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ppt

合集下载

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2)ppt课件

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2)ppt课件
Page 32
重急症患者注意事项
鉴于使用两性霉素B需要有自小剂量逐 渐增加至治疗 剂量的过程,而患者在急性 期处理不及时常因菌血症死亡, 因此急性 期我们治疗先选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伊 曲康唑 ( (2剂0量0m从g q12h),同时加用两性霉素B 0.02~0.1mg/kg•d开始,按患者耐受情 况,逐渐增量直 至0.5~0.75mg/kg•d 左右,最大剂量每天不超过 50mg)。两 性霉素B已达维持剂量可停用或继续使用 伊 曲康唑,加用氟胞嘧啶(100~ 150mg/kg•d,分3~4 次口服);也可 在治疗开始时即加用Page 3氟3 胞嘧啶。若患者的
Page 5
发病情况
马尔尼菲青霉病一种少见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一 般情况下不会发病,但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以 致病。 在香港,8%艾滋病患者会受它感染,在广西 CD4≤200时近30%患者被感染,感染后若得不到 适当治疗,死亡率可达100%。
Page 6
发病机制
至于病原菌何以从野生状态进入机体并引起感 染的途径,目前尚不是十分明确。
是唯一具有温度双相性的青霉菌,既能像大多数真菌一样在 常温(30℃以下)腐物寄生,还能在37℃的较高温环境中生长, 因而具有深部致病力,已成为很重要的人类致病菌。
Page 3
流行及分布情况(1985年-):口
PM感染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广西、广东、香港及台湾等。
主要流行于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
马尔尼菲青霉病菌感染开始于吸入或食入孢子 或无荚膜酵母菌,对于正常人来说,机体抵抗 力很强,孢子或无荚膜酵母菌很快被清除,在 正常机体对真菌感染的免疫功能中,体液免疫 起到调理作用,而细胞免疫则在清除菌丝或孢 子囊中有重要作用。HIV主要侵犯CD4T淋巴 细胞,艾滋病患者(尤其晚期患者)由于CD4T 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深部真菌 感染发病率明显增加。

马尔尼菲青霉病讲课PPT课件

马尔尼菲青霉病讲课PPT课件

经验和教训总结
病例分享:介 绍具体的病例 情况,包括患 者症状、诊断
和治疗过程
讨论:针对病 例展开讨论, 分析诊断和治 疗中的经验和
教训
总结:对病例 分享和讨论进 行总结,提炼 出对临床实践 的启示和建议
改进措施:提出 针对病例的改进 措施,以提高临 床治疗效果和患
者满意度
相关资料和参考 文献
相关资料和数据
参加学术会议: 了解领域内最新 研究成果和动态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图书资源:图书馆 、学术机构等收藏 的图书资料,具有 较高的学术价值
学术网站:如 ResearchGate等, 提供学术交流和资 源共享的平台
扩展阅读和学习建议
相关书籍:推荐 《临床微生物学手 册》等权威教材
期刊论文:查阅国 内外医学期刊,了 解最新研究进展
网络资源:利用医 学专业网站、论坛 等获取更多学习资 料
局限性马尔尼菲青霉病通常表现为皮肤和肺部的感染,而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则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马尔尼菲青霉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动物粪便以及某些野生或养殖的蘑菇中。
发病机制和病因
发病机制:马尔 尼菲青霉病是由 马尔尼菲青霉菌 引起的一种深部 真菌病,主要侵 犯免疫功能低下
的患者。
病因:该病主要通 过呼吸道、消化道 或皮肤黏膜侵入人 体,与免疫功能低 下、长期使用免疫 抑制剂、遗传因素
病例二:患者女性, 58岁,因乏力、食欲 不振、体重减轻等症 状就诊,确诊为马尔 尼菲青霉病。
病例三:患者男性,7 岁,因发热、咳嗽、呼 吸困难等症状就诊,确 诊为马尔尼菲青霉病。
病例四:患者女性, 25岁,因反复发热、 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诊 ,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 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健康宣教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健康宣教

