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基础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基础学案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基础学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

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两位化学家是和,他们创立了和,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由构成的,和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化学的作用:利用化学,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绿色化学: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符合绿色化学的反应是反应。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的变化,一般指、的变化。

如,块状变成粉末状都是变化。

化学变化是的变化,常表现为、、等。

还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等。

如等。

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主要是看。

联系: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有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的性质,如等。

如氧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溶于水的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是的性质,如等。

如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并且能使变浑浊。

3、变化和性质的区别:变化是一种,如燃烧。

性质是,如能燃烧。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等字,如:酒精燃烧是,酒精能燃烧是。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得到的。

、实验方法:蜡烛燃烧的实验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主要是学习的方法。

首先要关注,如物质的等。

其次要关注,如发生变化时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最后关注。

对物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现象的观象分析得出靠的结论。

、蜡烛燃烧实验:蜡烛燃着时,蜡烛先溶成液态,形成气态,火焰分层,温度最高,火焰最明亮,蜡烛燃烧时放大量的,生成。

蜡烛溶化是变化,蜡烛燃烧是变化。

蜡烛熄灭后,有,且可。

第1单元 绪言 走进化学世界(总复习)(学案)

第1单元 绪言 走进化学世界(总复习)(学案)

绪言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总复习)第 周 第 课时 ★化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本质区别,能够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

3、能够识别常见仪器的图示。

4、了解常见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错误使用可能造成的后果。

5、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

6、了解过滤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及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知识梳理】:【综合运用】:详见单元试卷走进化学世界走 进 化 学 实 验 室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 构成 (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等粒子构成的) 组成 (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 性质 变化 物理变化 (定义、举例)化学变化 (定义、举例) 物理性质 (定义、包括哪些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举例) 认识常用的仪器 (名称、实物、用途、注意事项) 药品的取用规则 (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剩余药品处理原则) 药品的取用固体 块状固体 (使用仪器?操作要领?用后的仪器如何处理) 粉末状固体 (使用仪器?操作要领?用后的仪器如何处理) 定量:托盘天平(1、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干燥的固体药品应该怎么处理?3、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应该怎么处理?3、能准确到____g ) 液体 多量:细口瓶 (4步操作要领,及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少量:胶头滴管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定量:量筒 (1、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2、俯视:读数比实际______,3、仰视:读数比实际______。

结合图说明) 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 火焰 (1、火焰分为哪几层?2、哪层温度最高?3、如何证明哪层温度最高) 注意事项 (使用前?使用时?使用后?如果失火?错误操作的后果)给物质加热 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四种? 间接加热的仪器:两种? 不能加热的仪器:三种? 方法 固体 (1、试管口应_______(及原因?),加热时应先______,再集中在_____________加热。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案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案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②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滴管的使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知识点一:绪言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知识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木炭燃烧、铁生锈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变化: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延展性、密度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知识点三:观察实验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变化前:物质的颜色、气味、形状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先说现象后得结论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蜡烛燃烧前:侧重观察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溶解性、密度等(2)点燃蜡烛:燃烧过程外焰:温度最高①火焰内焰:温度较高焰心:温度最低熔化燃烧的现象②蜡烛的外观变短倒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杯内壁有水珠生成③生成物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火焰(3)熄灭蜡烛白烟→能否点燃蜡烛外观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比较的探究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知识点四:药品取用使用化学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案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学案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通过具体活动探究,认识到化学学习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现象。

【知识梳理】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什么叫化学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什么叫物理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什么叫化学性质?列举2~3例。

(2)什么叫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4.实验室里有哪些常见的仪器,说明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如何粉末药品装入试管?(2)块状或颗粒装药品如何装入玻璃容器?6.液体药品的取用(1)怎样将细口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2)如何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7.给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2)如何对液体进行加热?(3)如何对固体进行加热?8.仪器的洗涤(1)怎样洗涤仪器?(2)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分组反馈,点拨评价】【典例精析】【例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电灯泡通电后亮了B. 矿石由块状碾成粉末C. 煤炭在燃烧D. 汽油在挥发【例题2】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B. 石蜡受热会熔化C. 铜绿加热后会变黑D. 酒精挥发了【例题3】下面一段关于碱式碳酸铜受热的描述中,分析下列①~⑥前画有横线的文字,判断它们属于A~E中的哪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A. 反应条件B. 反应现象C. 物质的化学性质D. 物质的物理性质E. 反应的结果给绿色粉末状的①()碱式碳酸铜加热②(),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③(),管壁出现小水珠,同时,也有气体放出④()。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教学设计

