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实验2 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 可参考《分析化学》P170

实验2 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 可参考《分析化学》P170

实验二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请同学们参考《分析化学实验》P170-172页的实验内容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一)目的要求1.了解碱标准溶液一般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掌握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

(二)原理碱标准溶液常用氢氧化钠来配制。

氢氧化钾一般并不优于氢氧化钠,而且价格高,因此仅在个别特殊情况下使用。

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的CO2和水分,因此碱标准溶液不能直接配制,而必须用标定法。

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CO2,以及水中溶解的CO2,使配得的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

含有碳酸盐的标准碱溶液,将使滴定反应复杂化,甚至使测定发生一定的误差。

因此应配制不含碳酸盐的碱溶液:1. 取1份纯净的NaOH,加入1份水,搅拌使之溶解,配制成50%的NaOH浓溶液(约14.5mol·L-1)。

在此溶液中,碳酸钠几乎不溶解。

待碳酸钠沉降下来之后,吸取上层清液,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2. 1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加入1~2mL20%BaCl2溶液,摇匀后用橡皮塞塞紧,静置过夜,待碳酸钡完全沉淀后,将上层清液转入另一试剂瓶中,塞好备用。

苛性碱标准溶液侵蚀玻璃,最好用塑料瓶贮存。

在一般情况下,可用玻璃瓶贮存碱标准溶液,但须用橡皮塞。

浓NaOH溶液和NaOH标准溶液在存放过程中要密封。

因此,常安装虹吸管和钠石碳管(如图4-2),以防止其吸收空气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时,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和草酸等作基准物质,亦可用标准酸溶液与之比较以进行间接标定。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标定氢氧化钠时,反应如下:KHC8H4O4 + NaOH == NaKC8H4O4 + H2O化学计量点时溶液pH值约9.1,可用酚酞作指示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易得到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容易保存。

(三)试剂50%NaOH溶液(约14.5mol·L-1)邻苯二甲酸氢钾,在110~120℃干燥2小时后备用酚酞指示剂(0.2%的乙醇溶液)(四)实验步骤1. 0.1mol·L-1NaOH溶液的配制用10mL量筒(或吸量管)量取50%NaOH溶液3.5mL,倒入装有400mL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试剂瓶中,用橡皮塞塞好瓶口,摇匀。

氮含量的测定

氮含量的测定

氮含量的测定
氮含量的测定是一种检测物质中氮元素含量的重要分析手段。

在工业、农业生产中,氮对于产品质量、物质性质和组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氮含量的测定对于控制产品质量、获取样品的性质和特征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

氮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法氏定向偶氮定量分析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可以直接通过测试样品中不同含氮物质的比例来确定氮的总含量。

在实际实验中,首先将样品加入富铬酸钾溶液,然后在碱性溶液中加热,当样品被氧化分解后,氮会转变成氨气体,通过气体容器中的氨气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

此外,氮含量的测定也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试剂和仪器进行。

比如,采用磷酸钙试剂和UV-VIS分光光度计可以实现氮含量的测定;采用碳肥煤和氢离子计可以实现样品中氮元素的测量和分析。

综上所述,氮含量的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为了获得准确的氮含量数据,需要采用适当的试剂和仪器,并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氮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氮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氮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氮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氮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中。

测定氮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凯氏法和尿素酶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凯氏法测定一种未知样品中的氮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将凯氏试剂配制好,包括硫酸、硫酸钠、硼酸和铁铵硫酸。

b. 预先称取一定量的未知样品。

c.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包括烧杯、试管、分液漏斗等。

2. 样品预处理:a. 将称取好的未知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

b. 在通风橱中,加热烧杯,使样品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

c. 冷却样品,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以去除余下的氧化剂。

3. 氮含量测定:a. 将经过预处理的样品转移至试管中。

b. 依次加入硼酸和铁铵硫酸试剂,使样品中的氮与试剂发生反应生成含铁络合物。

c. 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使反应充分进行。

d. 冷却样品,用蒸馏水洗涤试管,使试管内的溶液完全转移至烧杯中。

e. 加入亚硫酸钠溶液,使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

f. 用甲基红指示剂滴定样品中的亚硝酸钠溶液,直至溶液颜色由红变黄。

g. 记录滴定所需的亚硝酸钠溶液的体积。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定的亚硝酸钠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未知样品中氮的含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氮含量(%)=(滴定所需亚硝酸钠溶液体积× 0.014 × 100)/ 样品质量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未知样品中氮的含量为X%。

