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定稿版

合集下载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3. 能够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3. 人文因素: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 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2. 概念解释: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以及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自然因素:讲解不同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通过案例分析不同自然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人文因素:讲解不同的人文因素,包括农业技术、交通、市场和政策等。

通过案例分析不同人文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5. 综合分析: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地区进行研究和分析。

6. 总结:通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组织讨论法: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不同区位农业生产影响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和总结等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班级内设立小组或班级竞赛,以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农业区位因素2.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3. 人文因素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4.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7. 经典案例:江南水乡地区自然因素:充沛的雨水和湿润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人文因素:古代农业技术水平高,发展了灌排系统。

现代市场需求大,水稻的收购、加工等环节比较完善,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总体评价:江南水乡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加持,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观念;(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2)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2)地形因素:坡度、坡向、海拔等;(3)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肥力、排水等。

3. 影响农业区位的社六、影响农业区位的经济因素(1)市场因素:农产品需求、价格、运输成本等;(2)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供给、工资水平、人口密度等;(3)资本因素:农业投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

七、影响农业区位的政策因素(1)国家政策:农业支持政策、土地政策、贸易政策等;(2)地方政策:农业发展规划、补贴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八、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1. 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使用地图、统计数据、卫星遥感图像等;2. 实地考察:观察农业景观、访谈当地农民等;3. 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九、案例分析: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1. 案例一:东北平原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2. 案例二:江南水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3. 案例三:西部干旱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

十、总结与评价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3. 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强调其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 第三章 第1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

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最新考纲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把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微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的综合分析1.区位含义(1)确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3.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进展变化较快。

(2)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5.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因素)。

特殊提示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分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假如没有该因素,就不行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导因素。

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影响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打算某地区适宜进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打算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打算性因素,图析如下: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条件、技术、市场、政策等)进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影响较大。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影响农业生产、决定农业布局、影响农业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2. 学生查找相关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自然因素的分类:气候、土壤、水资源。

2. 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温度、降水、光照。

3. 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肥力、质地、结构。

4. 水资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灌溉、水源、水文。

教学活动:1. 讲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分析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具体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总结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学生查找相关案例,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社会经济因素的分类: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

2. 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需求、价格、竞争。

3. 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运输成本、流通速度、交通网络。

4. 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政策、补贴、税收。

5. 劳动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劳动力供应、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素质。

教学活动:1. 讲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分析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教案标题:农业区位因素教案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

4. 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它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知识讲解:2. 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类介绍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等)和人文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4. 分别讲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例如气候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市场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等。

案例分析:5. 提供几个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优劣。

6.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地区适合发展特定的农业?有什么因素限制了某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小组讨论:7.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8. 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讨论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潜力和限制。

展示和总结:9.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10.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

教案评估:1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研究报告,包括对某个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评价。

12. 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估,包括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价。

延伸活动:1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

14.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深入研究某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并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农业区位因素案例材料-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农业区位因素研究报告评估标准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区位因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农业区位因素

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农业区位;农业布局、农业地域类型。

[基本原理]农业区位选择原理。

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概念: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农业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

(2)科学技术因素: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3)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

