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蔬菜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油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一、种植模式。

推广水稻、油菜两熟(中稻—冬油菜两熟)和油菜与其他旱作物一年两熟(冬油菜—夏玉米或蔬菜)。

二、品种选择。

根据生育期,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已审定、优质、高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的双低杂交品种。

品种有渝油28、油研57、卓油11号。

三、育苗及管理育苗移栽能充分利用生产季节,有利于苗齐苗壮,植株生长稳健,实现油菜的高产。

培育壮苗,壮苗标准:绿叶6~7片,苗高20~23cm,根茎粗6~7mm。

1.适时播种。

冬油菜应充分利用冬前较高温度,进行足够的营养生长,形成壮苗越冬。

育苗移栽的播种时间一般为9月中下旬。

2.苗床准备与播种。

苗床应选择土地平整,质地肥沃,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地作苗床。

苗床与大田比例一般为1∶4~5。

苗床应做到厢面平整,土层细碎并适当紧实。

结合精细整地应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也应注意氮、磷、钾配合。

可每m2施入土杂肥2~3kg,草木灰0.2~0.3kg。

整好的苗床应开沟作厢,一般厢宽1.3~1.7m,沟宽0.27~0.33m。

播量种:一般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亩用量播种0.1~0.15kg,播种应均匀,播后浅覆盖。

(4) 苗床管理。

早间苗定苗,三片真叶时定苗,苗距8~9cm。

早追肥除草,多在定苗期施第一次追肥,移栽前6~7天施一次“起身肥”勤浇水排水。

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多土湿则应及时清沟排水。

勤防治病虫,苗期以蚜虫危害最重,可用2.5%敌杀死300倍液防治。

在秋雨多的年份猝倒病危害严重,可用波尔多液防治。

四、规范化育苗移栽。

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差异较大。

一般在较肥地力条件下,亩栽0.8-1.2万株左右为宜,中等地力水平下以亩栽1.0-1.5万株为宜。

推广宽窄行移栽即宽行(46cm)与窄行(33cm)相间种植。

五、推广配方施肥。

坚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把有机肥与无机肥,重施基肥,巧施追肥。

结合翻耕整地应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底肥。

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要点及推广措施

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要点及推广措施

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要点及推广措施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而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有益,也对环境和生态产生积极影响。

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不仅是一个产业发展趋势,也是一个环保和健康的选择。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介绍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要点和推广措施。

一、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要点1、选址: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的地方。

要避开工业污染和化学污染源,确保生产出的蔬菜能够符合绿色无公害的标准。

2、土壤改良:优质的土壤是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基础。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和营养含量。

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料、有机物质、植物秸秆等方式,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

3、无公害种苗:蔬菜种植的第一步是选择无公害的种苗。

可以选择一些有机认证的种子公司进行购买,确保所种植的蔬菜种苗无添加化学物质,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

4、合理施肥:在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需要选择有机肥料或者生物有机肥料。

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从根本上保证了蔬菜的绿色无公害品质。

5、科学管理:蔬菜种植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要定期清理杂草,保持通风透光,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消灭害虫,确保蔬菜的生长环境良好。

6、无公害收获:在蔬菜成熟后,收获的方式也要符合绿色无公害的标准。

要避免使用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保持蔬菜的原汁原味。

要注意保持食品的卫生和无菌操作,确保蔬菜的绿色无公害品质。

二、推广措施1、政府扶持: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些政策,给予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一定的扶持。

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科研经费支持等措施,鼓励农民和种植企业转向绿色种植。

2、科普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和消费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和环保观念。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举办绿色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绿色无公害蔬菜。

3、技术支持:为农民和种植企业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技术要点。

绿色蔬菜栽培技术

绿色蔬菜栽培技术

绿色蔬菜栽培技术绿色蔬菜栽培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环保的措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绿色蔬菜栽培技术,以帮助农民和园艺爱好者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1. 生态栽培:生态栽培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的栽培方式。

在生态栽培中,我们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调整土壤肥力和培育益生微生物来保持蔬菜的健康生长。

一种常见的生态栽培技术是有机农业,它依赖于天然有机物和生物肥料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利用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来保护蔬菜免受害虫和病害的侵害。

