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分裂

罗马帝国的分裂

公元395年1月,信使骑着快马在驿道上飞奔,他们传递着一个惊人的消息,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在米兰“驾崩”。

不久,帝国最高当局根据皇帝的遗嘱,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帝国版图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治。十八岁的长子阿卡狄乌斯统治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年仅十岁的次子霍诺利乌斯则接任西罗马的皇位,以拉韦纳(在今意大利东北部)为首都,但名义上的首都仍是罗马。从此以后,东、西罗马帝国分治的局面便正式固定下来。

罗马帝国虽然到此时才分裂,但分裂的倾向却早已显露。

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罗马帝国开始出现统治危机。国家大权落到了宫廷禁卫军手中。禁卫军原本是屋大维建立用来保卫皇帝的,他们现在与其说是皇帝的保卫者,不如说是伤害者,甚至随意立帝、废帝。例如公元235年到284年这四十九年间,他们废了足足二十四个皇帝,这些皇帝成了宫廷禁卫军的傀儡。

公元284年11月17日,宫廷禁卫军队长戴克里先,被士兵们推举为罗马帝国新的皇帝。这天,戴克里先头戴皇冠,身穿紫金色丝织衣服,脚蹬着镶宝石的红色半高统鞋,接受朝臣和军官的拥拜。他在宦官的簇拥下,像东方君主一样,要所有接见他的人,必须俯身跪拜,并亲吻他的长袍下摆。他自称他的权力起源于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朱庇特神,不受任何限制,对臣民握有生杀之权。他把自己的称号由过去的“元首”改称为“君主”。这标志着罗马帝国完成了由元首制到专制君主制的转变。

此时,戴克里先在小亚细亚的尼科美地城,建立起新的首都。他意识到,罗马帝国疆土庞大,他一个人难以统治帝国全境,因此委托他的朋友马克西米安治理帝国的西部。于是马克西米安将意大利北部的米兰作为自己的首都。第二年,戴克里先任命马克西米安为“奥古斯都”,这样帝国有了两个最高统治者,所有的命令都用他们两人的名义发出。

转眼到了公元293年,这两个“奥古斯都”又各任命了一个“恺撒”,作为自己的副职。出于巩固皇室统治的考虑,两个“奥古斯都”还把自己的女儿分别嫁给两个“恺撒”。此后,这四个人分别治理帝国的一部分。这一制度在历史上称为“四帝共治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巩固边防,但却损害了帝国的统一,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由于戴克里先设立两个“奥古斯都”,原来统一的罗马帝国实际上分成了东罗马与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包括希腊及其以东的地方,西罗马则包括意大利及其以西的地方。戴克里先自己治理东罗马,而另一个“奥古斯都”治理西罗马,只是西罗马皇帝要服从东罗马皇帝。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在同一天宣布退位,他们的女婿继位后,又各自任命了自己的助手。戴克里先想,这样一来,帝国将坚不可摧,不会发生内乱。可是在他退位以后,帝国又陷入了群雄相争的内乱之中。

公元306年,君士坦丁在军队的支持下当上了西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随后,君士坦丁又进行了十八年的帝位争夺战,于公元323年再度恢复了帝国的统一。

此时,帝国西部逐渐地衰落,而东部却保持了相对的繁荣。于是,帝国重心开始东移。罗马也渐渐失去了昔日政治中心的作用。君士坦丁宣布把首都从罗马

迁到黑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地拜占庭,并将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这里经济文化发达,扼守水陆要冲,战略地位十分优越。

君士坦丁是个急性子的人,他以几乎疯狂的速度推进新都的建设。从帝国各地赶来的建筑师和工匠都云集在新都,港口停泊着无数货船,船上满载着来自罗马、雅典及各大城市的艺术珍宝。珠宝数目如此之多,以至有人愤愤地批评道:“几乎所有的其他城市都被掏空了。”

与君士坦丁在台伯河畔的出生地一样,新都也有七座山丘。除了大量的教堂、法庭和浴池外,他还在山坡周围兴建了一座竞技场、一座集会广场和一座元老院。所有的公共建筑物雄伟壮观、设计巧妙,还附有花园和小树林。

公元330年5月11日是乔迁新都的好日子。那天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接着的是四十天的娱乐活动、马戏表演和各种宗教仪式。君士坦丁堡成了当时罗马帝国最繁华的城市。

君士坦丁大帝原来信仰多神教。这时他的宗教信仰发生了转变。据说还在早先的一次征战中,一天他看见天空中显现出十字架,十字架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上面刻着“以此克敌”的字样。第二天晚上,耶稣基督在君士坦丁梦中现身,解释了十字架的意义,并吩咐他在士兵们的盾牌上装饰基督的象征,这将保佑他们取得胜利。君士坦丁遵照梦瞩这样做了,果然大获全胜。这场战争后不久,君士坦丁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他虔诚地说道:“这是一个我期待已久的时刻,我渴望它的来临,我期待上帝的拯救。”

君士坦丁正式皈依基督教,从此,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内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开始争权夺利的斗争。帝国又分裂成东西两部分。尽管在394年,皇帝狄奥多西一度统一了罗马帝国,但不到一年,随着他的猝然去世,帝国最后还是分裂了。

