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
《中国商人——历史上一百个不凡商人的故事》

《中国商人——历史上一百个不凡商人的故事》虽然中国历史上是个农业社会而不是商业社会,但商人这一社会群体很早就存在着,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商人的命运大不一样,有时候很辉煌,有时候则很凄惨。
这些商人的故事,不仅仅是反映商人个人的人生命运,更是反映了他所处社会时代的发展状况;不仅是展示了商人们的思想智慧,也能让我们了解到他们所处时代的政治、思想与文化现象。
我们会看到,商人虽然在历史上位于“四民”之末,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要大于农民及手工业者,有些商人甚至决定了国家的生死存亡。
第一章春秋战国商人“商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但中国古代商人阶层的崛起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的不仅是诸子百家,还有大量有名的商人,如白圭、管仲、弦高、子贡、范蠡、猗顿、乌氏倮、卓氏以及后来成为秦相的吕不韦等。
1、白圭——第一个把经商当作一门大学问的人白圭因擅长经商致富而名满天下。
他主张经商必须“乐观时变”,即经常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动向和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时机经谋取厚利。
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
他的商业理念在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些很普通的常识,但在当时却是了不起的智慧,正因如此,才被司马迁称为“治生祖”名言轶事: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信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白圭(公元前463—前385年),东周洛阳人。
其事迹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详细记载。
洛阳自古就是个商业发达的地方,洛阳人很善经商,致力于商业和手工业。
白圭生长在这样的地方,日后成就为誉满天下的大商人,应该不足为奇。
不过白圭并非一开始就从事商业,据说他曾经做过魏惠王时期魏国的国相,还是个治水的高手。
当时的魏国都城大梁靠近黄河,经常发生水灾。
他声称自己治水的本领比大禹还高明。
大禹为了治水,历时九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可谓是历近艰险。
可白圭治起水来就轻松多了。
他查明堤坝不时倒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小的蚂蚁在捣鬼,于是他治水时就派人沿着河堤仔细查看,除掉所有的蚁窝,这样河堤就自然稳固了。
中国历史上的富人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富人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富人故事,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范蠡:春秋末期的楚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显著的成就,还是一位大富豪。
他善于经营季节性特产的长途贩运,通过掌握市场行情,赚取两地贸易差价。
同时,他也擅长与黑白两道的商人结盟,进行商业活动。
2. 沈万三:元末明初的大商人,生于浙江湖州,业务一度发展到了海外贸易。
本名沈富,字仲荣,所谓的“万三”即“万户之中排第三”之意。
尽管他不是首富,但他的名气在当时是非常大的。
据史料记载,他的资产多达白银2000万两。
3. 白圭:战国时期洛阳人,名丹,字圭。
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
他提出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既满足人民需求,又为自己获取利润。
同时,他主张根据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来灵活经营,善于运用自然科学知识,通过治理水患等方法为社会做出贡献,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财富积累方式和商业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经济
状况。
这些故事对于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趣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八大任性土豪排行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八大任性土豪排行榜
导语:1、石崇(249300年,晋朝大富商) 财富量:富可敌国。
任性事迹:说起土豪“有钱就是任性”那些事,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的故事绝对
1、石崇(249—300年,晋朝大富商)
财富量:富可敌国。
任性事迹:说起土豪“有钱就是任性”那些事,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的故事绝对是可以放上头条的。
石崇听说王恺家中用麦芽糖水洗锅子,就吩咐自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听说石崇家用香料刷墙,就用赤石脂来刷墙;晋武帝将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赏赐给王恺,王恺向石崇炫耀,石崇用铁如意敲碎它,然后叫手下将家里更漂亮、更高大的珊瑚拿出来,赔给王恺;晋武帝用外国进贡的火浣布制成衣衫,穿着去拜访石崇,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奴仆五十人都穿火浣衫迎接武帝。
你说,还有比石崇更任性的吗?
任性指数:★★★★★
2、吕不韦(前292—前235年,战国大商人)
财富量:“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任性事迹:相传吕不韦问父亲:“耕田的回报率有多少?”答曰:“十倍。
”又问,“做生意又可得几倍利?”答曰:“百倍。
”再问:“那么如果立一个国君,可得利几倍?”答曰:“无数倍。
”吕不韦感慨到:“我要建国立君,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于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又将自己宠爱的赵姬送给赢异人,后来赵姬为赢异人生下一男婴,取名嬴政,所以有人说其生父其实就是吕不韦。
像吕不韦这样玩政治的商人,世上没有几个。
任性指数:★★★★★
生活常识分享。
经贸荐读十大晋商历史人物:个个富甲一方,全国闻名