思考精准农业、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有何不同?答案精准农业是以“3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绿色农业则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关键在于减少生产、储运、加工环节的污染,使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而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农膜、饲料添加剂等,而是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例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复种指数热量足则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热量不足则相反柑橘等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苹果等暖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光照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光照强,则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弱,不利于作物生长;光照时间长可弥补热量不足,利于作物生长新疆光照充足,长绒棉品质优良、哈密瓜甜;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光照时间长,大米口感好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降水量大可发展水田农业,小则旱作;过多则涝、过少则旱,都影响作物生长我国南方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北方地区多种植小麦,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积累营养物质我国西北地区因气温日较差大,瓜果糖分积累多,品质好②其他自然因素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例水源水源丰富的地区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但缺水地区它会成为限制性因素有灌溉水源保证的干旱地区,可发展农业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地形地形类型、海拔、坡度等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及机械化程度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大面积平原可以使用大型机械化;山地、丘陵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生产规模大,多采用大型机械化;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林业或畜牧业,生产规洼地水域宜发展渔业模较小,多使用小型机械化土壤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酸碱度等影响作物类型及产量不同土质适宜不同作物;肥力影响产量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2)人文因素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举例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城郊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交通运输①交通运输便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②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产品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价格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等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丰富,发展水田农业,可以精耕细作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科技机械化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①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②杂交水稻的培育;③冷藏运输使新鲜瓜果能运到更远的地区;④温室大棚等的使用使反季节蔬菜供应充足生物化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了农业产出冷藏技术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保温技术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此外,资金、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2.掌握农业的区位因素;
3.了解不同农业区位的生产特点和种植特点;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2.理解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1.问答教学法
2.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3.情景模拟教学法
教学内容:
一、农业区位因素
1.气候因素
温度、降水、日照等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土壤因素
土壤肥力、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水资源因素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农业的影响。

4.人力资源因素
农业区域的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劳动力资源等人力资源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二、不同农业区位的生产特点和种植特点
1.多雨区农业特点
生产粮食、木材和草原畜牧业,农产品种类多,如稻谷、玉米、小麦、豆类等。

2.缺水区农业特点
一般生产少量粮食和蔬菜,适合种植各种耐旱作物如葡萄、石榴、板栗等。

3.高寒区农业特点
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如牛羊等;同时生产粮食、蔬菜和水果,如马铃薯、苹果等。

4.河流、湖泊区农业特点
适合发展水稻种植、钓鱼、水产养殖,生产茶叶、丝绸等。

三、情景模拟教学
1.教师利用地图和照片模拟不同农业区位,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和分析,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2.学生利用实验室设备,对不同农业区位进行实地模拟,了解各区位的生产特点和种植特点。

3.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设计农业产业布局图,理解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性并体验合作的过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2.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1)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思考温室、大棚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什么条件,使得其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进行农业生产?温室蔬菜能远销千里之外主要得益于什么?答案改变了热量条件。

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改进。

1.不利自然因素的改造(1)热量不足: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地温低时可用盆栽并用支架支起,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

(2)光照不足:室内用日光灯、反光镜;果树下用反光纸等。

(3)水源不足:用日光温室改善热量条件,调节蒸发;发展节水农业、耐旱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适当抽取地下水等。

(4)地形不利:改造地形,发展梯田;选择河谷平原、河漫滩等地。

(5)改造红壤:掺沙;补充熟石灰(草木灰),增施有机肥;种茶树或松树等。

2.农业人文因素的变化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术语经济可持续发展增产: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
第一讲农业区位选择(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4.学会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复习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1.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 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②分析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③评价某一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生(看图片,思考)什么是农业
师(讲解)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来获得产出。

广义上包括农(耕作业)、林、牧、渔业。

(设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不能将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
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方向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不同,所以农业的地区分布也不同。

在地理上,我们把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影响农业生产
的条件称之为农业区位。

一、农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师:农业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核心考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合作探究]
阅读?三维设计?104页考点一,思考以下问题:
1.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2.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自然要素上?
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1. 市场
2
师:当自然条件发生异变时,会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生:自然灾害使农业减产
师:(精讲)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生:课堂训练
(承转)各大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程度是否相同?
核心考点2:——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师:(精讲)主导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影响最关键或决定性的因素。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该因素,就没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区位优势:一个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可能不止一个。

限制性因素: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条件。

主导区位因素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有可能是该地发展农业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或最大的限制性区位条件。

生:课堂训练
(承转)由这道题目判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
核心考点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条件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

1.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我们通过运用农业技术,对某些限制性因素进行改造,扬长补短,农业生产取得成功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规模和地域类型发生变化
交通运输及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种植范围,影响生长时间、季节生:课堂训练
师:(课堂小结)一个区域的农业活动会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了某些农业活动的决定因素。

核心考点4:评价某一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请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所以用一些典型的题目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并提高地理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