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柴国鈡第10章答案

材料力学柴国鈡第10章答案
材料力学柴国鈡第10章答案

10.1 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工字形截面细长压杆,已知弹性模量GPa 208=E ,截面尺寸200mm×100mm ×7mm ,杆长m l 10=,试确定压杆的临界压力。

解:43

37.16796532121869312200100mm I x =?-?=

43

32.117198312

71861210072mm I y =?+?=

因为x y I I <,故y I I =

()()

kN N l EI F cr 1.49101.49100007.02.11719831020832

3222=?=????==πμπ

10.2 两端固定的圆截面钢质压杆,直径为50mm ,受轴向压力F 作用。已知GPa 210=E 和MPa 200=p σ,试确定能够使用欧拉公式的最短压杆长度l 。 解:8.101200

10210505.0443

22=??==≥??===πσπλμμλp p E l d l i l

可得:mm l 2545≥

10.3 截面为矩形h b ?的压杆,两端用柱销联接(在y x -平面内弯曲时,可视为两端铰支;在z

x -平面内弯曲时,可视为两端固定)。已知GPa 200=E ,MPa 200=p σ,试求:(1)当mm 30=b ,mm

50=h 时,压杆的临界压力;(2)若使压杆在两个平面(y x -和z x -面)内失稳的可能性相同时,求b 和

h 的比值。

解:43

331250012503012mm bh I z =?==,1=z μ,故

()()kN

N l EI F z z cr 11710117230013125001020032322

2

1=?=????==πμπ

43

311250012305012mm hb I y =?==,5.0=y μ,故

()()kN N l EI F y y cr 1681016823005.011250010200323222

2=?=????=

=πμπ

故kN F cr 117=。

若使压杆在两个平面(y x -和z x -面)内失稳的可能性相同,则要求

()()21

124124332

2

22=?=?=?=h b hb bh I I l EI l EI y

z y y z z μπμπ

10.4 两端铰支的细长压杆,圆形横截面的直径为d 。假设压杆只发生弹性变形,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α。若温度升高T ?,求临界压力与T ?的关系。

解:T E Tl EA

l F N ?=??=ασα

cr T E σασ≤?=

4

2

d T

E F cr πα?≥

10.5 图示圆截面压杆mm 40=d ,材料M P a 235

=s σ。试求可用经验公式λσ12.1304-=cr 计算临界应力时的最小杆长。 解:s cr σλσ≤-=12.1304

2.9412.1235

30412.1304=-=-≥

s σλ mm l l i l 7.13452.9410

7.0≥?≥?==μλ

10.6 图示结构,圆杆BD 的直径mm 50=d ,材料GPa 200=E ,100=p λ,试求结构的临界压力cr F 。

解:F F NB 5.2=

p i l λμλ≥=??==16050

420001,故适用欧拉公式 N

A E A F cr NBcr 3

223222101514

5016010200?=???===ππλπσ kN F F NBcr cr 6.605

.2==

10.7 由三根细长压杆构成的支架,A 、B 、C 位于同一水平面,三杆截面均为圆形,直径为d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90=p λ。A 、B 、C 、D 均为铰链节点。竖直力F 的作用线恰好通过等边三角

形ABC 的形心G 。已知h AB DG ==,d h 20=。试确定最大允许的力F

。 解:由于对称性,三杆轴力相同,不妨假设为N F 。

三杆的杆长均为

h h h l 3323322

=+???

? ??= 由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有

()N N N

N F F

l h F GDB F F 2

332333cos 3===∠= 4.923

316033834321===???=

=

d h d h i l

μλ

因为p λλ>,适用于欧拉公式,故

2

2

3224λπλπσEd A E A F cr Ncr =

== 即,

2

2

3833233λπEd F F Ncr cr =

=

10.8 图中AB 为刚杆,圆截面细长杆1、2为两端铰支约束,材料、长度、直径均相同,求临界压力cr F 。 解:只有当1、2杆均失稳,整个结构才失稳。

()

2

4

3222164l Ed l EI F F cr cr πμπ=== 由平衡方程,有

2

4

32121643223l Ed F F F a F a F a F cr cr cr cr cr cr π=

+=??+?=?

10.9 如图所示的杆系ABC ,由两根细长压杆通过铰支相连,压杆的横截面尺寸和材料相同。试求使得临界压力F 值最大时的角度β( 90<β)。

解:设AB 距离为l ,则AC 长度为

l 23,BC 长度为2

l 。

由AC 杆,有

2

2,34l EI

F AC cr π=

,则有βπβsin 34sin 22,1l EI F F AC cr cr == 由BC 杆,有

2

2,4l EI

F BC cr π=

,则有βπβcos 4cos 222l EI F F BC cr == 综合考虑,只有当21cr cr F F =,临界压力F 值最大,故有

3

1

tan =β, 4.18=β

10.10 图示蒸汽机的活塞杆AB ,所受压力KN F 120=,m l 8.1=,截面为圆形,直径mm 75=d ,材料为钢,GPa 210=E ,MPa 240=p σ。规定的稳定安全因数8=st n ,试校核活塞杆的稳定性。 解:964

