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种物质性质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特殊性质归纳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特殊性质归纳1.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HBr,易溶于水的气体:NO2,SO2,能溶于水的气体:CO2,Cl2,H2S,难溶于水的气体:H2,CO,C2H2,C2H4,O2,NO,能和水反应的气体:Cl2,F2,Br2,NH3,NO2,CO2,SO2.2.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SO23. 有毒有害的气体:F2,O2,HF,Cl2,H2S,SO2,CO,NO,NO2,Br2蒸汽4. 有颜色的气体:NO2,Cl2,F2(淡黄绿色),Br25. 有气味的气体:NH3,NO2,SO2,H2S6. 有还原性气体:H2,CO,NH3,H2S,HCl,SO2有氧化性气体:O2,Cl2,NO2,CO2,Br2,F2,O37. 常见的单质气体:H2,O2,N2,Cl28. 有漂白性的气体:Cl2(潮湿),SO2,O39.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SO2,HF,变浑浊后又能澄清的气体:CO2,SO210. 能使石蕊变红色的气体:HX,H2S,SO2,CO2,NO2,Br2,特别地:Cl2先变红,后褪色11. 能使Br2水,酸性KMnO4褪色的气体:H2S,SO2,C2H2,C2H412. 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的气体:Cl2,Br2,H2S,HCl,HI,NH313. 能使无水CuSO4变色:H2O14. 遇氨气有白烟现象产生的物质:HCl,HNO3,[Cl2(可以)]15. 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气体:HF,HCl,HBr16. 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物质:[Cl2,Br2,NO2,O3](气体),[FeCl3溶液,酸性KMnO4溶液,HNO3溶液](其他)17. 能使湿润的Pb(NO3)2或PbAc2试纸变黑色的气体:H2S18. 能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的气体:SO2,Cl219. 可燃烧的气体:H2,CO,H2S,C2H2,C2H4,CH4,20.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或蓝色的物质:H2,CO,CH4,H2S,S,C2H5OH21. 在空气中因氧化变质的气体;NO,22. 常作为保护气体的气体:N2,Ar,23. 不用H2SO4干燥的气体:NH3,H2S,HBr,HI,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的气体:NH3(生成CaCl2·8NH3)24. 只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CO,N2,NO,C2H4只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NO2,NH3,HCl用饱和盐溶液收集的气体:Cl2(排饱和NaCl),CO2(排饱和NaHCO3),H2S(排饱和N25. 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H2,CO2,H2S26. 常温下由于发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气体:H2S/SO2,Cl2/H2S,HI/Cl2,NH3/HCl,NO/O2,F2/H2,Cl2/NH3 焰色反应:钠Na 黄钙Ca 砖红色锂Li 紫红锶Sr 洋红钾K浅紫铜Cu 绿铷Rb 紫钡Ba 黄绿铯Cs 紫红稀有气体放电颜色:He 粉红Ar 紫Ne 鲜红Xe 蓝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1.颜色的规律:(1)常见物质颜色①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途)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性质和⽤途)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途氧⽓O2通常情况下,氧⽓是⼀种⽆⾊、⽆味的⽓体。
不易溶于⽔,⽐空⽓略重,可液化和固化。
氧⽓是⼀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体,能与许多物质发⽣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的氧化剂2Mg+O2点燃2MgO 3Fe+2O2点燃Fe3O42Cu+O2△2CuO 4Al + 3O2点燃 2Al2O32H2+ O2点燃 2H2O 4P + 5O2点燃 2P2O5S + O2点燃 SO2C + O2点燃 CO22C + O2点燃 2CO(1)供呼吸。
病⼈的急救。
(2)利⽤氧⽓⽀持燃烧并放热的性质,⾦属的⽓焊和⽓割、作⽕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空⽓1、空⽓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78%,氧⽓21%,稀有⽓体0.94%,CO20.03%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中的⽓体污染物较多的是⼆氧化硫、⼆氧化氮、⼀氧化碳3、测定空⽓成份或除去⽓体⾥的氧⽓,要⽤易燃的磷,磷燃烧后⽣成固体,占体积⼩易分离。
不能⽤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反应⽣成⽓体,难跟其他⽓体分离。
分离液态空⽓制取氧⽓,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氢⽓H2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氢⽓是⽆⾊、⽆⽓味的⽓体,是密度最⼩的⼀种⽓体(1)氢⽓的可燃性注意:点燃氢⽓前⼀定要先检验氢⽓的纯度。
(2)氢⽓的还原性(1)充灌探空⽓球。
(2)做燃料有三个优点:资源丰富,燃烧后发热量⾼,产物⽆污染。
(3)冶炼⾦属,⽤氢⽓做还原剂。
⽔H2O净化⽔的⽅法: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单⼀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到低的顺序是:蒸馏,吸附沉淀,过滤,静置沉淀。
a.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 + CaO == Ca(OH)2b. 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O2↑;(正极O2 负极H2 ,体积⽐1:2)⽔污染途径:⼯业“三废”排放;⽣活污⽔的排放;农业上的农药、化肥等。
