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与朝花夕拾

合集下载

野草和朝花夕拾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四节《野草》和《朝花夕拾》鲁迅不仅创造了现代小说的经典《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更在传统文学最具实力的散文领域(另一个领域是诗歌),也创造了堪称经典的《朝花夕拾》与《野草》。

这真正显示了鲁迅的创造活力。

《朝花夕拾》与《野草》一方面在鲁迅的著作中,是最“个人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的创作提供了两种体式,或者说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

在这个方面也是显示了鲁迅“文体家”的特色的。

《朝花夕拾》一、《朝花夕拾》成书经过:《朝花夕拾》共收散文十篇。

这些作品写于1926年2月--11月,因为是"回忆的记事",鲁迅自己称它为“回忆文”。

最初在《莽原》上连载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8年结集出版时改为《朝花夕拾》并由鲁迅加作一篇《小引》,篇目增加为11篇。

《朝花夕拾》其实就是对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

“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写法。

所以鉴赏《朝花夕拾》,不妨多注意其笔墨情趣。

二、思想内容:是鲁迅自己生活、思想、心灵发展历程的真实而完整的记录,具有一种浓厚的中年意识,充盈着一种美好的,淡淡的愁绪。

展现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成年的思考。

1、个人生活和思想的真实记录。

《朝花夕拾》十篇文章,按年代顺序编排,相当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个人从童年到青年,大致是从六,七岁到三十二岁(约1886-1912)这一时期的主要社会经历和思想的变化与发展。

《阿长与山海经》(1926.3.30)《五猖会》(1926.5.2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9.18)《父亲的病》(1926.10,7)等前七篇,描绘了童年时期在家庭和私塾的生活情景。

《琐记》(1926.10,8)主要写下了离开故乡去南京学习的经历,《藤野先生》(1926.10.12)和《范爱农》(1926.11.18)记录了留学日本、回国教书以及辛亥革命中的生活片断。

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

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

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野草》和《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最知名的两部散文集子,并不厚重,但已足够:足以让我们好好咀嚼品味,足以让我们对先生些许了解。

今天为大家带来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有位哲人说过:人与人之间存在永恒的误会。

所以,不要妄想得到真正的理解,。

孤独一出生就已经注定。

不管谁,都难免要受寂寞孤独的袭击,只不过是时间和程度的问题,你个人的态度问题。

而如假设鲁迅先生,在我看,他便是顽固而深刻地寂寞了一生,偶尔也是有挣扎的,不过徒劳而已。

鲁迅的散文是“为自己”的。

假设想接近他,也必然要从这入手。

为自己,于是较其他的文章在情感上也更坦诚些,更原始些,也更接近于他的灵魂与脾性些。

中国之散文家向来有斗士与隐士之分,斗士拿散文当利剑,而隐士那么把散文当雕刀。

向来,鲁迅先生便为斗士之典范和英雄,他特立独行,有宁为玉碎的血性,即使剑术并不“高明”,也一定要刺中敌人的要害。

然而,在我看来,只凭鲁迅先生的散文就给他定个斗士的名号并部十分的妥当。

从散文上看,我更愿意说鲁迅先生是一位高超的琴师,是武侠中江湖里的高人。

他弹奏,于敌人而言,那琴声是由弦上拨出的一把把利箭,一箭穿心。

不见血,却可以让他们莫名痛苦,慢慢腐烂,直到死亡。

而于单纯的人来说,那乐音却犹如高山流水,开启心扉,引起共鸣,干净灵魂,悦耳、悠扬、温暖。

《野草》和《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最知名的两部散文集子,并不厚重,但已足够:足以让我们好好咀嚼品味,足以让我们对先生些许了解。

因为一个人的散文写成什么样子,如何写,是与他的散文观,即与他的性格是血脉相连的。

在书中,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般从我们眼前经过,从我们脑中走过的便是先生!朱自清先生也认为散文“意在表现自己”,尚写“独得的秘密”。

《野草》是作者的自言自语,也许有许多人觉得它晦涩难懂,也许有人觉得它不知所云,也许有人因它而恐慌不安了,也许······但我觉得,不管怎样,它一定会触动你,触动每一个读者心里的某根弦,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抚或伤。

《野草》读后感

《野草》读后感

《野草》读后感《野草》读后感1《朝花夕拾·野草》这本书的作者是鲁迅。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鲁迅原名是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贡献。

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是:这本书收录了鲁迅先生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佳作,以及“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所著的《回忆鲁迅先生》。

