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巴西》精品教案(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国地理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观察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巴西地图、世界地图。

3.图片:巴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工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图片。

4.文字材料:关于巴西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世界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巴西的兴趣。

9.2.2巴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9.2.2巴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软件
- 教育应用程序(如互动地图、地理知识游戏等)
4. 教学手段:
- 讲授法:通过讲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巴西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 案例分析法: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和热带雨林保护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9.2.2 巴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巴西”,主要内容包括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掌握巴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
- 巴西的主要民族包括葡萄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日本人等,还有土著民族。
- 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此外还有其他语言在巴西使用,如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
- 巴西的宗教信仰多样,主要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印度教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
1. 设计反思活动:
- 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查看图片等,提高对巴西地理特征的认知。
-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地图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巴西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巴西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和热带雨林保护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巴西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巴西精品教案

第二节巴西教案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a.归纳独特的拉丁文化的特点。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了解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现状,以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巴西过去和现在的经济结构差异,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

并从中认识到单一经济的弊端,进一步理解当在今世界中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a.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b.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教学方法“说、读、想、议”式分层推进法。

教具世界政区图、巴西政区图、多媒体课件、巴西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巴西主要城市的图片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队是哪个队学生回答(巴西)(板书)足球王国——巴西讲解提问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走出国门旅游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到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领略一下拉美的风土人情对我们应该更有吸引力。

那么如果我们要去巴西旅游,你认为要了解它几个方面让我们怀着希望,背着行囊,乘上国航班机,飞过太平洋,来到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领略这个古老国家的风土人情。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巴西的社会文化状况。

巴西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快速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本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巴西。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探究巴西经济发展活动一:分析20世纪以前巴西的经济概况步骤1: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20世纪前,巴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主导产业有哪些?2.巴西主要有哪些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里?3.巴西有哪些主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1:指图说明巴西20世纪前经济发展的过程。

预设学生答案:经历了五个阶段:木材采伐、种甘蔗发展制糖业、采金热、咖啡种植、种植天然橡胶。

学生欣赏图片:巴西的主要作物。

学生2:指图说出巴西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预设学生回答:咖啡、可可、天然橡胶、香蕉、大豆、剑麻、甘蔗等。

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

学生3:指图说明巴西的主要矿产及其分布。

预设学生回答:主要有铁矿、金矿、石油、锰矿等,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教师强调: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量好,除本国使用外,还大量出口,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基地就大量进口巴西的铁矿。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步骤2:教师组织讨论:巴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气候、地形关系密切。

学生:归纳巴西20世纪前经济发展的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20世纪前,巴西经济长期依赖农矿初级产品生产,经济结构单一。

教师承转过渡:初级农产品的大量出口,给巴西带来源源不断的外汇,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金。

下面我们再看看巴西20世纪后的经济发展情况。

活动二:感受20世纪后巴西经济发展步骤1:农业生产高奏凯歌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学生完成任务:1.巴西产量占世界首位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2.巴西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有哪些?(答案见课件展示)步骤2: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教师:布置任务:二战后,巴西的经济发展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巴西》精品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巴西》精品教案(第2课时)

《巴西》精品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巴西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知道巴西的主要农矿产品。

了解巴西的工业化进程。

了解巴西的主要城市。

知道巴西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哪里。

知道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效益。

了解由过去到现在人们对热带雨林的开发及产生的后果。

了解当地针对热带雨林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雨林的相关资料,学习巴西工农业的发展特点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巴西工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分析法、活动讨论法、教师讲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提问:巴西人种的显著特征?(混血种人数量多)巴西文化的特点?(多元性)那么,巴西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呢?巴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当地人是如何对热带雨林进行开发与保护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巴西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二)发展中的工农业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气候巴西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湿热。

(2)河流亚马孙河发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自西向东流,注入大西洋,是世界第二长河,第一大河。

总结: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湿热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的水源,使巴西具有种植热带作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主要农矿产品巴西盛产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黄金和金刚石等农矿产品。

其中一些农矿产品的出口,尤其是咖啡的大量出口,给巴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厚的资金。

农矿产品开发历程:读教材84页图文资料了解。

从葡萄牙殖民者进入巴西,巴西的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的生产。

3.工业化进程19世纪末,巴西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巴西工业化的步伐加快。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2课时)》主要介绍巴西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是继第一课时对巴西的总体介绍之后,对巴西的更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巴西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南美洲最大的国家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巴西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巴西的基本概况。

通过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对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巴西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扎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巴西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南美洲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巴西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2.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河流分布等地理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巴西的气候类型、经济状况、文化特色等案例,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巴西。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相关资料。