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对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判断。

比如,如果测定结果显示氮含量较高,可能说明样品中存在着过量的氮肥残留,对环境造成潜在的污染风险。

而如果氮含量较低,则可能暗示着样品中缺乏足够的氮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结论:通过凯氏法测定,我们成功地测定了未知样品中的氮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对于了解样品的氮营养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总结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总结

4NH4+ +6HCHO
(CH2)6N4H+ +6H2O+3H+
反应所生成的H+和六次甲基四胺盐,可以用 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 (CH2)6N4H++3H++4OHH2O+(CH2)6N4
N
OH-
(CV ) NaOH M N /1000 w( N ) 100% m
四.实验内容
准确称样品 100mL烧杯 0.65-0.75g 30mL 放置 容量瓶 水 100mL 定容摇匀
试样溶液 40%甲醛 250mL锥形瓶 20.00mL 5mL 酚酞 1-2d
1min-5min
NaOH 滴定 粉红色,30S不褪色,平行3次
四.注意事项
1.因是酸碱滴定,凡体系中引入或产生酸、碱的物 质或因素都能带来误差,必须予以处理。
六. 思考题:
1.实验中称取试样质量为0.13-0.15g,是如何确定 的? 2. 含氮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推导得到? 3.铵盐中氮的测定为何不采用NaOH直接滴定法? 4. 为什么中和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作指示剂; 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基红作指示剂? 5. NH4HCO3中含氮量的测定,能否用甲醛法?
三.实验原理
1.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KHP + NaOH = KNaP + H2O • 化学计量点:溶液显碱性,酚酞为指示剂 • 计算公式: • mKHP/MKHP=CNaOHVNaOH/1000 •
• • •
2.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的含量
铵盐NH4Cl、(NH4)2SO4是常用的无机化 肥,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 NH4+的酸性太弱(Ka=5.6×10-10),不 能用碱直接滴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采用 甲醛法测定铵盐中的含氮量。 • NH4+:Ka=5.6×10-10,不符合准确滴定 要求KaC>10-8,不能直接滴定,需强化。 • 加入甲醛定量生成酸(H+)和六次甲基四铵 盐(Ka=7.1×10-6),可直接滴定

实验题目: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题目: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工业分析专业实验实验题目: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班级:应化0704 学号: 07220410 姓名:实验日期:实验题目: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一、摘要本实验采用甲醛法进行测定,将配制好的硫酸铵溶液加入少量甲醛,使NH 4+转换成等量的酸性较强的(CH 2)6N 4H +和H + ,然后用标定的NaOH 以酚酞做指示剂法进行滴定,根据消耗的NaOH 体积计算得出硫酸铵中氮的含量为14.15%。

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弱酸强化的基本原理;2、熟练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3、掌握甲醛法测定氨态氮的原理及操作方法;4、熟练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三、实验原理氨态氮的测定可选用甲醛法或蒸馏法测定。

氨水及碳酸氢铵则可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甲醛法操作简单、迅速,但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否则结果易偏低。

硫酸铵是常用的氮肥之一。

由于NH 4+的酸性太弱(Ka = 5.6×10-10 )故无法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可将硫酸铵与甲醛反应,定量生成质子化六亚甲基四胺和游离的H +,反应式如下:4NH 4+ + 6HCHO = (CH 2)6N 4H + + 3H + + 6H 2O生成的质子化六亚甲基四胺(Ka = 7.1×10-6 )和H + 可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呈现稳定的微红色,即为终点。

根据 H + 与NH +4 等化学量关系计算试样中氮的质量分数。

()/1000%10025.00250NaOH N cV M N m=⨯生成的(CH 2 )6N 4H +的Ka=7.1⨯10-6,也可以被NaOH 准确滴定,因而该反应被称为弱酸的强化。

