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起伏和转变,从封建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经历了战争和革命的磨砺,逐步走向现代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包括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转型等方面。
一、工业化进程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侵略中,中国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工业革命的引入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启了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序幕。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
工业化的推动也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转型。
中国的制造业开始壮大,纺织、冶金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得到了发展。
人们的生产力得到提升,工人阶级也开始崛起,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被认为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里程碑。
1978年,中国领导层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彻底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的模式,转向市场经济。
通过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增长。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中,民营企业和外国企业得到了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腾飞。
此外,中国逐步放开了对外贸易,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程度。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入中国,为中国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提供了契机。
三、经济体制转型中国在经济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探索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渐渐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国有企业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等方面。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引入股权分置和上市等机制,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
金融体制的改革则为资本市场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制和环境。
这些经济体制的改革都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总结: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封建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工业化进程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型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有哪些特点

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有哪些特点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龙虎起舞的局面。
在近代,中国的经济开始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出现了洋务运动、中兴工商局等一系列以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改革运动。
同时,传统的农业经济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农民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主体。
这种龙虎起舞的局面在整个近代的中国社会中非常显著。
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和剥削。
随着列强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自主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列强通过强制性的条约和贸易不平衡等方式,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剥削和掠夺。
三、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之一是社会结构的变化。
由于现代产业的兴起和经济形态的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出现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还包括科技进步的推动。
西方列强带入的新技术和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科技革命,如铁路、电信、煤矿、纺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开创了新时代。
五、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另一个特点是思想观念的改变。
由于经济的变革和社会的转型,中国社会开始兴起思想解放、启蒙思潮。
近代的一系列新思潮和新观念对中国社会的演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维新思想、思想启蒙运动等都对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具有多个特点,包括龙虎起舞的经济形态、西方列强的控制和剥削、社会结构的变化、科技进步的推动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等。
这些特点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

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的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扩张,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实力来保护自身利益。
以下是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和事件:1. 清朝晚期(19世纪末-1911年):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面对西方列强带来的挑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自强运动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和工业设备,并建立了一些现代工厂和铁路。
然而,由于政府改革的效果有限,中国仍然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
2. 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在这一时期,中国爆发了多次冲突和战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然而,在一些地方,如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尽管受到战乱的干扰,但一些现代化产业得到了发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在这一时期,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工业化和计划经济的推进。
政府实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导致了一些重大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危机、饥荒和社会动荡。
4.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开始了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引进外资、开放市场和加强对外贸易来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此时,中国的制造业、出口贸易和外资投资大幅增长。
但是,这一时期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环境破坏等。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近代发展史经历了从挣扎于西方列强侵略的时期,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实现初步工业化,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腾飞。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不平衡发展、社会不公和环境问题等。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阶段专题知识讲座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旳扩张
开办早期旳开平煤矿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分业统计
行业
1894年
百万美元 %
贸易业 42.0 38.5
金融业 34.1 31.3
运送业 13.3 12.2
制造业 13.2 12.1
矿业
-
-
公用事业 1.0 0.9
其他
5.4 5.0
合计
109.0 100
1923年
专业分工愈加细化;商人行业组织有所发展。
3.金融业旳发展变化 钱庄旳变迁
票号旳昌盛
4.民间近代工矿业旳产生
船舶修造业与机械工业 机器缫丝业 轧花业与棉纺织业 采矿业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旳形成及资 本主义旳发展(1895-1937)
(一)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旳加深 (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旳发展 (三)农村封建生产方式旳延续与变化
一、西方资本主义旳入侵及中国经济旳艰难发 展(1840-1894)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旳形成及资 本主义旳发展(1895-1937)
三、不同经济体制旳较劲(1937-1949)
一、西方资本主义旳入侵及中国经济旳艰难发 展(1840-1894)
(一)西方资本主义旳入侵 (二)政府财经制度旳若干变化 (三)民间工商经济旳发展变化
在内忧外患旳背景下,洋务派企图借法自强。于是,清政 府经济制度出现新变化——依托清政府经费支持旳洋务运 动兴起。
(三)民间工商经济旳发展变化
1.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耕织分离,农民家庭手工业被破坏。 农产品旳商品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商品率提升。
2.商业旳发展变化
商业行业:老式行业衰落,新商业行业逐渐壮大。 商人组织:外国资本势力渗透到华商组织之中;新商人组织
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

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近代中国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与变革的时期。
从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经历了从封闭落后到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历史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过程和影响。
一、开埠通商与西方列强入侵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标志着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起点。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这使得中国市场逐渐被西方列强所占据,中国的商品被大量输出,而进口西方商品则削弱了国内产业。
