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复习)
合集下载
新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北师大版PPT课件

• 出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交换 现象。人们开辟集市,以 物换物,互通有无,从事 一些简单的交换活动。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人文始祖——炎帝、黄帝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始祖?
1、炎帝和黄帝创造了一系列文明, 使 我们祖先从野蛮走向文明。 2、他们通过战争,使众多部落走 向联合,最终形成了华夏族。
但这些技术是不是都是炎帝或黄帝 发明的呢?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经过长 年累月,积无数人经历漫长的岁月摸索的结果, 绝非一个人的功劳。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出人 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的杰出代 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所以,这 些发明应该主要是在这两位首领领导下精神 ……
华夏族形成过程
黄帝
炎黄
炎帝
蚩尤
禅让制
尧帝
舜帝
“炎黄子 孙”
大禹
夏
华夏民族
巩固练习 :
一、在部落联盟时代,黄河流域先后涌现六位杰 出联盟首领,他们分别
是黄帝、炎帝、蚩尤、 尧、 舜 和 禹 。
二、黄帝和炎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龙的形象喻示着什么 ?
炎黄二帝是通过战争的方式争夺部落联盟首领, 那尧、舜、禹是通过什么方式推选继承人的呢?
阅读课文中尧舜禹的传说,说说什么是禅让制?
谈谈对禅让制的看法?
作用: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的微弱力量汇 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 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 很大的局限性。
1.1、炎帝与黄帝 2.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2、尧舜禅让 4. —民主推举部落首领。(尧、舜、禹) 5.3、大禹治水 6.地点:黄河 7.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课件】【北师大版】

楚
方圆百里 不足1万人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1. 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2. 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3. “尊王攘夷”,策略正确。
葵丘会盟 (前651年)
齐桓公霸主地位 确立的标志:
公元前651年, 召集诸侯“葵丘 会盟”。
葵丘寺会盟殿齐桓公邀集诸侯会盟的塑像
晋文公是
怎样称霸的?
战国七雄形势图
B 晋 雍
新田
洛邑
A 齐 临淄
周
填 一 填
商丘 D 吴 吴 C 楚 郢 E 越 会稽
燕 赵 秦 魏 韩 楚
齐
填 一 填
你知道卧薪 尝胆的故事吗? 越王勾践卧 薪尝胆,十年复 国,能给我们什 么启示?
勾 践 卧 薪 尝 胆
材料阅读
秦孝公即位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 法,即“商鞅变法”,大大加速了秦国 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 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你是当时某一国的谋士,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写道: 你会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什么策略? “故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 三(3/10),然量其富居什六(6/10)”。
东 周
春 秋 :前770年—前476年
475770 年—前221年 战 国 :前 公元前
周平王 洛邑
春秋形势图 春秋五霸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燕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海
齐桓公 晋文公
秦
渭
晋
周
卫
齐
秦穆公 水
洛邑
鲁
宋
宋襄公
吴
越
海
王室土地: 方圆千里 楚庄王 周王城 王室兵力 : 14万人以上 封国都邑
(2)朝秦暮楚, 立场不坚定
合纵失败!
历史: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3、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的发掘证实之间有无
联系?如果有联系,你如何理解这种联系?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 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 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议一议:
同学们,听了许多美妙的传说,你 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值得怀 疑的?为什么?
四、大禹治水
一 炎帝、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族的祖先 二尧舜“禅让” 三 大禹治水
你知道这些传说故事吗?你能给我们 讲讲这些故事吗?
