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国外现状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绿 地 既是 一种 汇 水 面 , 又是 一种 雨 水 的收 集和 截 污 措施 。利用 庭 院 绿地
雨水利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并在缺水的地 区广泛应用 。甘肃 、 宁 夏、 陕西、 山西 、 内蒙等省 、 自治区积极兴建了各种雨水集蓄工程 , 用于雨水 回 收利用 , 发展灌溉农业,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利用在
对雨水进行收集和渗透利用预处理的作用。但绿地径流系数很小 , 在水量平 衡计算时既需要考虑利用绿地的截污和渗透功能 , 又要考虑通过绿地径流量 会 明显减 少 , 可 能 收集 不 到足 够 的雨 水量 。
2 . 3城 市雨 水 径流 截 污措 施
2 . 3 . 1控 制源 头 污染 我国发展较晚。 北京市是全国较早启动“ 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 的地 源头污染控制是一种成本低 、 效率高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策略。对城市雨 区, 同时 进 行 了“ 北 京城 区雨 水径 流 污 染控 制 与 管 理 模 式 ” 和“ 北 京 城 市雨 水 水 利 用 系统 首 先从 源 头 人手 , 通 过 一定 的措 施 , 大 大改 善 收 集 雨水 的水 质 和 利 用工 程 实施 技术 与 管理 体 系研 究 ” 等 多项 相 关课 题 的研 究[ 2 1 。 提高 后续 处 理 系统得 效 果 。
施 工技术 与应 用
城市雨水 收集利 用技术 的研究与应 用
摘要 : 城 市雨 水利 用 具有 良好 的发展 前 景 。它涉及 到 雨水 的 收集 、 处理 、 利 用 技 术 以及城 市 雨水 资源 的科 学管理 等 方 面。随着 城 市 雨水利 用 技术 的推 广 和城 市 非 点源 污染 控 制 的开展 , 雨水 的收集 利 用处 理 技术 也将 受到越 来 越 多的 重视 。 关键 词 : 雨水 利 用 ; 雨水 收 集 ; 蓄 留;
给排水国外发展现状

给排水国外发展现状排水系统在国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在环保和城市规划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在减缓城市洪涝、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对排水国外发展现状的简要描述。
首先,在欧洲国家,排水系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许多欧洲城市拥有先进的排水设施,能够有效处理大量污水和雨水。
这些排水系统采用了各种创新技术,如雨水收集系统、分级排水系统等,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欧洲国家还注重处理污水,通过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使得排放到河流和海洋中的废水减少到最低限度,保护了水资源的安全和清洁。
其次,北美洲的排水系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北美洲城市面对的挑战包括强降雨造成的洪涝和南部干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美洲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和水塘来存储雨水,减少洪涝风险;同时,利用高效节水设备和技术来减少用水量,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此外,北美洲的城市还采用了绿色基础设施和可持续排水系统,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还有,亚洲国家在排水系统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陆,亚洲城市面临的排水问题更为复杂和严重。
许多亚洲城市在建设排水系统时,结合了地表自然条件和现代技术,充分发挥地下排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作用。
例如,东京和上海等城市利用地下排水系统将城市内部收集的雨水重新注入地下水库,以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减少洪涝的发生。
另外,亚洲国家还采用了分散式排水系统,如人工湿地和天然滞洪区等,提高了城市的自然适应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
总的来说,国外排水系统的发展现状表明,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城市排水和洪涝问题。
国外的发展经验对于我国的排水系统建设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推动我国的排水系统发展,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范文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因其独特的去污机理和良好的环境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并探讨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二、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微生物、基质等元素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其去污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生物膜法和植物吸收三个方面。
1. 物理吸附人工湿地中的基质(如砂、石、土壤等)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度,能够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被吸附在基质表面,通过沉淀、过滤等作用,实现初步的净化。
2.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人工湿地去污的主要机制之一。
在湿地中,微生物在基质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氧化、还原、分解等生物化学反应,将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物质。
