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糖体外抗氧化抗肿瘤研究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也是中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发现丹参中存在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下面将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化学成分:丹参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丹酚酸D、绿原酸、丹参素等。
其中,丹参酮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2.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丹酚酸等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能够显著抑制炎性物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且具有很好的治疗风湿和炎症相关疾病的效果。
(2)抗凝血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减轻血液凝结,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
丹参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3)抗肿瘤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丹参酮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增殖和分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4)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氧化应激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5)保护心脑血管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功能。
丹参还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
(6)调节免疫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抗体产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总的来说,丹参具有抗炎、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丹参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但是,丹参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及其临床应用的优化和安全性评价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01 摘要
03 研究现状 05 研究结果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06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综述了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研究方法、主要发现 及其作用机制。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 研究丹参药理活性成分对于开发新的药物和优化现有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 示总结了近年
理论支持。丹参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则发现,这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 瘤等作用,其中丹参酮ⅡA的作用最为突出。此外,丹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也被 证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部分药理活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 其对药效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研究表明, 丹参素能够显著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此 外,丹参还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抵抗细胞凋亡等。这些药理 作用的深入研究为丹参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 主要包括丹参酮类和丹参醇类,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水溶性成 分则主要包括丹参素、丹参多酚等,具有抗氧化、舒张血管、抗凝等作用。不同 成分的药理作用
差异较大,因此深入研究丹参活性成分对于开发新药和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 要意义。
来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关键词: 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方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引言
丹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丰富的药理作用。它来源 于唇形科植物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抗炎抗氧化等多种功效。近年来, 随着药物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
丹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丹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丹参,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植物,其在中医药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丹参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将从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分布区域、药用价值和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展望丹参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未来发展。
1、引言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属于唇形科植物。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对丹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形态特征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壮,分枝有时有极狭的翅。
茎直立,四棱形,具槽,密被长硬毛,多分枝。
叶状枝窄长圆形,上部渐尖,下部渐狭,基部具浅齿,两面密被柔毛,绿色或稍带紫色。
总状花序很短,具2-4朵花;花梗很短;花萼钟状,绿色;花冠蓝紫色,檐部微呈二唇形。
浆果熟时红色。
3、生态环境丹参生长于海拔1200-1700米的山沟、溪旁、山坡等生境中,适应性较强。
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耐寒、耐旱、喜肥沃的土壤。
4、分布区域丹参主要分布于我国安徽、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
目前,已经有许多地方开始进行丹参的大规模人工栽培,以满足中药材市场的需求。
5、药用价值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根部和地上部分均可入药。
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二萜类等。
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丹参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以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丹参在美容、保健品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6、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基因组学方面,通过对丹参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发现了许多与丹参药用功能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机制。
