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投资路,风雨成长史-2006年以来牛市历程回顾
复盘:一文回顾历次商品牛市是如何发生的

复盘:一文回顾历次商品牛市是如何发生的春节过后,商品全线暴涨,有色、能化、农产品等多个品种纷纷创下数年新高!商品涨势猛烈,不少投资者表示“雾里看花”。
那么,本文将以沪铜行情为例,简单梳理下,历次牛市发生时,市场是处于何种背景。
第一次:2002-2006沪铜期间涨近400%背景:全球走出1997年金融危机阴影,各国经济持续向好;同期,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通胀越来越明显,美元持续贬值。
此外,中国房地产迎来建设高潮。
第二次:2009-2011沪铜期间涨近200%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恶化,各国纷纷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回暖,通胀预期升温,美元继续贬值;同时,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刺激。
第三次:2016-2017沪铜期间涨超50%背景:全球经济呈现增长疲软迹象,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美元走强;同期,中国实施供给侧改革。
第四次:2020-至今沪铜期间涨近80%背景:2020新冠疫情引发全球经济下滑,各国纷纷推出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美元再次走低,通胀预期抬头。
此外,中国经济率先全球复苏。
粗略来看,当下商品所处环境和2009年阶段较为相似,后续走势可适当参考当时背景。
另外,天风证券(601162)在最新报告中也指出,当下铜价走势相对更有借鉴意义的是2009年的上涨。
天风证券指出,从主要因素看,2009年全球货币宽松、偏弱的美元,以及强劲的中国传统领域需求推升了铜价,而本轮虽然海外同样释放巨量流动性,但是中国方面对于流动性的态度始终偏谨慎,传统需求领域的弹性不如2009年时的情景,基于多种因素考量,本轮涨幅可能小于2009年的那一轮,但是上方仍有可观。
在短期经历了快速拉涨之后,需要谨防央行更为严格的态度、可能的交仓,以及当下对于需求过于乐观而潜在的预期差。
责任编辑:fjj。
2006年资本市场大事记

2006年资本市场大事记2006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一年,各种重大事件相继发生,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梳理2006年的资本市场大事记。
1. 2006年1月4日,中国A股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上证综指首次突破了1000点大关,达到了1091.79点,创下了新高。
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2006年2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公布了《新股发行暂行办法》,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制度的重要改革,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加强了对新股发行的监管,提高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 2006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为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结束了长期以来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4. 2006年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通知》,明确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这一举措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5. 2006年7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行为,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市场的规范性和健康发展。
6. 2006年8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将开展股指期货试点工作。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突破,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工具和机会。
7. 2006年9月2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行为的若干意见》,加强了对证券公司的监管,规范了证券公司的经营行为,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8. 2006年10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维护了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牛市和熊市,听起来就像过山车,时而让人欢天喜地,时而让人愁眉苦脸。