此外,微生物还能通过与植物根系的协同作用,提高湿地的净化效果。
3. 植物吸收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并将其转运到地上部分,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植物还能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和生长,进一步提高湿地的净化效果。
三、国内外应用现状1. 国内应用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湿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污水处理方面,人工湿地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领域。
例如,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人工湿地与城市管网相结合,有效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在农业领域,人工湿地用于处理农田径流和畜禽养殖废水,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人工湿地还在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国外应用现状国外在人工湿地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
在污水处理方面,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收集等领域。
国外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初探

摘要:阐述了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及发展史,着重阐述了国外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优缺点,对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发展1雨水集蓄利用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一项古老而简便的实用技术,是雨水在原始状态下或在降雨初期阶段就地利用降水的工程技术措施。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是指对降雨进行收集、汇流、存储和进行节水灌溉的一套系统,主要有集雨系统、输水系统、蓄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组成。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农户参与和管理的优点。
其主要的利用途径有新修梯田,拦蓄雨水,发展生产;解决人畜饮水,发展庭院经济;补充灌溉;小流域治理;灌溉农业;城市的地下水的补充和绿化灌溉等方面。
2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史雨水集蓄利用系统自古有之,其中屋顶集流系统可上溯到古罗马时代。
自公元前2000年开始,古罗马时代的庄园,乃至整个城市都有利用雨水作为人饮和日常生活用水的例子。
在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中,平均年降水量仅100mm,但从山体表面集蓄下的雨水已经能够满足周围居民以及现有播种面积的用水要求。
最早的在非洲应用该项技术是在埃及的北部,在这里,容量在200~2 000m3之间的蓄水池已有至少2000年的应用历史,其中许多至今还在使用。
在非洲和亚洲小规模的雨水集蓄如利用屋檐或者简单的水槽,将水引流到传统的坛罐之中的做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很多偏远地区,这种方法到现在还在使用着。
世界上最大的雨水集蓄池是位于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Yerebatan Sarayi,它兴建于凯撒大帝统治时期,长140m宽70m,容量达80 000m3。
80年代以来,雨水利用得到迅速发展,甚至在一些多雨的国家也得到发展,雨水利用也从初级阶段的生活用水向城市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快速发展。
东南亚的尼泊尔、菲律宾、印度和泰国,非洲的肯尼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和马里等国。
工业发达国家的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法国、瑞典、德国等国都在开发利用雨水。
几种非常规水资源应用现状及利用前景

几种非常规水资源应用现状及利用前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逐渐成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各国开始寻找非常规水资源来满足水资源需求。
本文将探讨几种非常规水资源的应用现状及利用前景。
1.再生水再生水是指经过处理后达到可再利用标准的废水或污水。
再生水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景观水等领域。
目前,全球上百家城市开展了再生水利用,其中以新加坡、加州和澳大利亚为代表。
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再生水利用的市场规模将高达3300亿美元。
再生水的利用前景广泛,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和社会困难。
一方面,再生水处理技术成本较高,不同地区的处理技术和标准也不一致,影响了再生水利用的普及。
另一方面,公众对再生水存在疑虑和排斥,因此需要开展相关宣传和教育。
从长远来看,再生水的利用将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2.海水淡化水海水淡化水是指通过反渗透和蒸馏等技术将海水变为可用水资源的淡水。
海水淡化一直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干旱、沿海地区。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产水量已经达到2400万立方米/日,其中中东地区生产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海水淡化水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海水淡化技术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海水淡化成为可用水源。