/751800

1=?=

=

i

l

μλ 9.92240

102103

22=??==πσπλp p E

因为p λλ>,适用于欧拉公式,故

()()()

kN

N l Ed l d

E

l EI F cr 9941099418006475102106464324

332

4324

22

2

=?=????===

=πμπμππμπ

828.8120

994

>===

F F n cr st 故,活塞杆满足稳定性要求。

10.11 发动机连杆由Q235钢制成,如图所示。若m l 21=,m l 7.12=,mm b 30=,mm h 60=,材料的弹性模量GPa E 210=。规定的稳定安全因数0.3=st n ,试确定最大工作压力F 。 解:查表得,Q235钢:100=p λ,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为:

λσ12.1304-=cr x -z 平面:

mm b i y 66.8123012===

14

.9866.817005.02=?=

=y y y i l μλ

x -y 平面:

mm h i z 3.1712

6012===,5.1153.17200011=?==z z z i l μλ

故5.115=λ,发动机连杆失稳发生x -y 平面。因为p λλ>,适用于欧拉公式,故

MPa E cr 1555.115102102

3

222=??==πλπσ

kN N A F cr cr 2801028030601553=?=??==σ

最大工作压力为kN n F F st cr 2.933

280===

10.12 悬臂梁AB 用一根外径mm 40=D 和内径mm 30=d 的钢管BC 支撑,梁和钢管的材料均为

p

A

235Q 。

当一个重N 250的块体Q 从mm 8=h 的高度落到B 点,试校核压杆BC 的稳定性。已知m 3=a ,m 2=b ,

梁AB 的惯性矩4cm 2450=I ,材料的弹性模量GPa 200=E ,规定的稳定安全因数8.2=st n 。(提示:本题待学习动载荷一章后,再行求解) 解:mm d D i 5.124304042222=+=+=,1605

.1220001=?==i b μλ

因为100=>p λλ,故适用于欧拉公式,则

()()()kN

N b d D E l EI F cr 4.42104.422000643040102006432443324432

2=?=?-???=

-==ππμπ 如图结构承受静载荷Q 作用,则变形协调条件BC B l w ?=,有

()()()N Aa bI A Qa R EA Rb EI a R Q 55.2473000430402450000020003430403000250333222233

33

=???

? ???-?+??-???=+=

?=-ππ

故()mm EI

a R Q w B

33105.43-?=-=

,故动荷因素为

6

.60105.416

112113

=?+

+=++=-B

d w h k

故,

kN N R k F d BC d 67.35.367355.2476.60,==?== 因为,

st BC d cr n F F n >===

5.1167

.34

.42, 故压杆BC 满足稳定性要求。

10.13 图示构架,AB 为刚性杆,AC 、BD 、BE 均为细长杆,且它们的材料、横截面均相同,横截面面积为A ,惯性矩为I ,力F 作用于AB 杆的中点。

设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 ,稳定安全系数3=st n ,求许可载荷[]

F 。

解:由平衡方程,可得

2F

F NA =,2

2F F F NBE NBD =

= AC 杆:21

22,cr NA cr F a EI F =

=π 2

212a EI

F cr π=

BD 或BE 杆:()

22222

2,cr NBD cr F a

EI

F ==π 2222a EI

F cr π=

故,2

22a EI

F cr π=,[]2

232a EI

n F

F st

cr π=

=。

10.14 钢杆的尺寸、受力和支座情况如图所示。已知材料的比例极限M Pa 200=p σ,屈服极限

M Pa 240=s σ,弹性模量GPa 200=E ,直线公式的系数MPa 304=a ,MPa 12.1=b 。试求其工作安

全系数。 解:3.99200

102003

22=??==πσπλp p E

1.5712

.1240

304=-=-=

b a s s σλ 左边杆:

754

/249005.0=?==i l μλ

因为s p λλλ>>,适用于直线公式,故

MPa b a cr 2207512.1304=?-=-=λσ

kN N A F cr cr 5.99105.994

2422032

=?=??==πσ

右边杆:

804

/288007.0=?==i l μλ

因为s p λλλ>>,适用于直线公式,故

MPa b a cr 2148012.1304=?-=-=λσ

kN N A F cr cr 97100.974

2821432

=?=??==πσ

综合,可得整个结构的临界压力为kN F cr 97=,故其工作安全系数为

23.330

97===F F n cr

10.15 图示结构ABC 为矩形截面杆,mm 60=b 、mm 100=h 、m 4=l ,BD 为圆截面杆,mm 60=d ,两杆材料均为235Q 钢,GPa 200=E ,MPa 200=p σ,均布载荷m /kN 1=q ,稳定安全系数3=st n 。试校核BD 杆的稳定性。 解:解除C 点约束,如图

C

()C B C B R ql R l q l R l R 222222

1245cos 2

-=?=

?+ 不考虑拉伸对ABC 杆的影响,有

()21112

1

qx x R x M C -=,

()11x R x M C =?? ()()()()()

222222222

12122x l q x l R l x q x R l x R x M C B C ---=+-+

+=,()()22x l R x M C

-=??

C B NB

D R ql R F 2222-==,22-=??C NBD R F

()()(

)()

02828432282883832222222212124324343023

2220

13121

=+--=+--+-=--+---+-=

??

EA

l

R EA ql EI ql EI l R EA l R EA ql EI ql EI l R EI ql EI l R EA

l R ql dx EI x l q x l R dx EI qx x R w C C C C C C l C l C C

故,I

Al qIl

qAl R C 296829632

3++= N 83.705712

100602484604000446040001252484253222

3

2

3=??+?????

