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减少的原因和危害
浅谈森林破坏现状及保护对策

浅谈森林破坏现状及保护对策【内容摘要】随着不断增长的经济和人口压力,森林消失和森林破坏的形势日趋严重,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多起森林遭受破坏的大案,造成的损失都是无法用简单的数据来比拟的。
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成为迫在眉睫,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森林资源遭到重大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现象的屡禁不止,笔者多年从事森林保护工作,重点就这一现象产生的缘由展开分析,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森林涉林案件森林保护对策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衣食住行都源于此,后来祖先们搬出森林,但仍仰赖森林提供生活所需,森林与人类从很久远的年代开始,已成为密不可分的部分。
然而,由于人们对森林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与破坏,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变小,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干旱少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
因此,森林对环境和生态的价值远远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价值。
一、森林的重要性(一)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气,排出0.9kg二氧化碳。
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
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
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二)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也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
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
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生理活动的旺盛,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
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三)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
环境问题之五森林锐减

思考一下: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5.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多发
➢ 不管在气候干旱(年降雨量300-600mm)的北方还 是多雨的南方(年降雨量可达2000-3000mm),都 有这样的现象:70-80%的降雨量集中在七、八、 九三个月内。在南方的许多地区,这种降雨方式决 定了一年的气候只分两个季节:干季和雨季。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
苔蘚
热带雨林外观 熱帶雨林內观
羊齿类植露生物层植物(含板根)
三、世界森林资源的特点
试分析:世界森林主要分布哪些地区?
三、世界森林资源的特点
1、世界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现有森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美洲、亚洲 北部、东南部、非洲赤道地区。
2、世界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覆盖率低,森林面 积减小的趋势仍在继续。 历史上,地球陆地的2/3曾生长着茂密的森 林,后来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森林面积 不断减少。现在世界森林面积约有28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约为22%。
什么是森林?
森林是指森林生态系统,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 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它既包括了地上部分 的生物群落、也包括了土壤及其这里的生物系统、 以及树木冠层以内的大气所构成的综合体;并又 认为这个综合体内的所有生命与非生命成分之间, 在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纽带的联系中,构成 了一个有机整体。 森林是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功能、动态、相互作用 和相互联系、稳定平衡、对外开放的特征。
(2)调节气候
➢ 从全球来看,森林生态系统是控制全球变暖的 缓冲器;
➢ 从地方区域来看,森林冬暖夏凉,能不断改变 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光、温、水等气候因子进 行调节和分配,与无林区相比,夏季日平均气 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因 此称之为天然“空调”。
高中地理·选修6-第3章 第1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答案】B 解析:城市森林并不以提供有形林产品为主,A项错误;C、D两项 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而非经济效益;城市森林改善了城市的投资环 境,促进了经济发展。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是否可以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得以 补偿?人工林和原始森林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效益吗?
【答案】虽然原始森林面积的损失,可以人工造林部分得到补偿, 但是原始森林的生态功能却往往不是人工林所能弥补的。原始森林,尤 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 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 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森林资源破坏 读下图,回答(1)~(2)题。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1)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
(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答案】D
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配中图版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 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 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 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生物 多样性减少。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林地环境保护方案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减少废弃物产生和随手丢弃行为 。
05 科研技术支持
CHAPTER
林业科研进展及成果应用
林业生态学研究
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为林地保护提供科学依 据。
林业遗传育种研究
通过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培育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好的林 木新品种。
森林培育技术研究
技术手段落后
林地资源监测、管理、保护等技术手段相对 落后,无法满足当前保护工作的需求。
02 保护目标与原则
CHAPTER
保护目标设定
维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林地内的珍稀濒危物 种及其栖息地,促进物种 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维 持与恢复。