罗马帝国的版图从此被分为两块,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包括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包括意大利、高卢、不列颠、西班牙等地。在文化上,东罗马主要以希腊语为主,西罗马依然通行拉丁语。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宣告灭亡,而东罗马帝国一直延续到公元1453年。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既非神圣又非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 955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马扎尔人,收复各边区。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今奥地利地区自此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直到其于1806年崩溃。 巴本堡家族统治(976-1246) 976年,奥托二世在多瑙河南岸恩斯河和维也纳森林之间建立东方马克(marchia orientalis),将其封与巴本堡的利奥波德一世,附属于巴伐利亚公国,另在原卡兰塔尼亚地区成立大卡林西亚公国,后该国很快分裂成一系列小国。 1043年,阿达尔贝特击败匈牙利军队,将领地向东扩张到莱塔河,该河遂成为后世奥、匈两地分界线。此后,德国人大量迁入,使得当地最终德语化。而东方马克之名也为古高地德语译名Ostarrîchi逐渐取代(该词首先出现于皇帝奥托三世签发于993年的敕文之中),之后,又逐渐音转为今日奥地利之名Österreichs。 1 156年,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将奥地利马克升格为奥地利公国,脱离巴伐利亚管制,授予其小特权,并将东方马克之西直到因河的土地封赐予奥地利。奥地利公国迁都于罗马人创建的文多波纳城,将其改名为维也纳。1192年,根据乔治堡和约(Georgenberg Pact),奥地利吞并施蒂里亚。1229年,利奥波德六世又获得卡尔尼奥拉的大部分领地,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强大诸侯国。 但是,在1246年,腓特烈二世在同匈牙利作战时阵亡,未留儿子,其女婿巴登的赫尔曼六世也未能稳固自身的统治。 捷克统治(1251-1278) 1251年,捷克波希米亚国王鄂图卡二世夺取了奥地利,领地北起易北河,南抵亚得里亚海,一跃成为中欧强权之一。 1274年,鄂图卡二世在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斗争中失败,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在选举中获胜。鄂图卡拒绝做效忠宣誓,遭到鲁道夫联合德意志诸侯对其讨伐。1276年,鄂图卡被迫放弃奥地利,1278年8月26日,鄂图卡在杜恩克鲁特战役中与鲁道夫展开决战,兵败身死。自此,奥地利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278-1806) 衰落与分裂(1282-1438) 1282年,鲁道夫将奥地利和施蒂里亚封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将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另封他人。1283年,二子之一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成为唯一的统治者。129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奥地利领地交与其子鲁道夫三世掌管。1308年,他被其侄士瓦本的约翰刺杀,其子腓特烈三世被巴伐利亚

罗马帝国的兴衰

罗马帝国的兴衰 有关罗马起源的传说是这样的:特洛伊城失陷之后,一位名叫艾涅阿斯的英雄率领着幸免于难的特洛伊人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平原。艾涅阿斯的子孙们在拉丁姆平原世代为王,直到罗慕洛斯和雷慕斯推翻阿穆略的统治,并在母狼哺育过自己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是为罗马。 罗马在起源方面不像希腊和东方国家那样有一个古老悠久的文明源流,它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混杂产物。 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是由王政时期到共和国早期到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的政治改革到共和国向帝国的演变。 王政时期(前8世纪-前6世纪) 由于特别缺乏原始时代遗留的古物,罗马文化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处于扑朔迷离之中。 据推测,来自小亚细亚的入侵者埃特鲁斯坎人约在公元前800—700年间征服了台伯河北部地区和拉丁姆平原,公元前7世纪以后,又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国,此即罗马历史上的“王政时期”。 在“王政时期”,发生了很多典型的历史大事。 前753年: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建立罗马市(ab urbe condita) 前753年-前715年:国王罗穆卢斯在位。 前715年-前673年:国王努玛·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在位,创建了元老院和祭司团。 前672年-前535年:四位国王相继在位 前535年-前509年:末代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在位。 前509年:塔克文被驱逐,罗马共和国建立。 而王政时期之后,便到了共和国早期的寡头政治 其主要特征是: 库里亚大会仅保留宗教方面的职能。 少数贵族家族控制着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元老院,并产生出两个为期一年的行政首长——执政官。 公元前470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民官,保民官对贵族们制定的侵犯平民权利的法律有否决权。 公元前450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把以往由贵族们随意解释和滥用的习惯法变成了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的成文法,从而使法律成为一种公正的约束力量。 公元前287年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特里布斯会议(即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须经过元老院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这些胜利成果使平民与贵族在一段时间内(公元前3-前2世纪)携起手来,创造了一种较民主的政治气氛。 到了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革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演成不可调和之势,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 苏拉独裁后出现的“前三头同盟”(克拉苏、庞培、恺撒)第一次公开地表露了骑士阶层对元老院权力的蔑视。 恺撒死后,屋大维(前63年-前14年)依凭着与恺撒的亲戚关系跃居高位,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反对元老院的“后三头同盟”。镇压了刺杀恺撒的共和派贵族力量。 在屋大维执政的40多年时间里,他虽然没有公开称帝,而是谦虚地自称为“第一公民”,但是他却已经在共和国的旧瓶中装上了专制主义的新酒。

纪录片大明宫影评

纪录片大明宫影评 纪录片大明宫影评精选(一): 最后在下线的前夕看了《大明宫》,由大明宫遗址公园投资金铁木导演的剧情纪录片。国庆前最后一个周末的电影院里空空荡荡,一共只有五个人。 唐朝,又是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唐朝。虽然大明宫已经变成了一片连地基都找不到的废墟,仍然值得让人哪怕在废址上修公园评logo地把它铭记。那是中华民族在全盛时期的标记,也是一千年来再未超越的悲哀。占地五百个足球场的大明宫,花了高宗年间十五个州税赋收入和百官一月薪俸的大明宫,拥有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宏大单体建筑——麟德殿的大明宫,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到延英殿的大明宫,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大明宫,那一个后宫的太液池,就能比得上多少个明清故宫后花园的规格。含凉殿上的飘飞裙角,太液池中的春雾秋风,梨园舞台上的太白豪饮,明皇月宫,此刻都只但是是中华民族再未复制的完美。我们只能听听辛酸的《梦回唐朝》,想象世界中心的长安的八方宾客海容百川,《大明宫》就是这样一部预设立场的纪录片,并非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讲述故事。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中国人能够在回首那些巅峰的年代时能够做到客观,因此与其说这是纪录片,不如说是宣传片。影片的3D技术对大明宫的重建可谓用心良苦,虽然我无从比较,但是完全能够感受到“飞重檐以切霞,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的大气稳重,而人物的加入也让影片更为生动,尤其开元盛世时时官员“凌晨上朝,那灯笼中流动的灯光彷佛长安城里的繁星”那样的细节。只是一向站在歌颂和怀念者的角度痛惜一千年多前的繁华,从立场上就失去了纪录片创作者的眼光。作为对建筑的赞美无可非议,但升华到历史的怀念