其中回忆散文诗集《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颇具影响力的散文诗集《野草》,描述出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故事新编》是以远古神话的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则为读者重现出了一个极具魅力文化的鲁迅。

看完了这本书后,我觉得鲁迅的__里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的写作方法,使我意犹未尽,这时候我才感受到鲁迅的童年原来是那么美好,有那么多的新鲜事。

还有老舍对鲁迅先生作品的评价: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对于这句话,我似懂非懂。

我觉得这句话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看过了“鲁迅全集”的目录,就没有人敢说鲁迅先生不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而“渊博”两字不能够表现出鲁迅高超的文笔技术,只能是在夸奖鲁迅的词中算是沧海一粟的了。

叶圣陶也说过: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的心里。

一代文豪回忆难以忘怀的年少往事的不朽名作,以浓郁的情感写就了充满深刻寓意的散文诗集,多角度的刻画出了这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野草》读后感2世界上什么东西力气最大?是植物的种子,鲁迅先生的《野草》读后感。

这星期,我学习了夏衍一篇很著名的散文--《野草》。

作者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压的蔑视,以及对民众力量的信赖。

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

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

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500字1坐在藤椅上,杯中的茉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轻轻地弥漫在身边,手捧着那本淡绿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独特的童真,随着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飞向那曾属于我们久违的世界……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唤发着淡淡的清香,顶着残阳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与芳菲,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

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也是不幸的儿,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游玩,他可以静静地听油蛉在低唱;他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捉鸟……但同时他却承担着超越年龄的负担,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着放弃,抑制自己的欲望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小小年纪的他就要着失去双亲的痛苦,小小年纪的他就要学会着承担一个家的重任……或许,这就是那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在这个时光中鲁迅学会了长大,学会了承担,学会了思索,而我随鲁迅也懂得了成长……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不在于你有多美的文字,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而鲁迅先生做到了,他用他平淡朴实的语言唤发了多少人的思考,唤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我喜欢坐在藤椅上,依偎在外婆的怀里望着满天的星星,在宁静的月光下,数星星。

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享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如今的我,离开了过去,不再拥有过去那些时光了。

这,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同时却多了一份充实。

现在的我拥有着许多许多的书。

每天在书中遨游着,努力地学习,拼命的争取明天。

或许这很累很累,但我却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成熟。

这或许是在过去那些美景中领会不到的吧!朝花夕拾野草读后感500字2说到《朝花夕拾》人们便会想到鲁迅。

那我先来介绍一下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被后人称为民族魂。

鲁迅的代表作散文诗集

鲁迅的代表作散文诗集

您好!
鲁迅的散文诗集有《朝花夕拾》和《野草》。

1、《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的一生著作过很多散文与诗集,其中,在收编成册之后主要以《朝花夕拾》《野草》为主,其中《朝花夕拾这一本散文集主要记载了鲁迅儿时的一些记忆。

比如《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便是记载了鲁迅先生儿时一些对家中植物园的记忆以及后期在学堂里的一些难忘回忆,在其文章中大量的场景描写以及个人内心独白。

2、《野草》
除了《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之外,《野草》也是鲁迅先生的另一本重要的散文集、诗集,与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不同,其中各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此来通过这种状态对当时旧中国现实社会的批判。

这篇散文集之所以命名为野草,主要是因为文章主要通过对野草生命力和拼搏力的赞美与肯定,以此来表达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与对人民力量的肯定。

鲁迅先生散文特色
《朝花夕拾》侧重于世态人情的描画,既侧重于生机盎然的自然情境与满含生趣的少年行动的真切忆述,又侧重于带着宽厚的亲情刻画活生生的人物、比如藤野先生、范爱农、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

作者没有生硬地用道德家的视角写他们,而是以情感带动回忆的笔。

与《朝花夕拾》“闲话”风格截然不同的散文诗集《野草》则呈现了另一种鲁迅风。

在《野草》里,鲁迅的笔下,涌出了梦的朦胧沉重和诡异,鬼魂的阴森与神秘,神幻的场景,荒诞的情节,不可确定的模糊意念,难以理解的反常感觉。

——容选自网络,仅供参考。

朝花夕拾野草批注

朝花夕拾野草批注

以下是《朝花夕拾》和《野草》的批注:
《朝花夕拾》批注:
1. 这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往事的散文,充满温馨、亲切和幽默,展示了鲁迅先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力的另一面。

2. 文章中出现了很多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人物,如闰土、阿长、柳妈等,通过他们的言行,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

3. 文章中还提到了很多鲁迅先生小时候喜欢的事物,如百草园、三味书屋等,这些事物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4. 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野草》批注:
1. 《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诗集,主题是关于生命的哲思。

