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表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表(自查表)

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表(自查表)

是 否。
检查项目 类别
自查内容
重点环节 防控
导管感染 防控
医疗废物 管理
医用积物
手卫生
导尿管 疑为传染 性脏被服 治疗室 注射室 配药室 输液室 治疗车
处置点
床上用品
1、科室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 是 否。
2、科室有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有相关材料 是 否。
3、手卫生设施的数量符合操作需求 是 否。
灭菌 是 否。
4、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是 否。
5、针灸针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是 否。
6、火罐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是 否。
7、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相关器具和物品做到一
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
是 否。
8、一次性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 是 否。
否。
4、确保无菌物品无过期,无菌物品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 是 否。 5、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是 否。 6、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锐 器合置于车的侧面,进行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是
否。
7、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是 否。 8、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是 否。
是 否。
3、无外带医疗废物 是 否。Leabharlann 4、能及时给予清理 是 否。
5、无使用感染性黄胶袋 是 否。
1、分类清晰无混放,分有生活垃圾桶 锐器合 输液袋放置 感染性垃圾桶,胶袋无
混用 是 否。
2、锐器合带盖使用 是 否。
1、各类物品按存放点放置 是 否。
2、医疗垃圾上锁暂存,称量交接有记录。 是 否。

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督导检查表

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督导检查表

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设置发热哨点诊室,切实发挥前哨功能,做到
7
发热哨点
“两个规范两个落实”。暂不具备条件设置发热哨点诊室的,需要在门口有发热患 者告知书,内容包括本院不接待发热等症状患者,并且告知附近设置发热门诊的医
疗机构名称,应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到规范转诊。
个体诊所和不具备发热门诊的民营医院要强化首诊负责制,在醒目位置张贴“本院
员,医护比、床护比达到要求,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班次,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全部严
格闭环管理。定点医院启用时要整体腾空独立院区或病区,xx病人与普通病人不得
同时收治于一家医院(或一个院区),制定启用预案,开展全员培训,考核合格才能
上岗。
有核酸采样及监测管理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和检验的全流 程管理,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频次以及发热人员核酸检测反馈时间符合国家 6 核酸检测 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有关要求的通知》和 《医疗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的要求。工作人员的个人防 护、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
置 毒。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储存、管理要求,按照xx医疗废 物处置流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11
单位 领导 签
县级卫生 行政部门
查看辖区内医疗救治方案、xx聚集性疫情医疗救治预案、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四个 机制”的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服务保障工作预案等;督导检查情况,特别是诊 所等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督导情况。
热门诊就诊,实行闭环管理,引导路线标识要清晰醒目。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科学合
理,做到每隔2天1次核酸检测。
按照《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要求设有“三区两通道”,要选址合理,布局、流 程符合规范要求,设施设备、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发热门诊患者挂号、就诊、交费 、检验、辅助检查、取药、输液等诊疗活动在该区域完成,设置专门CT,实现发热 2 发热门诊 患者的闭环管理,CT清洁消毒记录完善,医疗废物按要求处置。发热门诊标识醒 目,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科学合理,做到每隔2天1次核酸检测。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要 指导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做好手 卫生,保持1米安全距离。所以患者在xx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前,均应留观。