我们聊聊中国股市的那些大牛市和大熊市,看看它们的起止时间,还有背后的原因。
一起感受那股风起云涌的激情。
一、牛市的崛起1.1 1990年代的第一波牛市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股市一开,很多人都抱着“买股票就能发财”的心态。
短短几年,指数从几百点蹿升到近1400点。
真是牛气冲天!当时的原因,首先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活力。
还有的支持,相关部门鼓励投资,带动了人们的热情。
那些年,市场上充满了“只要敢买,谁都能赚钱”的气氛。
1.2 2006年的牛市再往后,2006年又迎来了一个大牛市。
这个时候,股市的牛气真是让人咋舌,指数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6000多点。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企业上市,吸引了大量资金入市。
其次,老百姓的投资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愿意参与到这个“财富游戏”中来。
那种兴奋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二、熊市的低谷2.1 1992年的熊市当然,牛市有多好,熊市就有多惨。
1992年,市场开始了大幅回调。
股指从1400点一路下滑,最终跌破了1000点。
大家都知道,股市有涨有跌,这一波熊市的原因主要是过热的市场导致的泡沫。
很多人像是被打了鸡血,盲目跟风,结果最后就像跌入深渊,损失惨重。
人心惶惶,那个时候真是“人心如焚”。
2.2 2008年的熊市接下来,2008年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年份。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股市瞬间崩盘。
中国股市从6000多点跌到2000多点,大家的心都凉了。
这个时候,经济放缓,企业盈利下滑,投资者信心崩溃。
人们都在想:“这次还能翻身吗?”大家都惶惶不安,简直是“惊弓之鸟”。
2.3 2015年的股灾再说说2015年。
那一年,股市似乎在狂欢,指数一度突破5000点。
但好景不长,随后暴跌,短短几个月就跌去了三分之一。
原因嘛,除了杠杆融资的泛滥,投资者情绪的过度乐观,监管的不确定性也让人心烦意乱。
牛市简史pdf

牛市简史pdf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股市的波动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牛市是指股票市场的股价持续上升,而熊市则相反,股票市场的股价持续下跌。
今天,我们将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的牛市简史。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股市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波牛市。
1988年,中国股票市场宣布在上海和深圳开业,这标志着中国的股票市场正式成立。
1990年开始,中国股市迎来了一段持续的牛市期,股票价格开始翻倍甚至数倍增长,投资者争相进入股市投资。
然而,这段牛市并不持续,1992年就迎来了股市的崩盘,股票价格一度下跌了60%以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2007年我国继续出现了一波股市上涨行情,被誉为“世纪牛市”。
然而,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全球多国股市价格下跌,中国股市也受到很大影响。
2009年起,中国经济形势好转,股市也开始复苏,但直到2015年迎来了实质性的牛市。
2015年股市火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上证指数甚至一度涨到5178点,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该波牛市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随后股市价格持续下跌。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到重大影响,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各种市场都出现了大幅波动。
然而,在不少国家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后,股市逐渐恢复。
今年以来,我国股市持续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指数均几度创下历史新高。
总的来说,牛市是股市上涨的时期,人们可能会争相进入股市投资,但也不排除股市出现暴跌、崩盘等情况。
股票市场的波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产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根据自身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走势,谨慎进行投资。
