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1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时精讲
文化常识(二)-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时精讲PPT共41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文化常识(二)-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 பைடு நூலகம்文言文课时精讲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一讲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精品学案 (新高考)

第十一讲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导学案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题型: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的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
【常见设问】1.(2020·天津)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2.(2018·天津)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3.(2017·天津)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4.(2016·天津)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5.(2015·山东)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
【答题技巧】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1.摘取法:有些信息显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时可摘录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2.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层析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文中无明显的对应关键句时,则可将原文内容分层,层层分析后归纳概括。
【答题步骤】特定指向信息概括“三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的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无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理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加工,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汇总:11 《师说》(必修3)

『高考语文·评估精练』『分项解析·逐一击破』专题11 《师说》一、相关常识1、“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意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2、“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李蟠爱好先秦两汉的散文。
3、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人们称“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4、《师说》是针对当时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形成的门阀制度,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2021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2021六月艳阳天,高考即在前,十年寒窗苦,朝暮读圣贤;学非单行道,之外路千条,心态摆平稳,从容去应考。
榜上有名固可喜,名落孙山亦莫恼!祝高考大捷!关于高考语文考点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高考语文整理,一起来看看吧!一、重点词语解释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2、吊有忧(慰问)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5、践辞曰(推辞)6、越四封之内(疆界)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8、旅进旅退(俱,共同)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孰为汝多知乎(通"智")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5、遂:自杀未遂(成功)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遂灭吴(就)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木兰当户织(面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2、生丈夫,二壶酒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4、国人皆劝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六、难句翻译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f7281907-6ea2-11ec-a35d-7cb59b590d7d(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用点写出常见和错误的单词。
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3)无能(4)秦波说(2)在下面的句子中写出一些单词的古代含义。
1.如果她是主持人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今天的意义:包裹、盒子等古代外出的意义:________3。
疲劳的当前含义:疲劳的古代含义:_______4。
魏太太的力量没有这么强大:妻子谷毅:__________3,用下面的句子解释多义词。
1.卑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2.焉郑(音)之死,我该如何陪伴我的邻居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全国通用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202109301150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21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议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假设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假设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那么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展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2021高考语文一轮 文言文专题精讲10 文化常识

二十 八宿
每宿包 含若干
颗恒星
名称 西→东
北方玄武七宿 西方白虎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官苍龙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
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
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 又称国子助教
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 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
学政
“提督学政”的简称
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 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学官常见考点清单:
1.祭酒、司业管行政,一正一副责分明。
【答案】D(博士指经学教师。)
6.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课堂训练
A.科举取仕始于隋代,此前,选拔官吏主要是实行“选士”“察举”“九品中正”
制度。
B.“科举”即分科考试以取仕。始于隋唐,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实行分级考试,
有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一开始与“五经”是封建
国 学学 校
先秦
太学 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
国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
书、数)为主,
小学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
齐国的高等学府 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
学下学宫校常战见国考时期点清当评是时论战单的时国:儒政时、和期法传“、授百墨生家、徒争道,鸣、孟”阴子的阳(重等鲁要各)园学地和派。荀都子汇(集赵于)此等,大他师们都兴曾学来论此战讲、学,
文化常识(二)-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时精讲共41页文档

文化常识(二)-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文言文课时精讲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 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 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 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 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
C 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
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 宅,他一无所取。
2016年(新课标 I)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 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 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2021届语文 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十一课时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初读
读题干、 四个选项,对象、范围、要点 题支
题文齐读法
找题眼 实词、虚词、句式活用、文化知识、断句
知文体 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
三
知识回顾:如何读懂文本? 传记的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包括传主的姓名、 字号、籍贯等,中间是传记的主体部分:①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 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
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
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 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
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 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
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
B 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
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 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
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
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2017年(新课标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 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 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
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
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
产 大业发D,展.犹,弘如人微替们事公见兄家 后如办 无父事 不,, 感临账叹财目。清分正明廉;多洁个九人。年件物他以及对事后谢,曜多感个情方极面深得,到谢很
读
再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②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
明思路 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结尾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
或盖棺论定,它有助于把握人物的品质或从中看出作者对人物的观点态
度
三读
理关系 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谁说的,谁做的 明事迹 几件事,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关系
•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
1.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 1谢2峻.A将下.列他弘对作微原为出文后有继嗣关从。内叔新容,家的一比概心括原只和来爱分家23读..析庭人人书,富物物不。有道志正他,德向确是但品和的陈他一行思郡只项和想阳是是聪主夏(接明张人3受才;分,数智)从千;叔卷
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4. 人物性格和情感。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 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 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 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A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
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 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 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
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 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
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 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
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 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明人物 所记者谁?哪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 明事件 文中写了什么事?多少事?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直言等
明 辨
明职官 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 朝中官还是地方官? 官职变化如何?
明品格 传主的品格:个人操守、意志品质、志向个性、家国情怀、志趣涵养等
妙用文意理解选项,题文齐读快速准确
达到 “文题最优结合”
瞬间读懂 “文段要点”
理解 “其它题目语境”
收获 “最短作答时间”与“最准题目答案”
一、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
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 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 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 断。
(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二)多为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概括常“无错”,分析略“有瑕”
• 2015年(新课标 I)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 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 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 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 法度,受到时人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