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上海中心大厦新型柔性悬挂幕墙系统资料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更在功能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空间利用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下面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其建筑高度达到 632 米,是中国目前已建成的第一高楼。
在设计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独特的螺旋式上升的外观造型,不仅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还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阻,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大厦的外立面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系统,既能隔热保温,又能降低能耗。
此外,建筑内部的空间规划也十分合理,包含了办公、商业、酒店、观光等多种功能区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施工过程中,上海中心大厦面临了诸多技术难题。
由于建筑高度极高,对施工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
例如,在混凝土泵送方面,需要采用超高压泵送技术,将混凝土输送到几百米的高空。
同时,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方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设置防护网、安装监控系统等。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对大楼的设备运行、能源消耗、人员流动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总高度达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其建筑形态优美而独特。
大楼的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架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承受了巨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同时,为了抵御迪拜炎热的气候,建筑的外立面采用了高性能的玻璃和铝板幕墙,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遮阳效果。
在施工方面,哈利法塔的建设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迪拜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方需要进行大量的地基处理工作。
此外,在超高泵送混凝土、钢结构安装等方面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汇报人:XX
2024-01-24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上海中心大厦概述 • 建筑结构与技术分析 • 机电系统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 运营管理与服务品质提升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分析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特点、设计 理念及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
通过精细化的抗震设计,采用隔震支座、耗能支撑等减震 技术,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 全。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爬模施 工等,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建筑材料选择与性能评估
1 2 3
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高强 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等优点,能够满足超高 层建筑的特殊要求。
智能化技术应用
