二,“作出个喜欢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不去讥讽那些读
书上进的人,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第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儿的毛病”。

可见袭人
在保全自己这位“二爷”的名声的问题上是多么的用心,这真正是“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了。

虽然宝玉当时答应得挺爽快,事后仍是依着性子“胡来”,但是,袭人在这个关乎主子声名的大事上从来都不曾放松过,后来斗胆像
王夫人诉说自己的忧虑便是她几经尝试失败后的再次努力(很多专
家读者们由此而说她是喜欢“打小报告”,并说她是后来几个丫鬟
被攒的告密者,这大约是冤枉了她了,这里暂不枝蔓,后文将叙及)。

当然,袭人这也不是什么“愚忠”,这其实是与她的见识相关联的。

她对宝玉的忠诚其实是很用情的——不是男女爱情那个“情”——所以才会在十九回家里要赎她出贾府的时候哭着说“至
死也不回去的”。

曹雪芹下笔写女儿时多是用情笔,需当特别注意。

2、“贤袭人”的第二贤:宽容,懂得调和矛盾。

第十九回,宝玉离府前特地留给袭人回来吃的酥酪让奶妈李嬷嬷给吃了,待得宝玉和袭人都回来后宝玉查起这酥酪的账来时,有丫
鬟报说“让李奶奶给吃了”,袭人害怕宝玉登时就会发作,于是未
等宝玉开口忙编了一套肚子不好的“瞎话”来搪塞,又急忙以想吃
栗子要宝玉剥栗子(她自己去铺炕)岔开了宝玉的注意力,避免了
又一次类似撵茜雪的“枫露茶”事件:“宝玉才要说话,袭人便忙
笑说道:‘原来留的是这个,多谢费心。

前儿我因为好吃,吃多了,好肚子疼,闹的吐了才好了。

他吃了倒好,搁在这里白遭塌了。


只想风干栗子吃,你替我剥栗子,我去铺炕。


到了第三十一回,晴雯和宝玉因为一把扇子而怄气,继之又把气怄到了出来劝架的袭人身上,直把宝玉气得要回王夫人撵走晴雯,
袭人不顾晴雯刚刚的冷嘲热讽百般从中拦阻,并不惜下跪。

又如第三十七回中,秋纹因得了王夫人赏赐在大家面前炫耀时遭到了晴雯的非议而赌气说道:“那怕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
太的恩典,也不犯管别的事。

”众人听了都笑道:“骂的巧,可不是
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

”袭人听了这般的取笑之词只是“笑道:‘你们这起烂了嘴的,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儿。

……少轻狂罢。

你们谁取了碟子来是正经。

’”如此这般,怕是没有比“贤”再合适袭人的“考语”了吧。

《红楼梦中袭人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