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简介刘肇基,字鼎维,辽东人。明末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闻名乡里史可法,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因祖上对朝廷的功勋得以世袭锦衣百户,称北京锦衣卫籍。
传说史可法的母亲梦见文天祥来到她的屋里而受孕怀胎。
万历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初四日寅时,史可法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
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师从左光斗。
崇祯元年(1628年),史可法登进士第,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镇压民变崇祯八年(1635年),史可法迁升为右参议,负责镇守池州、太平两地。
同年秋,总理侍郎卢象升大举攻打农民军,史可法被改封副使,巡行安庆、池州等地,监江北军队。
黄梅农民军攻掠宿松、潜山、太湖等地,史可法率军追击潜山天堂寨的农民军。
崇祯九年(1636年),滁州的农民军被祖宽击败后,逃往河南。
十二月,农民军首领马守应联合罗汝才、李万庆从郧阳向东进犯,史可法转驻太湖,扼守要道。
史可法崇祯十年(1637年),任佥都御史,巡抚安、庐、池、太及河南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蕲州、广济、黄梅,江西德化、湖口。
正月,农民军从安庆石牌的小路突围出去,驻扎在桐城。
参将潘可大将其击败,农民军逃走途中又被庐、凤两地的军队阻拦,叛军被迫又逃回桐城,早桐城周围劫掠。
史可法与潘可大率军围剿,叛军败走庐江,史可法与左良玉又在枫香驿将叛军击败。
三月,潘可大与副将程龙在攻打宿松时阵亡,农民军分出同党摇天动,另外编为一营,合计八营共二十多万士兵,分别驻扎在桐城的练潭、石井、淘冲等地。
总兵官牟文绶、刘良佐率军在挂车河将其击败。
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史可法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叛乱而获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
崇祯十二年(1639年),史可法因为岳父的去世而离职。
丧满后,史可法被用为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朱大典总管漕运,巡抚凤阳、淮安、扬州等地。
史可法弹劾罢免了三个督粮道,增设漕储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务大有整治。
之后,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密政务,由于军队久不训练,没有战斗力,史可法上奏八条改革意见。
历史趣谈:史可法是以何闻名于史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可法是以何闻名于史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
人
导语:史可法是明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形象流芳百世。
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也被写入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但是我们读历史可以
史可法是明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直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形象流芳百世。
史可法死守扬州的故事也被写入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但是我们读历史可以发现,史可法的人生,除了抗击清军,城破身死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的成就,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河南人。
明朝末年抗清名将、名族英雄,史可法出生于1601年,以孝顺闻名乡里。
史可法酷爱读书,16岁时便在乡试中考了第一,后来1628年成为进士,在西安任职。
史可法在职期间与恩师左光斗惺惺相惜,史可法和左光斗一样。
为官清廉,英名大义。
史可法在西安期间做了许多事,被百姓所铭记,据记载,史可法离开西安的时候百姓跪地哭送。
1635年,史可法镇守池州,官至右参议,次年留守太湖,因叛军作乱,史可法获罪。
1645年,清军渡淮河,扬州受难,史可法率兵前往扬州,抗御清军的围攻。
起初史可法力保扬州,打退了清兵。
但最后,清兵人数众多,势不可挡,最后扬州被攻陷,史可法自刎不成,被擒获后,因拒绝投降而被杀害。
扬州破城后,多铎下令屠城,那段时间,扬州城内尸横遍野,堆积如山,史可法的遗体最后也没有被找到,最后以衣冠入葬,享年44岁。
历史上评价史可法的人很多,大多都是正面的评价,认为史可法是一个忠臣,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但最中肯的评价当数顾诚在南明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史可法是谁?史可法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史可法是谁?史可法是怎么死的?