大厦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果,如智能电梯、智能 空调系统等,为超高层建筑的智 能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绿色环保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注重环保和节能设 计,采用了先进的绿色建筑材料 和技术,对未来超高层建筑的绿 色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基本情况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 也是世界第二高楼,建筑主体为 119层,总高度632米,结构高度 为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 地下,可停放2000辆。
建筑设计特点
独特的外形
上海中心大厦外形呈螺旋式上升 ,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 穿至顶部,与城市的天际线和周
围环境相融合。
高科技应用
大厦采用了众多高科技技术,如智 能电梯、双层玻璃幕墙、风力发电 等,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的理 念。
上海中心大厦

角:1.5x4.8 C60
3 主:3.0x4.8 C70 角:1.8x4.8 C70 2 主:3.4x5.0 C70 角:2.2x5.0 C70 1 主:3.7x5.3 C70 角:2.4x5.5 C70
4%
4% 4% 4% 4% 5% 4% 1~5区平面 8根主巨柱+4根角柱
巨型柱截面优化设计
a) 九肢型钢分散布置,需通过缀板连
巨型柱截面优化设计
改进:
a) 可有效解决协同抗力和剪切破坏 两个关键问题。 b) 钢骨内部形成约束混凝土,提高 巨型柱的抗压能力和延性。
c)
在节点区域与伸臂和环带桁架的
连接较方便,伸臂和环带的力可 直传递给整个钢骨。
d) 钢骨可在工厂焊接完成,现场可
整体吊装,减少了现场焊接量。
第二阶段:“王”字形实腹式钢骨
腹墙厚(mm)
900 900 800 700 650 600 500 500
翼墙钢板 含钢率
4%(1F~3F) 3%(4F~8F) 2%(9F~13F)
腹墙钢板 含钢率
2%(1F~3F) 1.5%(4F~8F) 1.5%(9F~13F)
伸臂桁架
楼面体系
幕墙支撑体系
上海中心大厦的幕墙采用独特的内外分 离式双层幕墙系统,其内幕墙沿着楼板边 界呈圆柱形布置。外幕墙平面形状为与主 体楼面内切的圆角三角形,在高度方向, 三角形的外幕墙绕着主体楼面逐层旋转、 收缩,从而形成非常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外 部立面,并在内外幕墙之间形成贯通一个 功能区的12~15层高的中庭空间。
接以协调抗力。但型钢肢数越多,传力
越不直接,各肢协同工作的难度越大。 b) 伸臂只和中间三肢型钢直接连接,
需要通过大量的缀板连接后才能把力传
上海中心幕墙支撑结构设计概况

摘
要
上 海 中心 大厦建 筑 高度 6 3 2 m, 该 项 目的幕 墙设 计 采 用 了非 常独 特 的分 离式 双 层 幕 墙 系统 。
其 外幕墙 支撑 结 构采 用 了独特 的 柔性 悬挂 式幕墙 支撑 结 构体 系, 该 体 系具有 分 区悬挂 重量 大 、 支承 刚度 柔、 荷 载 效应 及 节点 构造 复杂 等特 点 。对该 幕墙 支撑 结 构体 系的 分析 与设 计有 关 内容进行 了介 绍 , 包括 结构 体 系布 置特 点 、 关键 荷 载及 作 用取值 、 主 要荷 载作 用 下结 构 的受 力特 性 , 以及 幕墙 与主 体 结构 的 连
层 旋转 、 收缩 , 从 而形 成 了非常 独特 的建 筑造 型和
1 工 程 概 况
正在建造 的上海 中心大厦 建筑 高度 6 3 2 m
( 图1 ) , 为 目前 在 建 的 国 内 最 高 的超 高 层 之 一 。 主体塔楼呈圆形 , 沿高度共设置 8道设备层将整 个塔 楼分 成 9个 功 能 区 , 每 个 区 的塔 楼 主体 为 一 圆柱 体 ( 图2 ) ,随着 高度 升 高 , 每 个 区楼 面 直 径
接 构造 。有 关分 析和 设计 方 法可供 其他 类似 项 目分析 、 设 计参 考 。
关键 词
上 海 中心 大厦 ,悬挂 式幕墙 支撑 结 构 ,结构 体 系选 型 ,结构 分析 与设 计
De s i g n o f Cu r t a i n W a l l S u p p o r t S t r u c t u r e S y s t e m o f S h a n g h a i To we r
a n d d e s i g n m e t h o d u s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c o u l d b e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d e s i g n o f s i m i l a r p r o j e c t s .
高层建筑实例__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六 文献出处
Abbs建筑论坛 筑龙建筑论坛 论超高层绿色建筑———兼述绿色建筑标准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与 技术策略 □ 顾建平 上海城投网
“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来说,保温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在冬 天,如果我有办法穿衣服保暖,就不会开暖气了;如果我在家的时候 ,可以脱掉衬衫穿T恤,就不会把空调温度调到太低。所以如果我能 像只是穿衣服或者脱衣服那样来控制大楼温度,我就可以建造一个能 源可持续的大楼了。但问题是这套系统成本很大。”
