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和人工气道管理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管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管理PPT课件
⑦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 相关并发症。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气管插管流程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气囊的管理
1、气囊的作用
使气管插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 与气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呕吐物、 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漏气。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气囊的充盈度 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约25cmH2O,若
口咽通气管放置
A:选择相当患者门齿到下颌角距离的大小口咽通气管,左手 固定患者,右手持口咽管,凹面向上腭。B:沿舌面向下 插入,当插入约1/2时,C:旋转口咽管180°,然后顺舌 面向继续插入。正确位置为口咽管前端在会厌上舌根处。 为防止口咽管移位脱落,可用胶布适当固定。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适应气管插管超过一周、上呼吸 道梗阻创伤、畸形。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困难 插管、神经肌肉病变等。对头颈、颌面、囗腔等 手术前可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护理要点: ①妥善固定导管,防止意外拔管。
②适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③每天进行切口换药,观察造口有无分泌物、分红、 皮肤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人工气道管理新进展

三、气囊的管理
作用:固定插管、封闭气道、防止反流 类型:高压低容、高容低压、等压气囊(Bivona充泡沫套囊) 气囊压力CP:〈20mmHg
气囊的管理—充气
气囊充气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 最小漏气技术(MLT) 不论使用MLT或MOV,气囊的 压力(CP)要保持在20mmHg 以下,CP在20-30mmHg是可接 受的最大CP范围
五、吸痰
吸痰注意事项(一)
吸痰管的选择 :吸痰管长度应选择比气管套管长4-5cm,粗细为气管插管内径的1/2或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一根吸痰管只用于一次吸痰; 负压大小: 成人-100到-120mmHg 吸痰时先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碗/瓶应分别注明“口鼻腔”、“气管内”的字样,不能交叉使用,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决不可再吸气道内分泌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一、概述
概念: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一、概述(一) 作用: 1.维持气道的通畅,预防误吸; 2.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保证肺通气和肺换气; 3.为机械通气提高封闭通道,改善缺氧状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导致: 1.一些上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如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作用和部分内防御功能; 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均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些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所以人工气道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细致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管路固定—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
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段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翻身时最好有两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且注意对气管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尤其是螺纹管长度应适宜,辅以有效支架扶托,可防止脱管发生。

简述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点

简述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点

简述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点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至关重要。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是一种常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在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机械通气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包括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人工气道感染等。

因此,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合理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确定适当的气道管理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护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确保适当的气道管理,包括人工气道的选择、导管清洁等。

在进行人工气道的选择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预计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

对于较长时间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该选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长期人工气道;而对于短期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以选择口鼻面罩等短期人工气道。

在确定人工气道后,要定期进行导管清洁。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可以有效地预防气道感染。

在进行导管清洁时,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交叉感染。

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天至少清洁一次气道管路。

2. 确定适当的呼吸机设置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的设置对于减少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呼吸机设置时,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设置,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吸呼比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和重症程度进行调整和监测。

为了保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还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的过滤器等。

3.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机体代谢速度会显著增加,对营养的需求量也会增加。

为了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

通常情况下,口服营养是首选,但很多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气管插管等原因无法口服。

这时,可以选择经胃管或经肠管输送营养的方式,例如近端胃肠营养管、远端胃肠营养管等。

在进行营养支持时,要注意合理配制营养液,避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4. 检测患者状况及复诊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应该是全面的、周到的。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摘要】有创机械通气技术在严重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治疗中广泛应用,人工气道管理技术在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显示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气道管理技术方法可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一些并发症如相关性肺炎等。

结合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技术体会,本文主要对人工气道管理技术方法总结分析。

【关键词】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气道管理【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36-02有创机械通气是常用于危重患者的呼吸支持,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需建立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口腔或于气管切开后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机械通气时最常用的建立气体通道的方法。

人工气道建立后使部分上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丧失。

另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均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疾病抢救成功,争取早日撤除呼吸机的关键因素。

