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典型试题训练及详细解析
高考成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成语试题及答案解析1.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能独当一面,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C. 他总是喜欢对他人指手画脚,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D.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答案:B解析:A项中的“独断专行”指行事独断,不听取他人意见,带有贬义,不符合语境。
B项中的“独当一面”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方面的责任,使用恰当。
C项中的“指手画脚”指随意指点、批评他人,带有贬义,不符合语境。
D项中的“瞻前顾后”指做事犹豫不决,但通常用于形容考虑过多,而不是犹豫不决。
2.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B. 他虽然学识渊博,但总是谦逊有礼,从不自视过高。
C. 他总是喜欢对他人评头论足,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D. 他做事总是雷厉风行,效率极高。
答案:C解析:A项中的“小心翼翼”形容做事非常谨慎小心,使用恰当。
B项中的“谦逊有礼”形容人谦虚且有礼貌,使用恰当。
C项中的“评头论足”指随意批评、议论他人,带有贬义,不符合语境。
D项中的“雷厉风行”形容做事果断迅速,使用恰当。
3.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对他人颐指气使,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B. 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能独当一面,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C.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D. 他这个人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答案:B解析:A项中的“颐指气使”指随意指挥他人,带有贬义,不符合语境。
B项中的“独当一面”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方面的责任,使用正确。
C项中的“瞻前顾后”指做事犹豫不决,但通常用于形容考虑过多,而不是犹豫不决。
D项中的“独断专行”指行事独断,不听取他人意见,带有贬义,不符合语境。
4.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总是独断专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B. 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能独当一面,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成语题

【例题】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许多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B. 她的演讲充满激情,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拍案叫绝。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表现出色,堪称“孤注一掷”。
D. 他的学识渊博,对各种学术问题都能信手拈来。
【答案】C【解题过程】1. 首先分析选项A,成语“雨后春笋”表示事物迅速增多,与句意相符,使用正确。
2. 分析选项B,成语“拍案叫绝”表示对某人或某事赞叹不已,与句意相符,使用正确。
3. 分析选项C,成语“孤注一掷”表示把所有的力量或资本都投入到一个冒险的行动中去,与句意不符,使用不正确。
4. 分析选项D,成语“信手拈来”表示做事轻松自如,与句意相符,使用正确。
【成语解析】1. “雨后春笋”出自《孟子·告子下》:“雨后之笋,犹待一日之长。
”比喻事物迅速增多。
2. “拍案叫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闻之,叹曰:‘善哉!吾闻君子之德,其犹正也,其犹行也,其犹言也,其犹正也。
’拍案而绝。
”表示对某人或某事赞叹不已。
3. “孤注一掷”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孤注一掷,以身试法。
”比喻把所有的力量或资本都投入到一个冒险的行动中去。
4. “信手拈来”出自《南史·王僧孺传》:“僧孺每读书,无不识其义,信手拈来,便成文章。
”表示做事轻松自如。
【总结】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成语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同时,要注意成语的语境,避免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
高考成语真题及答案大全及解析

高考成语真题及答案大全及解析高考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考试,而在高考中,成语的运用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掌握了成语的含义、用法和背后的寓意,不仅可以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有助于提高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高考成语的真题及答案,并对其进行解析,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1. 请叙述成语“画蛇添足”的寓意及应用场景。
答案解析:成语“画蛇添足”比喻在已经完美的事物上再去多此一举的添加东西,从而弄巧成拙。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故事,传说有一个人擅长画蛇,他的画蛇已经非常精致了。
后来,他发现自己画的蛇身上缺少了蛇的腿,于是便在画上勉强添加上腿,结果却让蛇看上去奇怪而不伦不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分追求完美只会适得其反。
应用场景可以是在生活中,当我们做事情已经达到了一个较好的状态时,不要因为贪心而不停地追求更高更好。
这也可以引申到学习上,当我们收获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时,应该及时停下来总结和巩固,而不是盲目追求追求短期的提高。
2. 解释成语“以卵击石”并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成语“以卵击石”比喻实力薄弱,去拼击强大的敌人,往往会自食其果。
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由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找到。
故事中,贾宝玉为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个性软弱,常常以卵击石。
比如,他深深地爱上了王熙凤,却因为自己的软弱而和大家抗衡。
最终,他的爱情没有得到回应,遭受了巨大的伤害。
这个成语的寓意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或困难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力,冷静地评估形势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不盲目冒进,避免自食其果。
3. 请解释成语“明知故犯”的含义,并给出一个恰当的例子。
答案解析:成语“明知故犯”指的是明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却故意去犯。
它的寓意就是强调故意违反规章制度,或者故意冒险去做一些有害或不负责任的事情。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宋代的文人,用以形容政治人物以及官吏明明知道某一种违法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却出于私心或私欲,仍然故意违反法律。
高考成语典型试题训练80题(附详解)