C 测溶液 pH
D 过滤
总结知识点
1、小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你认为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有哪些? 2、完成练习题
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6、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
并能安全操作。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学习难点:科学探究方法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一、 目标展示
1、 展示本单元学习目标 二、 考点梳理 学生回顾知识清单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再现知识体系
自主完成,及时反馈 不能完成的查找资料
让学生明确基本实验操作事项及考点,学生在 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还不能独立完成的记录,为交流作准备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3.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单装置(如图)
②双孔装置(如图)
自主完成,及时反馈 不能完成的查找资料 还不能独立完成的记录,为交流作准备 教师强调基本实验操作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易
强化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要点自主完成及时反馈不能完成的查找资料还不能独立完成的记录为交流作准备目标展示使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明确基本实验操作事项及考点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校:
执教教师:
上课时间;
课型: 复习课
B.为了节约药品,把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万一在桌上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D.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抹布擦拭干净,再涂上稀盐酸
(2013 安徽省)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学生就练习中出现的疑惑进行交流,教 师适时指导、点拨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学案

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学案

D .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 10g 5g NaOH 滤纸化学初三上人教新课标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学案班级:初三( )姓名: 学科:化学 课型:复习 编者:谢晓春 备课组一、概念1、化学研究物质的 、 、 、 。

变化2、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从分子角度看变化 性质,如: 3、物质的性质性质,如: 典例:1、(10常州)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B .蜡烛熔化C .木炭燃烧D .电灯发光2、(10苏州8)下列说法能表达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 A 镁粉用作照明弹 B 铜丝用作导线 C 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 二氧化碳用作碳酸饮料二、探究1、蜡烛及其燃烧①蜡烛火焰分: 、 、 ,温度最高的是 。

②检验蜡烛完全燃烧的两种产物的方法:操作: 现象: 结论: 操作: 现象: 结论: 2、人吸入与呼出气体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相比:二氧化碳 ,氧气 ,水 蒸 气 。

要分析教室内气体的成分,可用的收集气体的方法是:三、实验 不能 药品 1、药品取用规则 不要 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2、最少用量:固体取 ,液体取 ;3、用后:剩余物4、药品存放:固体存放在 里面,液体存放在 里面。

5、固体药品取用 :块状用 取用,试管 放;粉末状用 取用。

倾倒:瓶塞 ,标签 ;倒完后瓶塞 ,标签 。

6、液体药品取用 量取:量筒,视线与 保持水平。

滴加:滴管,必须做到 , ;用完滴管 。

液体:试管口 ,试管夹 ,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

7、加热:固体:试管口 ,铁夹 ,用 焰加热。

8、玻璃仪器洗洁净的标准: 典例:3、(10乐山19)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差不多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B .加热液体C .气体验满D .液体过滤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4、(10广东省8)下列图示是实验的差不多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5、(10汕头8)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6、 (10年云南玉溪5)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 B. 闻气体气味 C.加热固体 D.蒸发7、实验终止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8、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 A .试管 B .量筒 C .烧杯 D .锥形瓶9、(2010上海41)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 固体B.用10mL 量筒量取8.3mL 蒸馏水C.向50mL 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 蒸馏水D.用广范pH 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 为2.5 10、右图为过滤装置,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11、量筒计数 :量筒内液体,仰视计数为45mL ,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计数为20mL ,则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 25mL 。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时学案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时学案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F、铁生锈;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7、下列属于对物质化学性质描述的是()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味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D、石蕊试液遇盐酸变成红色
8、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该物质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蒸发水B、干冰升华C、水变成冰D、煤炭燃烧
3、]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
5、找区别: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硫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
6、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11、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做以下实验,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在燃烧得比较旺盛,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较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发现,说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较空气中的要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会发现玻璃片上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含量较高。
反思升华
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石灰石制生石灰
C、用一氧化碳冶炼生铁D、用干冰人工降雨
9、2001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反应,苯还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回顾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理解实验过程中物质的转变;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化学基本概念的回顾;2.化学符号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3.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难点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教材;2.化学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3.化学实验报告示例。