海水淡化技术同样也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灾害紧急救援,特别是在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中,海水淡化水技术能够迅速提供饮水问题的解决方案。
3.雨水收集和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是一种以收集降水为目的的水资源管理方式。
通过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为工业和市民提供非常规的水资源,同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目前,雨水收集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欧洲和澳大利亚。
雨水收集技术的使用前景也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城市化趋势日益加快的情况下。
通过收集降水,可以缓解城市暴雨引起的排水系统流量大、运转缓慢等问题。
此外,收集雨水还能够降低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压力,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雨水处理与利用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f. h aut f bnC nt ci a v ometE gneigo 1T eF cl o a osr t n mdEni n n n ier f ̄ y Ur u o r n q g Unvr t, h g i 0 0 5 C i ;2. og h a o d i ie i C  ̄lqn 4 0 42, h a n sy g n Y n cunGlx l
文 章 编 号 :00—9 3 {0 6)4一O 9 10 8 32 0 0 O 0—0 3
雨 水 处 理 与 利 用 技 术 在 国外 的应 用
王 鹏 林 华 东 , , , 王玲 霄3 一
(. 1 重庆 大学 城 市 建设 与环 境 工 程学 院 , 重庆 0 05 . l 40 4  ̄2 @J 侨立 水 务 有 限公 司 , 庆 l 重 4 2 6 ;3 浙江大学 建筑设计 研究 院 , 州 3 3 0 ) 0 10 . 杭 10 0
ain o e ea lsi o n r si rs ne .Ac r i oo rn t n l o d t n ,i h asds mefa il d t f v rl ascc u t e p ee td o s c i s o c dn t u ai a n io s t a rie o esbea — g o c i s vc o trp eiiain riwae r t n d ru e ief rwae rcptt an trte me ta e s . o a n
1 国外 雨水 收集 和 利用技 术情 况 国外 一些 发 达 国 家 , 城市 雨 水 资 源 化和 雨 水 的
国内外节水技术和应用现状

国内外节水技术和应用现状
国内外节水技术和应用现状:1. 智能灌溉技术:智能灌溉技术是一
种基于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技术的灌溉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灌溉,减少
水的浪费。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企业和机构开发了智能灌溉系统,如
美国的Rain Bird、以色列的Netafim等。
2.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
收集利用技术是一种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冲厕、洗衣等用途的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城市和企业开始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如
新加坡、澳大利亚等。
3. 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是
一种将废水经过处理后再利用的技术,可以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城市和企业开始推广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如新加坡、日本等。
4. 节水型设备:节水型设备是一种可以减少用水量的设备,如节水型洗衣机、节水型厕所等。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推广
节水型设备,如海尔、三星等。
总之,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节水
技术和应用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推广和应用
各种节水技术,以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国外城市雨洪利用的发展现状

总之 ,印度 开发 出了较为 完善的雨水收集 、 传 输 、处理 系 统 ,可满足 不同用水 的水 质 、水量需求 。新德 里年降雨量 为6 1 l mm,城市 面积是 1 4 8 6 k m ,已建有 1 1 个雨水 利用 系
统 ,每年可 收集 雨水4 . 5 亿 吨 ,可满足约3 5 %的城市正常用
区 ,年 降水 量在5 0 0 a r m以下 ,东部年 降水量 较为充沛 。经 过近一个世 纪的建设 ,美 国水资源开发利 用工程 已基本形 成 体系 ,对局 部洪水 的控 制和西部水资源 的配置都达到 了
2 印度的雨洪利用
印度位 于亚洲 南部 ,人 口约 为1 2 . 1 亿 ( 2 0 1 1 年 ),是
水 量。
坡 注重监测水 质及控制污染 ,确保供水 质量符合世 界卫生
组织标 准 ;严格 执行雨污 分流 ,污水必 须经处理 到符合标
准 的水 质后才允 许排人大 海。同时新加坡 政府大力 开发集 水 区的景观效果 ,土地 除了用来收集雨水 ,并发挥 着重要 的城 市 “ 绿肺 ”功能 ,也是 民众休 闲的好 地方 ,甚 至变成 了一个 令 人难 忘 的旅 游景 点 。 目前新 加坡 每 天可 收集 雨 水6 0 万 吨,可满足约4 0 %的城市正 常用水量 。预计 ̄ 1 2 0 2 0
2 0 1 3 年第 1 4 期
( 总 第 2 5 7 期 )
黧 南 熊 擤
( C u m u l a t i v N e t O y N . 1 O 4 . 2 0 1 3 2 5 7)
.