丹参酮ⅡA 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酮ⅡA 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樊善继;徐海帆【摘要】丹参中含有丹参酚酸类成分,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以及咖啡酸、丹酚酸等,也包括丹参酮类。
其中,丹参酮属于丹参根部的乙醚或者乙醇提取物,也是丹参中最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根据其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划分成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TanⅡA)以及丹参酮ⅡB等。
丹参酮ⅡA能够起到天然的抗氧化功效,临床应用于心血管中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耗氧量,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应用丹参酮ⅡA能够对人体多种肿瘤细胞起到明显的遏制细胞毒性作用,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以及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的目的,丹参酮ⅡA作用机理可能和抑制DNA合成、调节细胞周期以及影响凋亡、原癌基因的表达水平等密切相关。
现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丹参酮ⅡA近期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410-413)【关键词】丹参酮ⅡA;抗肿瘤;肿瘤细胞;细胞毒性;细胞凋亡【作者】樊善继;徐海帆【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肿瘤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肿瘤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干燥根为中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含有丹参酚酸类成分,主要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以及咖啡酸、丹酚酸等,也包括丹参酮类。
其中,丹参酮属于丹参根部的乙醚或者乙醇提取物,也是丹参中最为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根据丹参酮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将其划分成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TanⅡA)以及丹参酮ⅡB等15种成分。
丹参酮ⅡA 能够起到天然的抗氧化功效,临床应用于心血管中,能够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能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耗氧量,对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也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上品”中药到抗氧化细胞保护剂—丹参千年治病良效揭秘

丹参产品的抗氧化研究前言周俊:中国科学院院士:过去50 年特别是近20 年我国植物化学有了快速发展。
从传统植物化学研究看, 已和国际差距较小。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创新并做出有我国特色的现代植物化学研究。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 世界上名列第三; 应用历史悠久, 且多有文字记载。
由此出发, 再协作分工,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就, 就可能做出有特色的植物化学创新研究。
青蒿素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但是不多。
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是跟踪国外某些植物化学成就, 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过多, 在同一水平上重复甚至竞争, 这就妨碍了创新和形成特色。
传统植物化学是提取、分离、结构和发现新植物化学成分, 看来这一“关”我们虽未完全度过, 但已基本解决。
我们认为现代植物化学应该是研究植物有用成分特别是生物活性成分的科学。
这样和我国植物资源特点相结合, 又和多种学科如生命科学和有机化学等渗透交叉相结合, 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
应该说我国植物化学界已开始了这种转变, 但并不普遍。
发现天然药物特别是传统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仍是我们当前的一个使命。
但从国际上发现的几个“热点”植物成分看, 大都是从民间药民族药中发现的, 而这方面我国是大有可为的。
从一种植物中分离近百种化学成分已无困难, 而从三至四种中药组成的有用复方中发现能够阐明其物质基础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在下一个世纪初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此点我国最有特色。
发展我国现代植物化学要不断引进国际新技术、新仪器如色谱2质谱2核磁联用等, 要用活性追踪分离,要进行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合成和仿生合成,研究领域不应局限于药物, 而应进行新天然农药、特殊油脂、特殊精油、功能食品等, 要与植物相关学科如分类学、系统学等交叉,这无疑是重要的。
朱大元: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活性成分能直接研发成药物;活性成分为中药复方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活性成分为中药制造现代化起到物质保障作用;活性成分又是中药专利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传统中药,从事药理作用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丹参在中医传统中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舒展经络、抗炎镇痛等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丹参的药理作用也得到了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目前,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首先,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素。
丹参素是一种水溶性糖苷类化合物,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脂血管扩张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丹参素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等方式,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丹参素还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等机制,对炎症性疾病和肿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丹参素还能够改善脑缺血损伤、抑制神经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对神经系统保护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丹参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等。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凝血等作用,能够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抵抗能力。
生物碱类成分具有镇静、镇痛、抗癫痫、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中枢神经和心脏等器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酚酸类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些成分的共同作用对丹参的药理活性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再次,丹参还能通过调节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和基因表达,发挥其药理作用。