2. 灌溉管理:灌溉是蔬菜栽培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确保蔬菜获得适量的水分,同时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造成的问题。

在绿色蔬菜栽培中,应采取节水措施,例如利用滴灌和微喷灌等技术,将水分直接送到植物根部,减少水分的浪费。

此外,需要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和生长阶段来调整灌溉量,以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

3. 土壤改良:土壤是蔬菜生长的基础,因此土壤改良对于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绿色蔬菜栽培中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持土壤湿润度。

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供养分,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同时,合理的耕作和覆盖技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侵蚀,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

4. 种植技术:正确的种植技术是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绿色蔬菜栽培中,应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

例如,对于一些茎叶蔬菜,可以采用间作种植的方式,将它们与耐阴性较强的蔬菜混种,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线资源。

此外,及时的除草和杂草处理、正确的定植和定培技术以及定期的修剪和揭秧等手段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蔬菜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人体健康,绿色蔬菜栽培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相反,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轮作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

绿色蔬菜怎么种植

绿色蔬菜怎么种植

绿色蔬菜怎么种植
种植绿色蔬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蔬菜种类:根据季节和地域选择适合的蔬菜种类,并选择抗病虫害、
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

2.合理规划种植区域:蔬菜种植区域应远离污染源,并有良好的水源和空气质量。

同时,要合理布局蔬菜种植的行距和株距,便于通风和采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3.科学施肥: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有害物质的肥
料。

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求,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蔬菜健康生长。

4.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避免对蔬菜和环境造成污染。

5.严格控制采收和贮存:在采收前,应确保蔬菜没有受到二次污染。

采收后,应
尽快进行加工或贮存,保持蔬菜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6.加强质量检测和监管:定期对蔬菜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时,加强蔬菜种植过程的监管,建立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总之,种植绿色蔬菜需要遵循科学、环保、安全的原则,从源头上保障蔬菜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提高农民的绿色种植意识和技能,促进绿色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要点及推广措施

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要点及推广措施

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要点及推广措施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达到绿色环保、无公害、安全健康的生产标准。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增加,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要点及推广措施,以期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对于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而言,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至关重要。

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并拥有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流通。

尽量远离大型工业区和交通干扰,避免受到污染。

2.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不同的蔬菜品种适应的环境和生长要求不同,因此在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来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以确保其生长环境的适宜性。

3.科学施肥和植保:在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中,施肥和植保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要采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无公害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4.合理灌溉和管理:在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中,合理的灌溉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根据蔬菜的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管理,尽量避免过度灌溉和水资源的浪费;合理地进行地膜覆盖、支架搭建等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5.定期监测和检测:为了确保绿色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定期对种植地点的土壤、水质、蔬菜品质等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斝,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推动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加速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和推广。

3.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如举办绿色农产品展销会、举办绿色农业知识讲座等,向农民和消费者普及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知识,增强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和了解。

绿色蔬菜菠菜种植操作规程

绿色蔬菜菠菜种植操作规程

绿色蔬菜菠菜种植操作规程菠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绿色蔬菜,种植菠菜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为了健康种植绿色蔬菜菠菜,下面是菠菜种植的操作规程。

一、土壤选择与改良:1.选用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种植,pH值在6.0-7.5之间;2.种植前深翻土壤,将残根、杂草和矿物质等杂物清除干净;3.检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根据结果施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4.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种子选用与处理:1.选用优质的菠菜种子,切勿使用存放时间较长的种子;2.种子在播种前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在温水中浸泡6-8小时,促进发芽。

三、播种与育苗:1.在外界气温稳定在10-15摄氏度时进行播种;2.播种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种子过早枯竭;3.播种密度应适当,避免过于密植,影响植株的生长。

四、灌溉与管理:1.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导致病虫害的滋生;2.均匀施肥,根据菠菜生长速度和营养需求,适时补充肥料;3.定期除草,减少杂草对菠菜生长的竞争。

五、病虫害防治:1.定期巡视菠菜田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2.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生物农药或农药;3.合理轮作,防止连作导致的病虫害传播和增加。