经贸荐读十大晋商历史人物:个个富甲一方,全国闻名1.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人,中国票号创始人。
道光三年(1823)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正式诞生了。
从此,中国金融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纸便可“汇通天下”了。
2.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
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
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中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
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3.曹三喜是使曹家由一个农民走向一代巨商的关键转折性人物。
他不满现状,独闯关东到了原东北热河省的三座塔村,曹家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商号达640多座,资产高达1千余万两白银,总雇员达三万七千人。
4.王实古人曾训: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王家始祖以卖豆腐为生,善良无欺。
曾因善心救助一位卧病荒野奄奄一息的老人。
老人感待之诚把发现静升镇“九龙聚首”的吉祥宝地的天机密授给了王家基业的创始人王实。
后来王实依老人所言开始建造屋宅,果然发达绵延七百多年,相传二十余代。
造就了王家大院几乎囊括所有晋商家园文化意义表征的建筑群落,开始了王家与众不同的人世机缘,成就了王家大院气势的恢弘、气度的超然、气宇的轩昂、气概的辉煌。
5.渠同海(1723~1789),字百川,祁县城内人,渠氏12世,渠氏家族商业奠基人。
由“走西口”经商致富,在包头购置十余顷土地,并独自独资开设“长源厚”字号。
乾隆中期,渠同海前往包头谋求发展,购置十余顷土地,独资经营菜园、粮食、油面、茶叶,兼营钱业生意,渠家从此发家。
渠同海以“长源本晋川,荣华万世年”十字,作为其孙子辈以下辈分的世系排名。
后来渠家在羊楼洞开办的茶庄大都与“川”有关,也与辈分世系有关,如“长源川”、“长盛川”、“三晋川”、“宏源川”等茶庄。
最新整理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op10

盘点中国古代理财富豪t o p10中国古代富豪大多两种出身:一是贪官;二是靠经营智慧而成巨富的商人。
贪官大都没好下场,和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那些靠勤劳、智慧发家的巨贾们,结局却各不相同。
乔致庸1、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
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胡雪岩2、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吕不韦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沈万三5、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
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我国古代史上18位经商高手的成功经商之道组图

我国古代史上18位经商高手的成功经商之道组图《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商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但中国古代商人阶层的崛起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的不仅是诸子百家,还有大量有名的商人,如白圭、管仲、弦高、子贡、范蠡、猗顿、乌氏倮、卓氏以及后来成为秦相的吕不韦等。
说到商人,自然就会想到金钱与利益。
此话虽是司马迁心中对天下人的写照,但可能更多人会认为这更符合描写商人。
然而许多商人的人生绝非只是逐利的人生。
他们之所以一直被后人记住,并非是因为他们获取了可观的金钱财富,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智慧给人以启迪,他们的精神给人以振憾,他们的品质让人崇敬,他们的所作所为给社会带来了进步与积极影响。
在当今这个商品经济时代,产生了更多、更富有的商人,他们拥有的金钱财富极只会让前人望尘莫及。
今天的他们可能有着呼风唤雨之势,无尽的风光与辉煌,然而明天呢?先秦时代中国最初的商人1、王亥:商部落首领华商始祖中国第一个商人原始的物物交换成就的大商人夏朝时,商丘为诸侯国商部落之所在。
商部落第七代首领名叫王亥(公元前1854--公元前1803年),是个英明能干的首领,把商部落搞得欣欣向荣。
商部落经济发达,货物充足,王亥就发明了牛车并驯牛拉车,亲自率队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其他部落去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深受欢迎。
由于他们来自商部落,人们就称他们为“商人”。
而王亥,自然也就成为“华商的始祖”。
这就是“商人”一词的由来。
后来商取夏而代之,王亥和他肇始的商业活动功不可没。
从近4000年前的这段历史中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人,竟然是一个官商,而且还是一个国王!王亥是河南商丘人,华夏商人,商品、商业的缔造者,华商始祖、商族先公之一。
子姓,又名振,阏伯的六世孙,契之后,冥之长子,商部落族的第七任首领。
甲骨卜辞中称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
王亥不仅帮助父亲冥在治水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比皇帝还有钱的古代十大富翁!古人的生财之道

[键入文字]比皇帝还有钱的古代十大富翁!古人的生财之道中国古代富豪大多两种出身:一是贪官;二是靠经营智慧而成巨富的商人。
贪官大都没好下场,和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然而,那些靠勤劳、智慧发家的巨贾们,结局却各不相同。
1、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 年):商名伍浩官。
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
1834 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 万元(一说为2600 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 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 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 万。
《华尔街日报》对于伍秉鉴的评价是这样的:“他出生于1769 年的清朝行商。
伍秉鉴继承父业与外商从事买卖,又进一步贷款给外商并以此获得巨富。
他在西方商界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伍秉鉴是清代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
18 世纪末和19 世纪初,伍家的怡和行成为广州行商的领头人。
伍家似乎要比其他行商更精于投资之道,很快就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1834 年时,伍家自己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 万银元。
有人估算这相当于今天的50 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意味着,即使在当时西方人的眼中,这个家庭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家庭。
伍国莹被外商称为“浩官”,这个商名也为其子孙所沿用,成为了19 世纪前期国际商界上一个响亮的名字。
1801 年,伍国莹的儿子伍秉鉴继承了伍家怡和洋行的业务。
正是他使怡和洋行成为了行商中的佼佼者。
伍秉鉴将十三行带入巅峰。
伍秉鉴被西方商人认为“诚实、亲切、细心、慷慨,而且富有”,英国人称赞他“善于理财,聪明过人”,但是也说“他天生有懦弱的性格”。
据说他有一个红色的顶戴,但他从不在公众场合戴出来炫耀,只是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偶尔穿一下。
1。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商人,你知道吗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商人,你知道吗
1.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2.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他在尚未婚娶的年龄时就是一国首富,发现奇货可居理论,是国际贸易第一人。
3.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
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
他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
后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巨大财富,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4.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杭州。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
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商人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
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辅助勾践廿余年,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的计策的,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
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
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3.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年———前385年)
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5.富可敌国——沈万三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
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
商名伍浩官。
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
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
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
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
同年在广州病逝。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
他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
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光绪十年(1884),他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
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
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
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泰晤士报》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
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
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
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
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
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