丹参素能够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途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等方式,调节细胞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衰老、抗心肌梗死、抗肿瘤等作用。
丹参还能通过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调节线粒体呼吸链、减轻线粒体损伤等方式,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这些机制的研究为丹参药理作用的深入理解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总结起来,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对丹参素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血栓、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等病症。
丹参作用与功效副作用

丹参作用与功效副作用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丹参素。
丹参经过研究发现具有多种作用与功效。
丹参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调节血脂、血液黏稠度以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丹参还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肝脏功能、抗肿瘤、抗血小板凝集等功效。
虽然丹参是一种天然药物,但同样存在一些副作用。
个体差异较大,服用丹参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出血等副作用。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学名为Salvia Miltiorrhiza Bge。
丹参原产于中国,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
丹参因其作用独特,既可以治疗疾病又可以养生保健,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素(Tanshinone)和丹参酮(Salvianolic acid)等。
丹参素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肌、抑制血小板激活和阻断血栓形成等作用;丹参酮具有抗糖尿病、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癌、保护肝脏、抗炎等作用。
丹参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改善心血管功能。
丹参可以促进心肌血流量,提高心肌供氧量,增加心肌细胞兴奋阈,减少心肌收缩力,从而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正常维持。
丹参还可以调节心血管的自主神经活动,改善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丹参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次,丹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丹参中的丹参素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其对细胞的损伤。
自由基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一类活性分子,在过多积累时容易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核酸的破坏等。
而丹参中的丹参酮则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来抵消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丹参还有抗炎作用。
丹参中的丹参素和丹参酮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
丹参素可以通过下调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而丹参酮则可以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因此,丹参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丹参酮ⅡA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因 , 中 ,9条基 因 表 达 明 显 下 调 , 1 基 因表 达 明 显 上 调 , 其 6 1 4条
这些基 因与细胞分化 、 胞凋亡 、 期调 控 、 NA转 录 、 A 细 周 D DN
损伤 / 修复 、 白转 运 、 号传 导 、 蛋 信 核受 体 、 细胞 因子 和生 长 因
2 对 肝 癌 的 影 响
钟氏等l 分 析 了丹参酮 ⅡA 作用 后 的 HeC _ 3 ] p n细胞周 期 变化 , 发现 丹参 酮 ⅡA 能使 He G 细胞 周期进程停滞 于 G / pz o G 期, 分析 Gl 亚峰值 变化趋势 发现部分 阻滞后 的细胞被 诱 导走向凋亡 , 且这一 变化 趋势也 有剂量 依赖性 。王 氏等[ 并 4 ] 运 用纳米技术 , 采用乳 化溶 剂挥发 法将丹 参酮 ⅡA 制成平 均
治 疗 肝 癌 的 机 制 与 诱 导 肝 癌 细 胞 凋 亡 、 滞 肝 癌 细 胞 于 G0 阻 / G 期 有 关 , 过 p8 l 通 3 MAP 信 号 转 导 上 调 F s C sae K a 、 ap s 一
( 4细胞分化后基 因表达 谱的变化 , NB ) 发现 经 0 5mg L丹参 . /
达有关 。叶氏等[ 过观察 发现丹参酮 1A能有效抑 制人 胃 ”通 I
癌 MK -4 N- 5细胞的生长 , 具有 明显 的时 间和剂 量依赖性 。 并 丹参酮 ⅡA 可能通过降低人 胃癌 MKN-4 细胞整合 素 8 和 - 5 1 基质金属蛋 白酮 一7mRN 的表 达 , A 而抑 制 肿瘤 细 胞 增殖 。
粒 径平 均 为 ( 9 ± 3 . ) m 的 丹 参 酮 ⅡA 纳 米 新 剂 型 , 究 12 2 5 n 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多糖体外抗氧化与抗肿瘤研究焦亚东1杨兴斌2*(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2;2.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摘要: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丹参多糖(SMP)。
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HPLC-UV法表征SMP的单糖组成。
通过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还原能力体系评估SMP的抗氧化能力。
采用MTT法、LDH法和流式细胞术(FCM)评价SMP的抗肿瘤活性。
结果表明,SMP主要由半乳糖醛酸(GalUA)、葡萄糖(Glc)、半乳糖(Gla)组成,其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4.36%、31.11%和65.52%。
SMP 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呈现量效关系。
同时,SMP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的分析结果表明SMP能显著地诱导LoVo细胞凋亡并能将LoVo细胞抑制在S期。
关键词:丹参多糖;抗氧化;抗肿瘤Antioxidant,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Extract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ge.JIAO Ya-dong1, YANG Xing-bin2*(1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 and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2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Nutritional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SMP was extracted by the method of water boiling and ethanol precipitation. The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s of SMP was characterized by PMP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procedure with HPLC-UV. In addition, the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SMP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reducing power, and scavenging DPPH•radical, superoxide radical and hydroxyl radical. Moreover, the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SMP was evaluated by MTT assay, LDH assay and flow cytometry (FC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MP was composed of galacturonic acid1作者简介:焦亚东(1985—),男,硕士生,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方面的研究。
