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完整总结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完整总结版

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体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所以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和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为文化。

l 分类l 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指所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又称大文化1)文化的结构① 物质文化层: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为目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 制度文化层:由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文化成果:经济,婚姻,家族,制度,法律,宗教组织等③ 行为文化层:表现为民风民俗,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④ 心态文化层:文化的核心部分社会心理社会责任形态(基层意识形态如政治理论、法权观念)(高层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宗教)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2)狭义文化:精神创造活动及结果,又称小文化(属于心态文化层的范畴)注意重点: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例子:中国古代:文化文治教化开始专注于精神领域1871念得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文化核心:传统价值观56页思考题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陈寅恪拉丁文,culture 含有耕种、居住、等多重含义中国文化的主旋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l 中国文化的优劣: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a)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b) 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c) 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d) 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② 中国文化的劣根性a) 没有民主,不重科学b) 强调整体,不重视个人自由。

③ 全球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a) 文化贡献,各种思想,和而不同。

④ 四种文化思潮:中体西用,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

l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① 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② 认识国情③ 创造未来学习方法:① 历史梳理和逻辑分析相结合② 典籍和社会观察结合③ 批判和创新相结合l 专题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l 影响因素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等疆域:①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笔记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的课程,其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基本特点包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文主义和人伦关系,强调和谐与平衡,以及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和信五个方面。

仁是指关爱他人,义是指公正合理,礼是指礼貌规矩,智是指知识智慧,信是指诚信守信。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诗词、绘画、音乐、戏曲、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文化的传统医学和科技
中国传统医学和科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其中包括中医、中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

这些传统医学和科技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五、中国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
中国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主要哲学思想,道家、佛教、伊斯兰教等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宗教信仰。

这些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中国文化概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认真阅读原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二、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传统医学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三、要注意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第一讲绪论一,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黄河流域)《长城》壁毯陈列于联合国。

表现了居庸关长城的雄姿。

以千山万壑象征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晨光灿烂象征古国新貌。

晨光将长城映成金色,象征祖国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故宫太和殿(最大宫殿):大、深、高、庄传统农业社会生活方式:渔、樵、耕、读文化方式:大足石刻(重庆)文化心理——包容,博爱:儒,释,道儒释道信仰的对象佛陀上帝玉皇大帝学问的对象儒家道家释家生产的对象稻作小米麦子消费的对象茶(儒)酒(道)豆腐(佛)制器的对象青铜陶瓷竹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民俗。

中华第一神品:《清明河上图》(十字绣)。

2005年七月十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成交价2.3亿(2吨黄金)圆明园大水法。

文化类型:中国:小农文化美国:牛仔文化法国:情人文化英国:绅士文化日本:武士文化文化的汉语词源“文即纹,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经》“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所以经天纬地曰文。

天然花纹——刻画在岩石上的纹——刻在甲骨上的纹——刻在陶器上的纹——刻在青铜器上的纹——皿文。

高层次的纹: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反映出不同时代文化各要素所积累的平面分布。

蒙昧——野蛮——文明:原始——古代——中世纪——现代文明:渔猎——农业——工业——后工业文明;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

文化的拉丁文词源: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文化概念的界定之一:就过程而言,文化是人化或自然界的人类化,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影响的过程。

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文化存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

文化体系的四个层次:广义的文化:1,物质文化层2、制度文化层3、行为文化层4、心态文化层(包括历史、文学、哲学、教育、戏剧、音乐、美术、书法、考古、科技、宗教。

)狭义的文化:中华。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局部:A.人之外的自然。

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B.人自身的自然。

即人的"有机身体〞〔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

〔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的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包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它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1.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

孔子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学派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五常道德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五常道德,即仁、义、礼、智、信。

仁指的是关爱他人、善待他人;义指的是正义和公平;礼指的是社会礼仪和行为规范;智指的是智慧和学识;信指的是诚实守信。

3. 孝道和家族伦理儒家文化非常重视孝道和家族伦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以及家族的传承和延续。

孝道被视为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1. 道和无为道家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着一种无为而治的原则,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2. 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由老子所著。

它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信仰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佛陀与佛教教义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四谛”和“八正道”的教义。

