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鲁迅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语文学科高三年级3月模拟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3)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抒胸臆,感情深厚。

陆游的《书愤》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文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3分)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

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

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开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

A.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

B.其实在古代,男子起女名的现象很普遍。

C.在古代,很多在今天用作男名的字用作女子的名字。

D.在古代,也有人用《诗经》起男名,用《楚辞》取女名。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一7题。

(15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上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海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类1.下列古诗文名句出处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选自曹操《燕歌行》)B.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选自《论语十二章》)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选自苏洵《六国论》)D.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选自李白《蜀道难》)二、小阅读-课内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B.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所以“耻学于师”,是因为他们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思想在作崇。

C.《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谈治国之志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比及三年,可使民足。

”D.《老子》四章中,从“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等常见事实中,推论出凡事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普遍道理。

三、选择题3.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A.小丁听了同学对自己阅读疑惑的解答,评价说“昭然若揭,深刻透辟”。

B.小李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造化万千,巧夺天工”。

C.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加油。

D.主持人希望各位同学在教授的抛砖引玉后,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定位长远,围绕整条供应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促进企业文化不断融入“绿色”。

①不断培养员工的协作精神与“绿色”意识②有机整合企业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③这既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④也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对供应链能长期回馈社会的作用有了解⑤统领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发展A.①⑤③②④ B.①③②⑤④C.③④①②⑤ D.③④②⑤①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2020年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豹子头林冲茅盾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在林冲心窝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放在心上颠来倒去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

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人,我,世界,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

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边庭”。

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

“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狠恶魔!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更睁得大了:“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

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

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

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简截地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2020年上海市鲁迅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鲁迅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上海市鲁迅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网红”一词的兴起似乎是近些年的事情。

《咬文嚼字》2015年年度十大流行语排名中,“网红”入榜。

次年,网红社会关注度、产业化程度集中爆发。

而实际上,网红发展沿革几乎与中国互联网发展同步。

②上世纪90年代末,一批网络作家及各大贴吧、论坛的知名吧主、版主可以称作中国第一代网红。

在网速较慢,智能手机、轻便摄录设备还未普及的年代,网红们主要依靠文字聚拢大批粉丝。

2004年前后,第二代网红崭露头角,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图像、照片等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自我、分享生活、表达态度,积极与网友互动。

这一代网红恰逢中国互联网由“搜索”阶段向社交化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

与初代网红相比,他们更接近普通人,也更多依靠独特个性赢得大众关注。

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高速网络,轻松便捷分享高清影像,视频网站、直播平台也日益蓬勃。

第三代网红赶上短视频内容创作风口,各具风格的视频作品走入人们视野,内容更加专业和精致。

③成为网红,看起来容易,其实需要辛苦耕耘。

在互联网早期,一些人以噱头博取眼球成为网红,虽短时间内为众人瞩目,但因未能持续提供内容而迅速淡出公众视野。

事实证明,网红要“长红”,必须有鲜明突出的自身定位、个人特色以及强大的内容输出能力,才能获得稳定、持续的粉丝吸引力,形成自身品牌。

④网红本质上是互联网社交的产物,是个人与互联网用户共同参与、相互选择的结果。

网红知名度和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广大互联网用户赋予的。

带有鲜明互联网属性的网红,容纳更广泛的大众趣味,也更直观地反映时代风尚。

出于互联网用户的主动选择,网红与其追随者之间具有很强的黏性,这种黏性往往形成特定的网络社群,转化为粉丝经济的消费主体。

目前,从直播带货、平台打赏、内容付费,到IP变现、广告代言,由上游互联网平台、直面粉丝受众的网红和下游电商、线下活动等共同编织的网红经济图景已经展开,其本质是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将网红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附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8分)(1)一箪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孟子·鱼我所欲也》)。

(2)三山半落青天外,。

(《登金陵凤凰台》)。

(3)黄庭坚《登快阁》中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相关的一联是“,”。

答案:1.(1)一豆羹(2)一水中分白鹭洲(以课本为准)李白(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3分)A.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B.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C.根据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马化腾以453亿美元身家..成为中国首富。

D.很多人有午睡习惯,宿会门上常贴有“午睡时间,谢绝拜访..”字句。

(2)毕业在即,最适合赠送给老师的诗句是()(2分)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杏林好春无数,橘泉甘乐有余。

答案:2.(1)C (2) B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学的乡土与远方①每一位作家都属于他自己的乡土。