998点到6124点的大牛市(六段论)

998点到6124点的大牛市(六段论)第一波:熊尾行情2005年6月6日-2005年12月30日,大盘从998点涨到1160点,涨幅约15%,沪市日均成交88亿元。
这段时期内大盘成交量几乎没有放大,指数涨幅也微不足道,不过大盘在2005年12月的最后2天一举突破了年线这一牛熊分水岭,这是目前大盘还未能做到的。
在此期间,中小板个股平均上涨50%(算数平均,下同),上证50涨23%,沪深300涨21%,很明显市场的领涨板块是小盘股,这一点和前期的“中小板牛市”极为相似。
个股方面,2/3个股出现上涨,天威保变(600550)、苏宁环球(000718)等7只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均在这段时期完成股改,股改抢权行情是当时主线。
板块方面,地产、信息服务领涨。
彼时是中国股市的一个特殊时期:股改和汇改正是在这里起步,这两大题材日后支撑起了整个大牛市。
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大牛市需要大故事。
回看近期,虽然行情起步形式类似,但仍然看不到支撑行情的大故事,这也是我们理财一周报本期所致力于寻找的。
第二波:牛角行情2006年1月1日-2006年7月6日,大盘从1160点涨到1700点,涨幅约45%,沪市日均成交211亿元,较前一波放大了1倍,大盘一路杀到之前的熊市“铁顶”1700点,并在此点位出现反复。
在此期间,沪深300涨87%,上证50涨82%,中小板涨50%,市场首度出现普涨格局,98%的个股上涨,资金开始流向蓝筹股。
涨幅超过100%的股票多达270只,新疆众和(600888)、驰宏锌锗(600497)等有色金属股,以及辽宁成大(600739)、中信证券(600030)等券商概念股集体爆发。
有色金属板块走出翻番行情。
总的来说,在经济加快增长、宏观调控温和的背景下,市场开始摆脱熊市阴影,市场也在2006年5月恢复了融资功能。
反观现在,尽管市场已经历了类似的普涨阶段,但融资功能的缺失仍是新牛市不成立的主因。
第三波:牛头行情2006年7月7日-2006年12月14日,大盘从1700点涨到2245点,涨幅约40%,沪市日均成交254亿元,较前一波微幅放大,大盘在所有均线都呈多头排列的架势下一举冲过2245的历史最高点,确立牛市格局。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在中国的股市历史上,大牛市和大熊市如同潮水般起伏,影响着无数投资者的心态和财富。
回顾这些历史时刻,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市场的变化,也能反思其中的深意。
首先,我们来看几次重要的大牛市。
199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
1992年,深圳证券市场正式开市,资本市场的活跃让很多人看到财富的希望。
特别是1996年到1997年间,股市迎来了第一次大牛市,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的鼓励。
那段时间,股指从数百点飙升至几千点,市场气氛极其火热,很多普通人都争相入市,纷纷希望一夜暴富。
就连街边小摊也贴上了“炒股”的广告,大家一片欢腾。
接下来是2006年至2007年间的牛市,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刻。
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国际资金的流入,A股市场再度迎来盛宴。
上证指数从1000点一路攀升至6000多点,甚至有人称之为“千年一遇”的行情。
股民们在交易所里频繁进出,很多人开始借钱入市,甚至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投资。
这个时期的牛市不仅是股市的狂欢,更是社会情绪的集体高涨,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幻想。
然而,市场的涨幅往往伴随着风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牛市戛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2008年的大熊市。
随着股指暴跌,很多投资者的信心瞬间崩塌,整个市场陷入恐慌。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股市,也对整个经济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财富,生活的压力骤然加大。
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在看似光鲜的牛市中,却埋藏着如此巨大的风险。
接下来,2015年的牛市和随之而来的熊市更是让人唏嘘。
那时,A股市场的涨幅令人瞩目,股指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一番,很多人再次疯狂追逐股市的财富。
在这种热情中,国家的刺激和市场情绪的高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了股市的快速上涨。