盘古开天劈地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嫦蛾奔月
中华民族人文祖, 炎帝黄帝史册驻, 炎黄二部战而合, 逐渐形成华夏族。 黄帝之后尧舜禹, 尧舜禅让贤君出, 洪水泛滥英雄赴, 大禹治水传万古。
原始 距今 居民 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饲养猪、 狗、水牛 等家禽 饲养猪、 狗等家畜
原始 手工业
制造黑陶
河 约七千 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 姆 年 浙江余姚 骨耜耕地 渡 河姆渡村 种植水稻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 约六千 半 陕西西安 年 种植粟 坡 半坡村 农耕经济 / 大 约四五 黄河流域 更大发展 汶 千年 山东大汶 口 口
一、炎帝与黄帝
——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1、炎帝的发明: 原始农业、医药学、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黄帝的发明:
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炎帝来到世间的时候,自然界的 禽兽、野果已不足以为食了,人 类已不满足原始生活,这位仁爱 之神就教人类发展农业,耕种五 谷,使人过上室居熟食的日子, 人们感激他,亲切的称他为“神 农”尊他为“农业之神”。 那时侯疾病常常威胁着人的生 命,炎帝为了驱瘟除病,造福人 类,亲自尝遍百草,虽曾在一天 之内中过十多次毒,却都找到了 解药,最后在天台山误尝断肠草, 肠子顿时腐烂,不治而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复习课件(58ppt)_-_副本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相同点: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控制思想,加强 中央集权;
考 点 点 拨
1/19/2016
4.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 流中的作用
中考资源网
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 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 王,以其头为饮器,月 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 灭胡,闻此言,因欲通 使。(必答)
考 点 点 拨
1/19/2016
5.昌盛的秦汉文化
中考资源网
造纸术 抢答
发明 改进 优点
西汉早期 东汉蔡伦 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质量提高
作用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抢答 年代 作者
西汉 司马迁
体例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 从黄帝到汉武帝
的史事
鲁迅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措施:
(必答)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 一度量衡
读书人管得太多了,特别是儒 生竟然批评朝政,不利于我的 统治。如何加强思想控制呢? (必答)
烦恼三:
措施:
焚书坑儒
儒家
材料二: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 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2)材料二中,“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什么?根 据材料回答,焚书坑儒有什么消极影响? 百家争鸣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从长远看阻碍了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措施:
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国家统治,把权力都 集中到我的手中?
创立了一套封建 专制主义的中央 集权制度 (政治上)
皇帝
行政 军事 监察
最高统治者
君主 专制
丞 相
太 尉 郡(守) 郡县制 县(令)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用PPT课件

• 远古时期的任何一件发明或创造都是成年累 月,积无数人经历漫长岁月摸索的结果,决 非一人短时之功劳。将这些重要发明记到杰 出人物名下,主要是由于这些人物是华夏族 的杰出代表,古人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 情。
黄帝大战蚩尤
二、炎帝、黄帝、蚩尤之间的战争
1、炎黄战蚩尤 炎黄胜
2、阪泉之战
黄帝胜
炎帝 黄帝
什么是禅让制? 什么样的人才能 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的成功给我们带来 了什么启示?
1. 大禹治水的成功说明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 要有创新精神。
2. 大禹治水还让我们体会到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 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应具有奉献精神。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 始居民分别是我国____流域 和_____流域的早期居民。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
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_____和_粟__的国家。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你能说出传说中的炎帝 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吗?
炎帝的功绩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 开辟集市
战争 联合 华夏族 汉族
中国人为什么称 自己为“炎黄子孙”? 除此之外,还自称什 么?中华民族是怎样 形成的?
1、 炎帝的功绩: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的功绩: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2、共同点: (1)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黄帝大战蚩尤
二、炎帝、黄帝、蚩尤之间的战争
1、炎黄战蚩尤 炎黄胜
2、阪泉之战
黄帝胜
炎帝 黄帝
什么是禅让制? 什么样的人才能 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的成功给我们带来 了什么启示?
1. 大禹治水的成功说明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 要有创新精神。
2. 大禹治水还让我们体会到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 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应具有奉献精神。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 始居民分别是我国____流域 和_____流域的早期居民。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
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_____和_粟__的国家。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你能说出传说中的炎帝 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吗?
炎帝的功绩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发明陶器 开辟集市
战争 联合 华夏族 汉族
中国人为什么称 自己为“炎黄子孙”? 除此之外,还自称什 么?中华民族是怎样 形成的?