六、收获与储存:1.当菠菜叶片呈现深绿色并长到合适的大小时,即可进行采摘;2.采摘菠菜时避免损伤植株,优先选择有短柄的叶片;3.采摘后及时储存,避免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导致营养流失;4.储存菠菜时温度要低,湿度要适中,可以选用蔬菜保鲜袋封装。

七、其他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避免在高温季节播种,影响菠菜的生长;2.注意防寒保温措施,避免寒冷天气对菠菜的影响;3.定期对菠菜田进行清理,保持田间整洁,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在菠菜种植操作规程中,关键要注意土壤的选择与改良、适时的播种与育苗、灌溉与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存等方面的操作,在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种植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绿色蔬菜种植方法

绿色蔬菜种植方法

绿色蔬菜种植方法绿色蔬菜的种植方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实践,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人们所需的健康食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绿色蔬菜种植方法: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重视土壤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种植方法。

它使用天然有机肥料,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杀虫剂,以及遵循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

有机农业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供安全、无污染的蔬菜。

2. 垂直种植:垂直种植是一种在有限空间内种植更多蔬菜的方法。

它利用立体结构和垂直种植层叠,使种植面积最大化。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城市农业或小空间种植,减少土地占用和水资源使用,并提高产量。

3. 水培种植:水培种植是一种将植物根部浸泡在营养溶液中,而不是土壤中种植的方法。

这种种植方式消除了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并提供了更高的水分和营养控制。

水培种植适合在受控环境中进行,如温室或室内,让蔬菜在无土的环境中快速生长。

4.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使用有机物质和天然肥料,以及保护土壤质量来种植蔬菜。

生态农业还可以通过运用合适的轮作和休耕制度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5. 保护地栽培:保护地栽培是一种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种植蔬菜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稳定的温暖和湿润的环境,保护蔬菜免受极端天气、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

保护地栽培可以增加产量并延长蔬菜的生长季节。

总结而言,绿色蔬菜的种植方法包括有机农业、垂直种植、水培种植、生态农业和保护地栽培。

这些方法都旨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量和蔬菜的质量,同时保护土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种植蔬菜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资源条件的种植方法,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

绿色蔬菜的栽培要点

绿色蔬菜的栽培要点

绿色蔬菜的栽培要点绿色蔬菜在现代人们的饮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为了种植出高质量的绿色蔬菜,需要注意一些栽培要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栽培要点,可供参考。

1. 土壤选择:绿色蔬菜对土壤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

它们通常喜欢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绿叶蔬菜的生长非常有利,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并保持土壤湿润。

2. 施肥:给予合适的肥料对绿叶蔬菜的生长非常重要。

在种植前,可以使用有机肥料或堆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生长季节中,可以定期施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植物的需求。

3. 浇水:适当的浇水是绿色蔬菜生长的关键。

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和植物的需求来进行浇水。

通常情况下,早晨或傍晚浇水效果较好,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保持土壤湿润,并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部腐烂。

4. 控制病虫害:绿色蔬菜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它们的传播。

定期巡视植株,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病虫害的问题。

可以使用有机的杀虫剂或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但要注意使用时的剂量和频率。

5. 适宜的温度:绿色蔬菜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大部分蔬菜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选择合适的蔬菜品种,或者在温室中进行种植。

6. 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也是影响绿叶蔬菜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种植过旺也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影响它们的生长。

因此,需要根据蔬菜的具体品种和生长条件来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

7. 及时收获:绿色蔬菜一般以嫩叶为食材,因此需要在叶片嫩的时候及时收获。

过晚收获可能会导致叶片变得老硬,影响其口感和口感。

8. 轮作:绿色蔬菜植株容易受到连作障碍的影响,因此在种植时需要进行合适的轮作。

通过改变不同蔬菜的种植区域,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提高土壤的肥力。

9. 防风防寒:一些蔬菜对风和寒冷的侵袭比较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绿色蔬菜栽培就是采用综合技术措施,预防为主,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条件,科学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的标准,在无公害栽培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下列五项措施。

一、把好种子关:要选用优质、高产、早熟、抗耐病虫害的蔬菜良种。

二、把好播前准备关:1、在播种或定植前,应该及早灭茬翻耕,暴晒土壤,除净残留根茬和枝叶,消灭土壤残存的菌源和虫源。

2、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选用温水浸种,即用55度的温水,浸泡40~15分钟,可以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