就让人觉得多少有点遗老遗少了。毕竟过去的事情不能以对错来评判之,要不然《罗马帝国兴衰史》也不会成为经典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每个人看了之后都会想去西安的,大明宫这个宣传算是成功的。 纪录片大明宫影评精选(二): 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2000字幻城经典语录 大唐,这一个在国人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朝代,这一个令世人最为景仰的朝代,这一个造就了无数传奇的朝代,如今或许只能在那泛黄的纸上依稀地探寻出往日的盛世气象。 繁华落尽,一切已烟消云散。那充满着诗人慷慨情怀的唐诗,而今只能在学堂里听着稚童读诵出来,诗中那激扬的气魄已不复寻;那罗衣飘飞的曼妙舞蹈,那盛世丝竹管弦的美妙交响,却早已经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或许残留了一丝的吉光片羽;那威严宏伟的皇家建筑,那玲致精巧的宫阙楼阁,都已成断壁残垣,在风吹日晒之中铭刻着世间变迁。 大明宫,那盛世大唐所最雍容大气的皇宫,那象征着大唐气度的皇宫,如今只是在西安北部残存着过往岁月的一些遗迹。三倍于凡尔赛宫,五倍于故宫,十二倍于克里姆林宫,十三倍于卢浮宫,大明宫这座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落,我们只能透过这些具体的数字和抽象的比较在脑海中想象那恢宏的气势,那庄严的气魄。励志短文 但是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的大型纪录片《大明宫》透过声色影像把我们带回了那一个美丽而奢华的朝代,那一个一去不复返的盛世帝国。 历史总是记录在那泛黄的书画之中,画纸上那滚滚烟尘的金戈铁马,那罗衣飞扬的美丽仕女,那身着奇装异服的众多使节,那轻歌曼舞、丝竹管弦齐响的热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讲解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 马帝国讲解 罗马原来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却迅速崛起,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波斯帝国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但直到三世纪,这一文明才正式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前550年,居鲁士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阿契美尼德王朝(一说始于前558),定都苏萨,是为波斯帝国之始。继而向外扩张,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又向东占领大夏(巴克特里亚)、粟特等,但在和北方游牧部

落马萨盖特人作战时居鲁士失败被杀。其子冈比西即位后,率兵征服埃及(前525),因发生高墨达政变,(前522),返国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起义,夺得政权;实行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继续扩张领土,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部(埃及)。前五世纪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波斯不断西进导致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的统治激起各地人民的不断反抗,境内经常爆发反波斯统治的起义。前四世纪以降,国势转衰(前404-前343年埃及曾获独立)。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打败,前330年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袄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扩及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首都苏萨。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

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

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 引言: 在亚古士督之强已经有一位统治着——该撒犹流。该撒犹流晚年虽已获君王之权柄,但终未敢称帝。当时古罗马已有500年的共和历史(实则贵族专政),君王之称因与法统不合,百姓也表憎恶,所以该撒犹流一直是个未加冕的独裁者,不过?共和国?却早已名存实亡了。面对此种情况,贵族共和分子深以为忧,便密谋除掉犹流,恢复共和。主前44年3月15日,该撒犹流在进入罗马元老院时遇刺身亡。共和派的行刺虽然得手,却始终不能达到目的。犹流的甥孙奥克他温在继起的内战中打败了共和派,于主前31年登基作首任罗马皇帝。 一、罗马帝国的首任皇帝——亚古士督 1、亚古士督(主前63至主后14) A、奥克他温的继位 亚古士督的本名是奥克他温,是该撒犹流的甥孙(是犹流姐姐的孙子)。犹流遇刺时,奥克他温年仅18岁,正在希腊求学,按照遗嘱被立为犹流后裔,继承权位,使他陷入了权利斗争之中。主前43年奥克他温与安东尼、李必达结成?三头政治?,巩固了他们的势力。一年之后在腓立比(在马其顿,今希腊境内)战役中,奥克他温打败反犹流的主要共和分子迦西乌斯和布鲁特斯。是时安东尼掌罗马东部各省(包括希腊、埃及),李必达掌高卢和西北非。奥克他温由希腊返师意大利,适值李必达失势,即取其权而代之。奥克他温与安东尼早有宿怨,自此则角逐益剧;艾克田一役大败安东尼(主前31),遂统辖全罗马并进而登基称帝。 B、奥克他温的统治 奥克他温用兵御将的本事虽然不如他舅祖,但政治才能过人。他善于平乱息争,安定民生,深得百姓拥护。在他的统治下,罗马经济蓬勃发展,文化更达致鼎盛,其中尤以文学和建筑为着。他创建禁卫军制,臵9,000精兵为宿卫侍从。此制本为保皇帝权位,但在历代相沿之间竟至养虎为患,有几个朝代连废立大事,竟全控于禁卫军将帅手中;元老院已形同虚设,这也是始料未及之事。 C、奥克他温的称号 主前27年,奥克他温接受?亚古士督?的称号,其意为?至高者?,这意味着罗马帝王崇拜的开始。其实,帝王崇拜早在该撒犹流主政时已经出现。在他执政期间,对国家改革了不少,同时他也提倡改进民风和振兴国教,重建了许多庙宇,在各省份中提倡?帝国崇拜?,虽然他没有要求人民去拜他,但是在雅典建有亚古士督的神庙,连大希律也为亚古士督建庙。 该撒亚古士督之名在新约中,虽仅出现1次,但那雷厉风行的全国各省人口普查,必给圣经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次的普查正是耶稣诞生前夕,实际情况不详;第二次的普查于主后6年举行,引致加利利犹大的造反(徒五37)。 亚古士督在位共44年(主前31-主后14)。主后14年,亚古士督一病不起,诏令提庇留继位。 2、第二位皇帝提庇留(主前42至主后37) 亚古士督的继子。其母里维亚与前夫离异,携4岁的提庇留,改嫁奥克他温。主后13年,提庇留奉诏以太子身分佐政,次年继位,帝号该撒奥古士督提庇留。 提庇留一生很不如意。早年婚姻的不如意,(他的继父让他和他深爱的妻子离婚,逼迫他娶奥克他温的女儿为妻)。即位后,又多方受罗马元老院的管制;主后26年,他国家大事委托于罗马提督赛雅奴代政,自己去到意大利西部的卡普里岛暂居起来。5年之间,赛雅奴想自己当王,经一番周折之后,提庇留终于处臵了叛臣。虽然有此波折,但总的来说,提庇留的统治是开明、睿智、宽大而富责任感的;他继承先君力求和平、安民的国策。 据考证,主后26年提庇留暂居之前,已任命本丢彼拉多为犹太巡抚(即总督)。按定制,巡抚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如果这个地方的人民怨声四起,让皇帝听到了,那么他的官位就保不住了。因为这样,彼拉多在审问耶稣时,为什么那样迁就犹太地方势力就不难理解了。犹太人控告耶稣的罪名是?自立为王?,这就是直接到威胁罗马皇帝,所以彼拉多虽明知耶稣无罪且有释放之意(约十八33-38),但犹太人警告他说:?你若释放这人,就不是该撒的忠臣。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该撒了。?(约十九12)彼拉多知道若犹太人上告于皇帝,那时他必官位不保,于是顺从民意,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新约提及提庇留之名仅一处,在路加福音中记载施洗约翰传道,是始于?该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丢彼拉多作犹太巡抚?之时(路三1)。不过,这?第十五年?究竟从提庇留佐政算起,还是从他正式登基算起,已无从可考。 提庇留是一个出奇谦厚的皇帝,他要求永不要称他为神(这是元老院对前任皇帝的尊称)。在当时崇拜皇帝之风大为收敛。他把神的名号和仪典,只限于前任两位皇帝;也停止了以当朝