1 人工气道的管理1.1 环境的管理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房间内,若无条件,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以温度22~24°C,湿度60%~70%为宜,并用消毒液擦拭地面2次/d,空气消毒落尘2次,每周监测1次空气菌落数。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定时开窗换气,严格控制探视人员,谢绝上呼吸道感染者入内。

1.2 气管插管的管理气管插管完成后,用干纱布擦净面部油渍、汗渍。

固定前,记录导管顶端距门齿的距离。

固定时多需要1~2个牙垫;需要粘性较好的胶布。

而经鼻插管,应经常改变固定导管的支撑点,内外两侧交替,要充分利用呼吸机管路的支架,尽量避免呼吸机管路和接口处对导管和其支撑点得压迫,防止压伤。

每日更换胶布或在胶布松动时更换,并时时检查导管有无移位;做好病人双手约束,以防止自行拔管。

1.3 气管切开置管的管理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长的绕过颈后,在颈侧打死结或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一、引言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三、人工气道的管理四、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五、无创正压通气(NPPV)六、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七、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结合血流动力学与通气、氧合监护)八、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九、呼吸机撤离一、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1)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一、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管理》课件

《人工气道管理》课件
制感染源。
呼吸道损伤
选择合适的导管和套管,避免 过度压迫和损伤呼吸道。
呼吸道堵塞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 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出血
及时处理并控制出血,寻找出 血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03
CATALOGUE
人工气道的管理策略
人工气道患者的病情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以及是否 接受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气道狭窄或阻塞,建 立人工气道可以改善通气 功能。
人工气道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人工气道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 道技术也不断完善和发展。
发展
现代人工气道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使得人工气道更加舒适 、安全和可靠。同时,随着无创通气技术的发展,部分人工气道技术也逐渐被 无创通气所替代。
《人工气道管理》 ppt课件
目 录
• 人工气道概述 •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维护 • 人工气道的管理策略 • 特殊情况下的人工气道管理 • 人工气道管理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人工气道概述
人工气道的定义
人工气道
是指通过鼻、口或直接在气管上 建立的气体通道,用于保持气道 通畅,便于进行机械通气和氧疗 。
02
CATALOGUE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维护
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
经口气管插管
通过口腔插入导管,通常 用于紧急情况,如呼吸衰 竭或呼吸骤停。
经鼻气管插管
通过鼻腔插入导管,适用 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 者。
气管切开术
在气管壁上切开一个开口 ,并插入导管,通常用于 长期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需要怎样的呼吸机?
我们需要怎样的呼吸机?
? 操作简单? ? 模式简单?复杂? ? 报警越少越好? ? 全自动?智能化?傻瓜机?
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
? 恢复呼吸自主驱动力 ? 恢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 脱离呼吸机
恢复呼吸功能的治疗手段
? 有效的气道管理 ? 全身药物治疗 ? 机械通气治疗
人工呼吸机的应用
机械通气新策略的实施
最佳PEEP的设定
机械通气新策略的实施
吸气压力的设定
Upper And Lower Inflection Points
VT
LITERS
0.6
0.4
Paw
cmH 2O -60
40
20
0.2
0
20
40
60
Upper And Lower Inflection Points
VT
LITERS
外呼吸 externel resp .
肺通气
ventilation
换气
gas exchange
PiO2 150mmHg
PAO2 100 PACO2 40
PaO2 100mmHg PaCO2 40mmHg
PvO2 40mmHg PvCO2 46mmHg
肺通气障碍
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病环节
脊髓高 位损伤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FAP
可用于PC、 PS and BiLevel 适合不同病人需求,增加舒适程度