* 通讯作者:杨兴斌(1969—),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药品质量标准、食品分子营养学以及生化药理方面的科研工作。
Email:***************.cn(GalUA), glucose (Glc) and galactose (Gal) in the mole percents of 4.36%, 31.11% and 65.52%. The antioxidative experiment of SMP indicated that it exhibited various degrees of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addition, SMP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gainst LoVo cell line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Moreover, FCM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SMP significantly induced the apoptosis of LoVo cell and caused cell cycle arrest at S phase.Key words: SMP; Antioxidant activities ; Antineoplastic activity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1],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血管疾病的治疗[2]。
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从丹参根中提取到的多糖,经口服和肌注,用于氨基核苷诱导的实验性肾病模型和四氯化碳引发的肝损伤模型时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抑制血清胆固醇和脂质过氧化物浓度的提高,降低肝损伤引起的丙氨酸转氨酶ALT 升高,并改善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 [3],丹参多糖能降低 LPS 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组织中 MDA 含量,升高 GSH 含量,降低血清ALT 含量[4],且具有明显的抗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5]。
然而,对丹参多糖的抗氧化、抗肿瘤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通过评估丹参多糖体外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为丹参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仪器、材料与试剂仪器 AL104电子天平,PL2002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RE-52A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恒温水浴锅,LGJ-10冷冻干燥机(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H2050R-1高速离心机(湖南湘仪集团);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8000-10000)(华美生物工程公司);72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Class-VP 6.1色谱工作站(日本Shimadzu公司);MILLI-Q超纯水仪(美国Millipore公司);RT6000酶标仪(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FAC S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TS 100倒置显微镜(Nikon公司);IX 71倒置荧光显微镜(OLYMPUS公司);SW-CJ-2FD超净工作台(苏净集团);Megafuge 1.0R冷冻离心机,二氧化碳培养箱(美国Thermo公司)。
材料购买于西安市场,经陕西师范大学田先华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洗净后在室温下自然风干。
试剂D-甘露糖(Man),D-核糖(Rib),L-鼠李糖(Rha),D-葡萄糖醛酸(GlcUA),D-半乳糖醛酸(GalUA),D-葡萄糖(Glc),D-木糖(Xyl ),D-半乳糖(Gal),L-阿拉伯糖(Ara),D-岩藻糖(Fuc),抗坏血酸(Vc)均购自Sigma公司(St. Louis, USA),铁氰化钾([K3Fe(CN)6])和三氯乙酸(TCA)购自Sigma公司(Sigma-Aldrich GmbH,Sternheim,Germany),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氮蓝四唑(NBT)、还原型辅酶(NADH)和吩嗪甲硫酸盐(PMS)购自Applichem(Darmstadt,Germany),浓硫酸,重蒸苯酚,三氟乙酸(TFA),三乙胺(TEA)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分别购自德国Merck公司和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色谱甲醇和乙腈均购自美国Honeywell公司。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2 实验方法2.1 MSP的制备取丹参药材,粉碎,过80目筛,加入适量无水乙醇,80 ℃水浴回流脱脂2次,残渣晾干,加入10倍体积的水,80 ℃水浴,搅拌浸提4 h,过滤,残渣加水反复浸提3次,合并滤液。
浓缩至适宜体积,加入无水乙醇至终浓度为80% ,醇沉3次。
收集沉淀,反复冻融10次除蛋白,3000 r/min,10 min,收集上清,透析3 d,冷冻干燥,得SMP粗品[6]。
2.2 总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7]测定SMP中总糖含量。
2.3 单糖组成表征参照文献[8]的方法,对SMP的单糖组成进行表征。
2.4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2.4.1 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的测定[9]精确称取 4 mg 的 DPPH·,用甲醇100 mL溶解并。
将 1 mL 不同浓度的待测液与3 mL DPPH·溶液依次加入试管中,摇匀,黑暗处理20 min,于517 nm 处测定吸光度 A i(本底组以甲醇代替DPPH·),蒸馏水代替待测液为阴性对照,以 Vc 作阳性对照。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清除率:清除率(%)= [1-(Ai- Ac)/ Aj] ×100%式中Ai为样品管的吸光值;Aj为样品本底的吸光值;Ac为本底的吸光值。
2.4.2 总还原力的测定[10]将 1 ml不同浓度的待测液分别与 2.5 mL磷酸盐缓冲液(0.2 mol/LNa2HPO4/NaH2PO4,pH6.6)及2.5 mL 铁氰化钾(1%)混合,混合物在50 ℃水浴中孵育 20 min,然后加入 2.5 mL 的 TCA(10%)终止反应,3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2.0 mL,依次加入2.0 mL 水和0.5 mL FeCl3(0.1%),混匀后于700 nm处测定吸光度。
Vc做阳性对照。
2.4.3 清除超氧阴离子(O2•−)作用的测定[11]试管中依次加入 1 mL NBT(81 μM)溶液,1 mL NADH (468 μM)溶液,1 mL多糖溶液,0.4 mL PMS(88 μM)溶液,混匀后静置5 min,于560 nm处测其吸光值。
用水代替多糖溶液做阴性对照,水代替PMS做本底组对照,Vc做阳性对照。
按以下方程计算清除率:清除率(%)= [1-(Ai-Ac)/ Aj] ×100%式中Ai为样品管的吸光值;Aj为样品本底的吸光值;Ac为本底的吸光值。
2.4.4 清除羟自由基(·OH)活性测定用2-脱氧-D-核糖法测定样品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