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水热条件的组合配置不同,因而导致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图14-1)。

图14-1植被分布与不同水热条件的关系

阴影区是土壤和火对植被边界的影响

(仿Whittaker,1975)

一、热带植被类型

(一)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纬5~10°以内,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气候区。全世界的热带雨林,可划分为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热带雨林区和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区。区内水热条件充沛,平均温度为25~30℃,平均年温差只有1~6℃,无明显的冬季和旱季,年降水量约2000~4000mm,多的可达12000mm(如夏威夷),空气中相对湿度达90%以上。土壤为砖红壤,质地为壤质或粘质,土壤内缺乏盐基,也缺乏植物养料,几乎都呈酸性,腐殖质含量因分解而低下,土层内富有铁铝氧化物。植被群落最明显的特点是大量种类组成乔木层,在1hm2范围内,可能有40~100种之多。树冠参差不齐,色彩不一,树干高大笔直,分枝少,具有板状根(如紫茉莉、龙脑香科植物)、气生根(如榕树属植物)。中型叶或大型羽叶常绿,下层植物常具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茎花现象也是雨林乔木的一个特征。另外,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几个层片,构成了雨林的特殊景观。

中国雨林是印度—马来西亚雨林群系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

(二)季雨林

季雨林(monsoon forest)是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主要分

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由于东南亚的季风最盛行,故季雨林在那里分布面积最大,且发育最为典型,分布在印度德干高原、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的干热河谷和盆地中。年平均气温25℃左右,年降水量800~1500mm,具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群落有季相变化,群落高度较低,主要树种干季落叶,雨季到来时又开始长叶并相继开花,由于花期比较集中且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使季雨林的外貌显得华丽,下层有常绿树种,具有旱生特征,林内有少量藤本和附生植物。

季雨林在我国热带季风区有着广泛分布。在广东它分布于湛江、化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其中以海南岛北部和西南部面积最大;在广西分布于百色、田东、南宁、灵山一线以南全部低海拔地区;在云南主要分布于1000m以下的干热河谷两侧山坡和开阔的河谷盆地。分布区每年5~10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80%,地面蒸发强烈,有干湿季之分,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季雨林是以阳性耐旱的热带落叶树为主,最常见的有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合欢属(Albizzia)、黄檀属(Dalbergia)等,并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三)红树林

红树林(mangrove forest)是一种受周期性海水浸淹而生长于海滩淤泥上耐高温盐碱的湿生乔灌木群落。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可达32°N和44°S),世界上红树林有两个分布中心:一是以马来半岛为发达的东方红树林,包括太平洋西岸及印度洋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丰富,可达20余种;另一是西方红树林,包括太平洋东岸及大西洋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较少。红树林所在的生态环境是风浪小,地势平缓,积有淤泥的海滩,土壤含盐量可达%左右。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故称为红树林,该群落的平均高度为30m,其分布可以最低潮位线延伸到潮汐完全达不到的海岸上。红树林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还有所谓的胎生及盐生。

我国红树林植物共有24种,分属于13科15属,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和福建沿海,广西和台湾也有分布。

(四)稀树草原

稀树草原(savanna)亦称萨王纳群落,是一种热带型的旱生草本群落,在群落内到处都有旱生型的乔木独株稀疏地分布着。地球上稀树草原主要位于赤道南北5°~20°的范围内,非洲的分布面积最大,占据该大陆40%左右,在东部和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特别发达,主要草本植物有禾本科的须芒草属(Andropogon)、黍属(Panicum)和龙胆科的绿草属(Chlora)等,而在乔木中以伞状金合欢(Acacia spirocurpa)和猴面包树(Adansonia digitata)为典型。南美的稀树草原集中在巴西高原上,且分布面积较大。此外,北美西部、澳大利亚大陆中部荒漠四周、亚洲的印度、缅甸中部、斯里兰卡北半部和东南半岛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我国的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通常出现在砖红壤或红棕壤以及砖红壤性红壤的地区,大多数是由于森林受到人为破坏后产生的次生植被,但也有些是由于季节性干旱影响引起的。

二、亚热带植被类型

(一)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的植被。它在南、

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均有分布,但以我国的常绿阔叶林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该区具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最热月的平均温度达24℃~27℃,冬季稍干寒,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为3℃~8℃,年均温度为16℃~18℃,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全年较湿润。群落中主要树种为樟科、山茶科、壳斗科等。树叶革质,有光泽,叶面与光垂直,故称照叶林。上层乔木的芽有芽鳞保护。林下为湿生植物,附生植物不发达,缺少茎花现象和板状根。

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北部的广阔山地丘陵及西藏南部山地,其分布的海拔高度在西部为1500~2800m,至东部渐降至100~200m以下。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

(二)常绿硬叶林

常绿硬叶林(evergreen sclerophyllous forest)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地中海沿岸,其他分布于大洋洲西部、东部和中部,南非开普敦,北美加利福尼亚,南美智利中部沿海一带。在这些地方,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群落特征是叶常绿、革质,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叶面方向几乎和光线平行。硬叶林的主要成分是椰子栎(Quercus coccifera)、冬青栎、油橄榄(Olea europaea)、欧石楠(Erica arborea)及百里香(Thymus vulgaris)等。

我国的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及西藏东南的部分河谷中,其中金沙江峡谷两侧的高山是其分布中心。因为我国没有夏干冬雨气候,所以,我国的常绿硬叶林是一个特殊类型,被称为“山地常绿硬叶林”,其主要树种有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川西栎、黄背栎等。

(三)荒漠

荒漠(desert)植被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干燥地区,从非洲北部的大西洋起往东经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大、小内夫得沙漠,鲁卜哈利沙漠,伊朗的卡维尔沙漠和卢特沙漠,阿富汗的赫尔曼德沙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哈萨克斯坦的中亚荒漠,我国西北和蒙古的大戈壁形成世界上最为广阔的荒漠区。此外,还有北美西部大沙漠,南美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等。荒漠的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少于25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数倍或数十倍,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土壤缺乏有机质,植被稀疏。荒漠中植物以不同的生理生态方式适应严酷环境。如有的叶片缩小或退化,有的只有肉质茎叶,有的茎叶被白茸毛,来贮水防灼;它们大多根系发达;还有一些短命植物和变水度种类(poikilohydric species),如地衣、苔藓和某些蕨类。盐生植物是很多荒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类群。

我国西北部的荒漠属于温带荒漠,位于北非欧亚荒漠区的东段北端。包括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宁夏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约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5强,其中沙漠与戈壁面积约有100余万平方公里。组成荒漠植被的建群层片有小乔木层片,如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它们是叶退化和落枝性的旱生小乔木;灌木与小灌木层片,如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木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ton)等;半灌木与小半灌木层片,如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盐生假木贼(Anabasis sals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博落蒿(Artemisia borotalensis)等。此外还有多年生、一年生草类和短命植物等从属层片。

三、温带植被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