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补充专题练习:文言文
高三册语文补充训练(2)

高三册语文补充训练(二)一、(选择题3分一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节选自明·袁宏道《徐文长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B.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饵:招待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D.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19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六(新高考地区适用)(原卷版)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五(新高考地区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痒恶,足为将来规诫。
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
”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
卿可撰录进来。
”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
太宗见六月四日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
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
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真书其事。
”侍中魏征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
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吴兢《贞观政要·卷六》)材料二:余读《唐史》至太宗六月四日事,为之喟然太息。
嗟乎!以太宗之英武好名,而卒定计于秦府群小,惜哉!太宗首倡非常..之谋以哉定海宇,则高祖之有天下,诚太宗之功也。
虽然,立子以长不以功,高祖之欲传位于太宗,固义有不可;而太宗之屡辞不受者,岂亦有见于此乎?由是而观,则太宗之心,固已灼知大义之所在矣。
其后卒至喋血禁门、贻讥万世而不顾者,亦由房、杜二人陷之而然耳。
岂独房、杜哉?当是时,太宗既诛巢隐,一二近臣惟劝其释甲以就刑,可也;若高祖念其事非得已而原之,然后辅之以图后功,亦可也;竟乃释此不为。
而尉迟敬德者,乃摞甲持矛直至上.前,借曰恐其惊动上意,亦何事于矛甲哉?敬德此举直恐高祖之怒心一发,且将不利于太宗,故特假此以迫胁之。
使高祖不幸如其所料,则敬德之矛宁无所施乎?秦府群小之不忠于所事,乃至此也。
噫!此辈未足深恨;太宗为一代贤君,亦从之而不疑,何其悲哉!(戴良《论唐太宗六月四日事》)【注】①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门之变,指唐太宗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兄弟,终被高祖李渊立为皇太子。
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

高三三轮复习知识补充(1)——文言文的翻译、句读一、考点补充(一)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形式可能有以下三种:1、扩充原先两道翻译试题的文字量。
2、扩大题量,使原先的翻译试题由两道变为三道。
3、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道句读题、一道翻译题以下是古文阅读、翻译可能变化的一种情况:示例一: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题目。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
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
后闻陵降,上怒甚。
群臣皆罪陵。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
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构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
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⑴、给下列语段加上适当的标点。
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⑵、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构其短,诚可痛也。
②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
③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注意事项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
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 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及解析】

任务突破练13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文言文强化练习(双文本)(学生版)

(双文本)(学生版)一、高考真题(一)(2023·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
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优质真题、模拟题专项(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二月乙酉,(晋悼)公即位。
使吕宣子将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智庄子于上军,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羽。
鄢之役,亲射楚王而败,其子孙不可不崇也。
”使彘恭子将新军,曰:“武子之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季、文子之母弟也。
武子宣法以定晋国,至于今是用。
文子勤身以定诸侯,至于今是赖。
夫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
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于教也,使为太傅。
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
政也,使为戎御。
知荀宾之有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
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
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
”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
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
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
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
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
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
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
吕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文也,而能恤大事,使佐新军。
五年,诸戎来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始复霸。
(节选自《国语ꞏ晋语七》)材料二 魏绛事晋悼公。
悼公三年,会诸侯。
悼公弟杨干乱行,魏绛僇辱杨干。
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
或说悼公,悼公止。
卒任魏绛政,使和戎、翟。
戎、翟亲附。
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
”赐之乐,三让,然后受之。
(节选自《史记ꞏ魏世家》)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2023年新高三暑假语文组合练习(2)文言文+语用(附答案解析)

【新课标卷地区选做】一、文言文阅读(湖南岳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子昂上言①: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
今委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文本二:庚子秋,同被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曌,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
明堂太学②,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诐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
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略领大体,颛务记览,以济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
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
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材识,信夫有相绝者矣。
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
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
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
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
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
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
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
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曌)上书进言。
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2023届高考考前文言文翻译冲刺训练+课件37张