导语: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大臣,明末抗清名将,受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他在明朝末年率兵抗击清军,随后在明朝亡国,北京城破之后。
史可法在南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大臣,明末抗清名将,受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他在明朝末年率兵抗击清军,随后在明朝亡国,北京城破之后。
史可法在南方拥立福王登基,创建弘光小朝廷,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后来在守卫扬州城的战斗中,誓死斗争,城破之后殉国而亡,尸体不知所踪。
人物档案
姓名:史可法
字:宪之、道邻
别称:史忠正、史督师、史阁部
明朝谥号:忠靖
清朝谥号:忠正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朝
出生地:河南祥符
祖籍:北京大兴县
出生时间:公元1601年
去世时间:公元1645年
官职: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主要作品:《史忠正公集》
主要成就:抗击清军,城破身死。
历史趣谈:史可法简介 明末时期政治家军事统帅史可法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可法简介明末时期政治家军事统帅史可法生平导语: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
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
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中国著名的抗清名将。
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
清高宗(乾隆)追谥为“忠正”。
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东林党人。
授西安府推官。
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
崇祯八年(1635年),随卢象升镇压各地农民起义。
崇祯十年(1637年),被张国维推荐升任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广部分府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总督漕运,崇祯十六年(1643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
时议设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江北四镇,史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
明朝此时处在清、顺两方面压力之下,史可法为首的诸臣,主要采取的策略是“联虏平寇”。
希望能够借助清军的力量,首先剿灭李自成势力,再谋求后续打算。
然而南明朝中却不能同仇敌忾,反而仍旧党争不断,文、武官员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东林党人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矛盾,以及姜曰广、高弘图、刘宗周等人的辞官,说明了明朝廷的无法齐心向外,也因此种下弘光朝败亡的原因。
其实史可法还算是个有才能的人,南明朝廷也确实很想重用他。
当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灭亡后,这名臣子用脑袋撞皇宫柱子血流一地,最后却下落成谜

明朝灭亡后,这名臣子用脑袋撞皇宫柱子血流一地,最后却下落成谜指点江山昨天19:48看完你就知道了!才闻战马渡滹沱,南北纷纷尽倒戈。
诸将无心留社稷,一抔遗恨对山河。
秋风暮岭松篁暗,夕照荒城鼓角多。
寂寞夜台谁吊问,蓬蒿满地牧童歌。
史可法的祖先本是河南籍,因在明朝建功而获世袭锦衣百户(赐北京锦衣卫籍)。
据说,史可法在出生前,他的母亲在梦中看到文天祥来到史家,随后,史可法的母亲便生出了他。
史可法年幼时以孝顺闻名乡里,投入左光斗门下接受教育,可以说,对史可法影响最大的人就是左光斗。
这位老师如顽石一般坚不可摧的意志对史可法影响深远,从某种意义上讲,史可法最终活成了另一个硬邦邦的左光斗,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在史可法二十六岁那年他高中进士,自此,开始了他的官场的沉浮。
史可法先是任职于西安府,后来,升迁成为户部主事。
1635年,有农民作乱,史可法被封为巡使,镇守安庆周边,在此后的三年时间中,史可法率军与农民军作战。
1638年,由于史可法三年未能平息战乱,崇祯皇帝降罪于史可法,并要求他戴罪立功。
次年,史可法的岳父去世,因守丧史可法辞官回家,守丧结束后,史可法重回官场担任户部侍郎。
1644年,史可法听说李自成的军队已抵达北京,便率军前往救援。
史可法的军队出发后不久,传来京城陷落、皇帝驾崩的消息。
听闻噩耗的史可法痛哭流涕,用脑袋撞柱子,血流了一地。
史可法在替先皇发丧时,朝中大臣张慎言等人送来一封文书。
书中写到:“福王是明神宗的孙子,按照祖制应该登基成为新的皇帝,可福王人品低劣,有很多缺点:贪婪、淫乱、嗜酒如命、不孝顺、虐待部下、不爱读书。
潞王虽不是直接继承人,但他也是明神宗的侄子,是个合格的君主,应该让他来当皇帝。
”史可法对福王的人品早有耳闻,个人十分支持潞王登基,但是此时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却又向史可法写信道:“不论从祖制还是伦理上讲,福王都应该是唯一继承人。
”史可法向马士英阐述了福王的缺点,然而马士英此时已联合刘孔昭等人拥福王来到仪真,史可法只能出门迎接。