内外双层幕墙
上 海 中 心 大 厦 效 果 图
上海中心大厦
1 2
3 4 5
大厦基本信息
大厦功能、平立面分析
大厦外形设计分析
浅谈绿色建筑标准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与技术 策略 总结
一
大厦基本信息
上海中心大厦计划造124层,总高632 米,日接待游客量为16000人,预计在 2014年竣工。届时,它将超过台北101 ,成为上海乃至全中国最高的楼。同 时它也会紧随迪拜塔,成为世界第二 高楼。(前提当然是,半路上没有“ 程咬金“的出现。)
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辉应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城市天际浅谈绿色建筑标准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与技术策略真正的绿色摩天楼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多项最新的绿色环保技术工程将严格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和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造将是一座真正的绿色摩天楼同时也是世界上首座同时通过两大体系认证的摩天大楼
绿色建筑标准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与技术策略 On Super Tall Green Building-Also on Application of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to Shanghai Center Tower and Related Technical Strategies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设计案例。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
它的设计独特,融合了多种创新元素。
从外观上看,其螺旋式上升的造型不仅极具视觉冲击力,还能有效降低风阻。
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并非仅仅为了美观,更是基于对风荷载的深入研究和计算。
通过模拟风洞实验,设计师确定了这种螺旋形态能够减少大楼在强风中的摇晃,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功能布局方面,上海中心大厦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
底部楼层设置了商业空间,吸引了众多高端品牌入驻,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休闲选择。
中间楼层则主要为办公区域,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办公设施,满足了各类企业的办公需求。
而顶部楼层则设计了观光平台和高级酒店,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整个上海的壮丽景色,享受高品质的服务。
在绿色节能方面,上海中心大厦也有出色的表现。
大厦采用了双层幕墙系统,外层幕墙为玻璃,内层幕墙为铝板,中间形成的空气腔可以有效地隔热和保温,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此外,大厦还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为大楼提供部分电力和非饮用用水,减少了对外部能源和水资源的依赖。
案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其高度达到了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
它的建筑外形简洁流畅,线条优美。
整个建筑的立面采用了玻璃和金属板材相结合的方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结构设计上,哈利法塔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扶壁核心”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外部的钢结构框架组成,能够有效地抵抗风力和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确保大楼的稳定性,工程师还在大楼的底部设置了巨大的基础,将大楼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地基上。
上海中心幕墙支撑结构设计概况

