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pptPPT

合集下载

文言ppt课件

文言ppt课件

《史记》不仅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 深远影响,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
《汉书》鉴赏
内容概览
《汉书》是一部纪传体的断 代史,主要记载了西汉一朝 的历史。
文学特点
其文学特点在于文笔优美、 刻画细致,尤其擅长通过细 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 。
主题思想
《汉书》强调国家治理的重 要性,通过对西汉历史的记 述和评价,表达了作者的国 家观和历史观。
详细描述
首先,词汇方面,文言文有许多生僻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贴近生活,词汇量大且丰富。其次 ,语法方面,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有时省略主语和宾语,而现代汉语则更加规范清晰。最后,表达方式 上,文言文注重文采和韵律,而现代汉语则更加注重实用和口语化。
02 文言文语法结构
词类
01
02
03
名词
表示人、事、物等实体或 抽象概念的词。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 词。
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 。
词类
副词
连词
修饰动词、形容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 的词。
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与其它事物之间关系的 词。
词类
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代词
代替名词、形容词或数词的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 语以及句与句的词。
表示语气的虚词,如“ 也”、“矣”等。
0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文章结构分析
总结词:梳理文章脉络, 把握整体结构
详细描述
划分段落,理解段落大意
识别开头、结尾和过渡句
语义理解
详细描述
总结词:深入理解文言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的用法

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完美版)ppt

文言文比较阅读课件(完美版)ppt
应对策略
掌握常见特殊句式的特点及规律,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句子结构,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
文言文文化背景的难点与对策
总结词
文化背景差异、历史典故、时代背景
详细描述
文言文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和时代背景与现代存在较大差异,这增加了对文言文理解的难度。例如,古代 官职、地名、制度等与现代不同,同时文中可能涉及历史事件、人物等典故,需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
逻辑推理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 法,推断出作者未明确表述的观点和意图 。
练习题目的反馈与改进
自我评估
学生应定期对自己的练习结果进行自我评 估,发现自己在比较阅读中的不足之处,
并制定改进计划。
A 总结词
及时反馈和改进是提高文言文比较 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B
C
D
经验总结
学生应不断总结自己在比较阅读中的经验 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应对策略
了解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积累常见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故事,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相关内容含义。
05
CATALOGUE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练习与提高
练习题目的选择与设计
总结词
选择与设计练习题目是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题 目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选择与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详细描述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用于经典文献、历 史记录、文学创作等方面。其语言特点包括多用单音节词、 省略句子成分、使用修辞手法等,表达简洁而意义深远。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总结词

语文中考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人物类)课件(共71张PPT)

语文中考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人物类)课件(共71张PPT)
沈怀清对此感到奇怪,派人追寻踪迹到这个地方,发现这是 县里的大户人家。
4.沈怀清“由巡检仕至臬司”,在仕途上能这样快速升迁是 偶然的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不是偶然,沈怀清为官尽职严明,履任后严缉盗贼,使之不 敢出城;他有敏锐的观察力,治酒邀友赏雪时,见城中一屋无 片雪凝积,微见烟起,就觉察到异常;他有准确的判断力和很 强的指挥能力,当他得知这是县里的大户人家,而主人又远在 北方时,就判断这些房屋已经成为盗贼聚集的地方,立刻派人 包围、搜查,并将盗贼捉拿归案,这些都是沈怀清能快速升迁 的原因。
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 诏勿治。禹偁抗疏徐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
孝章皇后崩,群臣不成服①。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 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咸平初,出知黄州,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 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A)”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3.作者最后“冁然一笑”,意味丰富。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品 析。(4分)
作者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 展森然”,有如真竹,作者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 赞许;作者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 的时光,作者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作者见友人画竹如 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作者的笑流露出 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点此链接阅读译文(三)
1.阅读【甲】文,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 一组( C )(3分)
A.以寓规讽
欣然规往
B.此不逾月遍天下矣 老翁逾墙走
C.俟雨足复故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道安当反坐 窥谷忘反
2.用“/”给【甲】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

文言文阅读指导(一)课件(幻灯片16张)

文言文阅读指导(一)课件(幻灯片16张)