保障生态安全
防止林地退化、水土流失 等生态问题,确保林地的 生态屏障功能。
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参与模式探讨
政府引导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 和公众参与林地保护,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企业参与
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采用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 ,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和污染,同时参与林地保护和恢复工 作。
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
社会组织和公众应积极参与林地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志 愿服务、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林地环保事业。
多元化保护与利用
在保护林地环境的同时,未来将探索更多元化的利用方式,如发展林下经济、开展自然 教育等,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01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林地环境保护的法律 法规体系,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 法律保障。
02
加强科研支持
03
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大对林地环境保护相关科研工 作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在 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环境学概论——论森林面积减少

曲阜师范大学学校:曲阜师范大学院系:地专业:姓名:学号:目录前言 (1)森林功能 (3)减少原因 (14)危害 (38)解决方法 (39)前言一、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现状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全世界森林面积在1990-2000年的十年间每年平均减少940万公顷。
专家指出,这一现象已经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森林和土表植被的减少不但可以导致耕地退化和气候变化,而且将对整个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影响。
森林面积近几年的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
在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
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摘要】《科学与未来》杂志报道,目前,全世界森林面积已经下降到38.7亿公顷,占地球表面积的30%,相当于人均0.6公顷。
该杂志援引联合国有关机构公布的统计数字说,在过去的十年间,全世界森林自然增长及植树面积每年仅为520万公顷,而森林砍伐面积却高达1460万公顷,出现严重的“入不敷出”。
关于植树造林,这家杂志指出,植树造林只是近几年的事,人工造林面积也仅占全世界森林面积的5%,而且其中一半以上生长不足15年。
此外,植树造林行动并没有引起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如亚洲2000年的植树面积占全球当年植树面积的62%,高居世界各地区之首,而世界其他地区则大为逊色。
二、我国森林面积减少现状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20世纪80年代,森林覆盖率仅为12.7%,森林蓄积量86.6亿立方米。
人均不足9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现有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或边疆地带,各地区森林覆盖率的差异十分悬殊。
统计资料表明:云南省1950年森林覆盖率为50%,平均九年遭到一次大的水旱灾害。
由于乱砍滥伐等破坏,到1980年森林覆盖率仅为24.9%,影响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1950~1980年间竟发生了11次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环。
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佟修张春华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年第05期加强林地管理,实现林地的宏观控制,建立最佳用地结构,保证林地充分合理利用,坚决制止乱占滥用林地,促进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是维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一、林地的重要性林地是国家划定的用于发展森林的土地,它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
林地作为林业基本的生产资料,它不同于大部分生产资料在使用中逐渐损耗,林地由于森林的恢复作用,在长期利用过程中,会长久保持一定的肥力,具有再生性特点。
林地既属于土地,同时也属于森林资源,是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很少,加快林业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造林,以期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而每年又有大面积的林地因各种原因被非法侵占,造成林地资源大量流失,森林面积锐减,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二、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非法占用林地现象严重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1989-1993年)和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1984-1988年)相比,清查间隔期内,有林地面积净增803万公顷。
年增长率6.66%。
但间隔期内有林地逆转情况十分严峻。
由于毁林开荒、基本建设、挖煤、采石、开矿、修水库等原因,全国平均每年被占林地44万公顷。
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平均每年有56.2万公顷森林被改变用途或征占改变为非林业用地,216.3万公顷非林业用地。
国家林业局在2001年全国200多个县的抽查中,查出非法征占林地项目达1124个,占检查项目总数的73.6%。
全国每年发生的乱砍滥伐、过量采伐、森林火灾、病虫危害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有756万公顷。
有林地转变为无林地、灌木林地及疏林地。
有林地逆转现象使有林地面积增长速度和实际成效受到严重影响。
2有偿使用制度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促进了森林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以及林地有偿使用,林地资源有价值问题取得普遍的共识。
退化林的形成原因与治理修复对策

退化林的形成原因与治理修复对策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退化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全国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第一大林业生产国和消费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也要看到,我国森林资源面临临着“生态失衡”、“人为破坏”、“过度开发”等问题,因此,加强退化林的治理修复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讲点分析退化林形成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治理策略。
关键词:生态环境;退化林;治理策略;形成原因退化林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功能退化现象,包括树木的衰老、干枯、死亡、虫害、病虫害等。
在我国,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破坏,森林资源逐渐减少,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