13 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原卷版)-2021年中考化学(人教版)

专题1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扫描☆聚焦中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
总体来看,难度系数低,以选择为主。
也有少量填空题。
结合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二个方面进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问题的探讨:(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考点梳理☆温习理解一、物质的变化包括:和。
1、定义:(1)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的变化;微观,即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改变的是粒子之间的。
例如:扩散、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宏观,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自身,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常伴随的现象为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等;物理变化只是在和方面变化。
3、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变化,如:光能、和电能等的释放和吸收。
如木柴燃烧取暖,就是把转化为和。
4、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二、物质的性质包括:和。
1、定义(1)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的性质。
举例:可燃性(如H2 )、助燃性(如O2 )、酸碱性、毒性、还原性(如CO、H2 )、氧化性(如Fe2 O3 )。
(2)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的性质。
举例: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吸水性、、导电性、、延展性。
2、性质和变化的区别(1)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是性质的,即性质决定,变化体现。
(2)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而“镁条燃烧”则是。
考点剖析☆典型例题2020重庆B】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蒸发B.矿石粉碎C.路面结冰D.钢铁锈蚀2020湖南长沙】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2019江苏宿迁】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考点过关☆专项突破类型一物质的变化1·【2020安徽】《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烧裂矿石B.粉碎矿石C.淘洗矿粉D.取泥制坯2·【2020湖南益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而物质的性质则决定了不同物质的特点和行为。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大类。
本文将重点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概述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它们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测量和研究的,不会改变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密度:物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物体的浓度、轻重等特性。
2. 弹性:物质的弹性是指其在受力作用下恢复原状的能力。
根据物体的弹性特性,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弹性体和非弹性体。
3. 热性质:热性质包括物质的热传导、热膨胀、热导率等方面的性质。
通过研究物质的热性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体的热传导机制和热变形规律。
4. 光学性质:物质的光学性质涉及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方面的性质。
通过研究物体的光学性质,我们可以了解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情况。
5. 电性质:物质的电性质包括导电性、电阻率、磁性等方面。
通过研究物质的电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的传导和电磁场的作用。
6. 力学性质:物质的力学性质包括硬度、脆性、韧性等方面。
通过研究物质的力学性质,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耐磨性和耐力等特性。
二、不同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这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物质的性质来进行分类。
下面以几种常见物质为例,具体介绍它们的物理性质:1. 金属:金属是一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物质。
它们通常具有高密度、高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金属还具有一定的光泽和电磁性质。
2. 非金属:非金属是一类电导率较差的物质。
它们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电阻率。
非金属的硬度和脆性较大,常常用于绝缘和包覆材料。
3. 液体:液体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液体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较大的可压缩性。
常见的液体如水、酒精等具有不同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特性。
