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急诊急救
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伤急救流程多发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多处外伤,这种情况下需要迅速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多发伤急救的标准流程:1. 保护现场和自身安全:在进行急救之前,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如火灾、爆炸等,应先撤离到安全地点,并通知相关部门。
2. 呼叫急救电话: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911,向急救中心报告多发伤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3. 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检查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呼吸情况。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 控制出血:多发伤患者可能存在大量出血的情况,应迅速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
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直接用手或纱布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直到出血停止。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阻塞,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以采用头后仰法,将患者的头部向后仰,以便空气顺利进入肺部。
6. 固定骨折和创伤:多发伤患者可能存在骨折和创伤,应尽快对这些伤口进行固定。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轻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7. 保持体温和安抚患者:多发伤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过低或过高的情况,应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同时,通过安抚和鼓励患者,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8.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多发伤患者需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记录这些数据,以便后续的医疗救治。
9. 等待急救人员的到达: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应尽快等待急救人员的到达。
急救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和决策。
10. 提供必要的信息:当急救人员到达时,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如病史、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急救人员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多发伤急救流程是一个紧急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专业的急救人员进行操作。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我们可以尽力提供基本的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请记住,急救是一项专业技能,如果没有相关的培训和知识,请不要随意进行操作,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近年来,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对其院前急救与急诊处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救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院前急救效果分析院前急救是伤患从事故现场到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环节,对伤患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快速定位和现场救治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必须快速准确地定位和现场救治,为后续的医疗救助争取时间。
通过车辆定位系统和现场急救人员的快速反应,可以大大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2. 高效协调与资源调配院前急救需要实现各方资源的快速调配和协调,包括救护车、急救人员、医疗设备等。
通过建立高效的调配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抢救效果。
3. 迅速转运和及时报告对于需进一步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需要通过救护车将其迅速转运到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及时向接收医院报告伤情,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果。
1. 快速诊断和分级处理急诊部门需要具备快速准确的诊断能力,对伤情进行准确判断,并根据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处理,优先处理重症患者,提高救治效果。
