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

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散文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散文的表现手法,欢迎大家学习!散文的表现手法有哪四种1、描写是指作者用形象化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描写,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方式上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
描写可使表现对象形象化,产生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从而引起激动,得到某种程度的美感享受。
散文的描写,并非纤毫毕现的机械客观的描摹,而是渗透着作者的见解,灌注着作者的情感,显示着鲜明的倾向性。
2、叙述是指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如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事件的进展、环境和摆设等等。
在叙事性散文中,它经常与描写交错使用。
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其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叙述语言。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地点:赤壁。
人物:苏子与客。
环境:大江(因有“泛舟”二字)、赤壁。
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即按照事物在时间上发生、发展的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有倒叙,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最突出的部分提前记述,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展经过;有插叙,即在叙述中,暂时把顺叙的线索中断,插入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方法。
3、抒情是指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感触而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
在散文创作中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可直抒胸臆,叫作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通过议论和感叹方式来表达的。
也可以寓情于景,叫作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表达的。
它带有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并反映一定时代、一定人群某种共同的感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好的抒情能深化作品主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创作中,抒情手法通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使用,以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基本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1)悬念。
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
先不把谜底揭开,引出下文。
(2)照应。
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
(3)伏笔。
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
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
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想象有两种,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曾体验过的事物的形象,叫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已有的形象和体验,设想出自己没有直接见过的形象,叫创造想象。
(8)联想。
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联想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A)相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另外事物的一种联想;B)相似联想,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特点(或外形相似,或精神相似)而产生的一种联想;C)相反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之相反的事物的联想;D)因果联想,是由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联想。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 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主读者感到妙趣。
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一、语言艺术自然流畅的语言:散文的语言通常追求自然流畅,以贴近口语的方式呈现。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散文更具亲切感和可读性。
作家通过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营造出一种自然、真实的阅读体验。
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使用了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父子情感。
修辞手法:尽管散文语言趋向自然,但修辞手法的运用仍然十分重要。
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散文的表现力。
例如,冰心在《小橘灯》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了深刻的情感意义。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散文更加生动有趣,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二、结构艺术自由结构:散文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是连续的叙述,也可以是断续的片段。
作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创作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来表达主题。
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采用了回忆录的结构,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情感铺陈:散文中的情感铺陈通常是循序渐进的,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使读者能够逐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
王安忆的散文作品,如《长恨歌》,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铺陈,展现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三、内容主题个人体验:散文常常以个人的体验为中心,展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这种个人化的表达使得散文具有较强的个性和主观性。
作家通过描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内心感受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将个人的思考和情感传达给读者。
社会观察:除了个人体验,散文也常常涉及社会观察和批判。
现代散文作家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提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鲁迅的散文不仅对个人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还对社会的不公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四、散文的创作与影响1、散文创作的挑战与技巧表达真实的自我:散文创作的挑战之一在于如何真实地表达自我。
作家需要深入挖掘内心的真实感受,将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要求作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反思能力。
平衡个性与普遍性:散文创作中另一个重要的技巧是如何平衡个性与普遍性。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下面请欣赏为大家带来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制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常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 、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 、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1、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去阅读散文的表现手法,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基础知识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等。
表现手法有: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开门见山、伏笔铺垫、设置悬念、卒章显志、以动衬静、烘托渲染、实写虚写等。
二、概念解析A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是句子的五种基本表达方式(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种,人物描写又分为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环境描写有景物描写和社会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①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
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上了最后一堂课后,在“我”充分感受到了这堂课的与众不同之后,在心底里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啊!这最后一堂课,我真忘不了!”表达了内心那种对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