答案及详解1.C(A项“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与文意不符。
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D项“下里巴人”:①古代民间通俗歌曲。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②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2.D(A项“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B项“鱼龙混杂”比喻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
C项“因人成事”是指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成事。
3.B(A项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
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
C项简单的饮食。
形容生活简约。
D项“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
4.A(B项“相敬如宾”相处如待宾客。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C项“两小无猜”谓男孩女孩天真无邪,一起玩耍,没有嫌猜。
D项“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或盟约。
5.A(B项“今非昔比”指今天与过去不能相比。
形容变化巨大。
而这里应该用“今不如昔”。
C项“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然而句子前后表意相反,使用不当。
D项句意思本是对小错误不重视,认为是小事,应该用“不以为意”。
6.D(A项“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
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
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
7.C(A项“震撼人心”是“使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或教育”属褒义词,应改为“骇人听闻”。
B项“党同伐异”是“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已经不同就加以攻击”。
D项“如坐春风”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
8.D(A项“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
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B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来形容科学家的勇气,自然不当。
C项“莫逆之交”彼此志同道合,有深厚的友誼。
亦指情投意合的朋友。
9.A(B项“抛砖引玉”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高考“成语辨析”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成语辨析”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高考“成语辨析”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②这场比赛谁将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作为评委的他心照不宣,不肯透露一点信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无可奈何。
③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④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果腹,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
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
⑤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⑥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A.①②⑥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④⑤⑥答案:A [①空头支票:比喻不能或不想实践的诺言。
此处与“一纸空文”相混淆。
②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
此处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不公开说出来”。
③行远自迩:指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使用正确。
④食不果腹:果,充实。
指吃不饱肚子,使用正确。
⑤桑榆晚景:也作“桑榆暮景”,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老年的时光。
使用正确。
⑥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此处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细致”。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家博物馆展出的馆藏古董和名画,其精品数量大概只有巴黎的卢浮宫可与之分庭抗礼。
②鉴于健康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出台禁烟条例刻不容缓,要将戒烟纳入国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③中国消费者协会《2016“双11”网购体验式调查报告》指出,144款调查商品中有34款商品的测试评价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部分平台商家的职业操守每况愈下。
高考成语典型试题训练及详细解析

高考成语典型试题训练及详尽分析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适合的一句是: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提及他是那样大公至正,光明正大,求全责怪自己。
C.回顾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未然秋霜!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靠近公众,不论是乡下农妇仍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边获得了好多创作素材。
选CA项“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与文意不符。
B项“求全责怪”,苛责他人,要求十全十美。
D项“下里巴人”:①古代民间平时歌曲。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②泛指平时的文艺作品。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适合的一句是:A.读诗,应当口授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虑它的意义和道理。
B.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当心。
鱼龙混淆的东西多得很。
C.万众一心,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成立了新中国。
D.大部分的院士是孔子曾倡导的“道不可以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倒是一位言传身教的实践家。
选DA项“口授心授”指师徒间口头教授,内心领悟。
B项“鱼龙混淆”比喻好坏善恶等各种各种的人混淆在一同。
C项“因人成事”是指依赖他人的力量来成事。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适合的一句是:A.近来到沿海地域,固然不过走马看花地看看,但那边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心理思想的研究积厚流光,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要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疗和预防中起者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C.他在地主家产长工的时候,吃的是家常便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D.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爱上了她,那柔和的嗓音,那甜美的浅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随和的人。
选BA项走马看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
比喻察看不仔细,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浅薄,无真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
C项简单的饮食。
形容生活简洁。
D项“一团随和”态度平和,没有原则。
近三年高考试卷语文成语

1. 水滴石穿(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解析:水滴石穿,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能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解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强调后来者通过努力可以超越前辈。
3. 一鸣惊人(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解析: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表现出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强调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展示才华。
4. 青蛙变王(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解析:青蛙变王,比喻出身低微的人突然得志,飞黄腾达。
强调机遇与努力相结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5. 滴水穿石(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解析:滴水穿石,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与“水滴石穿”意思相近,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6. 画蛇添足(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解析: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搞糟。
强调做事情要适度,避免画蛇添足。
7. 画龙点睛(201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完美。
强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8. 拔苗助长(2018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拔苗助长,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强调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9. 滴水穿石(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解析:滴水穿石,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10. 鹏程万里(2019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鹏程万里,比喻前途远大,前程似锦。
强调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11. 水滴石穿(2018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水滴石穿,形容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强调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12. 画龙点睛(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解析: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完美。
强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总结:近三年高考试卷语文成语涵盖了各种寓意,如坚持不懈、超越前辈、抓住机遇、适度、持之以恒、突出重点等。
成语试题及解析答案