接受伤患家属的指导和安抚,缓解家属的紧张情绪,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2. 多学科协作与专家会诊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借助不同专科的医生和设备,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专家会诊,及时讨论伤情和治疗方案,确保医疗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3. 及时手术干预和有效救治对于需要手术干预的伤患者,急诊部门需要迅速安排手术室,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手术。
对于其他伤患者,可以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措施,提供最佳的救治效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急诊处理对于提高救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快速定位和现场救治、高效协调与资源调配、迅速转运和及时报告,可以缩短救助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而在急诊处理环节,通过快速诊断和分级处理、多学科协作与专家会诊、及时手术干预和有效救治,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患的健康。
多发伤的急救原则及处理要点

多发伤的急救原则及处理要点
《多发伤的急救原则及处理要点》
多发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了多个伤害,可能涉及到全身多个部位的伤痛。
在面对多发伤的急救时,正确的原则和处理要点至关重要。
以下是处理多发伤的原则及要点:
1. 优先确保安全: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救时,首要的原则是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如果发生在交通事故或其他现场,需要确保没有继续的危险,例如火灾或者继续受伤。
2. 及时呼救:一旦事故发生,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呼叫专业救护人员前往现场。
及时的呼救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专业的帮助。
3. 停止出血:对于多发伤患者来说,大量失血可能是致命的问题。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尽快止血,可以使用止血带或者直接压迫止血。
同时要避免患者移动,以免伤口再次出血。
4. 保护呼吸道:如果多发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呼吸衰竭的情况,需要迅速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确保呼吸道通畅是急救的关键。
5. 创伤处理:对于多发伤患者,可能涉及头部、胸部或者腹部的创伤,要小心处理,避免增加进一步的伤害。
要按照专业的方法进行包扎和固定。
6. 温暖保暖:多发伤患者容易出现休克,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受凉。
在处理多发伤的急救过程中,及时的呼叫专业救护人员至关重要。
同时要始终保持镇定和冷静,高效地对患者进行救治。
希望每个人都能熟知多发伤的急救原则及处理要点,以便在关键时刻能正确地进行救治。
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伤急救流程引言概述:多发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到多个部位的损伤,通常是由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或者工作事故等意外事件引起的。
在面对多发伤的紧急情况时,正确的急救流程至关重要,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者的伤害并提高其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多发伤急救流程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伤情评估1.1 观察伤者的意识状态:首先要判断伤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醒或者昏迷。
如果伤者清醒,可以与其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伤情和症状。
如果伤者昏迷,应该即将进行紧急救治。
1.2 检查呼吸和循环状况:紧接着,要检查伤者的呼吸和循环状况。
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者心跳,应即将开始心肺复苏术,包括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1.3 评估伤者的外伤情况:同时,要对伤者的外伤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出血、骨折、创伤等。
如果有出血,应迅速进行止血措施,如用纱布进行直接压迫或者提高伤肢位置。
二、急救措施2.1 住手出血:如果伤者出血严重,应即将住手出血。
可以使用手压止血法,将手掌直接按压在出血部位上,或者用纱布进行直接压迫。
如果出血无法住手,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绑扎。
2.2 固定骨折:如果伤者有骨折,应该尽量保持伤者的骨折部位稳定,避免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夹板或者绷带进行固定,以减轻疼痛和避免骨折移位。
2.3 赋予急救药物:在急救过程中,可以给伤者口服或者注射一些急救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等。
但在给药之前,应先了解伤者的过敏史和药物禁忌症。
三、转运和就医3.1 安全转运:在进行急救措施后,需要将伤者安全地转运到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
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者的体温,避免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3.2 与医疗人员沟通:到达医疗机构后,要及时与医疗人员沟通,告知伤者的伤情和接受的急救措施。