化学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俗称性质用途S 硫磺淡黄色粉末、易燃、于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纯氧为蓝紫色,并伴有刺鼻气体产生(SO2)P 赤磷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烟(P2O5固体) 用物制烟雾弹C 金刚石、石墨、活性炭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性、质软;活性炭用于吸附剂金刚石用于制钻头,切割物质。
石墨用于电极、润滑、制铅笔Fe 化学性质活泼、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于纯氧中燃烧生成Fe3O4)P2O5 白色固体、易吸水用作干燥剂CO2 干冰碳酸气易溶于水、水呈酸性、比空气重人工降雨、工业原料SO2 ρSO2>ρ空气、有刺激气味、其水溶液为H2SO3SO3 ρSO3>ρ空气其水溶液为H2SO4CH4 沼气坑气ρCH4<ρ空气难容于水,无味、易燃、是最简单有机物C2H5OH 酒精易燃烧用于燃料、消毒(70%~75%)CH3OH (甲醇) 与乙醇相似;有毒(使人眼睛失眠、甚至死亡)易燃烧CH3COOH(乙酸)醋酸水醋酸有刺激气味、具有酸性、能使指示变色CaO 生石灰白色固体、易吸水、溶于水后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用于干燥剂Fe3O4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黑色物质、难溶于水、可用酸来溶解用于治炼金属铁Fe2O3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铁锈主要成分红褐色难溶物质、可用酸来溶用于治炼生铁CuO 黑色难溶于水2Cu+O2=CuO、可被还原剂还原成单质铜、可用酸来溶解用于治炼单质Cu、即Cu+H2=Cu+H2OCuSO4 白色固体、溶于水变成蓝色能与活性比其强的金属反应置换出单质铜来用于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CuSO4"5H2O 胆矾蓝矾蓝色晶体、溶于水后其性质与CuSO4 溶液一致,易风化即: CuSO4"5H2O=CuSO4+5H2OCO 难溶于水,ρCO>ρ空易燃烧、无味有毒气体用作还原剂、治炼金属CaCO3 石灰石大理石白色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固体用于制CO2及制生石灰CaO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1) 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HCI 盐酸无色、有刺激气味液体,具有挥发性、腐蚀性。
常见物质性质归纳

常见物质性质归纳1、氧气化学性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主要用途: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⑴2H 2O 2 MnO 2====== 2H 2O + O 2↑ ⑵2KMnO 4K 2MnO 4 + MnO 2 + O 2↑⑶2KClO 3 MnO 2═══△2KCl + 3O 2↑2、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主要用途: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3、稀有气体(混合物)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主要用途: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4、空气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5⒈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
⒉化学性质:⑴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2H 2 + O 2 点燃=====2H 2O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⑵还原性(氢气还原CuO)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H2 + CuO Cu + H2O⒊氢气的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
6、碳的单质⒉木炭、活性炭⑴木炭:有吸附作用,用于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吸附有异味的物质。
⑵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用于防毒面具、冰箱的除臭剂。
7、碳⒈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应用:解释古代字画为什么经历几千年而不变色?档案资料为什么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⒉碳的可燃性(相同的反应物,因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不同)充分燃烧 C + O2点燃===== CO2放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⒊碳的还原性⑴C + 2CuO 2Cu + CO2↑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023中考化学知识点《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原卷

中考知识点(一)——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序号物质俗称及化学式性质及用途1氧气O2(1)供给呼吸(2)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3)具有氧化性,用于钢铁冶炼、金属焊接2氢气H2(1)具有可燃性,作燃料2H2+O2点燃2H2O(2)密度小,用于填充气球(3)具有还原性,做还原剂冶炼金属3H2+Fe2O3高温2Fe+3H2O(4)用作合成氨、合成甲醇、合成盐酸的原料3氮气N2(1)工业上生产硝酸和氮肥的原料(2)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延长保质期(3)液氮是制冷剂,保存血液等4氩气Ar(1)化学性质稳定,用作焊接时的保护气,即“氩弧焊”(2)用于照明技术和填充日光灯、光电管、照明管等5碳C(主要有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焦炭)(1)金刚石是最硬物质,用于制钻头,切割物质(2)石墨具有导电性、润滑性、质软,用于电极、润滑、制铅笔(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吸附吸附异味和色素(4)焦炭具有还原性,用于金属冶炼3C+2Fe2O3高温4Fe+3CO2↑6磷P(主要有红磷、白磷)(1)燃烧生成白烟五氧化二磷,用于制烟雾弹4P+5O2点燃2P2O5(2)红磷制造火柴7硫S俗称:硫磺(1)用于配制农药石硫合剂(2)硫主要用于肥料、火药、润滑剂和抗真菌剂生产8氧化氢H2O俗称:水(1)做溶剂,配制溶液(2)做清洗用,用水来清洗化学仪器,(3)做反应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制氢氧化钙CaO+H2O=Ca(OH)2(4)做冷却剂,如蒸馏装置中通入冷凝管中的冷水即起到了冷却蒸气的作用。
