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党员干部修养
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

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经典著作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国学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德、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智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学习国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国学的意义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国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增强文化自信学习国学可以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防止受外来文化冲击。
3. 增进道德修养国学注重修身养性,强调道德修养,学习国学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和情操素质,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作风。
4. 增强智慧和境界国学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政治、文化、文学等,学习国学可以丰富领导干部的知识储备,提升智慧和境界,为执政治国提供更加全面深刻的思考。
1. 阅读经典著作领导干部可以通过阅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孙子兵法》、《道德经》等经典著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2. 参加国学讲座和研讨会在工作之余,领导干部可以参加一些国学讲座和研讨会,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解,进行学习和交流,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
3. 参观国学经典文化遗址领导干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观一些国学经典文化遗址,如故宫博物院、岳麓书院等,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4. 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学习领导干部在学习国学的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国学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提高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
5. 培养自己的书香气息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书香气息,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思想素养和文化品位。
领导干部学习国学既是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也是一种提升自我的修炼。
通过学习国学,领导干部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修养和智慧素养,为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提供有力的支持。
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政德

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政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干部为政之德的重要源泉。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自觉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更好地锤炼党性、固本培元、正心明道、涵养政德,以政德的力量去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立政德首先要明大德。
明大德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修养,其中理想信念坚定是具有统领作用的“大德”,而对党绝对忠诚则是领导干部的政德之魂。
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明德的思想理念。
例如,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等。
虽然古代的官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封建社会时期官员的忠诚、守节、勇毅等官德修养的目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具有时代局限性,但政治文明具有继承性,如果扬弃其中的封建内容,有些东西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在新时代,以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明德方面的思想精华,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更好地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守公德要有大公无私的为民情怀。
守公德要坚定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践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承诺。
“讲仁爱、重民本”“亲民”“利民”“安民”等传统民本思想,自古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的价值理念。
例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等等。
领导干部守公德要有亲民爱民的民本情怀和惠民利民的公仆精神,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等优秀共产党员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真心实意地为人民造福,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不负人民的重托。
严私德要坚持修身立德的道德追求。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做人从政为官的根本在于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治国理政之道概括为“修齐治平”,将修身置于首位,看作是人生的第一要务,而严以修身则要追求至善的境界。
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道德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工作站三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先人们关于加强个人修养的思想,其精华部分至今仍具有时代意义和不朽价值,是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用之不竭的道德营养源泉。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自身道德修养提供丰厚的滋养,以此来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养成浩然正气。
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提高道德修养很有帮助和启发。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体会,还要注重联系实际,做到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古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贡献了众多泽及人类、深刻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创造。
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地承万物的气魄,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充满活力,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也应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创造性转化、实现新的升华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营养和道德力量,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道德精华,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很有益处。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品格,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大力弘扬的。
“打铁还须自身硬。
”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打牢道德防线、坚守道德底线、夯实道德基础,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行影响和感染身边的群众,以共产党人的道德人格力量去赢得人心、凝聚人心。
传统文化与干部修养

传统文化与干部修养1. 介绍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干部修养是指干部在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干部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对干部修养的影响和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干部培训和教育中,以提升干部的修养水平。
2. 传统文化对干部修养的影响2.1 倡导崇德修身传统文化强调崇尚道德,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
作为干部,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传统文化对干部修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 倡导正直诚信传统文化中的正直诚信思想,要求干部以诚信为本,坚守原则和道义准则,做到言行一致,严守纪律,遵守法律。
只有具备正直诚信的品质,干部才能赢得民众的尊重和信任。
2.1.2 强调谦逊礼让传统文化中崇尚谦逊礼让的观念,要求干部能够虚心学习,虚怀若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干部修养中的谦逊和礼让,能够增强干部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2.2 弘扬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忠诚等。
这些精神是干部修养的坚实基础和内在动力。
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服务人民,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的宗旨。
2.3 增强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涵盖了丰富的哲学、伦理、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干部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加对美的鉴赏力、审美眼光和艺术修养,培养宏观、系统、战略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将传统文化融入干部培训和教育3.1 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在干部培训和教育中,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培训力度。
开设经典文化、思想道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授给干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3.2 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学者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让干部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干部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研究兴趣,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
优秀传统文化,基层干部体会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基层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
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的修养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自豪,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其次,要坚持人民至上。
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我们要牢记这一理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第三,要加强团结协作。
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注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我们要发扬这种精神,加强内部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效应,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要勇于担当责任。
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敢为人先、敢于担当,要求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推进基层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其中的精髓,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

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一、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国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国学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伦理道德,它强调人伦之道、孝道、仁义道德等传统的道德观念。
领导干部学习国学,可以从中感悟到传统道德的深刻内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为政之道和为人之道,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操守。
学习国学有利于开阔视野和增长知识。
国学涵盖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和学术思想,其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史学典籍、文学著作、诗词歌赋等,学习国学可以帮助领导干部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学识水平,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格局,增长知识和见识,对于拓展自己的思维领域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学习方法领导干部学习国学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学习国学的方法推荐:阅读经典著作。
领导干部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国学著作进行阅读,比如《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还可以选择《庄子》、《老子》、《道德经》等道家经典,或者是《金刚经》、《心经》等佛家经典,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领导干部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学习经典诗词。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干部可以学习一些古代诗词,比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通过学习古代诗词,领导干部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参观文化遗迹。
中国古代文化遗迹众多,领导干部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进行参观,比如故宫、颐和园、长城、陵墓、寺庙等,通过亲自感受和了解这些文化遗迹,领导干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自己更有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党员干部要学习传统文化

