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利用收集截污净化技术

合集下载

截污与雨水管理

截污与雨水管理
截污与雨水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 引言 • 截污技术 • 雨水管理 • 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 环境污染和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截污与雨水管理成为城市环境治 理的重要内容。
02
传统的截污和雨水管理方式往往 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导致治污效果不佳,甚至引发 新的环境问题。
智能化管理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截污 与雨水管理的智能化和精 细化。
政策与法规建议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跨部门协同
制定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和雨水排 放规定,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
加强环保、城建、水利等相关部门的 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政策引导与激励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 参与截污与雨水管理工作,提供资金 、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防洪涝措施
03
在排放口设置防洪涝设施,如挡水闸门、溢流堰等,以应对暴
雨等自然灾害。
雨水储存与利用
储存设施
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如蓄水池、 地下水池等,用于储存收集的雨
水。
净化处理
对储存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如过 滤、消毒等,以满足用水需求。
回用途径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冲 厕、洗车等用途,提高雨水的利用 效率。
详细描述
在河流、湖泊等水体周边,一些企业和居民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水质恶化。通过建设排污口截流设施,可 以将这些污水进行拦截,收集后进行处理或再利用,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同时,可以减轻下游污水处雨水收集系统
01
02
03
雨水收集设施
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如雨 水井、集水池等,用于收 集雨水。

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截污弃流过滤系统施工工法(2)

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截污弃流过滤系统施工工法(2)

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截污弃流过滤系统施工工法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截污弃流过滤系统施工工法一、前言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自然降雨来灌溉绿化景观的设施。

为了有效利用雨水资源,需要采用雨水收集截污弃流过滤系统进行处理和利用。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和参考。

二、工法特点雨水收集截污弃流过滤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降低用水成本。

2. 减少雨水径流的压力,缓解城市内涝现象,改善城市环境。

3. 有效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颗粒污染物和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提供高质量的雨水用于灌溉和冲洗。

4. 通过雨水花园的绿化景观,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

5. 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扩展,适应不同规模的工程和场地。

三、适应范围雨水收集截污弃流过滤系统适用于各类居住小区、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化等场所。

无论是大型城市还是小型乡村,都可以适用该系统来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四、工艺原理雨水收集截污弃流过滤系统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收集、截污、过滤三个环节。

1. 收集:通过设立雨水收集设施,如屋顶排水系统、道路排水系统等,将降雨收集起来。

2. 截污:通过设立污水截污设施,如截留坑、污水沉淀池等,截留并分离出雨水中的污染物。

3. 过滤:通过使用过滤设施,如沉砂池、植物过滤池等,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污染物。

五、施工工艺1. 设置收集设施: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收集设施的类型和规模。

2. 构建截污设施:根据工程场地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截污设施并进行施工。

3. 建造过滤设施:依次进行过滤设施的建造工作,包括挖土、设置材料、建造过滤层等。

4. 连接管线系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线系统的敷设、连接和固定工作。

5. 进行试运行和调试:对完成的系统进行试运行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六、劳动组织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周期,确定劳动组织的人员配置和任务分工。

分析城市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

分析城市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

分析城市黑臭水体控源截污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是指由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有机物和营养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腐败和缺氧,产生难闻的臭味,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因此,控制城市黑臭水体已经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黑臭水体的控制可以从控源截污技术入手。

控源截污技术是通过对污水排放源头进行截污和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以实现治理水环境的目的。

一、截污技术1、雨水收集系统城市雨水的大量排放也是城市黑臭水体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此,需要对城市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

对于城市上游的雨水,可以通过堆积岩石和人工湿地等方式进行雨水的净化和收集,然后将其用于绿化、景观水体等。

2、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在城市下雨天,由于城市地面的渗透能力很差,雨水很容易就被污水混合。

因此,通过控制雨水和污水的分流,可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避免雨水和污水混合排放,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城市垃圾处理对于城市黑臭水体的控制也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储存,可以减少有机物和营养物的排放,从而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4、河湖堤坝在城市中,很多湖泊和河流都被围绕着建成了一些河湖堤坝,这些河湖堤坝可以减少城市污水和垃圾的直接流入河湖,从而降低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

二、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和消除污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