三、把好栽培管理关:1、尽可能采用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果。

如营养钵育苗、工厂化育苗、组织培养、嫁接、滴灌、地膜覆盖等。

从培育壮苗入手,增加对病虫害的扰性。

2、合理搞好间作套种,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光照、水分、肥料的不同要求,可采取高短立体种植。

不同类蔬菜品种的立体种植,蔬菜与食用菌立体种植。

3、加强管理,及时间苗定苗,整枝打杈中耕除草,摘除病株,控制病虫传播。

四、把好施肥关:1、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并且要充分腐熟,以减少致病菌和虫卵的带入。

2、追肥要以腐熟粪尿为主,多元复合肥为辅,防止过多追施氮肥导致徒长。

3、合理使用激素和微量元素,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使用浓度和剂量,防止过量引起药害。

五、把好防治关。

防治上做到“以物理、生态法为基础,生物农药打头阵,土制农药当配角,高效低毒残留化学农药助威力,剧毒农药不下田。

”1、采用生态法防病。

应用控温、调温、高温抑菌等生态管理技术。

2、采用物理法灭虫草。

应用黑光灯或糖、醋、酒混合少量药剂诱杀害虫;要覆盖防虫网,将害虫拒之网外,可以大幅度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

覆盖银灰色遮阳网以避有翅蚜,蓝色膜可以较好地防除草害。

3、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

用BT乳剂青虫菌防治菜青虫,小菜蛾和瓜叶螟;用农抗120防治黄瓜炭疽病和枯萎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大白菜软腐病,黑腐病;用弱毒疫苗可防治黄瓜、茄果类病毒病;用井风霉素可防治立枯病和根腐病;用ET-107杀蚜素防治蚜虫,用浏阳霉素防治红蜘蛛;使用EM作基肥,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有效避免一些毁灭性的病害。

使用EM浸种,有明显地促进种子发芽的作用。

如果用EM喷肥对于灰霉病菌引起的病害,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还有新型蔬菜农药核多角体病素杀剂,也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4、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

一定要认真执行《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安全间隔期限规定》,严禁使用DDT、甲胺磷、甲基异柳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5、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及时,减少农药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

麻竹种植技术与管理麻竹种植技术(1)竹园地的选择大叶麻竹生长要求土壤疏松、深厚、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

可选择退耕还林地或山谷地及山坡下部的缓坡地作竹园。

零星栽培可选择在河流两旁、水沟两旁、水库和水塘周围以及村边宅旁。

(2)整地竹园地如杂草、灌木丛生,应先炼山或将杂草、灌木清除,然后挖长12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左右的长条形栽植坎,坎内放4-5公斤腐熟后的农家肥作基肥,将基肥和表土拌匀填平。

(3)栽植技术A。

栽植季节:以春节后至3月底栽植为宜,最迟在5月上旬栽植完毕。

B。

栽植密度:以每亩50-70株为宜,土壤肥沃的地方宜稀,土壤贫瘠的可的可密些。

C。

栽植方法:在坎内挖一条15厘米深的栽植沟,把母竹平放入沟内,竹蔸秆柄向下,放入沟深的一头,然后覆土10厘米左右,秆尾部覆土5厘米左右,踩实后再盖上一层松土,淋水。

(4)松土除草栽植后的第一、二年,要每年除草培土3-4次,第三年以后全面松土除草2次,以利于竹子生长,前3次除草分别在6月、7月、8月上、中旬进行,最后一次除草在11-12月进行,铲除的杂草、灌木,可铺作林地和竹蔸周围或埋入土中。

(5)施肥栽植后的前2年,要结合锄草松土施肥2次,每蔸竹施氮肥0.5-1公斤、磷肥1公斤、钾肥0.5公斤。

第一次施肥,第一年在开始出笋时进行,第二年在3月进行;第二、三次在6-8月进行。

第四次在冬季进行,施肥时在竹蔸周围开沟施基肥(农家肥)4-5公斤。

第三年以后进入笋、竹盛产期,必须保证水肥供应。

每年施肥3次,每蔸竹施氮肥1公斤,磷肥3公斤,钾肥1公斤,猪、牛厩肥5-6公斤。

施肥分别在3月、8月、12月进行开沟施放。

冬季在竹蔸周围开沟施基肥,沟深20-30厘米,先将竹园内清理的杂草、竹叶放入沟内,然后放入基肥,覆土时将3月份培到竹蔸上的客土扒入沟内,让笋芽露出,以增加光照促进笋芽萌动。