这里的4molNH 4+在反应中生成了4mol 可被准确滴定的酸,故氮与NaOH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若试样中含有游离酸,加甲醛之前应事先以甲基红为试剂,用NaOH 溶液预中和甲基红变为黄色(PH ≈6),再加入甲醛,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强化后的产物。

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硫酸铵含氮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硫酸铵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氮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滴定操作。

二、实验原理nh?4?10?8K,c?Ka?10,故的a为5.6?10不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通常采用甲醛法间接测定铵盐中的氮含量。

甲醛与四胺nh?4作用,定量生成h+和质子化的六亚甲基?(ch2)6n4h???4nh4?6hcho?(ch2)6n4h?3h?6h2oKa?7.1?10?6生成h+和(ch2)6n4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

?(ch2)6n4h?3h?4oh?(ch2)6n4?4h2o计量点时产物作指示剂。

颜色变化:(ch2)6n4,其水溶液显微碱性。

选用酚酞(加甲醛后)红色酚酞,滴——浅黄色——淡红色naoh 滴naoh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碱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100ml烧杯,100ml容量瓶,10.00ml移液管2、0.1000mol·L-1naoh溶液,(1+1)甲醛溶液,甲基红指示剂,滴酚酞指示剂,硫酸铵试样四、实验步骤准确称取(nh4)2so4试样0.80—0.90g于100mL烧杯中,加约30mL蒸馏水溶解,定量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上述溶液10.00mL于锥形瓶中,加1滴甲-1基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用0.1000mol·Lnaoh 溶液中和至溶液呈黄色。

加入6mL(1+1)甲醛溶液,再加2滴酚-1酞指示剂,摇匀,放置1min后,用0.1000mol·L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再变为微橙红色,并持续30s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份。

4nh4?6hcho?(ch2)6n4h?3h?6h2o?6(: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实验报告)Ka?7.1?10???(ch2)6n4h?3h?4oh?(ch2)6n4?4h2o????4n?4nh?(ch2)6n4h?3h?4oh?4???五、数据记录及计算(mn=14.01)cnaoh=计算公式:?3(cV)naoh?mn?10??n??100%ms?100.0六、思考题1.为什么不能用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法测定铵盐中氮的含量?2.为什么中和甲醛溶液中的游离酸用酚酞作指示剂;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基红作指示剂?上述操作中加入的naoh溶液的量是否需要准确读数和记录?为什么?篇二:实验四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实验四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4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2.了解铵盐含氮量的测定可选用哪些方法?铵盐等弱酸为什么要用甲醛处理?3.掌握甲醛法测定铵态氮的原理和方法。

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

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题目: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一、实验原理测定含氮量的方法有两种:(1)蒸馏法,也称为凯氏定氮法,适用于无机、有机物质中氮含量的测定,准确度较高,但方法较为烦琐;(2)甲醛法,适用于铵盐中铵态氮的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生产实际中应用较广。

氮肥有两种,一种是铵盐,如NH4HCO3(俗称碳铵)、(NH4)2SO4(俗称肥田粉)、NH4Cl和NH4NO3,另一种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尿素 (NH2)2CO。

铵盐(除NH4HCO3外)中含氮量的测定通常用甲醛法。

由于NH4+的酸性太弱(K a= 5.6×10-10),无法用碱标准溶液直接进行滴定,但可以用甲醛与铵盐作用,定量生成六次甲基四胺盐(K a≈7.1×10-6)和H+,反应式如下4NH4++6HCHO = (CH2)6N4H++3H++6H2O所生成的六次甲基四胺盐及H+可以用NaOH标准溶液进行准确滴定,以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由无色至微红色即为终点。

尿素是一种有机弱碱(K b = 1.3×10-14),不能用酸标准溶液进行直接滴定。

然而,尿素经浓硫酸消解后能转化为 (NH4)2SO4,反应式如下(NH2)2CO+H2SO4+H2O = (NH4)2SO4+CO2↑反应完全后加热除去生成的CO2,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H2SO4。

而由尿素转化的NH4+可用甲醛法进行测定,由此可计算出尿素中的含氮量。

二、实验内容1、甲醛(1+1)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甲醛试剂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即得(1+1)的溶液。

甲醛中常含有微量酸,应事先中和,为此,于甲醛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小心用0.1 mol·L-1的NaOH溶液滴至溶液呈现微红色。