医疗人员会根据伤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检查。
3.3 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在医疗机构中,伤者将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伤者的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医疗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应。
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伤急救流程
引言概述:
多发伤是指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存在多个部位的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中。
在面对多发伤的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流程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者的痛苦,保护其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多发伤急救流程。
正文内容:
1. 评估伤情
1.1 观察伤者的意识状态
1.2 检查呼吸情况
1.3 评估伤者的循环状况
1.4 检查伤者的外伤情况
1.5 判断是否有颅脑损伤
2. 做好现场保护
2.1 确保伤者的安全
2.2 防止进一步伤害
2.3 避免交叉感染
2.4 保持伤者的体温
3. 进行紧急救治
3.1 做好止血处理
3.2 保护呼吸道通畅
3.3 赋予氧气吸入
3.4 进行心肺复苏
3.5 赋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4. 运送伤者到医院
4.1 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
4.2 确保伤者的稳定
4.3 赋予适当的急救药物
4.4 监测伤者的生命体征
4.5 与医院联系提前做好准备
5. 医院急救处理
5.1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5.2 评估伤者的伤情严重程度
5.3 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5.4 赋予适当的手术治疗
5.5 进行伤口清创和伤口缝合
总结:
在面对多发伤的急救情况时,我们需要首先评估伤者的伤情,然后做好现场保护,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运送伤者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在医院急救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评估伤情严重程度,并赋予适当的手术治疗。
通过正
确的多发伤急救流程,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其康复的机会。
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伤急救流程引言概述:多发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多个部位的严重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
在面对多发伤患者时,正确的急救流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者的痛苦,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多发伤急救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伤情评估1.1 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多发伤患者可能浮现呼吸难点、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观察其呼吸是否正常,并检查心率和血压等循环情况。
1.2 判断伤势严重程度:通过观察患者的外伤部位、出血情况和疼痛程度等,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
对于骨折、大出血等紧急情况,应即将进行处理。
1.3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多发伤患者可能伴有头部损伤,需要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等。
如发现神经系统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二、止血处理2.1 压迫止血:对于出血较多的伤口,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手帕等进行直接压迫止血。
如果压迫止血无效,可以尝试提高伤肢位置,减少出血。
2.2 使用止血药物:对于无法直接压迫止血的伤口,可以使用止血药物进行处理。
常见的止血药物包括止血海绵、止血粉等,应根据伤情选择合适的止血药物。
2.3 包扎固定:止血后,需要对伤口进行包扎固定,以防止二次出血和感染。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三、保护呼吸道3.1 清除呼吸道障碍物:多发伤患者可能有大量呕吐物、血液等阻塞呼吸道,应及时清除这些障碍物,确保呼吸道通畅。
3.2 赋予氧气:多发伤患者可能因呼吸难点而缺氧,可赋予氧气辅助呼吸。
氧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3.3 呼吸道管理:对于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常见的方法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配合,或者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四、处理骨折和创伤4.1 骨折固定:对于多发伤患者中存在的骨折,应及时进行固定。
常见的固定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应根据伤情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4.2 创伤处理:对于较大的创伤,应进行清创处理,以防止感染。