05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确保病情稳定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 染的预防措施
加强卫生宣传
01
提高公众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认识
02
宣传正确的洗手、洗澡、刷牙等个人卫生习惯
03
宣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04
宣传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提高公众意识
01
宣传马尔尼菲 青霉菌感染的
危害和症状
02
普及预防措施, 如保持个人卫 生、避免接触
感染源等
03
提高公众对马 尔尼菲青霉菌 感染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04
鼓励公众参与 预防工作,如 及时就医、报 告疑似病例等
建立监测体系
建立马尔尼菲青 霉菌感染的监测 系统,包括病例 报告、实验室检 测等。
定期对医疗机构、 社区等场所进行 监测,及时发现 感染病例。
皮疹:皮肤 出现红斑、 丘疹、水疱 等,可能伴 有瘙痒、疼 痛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下、 腹股沟等部 位出现淋巴 结肿大,可 能伴有疼痛 等症状
关节痛:关 节疼痛、肿 胀,可能伴 有活动受限 等症状
01
02
03
04
05
06
严重症状
高烧:体温持续升高, 可能超过39摄氏度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可能伴有胸
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接 触可能携带马尔尼菲青霉
菌的物品或环境
避免接触感染源
01
0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洗澡、刷牙等
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感染风险
03
避免接触污染的物品, 如衣物、床单等

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ppt课件

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ppt课件

Page 9
PPT课件
临床表现
1、局限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病原菌进入人体后 仅局限在入侵部位,以局限于肺部的感染最为 常见,为病原菌孢子所致,其表现没有特征性 , 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 , 有些病例为陈旧性病灶的从新活跃,免疫功 能 低下时可以发展为播散性感染。
Page 10
PPT课件
临床表现
2、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 近年来我国报告的 病 例大多为这种类型。主要症状为发热,可达 39- 40℃,发热无规则,反复出现且持续时间长 。贫
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消化 道症状,皮疹,骨损害。
Page 11
PPT课件
瞪篓叠 零嘉翟 X线胸片≯‘试 1二·二■—‘i●●一
Page 7
PPT课件
发病部位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深部致病菌,可以侵犯全 身几乎所有系统、器官,血液、神经系统皮肤感染也很常见。
Page 8
PPT课件
临床表现
发病隐匿或急性,潜伏期不十分明确,很多AIDS 患者痰中找到或培养出病原菌,但未见发病,说 明潜伏期可能很长。
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感染
Page 1
PPT课件
概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是马尔 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引起,主要 侵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种真菌性疾病。
Page 2
Page 18
PPT课件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之外的组织中常引起化脓性反应 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器官为肉芽肿性反应 反应无力和坏死性反应是进行性播散性感染常见一种反应 在巨噬细胞内外有酵母样菌体,呈圆形、椭圆形、腊肠形,

带你深入了解“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带你深入了解“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带你深⼊了解“马尔尼菲篮状菌病”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是1956年巴斯德研究所Capponi等在越南从⼀只死于⽹状内⽪真菌病的中华⽵⿏肝脏中⾸次分离发现的,1959年实验室⼈员在接种马尔尼菲篮状菌时被刺破,引起局部结节状病灶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并于1959年将该真菌命名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1973年报道了⾸例⼈类⾃然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病例,是在⼀位美国霍奇⾦病患者的肝脏中发现的。

我国⾸例病⼈是在1981年在南宁发现的。

2011年基于系统发⽣与表型分析,更名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并将其引起的深部机会性致病性真菌病称为“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近2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泛应⽤、器官移植、AIDS等所导致的免疫缺陷宿主不断增多,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报道⽇渐增多,⽽且发病区域有扩⼤趋势。

病原学马尔尼菲篮状菌属于真菌门中的⼦囊菌亚门-不整囊菌纲-散囊菌⽬-散囊菌科-篮状菌属,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是篮状属中唯⼀的温度依赖性双相菌,为⽆性⽣殖,未发现有性⽣殖阶段,腐⽣,有亲⼟壤性。