2.巴西地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经济状况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3.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巴西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巴西的基本概况,那么巴西有哪些地理特点呢?2.呈现(10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巴西的气候类型分布图、经济状况图表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巴西的气候特点、经济状况。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两张图表,我们能了解到巴西的哪些气候特点和经济状况呢?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巴西的文化特色。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巴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巴西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巴西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巴西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拓展内容,如关注巴西的足球运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话题。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学生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如通过地图分析巴西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拓展成果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地图、地球仪、白板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等。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地图、巴西相关新闻报道、经济发展数据等。
-巴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北方落后于南方,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③巴西的人地关系
-巴西的人地关系复杂,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尤其是在大豆种植和矿产开发等领域。
-巴西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如设立保护区、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巴西的人民对自然环境有深厚的感情,环境保护意识较高,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4)分析巴西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5)研究巴西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了解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案新人教版
2. 作业评价
- 对学生绘制的巴西地理特征简图和撰写的关于巴西经济活动的短文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
- 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强调优点,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 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 在作业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 巴西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汽车、飞机制造等行业。
-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油、天然气等产量较大。
6. 巴西的资源概况
- 巴西的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全国能源消费中占很大比重。
- 巴西的森林资源丰富,尤其是亚马逊雨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 巴西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矿等矿产资源。
7. 巴西的环境问题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图片库。
2.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班级学习群。
3. 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教学视频、互动式地理教学游戏。
4.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互动问答、实地观察模拟、地图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 利用多媒体展示巴西狂欢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巴西的热情与活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教案 新人教版》以巴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风情及资源概况。本节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巴西的基本认识,理解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现象,并掌握巴西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资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结合地图,分析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比较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异同,培养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精品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分析巴西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知道巴西的主要农矿产品。

了解巴西的工业化进程。

了解巴西的主要城市。

知道巴西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哪里。

知道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效益。

了解由过去到现在人们对热带雨林的开发及产生的后果。

了解当地针对热带雨林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和雨林的相关资料,学习巴西工农业的发展特点和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学习,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巴西工农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资料分析法、活动讨论法、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
巴西人种的显著特征?(混血种人数量多)
巴西文化的特点?(多元性)
那么,巴西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如何呢?
巴西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当地人是如何对热带雨林进行开发与保护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巴西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气候
巴西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湿热。

(2)河流
亚马孙河发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自西向东流,注入大西洋,是世界第二长河,第一大河。

总结: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湿热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的水源,使巴西具有种植热带作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主要农矿产品
巴西盛产木材、甘蔗、咖啡、天然橡胶、黄金和金刚石等农矿产品。

其中一些农矿产品的出口,尤其是咖啡的大量出口,给巴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外汇,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厚的资金。

农矿产品开发历程:读教材84页图文资料了解。

从葡萄牙殖民者进入巴西,巴西的经济长期依赖农矿产品的生产。

3.工业化进程
19世纪末,巴西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巴西工业化的步伐加快。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于世界重要的生产国行列。

出口创汇产品: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巴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巴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农业大国。

活动:分析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农、矿产品)的关系。

在图中找出煤、铁、石油的分布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在教材86页图9.24上任找出三座城市,结合85页图9.20完成表格。

4.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
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
南半球最大城市:圣保罗
(三)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热带雨林的分布
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流经巴西北部。

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

2.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效益
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

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药材、食品等。

3.热带雨林的开发
(1)过去
原来生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印第安人,采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法砍伐树
木,开荒种地。

但因人口少,开荒规模小,对热带雨林的影响较小。

(2)现在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大规模开发亚马孙地区,在热带雨林中修建公路,开辟大型的农场和牧场,采矿,办工厂,建城镇等,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3)后果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不仅对巴西本土的环境造成影响,如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而且影响全球的气候。

4.热带雨林的保护
面对开发热带雨林产生的问题,巴西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雨林的保护。

阅读材料:巴西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举例
设立“印第安人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各种形式的雨林保护区。

雨林保护区的面积占巴西境内热带雨林面积的38%。

采取新的手段控制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乱砍滥伐行为,如利用卫星遥感系统,对有关地区和城镇实行监控,提供实时、高质量的信息。

与联合国相关组织联合提出一项全球行动计划——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其目标是从发达国家筹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拓展延伸:视频:《初探巴西热带雨林保护区》
成果:这些年,雨林破坏的程度逐年降低。

卫星影像显示,2010年,巴西热带雨林的砍伐率比2004年降低了85%。

活动:讨论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

我们应该意识到开发与保护并存,树立人与环境、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巴西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巴西已成为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B.巴西的铁矿资源并不十分丰富
C.巴西的重工业多分布在巴西利亚
D.为加快经济的发展,巴西的热带雨林还要大力开发
2.巴西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A)
A.东部沿海地带 B.巴西高原
C.亚马孙平原 D.热带雨林地区
3.有关亚马孙河的叙述,正确的是(B)
A.亚马孙河属于巴西
B.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C.是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
D.伊泰普水电站位于亚马孙河流域
4.巴西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A)
A.咖啡、蔗糖、橘汁 B.大豆、玉米、小麦
C.咖啡、油棕、香蕉 D.甘蔗、棉花、大豆
5.近年来,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C)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等,对沿线木材进行掠夺性开采
②沿海城市人口剧增,用地规模急剧扩大
③为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场
④土著居民采用刀耕火种方法,毁林开荒种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巴西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农业大国;巴西对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作业布置】
1.巴西盛产哪些农矿产品?
2.读教材90页图中是三位学生的对话。

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写出你的论点和论据。

【板书设计】
巴西(第2课时)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三)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热带雨林的分布
主要农矿产品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效益
工业化进程热带雨林的开发
城市热带雨林的保护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认识到了巴西是一个工农业大国,而且,通过对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了人与环境、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本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