罗马景点介绍

Fontana di Trevi许愿泉 也叫特莱维喷泉,这个名字指的是在喷泉处会聚的三条道路tre vie(估计应该就是英文中的Three Way)。公元前一世纪,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帕Agrippa,由20公里外筑水道引水入罗马,解决150万市民饮水之苦,许愿泉就是当时市中心最大出水口。倚着Poli宮南墙而立的巨大海神雕刻,是13世纪教皇命Nicola Saivi尼古拉沙维设计完成的巴洛克式杰作。喷泉的中心有一尊“海洋之神"(尼普顿)的塑像,两侧是骑着马的半人半鱼海神,分别象征着暴风雨中的大海(左边)和风平浪静的大海(右边)。海神后面的雕塑代表这健康和富足,组成三角墙的雕塑则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礼物。 Basilica di San Pietro (圣彼得大教堂) 世界第二大教堂,天主教的圣地之一。这里有多件重要的艺术珍品,而且教堂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是绝对的无与伦比。教堂的名字来源于耶稣的门徒圣彼得。因为圣彼得对上帝坚信不移,于是耶稣就称其“磐石彼得”,那块磐石就在这里。 圣天使城堡 是公元139年罗马皇帝哈德连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陵墓,巨形城墙修建在圣彼得大教堂东面的台伯河岸。6世纪,教皇Gregory一世在堡顶竖立持剑的大天使雕像,用以「对抗」当时流行的黑死病,遂有圣天使堡之名。目前,内部有专门收藏从罗马到现在之武器的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i Castle Santa Angelo)。城堡上圆下方,外围城墙是五角星形,造型伟岸坚固,仿佛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连接城堡与台伯河对岸的圣天使桥是贝尼尼的作品,被称为罗马最美丽的桥。桥上有12尊天使塑像,每一位天使手中都拿着一种耶稣受刑用的工具。城堡里有一条秘密走廊—梵蒂冈通道(Passetto di Borgo),全长约800公尺,直接通往梵蒂冈官邸,供教皇危急时逃生之用。城堡里的房间和通道布局犹如迷宫一般。

罗马帝国手游霸服攻略(中R)

