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是指为了保证公路的正常运转和使用,使雨水能迅速排除,保持公路路面的干燥和平整,减少水毁对路基和路面的破坏,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对公路进行适当的排水设计。
下面将介绍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排水设计的目的和原则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公路的通行条件和安全,并减少水毁对公路的损害。
排水设计的原则包括合理、经济、简便、可靠、安全等。
1. 合理性: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交通量、地理环境和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和论证,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和措施。
2. 经济性: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投资和维护成本,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和材料。
3. 简便性:排水设计应尽量简化工程量,减少工程繁琐和施工难度。
4. 可靠性:排水设计应保证排水设施的可靠性,确保能够顺利排水。
5. 安全性:排水设计应保证公路路面的安全,避免因排水不畅造成的交通事故和灾害。
二、排水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轮廓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加固设计等。
1. 轮廓线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地势起伏和排水需要,确定合适的水平线和纵向坡度,使雨水能够顺利排除。
4. 加固设计: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的交通量和重载情况,确定适当的路基和路面加固措施,避免因排水不良引起的路面变形和沉陷。
1. 排水设施的布置要合理,覆盖全面,保证排水的畅通。
2. 排水设施的设计要合适,能承受预期的雨水流量和水压。
3. 排水设施的材料要具有耐久性和防腐蚀性能,保证设施的寿命。
4. 排水设施的施工要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缺陷和故障。
5. 排水设施的维护要及时,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清洁。
三、利用现代排水技术进行排水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排水技术在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现代排水技术包括雨水花园、生态反渗透工程、雨水集中利用等。
1.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通过布置植物、雨水收集系统和土壤过滤层等,将雨水与植物有机结合起来,能够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标准

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标准一、前言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是指在道路建设中,为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合理设计排水系统,使道路水流畅通,避免水涝现象发生。
本文将详细阐述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的标准。
二、设计依据1.《公路工程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30-2015)2.《城市道路排水规划设计标准》(CJJ 36-2017)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JTG/T B02-2013)4.《城市道路排水设计图集》(JTG/T B01-2014)5.《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手册》(CJJ/T 122-2008)三、设计原则1.依据道路水流量,确定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2.保证排水系统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3.根据路面坡度合理设置排水沟、雨水口、集水井等构造物。
4.考虑道路周边环境,合理设置排水系统,防止污染。
四、设计要点1.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降雨情况,保证排水系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2.混凝土路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标准,在坡度相对较小的路面中,应设置纵向坡度,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排水沟的设计应根据道路交通量和水流量进行计算,选择适当的排水沟型式和断面尺寸。
4.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道路坡度、路面宽度、水流量等因素进行计算,选用适当的雨水口型号和尺寸。
5.集水井的设置应根据道路水流量、交通量、路面坡度等因素进行计算,选择适当的集水井型号和尺寸。
6.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应注意对附近环境的影响,避免排水系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五、设计标准1.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应大于道路的最大水流量,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当地的降雨标准。
2.混凝土路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标准,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路面的坡度应在2%-5%之间。
3.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应根据道路交通量和水流量进行计算,不同类型的排水沟应满足不同的设计标准。
4.雨水口的型号和尺寸应根据道路坡度、路面宽度、水流量等因素进行计算,不同类型的雨水口应满足不同的设计标准。
5.集水井的型号和尺寸应根据道路水流量、交通量、路面坡度等因素进行计算,不同类型的集水井应满足不同的设计标准。
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标准

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标准一、前言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是道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设计要求、设计方法和设计参数等方面细致阐述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标准。
二、设计原则1. 整体性原则: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要与整条道路的设计相一致,保证排水系统与道路整体的协调性。