袁公可立字礼卿。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二十六载,仗 钺治登莱军。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公既用, 久踬复起。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 公引咫尺之义折之。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 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参考译文〗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袁可立在青年时代考中进士,治理苏州府刑狱,官员考察时以 政绩第一上报朝廷,被召为西台御史,因向皇帝上书直言而遭罢官还乡。二十六年后 复出,统率管理登莱军。袁可立在登莱的时候,正值元宵节大宴宾客,忽然有报说辽 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要发动兵变,众多地方长官听到消息后十分害怕。袁可立不慌不忙 地派出一小队人马前去拜访沈有容大将,向他询问道:“李性忠原本是将军手下的人, 这人怎么样啊?”沈将军满口担保没有问题。袁可立说:“我本来知道他没有问题, 只是先让他暂且解除兵权休息一下吧。”从这件事中袁可立处事的严谨和从容不迫再 一次显现出来。袁可立在被朝廷任用后,又长久地遭遇挫折然后再次被起用。当权的 人希望他年老稍稍安定,但袁可立认为人老了应该更老练刚劲。有一天,一个权贵在 乾清门外恭候,说话特别放肆不羁,袁可立引用简单浅显的道理回击使他折服。虽然 不能挽救局势,但袁可立疾恶如仇的性格再一次显现出来。在担任理刑官和监察御史 时,袁可立所有的刚正不阿的风骨都显扬于世,虽然没有晋升到三公台辅之列,但他 的高洁品行也已显现出来了。
(1)谏(以正直的言辞规劝君主)、虽(即使)、忤(违背)、恤(顾及)、疾(痛 恨)、遗(赠送)、因(趁机)、交通(私下勾结)、及(提及)、阑(擅自)、 交结(串通、勾结)、鞫(审问犯人)、但(只)、市曹(市内商业集中之处,古 代常于此处决人犯)、乞(请求)、庶(或许) (2)人们争相向李广示好,希望他能在您跟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恩宠眷顾啊。 【关键词】夫:发语词,不译。奔竞:竞相追逐。冀:希望。宠眷:恩宠眷顾。 (3)如果让我忍受屈辱,即使我死了填尸于沟壑,我的眼睛将不能闭上。 【关键词】若:如果。令:让。含污忍垢:成语,忍受屈辱。且: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安一中高三(下)补充练习(2013/4/7)一、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朱友谦,字德光,许州人也。
初名简,以卒隶渑池镇,有罪亡去,为盗石濠、三乡之间,商旅行路皆苦之。
久之,去,为陕州军校。
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严酷,与其弟珂争河中,战败,其牙将李璠与友谦谋,共杀珙,附于梁,太祖表璠代珙。
璠立,友谦复以兵攻之,璠得逃去,梁太祖又表友谦代璠。
梁兵西攻李茂贞,太祖往来过陕,友谦奉事尤谨,因请曰:“仆本无功,而富贵至此,元帅之力也。
且幸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
”太祖益怜之,乃更其名友谦,录以为子。
太祖即位,徙镇河中,累迁中书令,封冀王。
太祖遇弑,友珪立,加友谦侍中,友谦虽受命,而心常不平。
已而友珪使召友谦入觐。
友谦不行,乃附于晋。
友珪遣招讨使韩勍将康怀英等兵五万击友谦。
晋王出泽、潞以救之,遇怀英于解县,大败之,追至白迳岭,夜秉炬击之,怀英又败,梁兵乃解去。
友谦醉寝晋王帐中,晋王视之,顾左右曰:“冀王虽甚贵,然恨其臂短耳!”末帝末帝即位,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
贞明六年,友谦遣其子令德袭同州,逐节度使程全晖,因求兼镇。
末帝初不许,已而许之,制命未至,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
末帝遣刘鄩等讨之,鄩为李存审所败。
晋封友谦西平王,加守太尉,以其子令德为同州节度使。
庄宗灭梁入洛,友谦来朝,赐姓名曰李继麟,赐予巨万。
明年,加守太师、尚书令,赐铁券恕死罪。
以其子令德为遂州节度使,令锡忠武军节度使,诸子及其将校为刺史者十余人,恩宠之盛,时无与比。
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宦官、伶人皆怒。
景进使人诈为变书,告友谦反。
庄宗惑之,乃徙友谦义成军节度使,遣朱守殷夜以兵围其馆,驱友谦出徽安门外,杀之,复其姓名。
友谦死,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天下冤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旅行路皆苦之苦:以……为苦B.愿更名以齿诸子齿:同“耻”,使……耻C.夜秉炬击之秉:拿、持D.其将史武等七人皆坐友谦族诛坐:因……而获罪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友谦“不忠于君王”的一组是()(3分)①璠立,友谦复以兵攻之②且幸同姓,愿更名以齿诸子③友谦不行,乃附于晋④遇怀英于解县,大败之⑤友谦复臣于梁而不绝晋也⑥友谦复叛,始绝梁而附晋矣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友谦本来名叫朱简,因为服兵役到了渑池镇,又因犯了罪逃到了石濠、三乡一带做盗贼,当时那些经商和出行的人都经常受到他的侵害。
B.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很是严酷,朱友谦便和李璠一起杀了王珙,归附了梁国。
李璠代替王珙做了节度使后,太祖又让朱友谦带兵攻打他,李璠逃走,朱友谦做了陕州节度使。
C.梁末帝即位后,友谦没有断绝与晋国的关系,但仍隶属于梁国。
末帝一开始没有答应他兼镇的要求,虽然后来末帝改变了主意,但朱友谦已经彻底背叛了梁国而归附晋国。
D.庄宗灭掉梁国进入洛阳后,赐朱友谦名李继麟,并赏赐给他很多的财物,又加封他和他的儿子以及他手下的将校,他所受的恩宠在当时无人能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太祖遇弑,友硅立,加友谦侍中,友谦虽受命,而心常不平。