二、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中国的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重要阶段。
自1860年代起,中国开始大力投资工业,引进西方技术与设备,修建铁路、开办矿山等。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一定的增长和变革,但仍然存在着技术与管理的不足。
三、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标志。
在此期间,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试图摆脱国家的困境。
虽然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但却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辛亥革命与国民经济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瓦解,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新中国的成立后,国民经济开始通过改革与发展来推动现代化。
这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的新时期。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化,发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实现了初步的现代化。
六、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的推行,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变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七、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变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2023-10-26CATALOGUE目录•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概述•近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服务业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挑战•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01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概述1 2 3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自主发展。
列强入侵与经济侵略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民间也开始兴办民族企业。
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列强对华贸易导致传统农村经济开始解体,沿海地区开始出现机器工业和近代农业。
农村经济的变动03交通和通讯业的发展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网络逐渐完善,电信业也开始发展。
01民族工业的繁荣民国时期,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工业发展的政策,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02金融业的崛起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现代化的金融业,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开始兴起。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业结构开始调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全国经济进行统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02近现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传统农业的延续晚清时期,中国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土地制度的变革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瓦解,土地制度开始发生变革,一些开明地主开始尝试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和设备。
外国农产品的冲击随着国门打开,大量外国农产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对传统农业造成冲击。
晚清时期的农业经济民国时期的农业经济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变革民国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土地制度进一步变革,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改变。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随着战争结束和政治相对稳定,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和发展,一些地区开始引进西方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如何评价中 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发展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发展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曲折与变革的历史,其经济发展历程更是复杂多样,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近代化转型,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19 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他们凭借着坚船利炮,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使得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
他们在中国设立工厂、银行、商船队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一方面,这对中国的民族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许多本土的手工业者和农民失去了生计;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
于是,在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兴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例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以及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民用工业。
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上其管理体制的腐败和落后,以及对外国技术和资金的过度依赖,最终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一些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创办工厂,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纺织业、面粉业等。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然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进入 20 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
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在中国扩张,垄断了许多重要的行业;另一方面,国内的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迫和剥削。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保持农 业生产的同时,注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等非农产业,以推动农村 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03
工业经济发展
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1 2
洋务运动的推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开端,主要涉 及军事、民用等工业领域。
06
经济发展展望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新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在新时代面临着新 的经济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的出现 ,如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等。
新挑战
同时,中国在新时代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包括经济结构 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化的 不确定性等。
外资的进入对民国时期的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政府的支持
政府对工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推动了工业化 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振兴
工业基础的奠定
01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实施一系列工业化政策,奠定了中国的
工业基础。
“五年计划”的实施
02
通过实施“五年计划”,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速
2023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contents
目录
• 经济发展综述 • 农业经济发展 • 工业经济发展 • 服务业发展 • 对外经济贸易 • 经济发展展望
01
经济发展综述
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和掠夺 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和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展概况
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
轻工业发展显著
,特别是面粉业和纺织业发
展最快; 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 兄弟、张謇、周学熙
六、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年—1937年)民族 工业较快发展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 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民族资本 家的爱国运动。 (二)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民族 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1.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沦陷区日军的摧毁 和吞并 2.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3.官僚资本压榨民族工业;
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
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新式教育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 北织布局等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1、背景: (2)洋务运动引进先进技术的诱导
(3) 自然经济的解体
产生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4) 1927 1949 曲 折 发 展