然而,这场牛市同样没有持续太久,随后因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监管的缺失,股市迅速崩盘,许多投资者再次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股市成年记:2006年

中国股市成年记:2006年中国股市成年记:2006年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2006年是一个转折性的年份:5年熊市的阵痛刚刚退去,牛市的喜悦就接踵而来。
12月14日,上证综指成功突破5年前2245点的高点,创出历史新高。
次日,深证成指也成功改写了10年前的历史高点。
上证指数年内实现翻番;市值规模翻番,突破7万亿元;股票成交金额翻番有余;融资金额刷新历史纪录……这些数字的跳跃式增长,都印证了证券市场今年的不平凡。
2006年也被称为"清欠年",在这一年380家上市公司完成清欠工作。
相关阅读:2006证券中国2006年终专题报道市场扫描2006年起,沪深股市走出了一轮爆发式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其力度之大,时间之短,涨幅之大,不仅多年未遇,更创下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历史之最。
在经济高速发展,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等等利好的烘托下,上证指数持续上扬,更于当年底一举突破01年创造的2245历史最高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年线拉出了一根近乎光头光脚,16年来最大的拔地长阳线,从年头涨到年尾,一年收复五年失地,多方牛气冲天,势如破竹!2006年上证指数走势图2006年,中国股市告别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途,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期间,上证指数从1月4日的1163点起步,几乎是以单边上行之势稳步攀升,将2245点的历史高点远远抛在身后,以距2700点仅一步之遥的2698.90点创出新高。
按照12月29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沪市和深市的全年涨幅各达到130.4%和132.3%。
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12月28日,沪深市场总市值分别达到68714亿元和17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7.5%和85.5%。
在公司业绩的带动下,中国股市的多个行业在2006年联袂上演精彩一幕:证券、银行、机械等行业涨幅超过100%,更有30只个股涨幅直逼300%。
十年百倍收益,风生水起2006年-2013年投资年度总结

十年百倍收益,风生水起2006年-2013年投资年度总结2006年投资总结与回顾(2007-01-02 10:44:37)分类:年度总结2006年的中国股市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牛!牛!牛!"第一个牛是指数牛.06年的指数涨幅估计任何人都未曾预料到,涨幅高达130%,指数不断刷新着历史高点,而且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就上涨了近600点,可谓"牛气冲天"!第二个牛是大盘蓝筹牛.06年的指数大涨很大程度归功于大盘蓝筹股,大盘蓝筹的风光无限使得今年的"二八"现象格外突出,全年跑赢指数的个股共330家,所占比重为23%,而这23%里几乎清一色是大盘股,绝大多数中小盘个股在下半年成了市场冷落的对象,大盘蓝筹在2006年里堪称"牛气逼人"!第三个牛是机构牛.以基金和券商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终于在06年扬眉吐气了一把,也许是前些年窝囊太久,趁着06年赚了些钱,机构投资者的腰杆直了,胆子也大了,在舆论上又开始放卫星了.券商写的公司研究报告,不管是否属实,只要发布利马就引发股价异动,仿佛令老股民又重回昔日"南雷北赵"的时代.财大气粗的现象在今年甚为流行,股市的火暴导致基金销售空前高涨,有了这些坚强的资金后盾,机构投资者底气十足,一边在鼓吹"股市黄金十年",另一边则放言"消灭中小散户",绝对"牛X哄哄"!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一年的战果:总体而言还算满意,只是略微有些遗憾.06年资金帐户总的收益为107%,是近几年收益率最高的一个年份,利润的绝对值也创下了个人历史纪录.其中上半年收益率为83%,下半年收益率为24%,全年无追加投资,累计提取的资金约占利润总额的10%.06年总共操作的股票不算多,其中600271一直持有未动,全年的涨副为149%,算是跑赢了指数.由于投资600410缺乏足够的耐性,以及600326和600714的操作失误,影响了总体的收益,导致06年的收益率头一次落后于指数涨副.诚然,去年指数的大涨和以往相比是大不相同,据中证报统计分析,2006年70%的投资者盈利赚钱,5%收益翻番,2%亏损过半.但是对于我自身来说,06年的操作相比05年应该是有所退步(据了解去年和我战绩差不多的投资者今年的收益很多都超过200%),如果不遏制这种势头,只怕用不了多久我也要被这些机构大鳄们所消灭了.