2. 文章中运用了很多寓言、象征和隐喻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悟。

3. 文章中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对于死亡的探索,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4. 文章中还涉及了很多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描写,这些描写与文章的主题紧密相关,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于生命的珍视。

鲁迅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

鲁迅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
《鲁迅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是一本集结了鲁迅先生的多 部重要作品的文集,其中包括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和《野草》 等多部经典作品。这本书不仅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更是体现了他对于时 代、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阅读感受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社会的批判与反思是如此的尖锐而深 刻。他的文字如同手术刀一般,剖析着社会的病根,揭示着人性的弱点。他的笔 下,无论是《呐喊》中的狂人,还是《彷徨》中的阿Q,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现象 的缩影,他们的命运与遭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目录分析
《野草》和《朝花夕拾》则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和随笔集。这些作品以其独特 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社会的深 刻洞察。无论是描写自然景物还是回忆往事,鲁迅先生都能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 的哲理打动读者的心灵。
目录分析
通过对《鲁迅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的目录分析,我们可 以看到鲁迅先生在不同文学领域中的卓越成就和深刻思考。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性的复杂面貌,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探索真理的 宝贵财富。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 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鲁迅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鲁迅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重要 汇集,涵盖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等。这本书的摘录, 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风格,对于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创作有着极 其重要的价值。
精彩摘录
在《呐喊》中,鲁迅用锐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民族未来 的深切忧虑。其中,《狂人日记》中的一段摘录尤其引人深思:“我翻开历史一 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 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段文字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文学研究]野草和《朝花夕拾》

[文学研究]野草和《朝花夕拾》

• 《五猖会》
•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 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 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 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 摧残。
•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 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 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 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 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 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 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 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 第四节《野草》和《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一、《朝花夕拾》的成书过程: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小引
《狗·猫·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二十四孝图》
《琐记》
《五猖会》
《藤野先生》
《无常》
《范爱农》
后记
•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 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 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 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 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二十四孝图》——一讲中国古代 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 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 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 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 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 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老 莱 娱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 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 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 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 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 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 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 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 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 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 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 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 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 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闲话风”的独特价值:
• 1、以传统文学表现手法融进现代思想 与精神。
• 2、“任心而谈”,是对“布道式”、 “说教式”散文的一个超越,体现了 五四时代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平等精神、 率真之气,及文学创作的自由精神。
“独语体”散文的独特价值:
• 1、具有自我审视的性质,具有强烈的 内省精神。
• 2、借鉴了来自异域的象征主义的创作 手法,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开辟了 新的道路。
秋夜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 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 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 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睒 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 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 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 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 Petofi Sa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 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 有死。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 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 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 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 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 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 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 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 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 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 天空闪闪地鬼睒眼,直刺着天空野草》
1、《野草》是散文诗集,鲁迅 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最早的创作 者 2、《野草》写作时是鲁迅思想 最矛盾和困惑的时期,故《野草》 以抒写内心、解剖心灵为主要特 色,“我的哲学都在《野草》 里”。
3、《野草》的艺术风格——“独 语”体散文文风。
(1)具有“自我审视”的写作姿态: 抒发自己灵魂深处的紧张、焦虑、矛 盾,包括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并 引向哲理性的思考。
鬼睒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 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 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 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 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 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睒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 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 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 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 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 我旋高了。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 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 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 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 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 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BACK
希望
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
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
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希望
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 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 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 同创作于1924—1926年间,《野草》 (1924.9—1926.4)最初发表于《语 丝》,保持《自言自语》(1919)的 文风,《朝花夕拾》(1926.2—11) 最初发表于《莽原》,原名《旧事重
提》,这两部散文集是鲁迅最个人化 的文本,开创了现代散文两个传统— —“独语体”和“闲话风”。
《野草》与《朝花夕拾》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 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 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 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 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 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 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 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 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 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 缩着。
•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
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
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
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
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然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
(2) 构思奇特,多采用象征、联想、 变形等手法,营造奇幻诡谲、神秘幽 深的艺术境界;
(3)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 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秋夜
二、《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是回忆性的散文
2、《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闲话体散 文文风:
具有余裕从容的文风,率性而谈,最大 限度地保留生活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和 复杂性。
• 《野草》与《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创作的 潮流,这可以更多地从文体与写作的姿态上去理 解。
• “闲话风”是对《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 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 谈”的“漫笔式”的写法。
• 《野草》的风格与写作姿态可以用“独语”来概 括。这主要是逼视与抒发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 紧张、焦虑,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意识 与潜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