(2)是时,宦官、伶人用事,多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宦官、伶人皆怒。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6分)鹧鸪天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
(4分)三、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
竹溪逸民传宋濂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
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事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
逸民辄腰短箭,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宛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
箫已,逸民叩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
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
”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
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
人让.其留物。
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孕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
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
”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
”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
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
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
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意:料想 B.人让.其留物让:责备C.汝梅脱.又谢去脱:凋落 D.间.私谓其友曰间:有时7.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4分)(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②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事接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⑥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
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
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押而近之乎?(3分)(2)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
(3分)四、语用题10.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12. 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
(3分)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参考答案:1.B 2.C 3. B4.(1)太祖被杀,友硅登基,加封友谦为侍中,友谦虽然接受了任命,但心中常常有不平之气(得分点:弑加受命各1分)(2)当时,宦官、伶人掌权,大多向友谦索要贿赂,友谦不能给他们就拒绝了他们,宦官、伶人都很生气。
(得分点:是时、用事、辞各1分)5.(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2分,每点1分)(2)写法:①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近景。
(1分)②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
(1分)作用: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
(写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参考译文:朱友谦,字德光,是许州人。
当初他叫朱简,因为服兵役到了渑池镇,又因有罪而逃走,在石濠、三乡一带做盗贼,无论是经商的,还是出行的人,都因为他而感到痛苦。
过了一段时间,他离开这里,到陕州做了一名军校。
陕州节度使王珙,为人很是严酷,跟他的弟弟王珂在河中争斗,打了败仗,王珙手下的牙将李皤与友谦谋划着一起杀了王珙,归附了梁国,当时的太祖上表攀荐李皤代替了王珙。
李皤做了节度使后,朱友谦又带兵攻打他,李皤最终逃走,梁太祖又上表举荐朱友谦代替了李皤。
梁兵向西进攻李茂贞,太祖在征战往来中经过陕州,朱友谦对太祖侍奉得非常周到,并趁机向太祖请求说:“我本来也没有什么功劳,却能够富贵到这种地步,这都是元帅您的力量啊!而且我幸运地与您同姓,希望您能改变我的名字并将我当作您的儿子来看待。
”太祖更加喜欢他。
于是给他改名为友谦,收他做了儿子。
太祖即位后,派他去镇守河中,他多次升迁后,做了中书令,被加封为冀王。
太祖被杀,友硅登基,加封友谦为侍中,友谦虽然接受了任命,但心中常常有不平之气不久友硅派人召友谦入朝觐见,友谦没有去,竟然归附了晋国。
友硅派遣招讨使韩勍、将军康怀英等带领五万士兵攻打友谦。
晋王从泽、潞出兵来救援友谦,在解县与康怀英的军队相遇,大败康怀英,并一直追到了白迳岭,连夜拿着火炬追击康怀英的军队,康怀英又战败,梁兵于是解围后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