??=+=ππI Al qAl R B 对于BD 压杆:

3.99200

102003

22=??==πσπλp p E

1.3774

/604000

21=??=

=

i l BD

μλ

因为p λλ>,适用于欧拉公式,故

kN N l

EI

F BD

cr 2.39102.394000

264

601020032

4

3

222=?=???

??=

=

πππ

st cr n F F n >===

56.506

.72.39 故BD 杆是稳定性的。

材料力学期末试卷1(带答案)

学院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卷1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使用班级: 学生数: 任课教师: 考试类型 闭卷 一.填空题(22分) 1. 为保证工程结构或机械的正常工作,构件应满足三个要求,即 强度要求、 刚度要求 及 稳定性要求 。(每空1分,共3分) 2.材料力学中求内力的基本方法是 截面法 。(1分) 3.进行应力分析时,单元体上剪切应力等于零的面称为 主平面 ,其上正应力称为 主应力 。(每空1分,共2分) 4.第一到第四强度理论用文字叙述依次是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能理论。(每空1分,共4分) 5. 图示正方形边长为a ,圆孔直径为D ,若在该正方形中间位置挖去此圆孔,则剩下部分图形 的惯性矩y z I I =(2分) 6. 某材料的σε-曲线如图,则材料的 (1)屈服极限s σ=240MPa (2)强度极限b σ=400MPa (3)弹性模量E =20.4GPa (4)强度计算时,若取安全系数为2,那么塑性材料的许 用 应力 []σ=120MPa ,脆性材料的许用应力 []σ=200MPa 。 (每空2分,共1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C )1. 对于静不定问题,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未知力个数小于独立方程数; B 未知力个数等于独立方程数 ; C 未知力个数大于独立方程数。 ( B )2.求解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属于 。 A 静定问题; B 静不定问题; C 两者均不是。 ( B )3.圆轴受扭转变形时,最大剪应力发生在 。 A 圆轴心部; B 圆轴表面; C 心部和表面之间。 ( C )4. 在压杆稳定中,对于大柔度杆,为提高稳定性,下列办法中不能采用的是 。 A 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B 改变压杆的约束条件; C 采用优质钢材。 ( C )5.弯曲内力中,剪力的一阶导数等于 。 A 弯矩; B 弯矩的平方; C 载荷集度 ( C )6.对构件既有强度要求,又有刚度要求时,设计构件尺寸需要 。 A 只需满足强度条件; B 只需满足刚度条件; C 需同时满足强度、刚度条件。 ( A )7.()21G E μ=+????适用于 A .各向同性材料 B. 各向异性材料 C. 各向同性材料和各向异性材料 D. 正交各向异性。 ( B )8.在连接件上,剪切面和挤压面分别 于外力方向 A.垂直、平行 B.平行、垂直 C.均平行 D.均垂直 ( C )9.下面两图中单元体的剪切应变分别等于 。虚线表示受力后的形状 A. 2γ,γ B. 2γ,0 C. 0,γ D. 0,2γ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3.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F r=2KN,F t=5KN,M=1KN·m,l=600mm,齿轮直径D=400mm,轴的[σ]=100MPa。试求:①力偶M的大小;②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③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AB 的直径d。 4.图示外伸梁由铸铁制成,截面形状如图示。已知I z=4500cm4,y1=7.14cm,y2=12.86c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20MPa,许用拉应力[σt]=35MPa,a=1m。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5.如图6所示,钢制直角拐轴,已知铅垂力F1,水平力F2,实心轴AB的直径d,长度l,拐臂的长度a。试求:①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②计算AB轴危险点的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6.图所示结构,载荷P=50KkN,AB杆的直径d=40mm,长度l=1000mm,两端铰支。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2.0,[σ]=140MPa。试校核AB杆是否安全。 7.铸铁梁如图5,单位为mm,已知I z=10180cm4,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8.图所示直径d=100mm的圆轴受轴向力F=700kN与力偶M=6kN·m的作用。已知M=200GPa,μ=0.3,[σ]=140MPa。试求:①作图示圆轴表面点的应力状态图。②求圆轴表面点图示方向的正应变。③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圆轴强度。 9.图所示结构中,q=20kN/m,柱的截面为圆形d=80mm,材料为Q235钢。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3.0,[σ]=140MPa。试校核柱BC是否安全。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习题集