据数据统计,全国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的12.5%下降到目前的22.04%,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1%下降到15.5%,森林蓄积量从1.6亿立方米下降到2.3亿立方米[1]。
因此,要加强退化林修复,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退化林形成的原因(一)造林树种选择不合理由于在选择种植树种时未退化林形成的原因:造林树种选择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由于在选择种植树种时未按规定进行林分结构调整,导致林分密度过大,造成林分质量下降,影响林分生长。
其次,由于人为因素,如砍伐、放牧、采伐等,造成林分密度降低,影响林分质量。
并且也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造成树种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导致树木死亡[2]。
如果造林树种选择不当,就会出现大量的病虫害,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另外,在幼林龄时期没有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导致树木生长缓慢,甚至出现退化现象,同时人为因素造成林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影响林地植被的生长。
(二)蛀干害虫危害由于人工防护林的种植树木过密,造成虫害发生,而且树木生长速度过快,导致树木根系受损,树木的抗病能力下降,病虫害就会大量繁殖,最终引起林木枯死。
我国林业生态的修复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林业生态的修复现状以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林业生态的修复现状以及对策分析引言我国是一个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森林资源。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林业生态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这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重视,我国开始重视林地生态的修复工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修复林地生态,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对林地的保护等。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林地的退化现象依然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强修复工作。
本文将对我国林业生态的修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国林地生态的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问题意识在我国林业生态领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林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林业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挑战。
林木资源的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林地退化现象。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问题也给我国林业生态带来了影响。
问题意识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林地过度开发和滥伐导致了森林资源减少和生态系统失衡,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林地退化严重影响了土壤水土保持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林地退化还造成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
我国林业生态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困难,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善。
只有增强问题意识,深刻认识到林业生态修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才能真正推动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我国林业生态现状分析我国林业生态系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林业生态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改善。
我国林业资源分布不均衡,林地结构单一。
大面积的天然林已被砍伐,导致许多地区生态系统失衡、土地沙漠化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顷,占森林总面积的2.4%。
• 第十八条 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 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收、征用林地的,经县 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 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 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 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 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 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 定期督促、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 林植被的情况。
•
较有深意的表现出政府林业部门的监督, 审核等力度不强。
第5次森林资源调查表明: 我国林地被大量蚕食
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平均每年有5 6.2万公顷森林被改变用途或征占改变为非林业用地,21 6.3万公顷的林业用地逆转为非林业用地。 国家林业局在去年全国200多个县的抽查中,查出非 法征占林地项目达1124个,占检查项目总数的73.6 %。全国每年发生的乱砍滥伐、毁林开垦、乱占林地和违法 运输、违法经营木材等各类林业行政案件一直保持在50万 起左右,且大案、要案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国家林业局介绍,乱砍滥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和毁林 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歪风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一部分是少 数群众受经济利益驱动造成的外,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领导 对国家法令置若罔闻,带头违法毁林;部分林业部门与盗伐 分子相互勾结,甚至监守自盗。
破坏森林的后果
Lonely
产生气候异常
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加剧水土侵蚀
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
我们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
1、加强宣传力度,让大家知道保护森林的 重要性 2、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 3、封山育林和人工栽培相结合,扩大森林 资源 4、对于分散的树木做好监管和维护工作 5、适度开采森林资源(保证其他保护工作 所需资金),合理开发森林资源 6、制定相关法律,严肃保护森林的地位, 和宣传提高保护森林的意识相结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认识森林资源减少
•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 林、林木的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 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守 本法。
问题是不是出现在森林“培育种植”,“采 伐利用”,“管理经营”方面了?