成语试题及解析答案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掌握成语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成语试题及解析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是:A. 画蛇添足B. 锦上添花C. 画饼充饥D. 画地为牢解析:成语“画龙点睛”原指画龙时最后点上眼睛,使龙栩栩如生。
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完美。
正确答案是B。
2. 下列成语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的是:A. 一叶障目B. 自欺欺人C. 画蛇添足D. 井底之蛙解析:“掩耳盗铃”是指自己欺骗自己,认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
与此意思相近的是“自欺欺人”,都是形容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正确答案是B。
二、填空题1. 成语“________”用来形容人非常谨慎,做事小心。
答案:谨小慎微解析:“谨小慎微”形容人做事非常小心,注意细节,不轻易犯错误。
2. 成语“________”形容人非常懒惰,不愿意做事。
答案:游手好闲解析:“游手好闲”原指不务正业,到处闲逛的人。
现在多用来形容人懒惰,不愿意工作或做事。
三、解释题1. 解释成语“对牛弹琴”的含义。
答案:成语“对牛弹琴”原指对着牛弹琴,牛听不懂。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或对不欣赏艺术的人展示艺术。
解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说话或展示的对象不适宜,无法理解或欣赏所表达的内容。
2. 解释成语“杯弓蛇影”的含义。
答案:成语“杯弓蛇影”原指把酒杯中的弓影误认为是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的无端恐惧或疑虑。
解析: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为过度敏感或多疑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或担忧。
四、造句题1. 请用成语“画龙点睛”造句。
答案:他在演讲的最后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真是画龙点睛,让整个演讲生动起来。
2. 请用成语“掩耳盗铃”造句。
答案:他以为把手机调成静音就能避免被发现,这真是掩耳盗铃的行为。
五、判断题1. 成语“一箭双雕”是指用一支箭同时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成语典型试题训练及详细解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选CA项“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与文意不符。
B项“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D项“下里巴人”:①古代民间通俗歌曲。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地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②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B.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小心。
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
D.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选DA项“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B项“鱼龙混杂”比喻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
C项“因人成事”是指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成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心理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者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C.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D.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选BA项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
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比喻印象不深刻。
C项简单的饮食。
形容生活简约。
D项“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B.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C.王军和李刚是男篮的主力队员,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
D.他们俩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
选AB项“相敬如宾”相处如待宾客。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C项“两小无猜”谓男孩女孩天真无邪,一起玩耍,没有嫌猜。
D项“海誓山盟”指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或盟约。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奇迹。
B.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选AB项“今非昔比”指今天与过去不能相比。
形容变化巨大。
而这里应该用“今不如昔”。
C项“果不其然”指果然,强调不出所料,然而句子前后表意相反,使用不当。
D项句意思本是对小错误不重视,认为是小事,应该用“不以为意”。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你们对此人不了解,但我们对他的底细一目了然。
B.下乡前两天,党委又组织我们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党的农业政策,做到胸有成竹。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选DA项“一目了然”是“一眼就可看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
B项“胸有成竹”是“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从句意看,应该改为“心中有数”。
C项“翻云覆雨”是“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与句意不合。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1月4日,武汉商场黄金柜台发生一起震撼人心的持枪抢劫案。
B.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C.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D.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个有如坐春风之感。
选CA项“震撼人心”是“使人受到很大的震动或教育”属褒义词,应改为“骇人听闻”。
B项“党同伐异”是“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已经不同就加以攻击”。
D项“如坐春风”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有人说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D.她并不是真正关心矿上的生产,上次来,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选DA项“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
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B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来形容科学家的勇气,自然不当。
C项“莫逆之交”彼此志同道合,有深厚的友誼。
亦指情投意合的朋友。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决不能因某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B.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选AB项“抛砖引玉”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C项“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
D项“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多含贬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实验,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
C.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
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选BA项“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
提出请求时用的套语。
是一个自谦之词。
C 项“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而峨眉山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D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在校运会上,他顽强拼搏,一人勇夺三块金牌,这一成绩,真叫人不能不侧目而视。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新区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11.选C。
A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即使死刑也不能抵偿所犯的罪恶。
B项“侧目而视”是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用在B句中显然不当,应改成“刮目相看”。
C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它符合C句的语言环境。
D项“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C.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D.某省一农科院副院长,擅拨国际长途,报销话费22万元,这真是匪夷所思之举。
12.选D。
A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绘事物的情景非常生动、逼真。
应改为“有声有色。
B项“循序渐进”指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地前进,或顺着一定的步骤逐步提高。
C项“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
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B.《笑傲江湖》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日前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一说法。
C.就在公安部门紧锣密鼓准备端掉“红桃帮”这个流氓团伙时,那帮家伙仍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恶。
D.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有一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13.选B。
A项“另眼相看”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
表示重视或歧视。
应换为“刮目相看”:谓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
C项“为虎作伥”比喻给坏人当帮凶,帮助干坏事。
D项“胸无城府”多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
应改为“胸无点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B.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C.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14.选A。
B“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
C“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B.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
C.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D.去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男足出线,对中国人来说真可谓是多事之秋。
15.选B。
A项“诚惶诚恐”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话,表示惶恐不安。
今泛用以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C项“不可开交”是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D项“多事之秋”是指事故、事变,造成一种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最近,各大传媒纷纷报道本公司将并入华龙公司,这些纯属流言蜚语。
B.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D.这些传闻纯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希望大家能理智对待。
16.选C。
A项“流言蜚语”指没有根据的,多在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用在这里有攻击、指责新闻媒体的意思,显得不够大方、公正。
B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传播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