2、 0.1 mol·L-1NaOH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0.4~0.6 g 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基准物质三份分别于锥形瓶中,加入40~50 mL水使之溶解,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呈现微红色,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实验四 生物物质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四  生物物质含氮量的测定

实验四生物物质含氮量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一、目的1、了解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本试验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生物材料中含有许多含氮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故含氮量的测定在生化研究中十分重要。

知道了含氮量,就可推知蛋白质量,还可以根据N/P比值的高低检验核酸纯度。

本法适于测定0.2~2.0毫克的氮。

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有机物转变为无机氮(氨),氨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后者与强碱作用释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硫酸液中和的浓度,即可计算出样品的含氮量。

本实验用直接法来判断中和程度。

用硼酸作为氨的吸收溶液,结果使溶液中氢离子降低,混合指示剂(pH4.3~pH5.4)由黑紫色变成绿色。

再用标准酸来滴定,使硼酸恢复到原来的氢离子的浓度为止,指示剂出现淡紫色终点,此时所耗的盐酸量为氨的量。

NH3+H3BO4 —→ NH4H2BO4NH4H2BO4+HCl —→ NH4Cl+H3BO4为了加速消化,可加入CuSO4作催化剂,硫酸钾或硫酸钠可提高溶液的沸点。

此外硒汞混合物或钼酸钠可作为催化剂,且缩短作用时间,H2O2也可加速反应。

三、试剂和器材1、试剂的配制(1)样液 5g蛋清溶于0.9% NaCl液,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

如有不溶物,离心取上清备用。

(2)30% 氢氧化钠溶液 30g氢氧化钠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3)2% 硼酸溶液 2g 硼酸溶于蒸馏水,定容至100ml。