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重点督导检查评估表

医院感染防控管理重点督导检查评估表
3.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考核(每周;每月;两个月;每季度)开展一次;主要院感监控指标纳入医院对科室的绩效考核。
4.建立有院内感染防控巡查整改机制。医院每周或每月自查,建立问题台账,销账落实整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主持定期(每月;每季度)召开感控工作专题会,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5.今年全院全员分级分层培训情况:开展院级层面培训()次,科室层面培训()次;分层培训对象(全院医务人员、重点科室、新上岗、实习进修、工勤保洁、行管部门)。
1.诊疗区域布局分区、工作流程和感控设施设备配备符合相关管理规范及指南要求。
2.诊疗过程中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基于疾病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执行符合要求。
3.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用物严格按照风险程度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保存符合要求。
4.各区域落实环境设施物表的清洁消毒,频次、方法和用品符合要求;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规范。
5.口腔科、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从事器械清洗消毒人员应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灭菌人员应持特种设备操作证;使用中的灭菌设备定期监测符合要求。
6.制定有感控管理质量检查考核标准和指标,每月有院科两级的感控质量督导检查和改进记录。
督导组成员:
三、
门急诊和发热门诊管理
1.门急诊诊区、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熟知预检分诊和接诊处置流程,个人防护符合要求。
2.备有医用外科/防护口罩、体温枪/体温计、快速手消液、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医废收集容器及消毒设施等。
3.诊室接诊医务人员规范佩戴口罩,一人一诊一室。
4.诊疗单元通风、设备设施物表清洁和消毒符合要求,有相应记录。
5.手卫生设施和防护用品配备齐全,工作人员能正确执行手卫生。
6.普通门诊发热患者分诊至发热门诊排查,急诊设有隔离抢救留观区。

医院感染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院感染督导检查记录表

医院感染督导检查记录表在院内感染管理方面,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首先,我们需要落实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确保医院感染监控小组、科室感染管理自查和人员参加培训的职责得到履行。

被查科室包括输液室、换药室、预防接种室、门诊室和检验室。

我们需要对这些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在环境管理方面,我们需要保持布局合理,洁、污明确,标清。

同时,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湿式清扫、环境整洁,并定期开窗换气。

动态消毒清洗每年1-2次(紫外线灯管每周1次)。

在标准预防方面,我们需要按规定要求防护(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隔离衣、防护围裙等),并在诊疗不同病人前后进行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应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

在消毒隔离方面,我们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将感染与非感染分开,特殊感染需要采取隔离措施,诊疗先非感染后感染。

对于拟诊传染病,根据传染途径进行隔离,并且进入体内用品需要一人一用一灭菌。

在感染病例监测方面,我们需要发现感染病例后24小时内进行报告和登记,并且在感染暴发时立即采取防控措施,做好登记。

传染病报告率需要达到100%。

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我们需要确保有用药指征,选择合理的种类、用量和用法,联合用药需要有指征,并且围手术期用药方法需要正确。

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密封保存和运送,并且包装物和需要符合规定要求。

交接登记内容也需要完整,资料齐全。

最后,在手卫生规范执行方面,我们需要在无菌操作前后进行洗手或手消毒,每个病人之间进行手卫生,并熟悉七步洗手法和手卫生相关感念。

经过督查和整改,我们相信我们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表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表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表1:背景介绍1.1 本督查表旨在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以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2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医院感染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督查范围2.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建立与实施情况2.2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工作的执行情况2.3 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2.4 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护知识和行为培训情况2.5 感染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情况2.6 医疗设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情况3:督查内容3.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建立与实施情况3.1.1 制定和更新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时间和频率3.1.2 制度和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情况3.2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工作的执行情况3.2.1 感染相关指标的监测和报告的频率和准确性3.2.2 感染报告的内容和流程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3.3 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3.3.1 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3.3.2 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要求的情况3.3.3 病房和诊疗区域的清洁和消毒情况3.3.4 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情况3.4 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护知识和行为培训情况3.4.1 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护知识培训和考核情况3.4.2 患者和家属的感染防护知识宣传和培训情况3.5 感染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情况3.5.1 感染事件的调查和诊断情况3.5.2 感染事件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6 医疗设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情况3.6.1 病房和诊疗区域的清洁标准和频次3.6.2 医疗设施的环境消毒方案和执行情况4:督查方法4.1 文件资料审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政策文件、感染监测和报告记录等4.2 现场检查:随机抽查感染事故发生的病区和科室,观察和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4.3 访谈调查:与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访谈,了解感染防护知识和行为培训情况5:督查结果与建议5.1 根据督查内容,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并列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5.2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地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6:附件6.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文件6.2 感染监测和报告记录6.3 感染防护知识宣传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感染管理制度和政策:医院内部建立的管理规定和政策文件,旨在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医院感染专项督查表

