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论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

合集下载

端午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弘扬平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端午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端午节的历史传承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最早是为了神化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痛恨腐败和亲贵官员,最终选择投江自尽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纷纷在端午节这一天撒粽子投江,以示对屈原的敬仰与怀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集棍击舟、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活动于一体的节日。

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屈原和楚国文化的历史,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团结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传统活动的弘扬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独特和引人注目的传统活动之一。

龙舟竞渡起源于屈原投江,人们在江边划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的壮举。

如今,赛龙舟成为了世界上一项广受欢迎的体育赛事,并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参与者和观众。

通过赛龙舟,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得以传承和弘扬。

2.粽子制作和品尝:粽子不仅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也是端午节文化的一部分。

制作粽子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而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和包装方式也有所不同。

无论是甜粽还是咸粽,制作和品尝粽子已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

通过传承制作和品尝粽子的技艺,使得端午节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文化内涵的传承1.诗词歌赋的传承:端午节是诗词歌赋的重要载体之一。

无论是唐代杜甫的《端午日》还是现代作家陈白尘的《赛龙舟》,端午节都成为了文人写作的重要题材。

诗词歌赋通过咏史抒怀的方式,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后世,使之持久流传。

2.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端午节也是传统手工艺传承的重要时期。

例如,制作色彩斑斓的屈原葫芦娃、编织传统的芦苇人偶等手工艺品都可以传递文化内涵。

端午节节日民俗文化传承

端午节节日民俗文化传承

端午节节日民俗文化传承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性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

端午节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假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端午节起源於中国南方,其传说有很多种。

其中最为普及的一说,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相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贤臣,他在当时尽职尽责,曾经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

但是,由于他的政治理念与当时的楚王不一致,让一些权贵奏其陷害,最终被贬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者,心中郁郁而终。

为了悼念屈原,人们将粽子投入江中,以悼念他赴汨罗江自尽之壮举,并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进行龙舟比赛,以展示人们勇气和集体的力量,驱散瘟疫,纪念屈原的节日。

粽子是端午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品,它是以糯米为主的食品,里面包裹着糯米、肉类和其他馅料。

粽子的制作方法和品种因地区而异,例如,南方的粽子多以甜味为主,传统口味有肉类、红枣、豆沙等;北方的粽子则多以咸味为主,多用肉类、豆腐、蛋黄等为馅料。

食用粽子的传统习俗在现代依然广泛,成为了人们分享团圆美好时光的象征。

此外,龙舟比赛也是端午节一个重要的传统。

龙舟是一种传统的竞技船,呈现着浓烈的中国文化风格,具有高度的集体素质、韧性和力量。

通过龙舟比赛来展示人们的勇气和力量,表示对于祖先英灵的敬仰,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勇气和执着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历代相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可以让人们通过庆祝传统节日,深刻体验传统文化艺术魅力,助于人们提升文化素养和爱国意识。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也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全民参与、欢乐共享的节庆氛围,使人们在忙碌生活和繁华都市之中,在思想上进行一次放松和愉悦。

同时,这也促进了国内外文化、旅游、经贸等方面的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文化退化的防范。

总之,端午节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民俗和历史意义的传统节日,它的俗语、习俗、祭祀活动、饮食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既古老又富有文化底蕴的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虽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依然深入人心。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传统,特整理了一些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等内容。

一、历史渊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端午节最早是源于黄帝在战乱时期,他为了纪念在此前的战争中,死去的一位忠臣屈原,于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向江河中投食饭菜,以安抚其亡灵,并且还舞狮子来祭奠,后来演变成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习俗。

而屈原则成为了端午节的代表人物。

二、传统习俗1.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赛龙舟,这是一项古老的民间竞技运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赛龙舟是表达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的游戏,也是体现龙文化的一种方式。

2.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它味道独特,口感丰富。

粽子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北方的大粽子以红枣、花生、糯米和猪肉为馅,中部地区的粽子则以咸肉、冬菇和小腊肠等为馅,而南方的粽子则以糯米、咸蛋黄及瘦肉为主,口味清香。

3.插艾叶: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插艾叶,这是为了祛瘟疫,扶阳气,使人们以艾叶驱散邪气,保护身体的一种方式。