利用生物降解的原理进行污水处理,可以消除臭味和色度,能够降低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品来进行污水的深度处理。

该技术适用于垃圾填埋渗滤液和其他难以生物处理的工业废水处理。

它可以改变污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销毁,从而达到更加彻底的净化效果。

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WHQ摘要:城市缺水日益严重, 泛滥的雨水却使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

本文阐述了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由国内外部分城市,地区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成功典范,阐明利用雨水资源的可行性,提出了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具体方案关键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前言:每当暴雨来临,泛滥的雨水总会使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道路积水、低洼地被淹、民居进水现象时有发生,给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与此同时,由于不合理使用、污染和环境影响,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现代城市饱受“干渴”的煎熬。

目前,在我国660多座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00多座,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0座。

前些年,我国川渝等地遭受50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造成几百万市民饮水困难,经济损失逾百亿元。

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一大制约因素。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必要性把雨水收集起来,经简单处理用于土地入渗补充地下水、城市的浇灌绿化、冲洗马路、消防、洗车、冲厕、洗衣服及其他生活用途,既能减少城市雨洪危害、减轻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压力,又能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在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城市建设中,由于偏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忽视对城市自然调节功能的保留和培育,导致整个城市被钢筋水泥覆盖,市区地面大面积硬化,雨水难以下渗,大量雨水通过排水系统白白流走,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据测算,北京市城区每年可利用的雨水量有2.3亿立方米而目前,全市年收集水量仅为150万立方米,大量雨水白白地流走了,非常可惜。

因此,在水资源危机和雨洪危害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加强雨水的收集利用,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新兴课题。

二、雨水收集利用的成功案例在美国芝加哥,为了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问题,大多数的建筑安装了屋顶蓄水和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

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雨水利用给予支持。

如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分别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雨水管理问题。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雨水管理难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等方面。

一、雨水收集雨水收集是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第一步。

通过屋顶、道路、广场等建筑和场地的设计,将雨水引导到集水设施中,如雨水管道、雨水桶或雨水花园等。

同时,可以利用雨水收集井、蓄水池等设施进行集中收集,确保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雨水储存雨水储存是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如地下蓄水池、雨水桶、雨水花园等,将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储存和蓄积。

在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建设更大型的雨水蓄水池,以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

三、雨水净化雨水净化是确保雨水质量符合利用要求的必要步骤。

通过雨水过滤器、沉淀池、生物滤池等净化设施,可以去除雨水中的杂质、污染物和有害物质,提高雨水的利用价值和安全性。

同时,可以采用自然生态净化方法,如植物过滤、湿地净化等,实现对雨水的生态净化和净化。

四、雨水利用雨水利用是城市雨水管理的最终目的。

通过建设雨水利用系统,如雨水冲洗、灌溉、景观水体、地源热泵等,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城市绿化、农田灌溉、景观水体充填、建筑冷却等用途,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同时,可以将雨水利用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打造生态城市、水城市,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涵盖了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等多个方面,是解决雨水管理难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可以实现对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加大投入和推广应用,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措施

城市雨水资源化是指将城市降雨中收集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的过程。

以下是城市雨水资源化的一些常见措施:
雨水花园:将城市中的花园、公园等区域改造为雨水花园,通过设计排水系统,使雨水能够被有效地收集、存储和利用。

雨水花园还能起到净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

雨水收集池:在城市中建设雨水收集池,收集和储存降雨中的雨水,使其在干旱季节时可以供给植物、灌溉农田等用途。

屋顶绿化:将城市中的屋顶改造成绿化屋顶,通过屋顶绿化系统,能够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并具有隔热、隔音、降温等多种优点,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

生态沟渠:通过在城市中建设生态沟渠,利用植物的吸水和净化作用,收集、储存和净化雨水,达到水资源回用的目的。

雨水滞留池:在城市中建设雨水滞留池,收集和储存降雨中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树枝等材料的过滤和分解作用,净化雨水并回用。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降低城市水灾风险。

城市雨水量质协同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

城市雨水量质协同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

城市雨水量质协同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水资源管理问题。

其中,城市雨水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雨水量、
雨水质、雨水环境和人类健康等多种因素,并进行整体优化和协同控制。

