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直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通过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的理解,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生命现象把握生命本质,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著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首先,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前些天我们社区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
生:是什么?师:据家属说是有一盆盆栽自己掉下了楼,没有任何人触碰。
大家想,植物好好的为什么会直接掉下楼去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还比较难回答,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点点提示——植物生长素。
至于什么是生长素,怎么发现的生长素,便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推进新课师:观察下列现象,说明问题。
课件展示:①放在窗台上的花盆中的植物,朝向光照的地方生长;②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③玉米胚芽鞘会弯向单侧光方向生长;④向日葵、玉米胚芽鞘受到均匀光照时的生长状况。
师:看了这些资料,大家对“跳楼事件”肯定会有一定的看法了,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从这几个资料中,大家可以找到什么共同点?生:植物体会弯向光源方向生长。
师:那么,为什么植物会向光生长呢?谁给的刺激呢?生:光照。
师:方向怎样?生:单侧光照下,才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现象,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 生长素的最早发现:1880年,达尔文发现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2)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1910年,郭葛等人从人尿中分离出生长素。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1928年,温特证明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运输到下部。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 促进生长: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
2) 促进插条生根:生长素能促进植物插条的生根。
3) 抑制生长:生长素过多时,会抑制植物细胞的生长。
4.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植物器官和细胞类型而异,表现出促进或抑制生长的两重性。
5.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1) 极性运输:生长素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2) 非极性运输:生长素在成熟组织的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7. 作业布置:设计一份关于生长素实验的探究报告。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调节生长素浓度,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2. 生长素类似物的研究与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4)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1.2能力目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1.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生活细节,养成严谨细心的科学研究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2.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1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三、教学过程的组织3.1复习导入新课,引出植物向光性“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植物能调节自己的生命活动吗?”引出章节标题《植物的激素调节》,明确学习主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强调生长素的发现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发现生长素却来自于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注意和研究图片1:窗台上的花弯向光源生长图片2:向日葵引出植物向光性,强调概念。
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这种物质的?”引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发现生长素的呢?引出实验研究的方法。
3.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实验材料:胚芽鞘。
简单介绍,图示其结构。
2)实验过程以图解的形式,Flash分组演示达尔文的4组向光性实验(A组胚芽鞘保留尖端、B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C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下、D组胚芽鞘切除尖端)。
展示A组Flash,各组讨论并对现象进行描述,学生讨论得出A组的结论:胚芽鞘具有向光性;质疑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和尖端有关还是和尖端下部有关?过渡到达尔文的B、C两组实验.展示B组、C组Flash,学生讨论补充图解,总结出现象,学生讨论的这两组的结论为B直立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质疑如果没有尖端那胚芽鞘会不会长?即尖端下部的生长在没有尖端的情况下能不能长?过渡到D组实验。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发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从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到郭葛的分离纯化生长素。
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
3.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和实验设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达尔文的燕麦实验和郭葛的分离纯化生长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长素的兴趣。
2.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讲解达尔文的燕麦实验、温特的实验和郭葛的分离纯化生长素实验。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介绍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的实验证据。
4. 生长素的运输方式:讲解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的机制和实验证据。
6.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有关生长素实验的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评价内容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的掌握、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展示。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理作用和运输方式的图片和视频。
2. 实验材料:生长素溶液、植物材料、实验仪器等。
3. 参考资料:有关生长素的科学研究论文、教材和网络资源。
八、教学拓展:1. 介绍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五篇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五篇《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步骤〖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
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让学生分别回答。
最后总结: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事实求是的态度。
))教师:“学生们继续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会产生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怎么会影响下面部分的生长呢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高中生物3 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案

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b. 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向光性的原因.c. 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和生长素发现的系列实验并预期、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a. 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执着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的品质。
b.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还有争议,以启发学生关注和认识植物向光性的研究并没有终结,再次感受众多科学家的贡献,科学一步一步接近事实的真相.二、教学要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三、教学难点a。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b。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教学流程进行分析。