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散文的表现手法介绍导读:任何文学形式在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都会派生出各种不同种类,各种类间难免或相互抵毁或相护影响或相互结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的表现手法和分类,欢迎阅读!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5)开疆开疆拓境这个成语,出自明代陈子龙晋论中的武帝开疆拓境,几侔秦汉一句,意为开拓疆域,扩展领土。
写意类散文在追求意境上与之异曲同工,即拓境。
古今散文中写实的作品浩如烟海,或写人,或记事,或录言。
然而世界上另有一些事物是不可言传而只能意会的。
如一首歌曲给人的感染力,一幅绘画显露出的技巧性,两人分手时依依惜别的情绪,就很难以实笔叙写。
正因为这样,就产生了另一类循实求虚的散文,即写意散文。
作者运用笔墨和技巧全力写出的这类散文,透出的就是那种意会所及的深邃境界。
营造散文的意境,起于庄子,成熟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唐宋。
与写实散文不同的是,这类散文主要着眼于写意或表意,就要求作者致力于把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体,因而一切叙写,最终都得归宿到意境的营造上。
就技巧而言,也就有了变化,即要更多地运用想象、简笔传神、打破时空束缚、增大作品密度等。
散文的表达技巧经典实用

• 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散文的表达技巧
在此刻是如此的接近,相依相偎,贴心贴肺。
•散文的表达技巧
•19
在由黄昏而起的沉郁情绪中继续前行。在这个园子里,似乎一路 走下去,便可路经四季,从荒芜冬天一直走至迟迟春日。圆明园的 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暖风拂面……
(节自崔秀霞《静穆之园》)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请简要赏析。
《说起梅花》
• 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 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 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散文的表达技巧
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 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 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 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 妙而自然。
(节选自《北方的雪》)
•散文的表达技巧
•10
这三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说明 其效果。
前两段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运用一 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雪,揭示了雪的两面性—— 正因为雪洁白无瑕,才极易污染;太诚实了,反 易被欺骗。
末段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赞美了雪的 无私,雪的奉献。
•散文的表达技巧
下的。
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凝结于那长夜无尽、莽苍的厚重荒原。而我
们这个民族百年来的种种离乱变迁,最终可以以这个园子为缩影。
他在时间洪流里,历尽劫波。这怨与屈来自多年前的一场大火。
大的磨难与细碎磨折在他身体上轮番碾压过。而那种痛与落寞,是
无法抚慰的。一切抚慰都是浮面的,于他来说,都是浮光掠影。这
散文表现手法有哪些

散文表现手法有哪些散文表现手法有哪些深入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才能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效果。
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布局谋篇等几方面内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散文表现手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修辞手法散文作品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等。
比喻的作用在于把要说的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是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夸张可以烘托气氛,增强表现力。
反复使得写景抒情感染力强,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二、表达方式就表达方式来讲,散文用得最多的是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叙述是散文重要的表达手段。
材料的叙述顺序,关系到表意的'效果。
其中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
其中景物描写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环境描写可以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人物描写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抒情和议论往往结合在一起。
抒情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体现写作意图的作用;议论则起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表达技巧常用的有联想、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等,我们简单分析以下几种:1.抑扬结合:“抑”,就是对表现对象的贬低、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赞扬、肯定、美化。
有时候,为了对事物进行褒扬,往往先进行贬损,以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时则为了贬损表现对象而先进行褒扬,形成前后的强烈反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表现手法
经典文本研读之一——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明确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在思考和教学中总感到其中的“表现手法”难以把握妥帖。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ﻫ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一、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ﻫ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ﻫ(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ﻫ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二、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2)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赵新建《荷塘月色》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4)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
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衬托、过渡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
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三、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a.取材广泛多样,联想丰富奇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b.篇幅短小精练,立意深远、集中,从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
c.结构自由洒脱,形式多样纷繁;可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剪裁,散得开,收得拢。
d.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发展;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景触情;它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e.语言朴素和谐、凝练优美、散文的语言是最有风格的语言,作者可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经历、爱好、个性。
悬念:所谓“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欲抑先扬即欲贬先褒,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时候才揭示真相,使读者猛然醒悟,多用于否定的人或事上。
抑扬之法概括起来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
这抑扬四法,是从写作的曲笔角度说的,它能够满足读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