森林
• 第五条 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 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的方针。 • 第六条 国家鼓励林业科学研究,推广林 业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 析:人均量的不足,加之鼓励林业科研 政策,很大程度说明我国森林科学技术水 平较低
一次性木筷的危害
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却是出口 一次性木筷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 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亿双木筷。有资 料显示,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 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 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 林覆盖率不到17%,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 国。据有关材料介绍,中国市场每年消化一次性 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仅 北京一地,每天就消耗一次性饭盒、筷子80万 套;一年365天就是29200万套。一双一 次性筷子重5.5克,29200万双筷子总重 1606吨,折合木材3212立方米,还不包 括皮、心、边和锯末等废料。早有专家指出,像 中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广为使用一次 性筷子是对林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八条 (一)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
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面 积;
砍伐森林
•最近100多年来,人类对森林 的砍伐达到很惊人的程度,人 类文明初期,地球森林约为76 亿公顷,占陆地的三分之二。 到20世纪末期为34.4亿公顷,
80%的原始森林被破坏。19811990年间全世界每年损失森林 平均达1690万公顷。90年代, 全球森林面积就减少9400万公
•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 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 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 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 违反本法规定,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 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 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 三倍以下的树木。
•
表现出放牧,开垦,采石等间接性破坏行为给 森林带来了危害。
政府大力支持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
一、政府行为导致原始森林毁灭。 政府雇人花钱修路,伸入原始林区,大肆砍伐森林。或者转 包给包工头砍伐,具体收益分配不得而知。原因只有一个: 砍伐是为来腾出空地好种植速生林(如水杉)。 总所周知,原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能调节气 候、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增强土壤肥力、减轻灾害、 保存物种及提供 木材等等。简单地说,森林不光是木头,不 光是树,森林是一个面积很大的生态系统,它的木材效益只 是综合生态效益的1/10,甚至更少。如果原先连片的原始 森林一旦被破坏,它的生态效益便消失了,比如,飞禽走兽 逃了,奇花异草死了,物种便大量减少。所以,大面积的原 始森林被砍伐后,即使补种了大量的人工林,都是很难弥补 原始森林被砍伐所带来的恶果的。 二、以租赁国有山林给私人的方式合作开发森林 这样做的结果也是必须毁林,然后栽种速生林或药用植物。
森 林 资 源 减 少 的 原 因 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 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 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 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 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 排世界120位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8,排世界第121位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 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
保护森林资源——保护“地球 之肺”
后 人 乘 凉
前 人 种 树
谢 谢
– 空气污染
– 森林火灾
乱砍乱伐导致的灾害:泥石流冲 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 。以前舟 曲山上多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很 少发生泥石流,由于乱砍乱伐和 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 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 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 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 的速度减少,植物被破坏严重, 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 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 强暴雨,导致较严重的泥石流发 生。
森林火灾是大头
• 第二十条 武装森林警察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预防 和扑救森林火灾的任务。
•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 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 (一)规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内, 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 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 机关批准; • (二)在林区设置防火设施;
过度,非法利用采伐森林资源
• 第十五条 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 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 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 林地改为非林地: • (一)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 (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 (三)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 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 •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 使用权。
森林火灾
2004年2月14日,邵武市水北 镇龙斗村下厂组大窠山场,因农 民在菜地烧杂草引发森林火灾, 造成8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受害森 林面积27.5公顷,火灾延烧19小 时,扑火直接费用2.6万元。 2004年3月9日,福建政和国有 林场(隶属南平市林业局)西表 下村工区,因村民烧蚂蚁窝引发 森林火灾。造成4名扑救人员死亡 (林场职工3名、农民1名),火 场面积1283亩,受害面积1283亩。
• 第二十二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 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定林木种苗的检 疫对象,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对林木种苗 进行检疫
森林虫灾
网友“我是一朵云”在爆料时拍摄了大量 仙女山森林遭受虫灾的照片,照片显示 大量的杉木树干变成了诡异的蓝绿色, 树叶干枯,多片树林已经“满目疮痍”, 十分让人心痛!据媒体报道,此次仙女 山公园内遭受虫害的杉木林总面积达到 0.6万亩,其中轻度危害面积0.1万亩, 中度危害面积0.4万亩,重度危害面积 0.1万亩。危害区域主要分布在原国有仙 女山林场侯家坝、纸厂沟、磨子坝工区, 蛀干害虫危害株率90%以上,死亡株率 约为10%,部分高达30%,每株虫口密 度为15~40条。杉木单株死亡现象随处 可见,受害严重的甚至成片枯死。
45000双一次性木筷=1立
方米木材 然而,正是这种吃一餐就扔掉的
东西加速着对森林的毁坏。森林
是二氧化碳的转换器,是降雨的 发生器,是洪涝的控制器,是生 物多样性的保护区。这些功能决 不是生产一次性筷子所得的效益 能取代的。
森林资源的破坏
• 森林减少的原因
– 砍伐林木
– 开垦林地
– 采集薪材
– 大规模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