⑴①与②形成对照,这个对照实验中不同的因素(单一变量)是什么?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推论?讲解:①有尖端,②无尖端,一段时间后①向光弯曲生长,②不生长也不弯曲,表明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胚芽鞘的向光性可能与其尖端有关。
(2) ③和④比较可得出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哪个部位?发生弯曲的是哪个部位?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讲解:③尖端用黑布罩住,不感光,结果直立生长;④尖端以下部位用黑布罩住,尖端感光,结果向光生长.表明感光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部位是尖端以下部分。
倾听、意会。
分析、讨论、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让学生在亲身体会科学探究历程同时,领悟科学研究方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而将尖端放置在琼脂块上,在放到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向光生长.表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琼脂片换成云母片,实验结果一样吗?讲解:由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不可以透过云母片传递给下部,结果组都不生长也不弯曲。
4.讲述:尖端产生的影响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三)1914年拜尔的实验1。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教案: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3.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内容,通过问题引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问题示例:- 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因素或物质起着调控作用?- 有没有听说过植物生长素?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步骤二:讲解使用多媒体或课件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并简要说明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性。
植物生长素是一类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十分重要。
它可以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伸长、分化和分生组织活性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步骤三:发现历程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和小组研究等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以下几位科学家的相关研究:1. 雷诺·桑塔2. 切尔菲等人3. 波文顿4. F.W. 温特步骤四:展示和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位科学家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做出的贡献。
步骤五:应用领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应用领域,并进行展示。
植物生长素在农业、园艺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并汇报给全班。
步骤六:知识巩固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请写出植物生长素的两个主要作用。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对植物学研究有什么重要影响?步骤七:总结和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反思。
- 你觉得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对现代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其意义。
2.掌握生长素的作用、产生、运输及生理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作用及生理作用。
难点: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生理作用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向学生提问:达尔文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达尔文没有发现生长素?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介绍温特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提问:温特实验是如何证明存在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2)讲解生长素的命名,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3)展示生长素的发现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逐步揭示生长素奥秘的。
3.生长素的作用(1)展示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引导学生分析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讲解生长素的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条生根等。
(3)举例说明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棉花保蕾、防治番茄落花落果等。
4.生长素的产生与运输(1)介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引导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合成途径。
(2)讲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包括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等。
(3)分析生长素运输的生理意义,如促进植物器官的分化、调控植物生长等。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机制(1)介绍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细胞壁松弛、调控基因表达等。
(2)分析生长素与其他激素的相互作用,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3)讨论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生长素的研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启示?7.作业布置(2)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生长素作用曲线的绘制,加深对生长素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讲解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2.在分析生长素运输方式时,可以结合实际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直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领会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的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通过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的理解,灵活地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生命现象把握生命本质,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执着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研作风、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向光性的原因。
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首先,先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前些天我们社区发生了一起跳楼事件。
生:是什么?师:据家属说是有一盆盆栽自己掉下了楼,没有任何人触碰。
大家想,植物好好的为什么会直接掉下楼去呢?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还比较难回答,现在老师给大家一点点提示——植物生长素。
至于什么是生长素,怎么发现的生长素,便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推进新课师:观察下列现象,说明问题。
课件展示:①放在窗台上的花盆中的植物,朝向光照的地方生长;②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③玉米胚芽鞘会弯向单侧光方向生长;④向日葵、玉米胚芽鞘受到均匀光照时的生长状况。
师:看了这些资料,大家对“跳楼事件”肯定会有一定的看法了,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从这几个资料中,大家可以找到什么共同点?生:植物体会弯向光源方向生长。
师:那么,为什么植物会向光生长呢?谁给的刺激呢?生:光照。
师:方向怎样?生:单侧光照下,才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现象。
师:对,非常好,在生物学中我们把这种植物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植物的向光性。
那么,同学们还知不知道其他类似的现象呢?大家先看这么一个资料。
课件展示:展示植物根的向地性。
生: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叫向性运动。
师:体验下列现象是否是向性运动?找学生代表从不同方向刺激含羞草叶片,叶片闭合。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含羞草叶片受到刺激,产生闭合现象,是否是向性运动?为什么?生:不是,因为不管从什么方向刺激,都引起闭合。
不是单一方向刺激引起的定向运动。
师:答得好。
师:请同学们讨论植物还有哪些向性运动的例子?学生讨论,老师简单总结:向性运动:单一,定向。
师:同学们了解清楚了向性运动,下面我们来探讨植物为什么会产生向性运动?板书:一、玉米幼苗是否具有向光性师:1880年,达尔文用NFDCO草为材料对植物的向光性进行了研究。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具有向光性?学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汇集如下实验注意到的问题:1.必须得有单侧光刺激为实验组。