罗马帝国手游霸服攻略 1、提前准备好很多罗马帝国手游礼包(越多越好,大号不能用是小号用,尤其是送10个精 锐投石的强权礼包,如4399、九游、37555等登陆签到获得,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完胜之战 等均统用),尽量选择周一、周二的开服日(以避开钱多的没边的大R玩家),新注册一九 游账号11:00准时进服(便于领初冲100%返值),一进游戏及时推出引导,直升主基地、兵营,升到8级后第一时间建军团,后充值10元,后主升、主城、神殿,神殿达到条件后尽快建筑学(5级开放)、战斗经验(9级开放),后联系代充加微信好友领毁灭者礼包,充值10086元(初次代充反之比较客观,预算初次投资一万,后期陆续送礼包充值2万,总共投 资三万),钻到位后聚宝盆活动,领东西,买100钻威望(每日必买)升级职务,后买五组 精锐投石车,后及时用钻刷日常任务(只做四星、五星的任务,用钻刷,如遇竞技场、造两 个兵、升级装备两次等则不用钻秒,土豪可只做五星),完毕后可领军团福利、打军团战场,将声望值最高等级,后及时刷战斗经验值最高级别(主城、神殿升等级用钻加速,战斗经验 也用钻加速),期间主升建筑经验至最高(用钻加速)。后商城买30分钟的攻防卷轴吃掉打战役模式,直至打不动为止(每关只打一次,一直往前冲,一星、三星经验都一样的,期间 要升统率调整最大战力,即在损耗85%以后可等待战力提升,如18级逐步开启雕像,24开 启将领,统率提升、技能中投石强攻、命中提升、神殿投石精制、投石护甲等,如竖杜巴进 攻失败卡),后酌情买体力刷世界资源矿等级(即打下矿来直接返回),当矿等级足够高时 进行采集(如采白银)。到达22级时花光幸运币探宝(此时会出黄金兵),注意招募卷轴等有了立刻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出重投)。后做七日核心任务等(造初投)、主线任务,主 城升级不要停,建筑位买到最大,尽可能不要停(繁荣并加带兵量),矿的选择金矿、石矿、木矿比例为6:5:4,升级时均匀升级,目的是增加繁荣度,金矿繁荣度增加的多。 2、第一日技能建议升投石强攻20级,后升命中(为第二天任务做准备),往后需:主闪避、命中,辅投石强攻、暴击,最次投石补给、抗暴(刷日常任务会给大量技能点,遇见500钻 的技能包一律买,且侦查礼包微、升级补给箱、紫雕碎片箱、雕像补给箱、将魂、神将魂买,且紫雕碎片箱、雕像补给箱必须等到60级以后攒此类箱子多了一起开);下午13:00-14:00 酌情建一V4小号,此时很高的几率抽到紫武(大号往往得不到),日后军团争霸用,把所 有红包发给他,按照大号模式发展(不用钻加速建筑时间、科技升级时间)。 3、升级发展核心要围绕声望,刷日常任务得声望、技能书最好持续到60级时再停止(每天 需近千钻),关卡教条S级将领要第一时间升到三级最高(需要的将魂可买SS将领招募卷 轴如20%升级雕像加成的、升级统率加成的碰碰运气,招到不好的SS将领则分解,升级关 卡教条、采集将领至三级最高),凯撒、贝利萨留、雷姬拉均留用,待日后充值1000元送闪将岚恩、命中将道恩是充值获得,优先升级闪将岚恩至三级,后升级命中将道恩、凯撒。装 备升级主首位攻击,辅主首位命中、暴击、闪避、其余五战位的闪避,七日后有紫装自选箱(自选三件、附大量升级材料)礼包遇见一定全买,但该礼包邮件只提取一个,待日后出紫 装升级加成50%活动时再提取使用。极限探险中的收获邮件也是不要提取,待雕像升级加成 时使用,(该两活动开服约一个月后出,此时需将紫雕碎片箱等开了)。当岚恩升到三级后,一旦凑够四个状态兵(弑魂之怒、鬼泣神弩等),则可构建闪避阵容,岚恩为主将领,道恩、凯撒为副将,第一战位黄金投石(满)、第二战位黄金投手(满)、后四战位为终极状态兵,以此阵容参加团战、探险(为了极限探险可酌情对其它战位升级攻击、命中)。 4、第三天晚上0:00拉霸,若第一个拉则会出现得到的兵非常差,建议拉霸高峰1-2小时后 小号先拉,后大号再拉霸,且拉霸一旦开始就不要停止中断(中断了不易出黄金投石,疑似