1、 炎帝的功绩: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的功绩: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2、共同点: (1)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历史: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讲义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PPT)5-3

【内容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
的 主要史实。
(跬步:半步)意思是跛脚的鳖不停地走,也能走千里地,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跛子】?名跛脚的人;瘸子。 【簸】①动 把粮食等放在簸箕里上下颠动,扬去糠秕等杂物:~谷|~扬|~一~小米。②指上下颠动:~荡|~动|颠~。 【簸荡】动颠簸摇荡:风大浪高,船身~ 得非常厉害。 【簸动】动颠簸;上下;上海追债:/ ; 摇动:风雨中,小船在湖面上~。 【簸箩】?名笸箩(?)。 【簸弄】?动 ①摆弄。②挑拨:~是非。 【柏】见页〖黄柏〗。 【薄】[薄荷](?)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卵形或长圆形,花淡紫色,茎叶有清凉 的香气,可入,提炼出的芳香化合物可用于医、食品等方面。 【檗】(蘗)见页〖黄檗〗。 【擘】〈书〉大拇指:巨~。 【擘划】同“擘画”。 【擘画】 〈书〉动筹划;布置:~经营|机构新立,一切均待~。也作擘划。 【擘窠书】名榜书。 【簸】义同“簸”(),只用于“簸箕”。 【簸箕】?名①用竹篾 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也有用铁皮、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清除垃圾。②簸箕形的指纹。 ? 【卜】(蔔)?见页〖萝卜〗。 【啵】?〈方〉助表示商量、提议、请求、命令等语气:你看要得~?|你的窍门多,想个办法,行~? 【逋】〈书〉①逃亡:~逃。②拖欠;拖延:~欠。 【逋客】〈书〉名①逃亡的人。②避世隐居的人。 【逋留】〈书〉动逗留;稽留:~他乡数载。 【逋欠】〈书〉动拖欠:~税粮。 【逋峭】〈书〉同“峬 峭”。 【逋逃】〈书〉①动逃亡;逃窜。②名逃亡的罪人;流亡的人。 【逋逃薮】〈书〉名逃亡的人躲藏的地方。 【峬】[峬峭]()〈书〉形(风姿、 文笔)优美。也作庯峭、逋峭。 【庯】[庯峭]()〈书〉同“峬峭”。 【晡】〈书〉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 【醭】(旧读)(~儿)名 醋、酱油等表面生出的白色的霉。 【卜】①占卜:~卦|~辞|求签问~。②〈书〉预料:预~|存亡未~|胜败可~。③〈书〉选择(处所):~宅|~ 邻|~居。④()名姓。 【卜辞】名殷代把占卜的时间、原因、应验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录。参看页〖甲骨文〗。 【卜居】〈书〉动选择地方居住。 【卜课】∥动起课。 【卜筮】动古代用龟甲占卜叫卜,用蓍草占卜叫筮,合称卜筮。 【卟】见下。 【卟吩】名有机化合物,是叶绿素、血红素等的重要组成 部分。[英] 【卟啉】名卟吩的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等。[英] 【补】(補)①动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
的 主要史实。
(跬步:半步)意思是跛脚的鳖不停地走,也能走千里地,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跛子】?名跛脚的人;瘸子。 【簸】①动 把粮食等放在簸箕里上下颠动,扬去糠秕等杂物:~谷|~扬|~一~小米。②指上下颠动:~荡|~动|颠~。 【簸荡】动颠簸摇荡:风大浪高,船身~ 得非常厉害。 【簸动】动颠簸;上下;上海追债:/ ; 摇动:风雨中,小船在湖面上~。 【簸箩】?名笸箩(?)。 【簸弄】?动 ①摆弄。②挑拨:~是非。 【柏】见页〖黄柏〗。 【薄】[薄荷](?)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有四棱,叶子对生,卵形或长圆形,花淡紫色,茎叶有清凉 的香气,可入,提炼出的芳香化合物可用于医、食品等方面。 【檗】(蘗)见页〖黄檗〗。 【擘】〈书〉大拇指:巨~。 【擘划】同“擘画”。 【擘画】 〈书〉动筹划;布置:~经营|机构新立,一切均待~。也作擘划。 【擘窠书】名榜书。 【簸】义同“簸”(),只用于“簸箕”。 【簸箕】?名①用竹篾 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也有用铁皮、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清除垃圾。②簸箕形的指纹。 ? 【卜】(蔔)?见页〖萝卜〗。 【啵】?〈方〉助表示商量、提议、请求、命令等语气:你看要得~?|你的窍门多,想个办法,行~? 【逋】〈书〉①逃亡:~逃。②拖欠;拖延:~欠。 【逋客】〈书〉名①逃亡的人。②避世隐居的人。 【逋留】〈书〉动逗留;稽留:~他乡数载。 【逋欠】〈书〉动拖欠:~税粮。 【逋峭】〈书〉同“峬 峭”。 【逋逃】〈书〉①动逃亡;逃窜。②名逃亡的罪人;流亡的人。 【逋逃薮】〈书〉名逃亡的人躲藏的地方。 【峬】[峬峭]()〈书〉形(风姿、 文笔)优美。也作庯峭、逋峭。 【庯】[庯峭]()〈书〉同“峬峭”。 【晡】〈书〉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 【醭】(旧读)(~儿)名 醋、酱油等表面生出的白色的霉。 【卜】①占卜:~卦|~辞|求签问~。②〈书〉预料:预~|存亡未~|胜败可~。③〈书〉选择(处所):~宅|~ 邻|~居。④()名姓。 【卜辞】名殷代把占卜的时间、原因、应验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录。参看页〖甲骨文〗。 【卜居】〈书〉动选择地方居住。 【卜课】∥动起课。 【卜筮】动古代用龟甲占卜叫卜,用蓍草占卜叫筮,合称卜筮。 【卟】见下。 【卟吩】名有机化合物,是叶绿素、血红素等的重要组成 部分。[英] 【卟啉】名卟吩的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等。[英] 【补】(補)①动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之治”
武则天
“贞观遗 风” “政启开 元、治宏 贞观”
1、重用酷吏,打击元老 2、改《贞观氏族志》 3、重用人才,发展科举 4、轻傜薄赋
唐玄宗 “开元 1、重用贤能 盛世” 2、大力整顿吏治 3、进行改革