国外城市雨洪利用 的发展现状
李鸿敬 刘洪海 李 明
( 天津 大学建筑设计研 究 院,天津 3 0 0 0 7 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0 年 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渗透渠、渗透管、渗透井、 可渗透路面、雨水调节池和绿地等各种雨水渗透设施得到迅速 发展。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地修建在楼前屋后。 1992 年 颁布《第 2 代城市地下水总体规划》,规定:新建和修建 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正式将雨水渗 沟、渗塘及透水地面等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同时,将传统和功能单一的雨水调节池,发展成集景观、 公园、绿地、停车场、运动场、居民休闲和娱乐场所等为一体 的多功能雨水调蓄利用设施,即“微型水库”。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的国外现状
雨水收集与利用早已在国际上得到重视。经多年发展,德 国、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雨水的收集与利用都 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进行了长 期的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已经开发出较成熟的雨水收集 回用技术。国内目前对于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国外相比,仍 有一定差距。 下面以日本,美国,德国为例,分别介绍该国雨水利用的 特色和现状。
最后是,雨水回用系统。
没有渗透的雨水则进入蓄积池或人工湿地,可作为水 景,也可用于生活和生产的补充水源,如绿化浇灌、冲厕、 洗衣冲车、冷却循环。
德国汉诺威德意志银行屋顶绿化
美国——雨水生态处置技术理念
美国推行的雨水生态处置技术理念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是最佳管理措施(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简称 BMPs) ;第二阶段是更为严格的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 LID)。 概括地说,美国的雨水生态处置技术理念是以提高天然 入渗能力为宗旨,通过工程和非工程(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雨水的收集、控制和处理,雨水的利用主要是下渗补 充地下水。 其强调雨水是一种资源而非废物,不能任意直接排放; 强调源头控制和自然与生态措施;强调非工程的生态技术的开 发和应用;强调与植物、绿地、水体等自然条件和景观结合的 生态设计,使得雨水利用与生态环境、景观完美结合。
首先是,雨水屋顶花园系统。
其次是,雨水净化系统。
德国在雨水口都要设截污挂篮,以截留树叶、烟头、生活垃圾 等污染物,甚至挂篮内放置吸油介质,吸收泄露的各种油类,减少 对江河湖泊的污染。
再次是,雨水渗透系统。
小区内设置植被浅沟系统,地面铺装采用透水空设施覆盖,雨水 通过植被浅沟、透水地砖和透空设施时可以入渗地下,并减 少地表径流;而道路雨水则通过排水系统进入沿途的多个蓄 水池继续入渗补充地下水。
日本——多功能调蓄设施
日本是在城市中开展雨水资源化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 其收集且处理后的雨水主要用于喷洒路面、冲洗厕所、浇灌草 坪、洗车、消防以及发生灾害时的应急使用等,深度处理后也 供居民生活使用。
1963年 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蓄洪池大多建在地 下,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在地上的也尽可能满足多种用途, 如在蓄洪池内修建运动场,平时用作运动场,雨季用来蓄洪。
德国——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德国是欧洲极力主张广泛进行雨水利用的国家,也是目前世界 上雨水收集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德国在小区建设过程中纳入了自屋顶收集至雨水净化回用为 一体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并与太阳能、风能利用结合起来,建 设集成化和综合化程度很高的生态建筑和生态小区。 通过屋顶花园进行雨水预处理,既可以调节建筑温度、减轻城 市热岛效应,美化城市环境,又可以削减暴雨径流量、控制非点源 污染。德国的花园屋顶占新建屋顶的 40%。
雨水花园(典型 LID 技术) 一种在低洼区域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工程设施。由 具有预处理作用的植被缓冲带、蓄水区、有机覆盖层、种植 土层、植物、地下排水暗管组成,并设有紧急溢流装置,有 时还可设置一贮水池。主要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净化雨水, 将雨水暂时滞留后慢慢渗入土壤来减少径流量和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