英国历代国王列表

英国历代国王一览表 (一)英格兰王国ENGLAND Name(Nickname)姓名(俗称)Family Tie 亲属关系Reigned 在位Anglo-Saxons and Danes 盎格鲁- 撒克逊王朝(802 - 1066)Egbert 埃格伯特King of Wessex 802 - 839 Ethelwulf艾特尔沃尔夫son of Egbert 839 - 855 Ethelbald艾特尔鲍尔德son of Ethelwulf 855 – 860 Ethelbert I 艾特尔伯赫特second son of Ethelwulf 860 – 866 Ethelred I 艾特尔雷德一世third son of Ethelwulf 866 - 871 Alfred(The Great)阿尔弗烈德大帝fourth son of Ethelwulf 871 – 899 Edward(The Elder)爱德华一世Alfred’s son 899 - 925 Ethelstan艾特尔斯坦Edward’s son 925 - 939 Edmund I(The Magnificent)埃德蒙一世third son of Edward 939 - 946 Edred埃德雷德fourth son of Edward 946 – 955 Edwy(The Fair)埃德威格eldest son of Edmund 955 – 959 Edgar(The Peaceful)埃德加一世second son of Edmund 959 - 975 Edward(The Martyr)爱德华二世eldest son of Edgar 975 - 979 Ethelred II(The Unready)艾特尔雷德二世second son of Edgar 979 - 1016 Edmund II(Ironside)埃德蒙二世son of Ethelred II 1016.4-1016.4 Canute The Great 卡纽特大帝the Danish King 1016 - 1035 HarlodHarefoot哈罗德一世son of Canute 1035 - 1040 Hardicanute 哈迪卡纽特son of Canute 1040 - 1042 Edward(The Confessor)爱德华三世son ofEthelred II 1042 – 1066 Harode II 哈罗德二世the last Saxon King 1066 -1066 House of Normandy 诺曼底王朝(1066 – 1154) William I(The Conqueror)威廉一世cousin of Edward (The Confessor)1066 - 1087 William II(Rufus)威廉二世third son of William I 1087 - 1100 Henry I Beauclearc亨利一世youngest son of William I 1100 - 1135 Stephen 斯蒂芬son of William I’s daughter 1135 - 1154 House of Plantagenet 金雀花(或称:安茹)王朝(1154 - 1399)Henry II(Curtmantle)亨利二世son of Henry I’s dau ghter whose husband was Count of Blois 1154 - 1189 Richard I(The Lion-Hearted)理查一世son of Henry II(crusader)1189 - 1199 John(Lackland)约翰son of Henry II 1199 - 1216 Henry III亨利三世son of John 1216 - 1372 Edward I(Longshanks)爱德华一世son of Henry III 1272 - 1307 Edward II爱德华二世son of Edward I 1307 - 1327 Edward III爱德华三世son of Edward II 1327 - 1377 Richard II理查二世grandson of Edward II 1377 - 1399 House of Lancaster 兰开斯特王朝(1399 – 1461) Henry IV 亨利四世son of Edward III’s son, Duke of Lancaster 1399 - 1413 Henry V 亨利五世son of Henry IV 1413 - 1422 Henry VI 亨利六世son of Henry V 1422 - 1461 及1470 - 1471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分析 频繁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罗马人民希望有一个新的整体来取代旧的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可是罗马帝国还是衰落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因素,而占主导的内部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共和国在罗马内战时期已经不可挽救的颓废了,整个社会都在肆无忌惮的腐化堕落,虽然当前罗马的政体是帝国主义,可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罗马的腐败,反而使腐败变得更加根深蒂固、变本加厉。 这个腐败之风从元老院到平民,不是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是公开贿赂人心或结党营私,整个罗马帝国变得乌烟瘴气。奥古斯都定下的制度只是暂时阻止罗马衰落的脚步,他死后,继任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之辈,他们只懂吃喝玩乐,完全忽略治理国家,坐吃山空,傍着前人留下的财富,挥霍无度。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些只顾酒池肉林的皇帝,全城百姓就“理所当然”的腐败堕落。结果加速罗马帝国的衰落。 我认为,其实在另一方面也说明罗马人的自负骄傲心理,从平民到皇帝,没有前瞻意识,没有居安思危的心理,总想着自己是强悍的一组,飘在云端就忘了下落的危险,所以,罗马人民的心态也加剧帝国动摇。 第二,罗马帝国衰落的关键原因是军队、兵制蜕变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我认为这是罗马帝国覆灭最主要的因素,因为军队混乱,既不可攻,也不可守。 整个罗马由之前的好斗功利到现在的腐败堕落,军事制度的改变可以说是主要原因。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那时从军对罗马人来说是一种权利,只是罗马公民才拥有的,而且武器由自己提供,战事结束就回家休息。崇尚武力的罗马人就开始到处扩张版图获得财富,这样的军队虽然是非职业化可是一旦战斗,数量庞大,而且上下一心,最富有战斗力。但是随着战线拉长,而公民权又限于罗马人,这就出现兵源短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募兵制出现了,使得罗马军队成为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军队的出现又导致军队成分改变,由有财产的公民变得是罗马的无产者。可是这些无产者不再关系荣誉,更多的是瓜分战利品的权利,他们变得只对将军忠心而非整个罗马共和国,从这里开始,罗马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因为一个国家的军队不是众志成城而是各为其主。再到罗马帝国时期,这种由罗马无产者为主的职业志愿军又被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所取代。罗马公民必须缴纳军事费用来养雇佣军,而那些被罗马政府的外族人就伺机寻找反抗的机会,雇佣军随时可以调转枪口攻击罗马。而实际上,后来的罗马也证实这点,皇帝成了军队手中的傀儡,谁满足雇佣军谁就是主。 而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军事防线都没有了,根本没有能力反抗,最后只能在别人股掌中衰落,罗马就是这样,三次兵制的改变实际上将罗马从一个英勇善战的国家推向一个任人鱼肉的砧板上。 第三,我觉得,罗马本身就是一个没有文化浸养,靠战争形成的国家,也就是说,罗马人民的文化素养是比较低的。他们因为内战等原因缺乏公共教育,一个没文化的人比一个有

中世纪历史简介

意大利中世纪历史背景 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极权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意大利这个概念在中世纪根本就是地理概念,无所谓王朝什么的。所以我只能给你列出在现在意大利国境范围内存在过的王国。 东哥特王国493-555,被优士丁尼大帝给灭了,意大利基本上从此就陷于分裂:南方被拜占庭控制(但时间不长),北方是伦巴德王国(后来被查理曼在774年给征服了),罗马附近则因为丕平献土的原因属于教皇的势力范围。而西西里地区则更是几易其主,一度被阿拉伯人占领。 后来,查理曼死后,根据凡尔登条约,他的三个孙子平分了他的领土,长孙罗退尔既得到了大概可视作“意大利”地区的土地,而且继承了皇帝的称号。罗退尔死后,他的土地又被瓜分,南方基本就可视作意大利的北部地区。 在整个的中世纪,意大利形成了大量的城市共和国(这都算不上朝代吧),比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等。同时,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有一些小型的王国,公国割据一方:北方有萨伏依家族统治的萨伏依公国、米兰公国,南方有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后来的两西西里王国。近代之后,经过意大利复兴运动,以撒丁王国为中心完成了意大利统一,这才基本上产生一个统一的王朝---萨伏依王朝。而意大利历史上好像也只有这一个统一的王朝,它在1946年意大利共和国建立之后被推翻。 宗教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政教矛盾一直存在,政权与教权一直是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开始,罗马教皇和神职人员总是从属于世俗的君主或领主的。但到十一世纪末,其地位大大改观。教会利用世俗封建主的相互格斗和厮拼而有力的增强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希求确立对整个欧洲的统治。不过世俗的皇帝和君主们是不甘心充当教会走卒的。他们对教会的支持与合作,说到底,无非是个利用。所以,一旦他们感到教会势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时候,便要采取断然措施相抗衡,以至于不惜诉诸武力,总之,在中世纪,教会权(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斗争是尖锐复杂、旷日持久的,二者之间的斗争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是五至八世纪的酝酿期;第二阶段是九到十三世纪,教权高涨,与政权形成对垒之势,期间教权达到颠峰状态,随后便开始由胜转衰;第三阶段是随着君主国家的形成和各国人(和谐)民民族意识的萌发,王权逐步得到加强,教权节节败退,王权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San Francesco di Assisi 圣方济各又称亚西西的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i Assisi) (生于1182年意大利亚西西,卒于1226年10月3日) 成立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他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 (照约旦·卡塔尔拉尼的记载是1209年), 玛窦福音第十章第九节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使他决定终生要神贫. 那段福音的故事是耶稣告诉他的信徒要他们出去宣扬天国的来临, 他们宣扬时不需要带钱, 连走路的拐杖都不用带, 而且他们也不要穿鞋. 他穿著粗布衣服, 赤脚, 而且照著圣经的说法连拐杖也没有, 四处呼吁大家要反省悔过. 很快的城内有名望的人士伯纳多·昆特瓦雷把所有财产都贡献出去来跟随他, 而在一年内陆