佛教教义强调人们通过修行和慈悲心可以摆脱痛苦,获得解脱和幸福。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家国一体2.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伦理道德3.老子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4.契:商人的祖先5.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6.鲁国大夫公孙豹: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君子求道,处士,隐逸,穷而乐7.一般来说传统道德规范或德目有两种:由伦理学家或统治阶级上升为理论的规范;在世俗生活中得到认同的习俗性规范8.尚书皋陶谟把人的美的概括为九项: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9.孟子将母徳扩展为五伦十教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10.管仲则提出四维七体礼义廉耻;(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樽诎,纤强省用,敦蒙纯固,和协辑睦)综合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孝友睦棩任恤,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11.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12.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爱孝悌13.礼之运作,包含有之德谦和14.老子曾以江海处下为例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15.在中国社会中,是直接贯通的家,家乡,国家16.克己奉公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要求个体服从服务于整体17.中国到的不完全反对私利,关键看是否合乎道德18.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立的精神19.中国传统伦理形成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这种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20.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与主动性21.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先义后利,以义制利22.孔子强调,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准见利思义23.宋明理学在把义利与公私联系的同时,又把义利与等同天理人欲24.孔子把作为重要的德目温良恭俭让25.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以实为价值标准的规范和美德如老实,诚实,踏实,实在26.传统美德在历史上造就了各种道德人格,这些道德人格按照其体现道德理想的不同程度可分为:圣人,贤人,仁人,大人,君子,成人,善人27.西周确立了一个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对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伦理秩序和意识形态,一种伦理政治秩序周礼28.孔子对中国伦理学最突出的贡献,是中国伦理精神由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仁29.儒家伦理精神的运作还需要道家的人生智慧作为结构上的补充30.道家更重视个体,无为,出世31.中国伦理思想继续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的时期汉唐32.秦汉之际,礼记成书,四书伦理体系已经形成33.大学提出三纲领八条目34.大学之道是培养统治阶级理想人格的途径,大学精神就是内圣外王35.儒家伦理成熟的标志;中国封建伦理的真实形态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大学、中庸36.董仲舒以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成为不可动摇的名教获礼教37.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是崇拜,其余的有自然神崇拜,动物神,鬼魂38.道教之成为一个有组织的独立的宗教是在东汉时期、39.道教在时期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魏晋时期40、南北朝时,道教最大发展是卑微寇谦之改革五斗道米,创立北天师道41.唐宋之后一些道派逐渐合流,形成正一道42.佛教传入中国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佛教的根本义是神不灭43.魏晋时期,和合流,形成玄学,佛学,六家七宗;六家:本无,心无,即色,识含,幻化,缘会;六家七宗又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派别:心无,即色,本无44.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和成熟期是,此时期的佛教学说的最大特点是隋唐二代;把佛性心性化45.儒家有传统儒家与新儒家之分,但二者都注重用事,有强烈的入世精神46.西周初年的尚书洪范提出学说,殷周时期有了原始的观念五行,阴阳47.周易古经以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关系八卦48.中国哲学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49.原始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50.原始儒学的经典有被称为经书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51.原始儒学的精神首先是的生命精神创造性52.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53.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54.儒家的理想是要把仁爱的精神,有爱自己的亲人推广到周围的人,爱所有的人,爱宇宙万物55.儒家精神是一种的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56.老子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57.道家与儒家殊途同归,都是强调个人与无限的宇宙契合无间58.道家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超脱解放,不是指放纵形骸的情欲59.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天台宗,华严宗,禅宗60.佛教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追逐,攀援,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性本真61.佛家的成菩萨成佛陀,也是一种道德人格的蕲向62.中国佛教哲学,削减了宗教的意识,更加世俗化63.天台宗的智慧是圆融的智慧64.华严宗提倡开放的心灵65.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当下自识本心,强调自性是佛,平常即道化平淡于神奇,寓神奇于平淡,张扬了人的主体意识,肯定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甚至不用语言,“棒喝”66.宋明理学建立了以什么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理气论,心性论67.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68.宋明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道德理性对于与血肉之躯相连的情感欲望的制约69.整个宋明理学讲什么提高为本体,重建了道德人的哲学70.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什么为代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71.古人把什么称作宇、宙东西南北,上下四方之空间;古今旦暮,往古来今之时间72.易传最突出的特点是视变化为创新73.在宇宙精神的感召之下,人类可以与时俱进,创造美好世界74.礼记大学引述尚书和诗经: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周虽旧制,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75.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哲学有主张,也有主张天人合一,天人交胜76.天地宇宙本身及含有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笔记摘抄(3篇)

中国传统文化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儒家思想1.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仁爱”的思想,强调人们在行为上要以自己不希望遭受的待遇,去对待他人。

2.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离娄上》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遵循道德准则,就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反之,如果背离道德,就会失去他人的帮助。

3.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

”这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代表着人与人之间应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4. 儒家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八德是儒家思想中对于个人品德的要求,旨在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

二、道家思想1.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老子认为,“道”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只能通过感悟去体会。