该菌为分裂增殖,沙保琼脂培养基中25℃时⽣长快速,菌落呈多细胞菌丝相(传播相)⽣长,具有帚状枝及分⽣孢⼦(conidium)链,2~3天即产⽣特征性的⽔溶性葡萄酒红⾊素。

37℃时培养呈酵母相(致病相),⽣长较缓慢,菌落⽆⾊素产⽣,卵圆形、椭圆形酵母样孢⼦,孢⼦中间可见分隔为腊肠形细胞。

从酵母相转变为菌丝相很容易,只需要1-2天,⽽从菌丝相转变为酵母相却需要3周以上时间,因此⼈感染后不会很快发病,具有1-3周的潜伏期。

流⾏病学⽵⿏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的⾃然宿主。

⽵⿏的粪便及洞⽳泥⼟中均可分离出该菌。

有报道2004年6⽉⾄2005年7⽉在⼴西捕获的⽵⿏中,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率达100%。

⽵⿏的主要⾷物是⽵⼦及⽢蔗,⽵⼦和⽢蔗含糖量⾼,容易被霉菌感染,⽵⿏⾷⽤上述⾷物后,霉菌容易在⽵⿏⾝上寄⽣,肺部感染率为88.9%,消化系统的感染率为66.6%。

反复咳嗽、咯血伴双肺病灶一例---马尔尼菲篮状菌

反复咳嗽、咯血伴双肺病灶一例---马尔尼菲篮状菌

反复咳嗽、咯⾎伴双肺病灶⼀例---马尔尼菲篮状菌⼀般情况男性,27岁,瘦⾼体型,BMI=17.9kg/m2反复咳嗽5年,咯⾎伴胸痛2⽉2021-02-19⼊院2015年外伤⾄左前臂及上臂⾻折、左侧肋⾻⾻折,予⾏左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次年⼿术取出内固定器,⾃诉⼿术前摄胸⽚未见明显异常既往史及个⼈史否认慢性病史,否认输⾎史,否认药物及⾷物过敏史否认有机粉尘接触,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2019年其⽗因“肝癌”过世,2019-2020年6⽉待业在家,2020-06前往浙江东阳打⼯,从事⾐物熨烫⼯作未婚未育,⽆性伴侣,否认冶游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2016-2017 ⾸次发病2016年左臂内固定器取出术后发病(具体时间回忆不清)渐起咳嗽、咳痰,⽆咯⾎,⽆全⾝⽪疹具体伴随症状回忆不清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予2HRE/7HR化疗,症状好转,遵嘱停药,胸部CT仍有病灶咳嗽、咳痰症状未再发⽣2017-01 胸部CT2017-05 胸部CT2019-01 再次发病2019年因咳嗽、咽痛再次当地医院就诊咽痛为主,咳嗽症状不重,⽆咳痰胸部CT⽰双肺病灶,考虑结核复发予动态喉镜检查,检查资料缺失喉部活检送A院病理科会诊:(喉部)粘膜组织慢性炎伴⾁芽组织增⽣,部分区见上⽪样⾁芽肿形成及多核巨细胞反应,未见明显凝固性坏死再次予抗结核治疗⼀年,具体化疗⽅案不详,症状好转,病灶未吸收2019-01 胸部CT2021-01-15 ⼜⼀次发病咳嗽症状再发,伴咯⾎,伴胸痛(不剧烈,与呼吸相关,不影响活动)及活动后⽓喘,就诊于浙江胸部CT病灶较2019年进展(CT⽚遗失)外周⾎嗜酸粒细胞⽐率最⾼44.1%外院⽓管镜下未见明显管腔异常灌洗液送检常规病原学培养及结核X-pert⽆阳性发现BALF细胞分类未查建议肺穿刺,患者拒绝,回原籍治疗2021-01-18⽓管镜检查⽀⽓管可见痰液黏着,予吸除右中叶肺泡灌洗液送检结核菌、细胞培养、GM试验未见异常GeneXpert未见异常右下⾏⽑刷找抗酸杆菌、找真菌未见异常结核菌培养(⼆⽉后回报阴性)转回原籍县医院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2周,胸部CT报告描述病灶与前相仿予甲泼尼龙40mg qd静脉治疗1周,病灶有所吸收,咳嗽、咯⾎及胸痛症状好转,后继⽤1周外周⾎嗜酸粒细胞仍升⾼,应⽤甲泼尼龙治疗后下降免疫球蛋⽩IgG升⾼诊断不明,建议上级医院就诊2021-01-31 胸部CT(甲泼尼龙前)2021-02-05 胸部CT (甲泼尼龙1周)激素治疗前后对⽐⼊院前部分检查2021-02-19 ⼊院症状及体征阵发性咳嗽,不剧烈,不影响睡眠偶有痰中带⾎丝及暗红⾊⾎块,量少偶有痰中带⾎丝及暗红⾊⾎块,量少活动后有⽓喘,登三楼感⽓促阳性体征:静息⼼率110次/分,右上肺叩诊实⾳,双肺呼吸⾳粗全⾝未见⽪疹,浅表淋巴结⽆肿⼤,⽆肝脾肿⼤,⽆双下肢⽔肿总结病史特点青年男性,个⼈史⽆特殊症状较轻微,但肺部病变累及多个肺叶,形态多样外周⾎嗜酸粒细胞升⾼⽓管镜未见明显异常常规抗感染⽆效,激素治疗病灶有所吸收初始治疗⽅案停⽤甲泼尼龙不使⽤ICS咯⾎量多时予⽌⾎治疗平喘对症完善检查,以期明确诊断双肺病灶伴嗜酸粒细胞升⾼诊疗思路肺实质疾病慢性嗜酸粒肺炎勒夫勒综合征⽓道疾病Churg-Strauss感染?药物?寄⽣⾍?⼊院相关检查超敏CRP:70.20mg/L⾎常规:嗜酸粒细胞 16.5% 1.54*10^9/L痰真菌荧光:-/+/+⼄肝两对半及丙肝、艾滋、梅毒抗体均(-)。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治疗及护理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治疗及护理
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等,缓解症状
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3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01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02
食物选择:多摄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
0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04
保持水分平衡:适当饮水,避免脱水
03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等,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04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清除感染病灶,防止病情恶化
03
手术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扩散
02
手术方式:根据感染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04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复发
辅助治疗
B
D
A
C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谢谢
生活护理
0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刷牙等
0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03
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
04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05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06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护理
STEP4
STEP3
STEP2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治疗及护理
01.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症状
02.
03.
目录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护理措施
1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症状
感染部位