此外,还有挂菖蒲、打雄黄、穿五彩丝等习俗。

三、文化价值1.弘扬民族精神: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重要节日之一,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其龙舟文化、艾草文化等,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还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生命意识。

因此,弘扬端午节文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促进社会友好: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一样,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庆祝这一节日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能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某一个节目,这不仅能够促进情感联系、增进友谊,还能够在舞龙舟、打鼓舞、插艾叶等活动中,提高个人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并增长知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端午节的传承发展历程介绍_端午节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

端午节的传承发展历程介绍_端午节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

端午节的传承发展历程介绍_端午节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目录▼▼端午节的传承发展历程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介绍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端午节的含义介绍传统的端午节又称什么节端午节的传承发展历程介绍先秦时期据河姆渡遗址等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七千年前(或更早),就有了竞渡所用的独木舟和木桨。

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当时端午其实是拜祭龙祖的节日。

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汉时期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

汉代时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五日。

就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北方端午风俗主要以避恶为主。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

风俗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来说,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要受到上层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活动,也必然会在风俗生活中积淀。

因此,本来端午节起源于民间的原始崇拜,但是到了汉末魏晋时,就又被赋予纪念历史人物的内容。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

且节日风俗活动,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

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

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宋代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

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

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

【导语】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初五,⼜称端阳节、午⽇节、五⽉节等。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之⼀,并已被列⼊世界⾮物质⽂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有哪些?⽆忧考整理如下:1.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源⾃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来。

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化、⼲⽀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

中国古代的星象⽂化源远流长、博⼤精深,古⼈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套完整深奥的观星⽂化。

《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知⽆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五纬⼀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以定⽇⽉度。

”上古时代⼈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星⾠的运⾏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宿”,按东南西北四⽅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的“⾓、亢、氐、房、⼼、尾、箕”组成⼀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为“苍龙七宿”。

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年四时周期相⼀致。

在传统⽂化中,⽅位和时间以及⼋卦是联系在⼀起的。

先天⼋卦以乾坤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卦的乾位,即为“天”。

仲夏午⽉午⽇,苍龙七宿运⾏⾄正南中(乾)⽅位,是龙升天的⽇⼦。

苍龙群星⼀年四时的运⾏情况及事象规律,在《易经·乾卦》的⽘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正南中天⽅位,对应乾卦第五⽘“飞龙在天”。

在《易经》中,以⼋卦为基础⼜两两重合⽽构成六⼗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组成;⽘是要从下往上数,⽽阳⽘⼜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称“九五”;九五之⽘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既“得中”⼜“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吉之位。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中正”之位,既“得中”⼜“得正”,为⼤吉⼤利之象。

端午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端午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端午节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传承与保护端午节的历史传统传承与保护端午节的历史传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起初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节日。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故事,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端午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通过组织和参与传统的龙舟竞渡、包粽子等活动,使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得以传承。

二、推广端午节的文化艺术端午节的文化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书画展览、民间艺术展示和传统乐曲演奏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也可通过举办端午节的诗词比赛、故事演讲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培养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手工技艺,如剪纸、插花和编织等。

在端午节期间,我们可以邀请技艺传承人举办相关的技艺展示和培训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技艺。

通过培养和传承这些技艺,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为很多人提供一种增加收入的机会。

四、倡导绿色环保的端午习俗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庆祝端午节的过程中,倡导绿色环保的习俗和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们可以提倡使用可循环的材料制作粽子,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还可以组织植树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等,让端午节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绿色生活的有机结合。

五、利用新媒体传播和推广端午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将端午节的文化与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

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端午节和传统文化,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中。

传统节日的传承

传统节日的传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统节日的传承篇一: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公选课《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学生姓名:罗炳文学号:20XX0802310080学院:食品学院年级专业:20XX级食品质量与安全2班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以端午节为例【内容摘要】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实际上,在中华文明发展的长河当中,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延续下来,但有些节日因为现在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已逐渐式微,有些仅存于某一小块地区的风俗之中,有些更只能在民俗书中看到。

中国传统节日历经千年能延续至今,可以说,这些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经进入民众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应承担起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责任,共同地把这笔财富带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承与发展,端午节,节日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于中国特有的节气和历法密切相关。