因此,城市雨水量质协同控制成为了当前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城市雨水量质协同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雨水采集、净化、利用和排放
等过程的控制。

具体来说,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雨水采集技术:采用多种形式的雨水采集设施,如屋顶雨水收集器、路面雨水收集器等,实现雨水的收集。

2.雨水净化技术:通过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方式,去除雨水中的
杂质和污染物,提高雨水的水质。

3.雨水利用技术:利用净化后的雨水,进行灌溉、养殖、景观绿化等
用途,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4.雨水排放技术:对于无法利用的雨水,采用适当的排放方式,控制
雨水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在以上技术的基础上,城市雨水量质协同控制还需要进行集成应用。

具体来说,需要将不同技术的控制实现整合在一起,实现整个过程的协同
控制。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监测、模型优化、管控决策等工作,实现城
市雨水量质协同控制的智能化管理。

综上所述,城市雨水量质协同控制是一个涉及多个技术和领域的综合
性问题,需要在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和提升,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

雨水净化的简易方法

雨水净化的简易方法

雨水净化的简易方法
雨水净化是一种环保的方法,可以将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使
其变得更加清洁,可以用于浇灌植物、洗车、冲厕所等用途。

下面介
绍几种简易的雨水净化方法。

1. 滤网过滤法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只需要在雨水收集器的进水口处安装一个
滤网,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杂质和污染物。

滤网可以使用细网眼的纱
布或者是过滤网,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清洗一下。

2. 沙滩过滤法
这种方法需要一个大桶或者是水泥池,将沙子和砾石放入其中,然后
将雨水通过沙滩过滤,可以去除大部分的污染物和杂质。

需要注意的是,沙子和砾石需要定期更换或清洗。

3. 植物过滤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雨水收集器的出水口处安装一个植物过滤池,可以使
用芦苇、香蒲等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吸收雨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
使其变得更加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需要定期修剪和更换。

4. 活性炭过滤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雨水收集器的出水口处安装一个活性炭过滤器,可以去除雨水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

需要定期更换活性炭。

5. 紫外线消毒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雨水收集器的出水口处安装一个紫外线消毒器,可以杀死雨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使其变得更加安全。

需要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

以上是几种简易的雨水净化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雨水净化后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用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同时,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净化设备,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体系车伍1李俊奇1刘红2何建平2(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00044;2 北京城市节水办公室,1000?)摘要: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笔者基于多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和对国内外技术的总结,将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体系概括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雨水渗透系统,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雨水水质控制系统四大方面。

关键词:现代城市雨水利用集蓄渗透技术体系近十年来,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和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是一种新型的多目标综合性技术,可实现目标有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

目前应用范围有:分散住宅的雨水集蓄利用中水系统;建筑群或小区集中式雨水集蓄利用中水系统;分散式雨水渗透系统;集中式雨水渗透系统;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

对现代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有利于构筑和完善该技术体系,尽快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1 雨水集蓄利用1.1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利用屋顶做集雨面的雨水集蓄利用系统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

可产生节约饮用水,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效益。

该系统又可分为单体建筑物分散式系统和建筑群集中式系统。

由雨水汇集区、输水管系、截污装置、储存、净化和配水等几部分组成。

有时还设渗透设施与贮水池溢流管相连,使超过储存容量的部分溢流雨水渗透。

屋面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许多国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德国已实现产业化和标准化,一些专业公司开发出成套设备和产品。

德国Ludwigshafen已经运行十年的公共汽车洗车工程利用1000m2屋面雨水作为主要的冲洗水源;法兰克福Possmann苹果轧汁厂将绿色屋面雨水作为冷却循环水源等,是屋面雨水用于工业项目的成功范例。

1.2 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屋顶绿化是一种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和美化城市环境新的生态技术,也可作为雨水集蓄利用和渗透的预处理措施。