材料力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强度是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 2、刚度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 3、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应变相同。(×) 4、稳定性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5、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合金塑性材料,工程上规定2.0σ作为名义屈服极限,此时相对应的应变为2.0%=ε。(×) 6、工程上将延伸率δ≥10%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7、任何温度改变都会在结构中引起应变与应力。(×) 8、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 9、任何情况下材料的弹性模量E都等于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10、求解超静定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结构的平衡、变形协调和物理三个方面。(√ ) 11、未知力个数多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则仅由平衡方程无法确定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 ) 12、矩形截面杆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凸角处切应力为零。(√ ) 13、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总是大小相等。(×) 14、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maxτ出现在中性轴各点。(√ ) 15、两梁的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若它们的挠曲线相同,则受力相同。(√ ) 16、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两根梁,当载荷相同,其变形和位移也相同。(×) 17、主应力是过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正应力的极值。(√ ) 18、第四强度理论用于塑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19、第一强度理论只用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20、有效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 该截面左段; (B) 该截面右段; (C) 该截面左段或右段; (D) 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材料力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7-4[习题7-3] 一拉杆由两段沿n m -面胶合而成。由于实用的原因,图中的α角限于060~0范围内。作为“假定计算” ,对胶合缝作强度计算时,可以把其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与相应的许用应力比较。现设胶合缝的许用切应力][τ为许用拉应力][σ的4/3,且这一拉杆的强度由胶合缝强度控制。为了使杆能承受最大的荷载F ,试问α角的值应取多 大? 解:A F x =σ;0=y σ;0=x τ ατασσσσσα2s i n 2c o s 2 2 x y x y x --+ += ][22cos 12cos 22σα ασα≤+=+= A F A F A F ][22cos 1σα≤+A F ,][cos 2σα≤A F ασ2cos ][A F ≤,α σ2 max,cos ][A F N = ατασστα2c o s 2s i n 2 x y x +-= ][ 3][2sin στατα=≤= F ,σ][5.1A F ≤ ,σ][5.1max,A F T = 由切应力

强度条件控制最大荷载。由图中可以看出,当0 60=α时,杆能承受最大荷载,该荷载为: A F ][732.1max σ= 7-6[习题7-7] 试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图示悬臂梁距离自由端为m 72.0的截面上,在顶面以下mm 40的一点处的最大及最小主应力,并求最大主应力与x 轴之间的夹角。 解:(1)求计算点的正应力与切应力 MPa mm mm mm N bh My I My z 55.1016080401072.01012124 363=??????===σ MPa mm mm mm N b I QS z z 88.0801608012 160)4080(1010433 3*-=???????-== τ (2)写出坐标面应力 X (10.55,-0.88) Y (0,0.88) (3) 作应力圆求最大与最小主应力, 并求最大主应力与x 轴的夹角 作应力圆如图所示。从图中按 比例尺量得: MPa 66.101=σ MPa 06.03-=σ 0075.4=α 7-7[习题7-8] 各单元体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试利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 (1)指定截面上的应力; (2)主应力的数值; (3)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的位置及主应力的方向。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精选.)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配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一、填空题: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2.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5.偏心压缩为轴向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柔索轴线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力与轴相交或平行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00Mpa 。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变形效应运动效应。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相等。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 为 5F/2A 。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1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不共线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 平衡的充要条件。 1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 C 点处。

2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τ《=【σ】 。 21.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 22.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23.梁上作用集中力偶位置处,其弯矩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5.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细长杆。 2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而力构件。 2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28.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的三种情形是力,力偶,平衡。 29.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7Fa/2EA 。 3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斜直线。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答案-第十章

10-1 试计算图示各梁指定截面(标有细线者)的剪力与弯矩。 解:(a) (1) 取A +截面左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由平衡关系求内力 0SA A F F M ++== (2) 求C 截面内力; 取C 截面左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由平衡关系求内力 2 SC C Fl F F M == (3) 求B -截面内力 截开B -截面,研究左段,其受力如图; 由平衡关系求内力 SB B F F M Fl == q B (d) (b) (a) SA+ M A+ SC M C A SB M B

(b) (1) 求A 、B 处约束反力 e A B M R R l == (2) 求A +截面内力; 取A +截面左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e SA A A e M F R M M l ++=-=- = (3) 求C 截面内力; 取C 截面左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22 e e SC A A e A M M l F R M M R l +=-=- =-?= (4) 求B 截面内力; 取B 截面右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0e SB B B M F R M l =-=- = (c) (1) 求A 、B 处约束反力 e M A+ M C B R B M B

A B Fb Fa R R a b a b = =++ (2) 求A +截面内力; 取A +截面左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0SA A A Fb F R M a b ++== =+ (3) 求C -截面内力; 取C -截面左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SC A C A Fb Fab F R M R a a b a b --== =?=++ (4) 求C +截面内力; 取C +截面右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SC B C B Fa Fab F R M R b a b a b ++=-=- =?=++ (5) 求B -截面内力; 取B -截面右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0SB B B Fa F R M a b --=-=- =+ (d) (1) 求A +截面内力 取A +截面右段研究,其受力如图; A R SA+ M A+ R A SC- M C- B R B M C+ B R B M q B M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试题卷库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试题卷库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 ).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 该截面左段; (B) 该截面右段; (C) 该截面左段或右段; (D) 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的剪应变为( ). (A)α; (B) π/2-α; (C) 2α; (D) π/2-2α. 答案 1(A)2(D)3(A)4 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5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A)7(C)8(C) 拉压 1. 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 (C)分别是45°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斜截面. 2. 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A)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不为零; (B)正应力不为零,切应力为零; (C)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为零; (D)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 3. 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σ=F N /A,ε=△L / L,其中(). (A)A和L均为初始值;(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 4. 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变形. (A)弹性;(B)线弹性;(C)塑性;(D)弹塑性. 5. 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基本不变. (A) 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6. 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A)外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 (B)轴力一定最大,且面积一定最小; (C)轴力不一定最大,但面积一定最小; (D)轴力与面积之比一定最大. 7. 一个结构中有三根拉压杆,设由这三根杆的强度条件确定的结构许用载荷分别为F1、F2、F3,且F1 >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材料力学复习题(答案在最后面)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该截面左段;(B)该截面右段; (C)该截面左段或右段;(D)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的剪应变为()。 α (A)α;(B)π/2-α;(C)2α;(D)π/2-2α。 答案 1(A)2(D)3(A)4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5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A)7(C)8(C) 拉压 1.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 (C)分别是45°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斜截面。 2.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A)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不为零; (B)正应力不为零,切应力为零; (C)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为零; (D)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 3.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σ=F /A,△ε=L/L,其中()。 N (A)A和L均为初始值;(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 4.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变形。 (A)弹性;(B)线弹性;(C)塑性;(D)弹塑性。 5.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基本不变。 (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6.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欢迎大家来到,本人搜集整理了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供大家查阅,希望大家喜欢。 1、解释下列名词。 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 2.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3.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 4.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5.解理刻面:这种大致以晶粒大小为单位的解理面称为解理刻面。 6.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7.解理台阶:当解理裂纹与螺型位错相遇时,便形成1