就如每一个词语、每一篇文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着生生不息的传承,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以端午节为例进行分析:一、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但是端午节的来源大多数人却不是很清楚,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概念端午节那就是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节日。

其实端午节的来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大致分为六种,不同地区的人沿用的也不一样。

(一)纪念屈原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端午节的来源及发展过程简述

端午节的来源及发展过程简述

端午节的来源及发展过程简述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的代表之一。

该节日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在这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端午节经历过多次演变,成为一个庆祝粽子、驱瘟避邪、悼念屈原的民俗传统节日。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端午节的来源及发展过程。

一、端午节的来源公元前278年,是春秋时期末期,为楚国的知名诗人屈原自杀之年,也是端午节的发源年。

那年,屈原因受到贪官污吏的诽谤而被贬到南楚。

他对国家和人民非常关心,但始终无法被放回中原,最终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的离去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当时的百姓举行了纪念活动,后来演变成了端午节。

二、端午节的发展过程1.起源和发展时期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汉代时期,端午节已经成为正式的节日,开始有了一些相应的庆祝活动。

端午节最基本的习俗之一是赛龙舟。

据传说,人们希望以划龙舟的方式模拟救援屈原之时的场景,助力于江中落水的他。

此外,人们还会挂菖蒲、食粽子、饮雄黄酒,以祛疫驱邪。

2.全国性的传统节日到了唐代,端午节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传统节日,人们依照传统进行庆祝。

此时期的端午节为盛大的传统节日,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人们除了赛龙舟外,还有吃粽子、敬祖先、缚五色线、赛高跷、晾艾人等等一系列传统习俗。

在中国各个地方,人们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但是都有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两个相同的传统。

3.现代的端午节到了现代,传统节日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端午节还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但是庆祝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一些受到现代化影响的年轻人更愿意参加音乐会、体育比赛、旅游等活动,而在农村,端午节的传统仍得以保留,但是也有许多城市人为了庆祝端午节返乡体验风俗,其热度不减。

总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变得丰富多彩、内涵深厚。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人们对它的兴趣与参与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无论如何,端午节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好好传承和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选课《二十四节气与生活》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以端午节为例学生姓名:**学号:**************学院:旅游学院年级专业:10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时间:2013年5月23 日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以端午节为例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传统节日不断受到西方节日的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疯狂迷恋西方节日的同时,却将流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抛诸脑后。

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传统节日文化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立国根基的一部分。

面对传统节日被新生代抛弃的严峻局面,国家采取了诸如调整法定假日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传统假日,但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以端午节为例,分析阐述个人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的建议和方法,希望改变传统节日形式内容的单一现状,结合更多的娱乐元素,利用节假日旅游等来推动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节日;端午节;传承;发展目录1、端午之争 (1)1.1端午节的起源 (1)1.2我国端午节的习俗活动 (3)1.2.1禳解、祛除及避五毒[3] (3)1.2.2挂草药 (3)1.2.3吃粽子 (3)1.2.4赛龙舟 (3)1.3中韩端午之争 (3)1.3.1端午节之争 (3)1.3.2中韩端午节真实比较 (4)2、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着西方节日的冲击和侵蚀。

(5)2.1我国传统节日 (5)2.2近年来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5)2.3传统节日受冷落的原因 (6)2.4西方节日流行的原因 (6)3、探索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节日的方法 (7)3.1我国所采取的措施 (7)3.2新形势下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 (7)3.2.1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普及 (7)3.2.2加强传统节日旅游的开发 (8)3.2.3创新形式,吸收西方节日的精华 (8)1、端午之争毋容置疑,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以传统的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最为普遍,而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端午节在各国各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改变,各地区各民族的端午节形式各异,内涵不同,体现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

2004年5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记者刘玉琴的文章《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报道韩国正在为端午节向联合国申请“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做积极准备,立即引发国人的口诛笔伐,网友们纷纷指责韩国窃取中国文化遗产。

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了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让人愤恨的同时,国人也开始把矛头指向了国家政府的“无所作为”。

1.1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干节。

是汉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关干端午节的起源,众说不一。

但最流行的有以下种说法 :其一,图腾祭祀说。

[2]闻一多先生《端午的历史教育》一文中说“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古代的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并认定它是全族的祖先兼保护神。