(4)混合指示剂 0.1%甲基红酒精溶液和0.1%甲烯蓝酒精溶液按4:1比例(V/V)混合。

本指示剂在pH5.2时为紫红色,pH5.4时为暗蓝(或灰色)色,pH5.6(与原理不吻合)时为绿色,变色点pI为5.4。

(5)1mol/L标准盐酸溶液2、材料硫酸(A.R.)、硫酸钾:硫酸铜=3:1(W:W)混匀研成粉末、凯氏定氮管、凯氏定氮仪两套。

四、操作1、消化取6支凯氏定氮管编号,3支加1.0ml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另3支各加1.0ml 鸡蛋清样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 份氮素相当于6.25份 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 麦,青豆,鸡蛋等为6.25,花生为5.46,大米为5.95, 大豆及其制品为5.71,小麦粉为5.70,牛乳及其制品为 6.38。
二、 蛋白质测定方法
(一)蛋白质测定方法概述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 肽键和折射率测定蛋白质含量 ; 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 基、酸性和碱性基团以及芳香基团等测定 蛋白质含量。
Rf = a/b 溶剂前沿 b 样点 a
点样原点
① ② ③ ④ ⑤
凯氏定氮法:常量法、半微量法、微量法及经改进 后的改良凯氏定氮法,自动凯氏定氮仪等。 微量凯氏定氮法样品质量及试剂用量较少,且有一 套微量凯氏定氮器 目前通用以硫酸铜作催化剂的常量、半微量、微量 凯氏定氮法。 在凯氏法改良中主要的问题是,氮化合物中氮的完 全氨化问题及缩短时间、简化操作的问题,即分解试样 所用的催化剂。 常量改良凯氏定氮法在催化剂中增加了二氧化钛。
滴定系统以及全面运行监控系统,采用国家/国际标准法—颜色指示法检测终点,自动化程度高(消化好的样品直接上机自动完 成分析和计算全过程),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最大限度地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及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检测结果(12种表 示法)直接在显示屏显示及打印。内置的计算机可将检测数据向PC机及LIMS系统转移。
(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1.甲醛滴定法 2.茚三酮的比色法
1.甲醛滴定法
(1)原理:氨基酸本身有碱性 —NH2— 基,又有酸性 — COOH 基,成中性内盐,加入甲醛溶液后,甲醛与— NH2—结合,碱性消失,再用强碱来滴定—COOH 基。
(2)适用范围:适用于发酵工业,如发酵液 中含氮量,其发酵过程中氮量减少情况及 食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等。 (3)试剂 ① 40%中性甲醛溶液: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 用氢氧化钠将40%甲醛中和至蓝色。 ② 0.1%百里酚酞乙醇溶液, ③ 0.1%中性红50%乙醇溶液, ④ 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1)消化
2NH2(CH)2COOH + 13H2SO4 = (NH4)2SO4 + 6CO2 + 12SO2 + 16H2O
一定要用浓硫酸(98%)
(2)蒸馏、吸收
2NaOH+ (NH4)2SO4= 2NH3↑+ Na2SO4 + 2H2O
按左图连接好装置,塞紧瓶口, 冷凝管下端插入吸收瓶下(瓶 中有50ml4%硼酸和混合指示 剂)。放松夹子,加入70~ 80ml氢氧化钠溶液,至瓶中溶 液变为深蓝色或产生黑色沉淀, 再加入100ml蒸馏水,夹紧夹子, 加热蒸馏,至氨全部蒸出 (250ml)。
NH2—CO—NH2 + NH2—CO—NH2 NH2—CO—NH—CO—NH2 + NH3 双缩脲能和硫酸铜的碱性溶液生成紫色络和物,这 种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缩二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 —CO—NH— 与双缩脲结构 相似。在同样条件下也有呈色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分光光度计 来测其吸光度,确定含量。(560nm)
(10)蒸馏前如加碱不足,消化液呈蓝色不生成 氢氧化铜沉淀,此时需增加氢氧化钠用量。向蒸 馏瓶中加入浓碱时,往往出现褐色沉淀物,这是 由于分解促进碱与加入的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 化铜,经加热后又分解生成氧化铜的沉淀。有时 铜离子与氨作用,生成深兰色的结合物 [Cu(NH3)4]2+ (11)蒸馏装置不能漏气。 (12)蒸馏结束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皿,用 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再蒸馏1min,然后 关闭热源,否者可能造成吸收液倒吸。 (13)氨是否完全蒸馏出来,可用pH试纸试馏出 液是否为碱性。
3、步骤
样品消化→ 蒸馏、吸收→ 滴定
(1)消化
准确称取固体样品0.2~2.0g, 液体10~20ml,置于500ml凯 氏烧瓶中。 加入硫酸铜0.5g,硫酸钾10g, 浓硫酸20ml,摇匀。 置于电炉上,成45度角,小火 加热。 待泡沫停止后,加大火力,保 持微沸,至液体变蓝绿色透明, 再继续加热0.5~1h,取下冷却 后,小心加入20ml水,转移至 1000ml容量瓶,定容。
(3)操作:同时取两份样: 一份中加中性红指示剂,用氢氧化钠直接 滴,中和样液中其它酸性物质。 另一份中加百里酚酞、中性甲醛用NaOH 滴, 中和了样液中氨基酸的羧基与其它酸性物 质的总和。 二者之差可计算氨基酸含量。
2.茚三酮的比色法
原理: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与茚三酮起反应, 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可比色定量。
2、仪器和试剂
(1)500ml凯氏烧瓶 (2)定氮蒸馏装置 (3)试剂: 硫酸铜; 硫酸钾; 硫酸;含蛋白质试样 40g/L硼酸溶液: 混 合 指 示 剂 : ( 国 标 ) 1 g/L 甲基 红 乙 醇 溶 液 与 1g/L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按2﹕1的比例混合。 或者 1g/L甲基红乙醇溶液与 1g/L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临用时按1 ﹕ 5的比例混合; 400g/L氢氧化钠; 0.1mol/L盐酸标准溶液
第五节 含氮量的测定
一、概述 二、含氮量的测定方法