多发伤急救流程

多发伤急救流程多发伤急救流程是指在一次事故或事件中,多个人同时受伤,需要进行紧急救治的流程。
以下是多发伤急救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一、事故现场安全评估1. 事故现场的安全评估是多发伤急救流程的首要步骤。
救援人员应迅速评估事故现场的安全状况,包括是否有火灾、燃气泄漏、电线杆倒塌等危险因素。
2. 如果事故现场存在危险因素,救援人员应采取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如佩戴防护装备、远离危险区域等。
二、事故现场人员分流和保护1. 在确保事故现场安全后,救援人员应迅速将事故现场的人员分流,避免人员拥堵和二次伤害。
2. 救援人员应将伤者移至安全区域,并进行初步的伤情评估,判断伤者的伤势严重程度。
三、紧急呼叫急救服务1. 救援人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急救服务提供详细的事故情况和伤者数量,以便急救服务能够准备足够的资源。
2. 在等待急救服务到达的过程中,救援人员应继续对伤者进行初步救治,如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四、伤者分类和优先救治1. 救援人员应根据伤者的伤势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以确定救治的优先顺序。
2. 伤者的分类可以根据伤情的轻重、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估,如使用Triage系统。
3. 优先救治的原则是先救治那些伤势严重、生命威胁较大的伤者,然后再救治其他伤者。
五、伤者救治和转运1. 救援人员应根据伤者的伤情进行相应的救治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
2. 在救治过程中,救援人员应与急救服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汇报伤者的状况和救治进展。
3. 救援人员应根据伤者的伤情和急救服务的建议,决定是否将伤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六、事故现场清理和善后处理1. 在所有伤者得到救治并转运后,救援人员应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残留的危险物质和垃圾。
2. 救援人员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 救援人员还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伤者和目击者恢复正常生活。
以上是多发伤急救流程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介绍了在多发伤事故中的救援流程和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
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

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引言概述:多发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多个部位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伤情,常常需要紧急的急救和专业的护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种伤情。
正文内容:1. 急救措施1.1 确保安全:在急救多发伤时,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如果现场有危险因素,如火灾或交通事故,应先将伤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1.2 呼救:紧急呼叫急救车或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
在呼叫时,要提供准确的地址和伤者的症状信息,以便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并做好准备。
1.3 控制出血:多发伤常伴随大量出血,及时控制出血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伤肢位置、使用止血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1.4 维持呼吸道通畅:多发伤可能导致呼吸道受阻,急救人员可以采取头后仰法、侧身托颏法等方法来维持呼吸道通畅。
1.5 心肺复苏:如果伤者心跳停止,急救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2. 伤情评估2.1 快速初步评估: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快速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心跳情况等,以便判断伤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和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2 详细体格检查:在伤者稳定后,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等各个部位的损伤情况。
同时,还要进行X射线、CT等检查,以评估内部损伤情况。
2.3 伤情分类:根据伤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将多发伤分为轻、中、重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3. 多发伤的处理3.1 创伤清创:对于多发伤的伤口,需要进行清创处理,包括清洗伤口、去除异物、缝合伤口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2 骨折固定:多发伤常伴随骨折,需要进行骨折固定,以保护骨折部位,减少移动和进一步损伤。