这一片乡土,是作家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

严格地说,作家的乡土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它只是一种天然的存在,是作家的“文学之脐....”。

②文学的乡土,是作家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地域。

这种地域,当然离不开作家的乡土,但已不是作家生长的那片乡土本身,而是被作家文学化的乡土。

作家的乡土被文学化的过程,大致是要经过“平正—险绝—平正”这三重转换的。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平正—险绝—平正”,也可视为文学由低到高的三重境界。

这三重境界正好与禅家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相吻合。

③最初的“平正”重在求真,追求的是摹写乡土惟妙惟肖,呈现的是同质同构的效果,即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最新-2018届三校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精品

最新-2018届三校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 精品

2018—2018学年度三校第三次联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3分)1.C(A慌——惶huáng;B荷hè,弦xián;D全——痊,以——倚)2. A(“反省”有悔悟之意,“反思”是回过来思考的意思。

奏效:发生预期的效果;见效。

生效:发生效力。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也可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和原因)3.D(A改为“不名一文”;“手无寸铁”形容手里没有任何武器;B“不情之请”是不合情理的请求,指自己提出的请求。

对象不当,不合语境;C“望文生义”是指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作出错误的解释。

不合语境;D“临危授命”是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4.C(A语序不当,“花甲”和“古稀”调换;B删去第一个“对”;D有歧义)二、(每小题3分)5.B(当垃圾邮件占到互联网总数据流量的1/3时才形成重大挑战)6.C(A少了“可能”二字;B只有150人;D原文只是“建议”对恶意传播垃圾邮件者提起跨国刑事诉讼)7.B(A“受害国”错;C比原文少了“可望”;D违反了生活常识)三、(每小题3分)8.B(B均为语气词,表达语气相同;A都可译为“因为”,但一个是连词,一个是介词;C项一个为“才”,一个为“于是”、“就”;D项一表承接,一表转折。

)9.B(②表示有谋略;⑤表示节俭)10.C(表明他宽厚仁慈又有谋略而不是执法严厉又有谋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

(10分,共9个点,通畅1分)(1)绛城守兵溃败后,郭援听说贾逵的贤名,想让他做自己的将领,拿兵器胁迫他,逵不为此所动(改变志节)。

(兵,兵器;劫,威胁逼迫;动,改变志节。

每点1分)(2)听到变乱发生,想要回去,又恐怕被囚禁,就假装给张琰出谋划策,好像是参与同谋的人一样。

(见,被;执,捉拿逮捕;与,参与。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面疙瘩汤李惊涛面疙瘩汤里的葱油香味,总能让我很快醒来;但我知道,我必须躺着不动,甚至不能够睁开眼睛。

我要让母亲觉察不到我已经醒过来。

母亲在堂屋里静悄悄地走动,把盛好面疙瘩汤的两只碗,轻轻放到桌子上。

我就知道,我的大姐和二哥,虽然还带着睡意,但已经理直气壮地坐到桌子边上,开始呼噜呼噜地喝面疙瘩汤了然后,在太阳没出来之前,他们要背上书包,在青灰色的晨光里,走上通往青口镇的河堤。

他们是到县城上中学去的。

想到他们已经在上中学,我很无助和无奈。

我知道太阳出来后,我会起床,却喝不到漂着葱花的面疙瘩汤;因为我还在本村小学上三年级,而且是和双胞胎的两个妹妹,在同一个教室上课。

你无法理解143年一个13岁少年内心深处的悲哀和不平。

那种在年龄上永远也追不上姐姐和哥哥,因此也永远享受不到他们在家庭中所受的重视的郁闷,让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我,终日心事重重。

我起床后,两个小妹妹也跟着起来。

我们会被母亲叫到饭桌前,喝大麦或玉米面做的糊涂(粥),就着腌胡萝卜,灌个“水饱”,而后去本村小学上学。

妹妹们只要一觉醒来,便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她们并不注意面前的三哥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手脚很重,摆筷子放碗,弄出很大的响动。

我当时的想法只能闷在心里:待我上中学时,看母亲早晨会不会做漂着葱花的面疙瘩汤给我喝;如果不做,那就是偏心!小小少年清晨的怨气往往在夜里化为乌有。

因为在我爬上床后,总能够感受到母亲来为我掖被子。

母亲的动作是那样轻柔,让我在逐渐朦胧的意识里,依然感到温暖,知道母亲不是偏心,只是家里困难父亲每月47元工资,只给母亲20元养家,她实在无力让五个孩子早晨都喝上香喷喷的面疙瘩汤。