西方文化历史的简介

一,“西方”和“西方文明”的概论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许多新词汇,大多与两个人相关,一个是严复,一个就是梁启超。如果说严复创造的许多新词汇后来还基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话,那么,梁启超在清朝末期创造出的许多新词汇,语义则往往是飘忽不确定的。梁启超早在30岁之前就因为参与变法运动而闻名中外,他当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召感力是十分大的。但是,他这样的年纪,常常使他自我把握不准一些词汇的语义内涵,这,可以通过他的许多著作看得很清楚,大概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通过梁启超的创造而后来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许多新词汇,曾经给中国思想文化界造成过许多麻烦,这一点,现在的人们应该高度注意到。 “西方”一词在中国语境中本是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并不指国家文明文化。19世纪末期,张之洞等人将欧洲地区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称之为“西学”,大意是指“西边国家的文化”的意思。 1896年,23岁的梁启超开始在《时务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时评《变法通议》,当时,他将我们现在所说的欧洲定名为“泰西”,“泰西诸国并立,大小以数十计,狡焉思启,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则灭亡随之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但是,他又在该文中说:“然则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同上),他这里说的“西方”,同样是指的欧洲国家的意思,这样,“泰西”和“西方”的指意就重复了。后来,人们在传播梁启超思想的时候,慢慢的约定俗成,就将“西方”指意成为了“欧美国家文明”。这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文明文化角度所说的“西方”,是由梁启超最先创造的。 也许令许多人所想不到的是,现在中国文化人经常挂在嘴里的“西方文明”,无论在中国词典里还是外国词典里,都是没有的,这个组合词汇至今尚还“年轻”! 我们中国人现在常常说的“西方文明”,主要产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与当时中国留学日本的人员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人物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影响相关。日本的“文明(ぶんみぃ)”一词,是直接从中国《易经》里取出来的汉字,仿汉语发音,意思也与中国易经中说的“文明”涵义相近。但是,中国历史上很少使用“文明”一词,而福泽谕吉在他的著作中使用的“文明”一词,则主要是指与一种文化相应的历史社会形态,当时一些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将“文明”词汇引入进了中国,这真可谓是“出口转内销”。之所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热衷于谈论“西方文明”,这和当时社会上的文化人普遍关注和比较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文明文化的异同性质问题直接相关。但是,当时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却与西语中的occident(欧美国家)还不是一回事情,却与外国人说的hesperiacivilization (西方的文明,意指希腊语境中的“罗马社会,此语境产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代)很相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国人接受了一些妄自尊大的西方学者的思想价值观,所以,他们往往认为“西方文明”这个词汇指意着人类的“先进文明文化”内涵,这就如同德国哈拉尔德·米勒说的那样:什么是“西方文明”?对于一些具有冷战思维的西方人来说,这个答案是清楚的,“…西方文明?的特征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人权、市场经济、现代化技术、典型的民主制度、公民权。…西方文明?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元性、政教分离、自由和宽容。……但是,现代所谓标准的西方民族国家,原先其实也是个人化的武力垄断,直到后来才变成现行的民主政体。”(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文明是谁—从“西方文明”的起源说起》新华出版社)。这就是说,将“西方文明”指意成为“先进、政教分离、民主、人权、现代化技术”等这样的概念,这纯粹是一些具有典型的冷战和霸权思想的西方人的思想,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明文化”的概念,这,是今人所应该弄清楚的!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Part 1概括: 本章的前面部分介绍了古罗马思想的渊源,包括了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与古罗马思想的渊源与演化。关于古罗马思想的内核,主要涉及了古罗马思想的“伦理化的倾向”;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从斯多葛派到宗教唯心主义和Zero提出的超级国家的思想。 Part2 重点 1)古罗马的城市生活形态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古罗马时代毫无疑问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繁 荣阶段。该时期的城市建筑风格明显表现出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的特征。2)繁荣背后的“罗马病” 与古希腊简陋的城市但却拥有充实的城市文明所不同的情况是,古罗马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却始终未能造就出健康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城市的物质繁荣与精神空虚的矛盾,使得罗马人渐渐迷失了方向。 客观地说,在城市建设、市政技术乃至城市管理等方面,罗马的成就均大大地超越了希腊。但可悲的是,罗马人的梦想一直是努力将城市造就成一个巨大的、舒适的享乐容器,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城市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 在当今许多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功能的认识上也常常存在着同样的误区,因此常称其为遗传了“罗马病”。(书上对罗马病的解释是:奴隶主们几乎把创造的全部财富都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而广大的罗马市民普遍对劳动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残酷的剥削使得奴隶们消极怠工而毫无工作热情……)当今城市规划设计中遗传了罗马病的实例有哪些,“罗马病”如何防止和治疗? Part3对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总结 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古罗马人通过城市规划所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 与自然、宇宙的和谐,而是自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现实”利益。 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古罗马在城市的总体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和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高超的空间设计手法及对建筑群体秩序的把握与创造,成为了后世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 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为了使城市和建筑显现出一种具有 征服力的崇高感与震撼感,罗马人在规划、建筑实践中通常热衷于选择大模数,许多建筑的空间尺寸与规模远超其使用功能需要。(实际上就是挥霍)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提出了理想城市模式,将理性原则与直观感受、理想美与现实生活的美结合起来,统一了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依据的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了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及局部、整体间的比例关系,且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该理想城市模式能否在当今或是未来切实存在?是否已有这样的例子?)