3.3 外伤处理:多发伤可能伴随其他外伤,如挫伤、擦伤等,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冷敷、消毒、包扎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3.4 疼痛管理:多发伤常伴随剧烈疼痛,需要进行疼痛管理,可以使用药物镇痛、物理疗法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伤的急诊急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交通、建筑、意外伤害等原因引起的多发伤病人逐年增加,已成为40岁以下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
因此,如何及时、有效救治多发伤,对降低多发伤病死率、减少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发伤(multiple injuries)的定义多发伤的定义为同一伤因致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
1994年全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上,学者们建议多发伤命名如下:多发伤是指单一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根据AIS-90版所指的9个部位)的损伤,严重程度根据其ISS分值而定,ISS大于16分为严重多发伤。
多发伤的特点是多发、伤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二、需与多发伤鉴别的几个概念多处伤:同一部位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
如腹部肝脾损伤,小肠多处穿孔,体表多处裂伤等。
复合伤(combined injuries) :两种以上杀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如核爆炸时既有放射线引起的放射伤,也有烧伤以及爆炸时冲击波引起的冲击伤。
联合伤:(united injuries)指同一致伤因素所引起的两个相邻部位的连续性损伤,如胸腹联合伤(膈肌破裂),眶颅联合伤。
三、伤后死亡高峰及原因表1 多发伤后不同死亡高峰死亡原因分析肝脾破裂死亡——黄金1小时第三高峰数天至数周20 感染、器官功能衰竭四、多发伤的病理生理创伤应急微血管调节的器官差异:皮肤胃肠道血管被动调节,血流量减少,而心脑血管自动调节,维持血流量。
创伤救治的ABCDE法则多发伤救治的ABCDE法则是什么?“一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又是什么?五、多发伤的救治思路虽然多发伤创伤部位不一样,但抢救流程是一致的。
由于病情危重,抢救时需要争分夺秒,故不能按照常规疾病那样先诊断后治疗,而要遵循“先处理后诊断、边处理边诊断”原则,快速确定、处理可迅速致死的严重状况,如通气障碍、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
目前倡导按照创伤救治ABCDE法则进行救治,即在保护颈椎的同时,医师迅速评估病人呼吸道(Airway)是否通畅、呼吸(Breathing)和循环(Circulation)状况,以及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Disability),最后,脱去病人所有衣服以充分暴露(Exposure),并用毯子给病人保暖以免体温过低。
医生来到病人身边时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都必须简单、迅速、敏捷,不能因为询问病史或体格检查而耽误抢救,可通过“一问、二看、三感觉”三个步骤迅速判断病人的一般状况,如发现有威胁生命的情况,按照ABCDE流程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一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哪里痛?”等,如果病人反应良好,发音正常,则可提示该病员呼吸通畅,大脑供血和通气状况良好。
二看:胸廓运动是否存在、是否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全身何处有血迹、有无活动性出血等。
三感觉:倾听、感觉口鼻腔有无气流、有无痰鸣音等。
如有通气、循环障碍、未制止的浅表大出血,则先立即采取救命措施。
经过初步抢救、病情稍稳定后,进一步按照头、颈、胸、腹、骨盆、脊柱、四肢顺序迅速查体,刺激、按压、了解有无疼痛、对疼痛的反应以及有无反常运动(是否有骨折)。
通过这三个步骤,结合病员的症状、生命体征,医生可大致判断病员一般情况及病情危重程度,并作出下一步救治方案。
以下是我院危重伤救治流程图,供参考。
多发伤救治流程图注:[1]严重状况:通气障碍: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口腔内有无异物、有无大量分泌物阻塞气道等。
此时应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出异物、吸出分泌物等。
循环障碍:主要为低血容量、心泵衰竭和心搏骤停,若有心搏骤停,则心肺复苏。
未制止的大出血:浅表活动性大出血,可通过钳夹、加压包扎等止血。
[2]VIPC:V(Ventilation):保证病人有通畅的气道及保持正常的通气和给氧I(Infusion):用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功能性细胞外液,以防止休克的发生或恶化P(Pulsation):监护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C(Control bleeding):紧急控制明显或隐匿性大出血[3] CRASH PLAN 为了防止重要生命体征的漏征和误诊,国外有倡导采用“CRASH PLAN”检查方法。
昏迷病人体检时一定要全身暴露,CT检查要包括头、胸、上、中、下腹部。
[4]紧急手术适应证:①危重多发伤合并严重内出血(胸腹),复苏后血压不升或升而复降者;②心脏穿透伤需立即开胸缝合及需解除心脏压塞者;③躯体严重创伤性撕脱或毁损伤,渗出血严重,非手术不能控制或合并腹腔内容物脱出者。
VIPC抢救程序与ABCDE抢救法则是一致的,只是名称说法不一样而已。
以下介绍ABCDE法则。
第一步:创伤急救及复苏(ABC)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证和步骤是什么?如何判断病人的状况?⒈气道(A)功能的评估与处理病人反应良好,发音正常,则提示该病人呼吸道通畅,大脑供血和通气状况良好;若病人口腔发出异常声音,喘鸣音、鼾声或咕噜声,提示病人喉以上气道有梗阻;发音困难、声嘶或说话疼痛,提示喉有问题;若排除酒精中毒或其他药物中毒,烦躁不安、胡言乱语或挣扎反抗,提示低氧血症。
外伤伴有颈椎椎骨和韧带损伤,颈椎不稳定运动可离断颈段脊髓,因此在开放气道同时,颈椎保持稳定非常重要。