2. 安全性原则: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应保证道路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车辆行驶时不出现积水,降低车辆行驶的安全隐患。
3. 经济性原则: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应尽量减少成本,节约建设资金。
4. 实用性原则: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应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和地域特点,使设计更加实用。
三、设计要求1. 排水量要求: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应保证在不同的降雨量下,能够快速排出积水,排水量应大于等于设计降雨量。
2. 排水速度要求: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应保证在不同的降雨量下,能够快速排出积水,排水速度应大于等于设计降雨量。
3. 排水坡度要求: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应保证排水坡度合理,坡度不应过大或过小,一般应控制在1%~3%之间。
4. 排水管道要求: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应合理设置排水管道,管道应具有足够的排水能力,通径应适当。
5. 排水口要求: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应合理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应设置在低洼处,口径应根据降雨量和道路宽度等因素确定。
四、设计方法1. 求解设计降雨量:设计降雨量是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的基础,可以通过气象资料、历史降雨资料等多种方法求解。
2. 计算排水能力:排水能力是指排水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排出的水量,可以通过计算道路面积、降雨量、排水坡度等因素来计算。
3. 选取排水设施: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道路宽度、交通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排水口等。
4. 设计排水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和选取的排水设施,设计合理的排水方案,包括排水坡度、排水管道布置、排水口设置等。
五、设计参数1. 设计降雨量:设计降雨量是指设计的最大降雨量,一般取决于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一般应根据气象资料、历史降雨资料等多种方法求解。
路面排水设计

该方案设计很好,但后期防撞护栏施工时易 破坏沥青涂层,导致水经中央分隔带渗入路面结 构。
整形,清理干净后涂粘层沥青
•
路 面 结 构
2)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
什么东西? 通讯电缆 凹型中央分隔带排水系统
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排水 高等级公路超高路段上侧半幅路面的表面水不得横向漫流经过下侧半幅路面。超高路段上的中 央分隔带,除应满足一般路段上中央分隔带排水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和要求外,还应设置拦截 和排泄上侧半幅路面水流的排水设施。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排水系统的组成
路面表面排水设施主要由路面横坡、拦水带(或矩形边沟)、泄水口和急流槽组成。其 主要目的是迅速排除降落在路面和路肩表面的大气降水,以减少表面水下渗并防止路表积水影 响行车安全。
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系统 中央分隔带排水 路面结构内排水
边缘排水系统 基层排水系统
7.3.2.1 路面排水系统 为使渗入路面结构的表面水降至最少,并迅速地将其排除,需设置完善而有效的路
面排水系统。 路表排水系统的组成:
表面排水形式
挖方路段,横向漫流 填方路段,坡面漫流、集中排水
• 漫流排水
•
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不高且坡面有较强耐冲刷能力时,应优先采用横向漫流分
散排放的排水方式。
• 工程上常以容许流速来表示坡面的耐冲能力。
• 采用横向漫流排水时,应计算坡面流速,并根据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每分钟水面下降量衡量渗水性能
◆2、设计方案 • 1)排水路面
超高侧是哪一侧? 中央分隔带边缘排水系统
什么路段的排水设计图?
◆2、设计方案 • 2)普通沥青()路面的排水基层
AC pavement
AC shoulder
公路改建工程--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

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一、引言混凝土路面是现代城市道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道路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然而,由于混凝土路面的表面比较光滑,不易排水,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排水设计,会导致路面积水、结冰、起砂等问题,影响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路面排水的基本原理路面排水是指雨水或融雪水在路面上的流动和排泄。
路面排水的基本原理是重力作用下的自然流动。
因此,路面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使道路上的雨水和融雪水迅速排泄到路缘或排水系统中,以减少路面积水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三、混凝土路面排水设计的方法1. 路面横向坡度设计混凝土路面的横向坡度是指路面横向倾斜的程度。
在路面排水设计中,横向坡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混凝土路面的横向坡度应该与路面纵向坡度匹配,以便将雨水或融雪水快速排泄到路缘或排水系统中。
如果横向坡度太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过慢,形成积水;如果横向坡度太大,会导致水流速度过快,形成水流冲击。
2. 路面横向排水沟设计在混凝土路面的两侧设计横向排水沟,可以有效地将雨水或融雪水从路面引导到排水系统中。
横向排水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路面的横向坡度和交通安全,避免对车辆和行人造成危险。
同时,排水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通水能力和排水系统的容量,以确保排水畅通。
3. 路面纵向排水沟设计在混凝土路面的中央设计纵向排水沟,可以有效地引导雨水或融雪水流向路边横向排水沟或排水系统中。
纵向排水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路面的纵向坡度和交通安全,避免对车辆和行人造成危险。
同时,纵向排水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通水能力和排水系统的容量,以确保排水畅通。
4. 路面排水系统设计路面排水系统是指排水沟、排水管、雨水口等设施的组合,用于将雨水或融雪水从路面引导到雨水管道或下水道中。