2021年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鲁迅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

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

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

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

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

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

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

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

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语文学科高三年级3月模拟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3)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抒胸臆,感情深厚。

陆游的《书愤》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文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3分)因取名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故普遍认为楚辞适合取男名。

譬如韩嫣、陈琳皆为男子名,伏寿、曹节却是女子名。

通观《楚辞》,行文相当之瑰丽,《诗经》开现实主义之源,而《楚辞》创浪漫主义之宗,这其中诸多的美词,不乏适合女孩取的名字。

A.其实在古代,名字的性别色彩较淡。

B.其实在古代,男子起女名的现象很普遍。

C.在古代,很多在今天用作男名的字用作女子的名字。

D.在古代,也有人用《诗经》起男名,用《楚辞》取女名。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一7题。

(15分)“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朱光潜①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又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②这里要进一步来研究一个浅例。

比如我们看下列六条垂直线,往往把它们看成三个柱子,觉得这三个柱子所围的空间(即A与B、C与D、E与F所围的空间)离我们较近,而B 与C以及D与E所围的空间则看成背景,离我们较远。

还不仅此。

我们把这六条垂直线摆在一块看,它们仿佛自成一个谐和的整体;至于G与H两条没有规律的线则仿佛是这整体以外的东西,如果勉强把它搭上前面的六条线一块看,就觉得它不和谐。

⑪A、B、C、D、E、F为六条平行垂直线,G与H为两条没有规律的线。

⑫A与B、C与D、E与F距离都相等。

⑬③从这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④一、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

把六条垂直线看成三个柱子,就是直觉到一种形象。

它们本来同是垂直线,我们把A和B选在一块看,却不把B和C选在一块看;同是直线所围的空间,本来没有远近的分别,我们却把A、B中的空间看得近,把B、C中的空间看得远。

由此可知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

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⑤二、事物本来也要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A至F六条线可以看成一个整体,G与H 两条线何以不能纳入这个整体里面去呢?这里我们很可以见出心和物的关系。

我们从左看到右时,看出CD和AB相似,DE又和BC相似。

这两种相似的感觉便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使我们预料此后都可由此例推,右边所有的线都顺着左边诸线的节奏。

视线移到EF两线时,所预料的果然出现。

预料而中,自然发生一种快感。

但是我们再向右看到G与H两线时,就猛觉与前不同,不但G和F的距离猛然变大,原来是像柱子的平行垂直线,现在却是两条毫无规律的线。

这是预料不中,所以引起不快感。

⑥这里所谓“预料”自然不是有意的,好比深夜下楼一样,步步都踏着一步梯,就无意中预料以下都是如此,倘若猛然遇到较大的距离,或是踏到平地,才觉得这是出于意料。

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⑦懂得这两层道理,我们就可以来研究美与自然的关系了。

一般人常欢喜说“自然美”,好像以为自然中已有美,纵使没有人去领略它,美也还是在那里。

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

说“自然美”就好比说上文六条垂直线已有三个柱子的形象一样,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

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到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

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⑧美的欣赏就如“情人眼底出西施”,不过寻常恋爱都有意无意地存有“欲得之而甘心”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则丝毫不似这样。

一朵花无论是生在邻家的园子里或是插在你自己的瓶子里,你只要能欣赏,它都是一样美。

老子所说的“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态度的定义。

(选自《谈美》第七篇,有删改)3、根据文意,将文中附图下面的说明补充完整。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调整语序并使用恰当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使之成为第⑤段的结尾句。

(3分)⑪ G与H两线被摈于整体之外。

⑫ G与H两线在情感上和其他六条线不能谐和。

⑬ G与H两线在物理方面和其他六条线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作者认为“美的欣赏”与“寻常恋爱”不同在于。

(3分)6、下列对“美”的阐释,最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3分)A. 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B. 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C. 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D. 狄克罗斯: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

7、本文对“美与自然”的阐释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 题(15分)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专注地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就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被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⑦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

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衬衣兜里,担心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冻坏它,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缝了一个小口袋。

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画图纸,鉴定矿石,常常忘了吃饭,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⑧现在,七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边,放在你的脖子下。

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

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⑨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深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往竹丛里走。

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

你的妻子就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

⑩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⑪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⑫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⑬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

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8、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4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黄蛉”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意义。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 题(8分)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