①1927—1937年: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较快发展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5)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到社会 主义改造完成)
--
②1937—1945年:
(抗战时期)
③1945—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
获得新生
时间
原因
变动二 洋务运动 二 、洋务运动
1、概况
(1)时间:19世纪60~90年;
(2)背景: 内忧外患; (3)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4)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5)代表: (6)内容:
(7)结果: 失败(以甲午中日战争惨败为标志)
(8)评价:
性质:地主阶级为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的一
4.张謇认为发展实业重点应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 实施结果却是纺织业发展空前,钢铁业却没有发 展。你认为当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缺少资金 B.顽固派的阻挠 C.重工业周期长,利润小,资本家不愿干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市场的掠夺和垄断 5.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主要 原因是( ) A.规模小 B.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 C.技术力量弱 D.自然经济的抵制
考纲要求: 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的主要史实 4、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5、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史 实 6、了解抗战争间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 的状况
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战期间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④实业救国
(2)外部条件:暂时放松
①纺织业和面粉业 ②新建厂矿、新增资本 ③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乍暖还寒
国民党统 治前十年
①币制改革 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③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1)膨胀 (2)官僚资本 (3) 捐税(4)美国
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 较好的发展局面
场自救运动 作用: a.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 客观上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推动作用;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 央 地 方
曾国藩
奕訢
代“ 表洋 人务 物派 ”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2、主要活动
项目 具体表现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
B
(三)初步发展的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 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的三个派别)
五、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原因: (1)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2)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思想 的倡导。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 济侵略 (主要原因)
最直接最主要 1、解体的原因及过程
的原因 列 强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侵 略
(1)倾销商品: 洋纱输入 洋布输入 “纺”与“织” 分离 “织”与“耕” 分离
(2)掠夺原料:列强收购农产品 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影响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条 件(劳动力、市场); (3)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无奈 凋零
国民党 统治后期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工厂大量倒闭破产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
1、发展不平衡 地区:集中于沿海 行业:集中于轻工业
2、力量小(和外国资本比)、地位低 (和自然经济比) 3、深受三重压迫,发展艰难
后 天 畸 形
4、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先天不足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另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妥协性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双重压迫 反抗要求 (根本原因)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弱 依赖性 妥协性 革命性
两 面 性
地主、官僚、买办等投资者
1、(2011宿迁模拟)在“欧风美雨”的吹
打之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诞生了。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A.都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B.创办者最初是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商人 C.采用大机器生产 D.产生于中国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 A
自然经济的解体 洋务运动诱导 外商企业刺激
①帝国主义 ②清政府 ③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1)内部条件: ①辛亥革命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和南京临时政府推动
概况
(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天
19世纪 60,70年 代 甲午战后到一 战爆发前
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 张謇大生纱厂
19C60. 70年代 甲午 一战 1919年 国民政 抗战后
府前十 年
时间
1949年
战后
请同学们根据阶段特征画出近代资本主 义发展的曲线图
整体感知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短暂 春天 ③ 迂回 曲折 ④
开始 兴起 ①
初步 发展 ②
陷入 困境
⑤
19C60. 70年代
甲午 战后
一战
1919年 国民政 抗战后
10.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
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 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 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 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 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 立足,发展起来.根据科材料可知,荣氏企业得 以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D
8.(2007•江苏•15)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 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
9.1913年,杭州口的洋货入口为五十五万八 千六十两,到1918年逐步减少为十九万五 千六百二十两,仅是1913年的35%。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C A当时中国已摆脱列强的经济侵略 B 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C 一战期间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D 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2、概况
投资者:商人、地主、官僚
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 来牟机器磨坊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西方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 (一)初步发展的原因 1.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二)初步发展的概况
数量增多; 投资额扩大; 地区由沿海向内地拓展 ; 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A. 荣氏企业抢抓机遇
B.产品质量好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善用促销手段
C
11.(2011•江苏•10)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
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 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 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 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 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 三 )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萎缩 1.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 2.官僚资本的挤压 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 货膨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最终归宿是 怎样的?
合理调整工商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感知
发 展 状 况
C
12.(2008•江苏•14)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 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 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 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 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府前十 年
1949年
有人把这四个阶段形容为“艰难破 茧”、“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乍暖还寒”、 “无奈凋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3)1912—1919年:
(一战期间)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曲折发展
(4)1927—1949年:
6.(2009•江苏•5)观察下列图表.指出l895~1900 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设厂限制的放宽 B.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 D.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 推动