2. 道家三大境界:“无为而治、清静无为、道法自然。

”道家主张通过“无为”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3. 道家十二德:“慈、俭、谦、虚、柔、韧、和、静、清、寂、虚、无。

”道家认为,这些品德是人们应该追求的,能够帮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三、墨家思想1. 墨子:“兼爱、非攻、节用、尚贤、尚同。

”墨家主张“兼爱”,即无差别地关爱所有人,反对战争和奢侈,提倡节用和选拔贤能。

2. 墨家十大主张:“尊天事鬼、尚贤任能、尚同非异、兼爱非攻、节用明鬼、节葬长丧、非乐非命、非命非寿、非鬼非神、非刑非赏。

”这些主张反映了墨家对政治、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看法。

四、法家思想1. 韩非:“法者,国之权衡也;权者,民之规矩也。

”韩非认为,法律是国家治理的权衡,是民众行为的规矩。

2. 法家三大主张:“法治、权术、势治。

”法家主张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强调君主的权力和权术。

3. 法家十二法:“法、术、势、信、仁、义、礼、智、勇、力、德、道。

”法家认为,这些法则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准则。

五、兵家思想1. 孙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大一中国文化概论笔记整理正文: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深厚的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经历了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共存、传承不息。

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成就,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唐代的诗词文化、宋代的理学、明代的科技文化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中国文化多元共存,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中国文化的传承不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1. 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体现在其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承上。

中国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化成就。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诸多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这些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诗词文化,宋代的理学,明代的科技文化等,都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高峰。

2.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其各个领域的卓越成就上。

中国文化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个领域。

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等哲学思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画、中国书法等艺术形式;道教、佛教、儒教等宗教信仰等。

3. 中国文化的多元共存体现在其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上。

中国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体系,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在历史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进行过多次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第一讲绪论
一,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
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黄河流域)
《长城》壁毯陈列于联合国。

表现了居庸关长城的雄姿。

以千山万壑象征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晨光灿烂象征古国新貌。

晨光将长城映成金色,象征祖国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故宫太和殿(最大宫殿):大、深、高、庄
传统农业社会生活方式:渔、樵、耕、读
文化方式:大足石刻(重庆)
文化心理——包容,博爱:儒,释,道
儒释道
信仰的对象佛陀上帝玉皇大帝
学问的对象儒家道家释家
生产的对象稻作小米麦子
消费的对象茶(儒)酒(道)豆腐(佛)
制器的对象青铜陶瓷竹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民俗。

中华第一神品:《清明河上图》(十字绣)。

2005年七月十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成交价2.3亿(2吨黄金)
圆明园大水法。

文化类型:中国:小农文化美国:牛仔文化法国:情人文化英国:绅士文化日本:武士文化
文化的汉语词源“文即纹,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经》
“物相杂,故曰文。

”——《礼记》所以经天纬地曰文。

天然花纹——刻画在岩石上的纹——刻在甲骨上的纹——刻在陶器上的纹——刻在青铜器上的纹——皿文。

高层次的纹: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反映出不同时代文化各要素所积累的平面分布。

蒙昧——野蛮——文明:原始——古代——中世纪——现代文明:
渔猎——农业——工业——后工业文明;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

文化的拉丁文词源: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文化概念的界定之一:就过程而言,文化是人化或自然界的人类化,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影响的过程。

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文化存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

文化体系的四个层次:
广义的文化:1,物质文化层2、制度文化层3、行为文化层4、心态文化层(包括历史、文学、哲学、教育、戏剧、音乐、美术、书法、考古、科技、宗教。

)
狭义的文化:
中华。

中意谓剧四方之中;华,光辉、文采、精粹。

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元人王元亮,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

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
谓之中华。

1840年以前的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

人的四境界:天地人、道德人、功利人、自然人。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罗伯特坦普尔《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

德国《大象的思维》、法国《大象的情爱》、中国《大象的伦常》
第二讲中国文化的形成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环境
毛泽东《贺新郎。

读史》:“人猿……歌未竟,东方白。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原始物质文化:灰黑陶高领三足罐形鼎,龙山文化陶折复原河姆渡文化
原始社会组织。

上古文化分布:华夏(山东半岛)、东夷(黄河流域)、秒鸾(云贵高原)。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殷商神本文化: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与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周人的文化维新:“周虽旧邦,共命维新。


周代思维制礼作乐,其特征即:敬与和。

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

礼乐文化:“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不相逾越。

”百家(虚说)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十家:儒、道、法、墨、纵横、兵、阴阳、小说、农、名
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

墨家学派:强调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法家学派:主张严刑峻法,“以法为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