定义、创立和完善
科举制焕 唐代 昂扬 进取 的社 会风 貌发的活力来自科举考试的科目与 考核内容
唐代科举考试的历 史作用
隋唐时期
隋 隋的统一时间 的 统 隋的统一历史意义 一 修建目的 与 大 贯通南北 概况:三点、四段、 运 的动脉 五大水系 河 影响(历史作用)
隋的 统一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唐朝的建立与发展
1、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①贞观新政的内容
(经济上、政治上、法律上) 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唐 代 璀 璨 的 文 学 艺 术
唐 诗
诗仙:李白,浪漫雄奇 诗圣:杜甫,沉郁顿挫“诗史”
唐诗繁盛的原因 唐太宗:《秦王破阵乐》 唐玄宗:《霓裳羽衣舞》
乐 舞
敦煌艺术:所藏艺术珍品以佛教 故事为主,是唐朝艺术的缩影
唐朝衣食住行风尚 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
战争:扫平东突厥
唐 朝 开 明 的 民 族 政 策
突 册封:东突厥贵族首领 厥
保留:原有民族习惯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尊 天唐 可太 汗宗 ”为
吐 蕃
“和 松赞干布向唐求婚的原因 同为 一家” 和亲的重大意义
南诏:点苍山会盟
遣唐使的定义 唐 朝 的 对 外 开 放 与 交 流
遣唐使与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时间、 比 目的、贡献
玄奘西行
时间 目的 贡献
较 异 同
唐都长安(国际性大都市, 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封面/前言/目录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31页 0062页 0150页 0181页 0219页 0268页 0314页 0316页 0402页 0480页 0520页目录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11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15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学习与探究之二 寻访“丝绸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居住在黄河流域;五六千年前。 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家畜,种植蔬菜,住半地 穴房屋,制造彩陶,绘制线制衣。
大汶口原始居民:约四五千年。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和黄帝
炎帝的功绩: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 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 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 创始人,号称神农氏,他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他造出宫室、车船、兵器、 衣裳,还让下属发明文字、 黄帝的贡献: 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 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 技术。
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1)这是谁提出的建议?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当 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他提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建议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3)哪位皇帝对待儒家的态度与其相反?能否据此说明他 们的目的完全不同?
(1)答:①董仲舒②汉代③汉武帝
(2)答: ①目的:加强思想上的控制②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 同时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工具等数十种
议一议: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
种类繁多;工艺高超、铸有花纹装饰,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有的青铜器气势及其宏大。
2、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思想家(1)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礼:依礼行事、为政以德
按 宗 祖 血 缘 关 系 进 行 划 分
统治阶级
军队 刑法 礼仪
被统治 阶级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 秋 战 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 前476年,是我国奴 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 前221年,是我国封 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 地主阶级的兴起,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确立 封建统治。 • 2、当时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甲骨文”的含义:课本P46 ——殷墟 2、“甲骨文”的出土地点 3、“甲骨文”的意义
(1)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2)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 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 想一想:商朝使青铜器有那些种类?