上海中心幕墙支撑结构设计概况何志军【摘要】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632 m,该项目的幕墙设计采用了非常独特的分离式双层幕墙系统.其外幕墙支撑结构采用了独特的柔性悬挂式幕墙支撑结构体系,该体系具有分区悬挂重量大、支承刚度柔、荷载效应及节点构造复杂等特点.对该幕墙支撑结构体系的分析与设计有关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结构体系布置特点、关键荷载及作用取值、主要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特性,以及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有关分析和设计方法可供其他类似项目分析、设计参考.【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年(卷),期】2014(030)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上海中心大厦;悬挂式幕墙支撑结构;结构体系选型;结构分析与设计【作者】何志军【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正在建造的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632 m(图1),为目前在建的国内最高的超高层之一。
主体塔楼呈圆形,沿高度共设置8道设备层将整个塔楼分成9个功能区,每个区的塔楼主体为一圆柱体(图2),随着高度升高,每个区楼面直径逐渐缩小。
该项目的幕墙采用了独特的内外分离式双层幕墙系统,其内幕墙沿着楼板边界呈圆柱形布置。
外幕墙平面形状为与主体楼面内切的圆角三角形,在高度方向,三角形的外幕墙绕着主体楼面逐层旋转、收缩,从而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外部立面,并在内外幕墙之间形成贯通一个功能区的12~15层高的中庭空间(图3)。
由于外幕墙远离主体结构,其幕墙板块重量和水平风力无法直接传递至相应标高的楼面结构。
为此,设计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分区悬挂式幕墙支撑系统作为玻璃幕墙支撑结构。
结合主体结构竖向分区情况,整个幕墙系统分8段悬挂于每区设备层的悬挑桁架外端,每段约承担12~15层(约60 m)高的玻璃幕墙重量。
该幕墙支撑结构系统造型轻巧、承重大、竖向变形大,相关结构构造复杂,结构设计难度大。
上海中心主体结构采用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结构体系(图4),巨型框架结构由8根巨型柱、4根角柱、8道环带桁架组成[1,2]。
上海中心大厦独特的内外双层幕墙及其支撑结构体系

建筑 师对外幕墙视觉通透的要求 ,外幕墙支撑结构采用 了
“ 钢 吊杆一 水 平环梁一 径 向支 撑 ”组成 的柔性 吊挂支 撑体 系 , 该 结 构 具 有 传 力 路 径 简 洁 、结 构 与建 筑 幕 墙 形 态 高 度 吻 合 、视 觉通 透性 强等优 点 。 玻璃幕墙 的主要支 撑体 系由水平周边 曲梁 ( 3 5 6 mm ×
均 设置 了径 向桁 架作 为幕墙 结构 的支承 系统… 。
图1 上海中心大厦幕墙的 “ 钢 吊杆- 图2 施工 中的上海中心
水平环梁一 径 向支撑”体系
大厦幕墙支撑结构
上 海 中 心 大厦 典 型 区采 用 了独 特 的分 区双 层 幕墙 体
用 鳍状 竖 向桁 架 及其 支撑 。本 文分 别具 体 介 绍上 述 3种独 特 的幕墙 支撑体 系。
采取 了 双环 梁 结构 体 系 ;塔 冠 幕墙 支撑 结 构体 系 大 致 采
作者简介 :程 穆 ( 1 9 5 6 一 ),男,本科,高级工程师 。 通讯地址 :上海市石门二路2 5 8 号( 2 0 0 0 4 1 ) 。 收稿 日期 :2 01 4 - 0 5 — 0 9
Hale Waihona Puke 2 2 mm )和 径 向 水 平 钢 管 支 撑 ( 21 9 mm ×1 3 mm ,
上海 中心大 厦独 特 的 内外 双层 幕 墙 及 其支撑 结 构体 系
程 穆 汪 立 军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工程 建设 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 0 0 0 4 1
摘要 :建造 中的上海 中心大厦采用 了独特 的内外双层幕墙 系统 。其 内幕墙沿着主体结构楼 板边缘呈圆柱 式布置 ,外幕 墙 系统则是这座建筑 区别于其他超高层建筑 的显著特 点之一。外幕墙采用了结构轻盈 的柔性 吊挂支撑体 系,远离主体 结构且扭转收缩 向上 ,共 分底部1 区幕墙 、中部2 — 8 区幕墙 ( 典 型区 )、顶部塔 冠幕墙3个独立区段。外幕墙分区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剖析上海中心大厦新型柔性悬挂幕墙系统
【打印文章】
中国最高建筑——上海中心大厦的幕墙系统采用了独特的双层幕墙系统,其中内幕墙沿楼面边缘呈圆柱式布置,外幕墙平面呈圆角三角形,且呈现扭转收缩上升的几何形态,远离主体结构悬挂在上下两道加强层之间。
由于外幕墙体量巨大、几何形态不规则,且采用柔性的支撑结构体系,给外幕墙的分析、设计、建
造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
1 工程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与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相邻,为一栋多功能的摩天大楼,主要用于办公用途,同时配有酒店、商业、观光等其他公共设施。
塔楼结构高度580m,建筑总高度632m。
地上酒店区、办公区、观光区共124层,顶部设备用房5层,此外还有裙房7层,地下室5层,总建筑面积共58万m2。