一、概述 (一)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在各种不同的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各不相同, 一般说来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植物性食 品,例如牛肉中蛋白质含量为 20.0%左右,猪肉 中为 9.5% ,兔肉为 21% ,鸡肉为 20% ,牛乳为 3.5%黄鱼为17.0%,带鱼为18.0%,大豆为40%, 稻米为8.5%,面粉为9.9%,菠菜为2.4%,黄瓜 为1.0%,桃为0.8%,柑橘为0.9%,苹果为0.4% 和油菜为1.5%左右。
(14)吸收液也可以用0.01当量的酸代替硼酸,过剩 的酸液用0.01N碱液滴定,计算时,A为试剂空白消耗 碱液数,B为样品消耗碱液数,N为碱液浓度,其余 均相同。 (15)以硼酸为氨的吸收液,可省去标定碱液的操作, 且硼酸的体积要求并不严格,亦可免去用移液管,操 作比较简便。 (16)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度,否则对氨的 吸收作用减弱,而造成损失,此时可置于冷水浴中使 用。 (17)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 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如果没有溴甲酚绿, 可单独使用0.1%甲基红乙醇溶液。
蛋白质的测定,目前多采用将蛋 白质消化,测定其含氮量,再换算为 蛋白质含量的凯氏定氮法。不同食品 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总有机氮量较为准确、操作 较为简单的方法之一,可用于所有动、植物食品的分 析及各种加工食品的分析,可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故 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是个经典分析方法,至今仍被 作为标准检验方法。
应用范围:
对原料、成品和半成品中的含氮和总氮含量的测定
(五)蛋白质的快速测定法
传统的凯氏定氮法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 准确,不要大仪器,但费时间,有环境污染。 新开发的:双缩脲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染料结合法、 水杨酸比色法等。 下面简单介绍双缩脲法
1.原理 脲(尿素)NH2—CO—NH2 加热至150~160℃ 时,两分子缩和成双缩脲。
(3)滴定
将上述吸收液用 0.1000mol/L盐酸标准 溶液直接滴定至蓝色 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 记录盐酸用量。
(4)计算
cV 0.014 F W 100 m
W—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c—盐酸标准液的浓度,mol/L; V—试剂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m—样品质量,g;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F—蛋白质系数,6.25。
(七)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
1.薄层色谱法 2.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3.气相色谱法
4.高效液相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原理: 取一定量经水解的样品溶液,滴在制好的薄层板 上,在溶剂系统中进行双向上行法展开,样品各组分 在薄层板上经过多次的被吸附、解吸、交换等作用, 同一物质具有相同的Rf值,不同成分则有不同的Rf值, 因而各种混合物可达到彼此被分离的目的。然后用茚 三酮显色,与标准氨基酸进行对比,鉴别各种氨基酸 种类,从显色斑点颜色的深浅可以大致确定其含量。
(6)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不要用强火,保持和缓 的沸腾,使火力集中在凯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 的蛋白质在无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使氮有损失。 (7)消化时如不容易呈透明溶液,可将定氮瓶放 冷后,慢慢加入30%过氧化氢2-3ml,促使氧化。 (8)一般消化液呈透明蓝绿色(或蓝色或浅绿色) 后继续消化30分钟即可。但对于含有难氨化的含氮 化合物样品,如含赖氨酸、组氨酸、色氨酸、酪氨 酸或脯氨酸等时,需要适当延长消化时间。含铁量 多时,呈深绿色。 (9)加入硫酸钾的作用为升高溶液的沸点,硫酸 铜为催化剂,硫酸铜可作为消化结束时指示剂,硫 酸铜在蒸馏时作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三) 微量凯氏定氮法
1.原理与常量凯氏定氮法相同
2.步骤
采样(固体采样、液体采样) 样品预处理 样品分析 样品数据处理 撰写分析报告
(四)自动凯氏定氮仪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生产厂家:FOSS 福斯 产品型号:K2300 技术参数:
数据储存:200个样品的数据 蒸馏时间:3.5分钟/样品(30mg)(仅蒸馏时用) 循环时间:4.5分钟/样品(30mg氮)1升/每分钟, 15 C水温。
(二) 凯氏定氮法(国标法)
凯氏定氮法 通过测定食品中N的含量,再乘以蛋白质系数,就可 以得到蛋白质的含量
N N 6.25 蛋白质含量 16%
而一般来说,食品中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所以, 测得的含氮量再乘以6.25定氮法(国标法)
1、原理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 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 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 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 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 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 出蛋白质的含量。
过程反应方程
2NH2(CH)2COOH + 13H2SO4 = (NH4)2SO4 + 6CO2 + 12SO2 + 16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