个高度为b的台阶。 8.河流花样:解理台阶沿裂纹前端滑动而相互汇合,同号台阶相互汇合长大,当汇合台阶高度足够大时,便成为河流花样。是解理台阶的1种标志。 9.解理面:是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快速率沿一定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因与大理石断裂类似,故称此种晶体学平面为解理面。 10.穿晶断裂:穿晶断裂的裂纹穿过晶内,可以是韧性断裂,也可以是脆性断裂。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多数是脆性断裂。 11.韧脆转变:具有一定韧性的金属材料当低于某一温度点时,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方式由原来的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这种现象称为韧脆转变 12.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多数工程材料弹性变形时,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滞后于应力变化等现象,称之为弹性不完整性。弹性不完整性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决定金属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内在因素: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溶质元素、第二相。外在因素: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 2、试述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区别。为什么脆性断裂

(完整版)材料力学期末复习试题库(你值得看看)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应力 B:应变 C:位移 D:力学性质 2、各向同性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 3、在下列四种材料中. 不可以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A:铸钢 B:玻璃 C:松木 D:铸铁 4、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破坏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原始尺寸 5、外力包括: A:集中力和均布力 B:静载荷和动载荷 C:所有作用在物体外部的力 D:载荷与支反力 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 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7、静定杆件的内力与其所在的截面的有关。 A:形状;B:大小;C:材料;D:位置 8、在任意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α=。 A:α=90O; B:α=45O; C:α=0O;D:α为任意角。 9、图示中的杆件在力偶M的作用下.BC段上。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 C:既有位移、又有变形;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10、用截面法求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而求解的。 A:截面左段 B:截面右段 C:左段或右段 D:整个杆件 11、构件的强度是指.刚度是指.稳定性是指。 A: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B: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态的能力; C:在外力的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答案:1、D 2、A 3、C 4、D 5、D 6、A 7、D 8、A 9、B 10、C 11、C、B、A 二、填空 1、在材料力学中.对变形固体作了 . . 三个基本假设.并且是在 . 范围内研究的。 答案: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线弹性、小变形 2、材料力学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是:。 答案: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8-1 试求图示各杆的轴力,并指出轴力的最大值。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2-2截面; (2) 取1-1 (3) 取2-2 (4) 轴力最大值: (b) (1) 求固定端的约束反力; (2) 取1-1 (3) 取2-2截面的右段; (4) 轴力最大值: (c)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2-2、 3-3截面; (2) 取1-1 (3) 取2-2截面的左段; (4) 取3-3截面的右段; (c) (d) N 1 F R F N 1 F R F N 2 F N 1 N 2

(5) 轴力最大值: (d)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2-2截面; (2) 取1-1 (2) 取2-2 (5) 轴力最大值: 8-2 试画出8-1所示各杆的轴力图。 解:(a) (b) (c) (d) 8-5 段的直径分别为d 1=20 mm 和d 2=30 mm F 2之值。 解:(1) (2) 求1-1、2-2截面的正应力,利用正应力相同; 8-6 题8-5图所示圆截面杆,已知载荷F 1=200 kN ,F 2=100 kN ,AB 段的直径d 1=40 mm ,如欲 使AB 与BC 段横截面上的正应力相同,试求BC 段的直径。 解:(1) 用截面法求出1-1、2-2截面的轴力; (2) 求1-1、2-2截面的正应力,利用正应力相同; 8-7 图示木杆,承受轴向载荷F =10 kN 作用,杆的横截面面积A =1000 mm 2 ,粘接面的方位角 θ= 450,试计算该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并画出应力的方向。 F N 3 F N 1 F N 2

材料力学习题册答案-第10章 动载荷

第十章动载荷 一、选择题 1、在用能量法计算冲击应力问题时,以下假设中( D )是不必要的。 A 冲击物的变形很小,可将其视为刚体; B 被冲击物的质量可以忽略,变形是线弹性的; C 冲击过程中只有应变能、势能和动能的变化,无其它能量损失; D 被冲击物只能是杆件。 2.在冲击应力和变形实用计算的能量法中,因不计被冲击物的质量,所以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 D )。 A 冲击应力偏大,冲击变形偏小; B 冲击应力偏小,冲击变形偏大; C 冲击应力和冲击变形均偏大; D 冲击应力和冲击变形均偏小。 3.四种圆柱及其冲击载荷情况如图所示,柱C上端有一橡胶垫。其中柱( D )内的最大动应力最大。 A B C D 二、计算题 1、重量为P的重物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到钢质曲拐上,试按第三强度准则写出危险点的相 当应力。