医院感染专项督查表

2014年医院感染专项督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要点存在问题一、无菌物品的使用管理1.凡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有记录。

2.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阴道、泌尿道等管腔的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有记录。

3.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查现场和领用登记)。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一垫。

5.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按照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进行处理。

二、无菌物品的效期管理1.无菌物品使用前必须标注开启时间,不得过期使用:(1)棉签、棉球、纱布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一经开启,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灭菌包一经开启,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2.无菌物品须有明显的标识:包括物品名称、打包者、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

3.使用中各种消毒液须注明:品名、浓度、开启时间、责任人。

三、无菌物品存放条件的管理1.无菌物品柜必须清洁、干燥、密闭,不能与其他非无菌物品混放。

2.无菌物品柜须每日清洁、消毒。

3.灭菌物品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

4.进入无菌物品柜的无菌物品须拆分到最小包装。

5.无菌物品存放按效期排列,包布或容器清洁、干燥;灭菌包体积不超标。

6.无菌物品储存柜内离地>20cm,离顶>50cm,离墙>5cm。

四、监测1.感染管理科按卫生部规定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监测清单符合要求。

2.按规定对灭菌物品进行监测并记录(BD试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

3.对监测不合格项目,须有分析、反馈、整改记录。

五、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毒剂资质管理1.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三证齐全。

2.消毒液必须有卫生部消毒许可批件,并严格按照批件上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六、检查重点1.重点物品:用于注射疫苗、胰岛素、皮试、封闭治疗的针具,妇产科使用的器械、器具(人流包、产包)等。

2.重点部门:妇产科、儿科、疼痛科、内分泌科等。

3.重点环节:(1)观察疫苗注射时是否有只换针头不换针管。

医院感染督导检查记录表格

医院感染督导检查记录表格

年月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督查及整改记录项目被查科室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结果组织管理:1、输液室1.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

2、换药室2.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履行职责。

3、预防接种室3.科室感染管理自查。

4、门诊室4.人员参加培训5、检验室环境管理: 1. 布局合理,洁、污明确1、输液室标清。

2、换药室3.仪器设备干净、消毒。

3、预防接种室4.湿式打扫、环境齐整。

4、门诊室5.如期开窗,空气情新。

5、检验室6.动向消毒冲刷每年1-2 次(紫外线灯管每周1次)。

标准预防: 1. 按规定要求防范(戴帽1、输液室子、口罩、手套、穿隔断衣、防范围2、换药室裙等)。

3、预防接种室2. 诊疗不同样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4、门诊室毒,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应戴手套,5、检验室出手套后应洗手。

消毒隔断: 1. 严格消毒隔断制度。

1、输液室2.感染与非感染分室,特别感染采用2、换药室隔断,诊疗先非感染后感染。

3、预防接种室3.拟诊传生病据传染路子隔断。

4、门诊室4.进入体内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

5、检验室感生病例监测: 1. 发现感生病例,241、输液室小时内报告、登记。

2、换药室2.感染暴发马上报告并采用防控措3、预防接种室施,做好登记。

4、门诊室3.传生病报告率100%。

5、检验室抗菌药物管理: 1. 适用药指征。

1、输液室2.种类选择合理,用量、用法合适。

2、换药室3.结合用药有指征。

3、预防接种室4.围手术期用药方法正确。

4、门诊室5、检验室医疗废物管理: 1. 按规定分类、密封1、输液室保存、运送。

2、换药室2.包装物与容器吻合规定要求。

3、预防接种室3.交接登记内容完满、资料齐全。

4、门诊室5、检验室手卫生规范履行情况:1、输液室1、无菌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2、换药室2、操作每个病人之间手卫生3、预防接种室3、熟悉七步洗手法4、门诊室4、熟悉手卫生相关感怀5、检验室督导人员:院长:。