教学工具1.电脑或手机;2.互动白板或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导入与复习(10分钟)1.展示一些平时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铁钉生锈、木炭燃烧等,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什么样的化学变化?2.回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质量、元素、化合物等,要求学生简要解释。

3.运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并说明下列化学符号的含义:H、O、Na、Cl 等。

拓展与运用(30分钟)1.教师分发化学实验报告示例,并向学生介绍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学生自学复习课本第一单元相关内容,重点是化学符号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提问并解答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实验探究(4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实验进行操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安全保障。

2.实验结束后,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相互交流发现和分析。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2.拓展性问题:学生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课堂小结本节复习课通过导入与复习、拓展与运用、实验探究和总结与拓展四个步骤实施。

学生在课堂上回顾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及常见化合物的命名,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通过参与化学实验,学生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现象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言与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通过具体活动探究,认识到化学学习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现象。

【知识梳理】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什么叫化学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什么叫物理变化?列举生活中常见事例3~4个。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什么叫化学性质?列举2~3例。

(2)什么叫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4.实验室里有哪些常见的仪器,说明它们的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5.固体药品的取用:
(1)如何粉末药品装入试管?
(2)块状或颗粒装药品如何装入玻璃容器?
6.液体药品的取用
(1)怎样将细口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
(2)如何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数?
7.给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2)如何对液体进行加热?
(3)如何对固体进行加热?
8.仪器的洗涤
(1)怎样洗涤仪器?
(2)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分组反馈,点拨评价】
【典例精析】
【例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电灯泡通电后亮了
B. 矿石由块状碾成粉末
C. 煤炭在燃烧
D. 汽油在挥发
【例题2】下列关于各物质的叙述中,其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
B. 石蜡受热会熔化
C. 铜绿加热后会变黑
D. 酒精挥发了
【例题3】下面一段关于碱式碳酸铜受热的描述中,分析下列①~⑥前画有横线的文字,判断它们属于A~E中的哪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 反应条件
B. 反应现象
C. 物质的化学性质
D. 物质的物理性质
E. 反应的结果
给绿色粉末状的①()碱式碳酸铜加热②(),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③(),管壁出现小水珠,同时,也有气体放出④()。

这是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⑤();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能分解出新的物质⑥()。

【例题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 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 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C. 玻璃仪器用水冲洗三遍就可以
D. 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总结提升】
一、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二、化学实验
【反馈矫正】
1、“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蜡烛燃烧
3、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
C.量筒可以用作稀释浓硫酸的容器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5、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6、图2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用下列序号填空:
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燃烧匙⑤量筒,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取用6.8ml某溶液的操作所用到的仪器。

【拓展提升】
1.下列各组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A.烧杯、蒸发皿 B.水槽、量筒 C.蒸发皿、试管 D.集气瓶、燃烧匙
2.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该集中回收处理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
3.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
B.人类利用化学合成了上千万种物质
C.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D.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合理开发洁净能源
B.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6.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自行车钢圈生锈
C.蜡烛受热熔化
D.瓷碗破碎
7.下列性质属于纸张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8.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拉面条B.磨豆浆C.切黄瓜D.酿米酒
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B.给试管中C.称量一定质量D.检查装置的滴加液体液体加热的食盐气密性
10.下列物质不能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A.食盐
B.蔗糖
C.铁丝
D.石蜡
11.取3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铁架台(带铁圈)⑦石棉网⑧滴管⑨量筒
A.①③④⑦⑨ B.①③④⑧⑨ C.②④⑥⑧⑨ D.④⑤⑥⑦⑧⑨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下列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 )
A.锥形瓶B.酒精喷灯C.长颈漏斗D.药匙
1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 )
A.往右盘增加砝码B.从右盘减少砝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15.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为20 ml
D、无法判断
16.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什么?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什么?
(3)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什么?
17.小明同学完成了给液体加热试验后,想试着加热固体:他取了一支试管,加入蔗糖固体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但过了一会儿,却发现试管破裂。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写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