解:在C 点作用静载荷P 时,BC 段产生弯曲变形,AB 段产生弯扭组合变形,C 点的静位移: a GI Pal EI Pl EI Pa a f f PAB AB BC AB B C st ?++=?++=?3333? st d H K ?++=211 式中,b h I BC 123=,644d I AB π=,32 4d I PAB π= 危险点在A 截面的上下端,静应力为: Z Z r W l a P W T M 2 2223+=+=σ 式中,323 d W Z π= 则动应力为: Z d r d d W l a P K K 223+=?=σσ 2、图示横截面为m m 25m m 75?=?h b 的铝合金简支梁,在跨中增加一刚度kN/m 18=K 的 弹簧支座,重量为N 250=P 的重物从高度mm 50=H 自由下落到梁的中点C 处。若铝合金的弹性模量GPa 70=E ,试求冲击时梁内的最大正应力。 解:在C 点作用静载荷P 时,AB 梁为静不定问题,变形协调条件为梁中点变形等于弹簧变形,故有:

材料力学精选练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精选练习题答案 一、是非题 1.1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受力后变形与破坏的规律。 1.内力只能是力。 1.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该物体必定无变形。 1.截面法是分析应力的基本方法。二、选择题 1.构件的强度是指,刚度是指,稳定性是指。 A.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B.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保持其原有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C.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1.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在各点处相同。 A. 应力 B. 应变 C. 材料的弹性常数 D. 位移 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内力是应力的代数和 B. 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 C. 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 内力必大于应力 参考答案:1.1 √ 1.× 1.√ 1.× 1.C,A,B 1.C 1.C 轴向拉压 一、选择题 1. 等截面直杆CD位于两块夹板之间,如图示。杆件与夹板间的摩擦力与杆件自重保持平衡。设杆CD两侧的摩擦力沿轴线方向均匀分布,且两侧摩擦力的集度均为q,杆

CD的横截面面积为A,质量密度为?,试问下列结论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q??gA; 杆内最大轴力FNmax?ql;杆内各横截面上的轴力FN? ?gAl 2 ; 杆内各横截面上的轴力FN?0。 2. 低碳钢试样拉伸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公式??FNA适用于以下哪一种情况? 只适用于?≤?p;只适用于?≤?e; 3. 在A和B 和点B的距离保持不变,绳索的许用拉应力为[? ]取何值时,绳索的用料最省? 0; 0; 5; 0。 4. 桁架如图示,载荷F可在横梁DE为A,许用应力均为[?]。求载荷F 的许用值。以下四种答案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2[?]A ;; 32 [?]A; [?]A。 5. 一种是正确的? 外径和壁厚都增大;

材料力学习题解答[第三章]

3-1求图中所示杆各个横截面上的应力,已知横截面面积A=400mm 2。 解a): MPa MPa 100400 10400 50400 10203 323 1=?==-=?-=σσσ 题3-1a)图 解b): MPa MPa MPa 25400 10 105050400 10203 223 1=?= -=-=?-=右左σσσ MPa MPa 125400 105025333=?==右 左σσ 题3-1b)图 3-2图中为变截面杆,如果横截面面积A 1=200mm 2,A 2=300mm 2,A 3=400mm 2,求杆内各横截面上的应力。 解a ): MPa MPa MPa 100400 10407.6630010205020010103 33 23 1=?=-=?-==?=σσσ 题3-2a)图 解b): MPa MPa 75400 10303.3330010100 3 33 21-=?-==?==σσσ 题3-2b)图 20kN 30kN

3-3 图示杆系结构中,各杆横截面面积相等,即A=30cm 2,载荷F=200kN 。试求各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解:(1)约束反力: kN F F kN F F kN F F AX AY Dy 2001504 3 15043 ====== (2)各杆轴力 ) (250150200) (150)(200)(150222 2压压拉拉kN F F F kN F F kN F F kN F F NCD NAC NAC D NCD AX NAC AY NAB =+=+======= 题3-3图 (3)各杆的正应力 ) (3.83300 10250,)(5030010150) (7.66300 10200,)(50300101503 33 3压压拉拉MPa MPa MPa MPa AC CD AC AB -=?-=-=?-==?==?=σσσσ 3-4钢杆CD 直径为20mm ,用来拉住刚性梁AB 。已知F=10kN ,求钢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解: ) (7.112204 104.3544.3545cos 1) 5.11(23 2拉MPa d F kN F F NCD CD o NCD =??===?+=ππσ 题3-4图 3-5图示结构中,1、2两杆的横截面直径分别为10mm 和20mm ,试求两杆内的应力。设结构的横梁为刚体。 解:取BC 段分析, 题3-5图 kN F F F M BY Cy Cx B 10,0,0, 0====∑ 取AB 段分析: kN F kN F M B 20,10, 021=-==∑ CX F A F By