一、课文再现
湖心亭看雪 明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言文阅读指点(一)
一、课文再现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三、考点聚焦
D 1.《醉翁亭记》中与“朝而往”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泉香而酒洌 B. 水落而石出者 C .而不知人之乐 D. 杂然而前陈者
C 2.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画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风景, 赏山乐水的欢乐与惬意跃然纸上。
相同点:都写到了山水之景,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赞美。
不同点: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张岱痴迷于世俗之外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 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显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 怀恋和怅惘。
三、考点聚焦
解释下列字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 )( 寄托) 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 ) 泉香而酒洌 ( 清 )

《文言文整体阅读》课件

《文言文整体阅读》课件
详细描述
文言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 需要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表达方式,如判断句 、省略句等。同时,也需要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如对偶、排比等。
总结词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加深对文言文句式与表达的理解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表达 方式,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和练习 ,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文言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繁荣,出现了《左传》 、《尚书》等经典文献。汉唐时期,文言文逐渐成熟,成为官方文书和文学创作的标准语言。宋元明 清时期,文言文继续发展,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录。
文言文的重要性
要点一
总结词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 要载体,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同时,文言文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对于理 解现代汉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文言文整体阅读》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文言文概述 •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阅读技巧 • 文言文作品鉴赏 • 文言文实践应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文言文概述
定义与特点
《史记》选读
总结词
史家之绝唱,无韵献中的一部巨著,通过对历 史人物的记述和评价,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画卷。选 读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故事,语言 生动有力,刻画细致入微,是学习历史和了解古代文化 的重要资料。同时,《史记》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 ,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16篇文言文原文PPT课件

16篇文言文原文PPT课件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 患而死于安乐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 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 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 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ppt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ppt
于我们把握文意。
3
理解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理解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
章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先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主旨 和要点,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 构。
根据对全文的阅读,概括文章的主 旨和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 想。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 细节进行逐一分析,理解文章的具 体含义和深层含义。
结合背景,分析文意
了解作者背 景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 平、思想、时代背 景等信息,有助于 理解文言文中的深 层含义和文体特点。
掌握历史知 识
通过掌握历史知识,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中所涉及的历 史事件、人物和文 化背景,从而更好 地理解文意。
运用注释和 译文
注释和译文是文言 文阅读理解的重要 工具,通过运用注 释和译文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文 言文的内容和意思。
多做练习题
02
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反馈和总结
03
及时反馈和总结练习结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针对性练习
根据总结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如增加词汇量、强化句子理解等。
总结错题原因
分析在文言文阅读理解中出现的错题,总 结原因,如词汇不熟、句子理解有误等。
定期复习
定期回顾和总结之前的练习和错题,巩固 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
力。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保持冷静,审题准确
冷静应对
遇到难题时,保持冷静,不要慌 张,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仔细阅读题干
仔细阅读题干,确保理解题目的 要求,找出关键词。

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注意:最前、最后皆不断]
常见方法和技巧
• 1、找标志,明句读(dòu)。 (语义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诵读 时须停顿处为“读”。)
• 文言文对话中,常用 曰、云、言、劝、 赞等作为说话的标志。一般我们在这些词 后断句。
如:子 曰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
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钟)
自学检测(一)(2分钟)
用斜线( )给下列句子断句。
1、子 曰 三 人 行 必 有 我 师 焉 2、非 人 哉 与 人 期 行 相 委 而 去 3、伯 牙 善 鼓 琴 钟 子 期 善 听 伯 牙鼓琴志在 高山
译文:
为人须学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 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 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 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 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这不是一句空话。(我)回 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选自《贞Biblioteka 政要》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横线的字词意思相同的 是( ) A.为人大须学问/为人谋而不忠乎 B.不暇读书/过中不至 C.却思少小时行事/学而不思则罔 D.却思少小时行事/与人期行 2、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教师巡视6分钟
自学检测(二)(5分钟) 阅读《为人须学》 ,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3.(2012河南,17)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2 末页
方法点拨
文言词语常考类型一般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所以要注意分类总结常见的文言词语,并对其在具体语 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除了识记以外,在解答试 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4 末页
(2)以形推义,联系语境进行引申。根据汉字的造字特 点,可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例如, “道”,从辵(辶,chuò)从首,表示“从头开始行走”,常 见的引申义有“道路;道德;途径;方法”等。在“策之不以 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中分别引申为“方法”“说”。所 以,了解了汉字的造字法就会发现词语的意思本身是相关联的, 了解了字词的本义,其引申义也就容易掌握了。
课内:《小石潭记》
简答:文言语句翻译(一句)
2011
选段(从小丘西行百 二十步……乃记之而 去。)
18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2分 共
之而去。
11
课外:《游青溪记》 19 简答:作者心情变化分析(课内)3分 分
选段(清溪之跳珠溅
雪……可拊可餐。) 20 简答:相关内容对比分析概括 4分
目录
上一页
填空:文言实词释义(地方、蔽)2分
简答:文言语句翻译(一句)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分 共
受上赏。
10
简答: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及梳理 (课内)
2分