2.必须设计对照实验,即黑暗情况或均匀光照为对照组。
3.其余的条件在相同并适宜条件下进行。
师:请看达尔文所做的实验并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课件展示:A.暗箱中的胚芽鞘生长弯曲情况。
B.留有小孔的暗箱中的胚芽鞘在单侧光作用下生长弯曲状况。
观察玉米胚芽实验时的现象并说明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A.现象:向上直立生长;B.现象:向光弯曲生长;A、B对照说明:单侧光刺激使其弯向光源生长。
NFDCO草的胚芽鞘具有向光性;胚芽鞘的生长与光无关。
板书:二、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师:请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汇集内容如下:课件展示:1.可能是整个胚芽鞘都可以接受单侧光刺激。
2.可能是胚芽鞘的某个部位能接受单侧光刺激。
解决的方法:1.整个遮光处理、局部遮光处理分组实验。
2.刺激必须是单侧光,否则不会弯曲生长。
3.采用相互对照为对照实验。
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并总结焦点问题是采用遮光的方法研究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课件展示:A.暗箱中用锡箔或黑纸遮住燕麦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作用下生长弯曲状况。
B.暗箱中用锡箔或黑纸遮住燕麦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单侧光作用下生长弯曲状况。
观察燕麦胚芽实验时生长弯曲状况并说明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A.现象:向上直立生长;B.现象:向光弯曲生长;A、B对照说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部;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师:综合实验一、二,你认为燕麦幼苗的生长弯曲与哪个部位有关?为什么会生长?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推测可能与尖端有关,可能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板书:三、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物质的部位师:1910年,丹麦的生物学家詹森设计了如下实验:课件展示:A.暗箱中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现象是不生长不弯曲;B.胚芽鞘切去尖端,放一明胶薄片,再放上尖端,单侧光照射,现象是向光弯曲生长。
请同学们评价该实验是否有缺陷?如果有,如何纠正?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有缺陷。
首先,本实验未设对照实验。
应该设计一组相同情况下切去尖端,只放一明胶薄片实验作对照,以排除明胶薄片中含有促进生长物质的可能。
其次,未设计无单侧光的实验,以排除单侧光作用的可能。
师:回答得好!课件展示:C.胚芽鞘切去尖端,放一明胶薄片,单侧光照射,现象是不生长不弯曲。
D.去除单侧光刺激,其他条件都相同对照实验,结果都不变。
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整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师:请同学们讨论有没有其他更好的验证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评价。
师:再来看,科学家是如何做的?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耳从另一个思路进行了研究。
课件展示:切去尖端,放在胚芽鞘的一侧,无单侧光条件进行实验。
现象:向放胚芽鞘相对的一侧弯曲生长。
请同学们思考:该实验有无缺陷,如果有,如何纠正?生:缺少对照实验,应加两组,一组为切去尖端,无单侧光;一组为切去尖端,放在胚芽鞘的另一侧,无单侧光。
师:很好,那么你加的两组现象是什么呢?生:切去尖端的一组不生长,另外一组向放尖端的另一侧弯曲生长。
师:很好,这个实验也能证明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师:除了上述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呢?科学家温特想到了更聪明的方法。
课件展示:展示温特实验的过程。
师:你认为温特实验是否有缺陷?如果有,如何纠正?生:缺乏对照实验,应该设计一组,除了未放过尖端以外,其余的均完全相同的实验作对照。
师:回答得好!师:有人设计了更好的实验,请同学们欣赏!课件展示:(注:已知云母片可以完全阻断物质的运输)师既然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促进了生长,那么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这得感谢科学家郭葛。
板书:四、促进生长物质成分的确定师:1934年,科学家郭葛提纯分离出了该物质,并证明它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那么吲哚乙酸是不是真的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呢?现在假设给你吲哚乙酸,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吲哚乙酸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师: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吲哚乙酸能促进胚芽鞘生长?课件展示:问题:1.吲哚乙酸要作用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必须要借助于一种承载物。
这种承载物应为什么?2.如何排除承载物的干扰?解决的方法:1.借助于温特实验的启示:承载物选琼脂块。
2.要排除承载物的干扰,必然要设计对照实验。
师: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价。
课件展示:展示郭葛实验过程,并让学生进行对比评价。
师:因为吲哚乙酸确实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所以我们就可以确定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就是吲哚乙酸。
而因为它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所以就把它命名为生长素。
师:通过一、二、三、四的学习,我们都得到了哪些结果?请同学们讨论汇总。
师、生共同总结:①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②胚芽鞘的生长与光无关,与尖端有关;③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与单侧光的刺激有关;④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⑤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⑥尖端产生了促进生长的物质——吲哚乙酸。
板书:1.在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如何运输的?课件展示:观察下图,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
生:生长素总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向下端,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到上端。
师:我们把生长素的这种运输方式叫极性运输。
板书:2.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课件展示: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尖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定量测定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就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课件展示:1.光照情况下,生长素的合成量是98。
2.单侧光照情况下,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是70,而向光侧生长素的含量是28,且与正常量98相同。
3.如果将尖端在正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则向光侧与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相同,都是49,且与正常量98相同。
4.将2与3对照,单侧光作用使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侧。
生: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具体说:在单侧光作用下,向光侧生长素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侧。
师:结合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式,请同学们解释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
生: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具体来说:单侧光作用下,向光侧生长素横向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侧。
尖端部位的生长素再向下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使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侧,从而使背光侧细胞伸长的速率大于向光侧,因而弯向光源生长。
师:请同学们总结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生:在茎中:极性运输;在尖端:单侧光引起横向运输。
师:(总结)生长素运输:极性运输、横向运输。
板书:3.光对生长素产生的影响课件展示:将玉米胚芽鞘尖端切下,选取相同的尖端随机分为两等份,放到两块相同的琼脂块上,一块置于光下,一块放在暗处,其余条件相同。
最终产生生长素的量如下图所示。
观察图示,说明光对生长素的产生有何影响?光对生长素产生量的影响课件展示:1.黑暗情况下,生长素的合成量是100。
2.光照情况下,生长素的合成量是99。
3.对照1、2说明光对植物胚芽鞘生长素产量几乎没有影响。
师:光对植物胚芽鞘生长素产生的量几乎没有影响。
课堂小结师:本节课主要以科学家对生长素的探究过程为背景,介绍了生长素的发现历程,要求我们青年学生既要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又必须掌握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五、板书设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植物的向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概念:单一、定向运动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