尽管成绩尚不尽人意,但06年在理念和心态上则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这2年的实践和摸索,我对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和选股思路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而且也找准了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比前几年在市场中被人牵着走的感觉要好得多.心态上虽说还有些浮躁,但总体而言应该算很平和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如果今后在一些细节上加以克服,相信用不了几年就真正达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的境界了.2006年已经成为历史,对2007年我们都充满了新的期待,关于今年的投资思路和计划,我将在明天的<2007年投资展望>中详细叙述.2007年投资回顾与总结(2007-12-29 16:00:09)标签:股票分类:年度总结2007年对我来说是有着特别意义的一年,不仅仅是收益再次翻番,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有效的抵制了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这为今后股票投资的进一步成功又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坎坷投资路,风雨成长史-2006年以来牛市历程回顾如果要说2005年中旬开始的牛市,一直到2007年6月30日(当然未必是本轮牛市结束日),很多事情值得我们总结。
回顾和总结历史,可以让我们发现我们一路走来的历程,记录我们投资的艰苦历程,为了更好的成长。
让我们从2001年6月27日开始吧。
那一天上证指数经历了网络概念的疯狂后,创出了2237点的当时最高点,收盘2229点,谁又能想到我们又相隔5年才又看见这个数字呢?从那一天开始,我们经历了长达4年的历史最长的下跌,悲惨吗?看见股价就知道了,很多股票从几十元,跌到了几元钱,整整把前面的十位数抹去,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就是下跌,但是最大的利空就是国有股减持,威胁了中国股票市场几年的命题。
当时很多专家都说如果国有股减持会造成崩盘,当然现在又是这些专家又在说4000点的估值不高,市场有投资价值。
在长达4年的下跌中,出现过2002年1月29日从1339点反弹到2002年6月5日的1748点,上涨409点或30%,2003年1月6日1311点反弹到2003年4月16日1649点,上涨338点或25%,2003年11月13日1307点反弹到2004年4月7日1783点,上涨476点或36%,最后再2005年6月6日达到998点。
随后就展开了有史以来最为精彩的牛市上涨。
2001年上一轮牛市结束的时候,我同样认为不会下跌到什么地步,当时买进的是宏达股份和新安股份,买入价格是14-15元,最后在2002年底和2003年初都斩仓出局了,很遗憾,如果留到现在都会有10倍以上收益了。
随后的2003年只留下一部分仓位不管了,直到2005年底,给我的唯一感觉就是市场的股价真的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但是刚刚从悲惨的下跌中走来,同样感觉迷茫,只有一个信念告诉我,必须买股票了,买什么?不知道,但是必须买。
这就是我的经验告诉我的,我属于风险厌恶型,几年前的投资经历告诉了我,当我感觉风险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大笔买入,以前在这种时候我总是试探性买入,这次,我没有放过,我必须让我的宝贵经验变成财富,我毫不犹豫的全仓买进,由于我躲过了漫长的熊市,我的大部队还在,我比很多人多了勇气。
2005年下半年市场仅仅是试探性的上涨,很多人都犹豫,毕竟被市场打怕了,我的很多朋友80-90%的市值都灰飞烟灭了,为什么当时我同样很犹豫了,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很明确和有说服力的板块起到带头作用。
2005年和2006年初的龙头板块是重金属概念,以山东黄金和中金黄金为代表的股票纷纷表演,同时还有以天威保变为代表的太阳能概念。
我当时认为黄金的周期性很强,太阳能主要都是概念性的,没有实质性,对这些板块不屑一顾,没有想到中国发展带动的原材料紧缺,(我不是学经济的,没时间研究宏观经济,平时的工作很忙,很长时间放弃了对市场的关注),没有想到这是一次大行情,但是比较单纯的理解国有股上市就是利空,其实在2006年的中期,我的想法有转变了,减持是利好,因为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会不择手段的装饰上市公司,为了更好的减持,假设给上市公司装进去1元钱,通过30倍市盈率的放大,得到的就是30元钱。
财富来的就是这么容易。
谁都想赚钱,不管大股东还是小投资人。
只是后来没有想到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变得疯狂了,对财富的疯狂掠夺,就像现实社会中对资源、环境的掠夺一样,10年的饭要在1年吃完。
回想这次行情的走势脉络,可以看出,我国的股票市场依然没有逃脱资金市的局面,我在以前的分析的只有两次波段,第一是先知先觉波段,第二是后知后觉波段。
这次也是不利外,唯一的不同就是时间段被拉长了,压抑了四年的激情,被不断的激发,最后形成了无法控制的疯牛。
行情刚刚开始的时候主要以金属资源股为主,当时认为这个板块没有什么想象力,不认为这是大的行情,没想到资源股完了,又是太阳能概念,最后是军工概念,整体上市概念,券商概念,房地产概念,反正概念的东西多,实际的东西少。