评价秦始皇:功大于过
1.他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 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民 众的意愿,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 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 远. 2.但他实行暴政,刑法残酷,焚书坑儒等都 是过失.
原因
客观 主观
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汉 武 帝 的 大 一 统
内容:(1)周王把某地的土地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 “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 (2)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 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作用: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 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 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 和文化发展。消极作用:导致诸侯割据争霸。
材料一: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 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前的什么样的社会情况? 答:材料一反映了秦统一前各国的丈量土地的单位不同, 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法律制度各不相同, 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②根据材料二回答秦始皇为改变材料一的状况采取的措施 答: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 我们的态度: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 糟粕,充分利用儒学优秀的思想资源, 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 适应中国的现代化。
复习第三单元
知识网络
造纸术
《伤寒杂病论》 《九章算术》 司马迁 佛 教 秦兵马俑 《史记》 道教
蔡伦 张仲景 华佗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2)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3)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后来炎黄二 部族走向联 合,占据了中 原地区不断 繁衍,形成后 来华夏族的 主体。炎帝 和黄帝被尊 奉为中华民 族的人文始 祖。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当时哪些社会情况?
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顺应自然 规律,成功改造自然的史例。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同洪水等自然灾害 长期斗争的历史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原因):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西周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
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 的联系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 结果: 济、政治、文化等方 结果: ,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 始了 面的情况。
西域都护的设臵
(公元前60年)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臵西域都护。 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西
域
都
护
府
新疆自古以来 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 一部分!
材料一:“秦兼天下‥‥汉因循(秦制)而不革。”
——班 固《后汉书》 材料二:“汉有天下,娇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 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 以义,国小则而邪心。” ——贾 谊《治安策》 ①结合史实,谈谈材料一中汉朝是如何因循秦制的? 答:汉承秦制,采用皇帝和三公制度、郡县制度等 ②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建立后的政治制度和秦朝有什么 区别?材料三中贾谊的主张后来有没有实施? 答: ① 西汉地方制度是郡县制度与分封制并存②后来 汉武帝实施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 地分封给子弟建立小的侯国
措施
举荐人才 政治 推恩削藩 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立 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 抗击匈奴
意义
中央集权空前加强,西汉进入鼎 盛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 当时思想上的大一统适应了政 治上的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 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但是儒家 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 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一种表现。
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秦国落后面貌.
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承认土地私有
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建立县制 统一度量衡
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 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 1.商鞅变法发生在奴隶制度逐步崩溃和 封建开始形成时期.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 2.其思想合乎秦国国情,受秦孝公的信任, 顺应民意,他个人的才能卓越,执行非常 坚决.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 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 是失败了?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 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 否达到。商鞅惨死,只是说明守旧 势力的猖狂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 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 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第
一单元
第1课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特点: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结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起了重要作用。
第2课
原 始 的 农 耕 生 活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居住在长江流域,约七千年。 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杆栏式房屋,挖掘水 井,制造彩陶和简单的玉器。
(3)答: ①秦始皇②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 上的统一,巩固自身的统治。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1. 西域的含义-- 汉朝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 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2.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时间: 公元前138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 东西夹击匈奴 时间: 目的:
皇帝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中 央 统 辖 的 郡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 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 推恩令的作用:没有费一兵一 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 卒就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 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候, 国家的统一,加强了 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 中央王朝的统治。 管理。
孔子的教育思想:
办 学: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论语》:其弟子们根据他的言论整理而成。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 要 思 想
墨家 儒家 道家
墨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 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 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1. 纸的发明 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 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西汉早期麻纸(甘肃放马滩出土) (质脆、书写不流畅)
2. 蔡伦改进造纸术
东汉时期, 蔡伦改进造纸术。他 用树皮、麻头、破布 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 扩大了原料来源,降 低了造纸的成本,同 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 和质量。从此,纸逐 步取代竹木简和帛。 为纪念蔡伦的功绩, 人们把这种纸叫作 “蔡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