滕县保卫战历史人物

滕县保卫战历史人物导言滕县保卫战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
这些人以他们的智勇和爱国精神,为滕县的保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位在滕县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一、史可法史可法(1619年-166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滕县保卫战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乱中,史可法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眼光,成为明末北方抗清战争的主要将领之一。
他曾指挥过滕县的防御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防守策略,成功地击退清军的多次进攻。
史可法在滕县保卫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二、贺龙贺龙(1896年-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革命家和军事家,是滕县保卫战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贺龙在滕县保卫战前夕,率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
他发扬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带领农民们组织有效的抵抗,为滕县的保卫做出了重要贡献。
贺龙以其勇敢和智慧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滕县保卫战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
三、高尚义高尚义(1897年-1979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滕县保卫战中的历史人物。
高尚义在滕县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以其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革命精神,有效地协调了滕县各方力量,确保了滕县的安全。
高尚义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他积极组织人民防空和撤离工作,并在战争期间为伤员提供医疗救助。
高尚义的业绩和贡献为滕县人民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四、杨靖宇杨靖宇(1914年-1940年),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烈士,也是滕县保卫战中的英雄人物。
杨靖宇在滕县保卫战中承担了重要的指挥任务,他建立了抗日武装,组织了有效的抵抗。
在一次次的战斗中,杨靖宇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智和战略眼光,为滕县的保卫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不幸的是,杨靖宇在战斗的最后阶段牺牲了。
他以其英勇和无私的精神,成为滕县保卫战的象征人物,激励着后来的一代人。
碧血丹心—史可法

碧血丹心—史可法碧血丹心—史可法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一杯土,梅花冷艳伴孤忠。
古城扬州,庄严肃穆的史公祠内,楹联款款,道出了人们对明末忠相史可法的不尽哀思。
“人生自古谁无死”,史可法凭借着明清之际的历史舞台,演出了自己慷慨悲壮的最后一幕。
从此,伟大祖国的历史画廊里,又多了一位民族英雄的塑像。
家庭熏陶得遇良师史可法(公元1601—1645年),字宪之,号道瞵,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生于河南祥符(今开封)一户中产人家。
据《明史·史可法传》记载,他的母亲尹氏在怀孕时,曾梦见文天祥走进屋内,之后便生下史可法。
这种说法虽难免带有迷信色彩,但它反映了人们对史可法的无限怀念之情。
在人们心中,史可法与文天祥一样是尽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史可法的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曾官至黄平(今贵州黄平县)知州,他是位对老百姓“有惠政”、“月俸外,囊无一钱”的少有清官。
史可法出生时,明朝已经逐步走向衰微。
明神宗朱翊钧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宠信宦官,搞得朝廷内外一片乌烟瘴气。
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水旱虫灾,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周边各少数民族纷纷崛起,外患频仍,危机四伏。
面对如此国况,对国运兴衰尤为关注的史应元整日忧心忡忡。
但当他听到史可法的第一声啼哭时,心情大为振奋,脸上露出少有的笑容。
史可法的父亲史从质,母亲尹氏,都体弱多病。
史从质一生未应试猎取功名。
辞官归故里的祖父,眼看儿辈没多大出息,家道逐渐衰落,便对长孙史可法寄予很大期望。
幼年时代的史可法在祖父严格督导下,遵循着儒家博通经史的要求,刻苦用功读书。
除了学文以外,史可法继承先人尚武的传统,时常练武,从而造就了他的文武双材。
史可法生性聪颖,少时即有“神童”之称。
南明18位抗清名将一览表:一、史可法(1...