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8-1 试求图示各杆的轴力,并指出轴力的最大值。 解:(a)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2-2截面; (2) 取1-1截面的左段; 110 0 x N N F F F F F =-==∑ (3) 取2-2截面的右段; (a (b) (c (d

220 0 0x N N F F F =-==∑ (4) 轴力最大值: max N F F = (b) (1) 求固定端的约束反力; 0 20 x R R F F F F F F =-+-==∑ (2) 取1-1截面的左段; 110 0 x N N F F F F F =-==∑ (3) 取2-2截面的右段; 1 1 2

220 0 x N R N R F F F F F F =--==-=-∑ (4) 轴力最大值: max N F F = (c)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2-2、3-3截面; (2) 取1-1截面的左段; 110 20 2 x N N F F F kN =+==-∑ (3) 取2-2截面的左段; 220 230 1 x N N F F F kN =-+==∑ (4) 取3-3截面的右段; 1 1

330 30 3 x N N F F F kN =-==∑ (5) 轴力最大值: max 3 N F kN = (d) (1) 用截面法求内力,取1-1、2-2截面; (2) 取1-1截面的右段; 110 210 1 x N N F F F kN =--==∑ (2) 取2-2截面的右段; 3 1 2

220 10 1 x N N F F F kN =--==-∑ (5) 轴力最大值: max 1 N F kN = 8-2 试画出8-1所示各杆的轴力图。 解:(a) (b) (c) F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09章

第九章 强度理论 习 题 9-1 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b σ=40MPa ,- b σ=130MPa ,从受力物体内取下列三个单元 体(a)、(b)、(c),受力状态如图示。试按(1)第一强度理论,(2)第二强度理论,判断何者已到达危险状态,设30.0=μ。 解:按第一强度理论 (a ):114540xd σσ==>,危险。其余安全。 按第二强度理论 (b )()2 12335120350.312071xd b σσμσσμσ+ =-+=+?=+?=>,危险。其余安全。 9-2 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σs =200 MPa ,从受力物体内取下列三个单元体(a )、(b )、(c ),受力状态如图示。试按(1)第三强度理论,(2)第四强度理论,判断何者已达到危险状态。 解:按第三强度理论: (a )3 1316060220xd s σσστ=-=+=>危险。其余安全。 按第四强度理论:按下列公式计算 4xd σ= 全部都不安全。

9-3 工字钢梁受载荷时,某一点处的受力情况表示如下: σ=120MPa ,τ=40MPa 。若[σ]=140MPa ,试按第四强度理论作强度校核。 解: [] 4138xd MPa σσ=< 所以安全。 9-4 某梁在平面弯曲下,已知危险截面上作用有弯矩M =50.9 m kN ?,剪力F S =134.6 kN ,截面为No. 22b 工字钢,[σ]=160 MPa ,试根据第三强度理对梁作主应力校核。 解:A 点: 3 max 6 31350.910156.6232510 156.62xd M MPa W MPa σσσσ-?===?=-= C 点: [] 2 42 2 26 4 1.5xd pD t t p MPa σσσ= ?==≤???= ==3 23 3134.61075.7618.7109.510 2151.53xd QS MPa Jt MPa τστ--?===???== B 点: 题 9-3 图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卷02

第二章 拉 压 一、判断题 1.变截面杆AD 受集中力作用,如图3所示。用N AB 、N B c 、N CD 分别表示该杆AB 段、BC 段、CD 段的轴力的大小,则N AB >N B c>N CD 。(错 ) 2.如图所示的两杆的轴力图相同。( 对) 3. 杆件所受到轴力F N 愈大,横截面上的正应力σ愈大。(错) 4. 作用于杆件上的两个外力等值、反向、共线,则杆件受轴向拉伸或压缩。(错 ) 5. 由平面假设可知,受轴向拉压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对 ) 6. 极限应力、屈服强度和许用应力三者是不相等的。( 对 ) 7. 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E 愈大,杆的变形l Δ愈小。( 对 ) 8. 由εσE =可知,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所以应变愈大,应力愈大。( 错 ) 9. 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对 ) 10. 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强度。( 错 ) 11. 对于没有明显屈服阶段的韧性材料,通常以产生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名义屈服强度,并记为2.0σ。( 对 ) 12. 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的轴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符号一定相反。( 对 ) 13. 若拉伸试件处于弹性阶段,则试件工作段的应力ε与应变σ必成正比关系。( 对 ) 14. 安全系数取得越大,经济性就越好,工程设计就越合理。( 错 ) 15.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一定正交于横截面。( 错 ) 16. 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弹性模量基本不变。( 对 ) 二、填空题 1.杆件受拉伸或压缩变形时的受力特点是: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作用线和杆件的轴线 ; 杆件的变形是沿 方向的 或 。 2.轴力的正、负号规定为:杆受拉为 、杆受压为 。 3.应力是截面上 ,与截面垂直的应力称为 ,与截面相切的应力称为 。 4.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 和杆的轴线重合,两个外力方向 为拉杆;两个外力 为压杆。 5.l Δ称为杆件的 ,ε称为杆件的 ,对拉杆,l Δ,ε均为 值。对压杆,l Δ,ε均为 值。 6. 虎克定律表达式εσE =,表明了 与 之间的关系,它的应用条件

