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管理学)

合集下载

管理学知名人物介绍

管理学知名人物介绍

管理学知名人物介绍
管理学知名人物有很多,以下是部分介绍:
1.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在美国费城米高梅电影公司担任工业经理,对工人的工作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实验,并提出了“时间-动作”理论,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2.哈默尔:是 Strategos 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

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被《经济学家》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

3.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4.迈克尔·波特: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他在商业竞争中承前启后,但更接近现代社会。

5.菲利普·科特勒: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他认为市场营销的任务是创造顾客价值。

6.杰克·特劳特:可以算是营销学的一个支分,但其影响力可以单独出一个领域,他提出了“定位理论”。

7.戴夫·尤里奇:被誉为人力资源之父,他提出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

8.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之父,他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构建方法。

以上人物在管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他们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对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社科函评九个评委

国社科函评九个评委

国社科函评九个评委1. 评委的背景和资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国社科)是中国政府设立的一个重要机构,负责支持和推动社会科学研究。

为了保证评审过程的公正、专业和高效,国社科每年都会邀请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对申请项目进行函评。

这次我们邀请了九位杰出的学者作为评委,他们分别来自不同领域,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广泛的学术背景。

以下是每位评委的简要介绍:1.李教授:经济学专家,在宏观经济领域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

2.王教授:政治学专家,对中国政治体制和政策制定有深入研究。

3.张教授:历史学专家,擅长中国古代史和文化传承研究。

4.刘教授:社会学专家,关注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结构变迁。

5.陈教授:法学专家,研究法律体系和法治建设。

6.杨教授:教育学专家,关注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问题。

7.赵教授:心理学专家,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

8.黄教授:文学专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批评有深入研究。

9.周教授:哲学专家,关注社会伦理和人类价值观。

2. 评委的职责和要求作为国社科的评委,他们的职责是对申请项目进行函评,给出专业意见和建议。

他们应当具备以下要求:•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广泛的学术背景;•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具备较高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评委们将根据项目申请书中提出的问题、目标、方法、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具体意见。

他们应当客观、公正、中立地对待每个申请项目,并根据自身专业领域和学术见解给出评价。

3. 函评的流程和标准国社科的函评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项目初审:评委们首先对项目申请书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不符合要求或不具备研究潜力的项目。

2.评审讨论:评委们进行集体讨论,对初审通过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评估。

他们将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学术经验,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

3.撰写函评报告:每位评委根据自己的独立意见,撰写函评报告。

报告应包括对项目的整体评价、问题与建议以及对申请人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评估。

大学排名量化指标

大学排名量化指标

一、公办高校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1、“一级指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综合声誉”三个指标构成。

2、“二级指标”由科研基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培养基地、师资队伍、学生情况和综合声誉构成。

3、“三级指标”由科学创新基地、基础科研项目、重大科研成果、毕业生质量、师资水平、学科水平、国家声誉、社会声誉等8项指标。

其中三级评价指标的内涵:1)、“科学创新基地”包括知识生产基地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

“知识生产基地”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含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组成。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由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文化科技园等组成。

2)、“基础科研项目”由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组成。

3)、“重大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奖励成果”、“中国专利奖”和“Nature&Science论文”。

“国家级奖励成果”由国家最高科技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国防院校科研特殊贡献等组成。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专利奖金奖和优秀奖组成。

“Nature&Science论文”是指高校被《Nature》、《Science》杂志收录的论文数。

4)、“学科水平”由“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二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等组成。

5)、“师资水平”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外院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带头人和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组成。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尊敬的读者,今天我将为您介绍一位杰出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这位教授是我们学院的骄傲,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贡献使他成为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权威人物。

一、教育背景这位资深教授年轻时就展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他在大学就读期间,选择了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他的主修领域。

他在大学期间勤奋努力,同时也广泛参与了许多学术活动和学术研究。

毕业后,他决定继续深造并攻读博士学位。

在他的导师的指导下,他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二、学术成就这位教授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他的研究兴趣涉及了众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

他通过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框架,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育贡献作为一名资深教授,他的教育贡献不仅限于他的研究工作,他也深入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他用他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通过他的培养,许多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通过对这位杰出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和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他的教育贡献为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我们为有幸能与他在同一领域学习和工作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的影响力将继续激励我们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不断前进和创新。

感谢您的阅读!。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中国拥有许多杰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家,他们通过独特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杰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并探讨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杨振宁杨振宁是中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著名的“杨-米尔斯理论”,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基础物理学领域,并对中国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杨振宁的成功不仅彰显了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实力,也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二、王国维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倡“文心雕龙”和“疑古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论著《人间词话》和《大学之道》,深入剖析了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的精髓,对于后世的学习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王国维的理论成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对中国的文学和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陈寅恪陈寅恪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

他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非常深入,尤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演变和文化传统的延续有独到见解。

陈寅恪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声誉。

他的思想和观点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借鉴。

四、贾平凹贾平凹是现代中国著名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并享有良好口碑。

他的作品以真实而质朴的语言刻画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深入探讨人性的边缘与命运的困境。

贾平凹的作品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形式,对于中国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读者带来阅读享受,也引导了文学界的创作方向。

五、屠呦呦屠呦呦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和中药研究专家,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主要研究中药的提取、纯化和药性研究,成功从中草药中提取出了青蒿素,用于疟疾的治疗。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医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对世界范围内的疟疾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大知名校友名单