南明18位抗清名将一览表:一、史可法(1...南明18位抗清名将一览表:一、史可法(1602年至1645年),字宪之,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祥符区)人。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弘光朝官至兵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驻守扬州城,城破后被俘遇害,享年43岁。
二、高杰(?至1645年),字英吾,陕西布政使司延安府绥德州(今陕西米脂县)人。
原为李自成部将,崇祯七年(1634年)归降明朝,官至开封、归德两路招讨使,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被睢州总兵许定国在睢州城诱杀,寿不详。
三、黄得功(?至1645年),字虎山,辽东都司开原卫(今辽宁开原市)人。
明末辽东战事时入伍,弘光朝受封靖南伯,官至庐州总兵,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在太平府与南明降将刘良佐交战时中箭身亡,寿不详。
四、张名振(?至1656年),字侯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今江苏江宁区)人。
崇祯元年(1628年)武进士,鲁王朝受封定西侯、富平将军,官至台州石浦游击,永历十年(1656年)十一月在攻克舟山城后病逝于此,寿不详。
五、张煌言(1620年至1664年),字玄著,浙江布政使司宁波府鄞县(今浙江鄞县)人。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官至兵部尚书,永历十八年(1664年)七月在隐居的浙江象山岛屿上为清军所俘,九月在杭州城遇害,享年44岁。
六、郑成功(1624年至1662年),字明俨,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县)人。
崇祯末年南京国子监监生,永历朝受封为延平王,永历十五年(1661年)入据台湾岛,次年五月病逝于此,享年38岁。
七、李定国(1621年至1662年),字鸿远,陕西布政使司延安府(今陕西榆林市)人。
原为张献忠部将兼义子,隆武二年(1646年)张献忠死后随孙可望等人联明抗清,永历朝受封晋王,永历十六年(1662年)在听闻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后含恨病逝于中缅边界的勐腊县,享年41岁。
八、刘文秀(1633年至1658年),陕西布政使司延安府(今陕西延安市)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可法简介刘肇基,字鼎维,辽东人。
明末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刘肇基。
刘肇基。
字鼎维。
辽东人。
明末抗清名将。
以与史可法死守扬州而闻名。
出身于将门之家。
祖辈世袭指挥佥事。
1634年。
刘肇基跟随总兵尤世威镇压中原地区农民起义。
战事颇不顺利。
后刘肇基接替尤世威。
与游击罗岱力战。
史可法简介终于将其击破。
升任辽东副总兵。
总兵官。
1639年。
蓟辽总督洪承畴调刘肇基至辽东。
负责训练宁远诸营士兵。
次年3月。
清军围攻锦州。
刘肇基奉命与宁远总兵吴三桂前往支援。
双方互有死伤。
清军退却。
此后。
他曾率士卒千余人救吴三桂于松。
杏之间。
却被诬以临阵退却。
遭到解职。
不过接替他的是名将王廷臣。
南明福王政权建立后。
刘肇基自请从征效力。
得
加授左都督。
太子太保衔。
史可法督师扬州。
命其率兵守高家集。
1645年3月。
清军包围扬州。
史可法命附近驻军增援。
只有刘肇基一支孤军赶到。
入城守北门。
城破之后。
刘肇基率部400人与清兵死战。
格杀数百人。
但寡不敌众。
史可法简介最后全军覆没。
清朝乾隆年间。
重修史书。
嘉奖明末殉难武将。
因刘肇基忠于明朝。
特赐谥号为节愍。
本名,刘肇基。