即可用于平屋顶,也可用于坡屋顶。

植物和种植土壤的选择是屋顶绿化的技术关键,防渗漏则是安全保障。

植物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筛选本地生的耐旱植物,还应与土壤类型、厚度相适应。

上层土壤应选择孔隙率高、密度小、耐冲刷、且适宜植物生长的天然或人工材料。

在德国常用的有火山石、沸石、浮石等,选种的植物多为色彩斑斓的各种矮小草本植物,十分宜人。

屋顶绿化系统可个提高雨水水质并使屋面径流系数减小到0.3,有效地削减雨水径流量。

该技术在德国和欧洲城市已广泛应用。

1.3 园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在新建生活小区、公园或类似的环境条件较好的城市园区,可将区内屋面、绿地和路面的雨水径流收集利用,达到更显著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优化小区水系统、减少水涝和改善环境等效果。

因这种系统较大,涉及面更宽,需要处理好初期雨水截污、净化、绿地与道路高程、室内外雨水收集排放系统等环节和各种关系。

2 雨水渗透采用各种雨水渗透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间接的雨水利用技术。

还有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水涝和海水的倒灌等多种效益。

可分为分散渗透技术和集中回灌技术两大类:渗透检查井渗透管分散式渗透沟渗透池(坑)雨水渗透回灌设施透水地面绿地渗透干式深井回灌集中式湿式深井回灌分散式渗透可应用于城区、生活小区、公园、道路和厂区等各种情况下,规模大小因地制宜,设施简单,可减轻对雨水收集、输送系统的压力,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充分利用表层植被和土壤的净化功能减少径流带入水体的污染物。

但一般渗透速率较慢,而且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能力差或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等条件下应用受到限制。

集中式深井回灌容量大,可直接向地下深层回灌雨水,但对地下水位、雨水水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对用地下水做饮用水源的城市应慎重。

2.1 渗透地面渗透地面可分为天然渗透地面和人工渗透地面两大类,前者在城区以绿地为主。

绿地是一种天然的渗透设施。

主要优点有:透水性好;城市有大量的绿地可以利用,节省投资;一般生活小区建筑物周围均有绿地分布,便于雨水的引入利用;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对雨水中的一些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截留和净化作用。

缺点是渗透流量受土壤性质的限制,雨水中如含有较多的杂质和悬浮物,会影响绿地的质量和渗透性能。

人造透水地面是指城区各种人工铺设的透水性地面,如多孔的嵌草砖、碎石地面,透水性混凝土路面等。

主要优点是,能利用表层土壤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对预处理要求相对较低;技术简单,便于管理;城区有大量的地面,如停车场、步行道、广场等可以利用。

缺点是,渗透能力受土质限制,需要较大的透水面积,对雨水径流量的调蓄能力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采用透水性地面。

2.2 渗透管沟雨水通过埋设于地下的多孔管材向四周土壤层渗透,其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少,管材四周填充粒径 20~30㎜的碎石或其他多孔材料,有较好的调储能力。

缺点是一旦发生堵塞或渗透能力下降,很难清洗恢复。

而且由于不能利用表层土壤的净化功能,对雨水水质有要求,应采取适当预处理,不含悬浮固体。

在用地紧张的城区,表层土渗透性很差而下层有透水性良好的土层、旧排水管系的改造利用、雨水水质较好、狭窄地带等条件下较适用。

一般要求土壤的渗透系数k明f显大于10-6 m/s,距地下水位要有一定厚度的保护土层。

可以采用地面敞开式渗透沟或带盖板的渗透暗渠,弥补地下渗透管不便管理的缺点,也减少挖深和土方量。

渗沟可采用多孔材料制作或做成自然的带植物浅沟,底部铺设透水性较好的碎石层。

特别适于沿道路、广场或建筑物四周设置。

2.3 渗透井渗透井包括深井和浅井两类,前者适用水量大而集中,水质好的情况,如城市水库的泄洪利用。

城区一般宜采用后者。

其形式类似于普通的检查井,但井壁做成透水的,在井底和四周铺设Φ10~30㎜的碎石,雨水通过井壁、井底向四周渗透。

渗透井的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和所需地下空间小;便于集中控制管理。

缺点是净化能力低,水质要求高,不能含过多的悬浮固体,需要预处理。

适用于拥挤的城区或地面和地下可利用空间小、表层土壤渗透性差而下层土壤渗透性好等场合。

2.4 渗透池(塘)渗透池的最大优点是渗透面积大,能提供较大的渗水和储水容量;净化能力强;对水质和预处理要求低;管理方便;具有渗透、调节、净化、改善景观等多重功能。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在拥挤的城区应用受到限制;设计管理不当会造成水质恶化,蚊蝇孳生,和池底部的堵塞,渗透能力下降;在干燥缺水地区,蒸发损失大,需要兼顾各种功能作好水量平衡。