9二氧化碳CO2固态称为:干冰(1)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2)工业原料NaCl+NH3+CO2+H2O=NaHCO3+NH4Cl(3)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常用作气体肥料6CO2+6H2O光C6H1206+6O2(2)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舞台烟雾33氨气NH3(1)制造纯碱的原料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氨气常用于制液氮、氨水、铵盐等NH3+H2O=NH3·H2O 2NH3+H2OS4=(NH4)2SO434乙醇C2H5OH俗称:酒精(1)具有可燃性,用于燃料C2H5OH+3O2点燃2CO2+3H2O (2)消毒(70%~75%)(3)作溶剂模拟预测1.下列物质俗名对应正确的是()A.NaOH—苛性钠B.Ca(OH)2—生石灰C.Na2CO3—烧碱D.NaHCO3—苏打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点汇总化学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涉及到许多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物质性质知识点。
下面将对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汇总,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唯一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而化合物是不同种类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区分和判断不同的物质。
3.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新物质、能否被氧化剂氧化、能否被还原剂还原等。
通过分析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4. 酸、碱和盐酸、碱和盐是常见物质的重要分类。
酸具有酸味、酸性和可以与碱中和的性质。
碱具有苦味、碱性和可以与酸中和的性质。
酸和碱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等,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的盐包括氯化钠、硝酸钾等。
5.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重要的物质分类。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常见的金属包括铁、铜、锌等。
非金属则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包括氢、氧、氮等。
金属和非金属常常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等方式组成化合物。
6.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固体溶解于溶液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来确定。
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常见的溶液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文名称:2,4-二甲基嘧啶英文名称:Pyrimidine, 2,4-dimethyl- (6CI,7CI,8CI,9CI)CAS号:14331-54-5分子式:C6H8N2分子量:108.1411InChI:InChI=1/C6H8N2/c1-5-3-4-7-6(2)8-5/h3-4H,1-2H3分子结构:密度:0.997g/cm3沸点:151.2°C at 760 mmHg闪点:36.7°C蒸汽压:4.72mmHg at 25°C2.烟酰胺中文名称: 烟酰胺英文名称: NicotinamideCAS号: 98-92-0分子式: C6H6N2O分子量: 122.12熔点:128-131 °C(lit.)沸点:150-160 °C密度:1.40水溶解性: 1000 g/L (20 ºC)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稍有臭气,味微苦。
相对密度1.4,熔点129-131℃。
1g 本品可溶于1mL水、1.5mL乙醇或10mL甘油,不溶于乙醚。
10%的水溶液的PH为6.5-7.5。
在干燥空气中对光、热均稳定,在碱性或酸性溶液中加热则生成烟酸。
大白鼠经口LD502.5-3.5g/kg,ADI值不作特殊规定(ECC,1990)合成方法:将烟酸、硼酸和氨水投入反应锅,搅拌下通入氨气,升温溶解;然后蒸馏回收氨,至120~C 后移入脱水锅内继续浓缩;当温度达145℃后开始加入液氨,并在185~190℃下继续通氨反应20~30h。
然后降温至130℃,加蒸馏水稀释,加入活性炭,并在70~80~C下通氨脱色2h;反应后趁热过滤,滤液在水中冷析24h,分离结晶,并用乙醇洗涤、干燥得成品,收率89%。
由烟酸与氨水成盐后再脱水而得。
3.甲基膦酸二甲酯中文名称:甲基膦酸二甲酯英文名称: Dimethyl methylphosphonateCAS号: 756-79-6分子式: C3H9O3P分子量: 124.08熔点:t<一50℃沸点:181 °C(lit.)密度: 1.145 g/mL at 25 °C(lit.)水溶解性: >=10 g/100 mL at 21 ºC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低黏度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能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
合成方法:1、酯交换法:将苯酚融化后,滴加三氯化磷,反应生成亚磷酸三苯酯。
粗酯经水洗,静置分去水层,进行减压蒸馏,即得到精制亚磷酸三甲苯酯。
亚磷酸三甲苯酯再在催化剂甲醇钠存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亚磷酸三甲酯。