材料力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可以从河流花样的反“河流”方向去寻找裂纹源。 解理断裂是典型的脆性断裂的代表,微孔聚集断裂是典型的塑性断裂。 5.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与以下三个方面相联系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屈服强度 位错增值和运动 晶粒、晶界、第二相等

外界影响位错运动的因素 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考虑 (一)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因素 1.金属本性和晶格类型(结合键、晶体结构) 单晶的屈服强度从理论上说是使位错开始运动的临界切应力,其值与位错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晶格阻力--派拉力、位错运动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决定。 派拉力: 位错交互作用力 (a是与晶体本性、位错结构分布相关的比例系数,L是位错间距。)2.晶粒大小和亚结构 晶粒小→晶界多(阻碍位错运动)→位错塞积→提供应力→位错开动→产生宏观塑性变形。 晶粒减小将增加位错运动阻碍的数目,减小晶粒内位错塞积群的长度,使屈服强度降低(细晶强化)。 屈服强度与晶粒大小的关系: 霍尔-派奇(Hall-Petch) ζs= ζi+kyd-1/2 3.溶质元素 加入溶质原子→(间隙或置换型)固溶体→(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半径不一样)产生晶格畸变→产生畸变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交互运动→使位错受阻→提高屈服强度(固溶强化)。 4.第二相(弥散强化,沉淀强化) 不可变形第二相

材料力学(金忠谋)第六版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10-1图示为梁的各种截面形状,设横向力P 的作用线如图示虚线位置,试问哪些为平面弯曲?哪些为斜弯曲?并指出截面上危险点的位置。 (a ) (b) (c) (d) 斜弯曲 平面弯曲 平面弯曲 斜弯曲 ? 弯心 () ()弯心 ? ? 弯心 ()() 斜弯曲 弯扭组合 平面弯曲 斜弯曲 “×”为危险点位置。 10-2矩形截面木制简支梁AB ,在跨度中点C 承受一与垂直方向成?=15°的集中力P =10 kN 作用如图示,已知木材的弹性模量MPa 100.14 ?=E 。试确定①截面上中性轴的

位置;②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③C 点的总挠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66.915cos 10cos =?== ?P P y KN 59.215sin 10sin =?== ?P P z KN 43 1012 2015=?=z J 4cm 3310cm W z = 33 562512 1520cm J y =?= 3 750cm W y = 25.74 3 66.94 max =?= = l P M y z KN-M 94.14 3 59.24max =?== l P M z y KN-M M P a W M W M y y z z 84.9107501094.110101025.763633max max max =??+??=+ =--σ 中性轴: 47.2515tan 562510tan tan tan 411=??? ? ??-=?? ?? ??-=--?αy z J J 2 849333105434.010 1010104831066.948--?=??????== z y y EJ l P f m 2 8 933310259.010 562510104831059.248--?=??????==y z z EJ l P f m 602.0259.05434.022=+=f cm 方向⊥中性轴: 47.25=α

材料力学第10章答案

第10章 疲劳强度的概念 思考题 10-1 什么是交变应力?举例说明。 答 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交变应力。如下图所示的圆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轴上一点A 的位置随时间变化,从A 到A ′,再到A ′′,再到A ′′′,又到A 处,如此循环往复。 轴上该点的正应力A σ也从0到,再到0,再到,又到0,产生拉压应力循环。该点的应力即为交变应力。 +max σ?max σ 10-2 疲劳失效有何特点?疲劳失效与静载失效有什么区别?疲劳失效时其断口分成几个区域?是如何形成的? 答 (1)疲劳失效时的应力σ远低于危险应力u σ(静载荷下的强度指标);需要经过一定的应力循环次数;构件(即使是塑性很好的材料)破坏前和破坏时无显著的塑性变形,呈现脆性断裂破坏特征。 (2)疲劳失效的最大工作应力σ远低于危险应力u σ;静载失效的最大工作应力σ为危险应力u σ。 (3)疲劳失效时其断口分成2个区域:光滑区域和颗粒状粗糙区域。 (4)构件在微观上,其内部组织是不均匀的。在足够大的交变应力下,金属中受力较大或强度较弱的晶粒与晶界上将出现滑移带。随着应力变化次数的增加,滑移加剧,滑移带开裂形成微观裂纹,简称“微裂纹”。另外,构件内部初始缺陷或表面刻痕以及应力集中处,都可能最先产生微裂纹。这些微裂纹便是疲劳失效的起源,简称“疲劳源”。 微裂纹随着应力交变次数的继续增加而不断扩展,形成了裸眼可见的宏观裂纹。在裂纹的扩展过程中,由于应力交替变化,裂纹两表面的材料时而互相挤压、时而分离,这样就形成了断口表面的光滑区。宏观裂纹继续扩展,致使构件的承载截面不断被削弱,类似在构件上形成尖锐的“切口”。这种切口造成的应力集中,使局部区域内的应力达到很大数值。最终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由于累积损伤,致使构件在某一次载荷作用时突然断裂。断口表面的颗粒状区域就是这种突然断裂造成的,所以疲劳失效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裂纹产生、扩展直至构件断裂的一个过程。 10-3 什么是对称循环?什么是脉冲循环? 答 对称循环是指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大小相等, 正负号相反的应力循环。如下图所示: 脉冲循环是指最小应力值等于零,应力的正负号不发生变化的应力循环,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