在3月份开沟施肥覆土时,要将行间客土培到竹蔸上进行一次培土。

4、采笋技术。

在每年8月份以前出产的竹笋全部采收,以利于养分供应潜芽长出。

9月份以后到出笋末期,要注意在竹蔸周围选留分布均匀笋体粗壮1-3株,留作母竹,后期长出的竹笋细弱,应全部采收。

(6)病虫害防治A。

竹螟:又称竹蔸虫,竹卷叶虫。

每年5-9月幼虫叶丝缀叶成苞,取食竹叶,影响竹林正常生长。

在虫害发生初期用敌敌畏、氧化乐果等药剂1000-1500倍液喷杀。

B。

蚜虫和煤烟病:蚜虫危害竹子,常伴随煤烟病的发生。

可用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消灭之后,煤烟病也会逐步消失。

(7)采笋养竹技术A。

采笋技术:第一、二年发生的竹笋应全部保留,以利壮大竹蔸。

第三年开始采收。

以笋用为主的竹园8月份以前出产的竹笋应全部采收,以利养分供应潜芽长出。

9月份以后到出笋末期,要注意要竹蔸周围选留分布均匀笋体粗壮的竹笋1-3株,留作母竹,后期发出的竹笋细弱,应全部采收。

B。

采伐老竹:在每年的各季至翌年春季这段时间,可将三年生的老竹全部采收利用,以免消耗养分,而促进幼竹生长。

二、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1、环境保护种植竹子的耕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些水土流失,在坡地可采用带状整地以减少水地流失。

在施肥管理过程中,以施农家肥为主,基本不能施农药,所以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劳动保护与安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竹笋加工厂生产人员培训后上岗,制定严格操作规程,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待遇,从社会劳动保险、人身保险、医疗保险等,配备工作服和劳保用品,进出厂区必须进行清洁卫生、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帽,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厂区,确保生产安全。

通过工厂带动、基地示范,增加国家、集体和农民收入。

种植麻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一次性投资可受益50-100年。

同时促进绿色旅游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目前,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形势很好,大叶麻竹作用笋用竹,既可达到绿化目的,又可收取竹笋增加收入。

养蚕技术一、蚕房蚕具消毒每次养蚕前15天彻底打扫蚕房、清除污物、烧毁旧草笼,并集中堆集发酵灭菌处理。

蚕具在清洁水中清洗,晒干后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1斤漂白粉兑水24斤水静放30分钟即成)对蚕房蚕具喷洒或浸渍消毒,也可用含甲醛2%的福尔马林石灰浆消毒(1斤福尔马林原液兑水17斤,再按100斤稀释液加鲜石灰粉1斤搅拌即可)。

消毒后立即关闭门窗,室内保持温度24—25℃,并密封24小时以上,还可趁湿用硫磺柏丫枝熏烟(注意防火)。

养蚕前7天内打开门窗换气备用,蚕病严重的地方必须消毒两次。

二、补催青和收蚁1、补催青:将领回的蚕种均匀平摊在垫有白纸的蚕箔内,上盖黑布或有色纸遮光后放入25—26℃,干湿差3℃的环境中保护。

待大多数蚕卵转为深灰色后第二天早晨5点感光,以利蚕卵孵化整齐,蚁体健康。

2、收蚁:把孵化出来的蚁蚕收集在一起,并给予一定的蚕座面积(以蚕不互相重叠为度)定座、蚕体消毒、给桑。

这一操作过程叫收蚁。

3、收蚁时间:春蚕、晚秋蚕8—9点,夏蚕、正秋蚕7—8点。

4、收蚁方法:用白打字纸或绵纸平铺在蚕卵上,纸上撒切小方块的桑叶,隔15—20分钟后,揭开收蚁纸,倒掉纸上桑叶,将爬有蚁蚕的一面向上平放在蚕箔内,用小蚕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后隔5分钟给第一次桑。