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共38页

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共38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 蓝状菌)感染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唯一具有温度双相性的青霉菌,既能像大多数真菌一样在 常温(30℃以下)腐物寄生,还能在37℃的较高温环境中生长, 因而具有深部致病力,已成为很重要的人类致病菌。
流行及分布情况(1985年-):口
PM感染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广西、广东、香港及台湾等。 主要流行于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 亚国家。 而欧美国家患者多有涉足远东史。
发病情况
马尔尼菲青霉病一种少见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一 般情况下不会发病,但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以 致病。 在香港,8%艾滋病患者会受它感染,在广西 CD4≤200时近30%患者被感染,感染后若得不到 适当治疗,死亡率可达100%。
发病机制
至于病原菌何以从野生状态进入机体并引起感 染的途径,目前尚不是十分明确。
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之外的组织中常引起化脓性反应 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器官为肉芽肿性反应 反应无力和坏死性反应是进行性播散性感染常见一种反应 在巨噬细胞内外有酵母样菌体,呈圆形、椭圆形、腊肠形,
有横隔 HE着色不良,过碘酸染色(PAS)和银染色良好。
Here comes your footer
血清学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和甘露糖蛋白( MPIP)抗原检测 GM试验: GM是一种对热 稳定的多糖,水溶性,青霉菌细胞壁含量高 。 真菌细胞壁表面菌丝生长时,GM从菌丝 顶端释放,是最 早释放的抗原,青霉菌 在组织中侵袭生长时,GM释放入 血、体液,然后分布于血清、脑脊液,尿 液、肺泡灌洗液 等,利用小鼠单克隆抗体检测血清中真菌
发病部位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深部致病菌,可以侵犯全 身几乎所有系统、器官,血液、神经系统、骨髓 培养均发现有存在,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 感染,皮肤感染也很常见。
临床表现
发病隐匿或急性,潜伏期不十分明确,很多AIDS 患者痰中找到或培养出病原菌,但未见发病,说 明潜伏期可能很长。 因感染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发热、消瘦、贫血、淋巴结肿大。 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皮肤:坏死性丘疹,丘疹中心坏死,修复后可见具 有特征性中心部凹陷形同“小火山”或“脐窝状” 软疣状的小结。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脓血便。肝脾肿大 。 骨骼:溶骨性损害,骨周围组织出现皮下脓肿,但 小儿及AIDS患者少见。
马尔尼菲青霉病菌感染开始于吸入或食入孢子 或无荚膜酵母菌,对于正常人来说,机体抵抗 力很强,孢子或无荚膜酵母菌很快被清除,在 正常机体对真菌感染的免疫功能中,体液免疫 起到调理作用,而细胞免疫则在清除菌丝或孢 子囊中有重要作用。HIV主要侵犯CD4T淋巴 细胞,艾滋病患者(尤其晚期患者)由于CD4T 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深部真菌 感染发病率明显增加。
广西是最早报道的PM的地区,邓卓林等 进行性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J)广西医 学院万方学数据报 1984.2(1).1-3
分布特点
东南亚和我国南部地区特点为温暖、潮湿、适合 竹林和甘蔗生长、有竹鼠出没。于气候有关系, 通常春夏季南方雨水较多,真菌生长迅速,因此 也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多发的季节。
血清学试验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抗体. 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马尔尼菲青霉菌
抗 原(MPIP)和抗体。 应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尿 中 马尔尼菲青霉菌抗原。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半定量测定马尔尼菲青霉菌 抗 体或抗原。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20 目前国内应用抗原和抗体的方法少见报道。
甘露糖蛋白(MPIP)抗原检测
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MPIP特 异性抗体,血清评价特异度为100%, MPIP抗 体与抗原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3%,目前主要用于 科研
分子生物学法
巢式PCR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PM
基于马尔尼菲青霉18S rRNA基因设计了两对寡核苷 酸引物。 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外引物 (RRF1 and RRH1)是真菌通用引物。 内引物 (Pm1 and Pm2)是马尔尼菲青霉特异性引物。
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消化 道症状,皮疹,骨损害。
瞪篓叠 零嘉翟 X线胸片≯‘试 1二·二■—‘i●●一
胸片表现不典 型,主要以间 质性或实质性 病变为主。炎 症性改变。肺 们o淋{ 巴结钙化
不1常一墨见。


CT示肺内条索 状高密度影。

CT示肺内点状 高密度影及胸 腔积液。
CT示肺内斑片 状高密度影及 肺门淋巴结肿 大。
马尔尼菲青霉病皮疹
坏死性丘
疹,丘疹
中心坏死,
修复后可
见具有特
征性中心
部凹陷形
。■■■
同‘小火
山’软疣
状的小结,
无痒感。
,’-
)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尔尼菲青霉病皮疹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微生物培养
组织病理学检查
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感染
概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是马尔 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引起,主要 侵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一种真菌性疾病。
病原学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是法国Capponi 等 1956年从越南非正常死亡的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 肝脏中分离出的一种青霉 菌。1959年被命名。 马尔尼菲青 霉菌可生长在甘蔗和竹笋上,竹鼠(中华竹鼠、 银星竹鼠等 )为病原菌的宿主或携带者,是人兽共患的疾病。 第一例病 人为实验室意外。
临床表现
1、局限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病原菌进入人体后 仅局限在入侵部位,以局限于肺部的感染最为 常见,为病原菌孢子所致,其表现没有特征性 , 常易误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 , 有些病例为陈旧性病灶的从新活跃,免疫功 能 低下时可以发展为播散性感染。
临床表现
2、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 近年来我国报告的 病 例大多为这种类型。主要症状为发热,可达 39- 40℃,发热无规则,反复出现且持续时间长 。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