塔楼主体结构采用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结构体系。
巨型框架由8根巨型柱、4根角柱及8道位于加强层的箱形空间环带桁架组成。
巨型柱和角柱均为钢骨混凝土柱,分别在8区顶部和5区顶部终止。
两层高的箱形环带桁架既是抗侧力体
系巨型框架的一部分,也是建筑周边次框架柱的转换桁架。
核心筒平面形状沿高度根据建筑平面功能作相应调整,底部平面为30m×30m的方形布置,中部为切角方形布置,顶部为十字形布置。
塔楼的2,4~8区共设置了6道两层高的伸臂桁架。
伸臂桁架将巨型柱与核心筒联系起来,既能约束核心筒的弯曲变形,又能高效地利用周围的8根巨型柱以减小结构的整体变形和层间位移。
此外,各分区的加强层均设置了径向桁架作为幕墙结构的支承系统。
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独特的内、外双层幕墙系统,内幕墙沿着楼板边缘呈圆
柱式置。
远离主体结构且扭转收缩向上的外幕墙系统是这座建筑区别于其他超高
层建筑的显著特点之一。
外幕墙平面形状呈一个三边鼓曲、三角倒角的等边三角形,在高度方向,绕着圆柱体楼面逐层旋转、收缩向上,由此导致内外幕墙在空
间上分离。
整个外幕墙系统被外伸的设备层在垂直方向上分成相对独立的9个区域(9区为塔冠区),每个区在内外幕墙之间形成宽度变化并向上延伸的12~15层、高约55~66m的流线形中庭空间。
外幕墙从底到顶经过120°的旋转上升,创造了形态柔和、螺旋上升的锥体建筑形态,赋予了整个塔楼一个非常独特标志性的造型和外部立面。
整楼外幕墙总面积约13.5万m2,共由17000余块板块组成。
2 幕墙建筑设计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师创造性地设计了从未在超高层建筑中大规模使用的
双层独立玻璃幕墙,内外两层幕墙相互脱离,并只在休闲层与设备层相接,形成21个高挑、通透的中庭空间,使电梯转换层(休闲层)被充分利用成“空中大堂”,如同“垂直”城市中的空中街区广场,成为大楼各区的社交与配套服务中心,可以就“近”为空中大堂所连接的12~15层的人们提供餐厅、银行、商店等基本的配套服务,降低了人们下到地面的交通需求,既减少了麻烦,也降低了能耗。
另外,双层独立幕墙就像是大楼的两层皮肤,两层皮肤间的空间,通过通风
设备的调节,可以在大厦内部和外部之间充当良好的缓冲带,就像保温瓶一样发挥节能作用。
3 幕墙几何形态
上海中心主楼的几何外形在随高度上升的过程中围绕塔楼的几何中心,同时发生旋转和收缩两种变化。
对于构成主楼旋转表皮的几何元素,设计中从工程学和美学双向角度,进行了反复论证优化。
4 风荷载研究
风荷载往往是幕墙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特别是对于上海中心大厦这种外立面比较复杂的超高层建筑,合理确定外幕墙设计的风荷载,对幕墙系统的安全尤为重要。
5 支撑结构系统设计
如何实现上海中心扭转收缩上升的外立面幕墙是整个塔楼结构设计的一个
关键, 该幕墙突出的特点是几何造型非常不规则且与主体结构规则的几何形态不
匹配,幕墙远离主体结构,同时对幕墙的视觉效果要求很高,在幕墙支撑体系的比选阶段,曾提出了刚性三向网格支撑结构方案及水平桁架-吊杆方案。
三向网格支撑结构方案的优点是结构变形小,施工难度较低,但是,该方案对建筑外立面影响较大,结构用钢量大。
水平桁架-吊杆方案,竖向采用吊杆,视觉通透性较好,但水平向杆件较多,严重影响中庭视觉效果。
基于幕墙通透轻盈的要求,最终采用了分区悬挂的柔性幕墙支撑结构体系,
该体系可有效地协调外幕墙不规则的几何形态和规则主体结构间的几何关系,同时相对主体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变形,从而减小结构构件内力,优化构件截面与形式。
各区幕墙支撑体系均为独立的基本单元,并且采用相同的,由“吊杆
-环梁-径向支撑”组成的柔性悬挂式幕墙支撑结构体系。
6 幕墙及支撑结构节点设计
由于幕墙系统与主体结构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竖向相对变形差,幕墙支撑与主楼的连接节点须有良好的吸收变形的能力。
为此幕墙支撑结构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采用了一些吸收变形的构造措施,以保证幕墙系统正常工作。
(1)底环梁竖向伸缩节点:该构造主要吸收变形量较大的主体结构的设备层
变形、主体结构的压缩变形、风荷载等引起的两个设备层间相对竖向变形以及吊杆伸长变形,防止底层板块系统受到挤压而破坏。
(2)径向支撑与楼面结构连接节点
一般径向支撑采用铰接构造以吸收环梁与楼面的竖向位移差。
对于长度很短的径向支撑,其线刚度大,对其两端的位移差非常敏感,采用滑动连接构造,以
降低支撑因两端的位移差所产生的次内力。
(3)限位约束滑动构造
限位约束构造设置于幕墙与楼面相切处,为幕墙提供扭转约束并允许幕墙相对主楼上下自由运动。
(4)幕墙转接件
幕墙转接件构造主要调整支撑钢结构自重和幕墙单元板块自重作用下环梁
的竖向不均匀变形。
(5)板块插接构造
上下两层幕墙板块插接构造主要吸收在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下幕墙板块铝框与支撑结构环梁间的相对变形,温度作用下幕墙钢吊杆与铝框热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相对变形,以及幕墙加工、安装时产生的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