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自帝国分裂至君士坦丁堡最后陷落期间的东罗马帝国皇帝 提奥多西王朝 公元395~408 阿尔卡狄乌斯 公元408~450 提奥多西二世 公元450~457 马基安(娶提奥多西一世的女儿普尔喀丽娅) 公元457~474 利奥一世 公元474 利奥二世 公元474~491 芝诺 公元491~518 阿纳斯塔修斯 査士丁尼王朝 公元518~527 查士丁一世 公元527~565 查士丁尼一世 公元565~578 查士丁二世 公元578~582 提比略二世 公元582~602 莫里斯 公元602~610 福卡斯 赫拉克利乌斯王朝 公元610~641 赫拉克利乌斯 公元641~668 君士坦斯二世 公元668~685 君士坦丁四世 公元685~695 查士丁尼二世(被流放) 公元695~698 莱昂提乌斯 公元698~705 提比略三世 公元705~711 查士丁尼二世(复辟) 公元711~713 巴尔达涅斯 公元713~716 阿纳斯塔修斯二世 公元716~717 提奥多西三世 这三位皇帝不属于任何王朝,他们在这一动荡时期曾获得短暂的统治权伊索里亚王朝(圣像破坏者) 公元717~741 利奥三世 公元741~775 君士坦丁五世科普罗尼穆斯 公元775~780 利奥四世 公元780~797 君士坦丁六世(被他母亲艾琳弄瞎双眼并杀害) 公元797~802 艾琳 伊索里亚王朝的终结 公元802~811 尼斯福鲁斯一世 公元811 斯特劳拉基乌斯 公元811~813 米哈伊尔 公元813~820 利奥五世 弗里吉亚王朝 公元820~829 米哈伊尔二世 公元829~842 提奥菲卢斯 公元842~867 米哈伊尔三世 马其顿王朝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法学。古代罗马的法学十分发达,公元前450年,在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中制定了习惯法的汇编《十二铜表法》。到共和国末期,《十二铜表法》逐渐被新的原则所取代。这些新条例和新原则有各种来源,有的是因为习惯的改变,有的来自斯多噶教义,有的来自大法官的文告。屋大维时期曾赋予一些法学家解释法律的特权。公元1世纪时法学家们开始著书立说,当时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盛行。公元2世纪法学家盖约著有《法学阶梯》。公元2世纪末到3世纪初出现了五位著名的法学家:盖约、巴比尼安、包鲁斯、乌尔比安和莫迪斯蒂努斯。罗马皇帝曾颁布引证法,规定若在法律上遇有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依照他们的著作来解决。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法学家编撰了《格里哥里安法典》和《赫尔摩格尼安法典》,包括了3世纪末4世纪初的法律。提奥多西二世时颁布了帝国最早的一部官方法典——《提奥多西法典》,包括了4世纪以后的皇帝敕令。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时期,根据前述基础,编成了集罗马法大成的《国法大全》。 (2)文学。早期文学创作多是民间歌谣,流传下来的较少。公元前3世纪出现真正的文学作品,罗马历史上第一个诗人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世纪罗马戏剧繁荣,主要有悲剧和喜剧两种,著名悲剧作家是阿克齐乌斯,著名的喜剧作家是普罗塔斯等。拉丁散文也逐渐兴起,开创者是加图。屋大维时期是罗马文学的繁荣时期,著名的诗人有维吉尔、贺拉西、奥维德。维吉尔早期写成的田园诗被称为牧歌,其中流露着对意大利田园风光的深切感情。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颂扬了罗马,前6卷叙述了埃涅阿斯率领特洛耶人到意大利途中的故事;后6卷是埃涅阿斯征服拉丁姆及建立罗马的创业经过。主题思想是强调奥古斯都创建的罗马帝国的伟大。贺拉西以抒情诗见长,代表作是《颂歌》,他的作品或者歌颂罗马人的传统精神,或者颂扬奥古斯都的“功业”。奥维德的作品多以爱情为题材。早期写成的3卷《爱情诗》,是描写他与幻想中情人科琳娜的恋爱故事。奥维德的精心杰作是《变形记》,重述了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从宇宙开始创造起,到恺撒最后变成神,情节充满了欢乐与幻想。公元前8年,奥维德被流放到黑海沿岸,在荒凉的岁月里,他写了《悲歌》和《本都来书》,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史学。古罗马最早的历史作品是《年代记》,大约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第一位罗马的历史学家是法比乌斯·皮克托。罗马史学真正的奠基人是加图,著有《创始记》。公元2世纪时希腊史学家波利比阿著有《通史》,叙述了布匿战争以及罗马在地中海东部的征服,现存前5卷,其他仅有残片。共和时代末期历史学家萨路斯提乌斯,著有《喀提林那阴谋》和《朱古达战争》,记录了共和后期罗马的重要史实。帝国时代著名历史学家有李维、塔西陀、阿庇安等。 (4)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最著名的代表人是老普林尼,著有《自然史》。古罗马的农业科学也比较发达。共和时期主要的代表人有加图和瓦罗,分别著有《论农业》。公元1世纪时出现农业科学家科鲁麦拉,代表著作也称《论农业》。地理学方面,屋大维时代曾编制了地图,公元前1世纪时希腊人斯特拉波编著了《地理学》,总结了当时西方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并绘制过一幅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的世界地图。天文学方面,公元2世纪托勒密著有《天文学大全》,对天文学有所贡献,但主要是继承和完善了地心说,其谬说后来为教会所利用,统治欧洲达千年之久。医学方面,提比略时代塞尔苏斯著有一部医学论著,但仅有残片保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