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表(镇街卫生院)

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表(镇街卫生院)
附件4
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表(镇街卫生院、民营厂矿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县(市、区)医疗机构名称:检查时间:年月日
注:检查结果填写说明:“是、有”在方框处填1;“否、无”在方框存在问题
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1.1医疗机构性质
公立□非公立□
1.2医疗机构类别
乡镇卫生院□民营厂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11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科主任职责□
2.2.12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2.2.13专(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师职责□
2.3医院感染督导检查
2.3.1按照制度和流程实施监督检查、有检查记录□
2.3.2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2.4医院感染培训
2.4.1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并且制定培训计划□
4.1.7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洁、干燥、密闭保存□
4.1.8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或在同一手术间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
4.2产房、人流室
4.2.1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使用面积不少于20m²□
4.2.2物品严格定位放置,标识明确;无菌物品无过期□
如是,一年次
2.4.2培训相关材料齐全□
3.消毒灭菌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3.1紫外线灯管监测
3.1.1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3.2环境卫生学监测
3.2.1每季度开展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监测□
4.医院感染重点部门
4.1手术室
4.1.1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生□
5、医院感染重点环节
5.1安全注射
5.1.1诊室环境清洁,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严禁在非清洁区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问题
检查项目
类别
检查内容
4.5.12 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 4.5.13 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 □
4.5.14 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注水瓶 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
4.6.15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 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 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 □ 4.5.16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
存在问题
检查项目
类别
检查内容
4.8.2.4 医疗器械: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 压计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每天 1 次使用 75%酒精擦拭消毒,呼 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 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8.2.5 诊疗物品:治疗台、治疗车、药品柜、病历夹、床栏杆、床头柜、电 话、门把手等,每天 1 次使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雾化吸入器、 呼吸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 4.8.2.6 患儿出院后要对床单元进行消毒。 □ 4.8.2.7 清洁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必须分区使用、清洁、消毒、晾干、 保存 □ 4.8.2.8 物体表面清洁时抹布应一桌一抹一更换,或者一病房一拖布没有明显 污染时,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洗即可;当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使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 4.8.3 生活起居用品管理 4.8.3.1)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 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 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 4.8.3.2 新生儿使用布类,如毛巾、衣物、垫口巾等,一用一换,清洗晾干后 备用 □ 4.8.3.3 床上用品,如枕套、床单、被套等,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 □ 4.8.3.4 新生儿温箱、蓝光箱等,每日或一用一清水擦拭清洁,并更换湿化液;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
存在问题
3
检查项目
类别
4.5 内镜室
4
检查内容
4.4.3 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符合供应室三项规范要求 □ 4.4.4 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齐全 (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 计时器、润滑剂、高压气枪、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超声波清洗机 ) □ 4.4.5 有清洗质量的监测及记录 □ 4.4.6 器械润滑使用水溶性润滑剂 □ 4.4.7 终末漂洗用水符合规定 □ 4.4.8 纯化水电导率的监测 □ 4.4.9 无菌物品存放条件符合要求 □ 4.4.10 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 4.4.11 无菌物品包的重量、体积符合规格 □ 4.4.12 灭菌器的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 实验) □ 4.4.13 运送物品的车辆用具符合相关要求 □ 4.4.14 工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 4.5.1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 4.5.2 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 4.5.3 清洗消毒应当与诊疗工作分开 □ 4.5.4 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 20 平方米 □ 4.5.5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 段进行 □ 4.5.6 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 4.5.6 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 4.5.7 内镜及附件数量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 □ 4.5.8 基本清洗消毒设备齐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 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 ) □ 4.5.9 清洗消毒剂齐全 □ 4.5.10 内镜清洗消毒记录 □ 4.5.11 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 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 □
2.2.9 医疗废物 □ 2.2.10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
2.2.11 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科主任职责 □ 2.2.12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 2.2.13 专(兼)职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师职责 □
2.4.1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并且制定培训计划 □
如是,一年