党员干部要学习传统文化作者:赵志国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9期党的十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正确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要依靠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首先要做一个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武装起来的合格的中国人。
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每个人要懂得如何孝敬父母,热爱人民,友爱兄弟,关爱他人,做一个正直无私的“君子”,立德、修身、治国、平天下,从而创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世界,实现人类的“大同”。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老一辈革命家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引用孔孟及其继承者的论述有15处之多。
正是在《论修养》的教育和熏陶下,广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无论在战场还是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善战,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前几年,由《论修养》培育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廉洁奉公、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还在闪闪发光,那时候令人神往的社会风气,至今还使人念念不忘。
这就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仁爱、互爱、互助的集中表现,只有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真正学到,也才能真正做到。
当前我们面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要想用最快的速度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许多仁人贤士建议从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做起。
认真学习和落实《弟子规》,是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共产党员的前提。
一、能落实《弟子规》才有可能生出真实的为民服务之心《弟子规》首先讲的是孝悌。
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悌。
【心得体会】浅谈借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教育心得体会

浅谈借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教育心得体会加强党性修养,事关党的建设,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不能有丝毫松懈。
围绕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作风建设、陶冶道德情操、加强自我约束等方面都有许多成功的探索实践。
但当前加强党性修养面临形势依然复杂,比如西方以所谓“民主”“人权”为幌子在思想文化方面进行的渗透有增无减,封建社会腐朽的专制、特权等方面思想文化还有市场,一些党员受影响放松党性修养,有的理想信念滑坡,有的追求享乐,生活腐化,有的违法乱纪,肆意妄为;与此同时,一些党员在加强党性修养方面没有很好地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足,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了几千年,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其中不乏有助于加强党性修养的积极养分。
中共党员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成长,思想观念中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在党性修养中借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能使党性修养更为符合实际,更易入脑入心,更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抵制各种不良文化思想的侵蚀,取得更好效果。
我们党历来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以笔者拙见,借鉴吸收传统文化积极养分,加强党性修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党员干部修养
摘要: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开出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在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之后,产生出来的思想财富和动力源泉推动了中国向现代化的迈进。
而中国化的历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发扬结合起来的过程。
因此,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作为提高党员干部个人修养的组成部分是可行并且有效的。
本文主要就儒家学说的重要修身论点来讨论其对提高党员干部个人修养的启发和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干部修养
加强领导干部修养是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方面。
领导干部修养是实践党的宗旨,形成高尚道德人格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领导干部健康成长,体现个体和社会道德水平的需要,是全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正确处理个人欲望与社会节制的关系,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对待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积极的去继承,并为我所用。
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修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素质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修己以安百姓
加强领导干部修养,是完成“卷烟上水平”这一重大任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提高领导干部修养,除了学习马列主义以外,加强对领导干部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一)为什么要利用传统文化来提高领导干部修养
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汤因比博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危机,只有依靠佛教的大乘精神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
他甚至认为,未来世界将统一于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教。
中国很早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凸显以论语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这典故最早出于南宋人的记载,见林马同《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
”在这段话下面,有小注云:“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更详:“普再相,人言普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丰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即源于此。
后来各典籍有关普这一记载,都不出“半部”之说。
于是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便广为流传开来。
今天我们提高领导干部修养也应该借鉴传统文化,从祖先留下的精华那里吸取营养。
如果领导干部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能修炼成为孔子所说的“君子”,那么领导干部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利用传统文化来提高领导干部修养是否有悖于党性修养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修养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党性修养。
那么用传统文化来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否与党性修养相违背呢?答案是否定的。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然有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奇同志所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著作,而在这本书中,少奇同志就引用了很多《论语》中话,比如,少奇用《论语》里面的“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来勉励全党同志们,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
(三)提高修养的三个层次
人的修养各不相同,修养也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应以不同的层次作为自己提高修养的目标。
修养都分哪些层次呢?在《论语》里面我们也能找到答案,《论语》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问什么是君子。
孔子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并保持谨慎。
”子路觉得太简单了,于是说道:“这样就行了吗?”孔子进一步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并且帮助其他人一起提高。
”子路还是觉得简单又问:“像这样就行了吗?”孔子更进一步说:“修养自我,安定百姓。
修养自我,安定百姓,尧舜还唯恐做不到。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正是修养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并保持谨慎,这是一般人对自己的要求,普通老百姓就应该以这个目标来要求自己,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修己以敬,那
么建成和谐社会就指日可待了。
第二个层次是提高自己并帮助其他人提高,教师就应该以这个目标来要求自己。
第三个层次是提高自己并使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最高的目标,所以,连尧舜还唯恐做不到。
领导干部就应该以这个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
二、思无邪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就是“正”,就是站在应该站的位置,做与所处位置相适合的事情。
所以“思无邪”的意思是《诗经》中和雅正,每首诗都有它的位置,并发挥它的作用。
正如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风”里的诗是各国的民歌,普通百姓所哼唱;而“雅”里面的诗,就是一般的诸侯,贵族祭祀和娱乐使用;而“颂”里面的诗则是由周天子和鲁国国君祭祀和娱乐使用的了。
所以,每首诗都有它应有的位置,并发挥着它的作用。
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干部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我修养。
同志深刻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自觉做终身学习的模。
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君子不器
《论语》里面还有一句很短但很难解释的话——君子不器。
楚庄王八年(前606),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一直到达。
周定王派王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乘机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满正义凛然地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在德不在鼎……”所以,不器=德。
所谓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是道德的化身,而不要在乎地位和职位。
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干部要重视道德修养,不要计较身份地位。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重地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问题。
加强共产党人道德建设,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容,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拒腐防变的基础防线。
领导干部处在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岗位上,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具有重要的示和导向作用。
因此,加强共产党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抓起。
四、贫而乐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孔子之所以喜欢颜回就是因为颜回安贫乐道。
孔子进而提出了贫而乐的观点,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保持优良作风。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模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