在混凝土路面的排水系统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路面的使用情况、交通量、降雨量等因素,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容量与雨水的量相匹配。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产生唧泥,成果失去支承;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4)路面构造内部排水
路面构造内部水旳危害
(4)在冰冻深度不小于路面厚度旳地方,高地下水位
会造成冻胀,并在冻融期间降低承载能力;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2、设计方案
2)一般沥青(AC)路面旳排水基层
AC pavement
✓缘石过水断面旳泄水口可采用开口式,格栅式或组合式;
碟形混凝土浅沟旳泄水口采用格栅式。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3)超高路段中央分隔带
(2)宽度不小于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旳中央分隔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1)路面表面排水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要点学科
第三节 路面排水设计
2)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China
a)
b)
c)
1:n
0.3~0.5
R=0.3
H
H
R=0.3 d)
b
e)
f)
边沟旳横断面形式示意图:a)、b)梯形;c)、d)流线形;e)三角形;f)矩形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 引言 • 路基排水设计 • 路面排水设计 • 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路 面上积聚的雨水、雪水等迅速排除, 防止水对路面造成损害,保证路面的 正常使用和车辆的安全行驶。
在多雨、多雪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尤为重要。
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排水设计
对于软土地区,应加强排水设计,采取如砂垫层、排水板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提高土体强度。
对于山区公路,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布置排水设施,避免山洪、泥 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路基造成损害。
对于盐渍土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避免盐渍土的侵蚀作用。
03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
设计原则
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遵循迅速排 除路面积水、降低水对路面的侵 蚀和减少水对路面的破坏的原则。
横向排水设施
包括路肩排水沟、泄水口等,用于 将路面积水引至纵向排水沟渠或边 沟。
纵向排水设施
包括纵向排水沟渠、中央分隔带排 水等,用于汇集和排除路面的纵向 水流。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01
排水设计的重要性
良好的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可以延 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
用,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益。
如果排水不畅,路面积水会导致 路面损坏、车辆打滑,甚至引发
交通事故。
路基长期浸泡在水中可能会造成 路基变形、下沉等损害,严重影
响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2
路基排水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面排水设计
设计边沟、截水沟、 排水沟等设施,将路 面的积水引至路基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排水设计
一、路面表面排水
任务:迅速把降落在路面和路肩表面的降水排走,以免造成路面积水而影响行车安全。
原则:
1 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走;
2 应采用在边坡上横向漫坡的方式排除路面表面水;
3 边坡坡面在未做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或者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
二、中央分隔带排水
1.宽度小于3m且表面采用铺面封闭:
表面水排向两侧行车道,其坡度与路面的横坡度相同;
2.宽度大于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
汇集在分隔带中央的低洼处,并通过纵坡排流到泄水口或桥涵水道中。
3.表面无铺面且未采用表面排水措施
分隔带上的表面水下渗,由分隔带内的地下排水设施排除。
三、路面内部排水
影响:
1.浸湿各结构层材料和路基土,易造成无粘结粒状材料和
地基土的强度降低;
2.使混凝土路面产生唧泥,随之出现错台、开裂和整个路肩破坏;
3.进入空隙的自由水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会形成高孔隙水压力和高流速的水流,引起路面基层的细颗粒产生唧泥,结果路面失去支撑;
4.在冰冻深度大于路面厚度的地方,高地下水位会造成冻胀,并在冻融期间降低承载能力。
5.水使冻胀土产生不均匀冻胀;
6.与水经常接触将使沥青混合料剥落,影响沥青混凝土耐久性并产生龟裂。
四、边缘排水系统
概念:是由沿路面边缘设置的透水性填料集水沟、纵向排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组成的边缘排承系统。
作用:将渗入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先沿路面结构层间空隙或某一透水层次横向流入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再由横向出水管排引出路基。
用途:常用于基层透水性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特别是用于改善排水状况不良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特点:自由水在路面结构层内沿层间渗流的速率要比向下渗流的速率慢许多倍,并且部分自由水仍有可能被阻封在路面结构内,因而,边缘排水系统的渗流时间较长,路面结构处于潮湿状态的时间要比基层排水系统长许多。
五、基层排水系统
概念:直接在面层下设置透水性排水基层,在其边缘设置纵向集水沟和排水管以及横向出水管等,组成排水基层排水系统,
作用:采用透水性材料做基层,使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分,先通过竖向渗流进入排水层,然后横向渗流进入纵向集水和排水管,再由横向出水管排引出路基。
特点:由于自由水进入排水层的渗流路径短,在透水性材料中渗流速率快,其排水效果要比边缘排水系统好得多。
用途:一般在新建路面时采用此方案。
材料:排水层的透水性材料可以采用经水泥或沥青处治,或者未经处治的开级配碎石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