字号,鼎维。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辽东。
去世时间,1645。
主要成就,死守扬州。
谥号,节愍。
个人简介。
刘肇基。
字鼎维。
辽东人。
明末抗清名将。
以与史可法死守扬州而闻名。
出身于将门之家。
祖辈世袭指挥佥事。
1634年。
刘肇基跟随总兵尤世威镇压中原地区农民起义。
战事颇不顺利。
后刘肇基接替尤世威。
与游击罗岱力战。
终于将其击破。
升任辽东副总兵。
总兵官。
1639
年。
蓟辽总督洪承畴调刘肇基至辽东。
负责训练宁远诸营士兵。
次年3月。
清军围攻锦州。
刘肇基奉命与宁远总兵吴三桂前往支援。
双方互有死伤。
清军退却。
此后。
他曾率士卒千余人救吴三桂于松。
杏之间。
却被诬以临阵退却。
遭到解职。
不过接替他的是名将王廷臣。
南明福王政权建立后。
刘肇基自请从征效力。
得加授左都督。
太子太保衔。
史可法督师扬州。
命其率兵守高家集。
1645年3月。
清军包围扬州。
史可法命附近驻军增援。
只有刘肇基一支孤军赶到。
入城守北门。
城破之后。
刘肇基率部400人与清兵死战。
格杀数百人。
但寡不敌众。
最后全军覆没。
清朝乾隆年间。
重修史书。
嘉奖明末殉难武将。
因刘肇基忠于明朝。
特赐谥号为节愍。
明史介绍。
刘肇基。
字鼎维。
辽东人。
嗣世职指挥佥事。
迁都司佥书。
隶山海总兵官尤世威
麾下。
崇祯七年从世威援宣府。
又从剿中原贼。
进游击。
戍雒南兰草川。
明年遇贼。
战败伤臂。
未几。
世威罢。
肇基及游击罗岱分将其兵。
与祖宽大破贼汝州。
斩首千六百有奇。
后从宽数有功。
而其部下皆边军。
久戍思归。
与宽军噪而走。
总理卢象升乃遣之入秦。
其秋。
畿辅有警。
始还山海。
竟坐前罪解职。
令从征自效。
俄以固守永平功复职。
屡迁辽东副总兵。
十二年冬。
蓟辽总督洪承畴请用为署总兵官。
分练宁远诸营卒。
兵部尚书傅宗龙稍持之。
帝怒。
下宗龙狱。
擢肇基都督佥事任之。
明年三月。
锦州有警。
承畴命吴三桂偕肇基赴松山为声援。
三桂困松。
杏间。
肇基救出之。
丧士卒千人。
七月与曹变蛟等战黄土台及松山。
杏山。
九月。
复战杏山。
肇基军稍却。
承畴甄别诸将。
解肇基职。
代以王廷臣。
十七年春。
加都督同知。
提督南京大教场。
及福王立。
史可法督师淮。
扬。
肇基请从征自效。
屡加左都督。
太子太保。
可法议分布诸将。
奏荐李成栋。
贺大成。
王之纲。
李本身。
胡茂桢为总兵官。
成栋镇徐州。
大成扬州。
之纲开封。
本身。
茂桢隶高杰麾下。
为前锋。
而令肇基驻高家集。
李楼凤驻睢宁。
以防河。
栖凤本甘肃总兵。
以地失留淮。
扬间也。
阁标前锋。
则用张天禄驻瓜洲。
十一月。
肇基。
栖凤以可法命谋取宿迁。
初八日渡河。
复其城。
越数日。
大清兵围邳州。
军城北。
肇基军城南。
相持半月。
大清兵引去。
顺治二年三月。
大清兵抵扬州。
可法邀诸将赴援。
独肇基自白洋河趋赴。
过高邮不见妻子。
既入城。
请乘大清兵未集。
背城一战。
可法持重。
肇基乃分守北门。
发炮伤围者。
已而城破。
率所部四百人巷战。
格杀数百人。
后骑来益众。
力不支。
一军皆没。
副将乙邦才。
马应魁。
庄子固等皆同死。
乙邦才。
青州人。
崇祯中。
以队长击贼于河南。
江北间。
大将黄得功与贼战霍山。
单骑逐贼。
陷淖中。
贼围而射之。
马毙。
得功徒步斗。
天将暮。
仅余二矢。
邦才大呼冲贼走。
得功乃得出。
邦才授以己马。
分矢与之。
且走且射。
殪追骑十余人。
始得及其军。
得功自是知邦才。
时有张衡者。
亦以骁敢名。
贼围六安急。
总督马士英救之。
甫至。
斥其左右副将。
而号于军中曰:「孰为乙邦才。
张衡者?」两人入谒。
即牒补副将。
以其兵授之。
曰:「为我入六安。
取知州状来报。
」两人出。
即简精骑二百。
夜冲贼阵而入。
绕城大呼。
曰:「大军至矣。
固守勿懈!」城中人喜。
守益坚。
两人促知州署状。
复夺围出。
不损一骑。
时颍。
寿。
六安。
霍山诸州县数被寇。
邦才大小十余战。
咸有功。
及可法镇扬州。
携之行。
至是战败。
自刎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