适用于汇水面积较大(>1ha)、有足够的可利用地面的情况。

特别适合在城郊新开发区或新建生态小区里应用。

结合小区的总体规划,可达到改善小区生态环境,提供水的景观、小区水的开源节流、降低雨水管系负荷与造价等一举多得的目的。

2.5 综合渗透设施可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将各种渗透装置进行组合。

例如在一个小区内可将渗透地面、绿地、渗透池、渗透井和渗透管等组合成一个渗透系统。

其优点是可以根据现场条件的多变选用适宜的渗透装置,取长补短,效果显著。

如渗透地面和绿地可截留净化部分杂质,超出其渗透能力的雨水进入渗透池(塘),起到渗透、调节和一定净化作用,渗透池的溢流雨水再通过渗井和滤管下渗,可以提高系统效率并保证安全运行。

缺点是装置间可能相互影响,如水力计算和高程要求;占地面积较大。

3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生态园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是利用生态学、工程学、经济学原理,通过人工净化和自然净化的结合,雨水集蓄利用、渗透与园艺水景观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从而实现建筑、园林、景观和水系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种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要求设计者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能力,设计和实施的难度较大,对管理的要求也较高。

具体作法和规模依据园区特点而不同,一般包括屋顶绿化、水景、渗透、雨水回用、收集与排放系统等。

有些还包括太阳能、风能利用和水景于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建筑,以下是两个实例。

1992年建于柏林市的某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将160栋建筑物的屋顶雨水通过收集系统进入三个容积为650m3的贮水池中,主要用于浇灌。

溢流雨水和绿地、步行道汇集的雨水进入一个仿自然水道,水道用砂和碎石铺设,并种有多种植物。

之后进入一个面积为1000m2、容积为1500m3的水塘(最大深度3m)。

水塘中以芦苇为主的多种水生植物,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使雨水在水道和水塘间循环,连续净化,保持水塘内水清见底,形成植物鱼类等生物共存的生态系统。

遇暴雨时多余的水通过渗透系统回灌地下,整个小区基本实现雨水零排放。

柏林Potsdamer广场Daimlerchrysler区域城市水体工程也是雨水生态系统成功范例。

该区域年产雨水径流量2.3万m3。

采取的主要措施:建有绿色屋顶4ha;雨水贮存池3500m3,主要用于冲厕和浇灌绿地(包括屋顶花园);建有人工湖12ha,人工湿地1900m2,雨水先收集进入贮存池,在贮存池中,较大颗粒的污染物经沉淀去除,然后用泵将水送至人工湿地和人工水体。

通过水体基层、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进一步净化雨水。

此外,还建有自动控制系统,对磷、氮等主要水质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和控制。

该水系统达到一种良性循环,野鸭、水鸟、鱼类等动植物依水栖息,使建筑、生物、水等元素达到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4 雨水利用水质控制系统雨水水质控制是现代城市雨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特征。

城市雨水水质情况比较复杂,城市和区域的不同,汇水面、季节、降雨特征等的不同都会导致径流水质的很大差别。

雨水径流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大气的污染,直接由降水带来的污染物。

这取决各城市的空气状况,也可能由大气的迁移,从外域带入。

从北京城区降雨水质分析结果看,天然雨水中含有一些污染成分,如SS、COD、硫化物,氮氧化物等,但浓度相对较低。

其次是屋面材料的影响和在非降雨期屋面上积累的大气沉降物。

屋面材料对径流水质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尤其是沥青油毡类屋面比水泥砖、瓦质类屋面的污染量高许多倍,而且严重影响市容。

材料老化和夏季的高温曝晒,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都会有显著的升高,色度大,主要为溶解性COD,多集中在初期径流中,浓度为数百甚至数千毫克/升,取决于降雨量、气温,降雨间隔时间,屋面材料品质等,降雨后期的浓度可稳定在一百毫克/升以内。

路面雨水径流水质和影响因素更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