PLOT SETUP UNFREEZE
PCIRC 40
3
cmH 2O
02
01
0
010
Slow rise
Moderate rise
Fast rise
-
20 0
2
INSP 8
06
. V
04 02
00
L
20
min
PS+CPAP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B Pressure
A
PS
C (PCV Only)
A 触发 压力触发 流速触发
D (PS Only)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B Pressure
A
PS
C (PCV Only)
D (PS Only)
B flow acceleration percent FAP ( 1-100%)
40
4
6
8
10
12s
60
EXP -80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FAP
不随病人阻力和顺应性变化而变化 方便操作
PLOT SETUP UNFREEZE
PCIRC
cmH 2O
INSP
. V
L min
EXP
40
3 02 01 0
010
20 0 8 06 04 02 00 20 40 60 -80
RES = 50
cmH 20/L/SEC
机械通气和人工气道管理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人工呼吸机的应用
人工呼吸机是用于机械通 气的一种手段,它能维持 呼吸通畅、改善通气、防 止和改善二氧化碳蓄积、 纠正缺氧,为抢救呼吸衰 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人 工呼吸机能否发挥良好的 作用,一方面与机器的性 能、质量有关,另一方面 与医护人员对人工呼吸机使用的掌握程度有关 ,使用不当会造成意外后果。
模式设置 参数及报警设置 数据与波形监测 临床观察 血气监测与处理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A/C(CMV)
SIMV
Spontaneous(CPAP)
BiLevel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Assist/Control:吸气的开始 和/或终止由通气机控制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A/C
VC or PC
容量控制
60
Paw
0.6
P
0.4
T
0.2
Paw
cmH 2O -60
40
20
0
20
40
60
Alveolar collapse
Lower inflection points are thought to be a point of critical opening pressure
Upper And Lower Inflection Points
VT LITERS Alveolar overdisention
cmH20 -20 120
Flow
L/min
120
容量控制
SEC
1
2
3
4
5
6
INSP
SEC
1
2
3
4
5
6
EXH
压力控制
吸气压力
RR
吸气时间、吸呼比或呼气时间
1.75
2.0
0 1:1.14
3.75
5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SIMV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SIMV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CPAP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Spontaneous
呼气触发灵敏度
ESENS 允许调整压力支持的终止标准
防止由于漏气的存在而使吸气期无限延长 增加人机同步性 适合不同病情需要
Flow
35% (Leak Rate) 25% (Set)
40% (Set)
呼气触发灵敏度
120
.
V
SEC
LPM
1
2
3
4
5
6
120
ESENS 25%
ESENS 35%
适合不同病情需要
人工呼吸机对机体的影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对肺内气体分布的影响:是由于正压通气,病 变肺气道阻力增加,过度膨胀肺的顺应性降低 ,两肺的差异性增大,造成通气气体分布不均 匀,低氧血症更加明显。 对呼吸压力的影响:正压换气使气道内压上升 ,若吸气压过高,造成肺组织和间质结构破坏 ,可致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及肺气肿等 并发症的发生。
PC
C
B
DHale Waihona Puke Pressure AC 维持预置压力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PC与PS的区别
C
B
D
Pressure A
呼气触发灵敏度
Flow
PS Termination Criteria
Expiratory Sensitivity
呼气触发灵敏度
Flow
35% (Leak Rate) 25% (Set)
Expiratory Sensitivity
2
4
RES = 20
RES = 5
cmH 20/L/SEC
cmH 20/L/SEC
6
8
10
12s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FAP的调节
Minimal Pressure Overshoot
P
Slow rise
Moderate rise
Fast rise
. V
Time
Pressure Relief
机械通气模式选择
脊髓前角 细胞受损
气道狭窄 或阻塞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肌 无力
运动神经受损
胸壁损伤
弹性阻 力增加
肺泡毛细血管膜结构:
肺泡
血液
O2 CO2
表面活性物质 上皮细胞
间质 内皮细胞
应用人工呼吸机的生理指标
人工呼吸机对机体的影响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自主呼吸时,胸腔内压通常处于负压状态,吸 气时,胸腔内负压增大,末梢静脉压与中心静 脉压差增大,促进静脉血回流至心脏。 人工呼吸时,吸气与呼气时相比较,胸腔内压 上升,末梢静脉与中心静脉压差减小,静脉血 回流相对受阻。结果,由于静脉血回流减少, 心输出量降低,使胸腔压力进一步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