由医生或其他救护人员在担架的头侧,保持病人头颈自然位,这种操作叫做颈椎线状制动,该操作不能单独应用软性或硬性颈托完成,因为这些颈托不能保证颈椎完全稳定,而且颈托可掩盖气管。
在评估气道状况时,固定颈部的最佳方法是专门指定一个医务人员站在病人头侧,用双手握紧病人的双肩,并用两侧前臂固定头部和颈部,然后医生用推下颌法或提下颏法开启口腔。
推下颌法方法为:医生站在病人头部后方,把手指放在下颌角后方,握紧下颌两边,然后把下颌向前提起,大拇指把嘴巴和下颏往下压从而打开口腔。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双手操作,因此还需要一名助手吸引或取出口腔异物。
提下颏法方法为:左手手指放在下颏下方,同时拇指放在嘴唇前面,抓住下颏向前向下提起,打开口腔。
抓紧下巴更确切的方法是把拇指放入口腔内下切齿后面。
这种操作的缺点是半清醒病人会咬住拇指。
以上两种方法必须谨慎避免颈部过伸及颈部移动。
开启、检查口腔、吸出口腔异物(血液、分泌物等)后,可用口咽导气管或鼻咽导气管维持气道通畅。
口咽导气管由塑料制成,插入口腔时越过舌头,用压舌板压迫舌头,使导管进入气道,也可将导管凹面朝上,插入口腔时由上向下,当碰到软腭时,再把导管旋转1800,插入到合适部位。
口咽导气管插入不当,可把舌向后推移,从而堵住进入喉的通道。
因为此法可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误吸,病人清醒状态下有完整的恶心反射,因此不能这种方法。
鼻咽导气管是一种柔软的可弯曲的导管,充分润滑后,轻柔插入一个鼻腔并进入下咽部。
有完整恶心反射的病人比较容易耐受这种插管方式。
确定性气道建立,气管插管,包括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大多采用经口插管,动作迅速、可靠,但在病人清醒、或有自主呼吸,或有颈椎骨折时,可采用经鼻气管插管,病人容易耐受。
手术气管造口,包括环甲膜造口术、紧急环甲膜快速穿刺术、气管切开术,前两者为临时性气道建立,后者为确定性气道建立方法。
环甲膜造口术方法:环甲膜位于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用手指从胸骨切迹向上沿气管触摸,环状软骨比第一气管环明显突起,再向上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有一凹陷,这就是环甲膜,约0.9cm×3cm。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环状软骨,绷紧皮肤,横形切开一长约2cm切口,刀片垂直切开环甲膜,后刀刃向上旋转900。
拔出刀片,再将刀柄插入切口,旋转900,以保持环甲膜确实敞开。
将4号气管套管插入。
环甲膜切开简单、迅速,但可能会并发出血、假道形成、皮下或纵隔气肿,甚至食道穿孔,应注意预防,4号气管套管直径较细,无气囊阻断气道,口腔可能漏气,故为临时性人工气道建立措施,较适合于无环甲膜穿刺设备的基层医院开展。
紧急环甲膜快速穿刺术。
如果必须立即建立人工气道而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失败,或不能安全快速气管切开,此时可用Quicktrack穿刺针行紧急环甲膜快速穿刺术。
该导管较细,且无气囊阻断气道,通气时有气体从口腔漏出,故只能作为紧急临时用。
气管切开术为确定性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呼吸支持的病人,或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失败,或已建立临时性人工气道。
操作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有一定经验,在5min内完成。
作为创伤急救医生,必须全面掌握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适应证和流程,必须在5分钟内建立可靠的人工气道。
初学者要熟悉人体解剖结构,可先在人体模型上练习,然后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给呼吸已停止、肌肉松弛的病人进行气管插管。
插管后还需判断气管导管是否在气管内,对无呼吸者,要看胸廓及腹部是否随机械通气上下起伏,肺部是否有呼吸音,如果病人腹部随机械通气越来越澎隆,听诊呼吸音不明显而有肠道的咕噜声,则说明气管导管在食道内,需立即拔出重新插管。
对有呼吸者,插管成功后常可立即听到气管导管内有气流声,可见到气管导管壁上有雾气、呼吸道分泌物等,气管导管末端可感觉到有气流。
人工气道建立流程图⒉呼吸(B)功能的评估与处理创伤诊治过程中的“B”代表呼吸(Breathing),医师必须了解病员是否有呼吸,口腔是否有异物、分泌物或血液,气管是否居中,颈静脉是否怒张,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减弱,有无罗音,是否有胸壁饱满、肋间隙变平、叩诊呈鼓音等张力性气胸表现。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予呼吸机应用、清除口腔异物、胸腔闭式引流、胸廓外固定等。
⒊控制活动性出血(Control bleeding)创伤诊治过程中的“C”代表控制浅表活动性大出血,常见为四肢的动脉破裂出血,应立即给予压迫止血、或进入手术室进一步彻底止血,若病员还有其他部位严重创伤、需要进一步检查而不能立即进入手术室,则在抢救室先给予结扎止血。
在抢救危重伤病员过程中,“C”尚有循环(Circulation)意思,即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如深静脉穿刺置管,予以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但对出血未控制性创伤性休克(Uncontroled trauma shock),必须立即手术止血,而不能等待血压恢复正常后才手术。
部分病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血压是不可能靠液体复苏能够纠正到正常的,只有手术止血后进一步液体复苏才有挽救生命的希望。
术前要备血、输血,但不能等待输血准备好以后才手术,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第二步:进一步体格检查(DE)在完成对创伤病员“ABC”抢救复苏程序后,医生要进一步询问病史,全面、仔细地全身体格检查。
国际上倡导采用“CRASH PLAN”作为多发伤体检的顺序,以防止漏诊,每个字母分别代表:Cardiac,心脏;Respiration,呼吸、肺;Abdomen,腹部;Spine,脊髓、脊柱;Head,头部;Pelvis,骨盆;Limb,四肢;Artery,动脉、大血管;Nerves,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