2.4.2 培训相关材料齐全 □
4.6.10 室内设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干手物品、速干手消毒剂等,手消毒 剂应标启用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 □
4.7 中医诊室
4.7.1 诊室配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清洁剂、手消毒剂干手用品 □ 4.7.2 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有污染及时更 换□
存在问题
5
检查项目
类别
4.8 新生儿室
3.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3.医院感染监测
3.2 消毒灭菌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4.医院感染重点
部门
4.1 手术室
检查内容
2.2.2 医院感染监测 □ 2.2.3 无菌操作 □
2.2.4 安全注射 □ 手卫生 □
2.2.6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 □ 2.2.7 职业安全防护 □ 2.2.8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 □
4.6.1 有消毒隔离制度 □ 4.6.2 布局流程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
4.6.3 物品严格定位放置,标识明确;一次性物品与非一次性物品应分层摆放 □
4.6.4 确保无菌物品无过期;无菌物品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 □
4.6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处 4.6.5 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
6
检查内容
4.7.3 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使用后按规定 清洗、消毒、灭菌 □ 4.7.4 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 4.7.5 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 4.7.6 火罐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 4.7.7 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相关器具和 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 □ 4.7.8 一次性针灸针具、中药足浴一次性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 4.8.1 人员管理 4.8.1.1 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房、隔离间、配奶间、沐浴间、 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 □ 4.8.1.2 病室入口处设洗手设施并更衣,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并更衣, 换鞋、戴口罩,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 止与新生儿接触 □ 4.8.1.3 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条 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护理人员固定、诊疗用品专用,医务人员接触患 儿前应加穿隔离衣,脱掉隔离衣以后方可接触其它患儿 □ 4.8.1.4 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4.8.1.5 母亲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时不得接触或母乳喂养新生儿 □ 4.8.1.6 限制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探视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接 触新生儿之前医务人员应指导探视者做好手卫生 □ 4.8.2 环境和物品管理 4.8.2.1 空气保持清新与流通,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各 1 次,每次 30 分钟。 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设施、设备 □ 4.8.2.2 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迹、霉斑;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 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 4.8.2.3 治疗室、储藏室、病房、走廊、卫生间、污物间地面,每天 1 次使用 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污染时随时擦拭 □
定期召开会议 □ 如是:每年

会议记录 □
2.1.3 成立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领导小组 □
2.1.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1.5 按床位比配备人数符合要求 □
2.1.6 按照制度和流程实施监督检查,有检查记录 □
2.1.7 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
2.2.1 消毒隔离 □
年月日
存在问题
1
检查项目
类别
2.3 医院感染培训
3.1.1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
3.1.2 开展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ICU 导管、新生儿) □ 3.1.3 发病率监测 □
3.2.1 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
3.2.2 每季度开展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监测 □
4.1.1 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生 □ 4.1.2 手术器械必须一用一灭菌,清洗、包装、灭菌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
4.5.17 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并保存 □ 4.5.18 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合格 □
4.5.19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合格 □ 4.5.20 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 4.5.21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
4.8.4 配奶区消毒管理 4.8.4.1 配奶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患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不 得参与配奶工作 □ 4.8.4.2 配奶工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奶前应洗手,佩戴口罩、帽子 □
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导检查表
县(市、区)
医疗机构名称:
检查时间:
注:检查结果填写说明:“是、有”在方框内填 1;“否、无”在方框内填 0。
检查项目
类别
1.1 医疗机构性质
1.医疗机构基本 1.2 医疗机构类别
情况
1.3 在岗人数
1.4 床位设置
2.医院感染管理 2.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工作情况
2.2 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
4.1.3 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应使用压力蒸汽灭菌 □ 4.1.4 物品灭菌后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存放柜内。无菌物品无过期 □
4.1.5 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 4.1.6 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宜有明确标识、分
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并干燥存放 □ 4.1.7 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