中大知名校友名单

中大知名校友名单介绍中大,即中山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自成立以来,中大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校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大的知名校友名单,他们在学术、文化、社会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学术领域1. 陈省身陈省身,数学家,与陈景润并称为“陈陈”,是中大数学系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代数学、几何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

2. 任仲夷任仲夷,物理学家,是中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量子力学、核物理学等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大物理系的创始人之一。

3. 傅雷傅雷,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傅雷家书》影响了一代人,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雷曾在中大任教,并与中大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文化领域1. 杨洪基杨洪基,著名歌手和演员,是中大音乐系的毕业生。

他凭借出色的歌唱实力和多才多艺的演技,成为中国乐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2. 王家卫王家卫,著名导演,是中大电影学院的毕业生。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情感表达而著称,多次获得国际电影奖项。

3. 张叔平张叔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是中大戏曲系的毕业生。

他在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尊称为“京剧表演的大师”。

社会领域1. 孙逸仙孙逸仙,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和开拓者,是中大的创办者之一。

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徐特立徐特立,著名企业家,是中大管理学院的毕业生。

他创办的企业在中国民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3. 吴稚晖吴稚晖,著名法学家,是中大法学院的毕业生。

他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研究和推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倡导者之一。

结语中大的知名校友众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他们以其才华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中大人的品格和风采。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大学子,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一级教授名录

中国一级教授名录

中国一级教授名录中国一级教授名录是一个由中国教育部授予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

这些教授是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并为学术界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士。

他们不仅在教学上有着卓越的能力,而且在科研和学术影响力方面也具有世界级水平。

这些一级教授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涉猎,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人文科学领域,一级教授们致力于研究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国家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社会科学领域,一级教授们研究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深入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问题,为国家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他们的学术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也为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级教授们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

他们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工程技术领域,一级教授们致力于研究和应用高新技术。

他们在信息技术、能源、材料、机械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具有重要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一级教授名录中的教授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而且在教学上也有着卓越的能力。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一级教授名录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代表了中国教育界的最高水平。

这些教授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学术界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三大管理学家

中国三大管理学家

一、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现任:中华企管网集团首席顾问华夏智业管理学院院长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院长学历: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士学位民生报调查为交大最受学生欢迎教授之一生产力中心调查为最受企业界人士欢迎十大名嘴之一应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中国大陆演讲企业管理,在台湾主讲千次以上。

二、成中英:专研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的创始人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东西方大学校长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会长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省阳新县。

于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七○年代曾为台大哲学系教授兼主任,后应邀赴夏威夷大学任教至今,被称为“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

成中英教授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并担任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学贯中西,长期从事逻辑与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管理哲学、易经哲学、儒学与新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是C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哲学的专业领域是中西哲学会通、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其治学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宏扬中国哲学的精华,推动融合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创立。

着有《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三、杜维明:新儒学第三代领军人物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2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

在哈佛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至今任教于哈佛大学。

1988年,杜维明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哈佛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顾问委员会主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并自1996年出任燕京学社社长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3
唐小我
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4
李维安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5
刘永泽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6
张先治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7
娄成武
东北大学
管理学
公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9
唐立新
东北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0
郝模
复旦大学
张晓林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9
万后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50
赵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1
程焕文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52
马骏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3
王乐夫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4
夏书章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5
孟焰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校友会网2011(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管理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61
曹凤岐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2
王建国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3
吴慰慈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64
李京文
北京工业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5
黄海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0
马费成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1
邱均平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2
李垣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3
汪应洛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4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5
徐寅峰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6
陈振明
厦门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27
曲晓辉
厦门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28
吴世农
厦门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29
陈玉祥
原机械工业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0
崔运武
云南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31
田卫民
云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32
丁关良
浙江大学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33
王重鸣
浙江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34
许庆瑞
管理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42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43
王通讯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44
黄长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5
刘文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46
郑友敬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47
孟广均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8
管理科学与工程
304
陈剑
清华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05
陈小悦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6
傅家骥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7
薛澜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08
赵纯均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9
徐向艺
山东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0
陈信元
上海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1
任树怀
上海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81
芮明杰
复旦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82
郑绍濂
复旦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83
朱道立
复旦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4
闪淳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5
刘湘生
国家图书馆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86
李一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7
杨善林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66
吴季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7
高自友
北京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68
鞠颂东
北京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69
韩伯棠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0
魏一鸣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1
胡祥培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2
王众托
大连理工大学
296
包国宪
兰州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97
童星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98
叶继元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99
赵曙明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0
朱庆华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01
陈炳富
南开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2
单凤儒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3
陈国青
清华大学
管理学
312
吴建中
上海图书馆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3
徐玖平
四川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4
汪波
天津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5
尹贻林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16
诸大建
同济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17
陈传夫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8
邓大松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19
黄宗忠
武汉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8
何颖
黑龙江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89
陈收
湖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0
谢赤
湖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1
刘友金
湖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2
陈晓红
中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3
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4
陈荣秋
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95
张蕊
江西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浙江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35
梁樑
中国科技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6
陈锡康
中国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7
黄季焜
中国科学院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38
刘源张
中国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9
冯惠玲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0
纪宝成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41
吴俊杰
中国人民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