简答:相关内容对比分析概括 4分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7 末页
续表:
年份
篇目
题号
考查形式及考查点
分值
课内外对比阅读:
17 填空:文言实词释义(可、斗折)2分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9 末页
考点精讲
在河南中考试题中文 言词语释义为必考考点, 通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 形式呈现,且一般考查课 内文言篇目中常见的实词。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0 末页
真题展示
1.(2015河南,15)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1)联系教材,举一反三。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 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平时熟读课文,并记住包含大量“常 见实词”的例句,阅读时就可以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 词的含义,这样可以加大得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因此,要善于根据 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来解决试题中的实 词释义问题。
4分
内外异法也……亲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

2014 贤 臣 … … 可 计 日 而
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
待也。)

课外:《容斋随笔》 17 简答: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课内) 3分
选段(魏郑公谏止
唐太宗封禅……太 宗不能夺。)
18
简答: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之处)
2分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5 末页
续表: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3 末页
2011~2015年河南中考考情一览表与规律总结
年份
篇目
题号
考查形式及考查点
分值
课内外对比阅读: 15 选 福、择狱:、文靡言)实词意思辨析(专、2分
课内:《曹刿论
简答:文言语句翻译(一句)
战》全文 2015 课外:《挺经》
选段(夫战,勇 气也……此善于
16 17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分
2分

书“雪窦山”字。) 19 简答:对比阅读分析(相似之处)4分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6 末页
续表:
年份
篇目
题号
考查形式及考查点
分值
2012
课内外对比阅读: 17
课内:《邹忌讽齐王 纳谏》选段(于是 入朝见威王 … …此 18 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外:《资治通 鉴 ·周 纪 一 》 选段 19 (齐威王召阿大 夫……强于天下。) 20
简答: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课 内)
2分
共 10 分
用气者也。)
18 简答:相关内容对比分析概括 4分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4 末页
续表:
年份
篇目
题号
考查形式及考查点
分值
课内外对比阅读:
15 选喻、择远:文、言悉多)义实词意思辨析(遗、2分
课内:《出师表》选 段(先帝创业未半
简答:文言语句翻译(两句)
而 中 道 崩 殂 … … 使 16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 末页
专题一
文 言 文 阅 读
考点精讲
考点一 文言词语释义
考点二 文言语句翻译
考点三 文意理解与概括表达
考点四 对比探究类
备战演练
知识梳理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2 末页
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能力主要有:文言词语的理解
能力;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 析和概括能力;结合文章内容迁移运用的能力等。
年份
篇目
题号
考查形式及考查点
分值
课内外对比阅读:
16
选择:文言多义实词意思辨析 (异、舍、去、道)
2分
课内:《桃花源记》
2013
选段(晋太元 中……“不足为外人 道也。”)
17
简答:文言语句翻译(一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
2分
共 10
课外:《雪窦游志》 选段(水益涩……髹
18
简答:对文段及作者情感的分析 (课内)
1. 审清题干,辨别要解释的词语是否存在通假、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例如,2015年中考题考查的“神弗福也”中的“福”字存在词 类活用现象,在句中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保佑”;“小大之狱” 中的“狱”字为古今异义词,今义为“监狱”,古义为“案件”等。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3 末页
2. 如果出现词语记忆模糊或为陌生词语释义的情况,可采用以 下方式:
下一页
8 末页
续表:
规律总结:
1. 在考查范围上,课内语段以课标推荐的七~九年级应背诵 的文言文为考查范围,且考查篇目未重复过;课外语段在内容、主 旨或写法上与课内语段相关联。
2. 在考点上,主要考查文言词语释义、文言语句翻译、文意 理解与对比探究。
3. 在题量和分值设置上,一般设4道小题,每小题设2~4分, 共计10~11分。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望其旗靡,故逐之
狱:过失。 靡:倒下。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1 末页
2.(2014河南,15)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B.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