每年五月五日这一天,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

其主要理由有:一是端午节两个最重要的活动吃粽子和赛龙舟都和龙有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是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是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其二,迎接伍子胥说。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

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其三,纪念孝女曹娥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浙江一带至今还有祭“孝女曹娥投江”之说。

其四,恶日避疫说。

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毒出没,所谓五毒,是指毒蛇、娱蛤、蜘蛛、壁虎和蝎子。

于是为预防及消灭这些毒虫毒物,人们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燃营蒲,以灭五毒,驱秽气。

此说为很多学者和专家所认同。

其五,纪念屈原说。

也是目前最为流行和认同的说法。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我国端午节的习俗活动1.2.1禳解、祛除及避五毒[3]因五月初五在古时为五毒出动的日子,人们竞相祈福求平安,防范蛇虫,于是就有了采药、喷雄黄酒、制凉茶等习俗。

其实,这是因为端午节处燥热夏季,容易生病,而毒虫毒蛇等也在此时繁殖和生长。

1.2.2挂草药主要在端午节在门前挂上艾草、榕枝、菖蒲等药草来驱虫祛瘟。

这种习俗在农村还普遍存在,用艾草驱蚊,有效而又经济。

1.2.3吃粽子端午节包粽子吃是比赛龙舟更为流行的一种习俗。

每年这天,各地的巧妇名厨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做出各种口味、各种形状的粽子令人大饱口福。

1.2.4赛龙舟东周末期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杀。

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汨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民间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

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1.3中韩端午之争1.3.1端午节之争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民间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菖蒲、举行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

然而这个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却在去年11月24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不仅如此,就在联合国公布申遗结果的前夕,“端午节.cn”又突然遭到韩国公司的抢注。

由于中国原本准备将全部传统节日一起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并未准备单独拿端午节申遗,因此在突然得知韩国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才着手准备将中国人自己的端午节向联合国提交申请。

“端午节.cn”原本280元的域名最后被中国域名投资界传奇人物姚劲波以24万元赎回,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中国端午节”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3.2中韩端午节真实比较至今端午节已不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早已流传至周边各国,虽然有着一个相同的名字,有着共同的起源,但在漫长的演变历程中,外国端午节内涵早已跟国内大不相同,不仅其在国家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各异,而且庆祝方式也有着天壤之别。

如日本端午节又称儿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

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竖起鲤鱼旗,吃粽子和柏叶饼来祝贺。

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子成龙”的意思。

而备受争议的中韩端午之争更多的体现的重视本国传统节日并尊重他国文化,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太大,并不存在谁抢谁。

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

除指定的祭礼,还有众多的民俗活动。

中国端午节主要是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

还有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虽然韩国端午节来源于中国,但不可否认的是,端午节传入韩国后经过韩国世代人民的再创造,如荡秋千、吃艾糕、角力摔跤等富有韩国特色的活动等,都已经韩国化了端午节,成为他们自己国家文化的一部分。

韩国几大传统节日,如寒食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元宵节等都由中国传统佳节的影子,这从历史角度证实了中韩古代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我们应持一颗包容的大国心态,保护自己的传统节日,同时尊重他国的文化传统。

2、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着西方节日的冲击和侵蚀。

2.1我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较为广泛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头牙(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节气清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气冬至)、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尾牙(农历腊月十六)、祭灶(农历腊月廿四)、除夕(农历十二月卅日)。

2.2近年来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伴随着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以发达的欧美国家为主的西方国家不断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带向发展中国家,而经济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人民也非常向往西方生活,于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西方流行节日疯狂地追逐和迷恋,却忘掉了自己祖国的传统节日。

诸如“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在青少年中尤为流行,而面对传统佳节,大家则一片“味淡了”的呼声,进而遭受人们的冷落。

许多人为了所谓的“好玩”而抛弃了传统节日,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让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吞蚀,我们流传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自有我们值得骄傲和借鉴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不能因为全球化就中断。

中西方节日的博弈还在进行着,我们要保住自己的根。

2.3传统节日受冷落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传统节日在越来越汹涌的外来节日的冲击下逐步遭受国人的冷落,除了与国家政府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保护不足外,还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一是传统节日本身形式的单一,缺乏创新,不能满足现代人越来越追求新鲜和时尚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