未孵化的蚕卵继续进行黑暗保护,待第二天收蚁。

三、精心饲养小蚕1—3龄为小蚕期。

根据小蚕喜高温多湿环境,对病毒抵抗力极弱的生理特点,其饲养技术如下:1、调节温湿度:1—2龄最佳适温为:26—28℃,干湿差0。

5℃;三龄25—26℃,干湿差1℃。

春蚕着重保温,夏秋蚕注意防热。

2、良桑饱食:小蚕用桑须选用含水份和蛋白质丰富、碳水化合物适中的适熟桑叶。

一龄绿中带黄,2—4位叶;二龄嫩绿色,3—4位叶;三龄深绿色,4—5位叶;做到早、晚采叶,用缸贮或湿布覆盖,保持桑叶新鲜。

给桑:1—2龄期可用切成以蚕体1。

5倍见方的小方块叶,三龄用“五爪”叶。

3、及时除沙,保全蚕头:一龄期只扩座不除沙;二龄期起、眠各除沙一次;三龄期起、中、眠各除沙一次。

每次除沙动作要轻,健康蚕要拣尽,避免遗失。

4、消毒防病:各龄饷食前10分钟用含有效氯2%的漂白粉防僵粉(1份漂白粉兑11份鲜石灰粉充分拌匀)或甲醛防僵粉(小蚕)进行蚕体消毒。

龄期中每天坚持用鲜石灰粉进行蚕体消毒一次,坚持洗手给桑,严防病毒感染小蚕。

5、淘汰病弱蚕:饲育期中若发现病弱蚕要及时拣出丢入消毒缸内。

蚕沙及时清除发酵后方可作肥料使用。

6、眠起处理:眠起处理应推广“早止桑,迟饷食”的技术。

凡每批蚕有80%以上眠蚕时可撒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消毒后提出青蚕另外饲养。

起蚕达95%以上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后隔10分钟给桑,饷食用桑要鲜嫩,给桑2—3次后除沙。

眠中温度比食桑期低1℃,湿度要求前期偏干,后期偏湿;防风吹、振动和不良气体。

四、大蚕饲养4—5龄为大蚕期,大蚕对高温多湿抵抗力弱,食桑量大,丝腺增长迅速,其饲养技术如下:1、鲜桑饱食:大蚕期用桑量占全龄用桑的95%以上,采桑宜早晚进行,并合理贮藏,防止桑叶发烧、变质、凋萎,给桑做到看蚕勤喂。

每昼夜给桑5—6次为宜。

在同一龄期中,根据蚕儿不同食桑期,适量给桑,确保蚕儿饱食。

2、改善养蚕环境:大蚕期特别要注意通风排湿,严禁用口袋蚕房养大蚕,防止连续接触高温闷热天气。

秋蚕应采用蚕房屋顶盖草、开天窗、室外搭凉棚、室内安装电风扇、放冷水盆、挂湿布等办法降温,夜晚可搬蚕在室外乘凉。

多雨时蚕箔内撒干草节或鲜石灰粉排湿,力求温度控制在25℃左右,干湿差4℃的范围。

3、眠起处理:大蚕一般见蚕箔内有3—5头眠蚕,其它蚕体皮肤紧张,食桑缓慢即可进行眠除沙。

有80%以上的眠蚕可撒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加网止桑提青。

起蚕达90%以上方可用防僵粉蚕体消毒后饷食,给桑两次以上除沙。

4、除沙:大蚕食桑量大,排泄蚕粪多,蚕座湿度大,蚕房内空气要流通新鲜,蚕座要清爽干燥。

四龄每天除沙一次,五龄每天除沙两次,除沙后的蚕沙要立即运出蚕室发酵处理。

5、消毒防病:每天早晚坚持用含有效氯3%的漂白粉防僵粉(1份漂白粉兑7份鲜石灰粉充分拌匀)或甲醛防僵粉(大蚕)进行蚕体消毒。

及时淘汰病弱蚕、迟眠蚕,病死蚕必须丢入消毒缸内,严禁用病死蚕喂鸡、鸭、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