反应产物经分离除去苯酚及残余甲醇后即得精制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甲酯经异构反应而制得甲基膦酸二甲酯。
2、三氯化磷、甲醇直接酯化法:以无水甲醇、三氯化磷和液氨为原料,在二甲苯溶剂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亚磷酸三甲酯。
制得的粗品经水洗除去氯化铵,再经精馏而得精制亚磷酸三甲酯。
亚磷酸三甲酯再经异构化反应而制得甲基膦酸二甲酯。
4. 2,6 -二叔丁基嘧啶中文名称: 2,6 -二叔丁基嘧啶英文名称:CAS号:分子式:分子量:熔点:沸点: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用途与合成方法:5.联卞胺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号:分子式:分子量:熔点:沸点: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用途与合成方法:6.三己胺中文名称: 三己胺英文名称: TRI-N-HEXYLAMINECAS号: 102-86-3分子式: C18H39N分子量: 269.51熔点:<-75°C沸点:150-159 °C12 mm Hg(lit.)密度:0.794 g/mL at 25 °C(lit.)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合成方法:7.4-硝基苯腈中文名称: 4-硝基苯腈英文名称: 4-NitrobenzonitrileCAS号: 619-72-7分子式: C7H4N2O2分子量: 148.12熔点:144-147 °C(lit.)沸点: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叶状体结晶。
熔点149℃。
溶于氯仿醋酸和热乙醇,微溶于水和乙醚。
能升华随水蒸气挥发。
合成方法:将对硝基苯甲酸对甲苯磺酰胺搅拌混合,缓缓升温,于225-230℃下反应。
将反应物倾入水中,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对硝基苯腈。
收率82%。
8. 4-甲基水杨酸甲酯中文名称: 4-甲基水杨酸甲酯英文名称: Methyl 4-methylsalicylateCAS号: 4670-56-8分子式: C9H10O3分子量: 166.17沸点:242 °C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无色液体9. 5-甲基水杨酸甲酯中文名称: 5-甲基水杨酸甲酯英文名称: Methyl 5-methylsalicylateCAS号: 22717-57-3分子式: C9H10O3分子量: 166.17沸点:241-243 °C767 mm Hg(lit.)密度:1.153 g/mL at 25 °C(lit.)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合成方法:10.2,4,6-三硝基甲苯中文名称:2,4,6-三硝基甲苯英文名称: 2,4,6-TRINITROTOLUENE(TNT)CAS号: 118-96-7分子式: C7H5N3O6分子量: 227.13熔点:80.35~81.1℃沸点:240℃(爆炸)密度: 1.654g/cm3溶解度:难溶于水、乙醇、乙醚,易溶于氯仿、苯、甲苯、丙酮。
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纯品为无色针状结晶,工业品为淡黄色鳞片状物。
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四氯化碳及二硫化碳等,易溶于吡啶、丙酮、甲苯、苯及氯仿等。
合成方法:将甲苯与浓硝酸混合,然后加入浓硫酸,水浴加热,得到三硝基甲苯。
11.六氯乙烷中文名称: 六氯乙烷英文名称: HexachloroethaneCAS号: 67-72-1分子式: C2Cl6熔点:184 °C沸点:186℃密度:2.091 g/mL at 25 °C(lit.)水溶解性: 0.05 g/L (22 ºC)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无色针状斜方晶体,有类似樟脑香味。
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和油类,不溶于水。
合成方法:由四氯乙烷经氯化而得。
将脱水后的四氯乙烷投入搪玻离反应锅,在强光照射下通入氯气,反应温度逐渐上升,最后保持在90-100℃。
当反应液由浑转清,通氯管出现结晶时,氯化即到达终点。
停止通氯,提高温度至120℃,排出锅内余氯到达终点。
停止通氯,提出高温度至120℃,排出锅内余氯。
出料至盛有沸水的结晶锅内,用热水洗涤,再加1%碳酸钠和5%尿素溶液搅拌除氯。
用水充分洗涤后后冷却结晶,离心过滤,最后将结晶浸泡于蒸馏水中再甩干,于40℃干燥、粉碎即得六氯乙烷。
工业上也采用三氯乙烯与氯气进行光氯化。
三氯乙烯与氯气发生光氯化反应生成五氯乙烷,再与液碱作用生成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与液氯(1:0.213)经光氯化反应制得粗制品,再经纯碱液中和、水洗、冷却结晶、离心过滤、干燥,粉碎而得成品。
用此法生产六氯乙烷,每吨产品消耗三氯乙烯680kg,液氯700kg。
另外,四氯化碳在氯化铝存在下与氯气反应,或乙烯在300-350℃,与氯反应都可制得该品。
12.二苄胺中文名称: 二苄胺英文名称: DibenzylamineCAS号: 103-49-1分子式: C14H15N分子量: 197.28熔点:−26 °C(lit.)沸点:300 °C(lit.)密度:1.026 g/mL at 25 °C(lit.)水溶解性: 0.05 g/L (20 ºC)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有氨臭。
易溶于乙醇及乙醚,不溶于水。
合成方法:由氯苄与液氨在乙醇中反应而得。
13. 4-甲基吡啶中文名称: 4-甲基吡啶英文名称: picoline-4CAS号: 108-89-4分子式: C6H7N分子量: 93.13熔点:2.4 °C(lit.)沸点:145 °C(lit.)密度:0.957 g/mL at 25 °C(lit.)水溶解性: soluble热分解温度: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无色、易燃、易挥发液体。
具有不愉快的甜味。
不纯物则为褐色。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合成方法:由合成法和煤焦化副产中回收制得。
由乙醛与氨反应,主要生成2-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
将氨预热至450℃,与气化后的乙醛混合,通过预热至430℃的装有硅酸铝催化剂的流化反应塔,于410-430℃反应,生成的气体经分离、冷凝,将得到的反应液投入脱水锅,加2%固碱,于92℃回流脱水2h,静置分层、分馏,收集142-144℃馏分,即得4-甲基吡啶。
收率以乙醛计为20%(125-130℃馏分为2-甲基吡啶)。
原料消耗定额:液氨1174kg/t、乙醛3019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