行情的演变过程中出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简单总结如下: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牛市总是在犹豫中不断的前进。
行情开始的时候,多数人总是犹豫不绝,总会错过最好的进场机会,如何改进呢?需要长期的投资经验积累,对人性恐惧的战胜。
2、牛市只有补涨,熊市只有补跌。
在牛市中总是出现补涨现象,比如先是绩优股,然后是绩平股,最后是垃圾股和题材股。
在牛市中没有不涨的股票,只要拿住了,就会取得平均收益。
如果运气好,可以在几个板块中来回运作,会有更好的收益。
在熊市中,这种情况就会反过来,只会有补跌的行情,多数股票不会躲过下跌的命运。
目前,垃圾股已经暴跌,不知道下跌是否会蔓延到高价股,这也是验证本轮行情是否结束的一个标志。
3、大象也能跳舞,而且很疯狂。
2006年9月左右,以工商银行为首的大盘股,集体起舞,演绎了风光的行情,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竟然出现了连续三个涨停板。
很多人迷惑,小盘股是否还有机会?没问题,随后就是小盘股的天下了。
这也是牛市补涨的验证,大家都有表现的机会。
当然两大银行暴涨随后就是暴跌。
至今最高点还没有重见。
涨多了,必然跌,不管是什么股票。
4、没有什么做不到,只有我们想不到。
每一次的行情来临,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的想象力总是在不断的被提高,水平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谁能想到会出现大批的百元股票,大批的70元以上的股票。
大批的股票出现10倍以上的上涨,很多垃圾股变凤凰。
华峰氨纶从10元涨到50元。
粤传媒从7元涨到22元。
再次说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5、疯狂散户唱出“死了都不卖”。
在经历了2月份的调整,市场总是顽强的上涨回来,每次卖出都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小投资人中间一种新的说法:死了都不卖。
这就死危险来临的信号。
5月30日开始的暴跌,使很多散户知道什么是风险。
我知道的一些人竟然计算每天在股市中挣多少钱,怎么想都比上班好,准备辞职专职炒股。
6、散户开户数量成为另类指标。
新股民的开户数从几万迅速的上升到30万每天。
股民开户数成了一个新的指标,随着开户数的不断升高,指数也不断的创出新高。
不管是证券营业部还是银行营业部,都是人满为患,排着长队办手续。
随着股市的暴跌,开户数迅速回落到不到10万人每天。
散户总是很悲哀。
下跌不是很好的入市机会吗?7、中国股市没有新事物。
中国股市发展了将近20年了,很少发现新事物。
只有1996年的上涨行情带来了一次新鲜的空气,那就是价值投资。
那次是真正的价值投资的启蒙教育。
后来就没有了新事物了。
不管哪次行情,都有基金黑幕。
不管哪次行情都是以疯狂而告终。
不管哪次行情都要以政策的打压结束。
不管哪次行情都是消息满天飞,庄家横行。
不管哪次行情都有上市公司作假。
不管哪次行情都是概念股风光无限。
不管哪次行情都会有一批新的投资人成为牺牲品,在山上站岗。
不管哪次行情都有大批的黑嘴白嘴胡说八道。
不管哪次行情都会有莫明其妙的事情发生。
不管哪次行情政府都漠视践踏法律的行为出现而无能为力。
不管哪次行情都是资金市,政策市。
不管哪次行情,多数人都是涨时看涨,跌时看跌。
不管哪次行情,多数人都无法战胜贪婪和恐惧。
8、废纸更疯狂。
什么是最贵的废纸,那当然是中国的认沽权证。
没有价值的废纸,可以在几天之内上涨10倍。
最后在变成废纸的刹那还以0.10元成交。
什么人在炒作废纸,后来才知道,我有同学就在炒。
人和人就是不一样。
9、投资人总是很快改变自己的想法。
就像彼得林奇说的一样,当你还在给别人讲通货膨胀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担心通货紧缩了。
投资人总是很快地改变自己的想法。
总是对莫明其妙的事情担忧和操心。
很少关心自己投资的企业未来会如何发展。
很少分析自己投资企业的投资价值。
10、题材股满天飞,翻几番不是梦。
题材股满天飞。
最有意思的就是参股券商概念股。
中国的券商目前是靠天吃饭的,以今年的成长判断未来的成长是可笑的,很多人是知道的,但是乐于参与其中,难得糊涂啊,管他呢,只要涨,咱们就追。
11、股神满街走,老子是老大。
很多人因为买了题材股,概念股,大大的赚了一笔,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以为自己是股神,上帝老大,他老二,看不起所有人,嗨,时间还长着呢。
十年后,你还活着就不错了。
12、看空的言论总是招来骂声。
股市就是百花齐放的地方,人和人的看法不同。
可是为什么现在只要你说偏空的言论,就会招来骂声?而说看多的言论就很少看到空头的骂声呢?可能说明,很多多头都是新手,心里脆弱。
很多时候,这也是行情到头的一个现象。
而大多数谨慎的空头都是过来人,其实只是善意的提示风险,让新投资人多多注意。
13、这就是牛市。
这就是牛市,行情初期,要记住这句话。
每一次上涨都会创出新高。
不要过分害怕,因为这就是牛市。
只有一次下跌是反转,其余的都是调整。
当然,反过来就是:这就是熊市。
每次下跌都会创出新低,每次上涨都是反弹,只有一次是反转。
股市就像万花筒,折射出人性。
记录我们走过的每一步会告诉我们下一步怎么走得更好。
(时间仓促,天气炎热,胡乱写了这么多,实在懒得整理了,就是它了。
有时间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